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成都市城市规划发展

成都市城市规划发展

2019-06-09 10页 doc 27KB 153阅读

用户头像

is_196623

暂无简介

举报
成都市城市规划发展成都城市规划发展 成都城市概况 成都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四川盆地西部,东北与德阳市、东南与资阳地区毗邻,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南面与眉山地区相连,西南与雅安地区为邻。位于东经102°54′~104°53′,北纬30°05′~ 31°26′之间。市域东西长192公里,南北宽166公里,全市土地总面积12390平方公里。 成都市行政管辖区范围包括9个区、4个县级市、6个县。2007年末市域总人口1159.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95万人。成都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我国西南地区的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及交通、通信枢纽...
成都市城市规划发展
成都城市规划发展 成都城市概况 成都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四川盆地西部,东北与德阳市、东南与资阳地区毗邻,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南面与眉山地区相连,西南与雅安地区为邻。位于东经102°54′~104°53′,北纬30°05′~ 31°26′之间。市域东西长192公里,南北宽166公里,全市土地总面积12390平方公里。 成都市行政管辖区范围包括9个区、4个县级市、6个县。2007年末市域总人口1159.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95万人。成都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我国西南地区的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及交通、通信枢纽,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596亿元(当年价),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的第四位。成都市中心城2007年底建成区面积已达313.9平方公里。城市格局近几年开始逐步由一圈一圈"摊大饼"式、单中心发展向手指状、多中心发展,作为引导城市向东向南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五路一桥"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着,城市面貌发生重大变化。实施了蜀都大道、羊市街西延线、东城根街和长顺街南北延线等多条城区道路的改造建设;建成了成温邛、成彭、唐巴、成仁、新蒲快速通道和成绵、成渝、成乐、成雅和成都外环高速公路;完成了自来水六厂、西郊天然气储罐站、成都污水处理厂和成都长途电话枢纽工程等若干重点项目,城市供电、供气、供水和通信能力逐步增强。通过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旧城面貌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特色更加突出。中心城周边外围组团的建设也逐步形成一定规模。至2007年底,市区有人口49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21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394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72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926亿元,城区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29.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8.0平方米,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成都城市发展定位 一.建构城市竞争新基石——成都平原城市群 (1)未来西部城市竞争的总体格局——多极支撑,错位竞争,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2)从城市竞争走向区域竞争——西部地区城镇群发展潜力分析。 (3)培育西部未来的大都市带——成都平原城镇群空间布局构想。 ①空间发展方向:成都平原城镇密集区空间发展将以成都中心城市为核心,沿交通走廓形成南北伸展的带状格局。 ②空间发展战略:北进南拓,壮大两翼,三区相济,辐射全川,领先西部。 ③空间发展轴线与时序:成都平原城镇群空间发展形成T字形发展轴线,即以成绵、成(乐)雅高速路与成渝高速路、成渝铁路构建沿交通走廊的T字形发展轴。在对T字形发展轴战略发展时序的选择上,我们认为是一种“弓”与“箭”的关系。以南北向纵轴所依托的成都平原为“弓”,成绵、成(乐)雅经济走廊为“弦”,成渝经济走廊为“箭”,“弓”满“弦”强,“箭”会射得越远。也就是说成都平原城镇群越发达,成渝城镇带的发展就越强劲,辐射范围越大,在西 部地区作用越强,地位越高。 1.重构区域关系新坐标——城市功能定位成都是成都平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四川I省经济、文化、政治中心;长江上游经济带两极之一,西部硅谷;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旅游城市。 2.预测城市发展的人口容量——城市规模定位 从世界城市化发展,从国家城市化发展的总体趋势,从成都在成都平原经济区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成都在四川省乃至西部地区的区域地位等方面分析,以及为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以水资源容量为未来城市人口容量的重要制约条件,在保持现有水资源供给和利用方式不变的条件下,未来成都市城市人口规模为800~ 90O万人。 3.城市发展目标 成都市城市发展目标是:高竞争力的区域中心城市;高效率的有机组群城市;高质量的生态田园城市;安逸的人居最佳城市。 二.成都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产业发展战略 (1)战略目标: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重点建设一个基地(现代民用工业和国防工业基地),二个枢纽(交通运输枢纽、邮政通信枢纽),三个中心(科教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四大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商贸产业、旅游产业、金融产业)。建设面向我国西部地区的中央商务区,加快建设城市副中心。(2)战略布局:①布局原则是“总体协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②布局模式是,以“川”字状产业布局模式,形成市区城市东部的以传统工业发展为主的产业走廊;市区中部城市发展走廊;市区城市西部以高技术产业发展为主的产业走廊;市域西部的旅游及生态产业走廊。在各走廊问是大农业发展布局的主要空间③产业布局调整:坚持“点轴式”区域推进和小区域集聚发展,大区域兼顾平衡的战略,在基础设施密集,城镇密集地区构筑产业密集地带。按照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配置产业要素资源。 空间发展战略 (1)城市空间发展方向——北进南下、西优东扩、带状发展:①北进:成都应进一步打通与北面德阳、绵阳的多条通道,将广汉纳入成都市区,重点向北发展,积聚力量,优先发展成德绵经济带。②南下:成都应继续向南发展,强化与南面眉山、乐山、雅安的经济及交通联系,充分利用南面的自然及人文资源优势,带动以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为主导的成雅、成乐经济带,形成后发优势。③西优:都市区西部是生态敏感区,西部地区的开发强度应受到控制,西部城镇包括都江堰、彭州、大邑、邛崃、蒲江,重点发展旅游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生态产业以及生态农业、生态林业,限制有污染的产业发展。④东扩:现状中心城以东有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泉镇,城市未来发展应充分利用成渝之间的经济联系和产业互补优势,扩大向东发展的空间和辐射范围,为成都提供更为广阔的经济腹地。 ⑤带状发展:城市发展主导方向为南北方向,改变原来中心城圈层式扩张,形成带状发展的格局。该区域是成都特大城市未来发展的主体,通过空间整合形成敞密有致的城市空间形态,达到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平衡。 (2)城市空间布局结构A、一主:以外环路以内的中心城为主城可以容纳人口4OO 万人。B、四辅:中心城外围,依托现有城镇,整合为四个大新城:①北部新城: 包括新都、青白江、广汉三个组团,形成北部新城,为综合性新城,以生活居住、都市型产业为主,是北部的物流储运中心。建议在广汉建设成都市第二机场,并带动北部新 城的发展,可容纳人口200万人;②南部新城:包括大源、华阳、东升、航空港开发区、牧马山开发区五个组团,形成南部新城,为生活居住辅城、高新技术产业区、高教园区、休闲度假区,可容纳人口150万人;③东部新城:依托成都经济技术开展区、龙泉镇、同安镇等龙泉驿西部地区,以成渝高速公路为界,分为龙泉北、龙泉南两个组团,形成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配套生活居住的辅城,容纳人口80万人;④西部新城:包括郫县、温江区两个组团,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配套生活居住,兼有高教园区、休闲旅游区等功能的辅城,容纳人口70万人。C、组群城市:主城与四个辅城之间,辅城各组团之间楔入大面积的生态绿地,并沿都市区内水系建设生态廊道,河道两侧形成绿带,将西部及东部生态区导入城市内部,形成生物物种流动的通道,避免城市用地无序漫延,实现城市与自然共生、共融。主城与辅城之间,通过建立快速交通体系来实现快速联系。 创新与特色 本规划研究通过对成都所在区域进行多层面、多角度分析,以及与其它城市的横向比较,对成都城市发展重新定位,提出重构区域关系的新坐标。即:成都是成都平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四川省经济、文化、政治中心,长江上游经济带两极之一,西部硅谷,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旅游城市。提出城市发展目标为:高竞争力的区域中心城市,高效率的有机组群城市,高质量的生态田园城市,高品质的人居最佳城市。针对成都城市发展的区域宏观背景与成都城市空间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成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以区域观点提出:未来西部城市竞争的总体格局是多极支撑、错位竞争、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未来成都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必须从城市竞争走向区域竞争,建立西部未来的大都市带——成都平原城镇群的区域空间构想;未来成都产业发展的重点是高新技术产业及以商贸、旅游、金融为主的第三产业,在市域范围内形成“川”字状带状产业布局模式。以生态观点和城市有机生长、城乡协调发展为指导思想,提出成都未来城市空间的发展应从两江环抱走向水城相融,从环放结构走向平行结构、有机生长,建构一主四辅、组群城市。同时,本规划研究对城市文化、城市特色、城市生态进行了富于创新性的研究。通过对成都城市空间发展历史与现状的分析,对成都城市特色的剖析,从水文化、商业文化、休闲文化三大富有特色的城市文化入手,提出重塑彰显文化底蕴与个性风貌的城市特色的策略,即:再造川西“都市水乡”,重振商业商务之都,强化休闲之都。通过对成都市生态现状进行剖析,提出城市生态建设目标: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城市。对城市区进行了生态分区,明确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和生态协调区,提出市域生态格局为“田园风格、水网绿楔、组团发展”,提出城市生态结构为“两带合抱、三横两纵、一环相依、多锲引入”,并提出生态补偿等策略。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 根据成都市市政府的要求,为了适应新时期成都发展的需要,为了使成都市总体规划更具科学性、前瞻性,适应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建立成都新的整体发展框架,对城市发展中具有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进行 专题研究。2002年11月,受成都市市政府委托,成都市规划局组织开展了成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院、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应邀分别主持编制成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由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成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成果,凝聚了我院规划设计人员的集体智慧,也是我院长期从事城市规划工作的历史沉淀,通过对成都市现实与基础、问题与机遇的分析,对成都市未来发展进行判断与定位,建立规划理念与目标,确立产业发展战略与城市空间发展战略,通过城市交通、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形象等方面支撑与保障城市发展,并提出实施策略与措施。我院完成的《成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在2003 年4月17日举行的专家评议会上得到了与会专家的好评,并获得四川省2003年度优秀城市规划一等奖。 1、城市性质四川省省会,西南地区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中国西部主要中心城市、新型工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中心城市。 2、城市规模根据《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主城区至2010年,实际居住人口57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515平方公里;主城区至2020年,实际居住人口76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660平方公里。 3、城市发展方向以中心城为核心,沿放射道路走廊式发展,近中期空间拓展以东、南方向为主,远期和远景以南、北方向为主,逐步形成南北展开的城市格局,奠定成都平原城市群发展的基础,控制城市向西发展。 4、主城区城市空间结构构建“一主两次多核”的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1)一主以现有城市中心区为核心,构建南北、东西两条十字交叉轴线,集中布置城市公共设施,形成新的城市中心区。向东、向南发展战略作为城市近、中期重点发展的阶段性战略,上版总规提出的东部和南部副中心将成为中心区十字交叉轴线的重要组成部分。(2)两次位于主城区南、北两个发展方向的华阳、东升、新都-青白江外围组团作为城市的主要发展区域,逐步构建华阳和新都两个综合性次中心区并进行大规模新城建设。该区域是成都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向,将是要的制造业聚集区,并承担区域物流、专业服务、交通枢纽和居住等职能。两个发展区域的发展时序应有先后,近中期重点建设华阳次中心区,远期重点建设新都次中心区。两个次中心和其服务范围内的城市外围组团将在疏解中心城区吸引力的“反磁力”系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以有效缓解中心城区过多的职能负担。(3)多核主城区内6个外围组团中除华阳、新都-青白江组团以外,将成为成都重要的城市功能增长核,起到不同职能的分中心作用,降低对中心城区的依赖。 5、主城区布局形态规划期内,将成都原有的“环形+放射”状布局形态逐步改善和演化,推动结构演化方式为:圆形-异形-带形,即中心城圆形均衡布局形态——规划区非均衡齿轮布局形态——成德绵区域带状组团式布局形态。规划主城区东部南北向快速路,加强该地区路网密度,通过非均衡的交通结构建立中心城与外围组团之间便捷的交通联系,破解环形加放射路网系统所造成的中心城压力和圈层蔓延的拓展模式。非均衡带型结构,有利于完善基于成渝区域协调发展所必须的职能优化重组,有利于适应绵-德-成-眉-乐城市发展带的产业拓展与联系,有利于最大限度降低城市“摊大饼”式发展的过高成本,有利于都江堰水利灌溉系统的保护完善,有利于处理好土地、生态资源保护与都市区发展的宏观矛盾问题。 成都城市总体规划展现未来五大前景 前景1城市中心区少住人“总规”要求将城市核心区打造成为辐射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商务、商业中心;将其行政办公、居住、高等教育等功能向外疏解;同时,中心城工业向外迁移,在六个片区形成工业集中发展区,重点强化成都高新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根据“总规”,在用地布局方面,成都市将以中心城(外环路以内)为核心,沿放射道路走廊式轴向发展(即沿放射道路两侧发展),同时打造六个城市组团(新都-青白江、龙泉驿、华阳、双流、温江、郫县),重点向南、北、东三个方向发展。 前景2保护城西人居环境“总规”专门指出控制城市向西发展。此前,成都市规划局副局长张樵曾表示,之所以要控制城市向西发展,是因为西部都是良田沃土,而东部的土地相对而言较为贫瘠。因此,控制向西发展而要求向东发展主要是为了保护良田。但城西的发展并非就是要停顿下来。“总规”所称的控制向西发展并不是不准向西发展,而是说要在控制下发展,也就是说相对于东部而言,向西发展的空间较少。具体体现为控制其发展内容和功能,例如西部上风上水的通风口将严格控制发展,其他区域也将限制上大污染的项目,并最终通过用地指标的分配、基础设施和发展规模等方面来实现。 前景 3 “半小时成都”呈网状根据“总规”,成都市在空间结构上将依托放射加网状的基础设施体系,形成网络状城市群;以“一主多心,一带三轴”的城镇空间格局为基础,推进城镇体系的优化,进而逐步推进成都、德阳、绵阳、乐山区域一体化进程。“一主”指主城区,“多心”指规划区外的四市(都江堰、崇州、邛崃和彭州)、四县(新津、大邑、蒲江和金堂)和重点镇;“一带”指南北向的城市发展地带;“三轴”指由主城区沿三条放射道路形成的串珠状发展轴。 前景4 “30分钟主城区”交通根据“总规”,主城区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建立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地面公交为骨干,普通地面公交为主体的公交体系,推进公共交通城乡一体化发展。同时,加强中心城区与周边组团的联系,中心城与外围组团实现“30分钟主城区”的交通发展战略,即主城区的中心城与外围组团、外围组团之间的通行时间只需30分钟。在铁路方面,将强化成都铁路枢纽地位,在成龙公路南侧规划成渝高速铁路,并预留宝成、达成、成昆高速铁路通道。同时,改善火车北站,改造火车南站;在龙泉驿组团大面镇预留第三客运站,在新都泰兴建设成都北编组站。 前景5保护…住在成都“原滋味“总规”还确定了主城区历史文化片区保护的范围,包括宽窄巷子、文殊院、大慈寺、水井坊等四个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四川大学华西校区和四川大学老校区等两个近现代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以及市域内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风景区的保护。据介绍,窄巷子等四个历史文化保护街区是原来就已确定的,而川大华西校区和川大老校区两个近现代历史文化街区是此次总体规划中新增的。而在文物古迹保护包含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22处优秀历史建筑和近现代文物建筑保护名木古树、地下文物和传统建筑构件保护。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将为市民翔实介绍成都未来15年的发展前景。目前“总规”还在报国务院批准的过程中,总体规划提出成都市将向东南北三个方向发展,但是将控制向西发展。据悉,“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将被放在住博会的显眼位置,让大家一眼看到,其大部分内容与目前正在后子门展出的总规展览类似。为了方便市民逛住博会时了解成都前景,记者昨日采访了规划方面的负责人。 1 “总规”要求将城市核心区打造成为辐射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商务、商业中心;将其行政办公、居住、高等教育等功能向外疏解;同时,中心城工业向外迁移,在六个片区形成工业集中发展区,重点强化成都高新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 根据“总规”,在用地布局方面,成都市将以中心城(外环路以内)为核心,沿放射道路走廊式轴向发展(即沿放射道路两侧发展),同时打造六个城市组团(新都-青白江、龙泉驿、华阳、双流、温江、郫县),重点向南、北、东三个方向发展。 2 “总规”专门指出控制城市向西发展。此前,成都市规划局副局长张樵曾表示,之所以要控制城市向西发展,是因为西部都是良田沃土,而东部的土地相对而言较为贫瘠。因此,控制向西发展而要求向东发展主要是为了保护良田。 但城西的发展并非就是要停顿下来。“总规”所称的控制向西发展并不是不准向西发展,而是说要在控制下发展,也就是说相对于东部而言,向西发展的空间较少。具体体现为控制其发展内容和功能,例如西部上风上水的通风口将严格控制发展,其他区域也将限制上大污染的项目,并最终通过用地指标的分配、基础设施和发展规模等方面来实现。 3 根据“总规”,成都市在空间结构上将依托放射加网状的基础设施体系,形成网络状城市群;以“一主多心,一带三轴”的城镇空间格局为基础,推进城镇体系的优化,进而逐步推进成都、德阳、绵阳、乐山区域一体化进程。 “一主”指主城区,“多心”指规划区外的四市(都江堰、崇州、邛崃和彭州)、四县(新津、大邑、蒲江和金堂)和重点镇;“一带”指南北向的城市发展地带;“三轴”指由主城区沿三条放射道路形成的串珠状发展轴。 4 根据“总规”,主城区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建立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地面公交为骨干,普通地面公交为主体的公交体系,推进公共交通城乡一体化发展。同时,加强中心城区与周边组团的联系,中心城与外围组团实现“30分钟主城区”的交通发展战略,即主城区的中心城与外围组团、外围组团之间的通行时间只需30分钟。 在铁路方面,将强化成都铁路枢纽地位,在成龙公路南侧规划成渝高速铁路,并预留宝成、达成、成昆高速铁路通道。同时,改善火车北站,改造火车南站;在龙泉驿组团大面镇预留第三客运站,在新都泰兴建设成都北编组站。 5 “总规”还确定了主城区历史文化片区保护的范围,包括宽窄巷子、文殊院、大慈寺、水井坊等四个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四川大学华西校区和四川大学老校区等两个近现代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以及市域内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风景区的保护。 据介绍,窄巷子等四个历史文化保护街区是原来就已确定的,而川大华西校区和川大老校区两个近现代历史文化街区是此次总体规划中新增的。而在文物古迹保护包含各级文物保 护单位保护、22处优秀历史建筑和近现代文物建筑保护以及名木古树、地下文物和传统建筑构件保护。
/
本文档为【成都市城市规划发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