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三年级语文

2018-10-25 50页 doc 192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1137

暂无简介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三年级语文 第1课【我们的民族小学】 【学习目标】 ,、认识“坝、傣”等,个生字。会写“坪、坝”等,,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课前准备】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 ,、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
三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第1课【我们的民族小学】 【学习目标】 ,、认识“坝、傣”等,个生字。会写“坪、坝”等,,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课前准备】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 ,、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学生试读。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第一自然段:坪坝(bà) 绒球花 傣(dǎi)族 景颇(pō)族 阿昌(chāng)族 德昂(áng)族 绚丽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 孔雀舞 摔跤(jiāo) 山狸 第四自然段:凤尾竹 摇晃(huàng)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 ,、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 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义)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 学生写字。 ,、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导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第一自然段: ? 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 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 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 配乐朗读这一段。 ,、第二、三自然段: ?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 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 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 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第四自然段: ? 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 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 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布置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第2课 《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1 理解词语和句子,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2 认识会写本课生字。 3 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蒲公英的资料生词卡片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同学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其他颜色的草地吗, 2 出示课题:金色的草地 3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 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 二、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小组合作,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4、检查自学情况 (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 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开心、一本正经、揪掉、 ,可让学生做一做相应的动作,重点理解"合拢"。 合拢" 重点指导学生区别“近和进”、“反和返”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检查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先让他们说一说,然后对照课文的描写和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比较、观察,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花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教师简单介绍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外皮黄棕色,叶根生,花为头状花序。 (4)本课生字较多,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要指导读准字音, ,识字要与词语的学习结合。 如“蒲、傍” (5)完成“语文天地”抄一抄2 四、回顾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了哪些知识,并带领学生复习一下重点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1 读过课文之后,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 2 把你见过的蒲公英的样子讲给同学听听。 出示蒲公英的图片(蒲公英开放,学生描述。) 二、品味课文,体会感情 1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2 从读课文中你体会到了“我”的什么感情,(用课文中的话来说) 3 “我”和弟弟为什么那么开心啊, 先用课文中的话说说,再自己说说。 4 那“我”和弟弟是不是一直都在做这个游戏啊, 我们来看后面的课文 5 指导学生读课文第2部分(第3、4自然段) 6 作者有什么新发现,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指导(学生完成语文天地中“图示蒲公英的变化”) 7“我们”为什么不再随意揪它, 引导:喜爱金色的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不再随意揪?金色的草地 8 若“我”没有发现蒲公英的变化,后果会怎样, 三、思考交流 1 指导学生再读课文 2 说说自己是如何观察喜爱的花草的,引导学生明白善于观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3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填到语文天地中 四、课后延伸 请学生用刚学会的观察方法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 第三课时 一、 自由交谈: 1、 小组内说颜色在生活中的特殊作用。 2、 集体交流。 二、 课堂补白,积累运用。 风的颜色 风有颜色/有着变幻多端的颜色,/它一年四季都在忙碌,/把世界装扮成美丽的画册。/春天的风是绿色的,/染绿嫩草/染绿树叶/染绿山岗和原野。/夏天的风是蓝色的,/浅蓝的林带,/深蓝的湖泽,/蓝风送走太阳的炎热。/秋天的风是金色的,/金风迎来收获的季节,收获遍地的金子。/收获满意喜悦。/冬天的风是白色的,/白风扬起鹅毛大雪,/美丽的白天鹅啊。/多么可爱多么纯洁。/风有颜色,有着变化多端的颜色,/要是没有风,/就没有这五彩缤纷的世界。 三、 小组讨论 1、 风真有那么多颜色吗, 2、 要是没有风的话„„ 四、 文海冲浪 仔细观察生活中的色彩,仿写一首诗歌。 板书设计: 金色的草地 新发现: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新发现前:我和弟弟揪它们做游戏 新发现后:我们不再揪它,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 第3课《爬天都峰》 学习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第一课时 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认字学词 1、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要求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或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把字音读准确。教师可有重点地对学生识字的难点进行指导。 2、教师用多媒体检查识字。 a.出现带有拼音的词语:笔陡、石级、发颤、仰起脸、奋力、攀着、鲫鱼、纪念、小辫子、笑呵呵、鼓舞、居然、汲取力量 b.读准多音字:假日、似乎、白发苍苍、照相、应该 c.去掉拼音读词语。 d.去掉词语读生字。 3、小组为单位,轮流认读生字 4、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读通课文,初步感悟 1、指名小组开火车朗读,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全班评价、教师指导,重点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分组朗读,要求:反复练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巡视,相机指导。达到要求后全班齐读。 3、仔细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3、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巩固生字 1、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听写词语,每个词语读两遍。 朗读感悟 1、读读想想。 课件展示天都峰又高又陡的景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在云彩上面”、“笔陡”、“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词句所表达的意思。 朗读体会两个语气词(啊、哩)的作用。 2、读读说说。 让学生通过形体演示理解词语。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读后让学生用动作表示出天都峰的高。 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天都峰的高和陡。 3、读读写写。 读了第二自然段,我好像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要把这一段抄下来。 抄写优美的段落。 4、读读问问。 引导学生围绕天都峰的高和陡质疑,如:谁爬天都峰,他们是怎么爬天都峰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 这时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简要地记录在黑板上。接着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5、读读议议。 教师针对学生围绕题目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答问解疑。 a.“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弄懂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做朗读练习。 b.“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 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c.“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在讨论中应让学生注意到两个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角色朗读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教师范读这段对话。范读时可辅以动作、姿势,增强感染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练习过程中,可以同桌两人为一组,模仿老师的动作边表演边朗读,加深理解,体会思想感情。 拓展活动 1、教师引导:“我们”沿着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游人。有的人望着险峻的天都峰退缩了,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犹豫不前,有的人看到曲折的道路不知该如何前进„„想一想,把你在“爬天都峰”中的感受介绍给大家。 2、愉快的假日结束了,班级开展“假日活动汇报”活动。你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天都峰的险峻,可以向大家讲讲自己的爬山过程,也可以向大家谈谈自己登上山顶后的感受„„ 交流课余生活 1、前几天我们安排的记录课余生活的活动进展如何,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2、学生展示交流,师生评议。 第4课《槐乡的孩子》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课前准备 查找槐树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初读细读,感知理解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 各组选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 3(师生出示图片,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4(讨论: a.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 b.槐米有什么用处, c.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 读读相关的课文。 5(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描述后朗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 6(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么去割槐花的,他们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协同配合,干得可欢了。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二段。根据教室里座位安排,大组间开展比赛。第二句总写槐树的部分每组一起读;第3句写男孩的,男同学读;第4句写女孩的,女同学读;第5句写满载而归的,每组一起读。 各组练习后比赛。赛后师生共同评价。 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 欢。 2(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 什么感受呢, 小结: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 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语文园地一》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进行口语交际;完成习作教学;学习多音字;积累古诗词;学习新生 字;展示作品 2、过程与方法: (1)在口语交际中锻炼流利语言,学会写作。 (2)在发现、研究中学习多音字、新生字。 (3)在背诵中积累。 )在展示中扩大见识。 (4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读、写、背中训练语言能力。 重难点、关键:1、进行口语交际。2、完成习作。3、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展示课余生活的照片 二、交流看相片的感受。 三、分小组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1、交流自己做了什么事 2、交流自己有什么收获。 3、交流有什么感受。 4、讲讲今后的打算。 四、请讲得好的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的课余生活。 1、生讲,师略记条理。 2、予以讲解、梳理。 五、评比。 1、每组选出一个上台。 2、评比谁讲得好。 六、作业:回家讲给妈妈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习作。 教具准备:带上各自与课余生活有关的器具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几个同学课余生活的用品:书、画画、乐器„„ 2、让学生自由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二、引导写作 1、请几个同学上台讲述。 2、老师点评。 三、写作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多音字。 1 2、背诵古诗。 3、从生字中学生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字、区别、组词、掌握多音字 二、古诗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2、师范读,学生跟读 3、议议诗意:一个小孩坐在河边学钓鱼,他倾斜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绿草 半掩着他的身体。过路人向他问路,他一句话也不回答,只是摆手示意不让问路 人靠近,唯恐发出响声把要上钩的鱼儿吓跑了。 三、学习新生字。 四、作业:背诵古诗 第5课《灰雀》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面包渣、欢蹦乱跳、惹人喜爱、自言自语等。 2.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教具准备: 课件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齐读。说一说自己对灰雀的了解。(也可从文中找有关句子说)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引导学生交流对列宁的了解。 四、指名接读课文,要读准确下列字词,并用“——”标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 郊外 散步 昂望 胸脯 一定 肯定 惹人喜爱 或者 坚定 面包渣 白桦树 自言自语 欢蹦乱跳 五、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用“,”标出写灰雀的句子,引导学生从颜色及叫声体会它的可爱。指导朗读,体会“惹人喜爱”一词。 ,、找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读一读,讨论体会:抓住哪些词可深入理解。通过朗读,了解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再读,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列宁在树林中找灰雀时,他一边找一边会想什么,试着说一说列宁的心里话。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六、引导学生学习三——十自然段。 ,、同桌分读合作,体会列宁的心情、小男孩矛盾的心理。 ,、再读,讨论: 当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的时候,他心情会怎样,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 那个男孩听了列宁说的话,他是怎么说的,这是他会想些什么呢,想象一下他的动作、表情。 ,、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列宁、男孩的不同心情,讨论: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又是怎么回来的, 七、作业: ,、熟读课文。 ,、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一、二自然段。 二、引导学生学习十一、十二自然段。 ,、自读,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思考、讨论: 灰雀这几天到哪里去了,列宁为什么不再问那个男孩, ,、分小组讨论: 为什么说男孩十个诚实的孩子, 三、自由读全文,深入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对诚实孩子的喜爱。 四、指导分角色朗读全文。分角色把课文内容演一演。 五、指导学生自己学习生字词。 六、处理课后练习题。 七、布置课下扩展联系: ,、课文中写了第一天列宁和男孩关于那只失踪了的灰雀的对话,紧接着直接写了第二天两人果然又看到了那只灰雀的情景。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男孩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请根据你的想象把它写下来。 ,、开展爱鸟周活动,举办一期鸟的图片、图画展览。 第6课《小摄影师》 学习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第一课时 揭题导入 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 2、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shâ)。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3、出示教学挂图,学生交流高尔基生平情况,教师相机补充讲解。 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重点指导“鞠(jū)躬(gōng)”、 ,轻声字“停当(dang)”、“打量(liang)”、注意:摆“胶(jiāo)卷” 弄(nòng)声母是n 。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齐读全文后,完整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 墙报 鞠躬 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 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课外延伸,想想续写 1、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 第7课【奇怪的大石头】 一、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的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李四光,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大朋友——课件出示李四光头像,简介他的生平。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小时候的故事,看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3、你对小李四光有什么印象, 教师相机板书学生对李四光的印象。如:爱思考,爱提问,好问好学,等等。 4、能用书上的话来充分说明你的观点吗, 三、再读课文,合作研读 1、再读课文,划出说明自己观点的理由。 2、小组合作,互相说说自己的观点和句子。 由记录员做好记录,准备全班交流。 四、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藏、卧、旅、考” 第二课时 一、认读词语。 二、全班交流。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研读有关句子。 如: 1、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为什么李四光会对这块石头感兴趣呢,这块石头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 可用因为„„所以„„让学生说说原因。让学生感知巨石形象及李四光的好奇之心。 2、李四光跑去问老师„„ 想象情境,进行说话练习。 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同桌演一演对话。 指名演一演。 3、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 老师的回答令李四光满意吗, 说话练习: 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应该会把草地(),可它没有卧进土里,所以一定()。 从而让学生感受李四光好问好质疑的品质。 4、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师生演演这次对话。 李四光在请教多人失败后,你觉得他会怎么想, 5、这个问题李四光一直想了很多年,直到„„才„„ 用直到„„才„„说话。感受李四光的执着,认真的态度。 6、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感受李四光的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三、总结升华 1、小李四光从一块巨石质疑,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初的成果震惊了全世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有什么感想, 学生畅所欲言 2、你想对李四光爷爷说什么话, 四、课外积累 找一找课外资料,搜集名人小时候敢于质疑,勤学好问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做好准备。 第8课【我不能失信】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使学生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三、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四、教学方法:朗读感悟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你的好朋友, 学生畅所欲言,当有人说出守信用时,板书。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对好朋友之间守信用的故事。板书课题,解释题意:“信”指什么,“失信”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 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课本剧表演。 五、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宋庆龄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2、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讲诚实守信的人和事吗, 《语文园地二?习作》 习作内容: 选择你喜欢的一个人的一件事,写个片断。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追忆生活,重温往事,点燃真情,引发学生的倾吐欲望,培养写作兴趣。 2.熟练运用“用一件事表达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的写法,并初步学会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显露特点,体现个性。 作前准备 结合语文实践活动课,开展“我来夸夸他(她)”的活动。事先有意让学生回忆和收集童年生活中自己熟悉、喜欢的人物特点的材料,然后通过活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丰富素材,让作文和生活紧密联系,为习作作好准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前天,我们在《思品与社会》课中举行“我来夸夸他(她)的活动”,了解很多自己喜欢和熟悉的人的特点。他们个性不同,有的热心助人,爱管“闲事”;有的天真顽皮,活泼可爱;还有的倔强,爱哭、爱闹;有的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有的勇敢正直;有的勤劳简朴;有的幽默风趣„„今天,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机会,写篇文章来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二、交代任务,选材构思 1.出示要求 ◎写小伙伴的一个特点; ◎用一件事来写; ◎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要能体现人物的特点。 写的人是你身边的人,选择其中一件事来写,这件事必须真实,不能凭空捏造,这件事要能反映人物的特点,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语句要通顺。 2.小组讨论 ◎想写谁,让你印象最深的特点是什么,准备选择什么事例, 3.大组交流 ◎教师随学生回答相应作评议和引导,有的学生不能准确概括人物特点,可以帮助孩子归纳,也可以板书学生所说的特点。 ◎如何把事情写清楚:要注意事情地起因,经过,结果。在写人物时要多写神情、动作、语言、心里描写。要大胆地想象。 三、提供范例,打开思路 1.朗读学生地的优秀日记《我的爸爸》 让学生边看听思考: ?写谁,人物有什么特点, ?什么事表现了这一特点和品质? ?哪些细节描写生动地体现来这一特点? 2.交流归纳 四、自拟题目,下笔成文 1、根据刚才的学习讨论,大家可以更好地条理自己的“构思”。题目自拟,但要认真给自己的作文起个题目,老师也提供一些题目,但仅供参考。《他(使全校轰动》《我心中的偶像》《任性的表妹》) 2、动草起笔。教师巡回指导。 五、修改誊写。 1、写好后自行修改。 2、教师面批后,誊写习作。 第二教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佳作。 评议,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二、修改问题较多的习作1篇。 1、投影展示习作。 2、评议: 什么地方需要修改, 如:格式、标点、词语的运用、句子是否通顺、选择的事例是否典型、事情的叙述是否清楚„„ 三、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誊写1遍。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的: 1. 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学习《夜书所见》 (一)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 、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 如:可以知道是写作者在晚上的所见所闻。 (二)初知诗意 1、自主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准确。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互相评议,相互指正。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1)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 (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2)交流不懂的地方。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3. 诵读全诗 自由读——赛读——评读——齐读 4、练习背诵 (四)指导写字“促、深”。 第,课时: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二、初读 1、我们先把诗读正确、连贯。 2、教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3、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 围绕“忆”字,你能提问,启发大家思考吗,(根据学生质疑,板书) (简单的疑问根据诗题释疑,重点为:“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重 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常说的山东不同。) 三、精读理解 1、四人一组思考、讨论黑板上的问题。 2、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引导。 如:第一句诗。 ?“忆”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一二两行,找找哪个字就是忆的意思, ?诗人会怎样思念亲人呢,(“倍思亲”。“倍”:加倍)什么时候“倍思亲”,(“每逢佳节”,“逢”:遇到。)可见诗人平时怎样, ?诗人为什么会平时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从而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 ?朗读指导:“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让我们读出诗人寂寞的,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指名读?评:突出独、异、倍?范读?指名读、评议) 如:第二句诗 诗人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生齐读三四行)有什么不理解 ? 的字词,(标出字:遥、遍,说字义)再说句意。(板书:登高) ?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可见独自在外,多么遗憾啊。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诗人呢。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3、朗读指导,并背诵。 ?自由练读 ?配乐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练习背诵。(师生接龙背?指名背) 四、拓展 1(今天就是中秋节,我们寄宿在学校,不能回家,就让我们说一说对他们的思念吧~ 学生畅所欲言。 2、写字指导 重点写“异、遥、插”字 第10课【风筝】 教学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4、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教学重点 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1、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2、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课前准备 1、寻找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的文字片段,有条件地可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第一课时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要求:读 1 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师巡视,了解学情) 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复杂到简单一步一步的归纳,切忌敷衍。) 三、读中悟情,以情促读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教师注意指导“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本段,边读边把自己读懂的和不懂的勾下来、写下来。(估计学情:学生能读懂做风筝所用的材料是什么,他们做完风筝后的心情。对于“憧憬”、“依然”二词,学生可能不大明白。) (2)学生汇报。 学生在说用什么做风筝时,教师可让孩子结合自身经历及收集的资料谈谈看法。“憧憬”一词可根据“泡泡”的提示引导学生查字典,或在具体的语境中解决。“依然”一词可用近义词“仍然”,通过换词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当学生在谈到书中孩子的心情时,引导他们读两个句子: a、我们精心的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b、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教法:多种形式读,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 (4)假如就是你在做风筝,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让学生入情入境) (5)多种方式读全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2)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或者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场面的文章,让学生入情入境。 (3)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4)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5)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需要精读的句子:a、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b、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注:此二句可根据课堂情况,分析写法,如第一句中动词“托”“牵”的用法。 (6)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四、小组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1 注:“拼”“村”“丧”的读音需特别注意,磨的读音:二声(摩擦)、四声(磨面);坊的读音:一声(牌坊)、二声(作坊)。 2、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注:“村”可与“材”进行比较记忆,“丧”的下面部分没有一撇。 3、练习书写生字。 五、课堂练习 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一、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选择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读出感情。 2、作者在做风筝,放风筝时的心情怎样,用一个词概括。 二、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1、学习第4自然段 a、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b、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c、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重点读好这个句子: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方式:读、体会、“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可表演。 d、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2、学习5、6、7、8自然段 (1)师: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2)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7、8自然段。 重点读好: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3)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为主要体会句。) 三、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一个提问下,帮助学生再次疏导出全文线索,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并再次朗读几个描写心情的重点句。 四、课堂练习 1、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 、写几个描写心情的词语,并在小组内交流。 2 第11课《秋天的雨》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言感悟、积累和运用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课文描写的景物特点,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兴趣和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抓住哪些景物特点来写秋天的雨的。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音乐引入情境播放《秋日的私语》) 1、同学们,今天黄老师想和大家来谈谈秋天的雨,秋天的雨给你留下什么的印象,(学生各抒己见) 2、有位作家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秋天的雨》。(板书课题) 3、请小朋友读读课题。(展示个人对语言不同的感悟) 二、初读课文,读中感悟。 1、个性化读书。(自主读)要求读准音,读通课文。 2、指名读课文,检查读的情况。 3、通过这次读书你又读懂了什么,(学生说) 你是想看看秋的颜色,还是想闻闻秋的味道,还是听听秋的声音呢, 三、品读课文,理解体验 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喜欢哪段就来学习哪段,) 1、说说是怎样体会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的,(因为它不知不觉地就来到了我们身边,打开秋天的大门) (1)请学生读一读不知不觉,文中是用什么词来写的,(学生说轻轻地,轻轻地) (2)请你读一读。即时评价读得怎样,齐读。 (3)它打开了丰收的大门。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你是怎样理解“五彩缤纷”的,(出示多媒体投影) a.学生读课文边读边思。指名学生说。 b.这么美的景象,你是如何读的,读读,如何读出五彩缤纷。 c.教师范读指导。(配音乐朗读)(学生倾听) d.和老师比赛,相信你们读得要比老师好。学生再读,读出五彩缤纷的味道。(个别读,齐读) 3、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是哪些气味,(学生说) a.请你读一读,黄老师来闻一闻,是不是真的闻到这种气味。 c.齐读第三自然段。 4、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小喇叭吹的是什么,指导学生说读。(个别读,分男女生读) 四、自主选择,积累背诵 比赛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配乐) 五、拓展延伸,鼓励展示 1、交流扩展:学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 2、自主作业:把秋天的景物画下来。 第12课【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准备:录音带(适合做朗读背景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题: 1、师:秋的脚步轻轻,可我们还是分明听到了秋的声音,不信,你听~(录音响起)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聆听,想像一下,你的脑中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音乐中师范读全诗) 2、你觉得这秋天的声音美吗,生:秋天的声音很美。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请学生读课题,读得美一点。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学生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 3、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回答 4、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是否可以小组合作学习) (其中的哪一种因学生说了拿来体验感悟)(朗读和想象、说话结合) (1)、“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看课件) 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对大树妈妈说:“ ”哦,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呵,多美的黄叶啊。 (2)“蠷蠷”蟋蟀振动着翅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看课件) 蟋蟀在唱着“ ”朗读指导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课件)舍不得走,因为这儿的秋天很美丽。朗读表现。 (4)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发出“ ”的声音,(课件)这是秋风送来的丰收的歌吟。秋风吹过,田野里 果园里 „„人们的心里 你能用朗读表现么, 配乐朗读1----4节。 三、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学生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方式来说。 师:是啊,秋的声音,我们已经说了好多,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它们写下来好吗, 出示:听听, 秋的声音 四人小组合作,写诗,每人一段,合成一首 展示:把小组合作写的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来。 师小结:是啊,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 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到秋的声音,我们的心里多么——() 就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我们的喜悦吧~ 感情朗读。 扩展,可以欣赏一首写秋的诗歌,送给大家作为礼物。 布置作业。 1、为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搜集有关秋的诗歌,画面,歌等 3、感受秋天写诗:看看,秋的色彩—————— 闻闻,秋的味道————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2(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3(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和写话能力。 课前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把自己在秋天里所做的事拍成照片或画成图画。 3(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说说理由,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 相应的图画或挂图(可以是前面课文的挂图,也可生画的)。 师: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我们大家带 来很多的来的快乐,是吗,板书:秋天的快乐 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在秋天做事时高兴的心情。 2(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a、请学生说说自己在金秋时节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让学生自己先 说说。 b、具体说说自己在秋天所做的事,各自准备。要求: (1)把做的事儿说清楚。 (2)说出自己的快乐。 (3)可以边说边演,可以请同桌一起说说演演。 3(讲评结合,促进交流。 a、指名学生上台口述,师生结合要求评点。 b、以示范为例,和同桌或在小组内互述,并推荐出让自己感受最快 乐的同桌上大堂交流。 c、师生评选最佳学生。 4(学习小结,指导实践。 小结学生交际的情况(以肯定为主的不足,以指导学生生活实践。 5(拓展活动 画一画秋天的图画或所做的快乐的事。 习作: 一、 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上节课,你们描述了在秋天所做的事,又画了美丽的画,那你们能把画面上的内容写下来吗, 二、 写前指导 1. 请同学们把画展示给同桌看,并说说画上的内容。 要求:说话完整、清楚,尽量用上好词 2. 抽生上台展示、交流,评价。 3. 交流好词好句。 三、 写作 1. 根据自己的画和描述写一段话。要求:事情叙述清楚、完整,语句通顺,用上了好词。 2. 同桌相互交流所写的,并相互提出意见。 3. 自行修改 四、 交流、欣赏 1. 抽生上台读,大家评价 2. 佳作欣赏,大家点评写得好的地方。 3. 自己再次修改。 4. 把话读给你喜欢的同学或老师听。 五、 作业 1. 誊写 2. 家长写出评价。 3. 把画和话贴在教室的墙上。 第13课【花钟】 一、教学要求。 1( 认知目标:认识“怒、燥、暮”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欣赏的语气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 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3( 发展目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二、教学重点。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难点是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三、教学准备。 1、教师演示文稿。 2、学生课前观察的一天花儿开放时间的资料。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激趣,存疑导入。 1、 四人小组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说说自己观察了哪些花,它们在什么时间开放, 比一比,看谁搜集的信息多。(可以得到观察小能手的称号)(板书:花) 2、 教师播放课件:欣赏一些美丽的花。问:你知道这些花的名字吗,它们是在什么时间开 放的呢,(学生可以猜测。)有一位植物学家,他的做法真绝妙呀~连老师心里都痒痒的,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请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二、熟读课文,初步释疑。 1、 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想一想怎样才算把课文读熟练,(遇到意思不明确的词,可以用自己已有的方法理解。) 2、 交流自己读的过程。 3、 请学生读1、2两段。 4、 评议。 5、 余下一段同桌读。(帮助伙伴纠正错误) 6、 现在知道那位植物学家做了什么吗,(补充课题:钟) 、 你觉得他的做法如何,(讨论、交流)你喜欢用什么样的心情读一 7 读这课题呢, (自由读课题)教师有意识地进行表扬。 8、 读了课文你还知道些什么,(交流) 出示填空:我知道 9、 你认为课文哪部分让你很感兴趣, 三、探究课文,感情朗读。 (根据学生的兴趣读懂课文。) 如:学生选择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一段。 2、谁想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请学生朗读) 师:你读出了自己的感情,老师都被你感动了。你为什么会如此钟情于这一段呢, (说体会,谈感想) 3、 用课件出示两段话,学生朗读进行比较。(一段是原文;一段是教师改编,描写花儿开放的句式单调、干巴。)为什么你喜欢原文,(说理由) 4、 师生合作朗读本段课文。 5、 交流自己的收获。 6、 带着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再美美地朗读这段课文。 7、背诵喜欢部分,与同学交流。 8、课件出示课后第三题。 小结:大自然实在奇妙,这些美丽的花儿为什么不在一个时间开放呢,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同学们,你们想去探究一下吗,要知原因,下节课再见。 四、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认读,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2、书写生字。 (1)教师范写,学生学写。 (2)学生自己写,师生评议。 (3)学生练写,反馈结果。 五、课堂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题。 (2)抄写19个词语。 板书设计: 13 花钟湿度 花 不同 开放 时间 (一天内)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巩固反馈。 (1)学生听写词语。 (2)同桌相互检查。 二、展开想象,推测原因。 、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 1 2、学生自由推测。 三、研读课文,探究解惑。 1、默读课文第二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2、讨论交流。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学生朗读。 4、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 5、小组交流,说说其他植物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 的关系。 7、 全班交流。 四、总结全文,拓展能力。 1、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植物学家绝妙的做法。 2、继续观察搜集各种花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用自己 喜欢的方式展示给他人。(形式多样:如编科学小报、做资料卡、写观察日记等) 板书设计: 13 花钟 湿度 温度 花钟 光照 昆虫活动网 第14课【蜜蜂】 一、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词,初读课文,学习1、2自然段。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 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积累语言。 二、教学重点: 学习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弄清作者是怎样做试验的。 四、教学过程: (一) 激趣引入: 1( 出示图片,问:这是什么昆虫,(板书:蜜蜂) 2( 谁可以介绍一下蜜蜂,刚才你们说的情况都是自己亲眼见过的吗,法国有一位昆虫学家也听过蜜蜂的介绍,可是他却要做个试验。你们想知道他的试验是怎样进行的吗,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4课吧~ 3( 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 1( 自由读课文,发准字音; 2( 检查字音,认读生字; 3( 生字游戏; 4( 默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你是从哪知道的, (三) 细读1、2自然段: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问:作者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理解:听说(板书) 2( 默读第二自然段,看:作者是怎样做试验的,请用“ ”点出作者所做的动作词。(板书动作词) 3( 自由读,想象一下:作者是怎样做这些动作的, 4( 同位一读一演,看怎样才能把这些动作演好, 5( 展示演读,其他学生评价。(板书:观察) 6( 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 小结、延伸: 1( 看着板书,小结,说说:你认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2( 上课前,大家介绍了蜜蜂可以采蜜,你们想亲眼看一下吗, 第15课【玩出了名堂】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在玩中获得的乐趣或收获。 2(了解显微镜的知识,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3(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在游戏和在玩中会到了哪些乐趣。 2、同学们在自己的玩中体会到了乐趣,甚至有人在玩中出了名堂,同学们想知道是谁玩出了什么名堂吗,请听故事《玩出了名堂》。(教师生动地讲故事) 二、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学生采用自主识字的方式进行。) 会认的字:阅、固、调、皇、俄、拜 会写的字:堂、镜、闲、待、阅、腿、随、调、简、拜、访、具 1、其中“调”“待”是多音字,在课文中分别读tiao、dai;还可以读diao。(调动)dai(等待)。 2、注意引导学生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比如,“堂”与“常”、“镜”与“境”、“访”与“坊”; 3、注意“拜”起笔是撇不是横,右边是四横不是三横,“具”的里面是三横,不要少写一横。 4、比较“闲”与“阅”、“闭”,“腿”与“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他们分清楚。 5、同学们在玩中的发现能够谈谈吗,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三、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列文虎克是什么人,(职业是什么,) 2、他玩的是什么, 3、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四、作业: 生字组词 第二课时 一、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内容。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五个自然段) 2、哪几自然段讲了列文虎克玩并且出了名堂, 3、“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三、四自然段) 4、分组讨论从哪几个方面写列文虎克是怎样玩出了名堂的, 从三个方面: (1)一边看门,一边磨镜片,玩放大镜; (2)玩放大镜,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发明了显微镜; (3)接下去写的是在玩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了微生物。 5、课文中对小人国、居民、玩具三个词语加了引号,你认为这是为什么,(这是对微观世界和微生物的拟人说法和对显微镜的形象表述(借代),加上引号,不仅起到强调的作用,还使这些词语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一些 术语的枯燥,增强了所要表达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6(引导学生简单归纳中心内容。 7、拓展练习 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开拓学生的思路。课文虽然讲的是列文虎克的玩耍,而实质是讲观察、好奇心和求知欲,它们是科学创造和发明的出发点和原动力。如富兰克林就是由于好奇心而揭开雷电之谜的。还有爱迪生,他小时候常常对人类的各种奇异的创造惊喜万状。他曾悄悄把家里的钟表偷出来,一件件拆开,然后再装上,一心要了解它的秘密,相信学生会对这些事例有所了解,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交流交流。 二、小练笔 有了前面所受到的启发和收获,让学生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要鼓励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出自己在玩中的乐趣和收获,但要注意这是小练笔,不能拔高要求。 第16课【找骆驼】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 2、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教学难点: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课件:骆驼在沙漠上走的片断。师介绍:骆驼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运货,可离不开骆驼。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骆驼的一篇课文。 二、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自由读) 3、按自然段读,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商人此时的心情怎样,你现在就是这个商人,你会怎么做,会遇到那些困难呢, 4、具体学习课文。 (1)当商人问老人的时候,他们说了什么呢,同桌同学分角色读(1——7自然段) 指名分角色读。 如果你是商人,听了老人的话,心里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随机指导老人的话,与商人越来越紧张、急切的语气) (2)老人把骆驼的样子说得这样具体,又说不知道骆驼在哪,你这位 商人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商人的话,读出生气、质问的语气。 (3)老人说的是不是真的呢,请你自己读读第10自然段。 老人说的是真的吗,他没看到骆驼,为什么对情况知道得这样清楚 呢,谁能为在座的商人解释解释。 (4)结果怎样,齐读第11自然段。 5、小结。 (1)学过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点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失、这、左、右、应、该6个字。 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 教学重点:掌握该字再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学难点:左、右两个字“横、撇”写时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这节课继续学习第17课。板书课题 、回忆课文写的是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 (二)复习词语(课件演示) 走失 这时候 左右 应该 (三)出示生字 失 这 左 右 应 该 (四)学习生字 1、仔细观察哪些字有一样的地方,(课件) 失、左、右是独体字。 这、应是半包围结构的字。结构特点是什么, 该是左右结构的字。 2、先学习3个独体字。 (1)失:你想怎样记住它,写时注意什么呢,(汇报) 老师想和同学们比比,看谁写得好,愿意吗,(师生同写) 组词 (2)出示左、右两个字 这两个字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学,看看你想怎么学。 学生汇报。 区别“左、右”两个字“横”写时的不同。 左字横短,右字横长。 指导书写:左:横在横中线往上一点的地方起笔,稍向上倾斜,要 写得短些。撇起笔在竖中线上,要写得舒展些,工字写得偏右些。 右:横同样在横中线往上一点的地方起笔,要写得长一些,撇起笔 在竖中线上,口字写得扁一些。 生练写。 (3)接着学习两个半包围结构的字。 出示这,指读。 你有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吗, 远——这进——这过——这(课件演示) 写时要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还要注意什么, 指导书写:先写文,点起笔在竖中线上,横在竖中线稍微往左一点的地方起笔。注意“文”字的捺变成了长点,要穿过横中线和竖中线的交点。再写走之旁,点起笔比文字的起笔稍微低一些,横折折撇起笔在横中线上,捺要包住文字,写得长一些。 (4)下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应(指读) 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想怎样学这个字。 汇报。 座——应 (课件演示)点点撇的位置,两个横的长度。 指导书写:丶起笔在竖中线上横不要写太长,义要舒展些,第一个点起笔在横中线上,第二个点起笔在竖中线上,义穿过横中线,横比上面的横稍长一些。 (5)出示“孩”,这个字认识吗, 看看它发生了什么变化。孩——该,这是我们要学习的最后一个字,齐读。 写时注意什么,(课件演示)两个点的位置。 你想用什么方法写这个字,(分割法) 讠写在分割线。 指导书写:用分割法来写。在左右半格中间打分割线。丶起笔在竖中线往左一点的地方,横折提起笔在左分割线上,在同讠的点起笔位置对齐的地方起笔,横长一些,稍超过右分割线。撇折到竖中线上顿笔写折,第一个义长些,第二个义短些,丶收笔在右分割线上。 (6)组词。用“应该”造句。 (五)齐读6个生字,觉得哪个字不好写,再写1个。 (六)写字书1、2题。 (七)课外读物《蜜蜂引路》一文。 【语文园地四】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有趣的现象。交流时说的同学态度自然大方、口齿清楚、表达流利,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 2、交流自己的观察日记,在此基础上再写一则。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3、发现一些音同或音近、形近字,准确区别。 4、读背农谚歌谣。 5、读关于人体器官的词语,认识“肩”、“臂”等七个生字。 6、引导学生拓宽学习途径,了解、搜集更多资料。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观察中的发现 1、启发谈话: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妙:夜晚的天空,北斗七星最引人注目;清澈的水底,鱼儿总是睁着眼睛睡觉;一碰到含羞草,它就闭拢叶子,多有趣啊~这段时间,你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呢,让我们一起分享吧。 2、前后四位同学为一小组,把自己观察中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其他同学的发现。 3、自由组合,把自己的有趣发现说给自己的好伙伴听。对谁的发现感兴趣,跟他交流交流。 4、全班交流。选择几个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发现在全班交流。可以互相问答,呼吸补充,互相评价。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交流 1、在上次口语交际课上,老师分享了大家发现的乐趣。现在,让我们大家再来交流交流我们的“观察日记”。 2、同桌交流观察日记。 3、评一评同学的或自己的观察日记。引导学生明白:日记内容重点将观察,以及观察中的新发现。 二、再写一则观察日记。 1、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准备写哪些内容,观察中有什么新发现。 2、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3、写好后自己读一读,是否写通顺了,写出了自己的新发现没有。 4、再把自己的习作给同伴读一读,评一评,根据同学的意见改一改。 5、誊写作文。 第三课时 讲评作文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让小作者自己朗读自己的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3、四人小组内互相朗读自己的习作,互相评议。 修改誊写展览 1、各人修改自己的习作。 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张贴栏内张贴。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1、各自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注意每一行三个词语中的带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指名朗读。要求横着逐行读。 3、齐读巩固。 4、交流各自的发现。 5、区分这些带点字。可以用带点字组新词,可以说说不同的意思。 6、布置课外作业:从本期学过的生字中,举一些形近音同、音近形近的例子,并给它组词。 日积月累 读读背背 1、一年四季,瓜果飘香。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些农谚歌谣。 2、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 3、教师范读、师生对读。 4、齐读、指名读。 5、试着背一背。 读读认认 1、借助拼音各自轻声读词语。 2、抽读。 3、说说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4、在自己身上指一指这些器官。 5、齐读。 6、选几个字再组新词。 第17课【孔子拜师】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4(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2(自制生字词卡片。 3(学习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2(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谈感想)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以课件燃起学生对孔子的景仰之情,并为全文的学习创设情境。】 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请学生推荐班内一两名朗读好的同学当“老师”,检查同学们课文的朗读情况。 4(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 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1)谈孔子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披文入情,缘情悟文,舍其一,语文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 (2)谈老子 ?“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3)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或课外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下节课,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 第二课时 复习引入 1(听写生字词并认读。 同桌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的写法。 2(上节课,我们研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3(引入: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朗读感悟 1(生自由练读。 2(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3(师引读。 演读感悟 1(分小组演一演。 2(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演读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真情面对人物形象。】 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利用教材中的资料袋或引用名言谈孔子和老子) 拓展活动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了儒家、道家学说。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闪光的金钥匙”这一活动,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1(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组成学习合作小组。 2(明确责任: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活动。 3(商定: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商定准备哪些内容、怎样开展活动,组内具体分工等事宜。形成方案与其他小组交流。 课外实践 开展“闪光的金钥匙”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第18课【盘古开天地】 教学目标 1、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3、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分工,拥有一定的人际效技能,收到最大的团队学习成效。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课时划分 第一课时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复述课文内容; 2、随文识字、写生字、词; 3、策划下节课的学习活动。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体会神话故事充满想象的特点; 3、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确立问题 1、回顾学生自行策划的学习活动,提出“师生一起过中国神话日” 的想法。 2、引出“为什么邀请盘古”这一问题。 二、自主阅读 1、自己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理由。 2、小组合作学习。 (根据表格提供的程序及内容来完成) 三、汇报交流 1、分组汇报,感情朗读。 (点拨引导理解“混沌”、“创造”) 2、组内讲述故事,合作评价。 (利用讲故事评价表) 四、想象创编 思考 、提供思路:我想把手接在茂盛的花草树木上,这样就能摸摸盘 1 古的汗毛。 2、生写诗句(我想„„) 五、总结 板书: 盘古开天地 (学生板书) 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第19课【赵州桥】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16个新词语。 2、 照样子,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3、 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2和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 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的设计, 在建桥史上是一 个创举,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而骄傲。 教学重点: 1、 能正确概括各段的段落大意。 2、 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而伟大。 教学难点: 对文章段意的概括。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明确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及操作步骤。 2、 自学课文,读写、理解生字新词,知道课文大致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 你们看见过哪些桥, 2、 你所知道的,我国有哪些非常著名的桥, (教师举例: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上海南浦大桥等) 3、 教师板书:赵州桥 (教学生字“赵”、“州”)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赵州桥。它虽然没有南京长江大桥那样高大,但却 是一座世界有名的大桥。为什么这座桥如此有名呢,我们学了课文就一定知道 了。 二、听课文录音,自学课文 1、 教师布置自学要求: (1) 看清生字,会读生字。 (2) 划出带生字的新词,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3) 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自学,教师巡堂 3、 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你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 ( (2)、齐读新词 。,你已经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请说说看。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 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正确地读,即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介绍了什么, 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内容, 3、 学生可同桌交流。师生共同小结。 四、课堂作业 1、 完成课堂作业本中的第1、2小题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 赵州桥 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非常雄伟、坚固 赵州桥 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抓住重点词语、句子,讲读课文1、2段,弄清赵州桥设计上的两个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 认读生字、新词,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 2、 课文讲了什么,分哪几个方面讲, 二、讲读课文第1段 1、默读第1段 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主要告诉我们什么,还告诉我们什么, 讨论:共2句话,主要讲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还告诉我们赵州桥的 地点、设计者和建造的年代。 3、 “闻名”是什么意思,它的近义词是什么, 4、 指名朗读 三、讲读课文第2段 1、 自由读第2段 思考:(1)赵州桥闻名于世,它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 (2)课文中哪些句子是描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 2、 出示两幅投影,让学生观察、比较。 3、 大桥没有桥墩有什么好处, A、 减少了冲击力 B、 节省了石料 4、 四个小桥洞有什么好处, 5、 李春为什么要设计成拱形的石桥, (1)“设计”是什么意思, (2)“这种设计”指哪种设计, (3)用“设计”说一句话。 4)你找到了这种设计的优点在哪里吗,能否用课文中的话来说一说。 ( 结合练习:用“既„„又„„.”造句 6、 齐读第2段回答,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讨论后小结:这座桥大桥洞没有桥墩,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 它既减少冲击力,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来 没有,所以说是一个创举。 7、 师小结:这一段主要写了赵州桥设计上雄伟坚固的特点,是建桥史上的 一个创举,在 这一段中,有些词语和句子跟这段话的主要内容关系特别密切,请找出来, 四、看投影系统地说说赵州桥在设计上的特点 五、作业 1、 完成作业本第3、4、5小题 2、 熟读课文第二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第3、4段,重点学习第3自然段。理解第4自然段,领会课文思 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二、自由朗读第三段 1、 思考并讨论: (1) 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第19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学习目标 ?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作者及内容。 ?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设计 紧扣课题、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曾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 华文化,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画家、思想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北宋 时期的大画家张择端。 教师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齐读课题,学生紧扣课题质疑。 自主阅读,理解内容 ?平时我们遇到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学法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到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按照阅读要求自学课文。 全班交流,取长补短 ?“我来告诉你~” 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讲给同学听。 (注意:相同内容不重复交流) ?“我要请教你~” 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帮忙解决的,学生提出问题,别的同学帮助 解答。 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教师启发思考: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学生自由读课文,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准备读给大家听。 ?展示台: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引导从内容和表达两方面说)。 课外作业 把近期了解到的我国传统文化整理一下,准备与同学交流。 【语文园地五】 学习目标 1、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个题目,开展口语交际活动。 2、能把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资料或看到、听到的内容,整理一下, 写成习作。 3、读背十二生肖。 4、运用已经获得的识字能力,借助基本字,认识更多的形声字。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和展示台 一、激情导入。 ,、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你都知 道我国有哪些传统文化, ,、生自由简单汇报。 剪、扎、编、织、绣、雕、塑、绘、刻„„ ,、传统文化流传到今天,可谓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而且它们就在我们身边,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课件)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二、自学综合性学习。 ,、自己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你觉得提示了哪几个方面,请用笔作上记号。 ,、汇报交流。 ,、师生扩展开再说一说。 三、确定目标,准备开展综合性活动。 ,、介绍同样的传统文化的同学自由组成活动小组2——4人,确定负责人。 ,、组内交流,确定汇报方式。 ,、集体交流展示收集和了解的中化传统文化。小组代表汇报,不完整的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其他同学可以提问。 ,、完成前面综全性学习的展示,哪个小组完成得好。 习作 1、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收集了不少资料,有文字,有图片,也有实物,我们还利用口语交际的方式,看到听到了许多。想一想,哪些是你最想告诉大家的, 指名自由交流。 2、在介绍的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抄资料,要用自己的话来讲述。 3、把最想告诉大家的、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既可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写开展活动时发生的事情。 4、确定想写的内容后,想一想打算按什么顺序写,想清楚怎么写才能让别人读明白。 5、在交流和评价习作时,可以按照不同的习作内容分类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习作的过程中,增进各小组之间的沟通,并丰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6、交流之后,可以把有特色的习作集中起来,装订成一本习作集。 我的发现 1、自己把全部词语读一读。 2、比一比,看一看,词语中的带点字,你能发现什么, 3、这些是字在同一个词中,意思是相反的,你能不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 4、再读词语。 日积月累 一、读读背背 1、观察书上的图片,都是什么,(邮票)你发现这些邮票有什么特点,(动物) 2、这些动物很有意思,你能观察出来吗,对,他们就是十二生肖。你知道,你的属相是什么吗, 3、你知道属相是怎么来的吗,(教师或学生讲解属相来历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人们说:“我们要选十二种动物作为人的生肖,一年一种动物。”天下的动物有多少呀,怎么个选法呢,这样吧,定好一个日子,这一天,动物们来报名,就选先到的十二种动物为十二生肖。 猫和老鼠是邻居,又是好朋友,它们都想去报名。猫说:“咱们得一早起来去报名,可是我爱睡懒觉,怎么办呢,”老鼠说:“别着急,别着急,你尽管睡你的大觉,我一醒来,就去叫你,咱们一块儿去。”猫听了很高兴,说:“你真是我的好朋友,谢谢你了。” 到了报名那天早晨,老鼠早就醒来了,可是它光想到自己的事,把好朋友猫的事给忘了。就自己去报名了。 结果,老鼠被选上了。猫呢,猫因为睡懒觉,起床太迟了,等它赶到时,十二种动物已被选定了。 猫没有被选上,就生老鼠的气,怪老鼠没有叫它,从这以后,猫见了老鼠就要吃它,老鼠就只好拼命地逃。现在还是这样。 你知道哪十二生肖吗, 它们是:老鼠、牛、老虎、兔子、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怎么让小小的老鼠排在第一名呢,这里也有个故事。 报名那天,老鼠起得很早,牛也起得很早。它们在路上碰到了。牛个头大,迈的步子也大,老鼠个头小,迈得步子也小,老鼠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才刚刚跟上牛。老鼠心里想:路还远着呢,我快跑不动了,这可怎么办,它脑子一动,想出个主意来,就对牛说:“牛哥哥,牛哥哥,我来给你唱个歌。”牛说:“好啊,你唱吧,,,咦,你怎么不唱呀,”老鼠说:“我在唱哩,你怎么没听见,哦,我的嗓们太细了,你没听见。这样吧,让我骑在你的脖子上,唱起歌来,你就听见了。”牛说:“行罗,行罗~”老鼠就沿着牛腿子一直爬上了牛脖子,让牛驮着它走,可舒服了。它摇头晃脑的,真的唱起歌来: 牛哥哥,牛哥哥,过小河,爬山坡,驾,驾,快点儿罗~ 牛一听,乐了,撒开四条腿使劲跑,跑到报名的地方一看,谁也没来,高兴得昂昂地叫起来:“我是第一名,我是第一名~”牛还没吧话说完,老鼠从牛脖子上一蹦,蹦到地上,吱溜一蹿,蹿到牛前面去了。结果是老鼠得了第一名,牛得了第二名,所以,在十二生肖里,小小的老鼠给排在最前面了。后来,人们就按他们到的顺序,制定了十二生肖的顺序,并用它来给每一年命名。 4、读一读,看谁能记下来。 十二生肖与十二时辰是-一对应的。因此在十二生肖中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也是如此一一对应。 中国的生肖邮票:1980年,我国发行了申猴邮票,这是第一轮生肖邮票中的第一枚。1981年发行的酉鸡邮票,1982年发行的戌狗邮票,1983年发行的亥猪邮票,1984年发行的子鼠邮票。我国从1992年开始发行第二轮生肖邮票。 二、读读认认 1、自己观察学习,用以前加一加的方法自学生字 2、小组学习,注意给它们区分和组词。 3、开火车组词认读生字。 【古诗两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首古诗。 3、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诗所描绘的意境。 2、读懂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通过学习这首古诗你懂得了什么, ,、师小结。 二、学习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一)、初读课文,读准读通诗句。 ,、师范读,学生评一评。 ,、学生练读,互评。 ,、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二)精读课文理解古诗 ,、复习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 读诗句,悟诗意) ,、分组合作学习古诗,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方法,把你的理解、感 受、问题与小组交流。解决不了的可动笔记一记,方便在班上交流解决。 ,、学生汇报所得所感所疑。 ,、师边小结边板书。 ,、指导朗读。 三、回读全诗,感受意境。 四、扩展思维 我们被诗人带到如此迷人的西湖中,你会想此什么呢, 五、指导背诵 六、作业 根据你对诗意的理解把西湖的美景画下来。 第22课【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学目标: 1、读懂用并列段式写的第3、4两段,知道各段并列地写了哪些内容,每个 内容是怎样写的,第4段中的两个内容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2、指导有感情朗读练习,加深理解内容,提高朗读能力,培养语感。 3、进一步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3 一、复习导入 1、练习:西沙群岛是 。 2、课文哪句话概括了它的特点,齐读总起句。 二、学习课文3、4两段 (一)整体感知 1、看录像。 2、看后问:你现在最想说的是什么,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请同学们先来美美地读第3自然段。 2、这一段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学生说后上来板书 3、理解内容 (1)珊瑚 珊瑚哪些地方吸引你,(美丽、可爱、形状多、颜色多) 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珊瑚的美丽与你的喜欢。 (2)海参 海参什么地方吸引你, “蠕动”什么意思,哪些动物是蠕动的,(蚯蚓、小虫等) 海参怎样地蠕动, “懒洋洋”什么意思,(没有力气、没有精神、无精打采) 我们什么时候懒洋洋的, 这句话还告诉我们海参的怎么样,哪里看出多,(到处都是) 指导有感情朗读。 (3)大龙虾 大龙虾为什么吸引你, 你见过哪些“威武”的动物或人,(将军、老虎、狮子、螃蟹等) 大龙虾怎么威武,找出有关词语。 指导有感情朗读。 (4)鱼 说说鱼哪些地方吸引你, 哪些地方说明鱼的美丽与可爱,读有关句子。 哪些句子说明鱼的多,朗读有关句子。 齐读写鱼的几个句子,说说这是按什么方法写的。(总分总) 4、有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二)学习第4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4段,说说这一段哪些地方吸引你。 2、学生回答并板书(贝壳、海龟) 3、学习写贝壳的内容 (1)读写贝壳的句子,想想句子后藏着什么字,(多、美) (2)哪些方面多与美,(大小、颜色、形状) (3)哪一个词最能写出贝壳的多,(无所不有) 你能用另一个词来换吗, (4)有感情朗读写贝壳的句子。 4、学习写海龟的内容 (1)读第2-4句 (2)写海龟写了一个什么词,(有趣) 你觉得文哪里最能说明海龟的有趣, 理解“四脚朝天”,想象海龟的滑稽样子。 理解“寸步难移”, 一寸有多少,(就是一点也不能动。) (3)课文还写了海龟的什么,(多、成群) (4)有感情朗读写海龟的句子。 5、理解与巩固并列段落的写法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4自然段,说说这一段是有什么方法写的。 (2)回忆并列段落的学习方法 (3)练习: 课文第4段先写海滩上的 ,再写海滩上的 , 中间用 把这两个内容连起来。 第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 学生执掌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学会15个生字,掌握生字新词。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4、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观察 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每季特点观察的方法。 2、体会课文中用词准确、生动的优美句子。 教学难点 文中介绍的景象及动物、物产等,学生不够熟悉,可能感到生疏, 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 课前准备 1、挂图、生字卡片; 2、学生收集小兴安岭的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课文第1小节。 2、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多读多想,读懂了哪些问题,提出 读不懂的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启发谈话,借助地图介绍小兴安岭的有关资料。 2、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图片、文字资料。 小兴安岭:是黑龙江省自西北向东南走向的山脉,海拔600,1000 米,长约400千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后用铅笔画出生字新词。 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读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 怎样的印象,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组织学生认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然后交流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 老师的帮助。 归纳主要问题: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 的宝库。 1、自由读课文第一小节,思考:读了这一段,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2、默读第一小节,想一想,从几个地方看出树很多, 出示红松、白桦、栎树的图片,认识这些树木,了解各自的特点。 3、练习朗读,体会“绿色的海洋”的美丽。 五、作业: 1、书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精读课文,进一步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的特点,从而 激发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找出文中用词准确、生动的句子,多读多悟,体会意境。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语句,感悟小兴安岭美丽、富饶的特点。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再现小兴安岭的美丽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 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部分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小兴安岭什么最多,朗读第一小节。(板书:林海) 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继续学习课文,知道小兴安岭美在哪里。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体会作者用词的准 确。 三、学习第二小节 1、(出示春天景物投影片)这一小节主要描写了这些景物。它们是按 顺序列出的。 2、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这些景物什么样, 3、理解描写树木的句子。 (1)读这一句,想想:春天的树长得什么样, (2)出示句子,比较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春天,树木长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3)指导朗读这句话。 4、其它景物各是什么样,学生自学汇报。 5、看图想像春天的画面,感悟春天的美。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 四、学习第三小节 1、大声朗读这段话,像学习春天的一段一样,按顺序一句一句找景 物,用“,,”画下来,对照图画说出夏天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2、再次朗读,思考这些怎么样,怎么美,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学生自学汇报。 4、练习朗读。 五、以自学为主,学习第五、六小节。 1、观看录像,激发兴趣: 2、学生自学: (1)体会秋天和冬天的美,找出秋天、冬天各主要描写了哪些景 物, (2)再读这两段话,把你的感情读出来。 3、秋天。重点理解秋天“飞舞”的落叶和丰硕的“宝”,体会作者用 词的准确,并感情朗读。 4、冬天。重点体会“刮”的准确,并感情朗读。 六、总结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树木的特点。 七、齐读最后一小节。 八、学习拓展: 两者任选一道 1、你最喜欢小兴安岭哪个季节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下来。 2、把你最喜欢的季节的景色用你手中的画笔画出来。 板书: 美丽的小兴安岭 春 树木嫩绿 春水涨满 夏 树木茂密 野花盛开 美丽的花园 绿色的海洋 秋 落叶飞舞 野果成熟 巨大的宝库 冬 积雪覆盖 野兽进洞 第24课【香港,璀璨的明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文中生词。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香港。 3、指导学生理解“东方之珠”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在阅读中了解香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香港。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香港,指导学生理解“东方之珠”的含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 热爱香港。 课前准备 一、预习: 1、收集有关香港的资料。 2、通读全文,自学生字词,对字词、内容质疑。 二、有关香港回归片段的资料片。 三、地图、生字词卡片。 四、紫荆花图案。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板书课题,揭题激趣。 2、引导学生汇报课前所收集的有关资料。 3、观看有关香港回归片段的资料片。 4、师结合地图导入:香港曾经被英国强行租用了99年,于1997年7 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其代表区花是紫荆 花。 二、初读感知 1、出示生字词卡片,读词正音。 2、自由读文,要求读得正确、较流利,并找出不理解的字词。 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4、字词质疑,小组讨论共同答疑。 5、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师:请同学们说出无法解决的字词。 生1:亚太地区。 师:(结合地图理解)亚洲及太平洋地区。 生2:贸易。 师:进行商业活动。 生3:琳琅满目。 师: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 生5:物美价廉。 师:物品好,价格低廉。 生6:粤。 师:广东省的简称。 生7:佳肴。 师:精美的菜肴。 生8:一应俱全。 师:形容很齐全。 生9:大饱口福。 师:形容吃得很痛快,过瘾。 生10:举世闻名。 师:全世界都能听到名声。 生11:奔流不息。 师:来来往往不停息。 生12:璀璨。 师: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三、再读理解 1、指名分节读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全班交流:通过自学,你了解到香港什么情况, 生1:香港是个著名的港口,世界各地的商人都乐意来此做生意。 生2:在香港有各地的美食,让人大饱口福。 生3:香港是个旅游胜地,有举世闻名的海洋公园。 :晚上,香港成了灯的海洋。 生4 生5:香港是亚太地区的航运,贸易和金融中心。 四、细读加深 1、自由读文,在通读的基础上,选择感兴趣的细读。 2、分小组学习交流。 3、全班交流。 五、指导朗读 1、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香港这颗东方之珠深深的感情一起朗读全文。 2、喜欢的部分请站起来有感情地朗读。 六、总结全文 1、讨论:在你眼中,这是个()的香港。 2、师小结:香港作为,成为被称为“”, 让我们为祖国有这么一个繁荣昌盛的特别行政区而自豪吧~ 七、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有感情、仔细地再读一读课文,然后写一写。 读了第2节,我觉得香港。 读了第3节,我觉得香港。 读了第4节,我觉得香港。 读了第5节,我觉得香港。 读了全文,我觉得。 板书设计: 24、香港,璀璨的明珠 “万国市场” “美食天堂” 旅游胜地 夜景迷人 第24课【语文园地六】 学习目标 ?了解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和几种不同的构词形式,并能在平时自觉积累词语。 ?背诵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并能在平时的读写中应用。 ?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 搜集和整理曾经出游时拍摄过的照片,并回忆当时的情景。 口语交际 ?这个单元,我们随李白欣赏了天门山,跟苏轼游览了西湖,南下游玩了富饶的西沙群岛,北上观赏了美丽的小兴安岭,还到“东方明珠”香港逛了一圈。你还去过哪些地方,你还想去那些地方,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入:风景优美的地方。 ?大家去过的或想去的地方真不少~假如你去过那个地方,你能把观赏到的优美色向大家介绍吗,假如你最想去某个地方,能讲讲想去的原因吗, ?可是怎么向大家介绍呢,学生讨论,教师板书: 结合照片或图片 说具体说清楚 语言生动形象 ?生生交际。 可以与自己同座交流,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交流。 ?全班展示交流。 学生自由上台介绍,相互评说。 ?拓展延伸。 a(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在游览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b(学生相互讨论,谈感想,出主意。教师鼓励学生当环保小卫士。 习作 ?联系口语交际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有声有色地介绍了自己去过的地方,真让我们大开眼界。如果把它写下来,就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了~可是怎么写呢,我们可以从刚学过的几篇课文中学到一些方法。 ?教师联系本组课文具体指导。 按顺序——写清楚 《富饶的西沙群岛》:海面—海底—海滩—海岛 《美丽的小兴安岭》:春—夏—秋—冬 《东方之珠》: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 让学生背背印象深的语句。 ?学生构思,自主习作。 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指导。 ?学生自我修改,同桌互改。 ?请几个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点,肯定优点,指出修改方向。 ?学生再次修改习作。 我的发现 ?学生自由读文中两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的字。 ?教师提问:读了这两组句子,大家有什么发现, ?学生讨论交流,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 ?引导学生查字典,了解“深”和“封”的多义。 海水有深有浅。 深——与“浅”的意思相反。 夜深了,老师还在工作。 深——久,时间长。 他收到远方同学的一封信。 封——封起来的或用来封东西的纸 袋。纸包。 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 封——密闭。 ?拓展延伸。“封”和“深”除了这两个意思外还有哪些意思,还可 让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字也有好几个意思。 日积月累 一、读读背背 ?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列出的诗句。 ?指名读。集体齐读。 ?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学生自由地背一背诗句,可以相互抽查。 ?指名背诵。小组背诵。集体背。 ?你还记得哪些描写景物的优美诗句,给大家背一背。 二、读读记记 ?学生在小组内自读所列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词语的构成特点。 AABB式:严严实实 来来往往 舒舒服服 确确实实 ABAC式:不松不软 又香又脆 又唱又跳 又说又笑 不慌不忙 不紧不慢 不知不觉 不闻不问 ?学生读读记记这三组词语。 ?学生根据词语的构成特点,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看谁说得又多又 准确。 宽带网 ?引导学生通过图书、网络搜集反映祖国迷人景色、富饶物产的资料。 ?指导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如: 风景类,物产类; 文字类,图画类,文字图画结合类; ?在大家搜集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以后,办一期“可爱的中国”手抄小 报。 第25课【矛和盾的集合】 学习目标 ?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课前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矛:古代一种兵器。长形,尖头,安上木质的长柄,作战时用于直刺。矛在商周时用青铜制成,汉代多用铁制成的矛。 盾:盾牌,古代作战时挡御刀箭等的武器。) ?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武器,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开火车组词读生字和词语。 ?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三、理清思路 1、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2、课文应该如何划分层次, 四、指导写字 ?认读要求会写的14个字。 ?重点指导7年左右结构的字。 持 般 攻 炮 坦 战 神 ?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 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 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一、读文质疑。 1、自读课文,你能提出了哪些问题, ?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 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2、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二、学生讨论,交流感悟 ?学生自己先带着第一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小组内交流。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全班交流。 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学生在交流过程中, 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感情朗读课文第一至五自然段。 ?学生自己先带着第二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小组讨论。 ?集体汇报交流,读课文。 ?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 解。 三、学习写法 课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自由读文说一说。 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四、实践活动 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 第26课【科利亚的木匣】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从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获得启示,培养他们多动脑、勤 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体会课文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 3、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练习用“仍然”“虽然”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柯里亚最后讲的话。使学生了解课文内 容哪些写得真实、具体。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二、预习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他们做了哪些事, 三、检查预习。 1、认读生字。 2、指名回答预习中的问题。 四、结合课后第2题,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3)写柯里亚埋木匣。 12)写柯里亚挖木匣。 第二段(4— 第三段(13)写柯里亚从这件事中受到的启发。 五、讲读第一段。 1、指名朗读。 2、读后评议。 3、默读第一段,思考: (1)柯里亚埋木匣是在什么时候,那时他几岁, (2)柯里亚是怎样将木匣埋起来的, (3)柯里亚为什么把东西埋起来,妈妈埋的东西同柯里亚的有什 么不同, 4、讨论思考题,检查默读情况。 (1)讨论第1题,简介时代背景。 (2)讨论第2题,重点理解“刚学”“只会”两个词语。 (3)讨论第三题,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东西多不能都带走;受到 妈妈埋东西的启示。 六、讲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 2、提出默读思考题。 (1)他们什么时候挖埋藏的东西,从埋到挖经过了多长时间, (2)妈妈是怎样挖箱子的,结果怎样, (3)柯里亚开始是怎样挖的,结果怎样,后来为什么又挖着了, 3、讨论思考题。 4、指导朗读第二段。 七、讲读第三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怎样理解柯里亚最后说的这段话,(年龄小,步子小;年 龄大,步子也大。) 3、学生自己结合生活实际谈认识。 第二课时 一、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加深理解。 1、课文写的是柯里亚埋木匣、挖木匣,为什么还要写妈妈埋木箱、 挖木箱呢, 2、课文为什么要写小伙伴们的话呢,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1、引导学生通读全文,边读边想,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2、指名说哪些内容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完成课后练习第5题。 1、指名朗读,齐读词语。 2、指导记忆字形。 3、抄写词语。 4、将课文中含有“仍然”“虽然”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5、指导口头造句,纠正不当之处。 6、将句子写下来。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30 柯里亚的木匣 时间变、年龄变、步子变 五步 四年后 埋 木匣 挖 十步 五步, 方法要变 第27课【陶罐和铁罐】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2、 联系已学课文和生活经验加深对寓言的理解。 3、 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具准备:陶罐和铁罐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大家看一看,老师讲台上摆的是什么,板书(陶罐和铁罐)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学在这两个罐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3、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边听录音,边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生自由发言。 3、师归纳。 国王的御厨里有一只陶罐和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精美,而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 三、学习1——9自然段了解陶罐与铁罐的性格特点。 1、听1——9自然段的录音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铁罐自命清高,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 板书:奚落 2、哪一位同学来说一说“奚落”的意思。 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3、这几个自然段也就是常讲铁罐常常用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 4、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 ? 陶罐的短处是什么,铁罐又是凭什么来奚落陶罐的, ? 铁罐用了哪些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 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请同学们边读就边把有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5、生回答老师的问题 6、小黑板出示对话,体会各自态度。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陶罐一开口就是“你敢碰我吗,”它的意思就是陶罐敢不敢碰它,<不敢>。它根本就没有把陶罐放在眼里,它称呼陶罐“陶罐子”直呼其名,说明它有没有礼貌,<没有>。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一个能够体现铁罐态度的词来。<傲慢>。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理,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不敢,铁罐兄弟”。陶罐有没有生气,<没有>。它不但没有生气,还很礼貌地称呼它为兄弟,并承认自己不敢碰它,说明陶罐怎么样,<很谦虚>。 ?请同学们自学后面的句子,看看这些句子体现了陶罐和铁罐怎样的态度,铁罐:傲慢、狂妄 陶罐:谦虚、忍让、不骄傲不自卑 ?请同学们看到书101页的插图,看一看,哪个罐子是陶罐,哪个是铁罐,为什么呢, 7、指导朗读1——9自然段。 ?通过1——9片段段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铁罐的傲慢、狂妄,陶罐的谦虚、忍让、不骄傲不自卑。我们就来分角色把1——9自然段读一读。 ?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出铁罐的傲慢、狂妄,读出陶罐的谦虚。 ?分角色朗读:男生读铁罐说的话,女生读陶罐说的话。叙述的语句就由老师朗读。 ?请两位同学把刚才读的内容演一演。 四、总结1——9段、学习10——17自然段。 铁罐自以为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二者就发生了争吵,最后以不欢告终,随着时间的变化,故事又有什么变化,请大家快速的默读10——17自然段,并思考: 1、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什么样子,铁罐呢,(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铁罐被氧化消失的无影无踪。) 2、当人们发现陶罐时,人们的态度怎样,为什么呢,(高兴、惊讶)(它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 当年被铁罐奚落的陶罐,如今却成了很有价值的文物被人们永久的保存下来,(板书:永久)。而当年狂妄自大的铁罐却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板书:氧化)。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没有,因为它只看到自己坚硬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易氧化的短处;同样陶罐也只看到自己易碎的一面,而没有正视自己易保存的一面。) 3、从这则寓言中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联系学生的课文和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五、总结课文 完成小黑板上的练习 这则寓言采用了手法将陶罐和铁罐人格化,通过人格化的描写,告诉人们看待问题要,任何事物都有和。不能用自己的和别人的比,更不能因此而。 六、作业: 把故事讲给弟弟妹妹听,告诉他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用自己的和别人的短处比,更不能因此而骄傲。 板书设计: 陶罐 易碎 ——? 永久 忍让 ?? 奚落 铁罐 坚硬 ——? 氧化 小学第28课【狮子和鹿】 一、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好看的东西有时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却会带来好处。 3、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二、 教学重点: 理解指导鹿对自己的脚和腿的前后不同的态度。 三、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 四、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陶罐和铁罐》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读提示语。 2、在茂密的丛林中,住着许多动物,有狮子,有鹿。 3、看到这两种动物,联想到什么,狮子的凶猛,鹿的美丽,不过今 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童话故事《狮子和鹿》却要告诉我们一个新的道理,是什么呢,下面就看谁的读书本领强,能够自己读懂课文,领悟这个道理了。 二、 自学课文,体会内容: 1、 大声读课文,找出两个多音字。 2、 四人小组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3、 交流:一开始,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堪的腿,当狮子扑来时,鹿有力的长腿帮助他死里逃生,而美丽的角却险些丧了命。 三、 了解课文内容: 1、 一开始,鹿觉得自己的角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欣赏、多么) 2、 填上合适的词语:()的身段()的角 3、 有感情的朗读。读出鹿的得意洋洋。 4、 鹿的腿呢,(难堪)从哪里看出来,(抱怨) 5、 抱怨是什么意思,(埋怨)埋怨不光有语言的埋怨,还有神态的抱怨。找一找表示神态的词语。 6、 读出抱怨的神态和语气。 7、 后来呢,继续读课文。 8、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六,七段课文 9、 全班交流。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你是从哪里得出这个体会的,鼓励学生联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 四、 延伸拓展 .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可以摘抄课文的好词佳句,可以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28课【语文园地七】 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通过练习编童话故事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在读读、认认、背背中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 ?通过连连认认的方法,认识“谎、笛”等8个生字。 ?读成语故事,联系本组教材的专题,使学生懂得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自己喜爱的童话故事。搜集自己喜爱的动物图片与资料。 ?写有“日积月累”里内容的小黑板。 ?教师准备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的资料制成课件。 ?教师准备“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最佳表达奖”的奖状。 ?教师准备一本孙幼军写的《小猪唏哩呼噜》的书。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事例导入,引出话题。 a(课件展示事例。 ?要剪一圆纸板,通常先在纸板上画出一个相应直径的圆,再用剪刀仔细剪下,花费时间较长。有同学想到用圆规画圆,把贺规的笔尖改装为小刀片,则成为一个很好的切圆片专用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具的“缺点”往往是大家主攻的目标,但在不同使用场合,有些缺点有可能成为“优点”。德国一工厂生产的一种纸因严重化水无法使用,按常规只能打浆返工。有个工程师考虑到化水原因是吸水性太强,能否专门用这种纸来吸水呢,经过进一步“扩大缺点”制成了专用吸水纸,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增加了工厂收益。像这种“缺点逆用法”就是逆向思维的成果。 ?一般的门锁锁舌有斜口,这样关门比较方便,但如果朝门缝中塞入硬片等却容易把门撬开,防盗功能差,有个同学发明了“简易防盗锁”把门框上锁孔内侧焊个斜片,而锁舌却改成方形,这样从结构上与原锁反转,关门照样方便,但由外往里撬门,由于锁舌是方形的就不易被撬开了,从而使防盗性能大大增加。 b(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c(教师小结,引出话题。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想出办法解决问题。我们同学在生活中可能也会遇到一些不方便的地方。比如,夜里要开灯,摸来摸去找不到开关;擦高楼上的玻璃,又麻烦又不安全„„。大家仔细想一想,你曾遇到过哪些不便之处,在小组里把问题提出来,请组长做好记录。选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讨论可以怎样改进,然后推举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大家在讨论时要畅所欲言,尽量从不同角度想办法。最后我们要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小组。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了解每组学生的合作情况,随机给予点拨指导。 ?全班交流,师生互动。 在学生表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话通顺、连贯。说的同学要大方自然,口齿清楚。听的同学要专心致志,能提出自己没听清楚的地方。 ?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颁发奖状。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交流故事,激发兴趣。 a(同学们已经读过不少童话故事,课前我们请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个童话故事。请你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简要地说说大概,然后选出最有趣的故事在全班讲。 b(小组交流。 c(全班交流。 d(教师挑选《小猪唏哩呼噜》书里的一段故事读给大家听。 ?点拨角度,开阔思路。 a(教师结学交流的故事及《小猪唏哩呼噜》的故事加以点拨。看作者抓住了这种动物的什么特点展开想象的,拓展学生思路。 b(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动物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展开联想。 ?选择动物,编写故事。 a(学生选择几种动物做主人公,想象一下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b(学生把自己想象的故事写下来。 ?交流展示,互相学习。 学生把自己写好的故事读给大家听,教师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吸取别人的长处,并能根据别人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教师和学生玩“对相反词”游戏。教师说:“我说黑。”学生回答:“我说白。”„„ ?教师出示小黑板:傲慢—谦虚 懦弱—勇敢 丑陋—美丽 愚蠢—聪明 ?学生小声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 ?同座讨论从这两行词语中发现了什么。(发现上下两个词意思是相反的。) ?延伸拓展。请学生再说一些意思相反的词。 读读背背 ?教师出示写有“读读背背”的小黑板,明确题目要求,看谁能很快地背下这些句子。 ?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背背这些句子。同座可以互相读读背背,也可以“对口令”似的读读背背,如,一个人背“千里之行”,另一个背“始于足下”。 ?全班交流学习成果,学习可以自由选择汇报形式,可以独自背,可以与人合作背。 ?集体读、背。 连连认认 ?教师板书学生已经认识的字:竹、说、海、木、书、怒、女、子。请学生读一读,组组词。 ?教师板书拼音,请学生读读词。 ?教师板书生字,让学生边看边猜一猜这些字可以和生字中的哪个字连成词呢, ?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些词语,再找一找合适的字,连一连线。同座可以互相帮助。 ?全班交流。请学生上黑板连一连线,再请学生做小老师带大家读读词语。 ?教师出示生字,用多种形式请学生认读。 第五课时 成语故事 ?教师有声有色地讲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个故事。 ?请学生自己画画简笔画来想一想:那个人最后能不能捞到宝剑,为 什么, ?全班交流。先读一读这个故事,再说一说从这个故事中想到了什么。 ?学生练习讲个成语故事。 ?教师鼓励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别的成语故事,课后还可以去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 第29课【掌声】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二、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学会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 投影片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揭题,初读课文。 2(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小朋友们,有人给你鼓过掌吗,因为什么给你鼓掌,得到别人掌声你的心情怎样,你为别人鼓过掌吗,为什么给别人鼓掌呢,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掌声 (板书:15 掌声) 3(读了课题,你能提出问题吗,(谁鼓掌,这掌声是给谁的,为什么给她掌声,她得到掌声后心情怎样,又是怎样做的,) 二(初读课文 1(请小朋友们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认真地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看课后的生字表。 2(请小朋友们读一读课文后的生字,注意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反馈检查。重点读准下列字:翘舌音“镇”“骤”“持”“束”“述”,平舌音“残”。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请小朋友继续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的拼音写在生字的上面。读完、写完后,请小朋友们再读一读生字并记住它。 反馈检查。指名读,同桌互读,小组轮读。 4(看一看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你会不会读。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时候愿意持久结束 残疾犹豫讲述镇定 礼貌骤然间身处困境 舞蹈慢吞吞 5(生字、词语我们都会读了,请大家再读课文,努力做到正确、流利。 反馈检查。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6(课文我们已经会读了,现在请小朋友一边读课文,一边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 7(这些词有的需要老师帮助,有的自己通过读课文就可以理解。请大家读课文,边读边想这些词语的意思。我相信,同学们能通过读课文理解这些词语。 8(小结:这节课小朋友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读准了生字、词语的读音,课文也读得正确、流利了。大家还通过认真读书,读懂了一些词语的意思。大家学得很主动,收获也很大。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不仅要读懂课文,还要练习读出感情来。 三(描红生字 1(认读书后要描红的生字。 2(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时候愿意轮流情绪慢吞吞 持久讲述结束然后骤然间 二(精读课文 1(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课文,画出描写小英神态、动作变化的句子。 2(分小组讨论:从这些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3(反馈交流,指导朗读。 (1)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位叫小英的同学,她总是默默的坐在教室的一角。 指导学生运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小英为什么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小英因为身有残疾非常自卑。 练习朗读体会小英自卑的心理。 (2)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起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讨论:小英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练习朗读,体会小英自卑的心理。 (3)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的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讨论让学生明白:“犹豫”、“慢吞吞”是小英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眼圈儿红了”,是小英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练习朗读体会小英复杂的心理变化。 (4)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讨论让学生明白:同学们的掌声是小英感到大家的关心和鼓励,她感动得流泪了。 练习朗读体会小英感激的心情。 (5)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讨论让学生明白:小英深鞠一躬是感谢同学们在一次的热情鼓励。 练习朗读。 (6)她不再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 联系小英来信中的话交流讨论:小英为什么回有这些变化,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小英从同学们的掌声中获取了动力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她很珍惜同学们的掌声。 练习朗读。 4(有感情的朗读的第1~6自然段,说说从小英的变化中,你想到了什么。 5(显示最后一段,读一读再讨论: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引导学生理解“身处困境”,小英怎样珍惜掌声的,这里的“掌声”只是指鼓掌吗, 三(总结课文 1(读课文 2(教师总结:《掌声》这篇课文,通过身患残疾而自卑忧郁的小英在同学们的掌声里上台演讲,在同学们掌声激励下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四(作业 完成《习字册》上的书写练习。 板书设计: 掌声 默默地 把头低了下去自卑 眼圈儿红了 泪水流了下来感激 深深地鞠了一躬 交谈游戏跳舞鼓起了生活的勇气 要珍惜别人的掌声要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第30课【一次成功的实验】 一、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实验成功的原因,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 二、教学内容: 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重点: 理解这次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 四、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知道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课前准备:一个玻璃瓶、三只系着绳子的乒乓球。 七、教学过程 1、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做过实验吗,实验有的时候会成功,有的时候就不会成功。实验为什么会成功呢,<学生说>今天我们就学一篇和实验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 2、学生轻声读课文,画批下需要老师和同学们帮助解决的地方。 3、质疑需要解决的问题。 (老师可适当做副板书。) 4、老师订正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铅锤:chuí。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5、自由读课文,在正确的基础上,要求读出感情。 6、指名说一说外国教育家给我国小学生做了一个什么实验, (了解课文内容。) 7、小组合作讨论:这次成功的实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感悟的时间。) 8、分组反馈讨论结果。 重点指导: 1)“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她一边灌,一边喊:‘危险~快上来~一,二„„’三名学生中一个叫小梅的低声对两个同伴说:‘你第一,你第二。快„„’教育家的‘三’字刚刚喊完,三个小学生依次迅速地把小铅锤提了出来。”从这句话你能体会出什么, 2)“教育家问小梅:‘你刚才跟他们说了些什么,’小梅如实地告诉了她。‘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遇到危险,当然让别人先离开~’小梅不假思索地说。”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 (在读中有所感,在读中有所悟,通过读书来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成功的原因。反馈的结果不强求一律,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9、实验感知。 3人一组,在规定的时间内3人合作取出乒乓球。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会一下当时的危险、紧张的情况,再次理解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 10、再次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1、作业:找一找通过合作、团结取得成功的小故事,第二天讲给大 家听。 板书设计: 一次成功的实验 铅锤:chuí。不假思索 3人取铅锤 一个人一个人地取 成功 (团结、心中有他人) 第31课【给予树】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 ?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磁带。 第一课时 议论课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看过或听说过各种树,可是你们见过“给予树”吗,(师板书课 题),你能想象出“给予树”是什么样的吗,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给予树”是不是像我们同学讲得这么神奇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找开课 本轻声读读吧。 初读课文 ?学生听课文的录音,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自由读课文,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b(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检查读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巩固) b(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c(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讨论交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理解的。 d(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相机出示有关的句子指导读。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个故事(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 座合作读),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感动,做做记号,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两遍。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读下面的词语: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 仁爱 体贴 ?说一说上面四个词语的意思。 理解重点词句 ?学生默读课文,用“——”画出这四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 体会体会。 ?指名读出所画的句子并出示: a(“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b(“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这两句话。 a(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有关的句段。 b(那个陌生女孩有什么愿望,又是怎样如愿以偿的, 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用“:”画出妈妈前后心情变化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学生选择感人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 总结全文 雨果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让我们再一次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永远记住在这个善良、可爱的金吉娅。 布置作业 ?抄写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第32课【好汉查理】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查理发生的变化,感受理解、信任、充满爱心给人带来的快乐。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好汉歌》、课文朗读、重点词句及拓展阅读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谈话激趣,读题生疑 1((课前播放《好汉歌》)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一首《好汉歌》,在你心目中,你认为怎样的人才能称得上好汉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表意见:如行侠仗义、济助危难等) 2(读题:“好汉查理”,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从生活入手,调动学生的情绪,为学习课文进行情感铺垫。读题生疑,引导学生面对题目揣摩思考,说出自己的疑问,为学生走进文本搭建一个平台。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听课文录音,激发朗读的兴趣。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后学生评议。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同伴互读,互相纠错。 4(讨论交流: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感人的故事? 5(勾画自己感动的语句,并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感知课文,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既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又转变了学生阅读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再读质疑,读中感悟 1(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内容或感兴趣的地方。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点拨。 3.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于一些浅显的问题,引导学生相机解决。再从学生的提问中,提炼出深入学习本文的两个问题: (1)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查理是个好汉? (2)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设计意图]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倾听过程中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帮助教师把握学情,然后以学生的自主提问组织教学程序,以学定教,增强学生课堂的主体性、自主性。 4(读悟交流: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查理是个好汉? (1)根据学生找到的句子让学生谈感受: A(“不,好汉查理从来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B(“谢谢!”查理显得彬彬有礼。 C.“当然可以。” D(查理虽然调皮,但说话是算数的。整整一个暑假,他每天都陪杰西在草地上玩。 E(“不行,罗伯特先生,我不能随便要您的东西。” F(“杰西,我会做个好汉。”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查理并不是一个坏孩子,他变得诚实、守信、有爱心了。 (2)指导朗读。让学生体会说话人的神态和心理活动,也可以通过提问来启发学生思考。例如:“查理说这句话时是怎么想的呢?”“你能想象出查理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吗?”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重点指导一下对话的朗读,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方式可以是男女生分别读,也可以是指名读,要尽量读出说话人的语气。 5(文章开头说查理是个调皮的孩子,爱搞恶作剧,你能联系你所知道的来谈一谈,他会做什么吗? 6(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查理有了如此大的变化呢?你觉得查理的变化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引导学生重点谈谈杰西对查理的影响:杰西热情乐观,虽然残废了,但对生活充满希望,尊重、理解、信任查理,她的友谊像雨露阳光,是查理改正缺点的主要原因。 7(学到这儿,请同学们再来谈谈你对“好汉”的理解,你认为查理是一个真正的好汉吗?假如现在你是这个镇上的人,你会怎么评价查理呢? 8(练习有感情地读,读中悟情。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只有当教师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学生才能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才能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以上环节的 设计,意在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感悟查理发生的变化,以及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再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2(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个小故事(以“关爱”为主题的材料),说说自己读后的感想。 [设计意图]围绕“关爱”这个主题,通过拓展性阅读,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加深对“爱”的含义的理解。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学会关爱他人,实行知与情、情与行的统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小学第32课【语文园地八】 学习目标 ?能发现ABB式词语重叠部分的读音变化,感受重叠的表达效果。积累ABB式词语和成语。 ?读背《三字经》节选,大致了解意思。 ?猜字谜,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启发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通过自由表达,锻炼学生的习作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数本不同版本的《三字经》。 ?学生带字典或词典。 ?学生搜集字谜。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谈话引题。 教师结合本堂课上两位学生的实际由衷地进行夸奖,让被夸奖的同学谈谈感受。 学生交流自己受到的最难忘的一次夸奖以及当时的感受。 教师小结。人和人之间需要互相欣赏。夸奖别人就是给别人送去温暖的阳光。因此,我们要学会夸奖别人。 ?讨论明法。 引导学生联系前面的例子讨论:应该如何夸奖别人。 引导学生认识到,夸奖别人首先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要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 ?分组交流。 可按教室自然组分成四组。先想想小组里每个同学的长处,再用具体的事情来夸一夸组里的同学。注意小组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要夸奖同学,每一个同学也都要被夸奖到。 ?全班交流。 a(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全班说。 b(师生评议。评议要点:要用具体的事情;要实事求是;要真诚热情。 c(对于同学赞扬的话语,请被夸奖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填写“成长卡”。 成长卡上分四栏:“教师说”“家长说”“同学说”“自己说”。同学间交换填后两项。 第二课时习作 ?谈话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交流一下这一学期来自己的习作写了些什么,教师对学生的习作态度、习作成绩充分肯定、表扬。 ?交流拓展 a(最的,你有??哪些很想和别人说说的,人、事、景或物都可以,不受任何限制。 b(范例引路。 请学生,把自己想要告诉别人的内容具体说一说,要把内容说清楚。 引导其他学生讨论:哪些地方说清楚了,是怎么说清楚的;哪些地方还没说清楚,应该怎样说清楚, 注意:教师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作为例子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掌握一般方法。 ?学生自选内容进行习作。 ?选取部分习作朗读交流,互相议议优点和不足,提出修改意见。 ?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然后誊抄。 第三课时讲评作文 ?教师概述上次习作的成绩,重点是内容丰富多样,习作态度认真等。 ?优秀习作赏析,激励学生以后把习作写得更好。 ?建议学生把这学期的习作整理一下,也可以再修改,誊抄一下,保存起来。 我的发现 ?出示“我的发现”中的列出的词语。 引导学生认真读读,再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指名读词语,纠正读音。 ?互相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词语都是ABB式。这种形容词的重叠式,一般表示程度加深或带有某种感情色彩。 ?指导朗读,通过读体会这样重叠的表达效果。 ?拓展积累。 a(你还能举出这样的词语来吗,小组合作照样子写词语,看哪一组写得多。 b(投影展示,并朗读。 c(请学生从大家举出的ABB式词语,选择自己喜欢的抄下来。 读读背背 ?请学生捧起书,借助拼音,反复练习,把韵文读正确,读通顺。 ?指名试读。 ?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范读和指导。 ?怎样理解这几个句子的意思, a(学生用查字典词典、与同学讨论等方法理解句子。 b(请学生说说句子的意思。不懂的地方互相讨论一下,教师也可稍 做指点。 ?自由朗读,熟读成诵。同座互相检查背诵。 课外扩展 有条件的,再找《三字经》读一读,以后背给大家听。 第四课时读读记记 ?自读“读读记记”中的词语,读准带拼音的字的字音。 ?同座互相检查是否能读正确。大致说说词语的意思。 ?分类记忆这些词语。 趣味语文(猜字谜) ?仔细看看谜面,你能猜出谜底是什么字吗,(是“口”字)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请同学们在搜集的字谜中,选一个让大家猜猜。 ?试着编一个字谜。独立编、合作编均可。 ?交流,并评选星级字谜。 根据所编字谜的准确和巧妙,评选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字谜。
/
本文档为【三年级语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