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授课教案

2017-10-13 50页 doc 109KB 159阅读

用户头像

is_654168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授课教案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授课教案 中国传统文化 课程授课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1次课)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文化”、“中国文化”界说;中国文化 授课时间 的地理基础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三部分,: 基本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大纲 导言: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第一章 为什么会有中国传统文化 第一节:中国地理特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第二节: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第三节: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中国的语言文学艺术 中国的语...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授课教案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授课 中国传统文化 课程授课教案 授课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1次课)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文化”、“中国文化”界说;中国文化 授课时间 的地理基础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三部分,: 基本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大纲 导言: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第一章 为什么会有中国传统文化 第一节:中国地理特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第二节: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第三节: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中国的语言文学艺术 中国的语言和文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小说;中国古 代绘画;中国传统戏曲 第三章:中国传统文化之道:中国古代的思想和宗教 中国古代思想和宗教?孔子和儒家 中国古代思想和宗教?道家和道教 中国古代思想和宗教?佛教在中国 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文化 中国传统的历法;中国传统节日;中国的中医;中国的功夫;中国饮食 1 第五章: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诗意化、道德化、亲情化 考试 平时成绩:考勤10%+小作业20%+课堂表现10%=40% 考试:闭卷考试60% 导言: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一、什么是“文化”, 1、古人:文——纹理、修养。化:教化。文化:以文教化 2、文化含义:人化,人类化,人化自然:文化最初来自于对英语‎‎“culture”的翻译。 二、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 1、广义: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物质、精神) 文化体系的构成(四层说) 物态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艺术文化均属物态文化层,展示的是中国传统物态文化。 制度文化:如家族制度、婚姻制度、官吏制度、经济制度、政治法律制度、伦理道德。 行为文化:多指人际关系中约定俗成的礼仪、民俗、风俗,即行为模式 。 心态文化:文学艺术等,如书籍、绘画、书法、雕塑。 2、狭义的文化:即心态文化。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观念意识形态成‎‎果(精神) 三、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现‎‎代文化 一般来说,从1840年前后中国文化遭遇欧美文化开始,中国文化开始从传统文化转变成为现代文化。当今存在的中国文化是一种追求现‎‎代化的文化。 2 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被西方文化割裂了,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失去了根基。有学者却认为中国现代文化中既有传统文化的‎‎影子,也有现代文化的创新。不管如何,中国传统文化都成为一种文化遗产,对中国、对世界都有启发作用,值得学习和研究。 一般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有: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哲学宗教、道德伦理 第一章 为什么会有中国传统文化 第一节:中国地理特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一、中国地理特征: (一)、疆域、政区 (1)疆域: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2)政区:现代——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县。 (二)民族、人口 (1)民族: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的总称。华夏族指汉族。 (2)人口:特点是分布不均衡,人口迁移频繁。 (三)地形、地貌 地势西高东低。地形成三级分布。西为高原、沙漠。东为平原,这里是中国主要的农业区。西藏位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是中国的第二个阶梯;中国的东部平原 (四)气候 北方:大陆性气候为主——四季分明:适合农业生产——小麦;南方:亚热带气候:水稻 3 二、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 1、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应农业生‎‎产,中国传统文化是建立在‎‎农业基础之上的。 农业文化的一些特点:在思维方式方面,农业文化重实用,重经验,追求稳定、务实的生活方式。在社会生活方面,农业文化重视以家族为‎‎核心的宗族观念,进而追求一种人们之间和谐的道德。在宗教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宗教显‎‎示出实用性的特点,而且很大程度上宗教要和道德观念‎‎结合在一起。…… 2、地理障碍使得中国文化占有绝对统‎‎治地位 中国北边是寒冷地带,西北是沙漠,西南是高原、高山,东面和东南是大海,这些在古代都是地理障碍。一方面它使得中国古代文化在区域中不会遇到大的挑战,另一方面,也使得中国古代文化比‎‎较封闭、保守。 重点:什么是中国文化,2、中国的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有什么影响, 难点:1、中国的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有什么‎‎影响, 教学手段与方法:课堂讲授。 思考题、讨论题或作业: 1、文化包括几个方面, 2、什么是中国文化呢, 3、中国的陆地面积有 万平方公里,有 个民族。 4、中国的地形分为 级,西 东 ,其中农业区主要位于东部的 。 5、中国的地理对中国文化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参考资料,包括辅助教材、参考书、文献等,: 4 辅助教材: 《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张岱年~方克立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参考书: 《中国文化常识》~任启亮~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中国历史常识》~王恺~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中国地理常识》~焦华富~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中国文化概况 课程授课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中国文化授课类型 理论课 的经济基础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三部分,: 基本内容: 第二节: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一、中国古代经济以农耕自然经济为主‎‎体 自然经济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的,主要强调自给自足的经济生产和生‎‎活。 农耕自然经济也就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自东周以后至清代,基本上都是每个家庭内,男耕女织,以织助耕,或以工助耕、以商助耕的自给自足的家庭小农业,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5 二、中国农耕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1、农耕文明的发源地及其‎‎重心转移 早在四五千年前,农耕文明的发源地是黄河中游地域。处于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河南)和龙山文化(湖北)遗址,表明了华夏民族的祖先从渔猎而向‎‎农耕生产过渡的历史风‎‎貌。 从仰韶遗址和龙山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足以证‎‎明这一点。(农作物,农具等) : 石镰和蚌镰(龙山文化) 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的人工栽培的稻谷,其农业生产技术,远比河南仰韶文化的农业技术水平要高。距今两千多年前,春秋时代到汉代,铁制农具出现,标志着农业的巨大发展‎‎。隋代(581-618)、唐代(618-907)以后,中国的农耕经济中心开始从黄河中‎‎下游向长江中下游、江南地区转移。 长江中下游区域迅速成为粮食、布帛的主要供应地。而西北地区则成为重要的军事区域,所以“东南财赋”与“西北兵甲”共同构成了唐以后历代社会政治稳定的基本格‎‎局。 2、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长期对垒和‎‎融合 虽然中国传统文化起源于农耕文明,但是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却一直和北方的游牧文明对峙。互相之间有冲突、战争,也有交流和融合。 在中国的古代王朝中,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政权(386—581),后世的元朝(1271-1368),清朝(1644-1910)都是北方民族建立的政‎‎权。 现在的中华民族也是历史上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不同民族融合的产物‎‎。 6 三、农耕自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 1中国传统文化以农耕自然经济为‎‎主,但是也包括了其他的一些经济成分,比如手工业:制陶,雕刻玉石,玛瑙,象牙等手工艺制作活动‎‎, 比如家畜养殖业等等。 2、农耕自然经济和商业 (1)中国的商业发展早熟但‎‎是不成熟 早熟:商代(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就有了商业的发展。商人就是从这个朝代的历史中得来‎‎。 商人在中国出现的很早,“商”朝灭亡之后,那些亡国的人,就开始从事了商业;但是商人的地位是被人们看不起的‎‎。 不成熟: 不成熟是指中国农耕经‎‎济受多元化结构的影响‎‎,始终未能走上成熟的阶‎‎段。 统治者对商品经济发展的压制。重农抑商,历代皇帝都控制商业的‎‎发展。在中国古代,商人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等,是对他们社会地位的一种歧视。 (2)在对外贸易中,也是一种内敛型的海洋贸易(内敛即收拢,而非开放) 明朝郑和七下西洋,船队满载的瓷器、丝绸、茶叶等中国特产,到外国后,都是把这些特产“赐”给当地的国王,同时接受该国的所谓“贡品”,比如象牙、香料、珊瑚、珠宝等特产,并不计较经济得失,属于一种“货换货,二头乐”的友好交往,其政治上互相往来的意义远比经济上的意义重‎‎大。 自明代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受朝廷派遣,率领规模巨‎‎大的船队七次出海远航,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同南洋、印度洋的30多个国家和 7 地区进行的友好和平交流。 四、中国农耕自然经济对传统文化发展‎‎的影响 1、农耕经济的持续性与中国文化的延‎‎续性 农耕文明,追求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劳动,只要付出就有收获,所以人们只要不离开故土,那么就把自己的传统传承给自己的子孙后代,这就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延续几千年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2、农耕经济的早熟性与中国文化的凝‎‎重性 农耕文明一开始出现就在世界文明史中取得独‎‎特的地位,但是由于自身的发展一直处在对过去的重复之中,所以对改变现状,传统文化持有一种保守的态度,所以稳重有余,灵活不足,开放不足,保守有余。 3、农耕经济的实用性与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农耕文明追求的实用的‎‎,不劳不食,“一日不做,一日不食”。([宋]道元《景德传灯录》)所以对宗教、神灵以实用为取舍、崇拜的标准。 只要是能为自己所用的,对自己有利的,就可以接受,比如中国的佛教既有儒‎‎道文化的成分,又有外来佛教文化的痕‎‎迹。 重点: 1、中国农耕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在唐代之后又扩展到长‎‎江流域。2、中国传统经济主要特点‎‎。3、古代中国传统经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8 难点: 1、古代中国传统经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教学手段与方法: 课堂讲授。 思考题、讨论题或作业: , 1、什么是中国古代农耕自‎‎然经济, , 2、农耕经济有哪些特点,它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 参考资料,包括辅助教材、参考书、文献等,: 课程授课教案 中国文化概况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中国文化授课类型 理论课 的社会政治结‎‎构 授课时间 9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三部分,: 基本内容: 第三章 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结构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结构的两大特点:一是宗法制;二是专制主义。 这两个特点直接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 一 、什么是宗法制度: 所谓宗法制度就是关于宗族的法规。这是中国古代关于家族权力(父亲的官职和财产)的继承制度。 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产生于西周时期。西周宗法制度的创立者是周公。周公确立的宗法制度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嫡长子继承制: 这是一种权力继承方式。是宗法制度的核心。 以母亲的身份和子女出生的先后,把所有的子女(女儿不在其中)划分为“嫡”和“庶”两类。嫡,正妻为嫡,正妻所生的儿子谓嫡生、嫡子,即正宗之意。庶,旁支也,妾所生的儿子谓庶子、庶出。 嫡长子继承制的优点在于定名分,这就杜绝了兄弟之间为争王位而造成的祸乱。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嫡长子继承王位是天经地义,他的贤能与不贤能不在考虑之列,哪怕他是个傻子照样继‎‎续王位。 比如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傻子皇帝晋惠帝,259-306,~虽然是傻子~但是因为是长子所以还是继承了皇帝的位子。 再比如‚垂帘听政?~如果当皇帝还是个小孩时候,太后(他的母亲)就可以坐在帘子后面,来代替小皇帝处理国家 10 大事。这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次。 但是中国历史上~还是有很多嫡长子的权利被剥夺~而立其余儿子的事例。比如‚唐太宗,599-649,和玄武门事变?~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杀死自己的大哥当上皇帝。 2、分封制 皇帝除了把皇位留给自己的嫡长子之外,还把国家的其他土地分封给其他的儿子们。例如:周朝灭商和东征胜利后,为控制广大被征服地区,把王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使他们“受民受疆土”,对地方进行分区管理。诸侯在分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天子承担服从王命,定期朝贡,提供军赋,护卫周室等义务。 3、宗庙祭祀制 宗庙是皇帝供奉祖先神位的场所。宗庙祭祀制度是为了达到维护宗族团结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制度。核心是强调尊祖敬宗,家族本位。 二、宗法制度下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结构 1、家天下的延续。一姓家庭统治一个朝代,只要这个朝代不灭亡,这个家庭就一直统治下去。 《三国演义》中刘备因为和皇帝的叔叔~所以被认为是真正的继承皇位的人。 2、家族制度长盛不衰 各朝各代,都有一些豪门贵族和大的家族在产生、在发展、在扩大。 陈家祠:光绪十二年,1894年,建成~是当时广东省72县陈姓人氏合资兴建的合族祠堂~为本族各地读书人来广州参加科举考试时提供 11 住处。 3、家国相同、忠孝相通 家国相同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 机构方面的共同性。也就是在家庭、家族和国家的管理方面都使用相同‎‎的方法。“忠孝相通” 孝敬父母就是忠顺皇帝,忠顺皇帝就是孝忠国家‎‎,忠孝同义。 这种宗法制度下的产物使得许多中华民族上许多爱国英雄以忠于皇帝为初衷,以忠孝国家为结果。 三、专制主义: 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主要是君主专制主义,也就是只有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其他人都只有绝对的服从皇帝的权力。所以又被称为君主专制主义。君主专制一般以武力征服为手段,专制时间漫长。皇帝握有国家最高权力,在于一切臣民之上,并终身享有这一特权和地位,传之于子孙。 君主专制制度对人身控‎‎制严密: 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时,实行“什伍连坐法”,规定:五家为保,十家为连,一家有罪,如不检举,十家连坐。 保甲制度。 四、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正面影响是: 1、中华民族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2、重视家庭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3、尊祖敬宗,讲究家族团结。 负面影响 : 12 专制主义使人存有严重的服从心态‎‎; 人的个性解放受到极大的束缚和阻‎‎碍; 缺乏进取意识,自我满足,妄自尊大; 重点: 1、宗法制度的含义。 2、中国传统文化中“忠孝相通”观念。3、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分别有什么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难点:1、中国传统文化中“忠孝相通”观念。2、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分别有什么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教学手段与方法:课堂讲授。 思考题、讨论题或作业: 1、所谓宗法制度就是关于 的法规。这是中国古代关于家族‎‎权力(父亲的官职和财产)的 制度。 2、宗法制度包括三个方面‎‎: 继承制、分封制、 制。 3、为什么说中国传统文化‎‎中“忠孝相通”, 4、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分别有什么‎‎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参考资料,包括辅助教材、参考书、文献等,: 13 中国文化概况 课程授课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中国的语授课类型 理论课 言文字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三部分,: 基本内容: 第三章 中国的语言文字 一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以象形字为基础,形、音、义结合于一体,成为一种独特的方块形‎‎表意体系的文字。 远古时候,中国人用结绳来记事;后来又流传着仓颉造字的说法。汉字起源于图画。 现在发现的最早最成熟‎‎的汉字是3000多年前商代的甲‎‎骨文。甲骨文,是商代(公 14 元前1400)的文字。这些文字因为刻在兽骨或龟甲上,故名甲骨文。文字是以契刀刻划的,故又名"契文""契刻"。文字的内容,除极少数属於记事外,大部分是属于当时王公问卜的记载,故又称"卜辞"或"占卜文字"。此外,因甲骨文字出土的地方在河南省安‎‎阳县(原是殷代故都),所以又称为"殷墟文字"。 商代的甲骨文是一种很象图画的文‎‎字。 商代和西周时期,还有一种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或者钟鼎文。金文也象图画。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文字统一了,这种字叫小篆。写小篆很费时间,西汉时期,人们把小篆改进成隶书‎‎。 隶书打破了古代汉字象形的特点。为后来的楷书奠定了基础。楷书出现在汉朝晚期,是在隶书基础上形成的‎‎。 楷书的出现标志着方块形汉字的定‎‎型。 后来的汉字书写时候,还有行书和草书的两种书体。"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运笔自由的一种书体。行书不同于隶、楷,其流动程度可以由书写者自由运用。 "草书",又称破草、今草,由篆书、八分、章草,沿袭多种古文字变化而成。草书本于章草,而章草又带有比较浓厚的隶书味道,因其多用于奏章而得名。章草进一步发展而成为‎‎"今草",即通常人们习称的"一笔书"。 在西安市的陕西省博物馆内~于北宋,1090年,为保存唐石经而兴建的。现有6个陈列室~7个游廊~1个碑亭~收藏着汉、魏、隋、唐、宋、元、明、清各代碑石共2300余件~是我国历史上保存碑石最早的地方~也是我国现今最大的石质书库。由于碑石如林~故称‚碑林?。 汉字大约有60000多个,常用的有3000个左右。 15 二 汉字的造字方法: 关于汉字的造字法,历来有“六书”之说,指的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六书”之中,真正属于造字方法的是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四种,假借和转注通常被认为只是用字的方法。 “六书”的说法可能出现在汉初或西汉中叶,到了西汉末年有了一些具体的记载,后来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才得到较为明确的界‎‎定和阐释。 1、象形 《说文》把“象形”解释为“画成其形,随体诘诎(诘诎,读jíqū,折曲、屈曲),日、月是也”, 就是说把客观物体的形状画下来,随着物体形状的不同,利用不同的线条去勾勒它。简单地说,就是用线条描画出事物的形象,字形近似实物。 2、指事 《说文》把“指事”解释为“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这类字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符号的,比如:(上)和(下),还有表示数目的“一”、“二”、“三”,也是用纯符号来表示字义的。 另一种是在具体事物的图形上添加‎‎抽象符号,比如:本、末、刃。 3、会意 《说文》把“会意”解释为“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就是说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类比在一起,综合各个字的意义来构成新字的字‎‎义。 比如,“武”是由“止”、“戈”两个字合在一起表示的,因为武力的目的在于防止战争或抵抗侵略;“信”这个字是由“人”、“言”构成,因为“信” 16 乃人们说话所遵循的道德、准则的缘故。 协,会意字。甲骨文是三力(耒,犁)并耕形,会意表示众力同耕的意思。金文加上一个"口",进一步表示同声合力的‎‎意思。篆书去掉"口",笔画作出整理。《说文》"劦,同力也。从三力。"本义是众力并耕。后来加上形旁"十",写作"協",进一步突出众力偕同的‎‎意思;汉字简化后写为"协"。 甲骨文"印" 字,从"爪"(手),从"卩"(人,跪着的人)。 会合起来表示,一只手按着一个人,将他压下去,使他跪下的意思。 4、形声 《说文》把“形声”解释为“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就是说找个与事物名称相同的字来标音,再根据事物的属性分类找一个字放在旁边,两者共同组成一个字,用这种方法造的字叫“形声”。 形声字的声旁 声母、韵母和声调完全相同,如“林——淋——霖——琳”; 声母、韵母相同,声调不同,如“昌——唱——倡”,“方——房——纺——放”; 韵母相同,声母不同,如“饭——板”,“山——灿”,“户——雇”; 声母相同,韵母不同,如“贝——坝”,“去——怯”,“令——邻”; 声韵调完全不同(或只是声调相同),如“斥——诉”,“出——茁”,“地——他”,“非——排”,等等。 形声字的意旁 提示该字所记录的语素的义类: 大多数“手”旁的字同手的行为动作‎‎有关,如“拉、扯、推、按、提、拔、抓、握”等。 17 如“礻”和“衤”形体相似,初学者不好区别。但“礻”是“示”的左偏旁变形以,“示”为意符的字大都与鬼神、祭祀、祸福有关,如“祈、社、神、祝”等;“衤”是”衣”的左偏旁变形, “衤”旁的字都与衣物有关,如“裤、袖、衫”等; 5、假借 《说文》把“假借”解释为“本无其字,依身托事,令、长是也”,就是本来没有写某个词的专字,借一个和该词读音相同的字来代表‎‎该词,这就叫“假借”。 如:“来”本义为麦穗,是一个象形字。但后来被借做来往的“来”。“朋”本来是货币的意思,也是一个象形字,后来被借做朋友的“朋”。 6、转注 《说文》把“转注”解释为“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三、汉字的特点 1、作为表意文字,汉字的字形和意义之间‎‎关系密切。 2、一般来说,一个汉字是一个音节,一个语素。 汉字小游戏——yi的故事 yīyíyǐyǐ,yìyì,yíyìyǐ,yíyìyī。yīyǐyíyǐyìyíyǐyí。yīyǐyìyìyìyìyǐ。yìyǐyì,yìyíyì。yīyǐyìyǐyìyíyīyí,yíyǐyǐyī。yíyíyí,yǐyíyīyíyī。yīyìyíyī,yìyíyí。yì,yīyǐyìyíyīyíyǐ,yìyìyī;yíyǐyíyīyíyī,yìyìyìyǐyī~ 漪姨倚椅,悒悒,疑异疫,宜诣医。医以宜以蚁胰医姨。医以亿弋弋亿蚁。亿蚁缢,蚁胰溢。医以亿蚁溢胰医姨,姨疫以医。姨怡怡,以夷衣贻医。医衣夷 18 衣,亦怡怡。噫,医以蚁胰医姨疫,亦异矣;姨以夷衣贻医,亦益异已矣~ 四、 汉字和中国文化 1、汉字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汉字的可拆可合的字形特点,形成了独特的字谜游戏‎‎和缺笔避讳的传统。 字谜游戏 一点一横,两眼一瞪。(打一字) 又进村来。(打一字) 村前庄后(打一字) 接一半,断一半;接起来,还是断(猜字一) 汉字的避讳就是当人们写到皇帝、父母等长辈的名字中有的汉字的时候,就要缺笔写,或者写成错别字。从而表示对他们的尊敬‎‎。 又根据汉字的书写特点形成了独特的汉字书法‎‎艺术和玺印艺术。 2、汉字记录了中国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符号,是中国文化传播的媒介,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汉字的特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回文诗。 《夫妻互忆》宋代诗人 李禺 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隔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子。 重点: 19 1、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汉字的几种造字方法。6、汉字对中国文化有什么‎‎影响, 难点: 1、汉字的几种造字方法。 教学手段与方法: 课堂讲授。 思考题、讨论题或作业: 1、汉字起源于( )。 2、现在发现的最早最成熟‎‎的汉字是3000多年前商代的( )。这些文字是刻在( )或( )上的。 3、汉字发展从甲骨文开始‎‎,经历了( )、( )、( )、( )等几个发展阶段才标志着方块形汉字的定型,在后来的书法艺术中还有行书和( )两种字体。 4、汉字的四种造字法,指的是( )、( )、( )、( )等。其中( )的造字法使用得最广泛。 5、结合你知道的汉字,说一说汉字的四种造字‎‎法是如何造字的, 6、汉字对中国文化有什么‎‎影响, 20 参考资料,包括辅助教材、参考书、文献等,: 辅助教材: 《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张岱年~方克立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4年。 参考书: 《中国文化常识》~任启亮~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中国历史常识》~王恺~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中国地理常识》~焦华富~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21 中国文化 课程授课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中国古代授课类型 理论课 文学:中国古代诗歌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三部分,: 基本内容: 第五章 中国古代文学 第一节 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中国古代文学在古代文化典籍中占有首屈一指‎‎的比重,它在古代文化中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化主要由“文、史、哲”构成,其中“文”占首席地位。 三千年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中国文学表现出多层次的内容,多样化的风格。诗、词、曲、赋、散文、小说、戏剧“一代有一代之所胜”。 第二节 中国古代诗歌 从形式上看,中国古代诗歌讲究格律,体现了汉语的音乐之美。从内容上看,中国古代诗歌着重抒情,追求意境的表现,体现了艺术之美。 一、 古体诗 古体诗是指唐朝(618-907)以前的诗歌,主要是四言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有少部分的六言诗。古体诗不受格律限制,在押韵方面比近体诗要自由的多,韵脚也可平可仄。古体诗是指唐朝以前的诗歌,主要是四言诗、五言古诗、七 22 言古诗,有少部分的六言诗。古体诗的格律不太严格,在押韵方面比近体诗要‎‎自由的多,韵脚也可平可仄。 《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500多年广泛的社会生‎‎活,共选录305首诗。主要是四言诗。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十五国风,有160篇,主要是民间歌谣。 “风”里面大量采用了赋、比、兴的写作手法。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屈原和楚辞 屈原——是“楚辞”的最主要代表人物。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 。 《离骚》还广泛运用比兴手法,如以香草象征诗人的高洁;以男女关系比君臣关系;以众女妒美比群小嫉贤;以驾车比治理国家。 汉乐府 所谓乐府是指汉代官府所设立的音乐机关,乐即音乐,府即官府,这是它的原始意义。到魏晋六朝时却将乐府‎‎所唱的诗也叫乐府,于是所谓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变成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乐府就是可以唱的诗歌‎‎。 23 东汉末年的长诗《孔雀东南飞》是乐府民歌最有名的诗歌,描述了一对青年男女悲剧故事,全诗1700多字,是中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诗人用一个女子的口吻指天为誓,表现了对爱情忠贞不移‎‎的态度。 基本内容: 二、近体诗 唐代是新体诗的黄金时‎‎代。 近体诗对音韵、格律要求严格,把中国古代诗歌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了一个新高度,成为古代抒情诗的典型形式。唐诗具有一种形式美和音乐美。新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歌写秋天的夜晚~秋雨之后~明月当空~泉水流淌~女孩子在河边洗衣服~之后坐船回家。 唐诗中的 “李杜”李白和杜甫是唐代最有名两位诗人,后人合称为“李杜”。李白一生写了1000多首诗,他的诗气势宏大,想象丰富,感情奔放,被后人称为“诗仙”。 《朝发白帝城》 24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犯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他的诗与李白齐名。杜甫生活在唐代由盛而衰的急剧转变时代,经历了开元之治、天宝之乱和乱后的动荡时期。他的诗能够反映社会现实,描绘了战乱的生动历史画卷,因而被后人称作“诗史”。 三、 宋词 宋代的诗歌代表是宋词‎‎。首先,和诗比起来,句式长短不齐,所以也词被称 为长短句。其次,诗一般不能唱,而词最早是配合音乐曲‎‎调的歌词,以“倚声 填词”的方式创作出来的。最后,宋词更加细致描写人物‎‎的心理,所以有“诗庄 词媚”的说法。 宋代的词分为两类,一是婉约词,一是豪放词。婉约词风格细致,充满着词人的对爱情、对人生的深情。 代表词人是柳永、李清照。 25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豪放词风格豪迈奔放,题材广泛。代表词人是苏轼、辛弃疾等人。苏轼扩大了词反映社会生活的功能,苏轼不仅用词写爱情、离别、旅况等传统题材,而且还用词抒写报国壮志、农村生活、贬居生涯等扩大了词境,。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重点: 1、李白和杜甫的创作情况。2、唐诗和宋词区别之处。3、宋代的词的分类。 难点: 1、唐诗和宋词区别之处。2、宋代的词的分类。 教学手段与方法:课堂讲授。 思考题、讨论题或作业: , 、《 _____ 》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500 多年广泛的社会生‎‎活,共选录305首诗。主要是_____言诗。分风、 _____ 26 、 _____三部分。 “风”里面大量采用了赋、 _____ 、 _____的写作手法 。 , 2、近体诗是指_____朝以后的诗歌,主要指_____和_____ 。 , 3、李白和杜甫是唐代最有名两位诗人‎‎,后人合称为“_____”。 , 4、词与诗相比,因其长短不齐,所以也被称为_____ 。 , 5、唐诗和宋词有什么区别‎‎呢, 参考资料,包括辅助教材、参考书、文献等,: 教材:同上 中国文化 课程授课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中国古代授课类型 理论课 文学:中国古代小说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三部分,: 基本内容:第二节 中国古代小说 一、古代小说发展历史 在远古时代,中国有很多神话故事,这些就是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 盘古开天地 在非常非常久远的时候~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就好像一个大鸡蛋一样~黑暗混沌成一团。就在这个大鸡蛋中~盘古在悄悄地孕育着。 盘古每日生长一丈~后来他挥动大斧辟开天地~使清者上浮~重者下沉。又将身躯化为大地~骨骼化为山川~肌肉化为泥土~血液化为河 27 水~皮肤毛发化为植物~使万物有了生机。 小说产生在魏晋时期,那时候的志怪小说,用文言写成的神灵鬼怪的故事。还有一种志人小说等,写的都是真人真事。两种小说都很短,但情节生动,很有趣味。《搜神记》是志怪小说。是一本专门写鬼神的小说。它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多篇。《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 宋定伯捉鬼 南阳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问之~鬼言:‚我是鬼。?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言:‚我亦鬼。?鬼问:‚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遂行。数里~鬼言:‚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何如,?定伯曰:‚大善。?鬼便先担定伯数里。鬼言:‚卿太重~将非鬼也,?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定伯因复担鬼~鬼略无重。如是再三。定伯复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鬼答言:‚惟不喜人唾。?于是共行。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音。定伯自渡~漕漼作声。鬼复言:‚何以有声,?定伯曰:‚新死~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鬼大呼~声咋咋然~索下~不复听之。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化为一羊~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得钱千五百~乃去。 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 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是一个美丽的故事。董永是一个非常孝顺的男子~他家里很穷~父亲死后~没有钱安葬。他就卖身给别人当奴仆。天上的玉帝感动了~就派七仙女下凡~给他当妻子。仙女非常能织 28 布~一个月就还清了债。夫妻非常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小说的成熟。唐代《柳毅传书》说的是一个青年男子为‎‎龙王的女儿传递书信的‎‎故事。 宋代住在城市的人喜欢到茶馆、酒楼去听民间艺人说书‎‎,这就出现了用口语写的白话小说。这就是话本小说,也是一种小说形式。 二、明清小说 明朝和清朝是中国小说的成熟和繁‎‎荣时期。有100多篇长篇小说和大量的短‎‎篇小说。 明清的长篇小说: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是优秀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红楼梦》 明代的《三国演义》是中国最早的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罗贯中。小说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三个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曹操:奸雄 京剧中的曹操是白脸,表示他是奸臣。关羽:是忠义的化身,所以是红脸。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刘备是明君的化身。 《水浒传》是明代的一部英雄小说。:作者施耐庵。写的是宋代山东梁山农民起义军的故事。描写了108位英雄被逼上梁山,反抗皇帝的故事。 《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神话小说。作者:吴承恩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 孙悟空是最受人们喜爱的英雄形象‎‎。 《红楼梦》是清代著名的小说。作者:曹雪芹。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写出了封建大家族的衰亡过程。小说结构宏大,情节复杂,描写细 29 腻,人物形象生动。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有真挚的爱情‎‎。 明清短篇小说:“三言两拍”。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 的总称。 两拍是《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两部小说集的合称。这些小说主要写市民的生活,被称为市民文学。 重点:1、中国小说的产生和发展‎‎情况。2、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 教学手段与方法:课堂讲授。 思考题、讨论题或作业: 1、中国小说产生在——时期,小说成熟期在——代,到了——代,小说发展达到了繁荣时期。 2、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是罗‎‎贯中的——、施耐庵的——、吴承恩的——、曹雪芹的——。 3、你最喜欢哪一部中国的‎‎文学名著,为什么, 参考资料,包括辅助教材、参考书、文献等,:同上 30 中国文化 课程授课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中国古授课类型 理论课 代思想和宗教:孔子和儒家思想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三部分,: 基本内容: 第六章 中国古代思想和宗教 中国古代思想史是儒、释、道三种思想的历史。孔子和儒家、老子和道家、佛教和中国禅宗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主干。 第一节 孔子和儒家思想 一、 生平: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人们都尊敬地称呼他为孔“夫子”,“夫子”。 孔子出生在公元前551年的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孔子少年贫穷,做过管理仓库和看管牛羊的小官。他从小就喜欢读书,认真地学习 31 知识,后来成为当时著名的大‎‎学者。 ‚三月不知肉味?的故事 孔子一次为了学习韶乐~三个月努力学习。等到结束时候~都不知道肉的味道了。 韦编三绝 孔子是中国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教育家~他一生勤奋好学。读《易经》的故事传为佳话 。 《易经》是一部古书~十分深奥,à,,。孔子研究这部书时已是晚年~但他更加刻苦~白天攻读~晚上还坚持在烛光下夜读。 一遍不懂~再读第二遍、第三遍……因为翻阅的次数太多~把穿竹简,古时用来写字的竹板,的牛皮带磨断了好几次。 后人把这个故事编成一句成语‚韦编三绝?,韦是皮带~绝是断的意思,用来纪念孔子的勤奋好学。 很多人来拜孔子为师,成为孔子的学生,孔子就创办了“私学”。据说孔子的学生有3000多人,其中有名的学生就有72个。孔子50岁在鲁国做了官,不久就失望了,开始带着他的学生周游各个诸侯国。十几年中,一直宣传他的政治主张,可是都不能被国君所采用。 晚年68岁重新回到鲁国。一方面继续讲学,一方面整理古书。据说,他整理了《诗经》、《尚书》等几部书。公元前479年,73岁的孔子去世了。他死后第二年,鲁国国君把孔子的家改建成家庙,这就是孔庙。孔庙是历代帝王祭祀孔子的地方。每年各地孔庙都有祭孔‎‎大典。 二、孔子的政治思想 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中国由春秋时期向战国时期‎‎转变的时期。周王的势力越来越 32 小,而各个诸侯王却不听周王的号令,彼此之间发生战争。孔子的理想就是要人们按照“周礼”,建立统一的王朝。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仁”就是“孝悌”和“忠恕”。 孝:对长辈孝顺 悌:对平辈和下辈友爱 忠:对上级忠心 恕:对同级和下级宽恕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它实际上体现的是一种“和”的精神。人际关系要和谐,追求人和人之间的友爱‎‎。 三、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办的是私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私人办的学校。后代人们沿用孔子的私学,有很多私塾出现,一直延续了近两千年。 中国现代作家鲁迅少年时候读书的‎‎私塾----三味书屋 孔子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束修”是一条腊肉干,是当时贽见老师的礼物,只要有愿行束修之礼的,也就是愿意在孔子门下‎‎接受教育的,孔子是不会拒绝的。这就是“有教无类”的原则,孔子本人也每每以其“诲人不倦”而引以为自豪。孔子教育学生的主要是诗、书、礼、乐。诗就是《诗经》,也就是文学。书就是《尚书》,也就是历史。礼就是礼仪 乐就是音乐。孔子最重视学生的个人修养和德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学而》) 孔子在教学中很注意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子路与冉有向孔子请教同一个问题~听说了一件事~要不要马上去做,孔子对子路 33 说:‚有父兄在~不可以如此。?对冉有却说:‚可以去做。?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公西华对此发生疑问~孔子解释说:‚冉有退缩~故鼓励其进取,子路则勇于进取~故使之知有所退缩。?,见《论语〃先进》, 孔子在学习上有很多名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而改之。? 孔子这些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影响‎‎非常大。孔子死后100多年,孟子继承了他的思想。孟子也象孔子一样,广收学生,周游列国。后世把他们称为“孔孟”。孔子和孟子的思想就成了后来的儒‎‎家思想,也称为 “孔孟”之道。 重点: 1、孔子的思想核心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2、孔子的教育思想。 难点: 1、孔子的思想核心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手段与方法: 课堂讲授。 34 思考题、讨论题或作业: 1、孔子姓孔名( )字( ) ,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他是( )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 )家和( )家。 2、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它实际上体现的是一种‎‎“( )”的精神。 3、孔子的“仁”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4、你怎么评价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呢, 参考资料,包括辅助教材、参考书、文献等,: 辅助教材: 《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张岱年~方克立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参考书: 《中国文化常识》~任启亮~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中国历史常识》~王恺~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中国地理常识》~焦华富~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35 中国文化概况 课程授课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中国古授课类型 理论课 代思想和宗教:老子和道教文化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三部分,: 基本内容: 第二节 老子和道教文化 一、老子 1、生平: 在公元前571年农历2月15日,老子诞生于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即现在的河南省鹿邑太清宫镇)。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周朝守藏室的官吏(也就是图书馆馆长)。 据说~孔子曾经去洛阳拜访老子~向老子求教周朝的‚礼仪?。但是~老子没有告诉对方什么礼仪。只是说了几句话: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孔子听后~非常佩服~认为老子的思想像龙一样变化无端~深不可测。这就是中国文化史上著名的‚孔子见老子?的传说。 老子年老的时候,觉得当时周朝战乱频繁,于是就离开了洛阳,骑着一头青牛向西方漫游。 到了函谷关的地方,关尹向他求教学问,于是老子就写了约五千字的《道德 36 经》,这也就是后世传诵的《老子》 2、《道德经》 《道德经》又叫《老子》。它是道家思想的重要著作。书分为八十一章,上下两篇,即《道篇》和《德篇》。故又称《道德经》。 《老子》书中最高的哲学范畴是“道”。老子认为“道法自然”。道和自然是紧密联系的,是符合自然法则的。老子反对人们争强好胜。强调“以柔克刚”的重要作用,在政治上则主张“无为而治”的理论。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老子》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二、庄子的思想 庄子(前369-前286)战国时代楚国蒙地(今蒙城)人,战国哲学家、文学家。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 他继承和发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提出了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 37 为一”的观点,主张人要安时处顺,逍遥自得,是先秦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现存《庄子》一书,全书分为内、外、杂三篇。 老子和庄子的思想被后世的人成为‎‎“老庄”思想。 三、道教: 1、在汉代的时候,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特有的“道教”出现了。在中国历史中,道教影响非常大,各个不同的历史朝代,统治者和一般老百姓都有很多人信仰道教。 2、道教的基本教义 就是通过“修道”而让人长生不老,成仙得道。人要想长生不老,就要遵从老子思想中的“道”,只要寻找到“道”,人就可以长生不老了。 3、修道: 外丹:道士们试图通过炼丹来找到一种长生不老的药,这种炼成的丹药,很多都含有剧毒。或者通过符咒来长生。 内丹:有些道士则认为通过自我身体的修炼同样可以达到长生不老的效果。武功和太极拳的出现都和这个道理‎‎有关。 4、名胜: 道教很多信徒,经常举行法事。道士们为了修“道”,而往往住在深山之中。今天,这些地方就成为很多名胜古迹。武当山;青城山在今天的四川省‎‎成都附近。 重点: 38 1、 老子的著作和思想概况‎‎。2、道教的基本教义,以及其对老子思想的继‎‎承。 难点: 1、老子关于“道”的思想。2、道教的基本教义,以及其对老子思想的继‎‎承。 教学手段与方法: 课堂讲授。 思考题、讨论题或作业: 1、老子,姓__,名__,字____,谥号____,__朝守藏室的官吏(也就是图书馆馆长) 2、传说,老子晚年骑着青牛向西‎‎漫游到—_____的时候,写下了《___》一书。《道德经》又叫《老子》。这本书是___家思想的重要著作‎‎。书分为____章,上下两篇,即《___篇》和《___篇》。 3、老子和庄子被后人成为‎‎“____”。 4、老子的思想都有那些内‎‎容呢, 5、道教的基本教义是什么‎‎,为什么说道教的思想是继承老子的‎‎思想呢, 参考资料,包括辅助教材、参考书、文献等,: 39 辅助教材: 《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张岱年~方克立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4年。 参考书: 《中国文化常识》~任启亮~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中国历史常识》~王恺~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中国地理常识》~焦华富~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中国文化概况 课程授课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中国古授课类型 理论课 代思想和宗教:佛教在中国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三部分,: 基本内容: 第三节 佛教在中国 教学内容: 一、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 40 1、佛教产生于公元六世纪的印度,创始人姓乔达摩,名悉达多。释伽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意思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的圣人。他又被称为“佛”或“佛陀”。意思是“觉悟了真理的智者”。 佛教的教义: 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一切皆苦,涅槃寂静。” 所谓‚诸行无常?是指一切事物或者现象都是不断流动的、刹那生灭的~没有常住不变的事物或现象,所谓‚诸法无我?是说~在一切事物或现象中没有永恒的自我,相当于灵魂,或自性。因此人生、世界就是‚一切皆苦?,而‚涅槃寂静?就是佛教追求的最高解脱~等到人谛得正道~从而就会消除了苦果苦因~摆脱了生死轮回~这样就真正得到正果。 2、佛教的东传 佛教在东汉时期,开始在中国传播。(佛教传播,有视频动画短片) 在范晔的《后汉书》和晋代袁宗的《后汉纪》中有以下记载:‚初~东汉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项有日月光~以问群臣~或曰‘西方(印度)有神其名曰佛~其形长大~陛下所梦得无是乎,’于是遣使天竺~而问其道术~遂于中国而图其形像焉?。 中国第一古刹 永平十年~汉使梵僧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返回洛阳~第二年建寺~为纪念白马驮经之劳~故取名白马寺。 (白马寺,有视频短片) 二、中国化的佛教——禅宗 佛教在印度开始是原始佛教,后来是部派佛教,两者合称小乘佛教。大乘佛教,产生于公元一世纪中叶,它分为中观学派和瑜伽‎‎行派。前者属空宗,后者 41 属有宗。在汉代佛教初传入中国时,小乘、大乘两派的东西都有。到两晋南北朝时,小乘佛教的传播,已趋衰竭。大乘空宗却和魏晋玄学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式的空宗理‎‎论。 在南北朝时,南方的佛教偏重于理论的阐发,通常被称为教家;北方的佛教偏重于实践修行,通常被称为禅家。隋唐时实现了全国统一,南北佛教开始融合,“教”和“禅”之间趋向统一。 禅宗:在唐代以及后世在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佛教宗派,是禅宗。在印度,没有禅宗,只有禅法。禅法是佛教的修行方法‎‎。禅宗所宗的是大乘禅法‎‎,建立起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从而形成了一个独立佛教宗派。因此,从天台宗至华严宗到禅宗,佛教己彻底完成了其中国化的进程,成为纯粹的中国佛教。 禅,梵语作“禅那”,意即坐禅或静虑。 禅宗的起源可上至释迦‎‎牟尼说法会上的“拈花微笑”,迦叶得其真传,这一派传到达摩时己是第二十八代,但在中国达摩却为禅宗‎‎首创,称为初祖。 达摩却为禅宗首创,称为初祖。后来,他把法衣传给了“博通群书,尤善老庄”的慧可; 慧可又传给僧灿;僧灿传给道信;道信传给弘忍;达摩后来到了少林寺修‎‎行。现在少林寺还有一个达摩洞的遗址‎‎。 六祖慧能的故事 弘忍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叫神秀~一个叫慧能。有一天~师父让大家都写首偈子~表达自己学习的成绩。 神秀作偈子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惠能本是一字不识的舂米的粗僧~他口授了两首偈子~即 42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佛性常清静~何处有尘埃,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静~何处染尘埃, 弘忍认为慧能才是禅宗的真正继承人~但弘忍的大弟子神秀~本是预定的法嗣~弘忍怕别人害他并引起争夺法衣的内乱~所以在晚上悄悄把衣铱传给惠能~并让他连夜逃往南方~于是禅宗分为南北两派。 ‚心动?的故事 慧能到了南方~有一天看见一个和尚讲经。这是一阵风过~吹起了庙门的一个帆~一个和尚说是风动~一个说是帆动。慧能说是人的心在动。"时有风吹帆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帆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帆动,仁者心动." 禅宗形成于南北朝时期,分五家七宗。 禅宗的基本教义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顿悟” 认为不需要文字~直接寻找内心~闻言当下大悟~顿见人心本性才是修禅的正途。和其他佛教的各个流派比较起来~禅宗去掉了复杂的佛教哲学的束缚~除去了苦修的过程~注重修行者自身灵魂的顿悟。只要内心顿悟~那么就可以得到佛法~简单易行~所以流传日广。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很多中国老庄哲学和魏晋玄学的理论影响~因此也比较切合中国文化的内涵~更易于被中国文化所接纳。 三、佛教的中国化——观音菩萨的中国化 佛教为了在中国的传播,就脱离了原来的原始教‎‎义,从而具有很多中国文化的特色。比如,佛教讲求万物平等,没有贵贱等级之分,而且一旦和尚出家之后,就不再孝敬父母,这在最初的中国人看来,是不可接受的。于是,在后 43 来中国化的佛教中,宽待他人,孝顺父母也成为一种成‎‎佛的美德。 当然,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观音菩萨的中国化问题了。观世音菩萨在佛教中最早是有男、女两种变化的,在后来的中国化过程中,观音菩萨就逐渐成为一‎‎个慈祥的女性形象了。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水月观音 千手千眼的观音像 宋代 ,四川大足宝顶山 石雕贴金 , (千手观音,有视频音乐舞蹈短片) 四、佛教对中国艺术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雕塑艺术与佛教的联系‎‎最为紧密 。甘肃敦煌莫高窟(有视频短片)、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有视频短片)、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等等‎‎。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所在的群山刚好构成一尊睡佛,乐山大佛正好处在睡佛‎‎的腋下。 佛教与四大名山: 中国佛教所传四个菩萨分别显灵于此四大道场‎‎: 山西五台山、传为文殊菩萨的道场; 浙江普陀山、传为观音菩萨的道场; 四川峨眉山、传为普贤菩萨的道场; 安徽九华山、传为地藏菩萨的道场。 重点: 1、佛教教义和禅宗的教义的含义。2、佛教中国化的例子……观音菩萨。3、中国的佛教名胜古迹。 44 难点: 1、佛教教义和禅宗的教义的理解。 教学手段与方法: 课堂讲授。 思考题、讨论题或作业: ,、佛教大约是在中国„„时期传入中国的。 ,、禅宗是一种„„化的佛教,它的基本教义是„„、„„、„„。 ,、在佛教的影响下,中国很多有名的石窟建筑。其中甘肃敦煌的„„窟、山西大同„„石窟、河南洛阳„„石窟最为有名。 ,、请你结合观音菩萨的中‎‎国化,谈谈为什么佛教进入中国会发生文化变异现象‎‎, 参考资料,包括辅助教材、参考书、文献等,: 辅助教材: 《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张岱年~方克立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 45 版社~2004年。 参考书: 《中国文化常识》~任启亮~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中国历史常识》~王恺~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中国地理常识》~焦华富~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中国文化 课程授课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中国画 授课类型 理论课 2008年5月7日 授课时间 第十周星期三 第 5-6节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三部分,: 基本内容: 第六章 中国的绘画 中国的绘画简称“国画”,属于东方绘画体系,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的艺‎‎术特色。 一、源远流长的中国画 6000多年前,中国人的祖先就已经在陶器上画画‎‎了。6000多年前的彩陶,上面有“鹳鱼石斧图”东汉时候的墓葬里面有很多画像砖。后来,人们又在绢帛上、宣纸上画画。 46 中国画是用毛笔、墨、中国画颜料在宣纸上画的画。 二、中国画的分类: 中国画根据题材可以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人物画: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韩熙夜宴图 山水画:中国古代的文人喜欢自然风光,所以山水画最多。而且山水画也是中国画中成就最大的。溪山行旅图北宋?范宽 中国古典山水画一般以远山、流水、古木作为对象,描绘出一副清幽闲适的画面。 花鸟画:出水芙蓉图、雪竹图、芙蓉锦鸡图 中国画绘画方法可以分为三种:工笔画、写意画、半工笔半写意画。其中写意画是中国画的‎‎主流。 工笔画用笔细腻,注意细节描绘。写意画用笔不求工整,注重神态表现。笔法简练,韵味十足,表现力强。 三、中国画的特点 1、追求神似 一副好画,不仅人要画得像,而且要能够从画中看出人的神情或‎‎者性格来。徐悲鸿画的马虽然不完全像马,但是我们能够从中看出马的神气,奔跑的气势,所以是好画。中国画不简单追求画得像,关键要画出画家心中的形象,表现出浓郁的诗意,这才是好画。 说说动画《鹬蚌相争》中图画的诗意好在哪里, 47 2、构图灵活: 中国画构图灵活,使用散点透视的方法,这是和西方的定点透视‎‎是不同的。请比较一下西方绘画的《雅典学院》和中国的《清明上河图》:西方油画《雅典学院》采用的是焦点透视 3、中国画注重“笔墨”。 笔墨是中国画的生命。笔就是勾画线条。墨就是表现物体的色彩‎‎和明暗。 看看中国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里面的笔和墨表现在哪里呢, 重点: 1、中国画的题材分类~中国画的绘画方法分类。2、中国画运用散点透视。3、中国画的笔墨。 难点: 1、中国画运用散点透视。2、中国画的笔墨。 教学手段与方法: 课堂讲授和多媒体手段结合。 思考题、讨论题或作业: 1、中国画的题材可以分为‎‎三种:——、——、——。 2、中国画的绘画方法可以‎‎分为三种:——、——、——。 3、中国画的构图主要运用‎‎了——透视。 4、什么是中国画的笔墨, 48 5、你最喜欢哪一副中国画‎‎,为什么, 参考资料,包括辅助教材、参考书、文献等,: 辅助教材: 《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张岱年~方克立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4年。 参考书: 《中国文化常识》~任启亮~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中国历史常识》~王恺~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中国地理常识》~焦华富~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49 中国文化概况 课程授课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中国京剧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三部分,: 基本内容: 第八章 中国京剧 一、中国的京剧 京剧产生在清朝,至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京剧广泛地吸收了徽剧、汉剧等地方戏曲的精华,成为一种把歌唱、舞蹈、音乐、朗诵、武术融为一体的综合性戏剧表演艺术。因为它诞生在北京,所以称为“京剧”。 1、虚拟的表演方法:京剧的表演是一种虚拟‎‎的方法。 50 例如舞台上没有门、车、船、马、山,而演员可以用自己的手式、身段、步法把生活中的开门、坐车、划船、骑马、登山表现出来。模仿生活动作的虚拟表‎‎演方法,是中国戏曲的最大特点‎‎。 2、表演程式: 表现手段可以分为唱、念、做、打四个方面。 唱:歌唱; 念:音乐的念白; 做:表情、手式和身段;也就是舞蹈化的形体动‎‎作; 打:武术或翻跌的技艺。 3、行当: 行当就是角(jué)色的分类。京剧行当分生、旦、净、末四类。 生扮演男性人物。其中没有胡子的叫小生,有胡子的叫老生,会武艺的叫武生。 旦,是女角色 。其中正旦(青衣)是性格文静的青年或中年女子,花旦是性格活泼的少女或者少妇,武旦是会武艺的女子,老旦是老年妇女。 净,又称花脸,是戏剧的男角色,多表现性格豪放,动作粗犷的人。 末,又叫小花脸,多表现语言幽默,让人发笑的丑角。丑角又分为文丑和武丑‎‎。 欣赏京剧《三岔口》~说说里面的表演程式和行当。 4、脸谱 “脸谱”是指中国传统戏剧里男演员脸部的‎‎彩色化妆。 京剧脸谱以“象征性”和“夸张性”著称。它通过运用夸张和变形的图形来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征。 眼睛,额头和两颊通常被画成蝙蝠,蝴蝶或燕子的翅膀状,再加上夸张的嘴和 51 鼻子,制造出所需的脸部效果‎‎。 脸谱的通用色彩含义为: 红色 一般:忠勇侠义~多为正面角色。 黑色 一般:直爽刚毅~勇猛而智慧。 紫色 一般:刚正威武~不媚权贵。 黄色 勇猛而爆躁 金色 一般:神仙高人。 银色 神仙~妖怪。 绿色 一般:勇猛~莽撞。 蓝色 刚强阴险。 白色:奸臣 包拯黑额头有一白月牙~表示清正廉洁。 杨戬画有三眼~来源于古典传说。 托塔天王等人的脸谱上有其最擅长的兵器图案。 杨七朗额头有一繁体‚虎?字~显示其勇猛无敌。 孙悟空和巨灵神的脸谱突出了神仙鬼怪的色彩。 曹操是奸臣~蒋干是丑角。 二、中国的地方戏曲 中国还有几十种地方戏曲。流行较为广泛的有昆曲‎‎、评剧 、秦腔、豫剧、越 剧、黄梅戏、粤剧、川剧等等。中国的地方戏曲也和京剧一样具有‎‎虚拟 的表演 方式,并将音乐、歌唱相结合。 昆曲的《牡丹亭》是叙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52 豫剧的《花木兰》是一个女英雄的故事。 黄梅戏的《女驸马》说的是一个女扮男装考取状元的故事。 重点: 1、京剧的表演是一种虚拟的表演方法‎‎。2、京剧的表现手段。3、京剧行当的分类。 难点: 1、京剧的表演是一种虚拟的表演方法‎‎。2、京剧的表现手段。 教学手段与方法: 课堂讲授。 思考题、讨论题或作业: 1、京剧产生在 代,至今已经有 的历史了。 2、京剧的表演是一种 的表演方法。 3、京剧的表现手段可以分为 、 、 、 四个方面。 4、行当就是 的分类。京剧行当有 、 、 、 四类。 5、你看过哪些中国的戏曲,说说中国戏曲的表演方式有哪些特‎‎点。 参考资料,包括辅助教材、参考书、文献等,: 辅助教材: 53 《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张岱年~方克立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4年。 参考书: 《中国文化常识》~任启亮~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中国历史常识》~王恺~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中国地理常识》~焦华富~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中国文化概况 课程授课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中国古代授课类型 理论课 历法 授课时间 54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三部分,: 基本内容: 第九章 中国古代历法 一、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成就 历法就是用年、月、日计算时间科学方法。在古代,人们从昼夜交替中产生了“日”的概念,从月的圆缺变化中产生‎‎了“月”的概念,从气候的冷热变化中产‎‎生了“年”的概念。一回归年365.2422日,一朔望月为29.5306日,它们既不是月的整数倍,也不是日的整数倍,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因此在人为规定历法中的年和月都是整数日,这种整数日的年和月,称为历年和历月。 历法的制定和完善,主要以天文观测为依据。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人的祖先很早就用圭表等仪器‎‎测量日影的变化,订出一年的长度。“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尚书》) 圭表 “圭”平置于南北方向,表垂直立于圭的南端,根据正午表影投射在圭面上的影长,来判断冬至日、夏至日与二十四节气。 中国古代有一本古籍《三辅黄图》,记载了汉时长安(今西安)的古迹,书中说“长安灵台有铜表,高八尺,长一丈三尺,广一尺二寸;题云太初四年立”,太初四年为公元前101年,这是关于圭表最早的文‎‎字记载。 夏商周时期,人们习惯用天上的星星位置的变化来定季节。黄昏时候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北,就是冬天,指东,就是春天了。人们还把星空分为“二十八宿”,根据星空变化来确定季‎‎节。 55 四象图 ? 东方苍龙七宿:角宿、亢宿、氐宿、房宿、心宿、尾宿、箕宿 ? 北方玄武七宿:斗宿、牛宿、女宿、虚宿、危宿、室宿、壁宿 ? 西方白虎七宿:奎宿、娄宿、胃宿、昴宿、毕宿、觜宿、参宿 ? 南方朱雀七宿:井宿、鬼宿、柳宿、星宿、张宿、翼宿、轸宿 当时人们还把观测天象的情况记录下来,其中包括了很多日食、月食、彗星、太阳黑子的记录。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的天文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古代人们还发明了很多计算时间的‎‎仪器。 中国古代历法的成就相当高,曾出现过近百种历法,其中夏朝的历法最早,后代人称为“夏历”。春秋以后的历法都以365.25为一年,到了元代,郭守敬《授时历》把一年定位365.2425,这个数字是当时最准确‎‎的。 二、农历 现在世界有三种历法:阳历、阴历、阴阳历 阳历的作称叫“太阳历”,又名“公历”、“西历”。它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回归年长度(365.2422日) 为依据制定出来的。起源于古罗马,现在通行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 阴历的全称叫“太阴历”。它是以月球绕地球运转一周的朔望‎‎月长度(29.5306日 )为依据制订的。伊斯兰教历(旧称回历)就是阴历的一种。伊斯兰教历起源于古代阿拉伯,主要通行于阿拉伯国家和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 阴阳历是兼顾回归年和朔望月的一种历法。它的历月是根据朔望月长度制定的,而历年又参照回归年长度作了相应‎‎的调整。我国历史上曾经使用过的历法基 56 本上都属于阴阳系统。习惯上人们称这种历法‎‎为阴历、农历(或称夏历)。 农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12个月共354或355天,比回归年365.2422天少11天左右,积四年就要少一个多月。久之,就会出现时序和天时错‎‎乱的怪现象。如不采取措施,这样逐年提前,积上16年,我们就要在盛夏摇着扇子过年了;农事活动也无章可循。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采用增加“闰月”的办法。 远在公元前六百多年,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采用“19年7闰法”,即在19个农历年中,规定12个平年,每年12个月;另7年每年增加1个月,变成13个月,这个增加的月便叫“闰月”。这样,19个农历年的总日数‎‎(12年×12个月+7年×13个月)×29.5306日=6939.6910日,与19个回归年的总日‎‎数(365.2422日×19年=6939.6018日)基本相等,农历的月份和四季冷暖也基本相符,日历和天时就不会错乱了。 三、二十四节气 战国时期,中国古人根据当时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日月运动‎‎和气候变化、植物生长现象的关系,把一年平均分为24等分,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其实,二十四节气是根据阳历‎‎划定的。 它根据太阳在黄道(地球绕日公转轨道,也就是太阳周年运动的‎‎路线)上的位置及引起地面气候演变的次序,将全年划分为24个段落,每段相隔约半个月(15天),每一段叫做一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57 每月二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的作用是指‎‎导农业。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编出大量与节气有关的农谚~用以指导农业生产。 例如: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清明要晴~谷雨要淋? ‚过了芒种~不可强种? ‚小暑惊东风~大暑惊红霞? 二十四节气,本为节令气候的标志,但后来融会许多祭祀宗教、庆贺、游乐等内容,形成社群性的活动,演变为中华民族节日习俗的组成部‎‎分。 踏青扫墓的清明节 公历4月4日或5日是清明节,此时春光明媚、草木吐绿,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机,所以,有的地方称清明节为踏‎‎青节。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是重要的祭祀节日,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在清明节扫墓祭祖。 冬至大如年 冬至节在公历12月21日或22日,我国地处北半球,冬至这天白昼最短,黑夜最长。我国从殷周到秦朝,都以冬至为岁首,称作“过小年”。汉朝以冬至为 58 “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宋朝以后,冬至是祭祀祖宗的日子。直到今天,在大陆北方一带吃饺子‎‎,在南方盛行吃汤圆,象征全家团圆。 四、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是中国传统的‎‎纪年方法。 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 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己 壬午 癸未 59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丑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应用公元年进行计算。应用公元年的某一年,除以60(指六十年甲子),余数小于60,再用余数减去3(干支纪年是从公元4年开始使用的‎‎),便知道了。 例如:2006?60,3,23丙戌 请同学们算一下自己出生的那一年是用什么表示。 用十二种动物分别与十二地支相配成为“十二生肖年”。(见下图) 如凡是含有“子”的干支年,就是“鼠年”,这一年里出生的人都是属“鼠”;凡是含有“丑”的干支年就是“牛年”,这一年进而出生的人都是属“牛”。 请同学们看一下自己属什么的。 十二生肖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龙 巳蛇 午马 未羊 申猴 酉鸡 戌狗 亥猪 一日有二十四小时~而中国传统则以十二个时辰来表示~即一时辰是 60 二小时。 ,如下表, 二十四小时和十二时辰对照表 子 丑 寅 卯 辰 己 23-01:01-03:03-05 :05-07:07-09:09-11 午 未 申 酉 戊 亥 11-13:13-15:15-17:17-19:19-21:21-23 重点: 1、了解中国古代历法、农历的概况。2、二十四节气。3、了解干支纪年。 难点: 1、农历19年7闰的方法。2、二十四节气。 教学手段与方法: 课堂讲授。 思考题、讨论题或作业: 1、中国古代有很多历法,最早的历法是产生在 代,它叫 。农历 采用 年 闰的纪年方法。方法。 2、什么是二十四节气, 3、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4、干支纪年中,都有哪些天干和地支, 61 参考资料,包括辅助教材、参考书、文献等,: 辅助教材: 《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张岱年~方克立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4年。 参考书: 《中国文化常识》~任启亮~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中国历史常识》~王恺~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中国地理常识》~焦华富~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中国文化概况 课程授课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中国古代授课类型 理论课 的节日 授课时间 62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三部分,: 基本内容: 第十章 中国古代的节日 一、春节 春节,也就是农历新年,是民间最古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起源于“腊祭”中国人把过春节叫“过年”。中国人过春节,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据说,春节很可能起源于商代的“腊祭”。“腊”是古代一种祭祀的名称,这是劳动人民辛勤耕作,喜获丰收,到年底举行的一种对天神、地神和祖先的答谢祭。祭礼时,人们欢快起舞,气氛非常热烈。 春节的来历 中国古时候~没有‚春节?这个名称~人们把农历一年的第一天叫做‚元旦?或‚元日?。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中国采用了公历(阳历)纪年~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这样(就把处在?立春?这个节气前后的农历新年改称春节了~民间俗称‚大年初一?。 春节的风俗 在中国北方民间流传着这样—首歌谣:‚腊月二十三糖瓜粘~腊月二十四扫房日~腊月二十五磨豆腐~腊月二十六炖大肉~腊月二十七宰公鸡~腊月二十八白面发~腊月二十九贴门口(贴春联)~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拜亲友。?这首歌谣形象地反映了民间过年的热闹情景。 “腊月二十三糖瓜粘”写了农村的“祭灶”的风俗。 腊月二十九贴门口(贴春联)(门上贴门神) 63 “福”字倒着贴,表示福气“到”了。 除夕和‚守岁? 春节是全家团聚的日子。春节前一天的晚上叫‚除夕?~这是除旧布新的意思~在这一年的最后时刻~一家人要团聚在家中~吃一顿年夜饭~说说笑笑~尽情欢乐。很多人整夜不睡觉~等候新年的到米(这种习俗叫?守岁?。守岁的传统说明了中国人对时间的珍惜。 ‚压岁钱? 除夕~孩子们还会得到长辈们的压岁钱~压岁钱用红纸包好~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孩子清晨 醒来~自然是一阵狂喜:长辈越多~孩子得到 的压岁钱就越多。 吃饺子 除夕零点~也就是子时~人 们要吃除夕晚上包好的饺子~这是取‚更岁交 子?的意思~‚交子?就是旧的一年的子时与新 的一年的子时相交的时刻~‚饺子?的名称就 是由此得来的。 放鞭炮 ‚爆竹一声辞旧岁?~除夕夜最盛行的活动是放鞭炮~放鞭炮是为了驱散 邪魔~祈求全年吉利。到了子时时刻~全国的 农村(城市鞭炮齐鸣~烟花腾飞~巨大的声浪 震耳欲聋~景象十分壮观。 ‚拜大年? 春节的早晨~人们都穿上漂亮的新衣~走亲访友~相互拜年~说些?过年好!?、‚恭喜发财?一类的吉利话。 64 二、元宵节 元宵节是在农历正月十五日,古代把这一天叫“上元节”,“宵”是夜晚的意思,于是就有了“元宵节”这个名称:元宵节是农历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人们有赏灯和吃元宵的习惯:民间俗语说:“三十儿的火,十五的灯”。“正月十五闹元宵”,因此,元宵节又叫“灯节”( 元宵节的来源 元宵节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了~这个节日已经存在了2000多年~元宵节赏灯始于1900多年前的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他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子~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从此元宵节就有了赏灯活动。 元宵节的娱乐活动 元宵节,中国很多地方有耍龙灯‎‎的习俗。龙灯又叫龙舞(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舞蹈。玩耍时,许多人手举一条纸龙或布龙(在锣鼓乐曲中集体起舞。在这欢乐的夜晚,民间还常常有耍狮子(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等娱乐活动, 吃元宵 元宵节(家家户户要吃‚元宵?(元宵是一种外面是米粉~里面夹有糖馅儿或肉馅儿的圆形食物~可以用水煮~也可以用油炸。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 三、端午节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又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称为端午节,俗称 65 “五月节”。传说端午节是为纪念中国古代一位有名的爱国诗人屈原而‎‎形成的(所以又叫“诗人节”。 吃粽子 端午节~人们喜欢吃粽子,棕子是一种甜美清香的民间食品~用竹叶或苇叶把糯米包住~扎成三角形、四角形或其他形状。用线绳扎紧煮食。包粽子也来自中国人民对屈原的崇敬和爱戴。 赛龙舟 四、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秋节,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正中而得名。在古代,中秋节与春节、端午节被列为三大节日。中秋节是一个非常美好的节日,“月到中秋分外明”,这一天的晚上,往往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赏月.吃月饼和水果,说说关于月亮的神话故‎‎事。 中秋节的传说 在民间~有很多关于月亮的优美神话(其中~‚嫦娥奔月?的故事流传最广。传说远古时怒射九日的羿得到一种‚长生不死药?~没想到药被他的妻子嫦娥偷吃了。吃过药后~嫦蛾就身不由己地飘了起来~穿过云霄直向月亮飞去。嫦娥住进了月亮上一座美丽的宫殿——广寒宫~成了广寒宫的主人。传说在月亮中陪伴嫦娥的还有一只玉兔。中秋之夜~天空晴朗~月亮又圆又亮(此时观赏月亮~会看到那只兔子在一棵桂树下正绐嫦娥捣药的情景。 66 五、清明节 清明节是用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人们在这个日子去墓地‎‎祭拜祖先。 六、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 1、和农业有密切的关系:比如秧歌活动起源于农耕活动. 2、“和”的追求:伴随祭祀祖先的活动,体现了亲人们之间合家团圆的追求‎‎。 每年,城市里的农民工都要千里迢迢地回到自己的家乡,和家人团聚. 3、中国的节日和宗教没有太多的关系‎‎,体现出“人与人”“人与事”(农事)的关系。不突出“人与神”的关系。 重点: 1、中国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的概况。2、中国节日的特点。 难点: 1、中国节日的特点。 教学手段与方法: 课堂讲授。 思考题、讨论题或作业: 1、春节前一天的晚上叫 ,在这个时候,中国人有 和 67 的习俗。 2、元宵节是农历的 ,元宵节又称 。这一天晚上人们主要有 和 的习俗。 3、端午节是在农历的 ,俗称 节。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大诗人 而形成的,所以又叫 节。 4、中秋节是在农历的 ,人们有 和 的风俗。 5、说说中国的节日有什么‎‎特点, 参考资料,包括辅助教材、参考书、文献等,: 辅助教材: 《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张岱年~方克立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参考书: 《中国文化常识》~任启亮~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中国历史常识》~王恺~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中国地理常识》~焦华富~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68 中国文化概况 课程授课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中国饮食授课类型 理论课 节日文化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三部分,: 基本内容: 第十一章 中国饮食文化 一、中国的烹调 中国烹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现在很多国家都有中国饭馆,人们都希望能够品尝一下中国菜。那么中国烹调为什么会这么吸引人‎‎呢,为什么这么多朋友喜欢‎‎中国菜呢, 1、中国烹调的历史 远在原始社会的时候,中国的古人已经开始烤肉吃熟食了,这就是中国烹调的开端。 汉字的“炙”字就形象地写出了用火烤肉的场景‎‎。 到了中国商周时期,中国古人开始用陶器、青铜器来做炊具。鼎一般是用来祭祀祖先时候煮肉用的。和我们现代锅的原理一‎‎样。甑(zēng)就是古代的一种蒸食物的器具。到了中国的封建社会以后,中国的烹调技术就提高了很多。主食除了肉类,人们食用大米、小米、麦子。其他还有各种蔬菜也进入中国古人的餐桌上面‎‎。 人们用石磨把麦子磨成面粉,然后做成馒头等食物。人们用杵(chǔ)臼(jiù)把稻谷的皮壳去掉,才能吃上大米。 有很多历史图片显示了中国灿烂的饮食文化:打虎亭汉代墓葬的壁画宴饮图;《汉代画像砖?宴饮图》;《汉代画像砖?乐舞图》 2、中国菜肴的特点 (1)中国菜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强调色、香、味、形。色就是要有漂亮的颜色;香就是要有浓郁的香气;味就是要有鲜美的滋味‎‎;形就是要有美观的形状‎‎。 69 其中最重要的是“味”。只要味道好,那么其他都不会太差。 (2)中国菜烹调方法多样。 多达几十种,比如:煎、炒、烹、炸、烧、烤、炖、涮、蒸、拌„„ 烹调关键是要掌握火候,就是要注意火力的大小和用火时间‎‎的长短。 3、中国的菜系 中国民族众多,由于气候、物产和生活习惯都不一样,所以人们的口味也不同。所以,各个地方的菜都有自己‎‎的特点,在中国就有八大菜系的‎‎说法。 其中最有名的是山东菜‎‎系、四川菜系、广东菜系、江苏菜系。 山东菜系:鲜嫩、味纯是山东菜的特点。一菜一味,竭力体现原料的本味。糖醋黄河鲤鱼 是山东菜的代表之一。 四川菜系:麻、辣是四川菜的特点。宫爆鸡丁、回锅肉等是四川菜的代‎‎表菜。 广东菜:清淡、生脆是广东菜的特色。白灼基围虾等广东菜的‎‎代表之一。 江苏菜:清淡、酥香是江苏菜的风味。清蒸鲥鱼是江苏菜的代‎‎表之一。 二、中国的酒 1、中国酒的历史 中国酒的历史非常悠久,民间流传最广的是杜康造酒的传说‎‎。 ‚杜康造酒?的传说 传说少年的杜康以放牧为生~带的饭食挂在树上~常常忘了吃。一段时间后~少康发现挂在树上的剩饭变了味~产生的汁水竟甘美异常~这引起了他的兴趣~就反复地研究思索~终于发现了自然发酵的原理~遂有意识地进行效仿~并不断改进~终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酿酒工艺~从而奠定了杜康中国酿酒业开山鼻祖的地位~其所造之酒也被命名为‚杜康酒?。 开始的时候,中国的酒是一种粮食酒,度数不高。在800多年前的宋代,蒸馏器的出现,产生了白酒。 2、中国酒的分类 (,)黄酒,是一种古老的酒。是用糯米做的粮食酒。黄酒酿成后,要存放很多年才取出来喝。酒的颜色黄亮,香气浓郁。最著名的黄酒是浙江等地的绍兴加饭酒、花雕酒等。 花雕酒(女儿红) 按照绍兴的风俗~母亲生了女儿后~在女儿满月后~就要酿造黄酒~把酒放入雕刻有五彩花纹的陶坛中~在窑中贮藏十几年~等女儿出嫁时候才取出来~招待客人或者作为女儿的陪嫁。所以又叫做‚女儿 70 红?。 (,)白酒 白酒是中国代表的酒类,属于高度的粮食酒。白酒没有颜色,一般在40度一上,有的高达65度,可以点火燃烧,所以又叫烧酒。著名的白酒有贵州的茅台酒等。 ,、酒和中国文化 酒和中国文化紧密相连‎‎。 很多诗人都喜欢喝酒,比如大诗人李白就时常在酒醉时候‎‎赋诗吟唱,留下了很多著名的篇章‎‎。 人们在宴会上面喝酒来增加彼此之间的感情,有的时候还往往做一些‎‎游戏。比如对诗、猜谜语、划拳等等。 三、中国的茶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 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这就是最早的茶的传说‎‎。后来中国人开始把茶当作一种饮料,后来流传到世界各地,现在被称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 2、茶叶的种类 绿茶:不经过发酵的茶叶。茶水碧绿,茶味清香。主要有杭州西湖的龙井茶、苏州太湖的碧螺春等。(视频:龙井茶的制作) 红茶:又称发酵茶。以适宜制作本品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其汤色以红色为主调,故得名。红茶可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为我国第二大茶类。 代表茶有滇红、宜兴红茶 乌龙茶:半发酵茶。乌龙茶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其品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有红茶的浓鲜味,有绿茶的清芬香,并有绿叶红镶边的美誉。代表茶有安溪铁观音、冻顶乌龙茶、 武夷大红袍。 紧压茶是经过蒸馏,压制成各种形状的块茶。有云南的普洱茶、四川的沱茶。 3、茶和中国文化(视频:茶艺表演) 中国古人饮茶是一种高雅的活动。古代时候,请对方喝茶还是一种礼仪。对人赔罪时候,要请人喝茶;男女订婚时候,也要请女方喝茶等等。 现代的中国人还有喝茶的习惯:广州有喝早茶的习惯;四川有数不清的茶馆,人们一天到晚都在茶馆‎‎聊天喝茶。 小练习:看看《红楼梦》中大观园一节,你能说说他们吃的什么菜,喝的什么酒,行的什么酒令?饮的什么茶吗, 重点: 1、 中国的烹调的特点,中国菜系的代表。2、中国酒的种类:黄酒、 白酒的代表。3、中国茶的种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紧压茶。4、中国 71 饮食、酒、茶和中国文化的关系。 难点: 1、中国饮食、酒、茶和中国文化的关系。 教学手段与方法: 课堂讲授。 思考题、讨论题或作业: 1、中国菜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强调色、香、味、形,其中最重要的是„„。 2、中国的八大菜系中最有名的是山东菜系、四川菜系、广东菜系、江苏菜系。其中宫爆鸡丁是„„的代表菜,白灼基围虾是„„的代表菜,糖醋黄河鲤鱼是„„的代表菜;清蒸鲥鱼是„„的代表菜。 3、中国的酒有黄酒和白酒两类,其中花雕是„„酒,茅台酒是„„酒。 4、连线: 绿茶 普洱茶 红茶 西湖龙井 乌龙茶 滇红 紧压茶 铁观音 5、你觉得那个中国菜最好吃,说说看,你知道它是怎么做的吗‎‎, 参考资料,包括辅助教材、参考书、文献等,: 辅助教材: 《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张岱年~方克立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 72 版社~2004年。 参考书: 《中国文化常识》~任启亮~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中国历史常识》~王恺~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中国地理常识》~焦华富~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73 74 75
/
本文档为【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授课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