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国银行投资银行业务模式

2018-06-28 21页 doc 136KB 47阅读

用户头像

is_855946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银行投资银行业务模式中国银行投资银行业务模式 第3章中国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动因、现状及问题分析 3.1中国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动因分析 3.1.1中国银行开展投资银行的必要性 其一是金融脱媒。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改革的深入,大型企业融资脱 媒效应开始显现。各种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券、股票融资等金融工具逐步替代了银 行贷款;货币基金、证券投资基金和股票等高收益金融工具逐步替代了银行存款。 商业贷款余额增加率明显下降,“存款搬家”现象日渐显现。中国银行的媒介功能日 渐减弱,利差收入减少,依靠传统的存贷业务盈利模式已难以维持商业银行的...
中国银行投资银行业务模式
中国银行投资银行业务模式 第3章中国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动因、现状及问分析 3.1中国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动因分析 3.1.1中国银行开展投资银行的必要性 其一是金融脱媒。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改革的深入,大型企业融资脱 媒效应开始显现。各种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券、股票融资等金融工具逐步替代了银 行贷款;货币基金、证券投资基金和股票等高收益金融工具逐步替代了银行存款。 商业贷款余额增加率明显下降,“存款搬家”现象日渐显现。中国银行的媒介功能日 渐减弱,利差收入减少,依靠传统的存贷业务盈利模式已难以维持商业银行的盈利 需要。中国银行近两年的净利润增幅位列四大行末位,并且增速呈现放缓迹象。图 3-1是根据2012年上市商业银行年报进行了整理,并对比呈现出了中行在各上市银 行中尤其是在四大行中的盈利能力对比情况。同时,商业银行整体净利润增速继续 下降,同比增速放缓、环比出现负增长,也说明了金融脱媒加剧的情况。 其二是利率市场化。从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来看,从1996年启动到2013年基 本全部利率管制放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大门已基本全部开启,如表3-1。 我国传统的利率管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资本的合理流动,造成了经济运 行成本增大,也不利于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的提升。虽然传统信贷能够 为中国银行提供可观的利润收入,但也给中国银行造成了缺少内生发展的动力机制。 中国银行新管理层在2013年就提出了增强内生动力机制发展战略,努力改变中国银 行的利差逐步收窄,高成本存款在整个存款中占比较高的业务发展局面。下图就是 通过对上市商业银行年报信息的整理显示由于中国银行的存款成本过高导致利息收 入在四大行中增幅位于末位。如图3-2所示。 其三是激烈的同业竞争。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投资渠道及银行服务方式的 18增加,客户金融意识的逐步成熟和投资理念的悄然转变,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业 务品种及服务方式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商业银行纷纷开始将金融业务从 专业化经营向多样化、综合化转变,开始提供“一站式”或“超市式”服务,有效 改善并增加客户对银行服务的体验度,以期实现在既定投入和风险水平上的更高利 润。与此同时另一份调查也显示,在中国环渤海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等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内,越来越多优质企业客户和上市公司向商业银行提出 了债券承销、财务顾问、重组购并、结构化融资与银团、资产证券化等投行业务需 求。因此,中国银行只有摆脱低水平同质化的同业竞争,全面开展投资银行业务, 通过加大综合产品创新,才能以此来争揽并巩固高端客户市场优势,培育自身核心 竞争力。 其四是监管趋严。制度经济学家诺斯认为,制度在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社 会发展方面始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商业银行不仅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更是关系到 国民经济安全运行的一个关键行业,中国银行作为我国重要的系统银行,其安全稳健 运营更是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定,因此,我国对商业银行进行严格的监管,逐步形成 了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体制相配套、相适应、相统一的监管体制。这种监管体 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商业银行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对商业银行的创新有所抑制, 因此其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形成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同时,《巴塞尔协议?》的签 订和实施,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引入了流动性监管 指标,将会导致商业银行大幅减少信贷投放,在中国银行现行盈利模式下将直接减 少其利润收入。投资银行业务,有附加值高且利润丰厚的特点。因此,轻资本的投 资银行业务便成为商业银行收入转型的必然选择。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提高中间业 务收入比重,也是当前商业银行的主流生存法则。 综上,众多的因外部因素作用下,中国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是便成为实现其 可持续稳健经营的必然选择。 3.1.2中国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可行性 3.1.2.1中国银行既有资源 其一是广泛的网点和客户资源。中国银行拥有广泛的个人和企业客户资源,已 在世界各地均建立了广阔的业务网络,在长期的合作中也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这 是中国银行独有的业务优势。中国银行通过广泛的网点资源贴近个人和企业客户, 能够更好的把握和分析客户的各种金融需求,为客户的金融需求创新产品及服 务。同时,中国银行在各级分支机构及网点配备的硬件设施及人员都具备成熟 的金融运营经验,所开发的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产品体系都经历了长 时间的业务测试及运用,投资银行业务融入中国银行后,可以迅速的利用其网点资 源、从业人员,摊薄新业务的固定资产投入、设备维护费用、网点建设费用以及人 力成本,同时网点的客户资源可以为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客户来源,促 进产品交叉销售,共享银行全部内部资源。 其二是资金实力。投行业务需要雄厚的资金实力给予支持和保障,资金实力是 企业选择投资银行的重要参考因素。企业进行并购重组等业务通常需要投资银行为 企业提供强大的融资便利;企业发行债券也要考虑投资银行面临承销风险时的处理 能力,只有资金雄厚的投资银行才能采取包销方式,要求投资银行自己买下余下的 未卖出证券。中国银行作为重要的系统性银行已占据金融机构的主导地位,其投资 银行业务在面对大型企业集团等客户的融资需求时,将因强大的品牌价值、丰富的 业务经营、雄厚的资金实力,而在业务拓展中占据优势。中国银行丰富的内外源融 资渠道为全面拓展境内投资银行业务奠定了坚实的业务基础。 其三是成熟的信息技术。中国银行已拥有了较为成熟信息技术建设。现代银行 服务中,信息技术对银行的服务水平及盈利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强大的技术力量给 银行内部的运营和外部的客户金融服务提供依托,通过延伸服务触点,帮助商业银 行获取更多的客户资源。未来通过丰富的客户交易数据,运用远程服务、先进分析 手段,能够给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创造出更多的新模式业务和新的利润增长点。 3.1.2.2品牌效益 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经营信用的机构,品牌效应对自身的发展尤为重要。企 业品牌是在不断履行承诺中被广大客户所认可。商业银行的品牌价值通过自身经营 发展过程中不断提供优质服务,逐渐积累了良好的信誉和社会公众形象,形成了家 喻户晓、公众认同的品牌。特别是在经历了多次金融危机之时,中国商业银行的出 色表现,已经进一步大幅提高了我国银行的品牌价值和国际地位。中国银行具有百 年悠久历史,作为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商业银行在国内外企业中享有盛誉。 投行与客户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其所从事的并购和财务咨询等业务同时具有 生产和消费并行的特点,因此在进行投资银行业务推广时,企业非常注重选择社会 形象好、信誉高的专业机构,因此投行业务的发展特别需要品牌和信誉做保障。尤 其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在客户寻求金融机构服务或产品时,往往面临信息不对称 和专业性过强的情况,美誉度高的品牌便成为客户的首选,此种方式也可以节约客 户搜寻和甄别成本。因此中国银行的品牌优势能够延展至投资银行业务领域,对于 自身的投资银行业务运行将十分有利。 3.1.2.3渐趋成熟的资本市场 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资产的增长和资本 市场深度直接决定了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现代企业的建立其标志之一是直接走向 资本市场,我国渐趋成熟的资本市场也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资金渠道。在我国经济 结构调整之际,新兴产业的行业特点及发展要求也助推了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资 本市场无疑将成为金融体制深度改革的焦点所在。资本市场的成熟将有利于社会资 源的合理配置,能促进社会资金更多的流向高收益的投资银行业务领域。随着股权 分置改革及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和完善,与资本市场密切相关的投行业务也迎来 了难得的历史发展良机。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上,优质企业、信用较低的企业以至 于广大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都可以选择到证券市场上去融资、投资,成熟的资本市 场为各层级机构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对接空间。可见,良好的资本市场发展状况为投 资银行业务经营环境和迅速壮大提供了重要保障。 3.2中国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现状 投资银行是实现中国银行集团综合经营和业务转型的重要产品平台之一。中国 银行是我国最早在利用香港近地资源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银行集团,从1984年成立 中银投资到2011年初中国银行总行成立投资银行模块,在商业银行拓展投资银行业 务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强大的产品体系及较为系统的综合风险管控经验。 目前中国银行紧紧围绕集团发展战略,依托投行、商行两个平台,通过表内、表外 两个渠道,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为投资、融资两类客户提供“轻资本、全方位、 特色化”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初步构建了以结构化投融资、专业财务顾问、资产管 理及投行一体化服务为核心的产品体系。两年多来,投资银行模块先后推出了结构 化投融通、上市培育顾问、并购财务顾问、中银融智顾问等十几项创新产品,并大 力拓展投资银行理财业务。通过产品路演、专项培训等多种形式,配合网点转型和产品下沉等工作要求,大力拓展投行业务在全辖、特别是基层行的业务认知和群众 基础,使“全民投行”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全面提升集团投行收入的整体水平和业 务规模的同时,充分发挥投行业务对核心存款增长、基础客户拓展等公司金融核心 工作的配合带动作用,成效显著。 由国内券商和投行领域权威媒体《证券时报》主办的“2013中国区优秀投行” 评选中,中国银行在上百家国内商业银行中脱颖而出,共获得“最佳银行投行”、 “最佳跨境融资银行”、“最佳并购顾问银行”、“最佳创新资管项目”四项大奖, 是获奖最多的机构之一。其中前两个奖项已经是连续第二年获得。“最佳银行投行” 是本次评选的最大奖项,体现了中国银行投行的整体实力和市场影响力;“最佳跨 境融资银行”奖项是中国银行在跨境融资方面作为市场领先者的有力印证;“最佳 并购顾问银行”项目是中国银行在高附加值顾问方面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努力的结果; “最佳创新资管项目”是在大资管业务方面不断开拓取得的突出成绩。截止2013年 一季度,中国银行商行投行业务收入94亿元,增速达53%,位列四大行增幅第一。 3.3中国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存在的问题 中国银行的投行业务经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运行,业务发展已初具规模,但与 国际大型投资银行相比其投行业务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业务管理仍然相对较 为粗放,在特色专业化服务方面仍有诸多方面需待改进、提高。当然这一过程中也 需要外部市场体制运行机制的成熟及内部诸多配套机制的完善。 首先是投资银行业务的理念需待提升。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国银行的业 务发展一直围绕中国经济发展,并与国民生活息息相关,经营理念一直秉承安全性、 流动性及稳健性。而投资银行业务则以经营利润最大化为主,需要通过金融工具和 渠道去分散风险赚取利润,需要经营机构能承担一定的风险。这两种经营理念不同 的业务虽然存在一定的共性和联系,但在同一系统内要协调融合,需要解决一系列 的体制、人员、企业文化等经营理念的问题。 中国银行在投资银行的业务发展过程,目前还是以产品为中心开展工作,按图 索骥,并未完全形成以客户的需求及发展为中心的全方位投资银行服务。对于商业 银行向投行业务转型的理论研究也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尚未完全形成清晰的投资银 行业务市场定位。各二级分行普遍仍视投资银行业务为辅助业务,在经营方式上多处 于守门待客,缺乏挖掘信息、捕捉信息的的主动性,从思想上没有形成对客户资本市 场方面业务需求的敏感性,往往错失营销时机。上级行对基层行全面的投资银行业务 指导有限,遇到有客户需求的情况下与系统内的投资银行机构的沟通仍存在一定的 障碍,这也是分业经营本身所带来的弊端。 其次是整体风险管理水平需待提高。相对于存款、贷款、银行卡等传统业务,商 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隐蔽性更强、潜在风险更大,中国银行也存在同样 的情况。在现行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下,银行仅对投资银行业务的总量信息进行公开 披露,但是细化的规模和质量却无法反映出来,而延长产品的信用链条、模糊的风险 边界是投资银行业务的创新带来的主要风险管理难度。目前中国银行的投资银行业 务创新原型多为发达国家成熟的产品,与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相比,我国资本市场机 制仍不健全,中国银行也缺少相应的外部风险转移和资金对冲机制,并未完全建立起 行之有效并与之相适应的风险管理控制措施。 另一方面,中国银行采用银行控股的投资银行业务模式,因此其投资银行业务由 于涉及业务部门较多,产品链条较长,风险滞后性明显,短期内不容易暴露,这也在 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风险管理的难度,对产品创新也形成一定限制。外资银行投资银 行业务基本上都具备一整套防范和化解潜在风险的机制,而中国银行投资银行业务 起歩相对较晚,风险控制能力相对薄弱。如果缺乏严谨的风险控制措施,投资银行业 务创新成果将无法安全实施,投资银行业务创新也将受到极大的限制。 再次是投资银行业务人员培训需待跟进。投资银行业务是典型的智力密集型业 务,需要大量具有深厚的经济学专业知识背景,丰富的资本市场从业经验的人才。 各投资银行的业务竞争最终是管理机制、激励机制、人才队伍的竞争。中国银行历 史悠久,商业银行业务人员数量众多,由于分业经营的限制,缺乏综合型人才,即 国际化、专业化和复合化的人才,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专业人才不足,也缺乏投资 银行业务人员的系统性培训机制及梯队建设方案。 我国资本市场建立相对较晚,金融市场还没有发展成熟,人才的积淀进程较为 缓慢,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投行高端人才集群效应。从中国银行国际化进程方面 来看,投行业务涉及到承销和自营,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运作项目,资产证券化项目。 只有具备充足的国际化人才队伍才能利用人力资源优势对资本市场的风险进行管控 调节,获得风险收益。中国银行投行模块只有建立起相应的人才培训机制,建立人才储备队伍,不断与时俱进,打造和引进国际化、专业化、复合型的人才才能对中 国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的创新和开拓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证。 中国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诸多的外在因素,也有部 分的自身原因,也正是在外在因素和内部自身原因的共同作用下,才形成了中国银 行特有的投资银行业务发展模式及发展路径。 第4章中国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模式运行机制 4.1中国银行投资银行的模式目标 4.1.1与国家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韩康(2008)认为,中国市场经济改革始终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方针,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力量及政府对经济管理能力始终发挥 着重要作用。我国经济体制已经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主导型的市场经济 体制。金融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是调节社会资金、促进经济发展的纽带。我国国 家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引导并形成了国家主导型的金融运行模式。中国银行作为 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作为金融系统中的重要融资机构,为国民经济的运行提供强有 力的支撑;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金融资源通过市场进行动员和调节的能力相对有 限,仍需要有中国银行这样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为社会提供充足的金融资源。目前, 尽管我国金融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中国银行的股权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但 国家通过绝对控股方式,仍具备极强的社会金融资源的动员能力,并承担着重要的 社会责任。依据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状况及国家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下,在相 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种高度集中的金融模式将不会改变。因此,中国银行作为国家 对于社会金融资源的主要调配及供给工具,其混业经营模式优选的发展路径,必须 与我国国家主导型的经济和金融模式相适应,同时应当通过适当的经营模式不断巩 固并增强国家主导型金融体系对于国民经济的支持和促进作用。 4.1.2符合我国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模式 我国渐进式的经济体制改革模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这种改革模式正确地把握 改革的性质和方向,有效的避免了激进式改革容易产生经济社会剧烈波动的负面效 应。渐进式地推动市场化进程是“中国模式”的一个重要内核。金融体制作为经 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商业银行的模式业务演进模式应高度的与渐进式改革 相吻合,体现出其所从属的经济体制的运行特征。中国银行在运行规则的完善方面、 运行机制的重塑方面、机构格局的调整方向上、组织管理的优化方式上,都是渐进、 稳妥、逐步推进的。这种路径模式保持了中国银行经营的稳定性、连续性,有效地抑制了业务改革中积累的风险,促进了中国经济及自身的平稳、高效、安全的运行。 在现行的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和制度框架的支持及约束下,达到金融稳定与金融效率 的均衡发展。 4.1.3优化社会金融资源配置 衡量商业银行制度改革的重要之一对于社会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力。高 效率的制度改革能够可以有效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实现最大限度低投入高产出, 充分调动各种金融资源,实现金融需求与供给的最优均衡状态。中国银行采用混业 经营作为成熟金融制度体系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最高效的整合银行、保险、证 券等领域的金融资源,以其特定的渠道和方式,发挥并实现规模经济,降低各主体 的金融交易成本。通过对社会金融资源的总体调动能力,与中国银行经营管理能力 的契合能力,与现行金融体系与金融制度的相适应程度,共同反映出混业经营模式 选择的绩效水平。在既定经济发展水平和监管制度的约束下,中国银行的混业经营 模式,是以促进经济金融发展为根本取向,以增加社会福利为根本宗旨,以促进金 融资源优化配置为根本依据。 4.1.4与我国现行金融法律制度和监管体系相适应 目前,我国实行“三会一行”的金融机构监管体制,并且相关法律法规也对我 国分业经营也进行了明确的固定,限定了各领域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并在此组织 架构及法律制度的框架下对相关金融行政法规都在进行了细化、完善,为分业经营 提供制度保障。金融法规与经济体制相配套,经济体制决定了我国现行的监管制度 和法律体系也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运行。维持金融制度与法律的规定为我 国国有商业银行选择混业经营模式和发展路径设置了硬性要求,中国银行也将继续 在现行体制下开展业务稳健运行与业务创新。目前我国“三会”对各自的监管领域 已建立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监管模式,但由于受金融市场发育程度和监管经验积累水 平的制约,这三大金融监管机构的跨行业监管与协同综合监管能力仍相对有限,与 “三会一行”监管体系相适应也成为中国银行逐步开展混业经营的重要影响因素。 4.1.5有利于控制各领域金融风险 风险管理始终是各领域金融机构的工作的重中之重,严谨、高效的风险管理手 段及管理水平不仅能保障各项业务的稳健运营,同时还能促进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 中国银行经历股份制改革后,风险管理理念快速转变、风险管理水平迅速提升,资 产质量与盈利能力显著提高。然而,其资产质量大幅改善的背后很大程度上依托我 国当前尚未完全市场化的金融管制。中国银行自身的真正的委托代理机制仍需完善, 顾问咨询服务类业务能力仍待提高,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的问题仍需进一步深入解决, 严密的风险管理体系仍待完善,特别传统资产负债业务领域仍是商业银行的主要收 益来源,中间业务收入在总利润中的占比仍相对较低。因此,中国银行选择稳健具 有可持续发展的混业经营模式时,充分考虑了自身的跨领域经营风险管理能力,考 虑了跨领域金融风险的适应性因素,在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可控范围内稳步有序地推 进混业经营。 4.2中国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组织架构 4.2.1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主要附属机构 中国银行是中国国际化和多元化程度最高的银行,在中国内地、香港、澳门、 台湾及36个国家设立分支机构,为全球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中国银行最初的 投资银行业务主要通过全资附属机构中银国际控股集团开展和全资子公司中银集团 投资有限公司从事直接投资和投资管理业务,是典型的银行控股模式。集团下的其 他金融业务分别通过全资子公司中银集团保险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和联营公司经营保 险业务,通过控股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从事基金管理业务。按核心资本计算,2009 年中国银行在英国《银行家》杂志“世界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列第十一位。2011 年和2012年,中国银行连续两年成为新兴市场经济体中的唯一入选全球性系统重要 银行的金融机构。2012年末,中行资产总额达到12.68万亿元。 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中银投资”)是中国银行于1984年12月在香 港注册成立的全资附属机构。作为中国银行唯一的专业投资管理公司,中银投资曾 在港澳地区、中国内地和海外等进行多种形式的投资活动,参与了一大批大型基础 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投资领域涉及地产、工业、能源、交通、传媒、旅游酒店、 金融等行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及内地的改革开放做出了重要贡献。公司根据中国银 行整体发展战略,确立自身的总体战略目标:立足香港,以国内为主,面向全球, 发挥优势,加快发展,将中银投资打造成中国银行对外直接投资和投资资产管理的重要载体,并以此成为中国银行公司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板块的重要组成和多 业并举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如图4-1所示。 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银国际”)是中国银行旗下的全资附属投资 银行机构,成立于1998年7月10日,法定股本10亿美元,其前身是始建于1979 年的中国建设财务(香港)有限公司。中银国际也是中国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 主力平台,在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等国际金融中心设有分支机构,在北京、上 海、广州、重庆等中国沿海和内地中心城市建立了销售网络。经过多年发展,中银 国际建立起符合行业最佳规范的国际化投资银行架构,已成为中资背景投资银行中 业务品种最多、覆盖区域最广、资本市场运作经验最丰富,可以同时在内地与香港 两地提供跨境服务的投资银行。中银国际拥有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强大的机构 销售和零售网络、全球性的管理运作,能够为海内外客户提供包括企业融资、收购兼 并、财务顾问、证券销售、定息收益、衍生产品、资产管理、直接投资等在内的全 方位投资银行服务。 中银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银国际证券”)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于2002 年2月28日在上海成立,注册资本15亿元人民币。中银国际证券由中银国际控股 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北京联想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云南省投资控 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投资。中银国际证 券的经营范围包括: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 财务顾问、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证券投资基金代销、融资 融券。中银证券还通过全资子公司中银国际期货有限责任公司和中银国际投资有限 责任公司分别从事期货业务和直接投资业务。见图4-2。 中银国际证券注册地在上海,并在北京、深圳、广州、成都、哈尔滨等28个主 要城市设有1家分公司和33家证券营业部。自成立以来,中银证券积极发挥“深厚 中行背景、跨境金融服务”业务优势,依托中国银行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平台、借鉴中 银国际控股丰富的境外资本市场运作经验,努力为客户提供高品质、专业化、个性化 的投资银行和证券服务,迅速成长为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投资银行。公司在投资银 行和固定收益业务领域保持了行业优势地位,经纪业务部均收入排名行业前列。 4.2.2其他金融附属机构 中银保险有限公司(简称“中银保险”)成立于2005年1月5日,总部设在北 京。2007年3月,保监会同意将中银保险作为中资保险公司管理。2010年中银集团 保险有限公司(中银集团保险有限公司于1992年7月成立,是中国银行的全资子公 司。在香港拥有6间分公司、1间联营的人寿保险公司——中银集团人寿保险有限 公司,在国内拥有一间全资附属的财产保险公司即中银保险有限公司。)将所持有的 中银保险100%股权中国银行,转让后,中银集团保险有限公司不再持有公司股权,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为公司唯一股东。公司主要经营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 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短期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上述业务的再保险业务;国 家法律、法规允许的保险资金运用业务。作为中国银行的全资附属机构,中银保险 将采用银行保险创新经营模式,充分利用中国银行的品牌、渠道、客户资源和业务 机会,通过与中国银行的无缝连接,形成银行保险合力。通过下图中银保险近4年 的保费收入情况,可以看到在中银保险直接作为中国银行全资子公司之后,通过中 国银行的广阔网络平台,2012年保费收入大幅提升。见图4-3所示。 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中银基金”)成立于2004年,原股东为中银国 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和美林投资管理,持有股权分别为67%、 16.5%和16.5%。2006年9月,美林投资与贝莱德投资管理公司合并为贝莱德投资管 理有限公司,贝莱德成为中银基金的外方股东。2008年中国银行收购了中银国际证 券有限责任公司、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的中银国际基金管理有限公司67%、 16.5%的股权,从而成为中银基金直接控股股东,成为持有基金公司股权比例最高的 国内商业银行。“中银国际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 司”。股权收购完成后,中国银行与贝莱德投资管理公司分别持有中银基金管理有 限公司83.5%和16.5%的股权。中国银行直接控股中银基金将进一步丰富中国银行全 能银行的功能,更好地服务客户,提升中国银行的品牌价值。 4.2.3中国银行的银行控股公司模式 目前,中国银行的业务范围涵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领域,旗下有中银 投资、中银国际、中银基金、中银保险等控股金融机构,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形成了 具有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在内的综合型金融集团。 见图4-4所示。 4.3中国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渠道机制 中国银行投资银行业务主要产品结构按照服务机构分为三个主要渠道,其一是 总行投资银行模块;其二是中银投资的投资银行服务;其三是中银国际的投资银行 服务。 中国银行与集团内各控股公司共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一直秉承“牌照分离化、 业务一体化”的经营思路,借助其他专业投行机构的牌照,共同开展投行业务,遵 循“统一管理,共享资源;综合服务,联动营销;分工合作,有效激励”的运行机 制,加强中国银行与中银国际控股、中银国际证券、中银投的项目联动工作,强化 联动项目的追踪管理,相互支持、密切配合,以期实现集团利益的最大化。 具体运行过程中,中国银行依据客户级别、项目规模、市场影响力、综合收益 等维度,首先确定联动项目级别,并明确相应的项目管理机制及牵头管理部门。同 时,中国银行将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定期动态调整联动管理项目级别,根据相应的级别的管理机制对项目进行动态管理。 在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联动的分润方面,以互惠共赢为原则,通过分工合作、 各方协商、总行投资归口部门协调的方式,建立权责明确、有效灵活的分润机制, 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确保分润工作的有序进行,实现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 4.4中国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产品体系 4.4.1顾问类业务 其一主要是为处于创业期和成长期的客户提供的上市培养顾问服务,包括分析 市场环境,指定战略目标、重组、业务发展策略、改制上市方案,进行财务优 化,引进外部投资者、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协调整合有关资源协助客户完成上市 等服务。 中国银行利用多元化的金融平台,从客户角度出发,提供上市培育、政策咨询、 中介协调等灵活的贴身的顾问服务。能够为拟上市客户提供境内外资本市场政策、 竞争对手经营分析、资本运作方式、上市地比较、业务发展策略、技术壁垒风险等 咨询,协助客户以上市为目标确定合适的发展战略。还能够根据客户的发展战略, 提供内外部资源整合方案咨询,包括外部业务收购扩张和内部业务线调整,完善资 产布局和人员布局,优化组织结构,确立合适的上市主体,指定改制方式建议,指 定相应的财务优化和资本结构调整方案,并协调行内相关业务部门联合为客户重组 改制提供多种金融产品支持。 其二针对企业并购需求的顾问服务,是针对希望通过海内外并购实现外延式增 长的企业合希望出售股权、资产的企业,中国银行既可以承担买方财务顾问的角色, 也可以承担卖方财务顾问的角色。主要包括并购战略制定、目标企业选择、尽职调 查、价值评估、交易结构设计、协助谈判、融资安排及财务整合支持等。中国银行 可根据客户具体需求提供某一环节或全流程的顾问服务。凭借其海内外广泛的网络 资源,根据客户并购或出售的筛选标准,在全球范围内高效率搜寻买家和卖家。凭 借其投资银行专业的技术和经验,协助客户明确并购风险、协调顾问团队、统筹交 易流程、成功实现并购目标。同时还能凭借中银集团商业银行和专业投资银行齐全 的海内外融资平台,为客户配套解决并购资金需求,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 较为典型的案例是中国银行帮助浙江省大江控股等三家企业联合收购电涡缓速 设备世界领先制造商法国泰乐玛,为其提供了全程财务顾问服务,并提供了650万 欧元的并购贷款,帮助企业迅速成长为行业内世界级技术领先企业。 其三是针对私募股权基金的顾问服务。股权投资基金运作一般经历四个阶段: 募集资金,选择项目和基金成立;指定投资计划与实施投资;投资项目管理与价值 创造;资本推出阶段。中国银行根据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运作私募股权投资 基金的四个阶段,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渠道优势和客户资源优势,以财务顾问的身 份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提供一揽子专业金融顾问服务。同时,积极为基金 投资企业提供商业银行服务,提升企业价值。中国银行能够参照以往私募股权投资 基金管理公司的合作经验,并根据私募股权按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需求,提出参考 性意见。安排有意向的大额机构投资者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进行沟通对接。 协助组织召开路演。从银行优质项目中推荐合适的被投资企业。 其四是典型一个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业务联动服务。针对于高成长性的中小 企业、股份制改造企业、上市前急需资金进行扩张的企业、并购融资需求企业建立 了特定的服务模式。是中国银行在对客户提供授信支持的同时,由目标企业及其股 东通过特定的约定和安排,向银行赋予一项权利(选择权)。根据该项权利,银行指 定的第三方投资机构可以在约定的未来一段时间内,以约定的价格受让目标企业约 定数量股权,或者通过增资扩股获得目标企业相应股权。这种服务是将银行贷款等 基本授信业务与财务顾问业务相结合的创新服务模式,通过这种模式能够使客户融 资成本外部化,改善公司治理机制,提升管理水平和市场形象,并且融资金额大, 稀释股权小且不干扰公司的正常经营管理。 4.4.2投资银行理财类业务 投资银行理财业务是指中国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由中国银行或通过中 银国际证券等机构作为理财产品管理人直接投资于贷款或权益类资产,以满足企业 客户的融资需求。可以满足客户在信贷规模紧张情况下的融资需求,融资利率更为 灵活;与理财市场价格紧密挂钩;部分权益类的融资方式,可美化企业财务报表; 可满足企业多元化融资的需求;与公开市场直接融资相比,该融资服务模式具有材 料要求简单、审批速度及融资速度快捷。此项投资银行理财业务除了包括传统投资 模式中投资于信托贷款类产品、投资于信托权益类产品、组合投资型产品等,中国 银行还创新了一些新的投资模式,包括:投资上市公司股票受益权模式、投资于定向增发股票模式、投资于应收账款模式、投资与融资租赁模式、投资于财产信托受 益权模式、投资于信托计划受益权模式、投资于委托贷款模式。 4.4.3代理融资类信托计划业务 代理融资类信托计划业务是指信托公司根据委托人意愿,将单个或多个委托人 交付的资金集中管理、运用和处分,用以满足银行公司客户各类融资需求,中国银 行接受信托公司的委托,提供融资类信托计划的资金收缴、资金退付、信托期满的 本金及收益支付、代为向合格投资者推介,以及由此派生的相关服务。按资金用途 分为债权类和权益类。债券类指向企业发放信托贷款或购买其他债权;权益类指购 买企业股权或其他产生充足现金流的权益,并以持有或向受让方出让目标权益产生 的收益为信托计划收益来源。 4.4.4资产支持类结构化融资 资产支持类结构化融资服务是中国银行以商业银行的公司客户为主体,以市场 价值高、流动性强且易于变现的资产作为支持,通过抵、质押等有效的担保方式及 结构化安排,由中银投资为客户提供的融资业务。此种服务模式重在丰富了商业银 行与集团内投资银行的投贷联动的服务模式,能够对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大的企业, 在上市前需进行业务扩张,以维持业绩持续增长的业务表现,通过存量优质资产换 取增量资金,以补充项目建设及运营资金。 4.4.5中银上市通 中银上市通主要是根据客户在创业期、成长期、上市期、上市后等不同发展阶 段的实际需求,协同中银国际、中银投资等中国银行专业投资银行机构,在整合多 项传统信贷融资产品的基础上,协调有关外部资源,为客户提供上市财务顾问、引 入投资者、上市前财务重组及财务优化、募集资金管理、上市后再融资等一站式专 业金融服务。中国银行通过多平台专业服务协调支持,利用丰富的境内外重组上市 和结构化融资业务经验,为客户搭建境内外资本融资平台,帮助客户实现跨越式发 展,还能够帮助公司改善治理机制,提升管理水平和市场形象。 中国银行曾助力中国综合实力排名第一的重型装备机械制造企业——中国第一 重型机械股份公司在A股主板IPO并上市。中国银行在2007年与客户签署了全面战 34略合作协议,中国银行统一协调当地一级分行、中银国际、中银保险等境内外机构, 为客户提供重组改制、保荐承销上市、授信安排等服务,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 司于2010年2月成功登陆中国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募集资金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协助客户在企业成长的关键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4.5中国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路径 金融制度的分业与混业经营,采取何种混业模式,本身并没有任何优劣区分, 正确的金融业务模式都是一国的历史特点、经济环境、习惯偏好、实际情况、社会 利益集团等方面因素作用下形成的,能够促进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金融模式就是最 适宜的金融模式。在我国经济、金融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时,中国银行在香港利用 近地资源成立了中银投资,利用香港的金融政策开展了投资银行业务,开始了商业 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经验积累;在香港回归后,中国银行又运用香港与内地的 密切业务往来及满足国内企业利用香港在海外开展资本运作的需要,进一步成立中 银国际及控股的中银国际证券、中银基金;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满足金融资 本更好的服务产业资本,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的要求,降低经营成本,提升自 身竞争能力,中国银行将全资子公司控股的中银基金、中银保险直接收入中国银行 名下,形成了以中国银行为主体的典型的银行控股公司模式;为便于将来的混业经 营在业务对接、客户信息交流、风险隔离控制方面积累经营,中国银行又在总行设 立了投资银行模块,在各一级分行设立了投资银行业务部,通过联动型较强的产品 体系,与各子公司进行业务联动,为全面开展混业经营奠定了组织、人员、信息技 术、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业务准备。在中国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发展过程中,充分 体现了金融机构服务于经济发展需要的转型发展模式。
/
本文档为【中国银行投资银行业务模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