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宁夏回族自治区区情

2017-10-22 6页 doc 20KB 92阅读

用户头像

is_180829

暂无简介

举报
宁夏回族自治区区情宁夏回族自治区区情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1958年10月25日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全区现辖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5个地级市,下设青铜峡市、灵武市两个县级市和永宁县、贺兰县、平罗县、盐池县、同心县、西吉县、泾源县、隆德县、彭阳县、中宁县、海原县等11个县,另设有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大武口区、惠农区、原州区和红寺堡开发区。 历史沿革 宁夏得名,始于西夏平定。公元1227年,元朝灭西夏后,改名"宁夏",含有平定西夏、稳定西夏、西夏"安宁"之意。 宁夏回族自治区具有悠久的历史。灵武市水洞沟旧石器时代文化遗...
宁夏回族自治区区情
宁夏回族自治区区情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1958年10月25日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全区现辖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5个地级市,下设青铜峡市、灵武市两个县级市和永宁县、贺兰县、平罗县、盐池县、同心县、西吉县、泾源县、隆德县、彭阳县、中宁县、海原县等11个县,另设有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大武口区、惠农区、原州区和红寺堡开发区。 历史沿革 宁夏得名,始于西夏平定。公元1227年,元朝灭西夏后,改名"宁夏",含有平定西夏、稳定西夏、西夏"安宁"之意。 宁夏回族自治区具有悠久的历史。灵武市水洞沟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掘出来的石器、骨器和用火痕迹明,远在距今3万年前后,宁夏境内就有了人类活动,他们创造了旧石器晚期的"水洞沟文化"。解放后,在宁夏境内陆续发现了较多的"细石器文化"、"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遗址。这些遗址表明,距今六七千年到三四千年前,宁夏南北的"居民"已由母系氏族社会进人父系氏族社会、开始从事畜牧业和农业生产,并与中原地区有了密切的联系。商、周时期,境内有称为胡(北狄)、羌(西戎),后又称为鬼戎、猃狁(熏育、荤粥)的游牧部落活动。周宣王时,曾在"太原"(今固原一带)调查户口,表明当时不仅已有较多人口,而且有了行政管理体制。春秋战国时期,固原南部属秦,其余地区分别为义渠戎、朐衍戎等部族的聚居地。 公元前221年,秦兼并六国后,建立中央政权,宁夏属北地郡。 西晋末年,匈奴人赫连勃勃于407-431年建立地方政权,自号夏,以统万城(今陕西靖边县境)为都城,宁夏属其管辖范围。 唐朝分全国为十道,宁夏属关内道。唐王朝在灵州(今灵武市西南)设大都督府和朔方节度使。安史之乱期间,唐肃宗于756年在灵武登基。 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以宁夏为中心,建立大夏国,国号大夏(因其位于宋王朝西面,故史称西夏)。定都兴庆府(今银川市),国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抵大漠","方二万余里",形成了和宋、辽、金政权三足鼎立的局面。 元朝灭西夏后,设宁夏府路,开始迁入回回人。 明朝设宁夏卫,大批回回以"屯戍人户"的身份被安置在灵州、固原一带。 清朝建宁夏府。乾隆年间,银川发生大地震,原址受损严重,乾隆帝拨下巨银用于重建家园,在城郊建新城,称新满城。乾隆以后,"宁夏至平凉千余里,尽悉回庄",成为全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民国初年设朔方道,1929年改为宁夏省,辖除固原以外的现有市、县及内蒙古自治区的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和磴口县。 1949年9月23日,宁夏解放,仍沿用宁夏省原称,辖区范围与民国时相同。1954年,撤销宁夏省,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和磴口县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地区并入甘肃省。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辖原属甘肃省的银川专区、吴忠回族自治州、西海固回族自治州及泾源、隆德2县。1969年,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的5个公社并入宁夏。1979年,这些地区又划回内蒙古自治区。 宁夏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是祖国西部一方物华天宝的热土。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中国大西北的东部,是中国唯一的省级建制的回族自治区。虽然宁夏的国土面积比较小,只有6.64万平方公里;经济总量也不高,2008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070亿元,财政总收入178.6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5亿元;人口也不多,现有人口618万,但是,宁夏的后发优势明显,更有小省区也能干大事业的雄心壮志和英雄气魄。 美丽的宁夏,回族222万,占宁夏总人口的36%、全国回族人口的1/5,还有满、蒙古、朝鲜等33个散居少数民族,各族群众团结得像一家人一样,是全国民族团结的典范。位置不东不西,处在祖国版图的中轴线上;海拔不高不低,平均只有1090米;气候不冷不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自然风光旖旎壮美。 中华母亲河黄河宛如一条玉带,397公里自南而北奔流不息,世代哺育着宁夏平原,古有"塞上江南"的美誉,今有"十大新天府"的盛赞;首府银川市犹如镶嵌在黄河玉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辐射内蒙古西部、陕西北部、甘肃东部的 群)正在崛起,"黄区域化中心城市;以银川为龙头,一个新兴的沿黄河城市带( 河金岸"的盛世美景正在展现。 富饶的宁夏,具有丰富的光热、土地、水和矿产资源。耕地总面积达1650万亩,人均占有量居全国第3位,引黄自流灌溉690万亩,是全国四大自流灌溉区和12个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是国务院确定的现代农业、旱作节水农业、生态农业"三大示范区"。国家分配宁夏年可利用黄河水达40亿立方米,通过水权转换,为工业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用水空间。宁夏已探明矿产50多种,以丰值度衡量,人均自然资源潜值为全国平均值的163.5%,居全国第五;煤炭探明储量全国第六,人均产煤第三,人均发电量全国第一。宁东地区是宁夏的优势集中区,宁东煤田探明储量273亿吨,远景储量1300亿吨,是全国13个亿吨级煤炭基地之一,宁东煤电化基地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级煤炭基地、煤化工产业基地、"西电东送"火电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区,规划到2020年总投资将达到3000亿元,形成1.3亿吨煤炭、1700万千瓦发电装机、2000万吨煤化工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增加值1200亿元以上。 神奇的宁夏,既有雄浑的大漠风光,更有塞上江南新天府的美景,既有神秘的西夏历史渊源,更有浓郁的回乡风情、醇厚的黄河文化,"两山一河"(贺兰山、六盘山、黄河)、"两沙一陵"(沙湖、沙坡头、西夏王陵)、"两堡一城"(将台堡、镇北堡、古长城)、"两文一景"(西夏文化、回族伊斯兰文化、塞上江南景观)星罗棋布,交相辉映,岳飞《满江红》、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等不朽诗篇使这方神奇的土地蜚声四海,已经成为祖国西部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开放的宁夏,依托承东启西、纵贯南北的区位优势,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通边达海的立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依托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权力,形成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一整套开放政策体系;依托长期相互交融的移民、游牧、农耕、回族伊斯兰等多种文化,形成了宁夏人不封闭、不排外、不保守,兼收并蓄、和谐共生的开放包容心态;依托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8]29号,2008年9月7日)的政策支持,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正在勃勃兴起。 奋起的宁夏,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能源、化工、新、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等"五优一新"产业集群,经济增长连续10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宁夏建设"六大基地、六个示范区、一个目的地"的战略定位,国家20多个部委专门出台了支持宁夏发展的政策文件,为宁夏的改革开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标志着宁夏已经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 2008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宁夏的GDP已经突破一千亿大关,宁夏的高速公路突破1000公里,宁夏的电力总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粮食总产、单产都创历史最高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为全国第6位,金融机构的新增贷款为全国第5位,城乡居民的收入增加绝对额是30年来最高的,宁夏教育"两基"(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经过了国家验收等。 备注: "六大基地、六个示范区、一个目的地":把宁夏建成国家重要的煤炭基地、煤化工产业基地及"西电东送"火电基地,世界重要钽铌铍、碳基材料制品生产研发基地,国内重要的镁硅及其深加工产品基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宁东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引黄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中部干旱带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南部黄土丘陵区生态农业示范区;西部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宁夏工业"五优一新"调整思路:"五优"指的是能源、化工、农副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和新材料制造五大优势产业,"一新"指的是高新技术产业。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成立于1958年10月25日,土地面积6.64万平方公里,人口近600万。其中回族199万,约占全自治区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占全国回族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地区,下辖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和中卫五个地级市和20个县、市、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形南北狭长,地势南高北低。自北向南分别为贺兰山地、宁夏平原、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等。 有道是"黄河百害,唯富一套"。自古以来,黄河由西而东流经宁夏境内397公里,自青铜峡向北折,拐出了一个"几"字形的大湾--这就是著名的黄河河套地区。自秦朝开始开沟挖渠,2000多年的农耕史,在这里留下了纵横交错的灌溉渠系。因此,宁夏的引黄灌区也被称作"中国水利博物馆。"依靠黄河的惠泽,无论干旱多么严酷、风沙如何肆虐,1.31万平方公里、占全自治区总面积近四分之一的引黄灌区绿色葱笼,稻浪翻滚,鱼肥林茂,瓜果飘香的胜景年年都有,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誉;中部干旱带则干旱少雨,受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毛乌素三大沙漠的夹击,风蚀沙化非常严重;"苦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是宁夏南部山区的缩影,那里丘陵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是国家确定的重点扶贫攻坚地区之一。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西部开发、退耕还林和劳务输出等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实施,当地的生态环境、农民生活发生了较大变化,基本解决了温饱。 宁夏,地小而物博,是我国四大灌区和12个商品粮基地之一;粮食和牛奶人均占有量均居全国前列,水产品人均产量居西北地区首位,粮食加工、绒毛皮加工、肉奶制品、葡萄酿酒等逐步形成产业优势。延年益寿的名贵中药--枸杞、独特的贺兰石和独一无二的滩羊裘皮是著名的宁夏红、蓝、白"三宝";宁夏煤炭储量大、煤种齐全、品质优良,已经探明储量310亿吨,居全国第6位;著名的太西煤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全自治区现有大中型发电厂5座,装机容量228万千瓦,人均发电量居全国第2位;世界级油气田--陕甘宁盆地长庆油气田的石油、天然气储量达7000亿立方米,为发展宁夏的石油天然气工业展示了广阔的前景。宁夏,既有漠北边塞的雄奇,又不乏江南水乡的灵秀。灵武水洞沟遗址是中华史前文明的缩影,神秘奇特的西夏王陵是大夏国兴衰的历史见证,风光旖旎的沙湖旅游区是中国35个王牌景点之一,治沙典范--"沙坡头风景区"受到联合国的表彰…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浓郁的回乡风情和神秘的西夏文明在宁夏这块希望的田野上交相辉映,熠熠闪光。近年来,宁夏的经济发展也步入了快车道。"十五"末,全自治区的GDP达到60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7.71亿元。因此,宁夏在全国占据了三个"三"的位置:面积仅大于海南和台湾;人口仅多于青海和西藏;GDP和地方财政收入也是仅高于青海和西藏。 放眼宁夏从头越,放眼宁夏路正长。君可见清真寺泱泱数千,风格别样;君可见商住楼拔地而起,遍布城乡。君可闻回乡花儿百年,蜂飞蝶舞;君可闻汉地秦腔千载,激越高亢。宁夏远处江湖心怀庙堂,宁夏偏居内陆眼观八方。深化改革,觉今是而昨非;扩大开放,知来者之可追。更历春秋五度,西部崛起,宁夏腾飞。
/
本文档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区情】,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