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经济困难经济论文范文-关于的新时期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理由word版下载

2017-10-07 8页 doc 21KB 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963767

暂无简介

举报
经济困难经济论文范文-关于的新时期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理由word版下载经济困难经济论文范文-关于的新时期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理由word版下载 经济困难经济论文范文:关于的新时期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 生心理理由word版下载 摘 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高校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由于沉重的经济压力,他们不仅要承受着学习和发展的压力,同时还要为自身经济理由担忧,在学校的存活及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理由。针对客观存在的现实状况,以价值取向为引导是高校助困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高校助困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心理理由 价值取向 1004-4914(2013)07-13...
经济困难经济论文范文-关于的新时期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理由word版下载
经济困难经济论文范文-关于的新时期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理由word版下载 经济困难经济论文范文:关于的新时期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 生心理理由word版下载 摘 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高校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由于沉重的经济压力,他们不仅要承受着学习和发展的压力,同时还要为自身经济理由担忧,在学校的存活及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理由。针对客观存在的现实状况,以价值取向为引导是高校助困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高校助困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心理理由 价值取向 1004-4914(2013)07-134-03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高校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所谓的家庭经济困难是指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生活,基本没有能力支付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等等。由于沉重的经济压力及社会资源占有匮乏,导致这个群体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理由,他们背着沉重的包袱、带着自卑的心理在高校艰难求学。他们一方面承受着学习和发展的压力,同时还要为自身的经济理由担忧,个人的发展面对着很大的理由。 一、新时期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目前状况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学校人数不断增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总数已经达 到400多万,占在校人数比例为25%以上,特别困难的学生占在校人数比例为5%左右,甚至有的高校经济困难的学生达到30%以上,如此庞大的群体,他们的教育和发展自然不容忽视。在这个利益最大化的时代,如何在高校存活以及在步入社会后存活成了严重制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的枷锁,而且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贫富差异客观上已经把同龄大学生镶嵌在了不同的阶层上,而这种经济上的差异和分层也导致了他们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这个理由日益突出,引起更多的学生个体、家庭和社会理由,势必会影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制约高校教育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那么,家庭经济困难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产生了怎样的心理呢,因为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普遍有较强的自尊心、内向、敏感、多疑等心理感受和状态,所以他们常常压抑自己、情绪低落、自卑感强,这些因素都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产生了不良影响。以笔者所在的中北大学信息与通信学院为例,共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244人,占全院学生人数的30%。在笔者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价值取向的调查问卷中,其中有一项是关于心理理由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家庭经济苦难导致有严重的心理理由的占25%;认为有所影响的占51%;有9%的贫困生认为对自己的成长是种激励;有15%的贫困生认为影响不大。(如图1所示) 如此大的比例,如果得不到充分重视和有效,长久下去就形成了以下具体的心理状况。 (一)自卑心理强,自我解困意识弱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中有一些学生依赖性很强,总是把解决困难的希望寄托在国家发放的助学金以及学校给予的各种补助上。不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为上了大学理所当然要由政府和学校来帮他们解决困难。目前,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力度较大,有些学生产生了“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接受国家的资助心安理得。也有少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虚荣心的影响,互相盲目攀比,但由于经济拮据,与那些吃穿无忧的同学形成巨大反差,面对这种反差,使他们产生了心理不平衡,久而久之,他们可能产生心理阴影,形成强烈的自卑心理。 (二)过度焦虑,身心疲惫 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不能正视自己的家庭经济情况,常将自己埋藏于痛苦之中,对生活失去希望,对学习失去兴趣和动力,久而久之,限于无法自拔的窘境。有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臆想”自己家庭状况很好,在现实面前却无法承受生活的压力,长此下去便产生了各种心理理由。有的学生为生活费用,学习费用焦虑,有的为家庭焦虑,所有这些都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常处于徘徊在痛苦边缘,欲学不能,欲罢不能的过度焦虑状态。如此一个精神状态又怎能安心于学习,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帮助,他们只能身心疲惫的行走在大学的校园里。 (三)极为敏感,防卫心理过度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自身家庭经济上的理由,常常不能融入到集体中去,把自己当作“边缘人”看待,在内心设置一道屏障,总 认为领取国家助学金是一种无能的现,接受社会资助是别人对其施舍。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们所能做的似乎只有接受别人的给予,而自身却不敢去争取,慢慢地在与同学的交往中,他们渐渐与同学疏远,逃避参加各种活动,不愿与人交往。别人说的无心的话也会在无形之中给他们以伤害。 二、目前状况理由探析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自身弱势形成理由分析的归因偏差,会导致他们不同程度地对学校和社会产生不满情绪。能否正确看待成因,是解决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理由的关键所在。 (一)自身意识矛盾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和生活条件差等理由,不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尤其是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入学后,对新环境和新的学习方式适应困难,他们普遍会感觉到知识面窄,认为所处地位比较低,在参加学校各种活动时缺乏信心,产生明显自卑心理。他们内心渴望得到周围的人的帮助,希望能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但却又不愿接受他人的同情和怜悯,不希望把自己的贫穷暴露于公众面前。 为了完成学业,不少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常常依靠贷款等方式来缴纳学费,他们在校期间总是千方百计寻求机会去打工挣钱,但同时又总是拼命学习,希望能得到较高的奖学金为自己解困,然而打工挣钱和学习总是相互矛盾,不能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只能造成一系列的恶性循环。 (二)对经济困难的认知有局限 在社会大环境下,家庭经济困难是不能以身处困境的大学生的意志为转移的,家庭经济困难不是他们与身俱来的缺点,更不是他们的耻辱。但不少经济困难大学生不这么看,他们把经济困难当成无能、丢人、耻辱、低人一等的代名词。常遇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不愿意面对自己的真实家庭经济情况,而向学校一再隐瞒自己的真实家庭情况,一次次失去受助的机会,内心虽有惋惜,但是却又不敢去接受。而且还有一些学生在物质上得到资助后,精神上陷入了深深的内疚和自责中,可见他们对经济困难的认知有着很大局限性。(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求学困难的现象早已为人熟知,社会各界对此也普遍关注,为了帮助这些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同时也为了起到应有的宣传效应,很多助学的活动都有媒体的介入,没有顾及受助学生本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真实想法。由于心理压力沉重,从而使他们产生了尴尬的受助心理,从而“最终必定导致大学生道德选择迷惘和价值取向紊乱”。另外,我国社会发展中,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所导致的经济差异也是社会层面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对国家资助政策认识存在误区 在实际的高校助困工作中,从困难学生的认定以至一系列的奖、助、补、贷的评定和下发,由于不能完全了解和掌握所有学生的实际经济情况。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不少学生没有深入了解国家资助政策体系抱着“不拿白不拿”的错误心态,在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程序上弄虚作假,与真正困难的学生同分一杯羹,由此致使有限的资助资金 得不到充分利用,不能完全的帮助那些家庭真正困难的学生。当然,部分学生还存在着严重的“等、靠、要”的心理,认为国家和社会的帮助理所当然,缺少感恩意识、奋发进取意识、自立自强意识、诚实守信意识、勤俭节约意识和风险意识。这些都反映学生对现有的资助政策的认识存在误区。 三、价值取向在助困工作中的引导作用 我们不仅要探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产生心理理由的根源, 更要采取相应措施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境。从价值取向的层面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帮助,是新形势下高校助困工作的有效途径。 在调查中,可以看到,多数的困难学生渴求进步,希望成才。如图2所示。 因此,要帮助困难学生确立自己的新的奋斗目标,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与就业所带来的压力。对于经济理由带来的心理压力,应敢于面对,坦然处之。要以一种自信、自强、乐观的精神面貌面对生活的不幸,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教其直面困难,自强自立 在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群体中,开展帮扶工作,帮助多数学生直面由于不同地域、不同家庭等理由造成的经济差距、习惯差异,正视生活的困难,端正自己的心态,摆正自己的位置。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88%的学生表示愿意参加并希望学校能多提供一些勤工助学岗位给他们,有96%的家庭困难学生想入 党,有72.5%的学生想担任或已经担任了班级、院系的学生干部。可见,大多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不仅在生活中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而且在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并注重在校园的各种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我们可以借助他们来开展宣传帮扶工作,这样更能从心理上接近那些价值取向不正确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便开展帮扶工作。 学生辅导员应该从职业生涯规划、技能培训等方面加强引导,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心理压力,增加他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这样他们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都可以加强。 (二)教其明确目标,刻苦学习 学生工作者应该教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学业为重,学习才是学生阶段的首要任务。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目标都很明确,有一半学生将继续深造作为他们大学毕业后的选择。调查数据显示,有93%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都有学习计划,且能严格落实或基本落实自己学习计划的学生占90%,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的学生占调查总数的9%,学习成绩中上等及中等的学生占75%,拿过奖学金的学生占74%。这些数据表明,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中的许多学生,都能明确学习目标,勤奋学习,积极上进,整体成绩中等偏上。我们可以以这些同学为引导榜样,激发那些存在思想理由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向这些优秀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并帮助他们改善自身价值取向。 (三)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 要积极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生活,增加校园的感召力,发挥校园调节身心、愉悦心情、陶冶情操的载体功能,形成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广大经济困难学生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如某些高校中,有专门的勤工助学委员会、勤工部等学生组织,他们在组织困难学生完成勤工助学的同时,还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等校园文化中,构成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困难学生得到认可,有了归属感。 新时期,国家的助困政策在高校经济困难学生中有大幅度的侧重,各项资助政策的具体落实正在缓解经济的理由所带来的困境。当然,学生工作者不仅应该在经济上改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存活目前状况,而且要从精神上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成长,制定符合这个群体心理特征的教育策略,有必要把人文关怀和心理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使高校的贫困生扶助工作发挥更大的效益和作用,从而推动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和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 当然,学校教育离不开社会教育的紧密配合,社会存在的外在力量也必须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策略来解决他们困难的生活环境,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给予特殊的关怀,帮助他们找回信心,使其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这样可以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容面向社会挑战的能力,为成为一个合格的综合型素质人才。 [本文为山西省社科联重点课题研究项目(SSKLZDKT2011074)、中北大学2012年校哲学社会科学课题(2012J037)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陈洪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扶困”理由的研究[J].华章,2012(24) 2.张蓉蓉.对高校贫困生理由的深思[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3.方亨福.和谐社会视野下高校学生弱势群体策略研究[J].前沿,2009(10) 4.钱文彬.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及策略[J].新闻界,2010(3) 5.邱荣斌.高校贫困生心理理由分析及其策略探讨[J].高教研究,2004(4) 6.詹东妮.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走出心理困境[J].观察与评析,2012(5) 7.赵树江,王慧.高校特困生心理特征及策略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2012(6) 8.孙育麟.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理由探析[J].华章,2012(8) 9.李红.心育与德育并举,构建高校贫困生综合援助体系[J].中国建设教育,2011(5) 10.包玉山.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理由的构建[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1) (作者单位:中北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团委 山西太原 030051) (责编:贾伟)
/
本文档为【经济困难经济论文范文-关于的新时期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理由word版下载】,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