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东营市科技发展总体规划

2017-10-13 50页 doc 143KB 22阅读

用户头像

is_624976

暂无简介

举报
东营市科技发展总体规划东营市科技发展总体规划 东营市“十一五”科学技术 发 展 规 划 东营市科学技术局 二OO七年四月 目 录 一、“十五”科技发展概况 ................................... 1 ,一,科技进步环境进一步优化 ............................ 1 ,二,科技投入持续增加 .................................. 2 ,三,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 2 ,四,区域自主创新...
东营市科技发展总体规划
东营市科技发展总体规划 东营市“十一五”科学技术 发 展 规 划 东营市科学技术局 二OO七年四月 目 录 一、“十五”科技发展概况 ................................... 1 ,一,科技进步环境进一步优化 ............................ 1 ,二,科技投入持续增加 .................................. 2 ,三,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 2 ,四,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获得提高 .......................... 2 ,五,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 ................................ 3 ,六,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 4 ,七,区域科技创业平台快速发展 .......................... 4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 6 ,一,指导思想 ......................................... 6 ,二,基本原则 ......................................... 6 三、重点发展目标 .......................................... 7 ,一,“十一五”期间科技发展总体目标 ..................... 7 ,二,“十一五”期间科技发展具体目标 ..................... 8 四、科技发展主要任务 ...................................... 9 ,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 .......................... 9 ,二,大力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水平 ......................... 12 ,三,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发展水平 ....................... 12 ,四,积极引导科技服务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 13 ,五,加强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工作 ......................... 13 1 五、科技发展的保障措施 ................................... 14 ,一,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提高全社会科技意识 ......... 14 ,二,合理配臵科技资源~完善科技自主创新体系 ........... 14 ,三,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科技投入体系 ........... 15 ,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 ......... 16 ,五,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创造良好的自主创新氛围 ..... 16 ,六,加强科技法规建设~营造科技发展的良好环境 ........ 166 ,七,广泛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吸纳国内外科技资源 ....... 17 附件: 1、新材料科技发展规划................................ 18 2、化工行业科技发展规划.............................. 25 3、电子信息与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发展规划................ 34 4、能源科技发展规划.................................. 49 5、农业科技发展规划.................................. 58 6、社会发展科技规划.................................. 68 7、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 74 2 “十一五”期间~是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关键时期~编制和制定“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对我市社会、经济和科技中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先导和引领作用~我们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编制了《东营市“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规划主要包括总体规划及新材料、化工、电子信息和制造业信息化、能源综合利用、农业高新技术、社会发展和科技服务业七个专。 一、“十五”科技发展概况 “十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目标及“十五”科技发展目标~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农业与社会科技进步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我市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市”、“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城市”、“全国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2004年全市和5个县区全部通过全国科技进步目标考核~东营区、广饶县、垦利县被命名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广饶县同时被命名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实现了科技事业的整体快速发展~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和谐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基本完成了“十五”确定的科技发展任务。 ,一,科技进步环境进一步优化 “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成立了强有力的领导协调机构~先后制定出台了《东营市技术创新工程实施》、《东营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等25项政策措施。同时认真落实科技政策~对孵化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中介机构、科研机构给予财政扶持~对技术性收入给予税收减免~对高新技术项目实行财政奖励~对落户高新区的高 1 新技术项目实行“零收费”政策~对落户区外的项目给予不同比例的优惠~为科技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科技投入持续增加 “十五”期间~市县,区,两级科技三项经费达到2.18亿元~全市人均科技三项经费31.82元~位居全省前列。累计争取上级无偿资金6446万元,有力支持了全市区域创新活动。“十五”期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共投入研发经费54.5亿元~其中2005年投入资金16.2亿元~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1.8%~比“九五”末增加了一个百分点~企业在科技自主创新中的主体的作用愈加明显。 ,三,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十五”期间~东营市和东营高新区被列为省政府规划建设的“山东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带”重点城市和重点高新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百亿大关。截止到2005年底~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1家~省级104家。200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3.53%~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337.18亿元~实现利税总额45.05亿元~实现利润34.72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27.46亿元。我市被认定为“山东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示范城市”~三个县区成为省级示范县区。共实施市级以上信息化技术攻关项目11项~其中省级4项~培育示范企业34家~其中省级31家~69.6%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了信息化改造~促进了传统产业的高新化。 ,四,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获得提高 “十五”以来~全市累计实施市及市级以上科技项目671项~获得成果577项~奖励391项~其中国家级10项~省级108项~首次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和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省科学技术发明奖~区域自主创新 2 能力显著增强。 一是承担了一批国家、省重大科技专项~实施了“油田化学品研制与应用示范”等国家、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同时启动实施了市级重大科技专项~通过项目有力地带动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二是重点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建科研机构。全市企业科研机构发展到291家~其中省级15家。研发的200多项产品列入各级科技计划~获专利110项~有力地解决了企业科研水平低~技术创新能力弱的问题~企业科研机构已成为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力量。三是产学研结合不断深化。自实施“四个一工程”以来~全市企业与241家高校院所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聘用高层次人才1200名~转化实施高新技术项目504项~联建科研开发机构131家。经常组织开展专业化技术成果交流会~使产学研结合活动日益深化。四是专利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十五”期间~专利申请量达5292件~万人专利拥有量居全省前列。 ,五,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 “十五”期间~全市各类科技服务组织发展到1200多家~其中~技术贸易机构763家~科研机构157家~民办非企业机构37家~各类科技协会、学会114家~全行业从业人员3.1万人。专利服务机构、风险投资担保机构、科技咨询、科技培训等新型科技服务机构快速增长。全市共有专利服务机构5家~风险投资担保机构发展到4家~科技咨询类机构7家~2004年累计提供科技咨询服务410项次~实现服务收入1540万元。技术服务业投资主体多元化步伐加快~非国有经济性质的机构总数达539家~占全部技贸机构的70.64%。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到6家~累计为企业引进人才469名~转化高新技术项目215项~提供工程项目咨询51次~有力地促进了全市产学研结合 3 工作的深入开展。 ,六,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十五”期间~东营市农业科技在成果转化、科技园区建设方面都取得明显成效~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攀上新台阶~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农村发展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从国内外引进了30多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技术,100多个优质农、林、畜、水产良种,良种普及率达到100%。胚胎移植、上农下渔、渗水养虾、鱼虾混养、虾蟹混养、暗管排碱等新技术得以推广。建设了凯银集团等15个样板园和大王、北岭等一批具有现代化科技农业雏形的示范基地。与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等21家科研院所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十五”以来~共组织实施市级以上各类农业科研项目183项。引进技术和设备,应用了卫星定位平整土地、节水灌溉、配方施肥等一系列新技术。全市已建有20余家农业科研机构。从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引进聘用包括院士、外国专家在内的农业高层次人才120名。东营市科技下乡服务体系建设获得突破。成立了市农业科技信息协会~创办了传统与现代传媒集成的信息传播手段~初步形成了农业科技信息服务长效运行模式。 ,七,区域科技创业平台快速发展 “十五”期间~加强了科技创业园区建设~以石油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为重点~基本构建起以国家级创业平台为主体、覆盖全市、功能齐全的科技创业服务平台体系。2001年规划建设的石油大学科技园~加快了油地校三方资金、技术、人才融合~累计投资达到2500多万元~入园企业达到145家~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38项~实现技工贸收入3.86亿元~利税9600万元~成为油地校科技合作、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被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积极加强全市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建 4 设~全市建成各类创业服务机构(孵化器)6家~其中省级创业中心3家~两家被认定为国家级创业中心~孵化面积达15万平方米~入孵企业超过200家~实现了创业平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 “十五”期间~我市科技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相对丰富的科技资源与相对薄弱的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矛盾仍然突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还面临着多方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结构层次低和产品档次低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传统产业的比重仍较大,能源、原材料、初加工产品占有比重大~能源、资源使用率相对偏低,技术密集、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随着区域经济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将对我市部分产业发展产生一定冲击。 二是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科技创新资源相对匮乏~制约了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我市高等院校少~科研机构研发力量薄弱、分散~高水平科技成果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整体不强~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高层次人才匮乏~缺乏高水平的科研和技术创新的带头人。区县间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差距较大~不同产业间的高新技术发展不平衡。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率偏低~缺乏有带动性的高新技术龙头产品。 三是尽管我市科技计划和科研项目很多~成果也不少~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还比较少~整体提高我市科技创新水平的成效并不够显著。 四是虽然科技投入逐年增大~但研发投入强度仍然不够。R&D经费投入不足~研究经费分布不合理~是造成我市高技术含量的研究成果和产品 5 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是区域科技资源挖掘不够深入~科技创新的整体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科技队伍建设和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尚不能满足科技发展要求等。 以上问题都需要在“十一五”期间切实加以解决~以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发展的战略需求~发挥科技在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随着区域合作的进一步加快以及山东半岛城市群间的融合互动发展和制造业基地等的规划建设~我市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所有这些~将为我市科技发展提出更高、更紧迫的要求~因此~“十一五”期间~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整体科技事业的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紧紧抓住“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这条主线~深入贯彻实施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增强科技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高我市城市竞争力。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高新化为重点~强化重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努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构建高层次人才队伍~优化科技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科技综合实力~为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1、立足市情~协调发展。紧紧围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科技工作~为经济和社会 6 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注重推动我市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既重视经济发展相关产业的科技进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又重视推动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服务事业等领域的科技进步~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2、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全面分析国内外科技发展的趋势和动向~结合实际~正确处理长远和近期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科学合理的确定全市科技发展的重点技术领域和重大项目~集成各类科技资源重点突破~提高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显示度。 3、明确导向~优化配臵。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导向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臵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运用市场竞争与合作机制~推进部门和不同科研主体间的交叉融合~联合攻关~面对市场进行研究开发~提高科技活动的效率和效益~全面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4、强化创新~搞好结合。对我市有优势、有望取得重大突破的项目~予以重点扶持~鼓励油地校多方力量联合攻关、自主创新~注重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增强科技实力和竞争力。对我市技术优势不明显~但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项目~鼓励企业搞好国际国内的产学研结合~通过合作开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 5、以人为本~推动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人才在科技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创造环境~优化机制~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潜能。 三、重点发展目标 ,一,“十一五”期间科技发展总体目标 基本形成比较完善、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自主创新体系,进一步优化科技资源配臵和发展环境~构筑科技自主创新平台~形成重点突出、结构合理的总体布局,高新技术及产业快速发展~传 7 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得到进一步提升和优化~科技综合实力和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进入国内同类城市先进行列,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有较大提高。 ,二,“十一五”期间科技发展具体目标 1、高新技术产业。到2010年~全市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50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13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5%左右。重点加强电子信息、化工、新材料、生物质能源等领域的发展~加快特色产业的发展和产业化基地的建设步伐。大力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普及工程~80%以上的中小制造业企业在其关键环节应用信息技术~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在其主要环节全部应用信息技术。 2、农业科技进步。建立东营市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力争在“十一五”期间~进一步解决统等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和食品安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科技问题,逐步建立健全与“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地位相适应、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和应用体系~使我市农业科技跃居全国先进行列~促进东营市农业的大发展。 3、自主创新与服务平台建设。每年取得150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开发前景的科技成果,通过自建或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方式~基本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企业研发机构和研发队伍。创业平台的孵化面积达到40万平方米~建成3-5家国家级创业平台,建设100家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其中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0家以上~国家级2家,初步建立我市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平台、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和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8 4、科技投入。“十一五”期间~各级科技三项经费要确保逐年增长~到2010年~市级科技三项经费占本级财政预算支出的比例达到1.5%以上,企业技术开发投入占企业年销售额的比重~一般企业达到3%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以上~实现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3%以上~企业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占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经费的50%以上。建立起科技投入目标责任制~切实提高科技投入的效率。 5、科技服务业。坚持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配臵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科技服务业全面发展。重点推进科技条件平台、信息服务、农技推广、技术市场、生产力促进等各类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到“十一五”末在全市形成完善的科技服务业体系。 四、科技发展主要任务 ,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 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以产业化为目标~实施高新技术自主创新工程~重点加强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及制药、电子信息、化工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研发一批发展前景好、产业带动性强的高新技术产品~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支柱产业、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进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在石油化工、机电装备、服装纺织等传统产业的应用~全面提升装备水平、工艺技术水平和新产品开发能力。 1、新材料产业。加强新材料基础研究工作~为材料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储备,加强研发能力建设~为材料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加速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化~并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加强电子信息材料、先进复合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带动 9 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加快特色产业的发展和产业化基地的建设~推动新材料科技和产业化的进程。注重新材料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特色材料产业基地建设~通过应用基础研究和开发性研究培育和发展新材料行业。重点研究高性能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技术,新型电解质材料及电极支撑电解质隔膜的制备技术,高强度、高表面硬度和韧性的耐磨材料,轻质、高强、节能、利废的新型建筑材料,新型精细化学品合成催化剂,新型石油加工催化剂,有机高分子膜和无机膜材料,新型环保型助剂及清洁生产技术,新型高效、特效、无毒、多功能塑料助剂,超细粉体材料结构控制、形态及尺寸控制和表面性质控制技术和高分散均匀复合技术,高强、高韧、阻燃无公害的高分子结构材料,新型碳材料,纳米颗粒材料制备的新工艺、新方法,纳米颗粒材料的形态控制、团聚控制及表面处理技术等项目。 2、化学工业。石油炼制方面~重点攻克中小炼油装臵提高成品油产率和质量的技术、重油改质和轻质化技术、汽油清洁生产技术、柴油清洁生产技术、原油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利用技术。精细化工方面~以油田化学品、表面活性剂开发为重点~同时加强对涂料和造纸化学品研发~支持发展食品添加剂、化工中间体、饲料添加剂、橡胶添加剂的关键技术。盐化工方面~以苦卤开发生产镁系列产品、溴系列产品为重点~提升原盐深加工力度~充分利用我市沿海海洋及滩涂资源~开发功能性食盐、溴化锂、氯化锂等盐化工产品的生产技术。 3、电子信息产业和制造业信息化。结合东营产业特点~重点加强应用技术研究~开展前瞻性应用基础技术研究~占领在石油及石油化工、数字城市等领域信息技术的制高点~提高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能力~开发电子产品、软件等实用的信息产品~培育信息产业增长源~促进信息技术 10 的产业化。重点促进软件产业、液晶显示产业链、数字内容产业、信息服务业、智能家庭与消费电子产业等产业的发展。重点开展信息基础材料与元器件的研究、嵌入式技术基础研究及应用、RFID技术基础研究与应用、传感器网络及智能信息处理、信息安全技术研究及应用、图形图像技术、数字城市关键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城市应急和联动服务关键技术、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电子商务技术等应用技术研究~促进技术创新能力建设。 围绕建设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本着“统筹规划、统一标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原则~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促进区域制造业信息化全面应用~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信息化在更高层次上发展~鼓励自主创新~加快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技术应用~提高管理现代化水平~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提升制造业区域竞争力。在传统制造业中~大力推广应用4CPE,CAD、CAE、CAPP、CAM、PDM、ERP,、CIMS等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提升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平台,在重点制造企业和企业集团进行CIMS、CAD、并行工程、虚拟制造、柔性和敏捷制造技术的推广应用示范~培育一批与国际接轨的有竞争力的企业与企业集团,引导中小企业开展制造业信息化工作~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结合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有针对性的推广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工业生产自动化控制技术、数控技术等先进共性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生产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 4、生物技术及制药。重点加大生物技术的应用和创新药物的研究开发力度~推动我市生物技术及医药业快速发展。围绕利用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等生物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加大新特药物的研制开发力度~重点研制高附加值的医药新品种。立足本地资源~努力发展单细胞蛋白生产,利用微生物方法生产石油化工产品,利用生物技 11 术生产各种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等产品,加快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应用~提高石油采收率,开发石油脱硫、脱蜡和重金属提取的生物应用技术。 ,二,大力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水平 加强能源节约和替代、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大力发展新兴节能高技术产业~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加强石油清洁利用、天然气开发利用、废弃物能源资源化等技术研究、示范和推广,加强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加强化石性能源替代品及生产设备研究与开发~大幅降低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程度,加强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和塑料、垃圾等工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开发~大力推广节能技术、节能监测、循环经济技术模式。重点开展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储备技术、重质油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沼气技术、燃料乙醇关键技术、生物柴油生产关键技术、生物质颗粒燃料固化成型关键技术、生物质能发电技术、生物质能示范工程等生物质能源技术研究,利用地热发展温室种植和热水养殖业等地热利用技术,风力发电技术的推广应用及风光互补型发电机、新型太阳光伏电池产业化技术等风能利用技术研究,新型日光智能温室技术与产业化、工厂化海水养殖育苗等太阳能利用技术研究。 ,三,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发展水平 “十一五”期间~农业科技围绕实现东营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农业的要求~在城乡统筹发展、粮食与食品安全、提高农业附加值、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科技升级五个方面实现突破~取得一批重大专项和关键技术的创新、推广和应用成果~奠定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基础~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重点实施高产 12 优质新品种选育、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林纸浆一体化研究与示范、农业信息化与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示范、农业安全生产技术研究等农业科技专项。重点研究耐盐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与开发利用、高产耐盐旱稻新品种选育、农业生物技术、农作物、蔬菜、果树新品种选育及其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家畜胚胎工程与品种遗传改良、优质、高效畜禽饲料添加剂研制、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粮油棉加工关键技术、果蔬加工关键技术、畜产品加工关键技术、农业废弃物利用关键技术、农业环境污染整治与生态安全关键技术、循环经济与生态农业技术、农业数字化与“3S”技术、中药现代化等关键技术。 ,四,积极引导科技服务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积极推进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化建设一批研发机构、创业载体和服务机构。结合实际建设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发展农技推广、生产力促进、技术贸易、科技培训、产学研结合等中介服务~重点推进油田化学工程技术中心、中国石油大学科技园、东营市科技培训中心、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系统、东营生产力促进网络服务系统等科技服务业重点项目的建设。 ,五,加强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科技工作 以可持续发展为着眼点~围绕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找准切入点~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抓好试点和示范推广工作。在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方面~加强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大力发展能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技术~组织推广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技术~发展低耗、高附加值产品~提高资源利用率。以生态城市建设为目标~加强在清洁生产、生态环境保护与废弃物资源化、生态产业等多个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优化城市发展环境。 13 五、科技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提高全社会科技意识 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努力完成我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任务。要全力抓好实施~切实抓出实效。要充实加强市科教领导小组的领导力量~进一步强化其办事机构的职能和确定科学的工作机制和程序。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全体会议~讨论决定重大科技发展战略、重要科技任务~研究制定科技政策~积极调度和协调各有关部门的科技工作~解决科技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各级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要完善管理职能~改变管理方式~采取有力措施~发挥决策参谋作用。 全面推进区县科技工作~充分发挥科技在基层的作用。加大对区县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加强科学普及和宣传工作~形成有利于科技进步的良好社会风尚。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图书、展览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思想~广泛宣传国家、省、市有关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形成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破除迷信、崇尚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创造有利于科技进步和科技发展的舆论环境。 ,二,合理配臵科技资源~完善科技自主创新体系 大力加强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建立适应科技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要求的科技体制~认真抓好三个体系的建设。一是强化以高等院校和重点科研机构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搭建科技基础条件大平台~实现科技资源的整合、共建共享和提高~最大限度的发挥科技资源的潜能。以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技术及制药三个领域的科研机构和重点实验室为载体~构 14 建研究开发体系~形成源头创新网络。二是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企业建立和完善技术开发机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行业或者工程技术中心~支持企业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建立研究开发机构或组建产学研联盟~逐步形成本产业的核心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优势~尽快形成本行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三是发展以技术市场、生产力促进中心等为主体的科技服务体系~重点加强生产力促进中心等一批骨干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逐步建立起社会化的中介服务体系~实现科技中介服务的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提高科技创新综合服务能力。 ,三,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科技投入体系 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机制~形成以企业投入为主体~市场化融资为手段~政府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格局。 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开发投入~确保一般企业技术开发投入占年销售额的比重达3%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以上~支持和鼓励大型企业集团进行共性、关键性和前沿性重大科技问题的研究开发。 落实中央和省有关增加科技投入的规定~建立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十一五”期间~各级科技三项经费要确保逐年增长~到2010年市级科技三项经费占本级财政预算支出的比例达到1.5%以上~重点用于科技重大专项、规范化工程技术研发机构建设、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产学研结合等。完善科技项目申报与管理模式~提高政府科技投入的使用效率。 充分发挥信贷资金对科技投入的支持作用~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与金融资本的融合,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企业资本和海外资本介入创业 15 投资市场。大力发展风险投资~积极引进境外风险投资机构~筹集市内风险投资资金~规范运作~提高效果。 ,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 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环境~探索人才培养的管理模式~加速培养科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要采取多种形式和相应措施~培养造就一支由稳定精干的高科技研发队伍~建设技术创新、企业管理、科技中介服务等人才梯队。 大力引进和留住高层次科技人才。加大政策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改善条件~盘活现有人才资源~以政策吸引人才~项目聚集人才~靠环境留住人才。建立良好的激励人才机制~形成尊重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社会环境。重点引进具有现代意识、系统知识、创新能力的各类高层次人才~特别是掌握核心技术的科技人才~善于资本运作的金融人才~熟悉现代管理的高素质领导人才。深化人才#管理#改革~完善人才市场体系~逐步形成各类人才合理流动的机制。 ,五,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创造良好的自主创新氛围 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力度~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形成知识产权自我保护和维护他人权利、尊重知识产权的良好气氛~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的法制观念。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培植、发展和规范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进一步完善专利申请、管理和保护等方面的制度~建立知识产权激励机制~完善专利申请、实施扶持政策~保持专利申请、授权量的良性增长~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体系~形成维护知识产权、保护知合法权益的良好环境。 ,六,加强科技法规建设~营造科技发展的良好环境 加强科技政策、法规建设、实施与监督~使科技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 16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以及省、市制定的一系列科技工作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运用行政手段规范全社会的科技行为~强化科技法规体系建设和实施~逐步把科技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纳入法制化轨道。 ,七,广泛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吸纳国内外科技资源 进一步深化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联合~建立双边、多边协作机制~积极探索以产权为纽带的紧密合作模式~实行更加积极开放的政策~吸收更多的重大科技成果和科技管理要素入股~构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吸引国内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来我市合作创办科技企业~兴建科技园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进一步搞好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力争在更高层次和更广阔的领域实现突破。围绕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积极组织实施各类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进一步加大与国外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力度。积极组织和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鼓励国外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组织和个人来我市合作创办科技企业、兴建科技园区、建立产学研基地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拓展科技创新资源~增强全市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实力。 17 附件一 新材料科技发展规划 新材料是指新出现或已在发展中的、具有高新技术所需的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新材料有以下主要类别: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纳米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先进陶瓷材料、生态环境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含高温超导材料、磁性材料、金刚石薄膜、功能高分子材料等,、生物医用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智能材料、新型建筑及化工新材料等。 一、东营市新材料科技及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东营市新材料科技及产业发展现状 东营市新材料科技经过“十五”的发展~通过引进吸收高新技术~推广科研成果~新材料行业在技术研发进步和产业化方面取得较大发展。“十五”以来~东营市共实施新材料课题107项~鉴定成果31项~其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2项。2005年~东营市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4.38亿元~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品统计范围中~新材料领域占比超过50%。近年来~全市新材料产业科研及产业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并在一些领域形成特色优势项目: --- 电子信息材料:东营市电子信息材料主要产品有中间相沥青碳微球、聚酰亚胺薄膜。项目技术来源主要从市外引进。企业在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等方面取得较大进步。 --- 先进复合材料:东营市先进复合材料特色产品为汽车刹车片。全市建有无石棉、半金属、少金属等系列刹车片生产线多条~并拥有配臵较为齐全的摩擦材料测试设备~企业拥有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中国石油大 18 学建有山东省无石棉摩擦材料研究推广中心~对产业发展具备较强的科技支撑能力。此外东营市还拥有一定的树脂基复合材料生产能力~其技术主要通过产学研结合方式从中国石油大学获得。 --- 新型建筑材料:东营市新型建筑材料特色产品是玻璃棉及以玻璃棉为材料的管材、夹心板等制品~生产设备为国外引进。通过产学研结合~水性涂料等建筑材料也发展较快。 --- 新型功能材料:东营市新型功能材料主要产品有人造金刚石、柔性碳纤维抽油杆、氮化硅结合碳化硅、超细碳酸钙等。其中人造金刚石依托中国石油大学技术力量~拥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其它产品均为引进技术项目。 --- 化工新材料:东营市化工新材料主要为门类齐全的油田化学品~该项内容已在化工专题进行论述~本文不再单独列出。 ,二,东营市新材料科技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东营市新材料科技在“十五”期间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就整体技术水平而言~与省内外相比~新材料科技创新工作仍不能满足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一是新材料研究与开发没有形成协调发展的机制。新材料企业多数规模小~资金和力量难以形成合力~且缺乏高级别的新材料研究机构~远远没有形成协调发展、相互配套的新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发展格局。 二是重要的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化发展水平偏低。我市新材料领域的关键技术主要依靠引进~自主开发投入的人力和资金严重不足。对与产业提升关联密切的新材料产品的研发重视程度不够。 三是新材料领域高层次专家相对偏少~高端的技术研究与开发工作开展不够~行业基础性研究和共性技术开发工作薄弱~新材料的研发尤其是 19 高端技术研发工作亮点不多。 二、东营市“十一五”期间新材料科技发展思路、目标和任务 ,一,东营新材料科技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挥我市新材料科技发展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紧密结合全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以人为本~以市场为导向~整合科技资源~积极研发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带动和支撑作用的关键高新技术材料~并积极探索和实践产业化的途径。 ,二,东营市新材料科技发展目标 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的原则~组织实施一批新材料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加大对新材料领域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产业基础好的项目的研发和产业化力度~加快形成相应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建立特色新材料产业基地~并配套建设公共实验平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力争到2010年~新材料产业产值比2005年翻一番。 三、东营市新材料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和任务 结合我省新材料“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及东营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特点~东营市新材料科技发展的重点和任务是:加强新材料高新技术的基础研究工作~为材料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储备,加强材料科技自身能力建设和基础性工作~为材料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加速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化~并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加强电子信息材料、先进复合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带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加快特色产业的发展和产业化基地建设~推动新材料科技和产业化的进程。 ,一,电子信息材料 20 重点研究高性能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技术、新型电解质材料及电极支撑电解质隔膜的制备技术。 支持新型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研发与工业化生产技术~支持柔性电路板产业化开发研究、大规模集成电路封装材料的开发研究。 支持具有独特光电性能的新型功能陶瓷材料。 ,二,先进复合材料 重点研究高强度、高表面硬度和韧性的耐磨材料~支持无石棉无金属摩擦材料、防抱死摩擦材料以及用于摩阻材料的耐高温粘合剂的研究与产业化开发。 研究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支持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的产业化开发。 ,三,新型建筑材料 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总体围绕节约资源和能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减轻建筑物自重和实施可持续发展~发展轻质、高强、节能、利废的新型建筑材料。重点支持以下方面: ----轻质、隔热效果优越的加汽砖、砌块、条形板等系列产品的研究与产业化。 ----新型防水建筑材料~特别是新型柔性防水材料、三元乙丙,EP,DM,橡胶和聚氯乙烯,PVC,等高分子防水片材的研究与开发。 ----鼓励研发聚氨酯、环氧体系及其复合体系与预聚物等新材料产品。 ----发展低容量、高强度的矿棉制品~满足建筑保温节能需求,发展粒状棉~用于建筑钢结构防火喷涂。 ----发展保温性能好、符合环保要求的聚氨酯类绝热材料产品。 21 ,四,新型功能材料 1、新型催化剂 研究开发新型精细化学品合成催化剂、新型石油加工催化剂。 重点支持高效乙烯工业用净化催化剂、聚烯烃及其它聚合用高效催化剂、新型高效有机及精细化工催化剂、新型环境友好化工工艺用催化剂及以汽车尾气处理为主的环保催化剂的研究与开发。 支持催化剂载体的研究与产业化技术开发。 2、膜材料 研制开发高效、特色化、性能综合化、产品系列化、材质多样化、生产规模化的有机高分子膜和无机膜材料。 重点研发水处理~气体的分离、回收及燃料电池等领域用的膜材料~包括聚飒膜、陶瓷膜、微孔玻璃等。 开发膜分离技术~如水处理的反渗透技术、有机混合物的脱除用渗透气化技术等。 3、新型橡塑助剂 研究开发新型环保型助剂及清洁生产技术~新型高效、特效、无毒、多功能塑料助剂。 重点支持溶液丁苯橡胶、异戊橡胶等高性能合成橡胶生产技术~支持新型橡胶硫化促进剂、防老剂、耐磨添加剂的研制与产业化开发。 4、超细粉体材料 重点支持开发结构控制、形态及尺寸控制和表面性质控制技术和高分散均匀复合技术。 5、高分子材料 研究开发高强、高韧、阻燃无公害的高分子结构材料。 22 重点支持低成本化的特种工程塑料、热塑性树脂基连续纤维复合材料、热塑性树脂结构微孔材料等材料的研究,支持开发具有特殊功能的塑料改性技术。 6、新型碳材料 重点研究沥青基碳纤维、气相生长碳纤维、碳纳米管、碳微球。研究开发碳纤维的原丝纺制、碳化、石墨化工艺及纤维表面处理技术。 发展纳米碳簇、纳米碳管、炭分子筛、超级活性炭、炭纤维等碳材料产业化技术。 ,五,纳米材料 重点研究纳米颗粒材料制备的新工艺、新方法~解决纳米颗粒材料的形态控制、团聚控制及表面处理技术。 研发均分散纳米材料的合成技术及应用技术~促成窄分布纳米氧化物、钛酸盐、锆酸盐等重点产品的产业化。 支持纳米材料的改性技术及其添加剂的开发~纳米阻燃剂、纳米改性涂料或油漆纳米复合塑料多功能增强添加剂,研究无机纳米粉体在橡胶、树脂、涂料等中的分散、稳定技术及相应的产品。 支持开发生产具有抗菌、除臭、抗静电、防污染等功能的纳米材料。 开发纳米材料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技术。 四、“十一五”期间东营市新材料科技发展的措施 ,一,壮大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化规模 重视发展新材料及其产业~加强对新材料研发及产业化的组织领导和支持。加大对新材料研究及产业化的投入~不断增强我市新材料自身的发展~以及对其他领域的带动和提升能力。设立、完善和落实新材料创新基金。 23 ,二,加强新材料技术创新体系及产业化基地的建设 积极探索、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科技创新机制~鼓励企业和高校联合开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核心技术研究。坚持集成开发的原则~充分利用中国石油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高校的相关技术资源~开展联合攻关。整合新材料研发资源~结合东营市新材料产业特点和资源优势~组建电子信息材料、超细粉体材料、高分子材料,橡胶,三个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化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技术保障。 24 附件二 化工行业科技发展规划 化学工业是以煤炭、石油、天然气、天然矿物、生物质为原料生产农用化学品、有机和无机基本原料、合成材料、精细与专用化学品等多种产品的重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和原材料工业~在国民经济产业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市石油、天然气、盐卤、矿物等自然资源丰富~化工行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一、发展现状 ,一,化工科技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十五”期间我市化工行业技术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获得重大科技成果109项~接近全市科技成果总量的1/5~数量和技术水平都有了很大提升~其中居国内领先以上水平的科研成果达到99%以上~形成了一批具有标志性的重大创新成果~突破了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一大批新工艺、新技术得到了推广应用~促进了产业升级。“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新技术”获3项国家专利和1项美国专利~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使装臵处理能力提高了30—40%~轻质油收率提高3个百分点。碳酸二甲酯和苯氨基甲酸甲酯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幅度降低了原材料成本和设备投资~为合成树脂行业在东营的高速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通过产学研结合和借脑工程~企业研发机构不断完善~一批省级企业 25 技术研究中心、推广中心、科研机构相继建立。截至2005年底~全市化工行业拥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成果推广中心1家~各类企业科研机构30余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十五”期间~企业自主承担或与高校院所合作承担省级以上科技项目93项~自主研发了一批核心技术和生产工艺~开发了大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支撑。“特殊油藏提高采收率关键化学品制备与配套装备研究”、“高级彩印新闻纸”等一批国家重点项目得到实施~显著提高了我市化工产业技术水平。“十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油田化学品产业化开发与应用示范”项目~申请35项发明专利~开发新产品60个~形成8套综合技术~53个新产品在我市企业得到转化和推广应用。 ,三,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局面不断完善 产学研结合是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十五”期间~化工行业在科技攻关、新产品开发等方面~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如山东胜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环宇公司、三合新材料有限公司和石油大学合作~共同组建了东营市东石石油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利用石油大学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先后研制、生产了27个新型产品。渤海装饰公司引进西北工业大学博士范晓东,成功研制出了高性能有机硅改性丙烯酸外墙涂料,培育了圣光化工公司这个高新技术企业。在新成果得到不断转化的同时~培育了一大批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形成了以石油化工为主、盐化工和生物化工为辅的化工企业群。 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市化工行业还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为:第一~行业工艺技术落后、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原始创新技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主 26 要精细化工产品仍靠仿制国外产品发展,重大、成套的技术装备和技术集成能力差~许多单向化工技术水平较高~但未能形成成套技术~难以在工业上推广应用。第二~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目前化工科技成果转化率还不到30%。第三~行业的基础性研究和共性技术开发能力薄弱。 二、指导方针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方针 以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加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重点突破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努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为推进化学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二,总体目标 通过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的消化与吸收,进一步突破2-3项制约我市行业发展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加大盐卤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发展清洁化生产技术~延伸石油石化产业链~显著提升精细化工水平~开发一批高性能、高附加值的新产品~使精细化工产值率达到50%左右。建立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三、重点领域及关键技术 ,一,石油炼制 以发展炼油业为主~推广重质油轻质化工艺~提高石油利用率~注重清洁生产技术研发~提高石油炼化水平。 关键技术: 1、提高成品油质量的关键技术 27 重点研究开发催化裂化原料预处理和组合工艺技术~降低汽油烯烃含量的催化裂化降烯烃技术、降低汽油含硫量的催化汽油后处理技术。提升炼油装臵生产能力~提高催化裂化装臵的规模。 2、重油改质和轻质化的开发利用 重点研究悬浮床加氢工艺技术和以延迟焦化为主的深度加工技术~将劣质重质油转化为高质量、高收率轻质油品~实现重质油资源的充分利用。 3、利用石油重油、渣油等重质油类代替经典的溶剂油~提升渣油/煤共炼技术。 优先发展领域: 研究两段催化裂化新技术~悬浮床加氢新技术。实现多产柴油和丙烯~得到低烯烃含量的高辛烷值汽油调和组分~在物耗和能耗不增加的前提下~目的产品产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将劣质重质油转化为高质量、高收率轻质油品~与现有类似技术相比~物耗和能耗显著降低~重质油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二,油田化学品 以油田化学品、表面活性剂开发为重点~提高石油采收率。 关键技术: 1、油田化学品 优先发展适用于深井的钻井液处理剂和水泥外加剂等钻井用化学品、快速油水分离技术、稠油开采用化学剂和三次采油用化学品。重点支持双保型钻井液添加剂的制备技术、三次采油高效驱油剂的开发与生产技术、快速油水分离技术及高效破乳剂开发、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研究。 2、表面活性剂 28 重点研究开发石油磺酸盐及其增效剂~廉价驱油用表面活性剂~耐温耐盐两性表面活性剂~油田化学品用基础表面活性剂~脂肪酸酯类环境友好型表面活性剂。 优先发展领域: 开展油田用特种表面活性剂的产业化开发与应用、新型化学驱油剂的开发与产业示范、稠油降粘剂的开发与产业化示范、油田防砂剂的开发与产业化示范、钻井液用防塌润滑剂的开发与产业化示范研究。开发7,10项专利产品~培育3,5个国内知名的拳头产品、在3,5个领域形成较为系列化的产品~专业化系列产品的年产值达到企业总产值的70%以上。 ,三,盐化工 以苦卤生产镁系列产品、溴系列产品开发为重点~提升原盐深加工力度~开发盐化工产品~充分利用我市沿海海洋及滩涂资源。 关键技术: 1、镁系列产品开发 重点研究开发苦卤中制备高纯镁砂、氢氧化镁、氯化镁、金属镁技术,研究开发轻质氧化镁、磁性氧化镁、药用氧化镁、轻质碳酸镁(含透明碳酸镁)等高附加值镁系列产品,研究开发氧化镁系列功能型材料。 2、溴系列产品开发 重点研究开发含溴药品(或中间体)、含溴农药品,或中间体,、含溴染料及染料中间体、溴系阻燃剂的生产技术。 3、溴化锂加工生产技术和氯化锂产品开发 优先发展领域: 重点支持医药中间体、染料中间体和阻燃剂三大系列溴化物产品的研 29 制。以溴素为原料~确定和完善合理的规模化生产合成路线~通过中试调整工艺条件、操作参数及催化剂的选择~在合成路线的重点环节进行重点研究攻关~提高产品的收率~建立严格的质量监测体系。 ,四,生物质能与清洁生产 关键技术: 1、单细胞蛋白,SCP,开发 重点研究以淀粉、糖、纤维素以及多种工业废液为原料的SCP开发技术,改善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的石蜡酵母、甲醇蛋白和天然气蛋白三种SCP生产技术~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2、生物转化技术 重点研究原油生物催化脱硫、脱氮、脱重金属技术~石油产品深度生物催化脱硫技术~木质纤维素生物转化及其生物量全利用技术。支持氨基酸和甲烷氧化菌等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支持燃料电池、贮氢材料的研究开发利用。研究开发利用植物油或动物脂肪的生物柴油生产技术~研究开发燃料酒精、生物制氢技术。支持利用生物质来生产能源和各种化工产品与生物材料的生物炼制技术研究。 3、清洁生产技术 研究开发生物破乳剂、生物絮凝剂产品~研究生物水处理技术、生物修复和化工、石油类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技术。研究利用微生物产物和微生物本身采油技术,研究开发微生物稠油降粘技术和微生物表面活性剂。 研究开发利用优质汽油组分生产技术~开发绿色环保的固体酸烷基化、轻汽油醚化技术。研究开发降低柴油硫、芳烃含量新技术~柴油生物脱硫技术~氧化合物和费托合成油(GFT)等清洁柴油调和组分或替代品生 30 产技术。重点研究利用柴油加氢精制技术、中压加氢改质技术、降低柴油密度技术和中压加氢裂化技术。推广以劣质催化柴油为原料~提高柴油十六烷值的清洁柴油生产技术(RICH)。 优先发展领域: 支持以生物质、石油炼制等合成氢及高含氢化合物为基础~研究高温碳酸盐燃料电池,支持开发绿色环保的固体酸烷基化、轻汽油醚化技术~研究开发生物破乳剂、生物絮凝剂产品~研究生物水处理技术、生物修复和化工、石油类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技术。开展三次采油绿色清洁生产技术的开发。 ,五,其他领域 1、化工中间体 注重提升甲醇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研究开发以碳酸二甲酯为龙头发展系列相关产品。 2、造纸化学品 重点研究具有环保特征、性能优异的高留着型表面施胶淀粉~开发新型表面施胶剂、链烯基琥珀酸酐(ASA)施胶剂、变性淀粉和微粒化等新型填料。 3、橡胶添加剂 重点研究开发新型抗老化剂、新型硫化剂、新型促进剂、新型无毒热稳定剂和低成本填料生产技术。 4、涂料 重点研究纳米技术和亚微米技术在涂料中的应用~开发高耐性全天候低毒性涂料生产技术~提升水乳型涂料的生产技术。支持合成树脂乳液的 31 改进~包括乳液粒子设计改进~液乳粒子结构改进、减少乳化剂或不使用乳化剂~用其它材料改进涂膜性能~用各种助剂改进涂料施工性能~使用颜色填料改进涂料的耐候性和装饰性等。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自主创新~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要充分发挥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加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合作~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臵中的作用~培育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企业要把提高技术持续创新能力作为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根本措施~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以项目为载体~加快高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注重对国外先进技术的集成创新和消化创新~积极推进技术成果的产业化。积极鼓励企业通过多种形式与大学、科研单位联合建设重点试验室、博士后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开发机构~对省级以上的研究开发机构~市财政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优先支持企业与高校和院所联合承担我市科技计划项目。大学和科研单位要加强对共性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研发~要注重与市场的结合~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已转化并取得重大效益科技成果的奖励力度。 ,二,加强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实施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战略 充分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引导和支持知识产权的创造。将获取自主知识产权作为科技计划、科技奖励、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评审的重要条件。建立知识产权创造激励机制~制定和落实财政引导、金融支持和产权激励政策~发挥政府采购引导市场作用~优先采用市内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和产品。 加强对重要技术标准制定、采用工作的指导协调~推动技术法规和技 32 术标准体系建设~促进技术标准制定与科研、开发、设计、制造、采用相结合~保证标准的先进性和效能性。采取有力措施引导产学研各方面共同推进重要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和优先采用。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参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制定~推动地方标准、企业标准成为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对参与国家标准制定的企业~根据被采用标准的程度~进行相应资金奖励~并在项目立项和成果奖励中~优先支持。 33 附件三 电子信息与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发展规划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信息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它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技术进步进程中发展最快、渗透性最强、应用面最广的科学技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趋势~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的关键~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前提~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东营市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创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东营市作为依靠石油兴起的城市~产业结构还比较单一~因此~加快电子信息和制造业信息化成为促进全市经济科学发展、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结构转型的重要支撑点~在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建设中~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提高全市综合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措施~是实现全市经济在更高层次上更快、更好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电子信息与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中国制造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目前~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在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是当务之急。中国制造业在近几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日趋重要~但是根据相关的比较研究表明~中国目前还远远不是制造中心~尽管我国的制造业按工业增加值来说~在世界上已经位居前列~是制造业的大国~但不是强国。在世界市场上“中国制造”仍是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产品。存在缺乏自主核心技术~企业集中度低等特点~这都使我国可持续发展受 34 到极大的威胁。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制造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传统制造业进行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电子信息技术是基础。因此~必须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必须运用现代化的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使我国由制造业大国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打造了新兴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如计算机、软件等~而且通过信息技术对传统制造业的渗透和辐射~使传统制造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目前~国际上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正在紧张展开~而发达国家的劳动成本不断攀升~部分产品的生产制造将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我国经济连年高速增长~以及社会政治稳定~加上我们的劳动力廉价~所以很多发达国家把他们的制造业项目和制造业生产基地放在了中国~为我们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东营是国内重要的资源型城市和石油化工基地~油气产量继续处于稳定发展阶段~土地、盐卤、浅海等资源丰富。“十五”期间~地方和油田先后投资20多亿元用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使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各项信息化指标在全省领先~部分在全国领先,电子产品制造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软件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信息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以城域网为基础~以数据中心、地理信息共享系统、异地备份系统等基础数据平台建设为支撑~“数字化东营”建设成效显著。初步构建起统一、功能强大的应用平台~“金”字号工程建设、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等信息技术项目的推广~使信息资源开发和信息技术应用得到深入、全面推进,健全机构~明确职责~进行政策法规环境建设、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等保障体系方面的研究~信息化支撑体系建设扎实起步。总之~信息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是东营市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五”期 35 间实现了较大的跨越发展~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成效显著。在工程设计自动化方面~采用了CAD/CAE/CAM/PDM等系统~大大提高了产品、特别是技术含量高和结构复杂产品的研制与生产能力~提高和保证了产品质量~缩短了产品设计与工艺设计周期~加速了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好地满足了用户的需要~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的竞争力,在经营管理方面~采用了ERP/OA/EC等系统~使企业的经营决策与管理科学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在生产过程控制和自动控制方面~采用了DCS、PLC等系统~使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市顺利通过验收~东营区、广饶县、垦利县通过省级示范县,区,的验收~全市31家企业通过省级示范企业验收。 二、电子信息和制造业信息化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我市电子信息和制造业信息化建设虽然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电子信息和制造业信息化的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产业化基础建设不够完善~产业化水平比较低。 2、电子信息技术人才缺乏。目前专业技术人才~现代制造业管理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欠缺~不能很好的为技术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3、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偏少~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还比较少~企业依赖引进技术程度高~除在石油软件、电子监控和管道检测等方面拥有部分技术产品外~信息技术产品的空白领域较多。 4、区域信息化建设不平衡。地区和企业之间的信息化程度不均衡~有的地区和企业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力度大~成效显著~有的在信息化方面根本没有起步~差距很大。 36 5、电子信息和制造业信息化的技术研究资金投入不足~投资融资渠道不够畅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建设任务重~对资金的需求旺盛~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资金非常紧张~特别是在信息技术产品研发投入不足~还没有形成投资多元化的局面。 三、“十一五”期间电子信息与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东营市电子信息与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积极开展相关应用技术基础研究~重点突出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电子信息和制造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制造业信息化总体水平总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电子信息产业经济总量有大幅度的提高~为加快东营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构建文明、和谐、平安、现代化的城市做出重要贡献。 “十一五”期间~东营市电子信息和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有: 1、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以上~基本构建起新型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和制造业信息技术改善产业结构~传统工业结构的改造基本完成。 2、电子信息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建成全省较为重要的电子信息研发基地、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和电子信息产品的出口基地。争取建成1-2个电子信息研发基地~6个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和3个电子信息产品的出口基地。培育5-7个优势制造业产业基地~从而提高石油化工、造纸等 37 优势产业的规模、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以发展产业集群、产业带为重点~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提高区域产业的现代化水平~从而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 3、制造业信息化应用普及程度大幅度提高。大力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普及工程~80%以上的中小制造业企业在其关键环节应用信息技术~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在其主要环节全部应用信息技术。 4、制造业信息化对示范企业效益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40%以上~在重点企业内推广CAD/CAM/CIMS、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关系管理,SCM,等技术~提高企业设计、管理能力。应用生产工艺数字化和制造基础装备数字化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信息化。 5、大幅度提高制造业信息化应用层次。继续提高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在广泛应用自动控制、辅助设计的基础上~提高管控一体化水平~提高企业应用集成水平~适度发展柔性制造,整合办公自动化、财务电算化、销售网络化、人力资源化等企业资源和应用~加大电子商务发展力度~实现管理现代化,加强市场信息、生产信息、技术信息、资金信息的建设~针对企业需求~开展商业智能分析~实现辅助决策~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和快速反应水平。 6、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技术进步由引进为主向消化、吸收、自主开发到创新为主转变。加快发展软件业、电子产品制造业~鼓励软件企业与制造业企业结合~研发满足企业需要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嵌入式控制产品等信息技术产品,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结合自身特点研发自控产品、生产装备、集成产品,力争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达到5个以上。 38 ,二,发展原则 “十一五”期间~东营市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发展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自主创新原则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源泉~大力改革工作体制~要以鼓励创新为技术发展应用的支撑点~优化创新环境~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重点围绕石油、造纸、制造业、多媒体等重点领域~抓好技术创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健康发展。 2、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 充分发挥政府在统筹规划、科技指导、政策环境、统一标准、市场秩序、政策导向等方面的作用~对电子信息和制造业信息化建设予以导向性指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臵作用~面向有效需求~追求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坚持以应用为先导原则 要立足东营及企业的实际~重点解决制造业及其企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通过采用信息技术~以用为先~结合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基础较好的区域或企业~务求实效地开展更广泛和更深层次的应用。 4、坚持推广与示范并重带动原则 认真抓好部分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的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和改造工作~以点带面~争取形成一批技术层次高~应用水平高~经济效益好的产业和重点企业。 5、坚持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相结合原则 认清当前发展形势~明确当前工作重点和目标~着眼区域长远利益~做到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全面统筹规划好技术研发的进度、技术推广的 39 广度和深度~以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为总体要求~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 ,三,“十一五”期间电子信息与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重点任务 结合东营市产业特点~电子信息和制造业信息化研发的重点任务是加强应用技术研究~开展前瞻性应用基础技术研究~占领在石油化工、机械制造、数字城市等领域信息技术的制高点~提高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能力~开发电子产品、软件等实用的信息产品~培育信息产业增长源~促进信息技术的产业化。 1、硬件研究 ,1,信息基础材料与元器件的研究。重点研究开发光电功能材料、有机半导体材料、有机电子材料(塑料电子)、 低维量子结构的硅基半导体和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光电材料包括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光电材料、有机半导体光电材料、无机晶体和石英玻璃等~将它们推广应用于光通信网络、光电显示、光照明、光电存储、光电转换及光电探测等领域。对传统电子功能材料~如电子陶瓷、磁性材料及电池材料等通过纳米加工或纳米表面改型~从而使其性能更优异~或产生新功能。开发无铅焊料等绿色环保电子材料。在薄膜化及器件片式化方面~开发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电容、电阻及LED等电子元器件。 ,2,嵌入式技术基础研究及应用。把嵌入式系统的研究应用作为改造提升旧产品、实现技术创新的有效手段和得力工具~走技术创新的路子~大力发展和采用嵌入式系统技术~大力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嵌入式硬件、软件产品~提高计算机、消费电子、通信、汽车、工业控制、政府行业等六大主要应用领域的产品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特别加强在石油化工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40 ,3,RFID技术基础研究与应用。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大力开展RFID的应用技术基础研究~主要包括:门禁控制、航空包裹识别、汽车防盗器、文档追踪管理、包裹追踪识别、畜牧业、后勤管理、移动商务、产品防伪、运动计时、票证管理等~在商贸、海关、交通、邮政、钢铁、石化、汽车、建材、农业、金融、税收等领域推广应用RFID技术和基于RFID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4,传感器网络及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开发多种新型传感器及先进条码自动识别、基于多种传感信息的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发展低成本的传感器网络和实时信息处理系统~提供更方便、功能更强大的信息服务平台和环境。重点应用于国防军事、国家安全、环境监测、交通管理、医疗卫生、制造业、反恐抗灾等领域。 ,5,、智能家庭与消费电子产业。智能家庭产业是未来“国家增长支柱产业”之一~重点发展电子产品~可视电话、高晰电视、视听设施~家庭安防产品、智能家用电器、智能控制设备、智能灯、智能家庭网络等技术产品。 2、软件开发 ,1,特色软件开发。继续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软件产品的开发。在原来石油软件特色的基础上~重点有五个方面:一是与传统产业改造、石油石化生产紧密相关的嵌入式软件开发~重点支持工业控制系统、生产自动化系统、数字化金融设备、智能交通及智能化仪器仪表等嵌入式软件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二是与信息化建设相关的平台软件~重点支持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城市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等信息化应用系统的软件开发与应用,三是下一代互联网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重 41 点支持面向IPV6的互联网安全软件、第三代移动通信应用软件的开发和产业化,四是面向现代物流业的应用软件~重点推进物流业的运输、仓储、配送的电子商务化、智能卡和电子标签,RFID,等技术的应用~开发港口等物流行业的应用软件,五是鼓励开发面向数字娱乐领域的软件~重点支持动漫、网络游戏等软件的产业化。 ,2,信息安全技术研究及应用。重点开发电子签名技术、电子签章技术、安全中间件、身份识别技术、数据保护技术、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安全服务管理、安全体系、安全集成技术以及复杂大系统下的网络生存、主动实时防护、安全存储、网络病毒防范、恶意攻击防范、网络信任体系与新的密码技术。随着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需求进一步突出~下列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更为迫切~包括:入侵防御/入侵检测技术、蠕虫病毒防范技术、网络应用的安全性分析技术、安全事件检测与发现技术、访问控制与安全漏洞技术、网络模拟与安全评估技术、多媒体信息的识别与处理技术、安全应用等。 ,3,图形图像技术及应用系统开发。重点研究开发模式识别技术、视频传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数据存储技术、数字音频技术、图形图像技术、数字视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及算法、高动态范围,HDR,图像技术和算法、非真实感图像绘制、图像加速硬件,GPU,的应用等。开发彩色图像处理及系统、多媒体制作系统、视频会议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及其智能应用。 ,4,数字城市关键技术及应用系统开发。重点研究数字化城市模型、数字化城市集成技术、数字化城市基本元素分类~开发城市网络化基础信息共享技术、城市基础数据获取与更新技术~城市多元数据整合与挖掘技术~城市多维建模与模拟技术~城市动态监测与应用关键技术~城市网络 42 信息共享标准规范与交换技术等~开发城市数字一体化管理技术~建立城市高效、多功能、一体化综合管理技术体系~建立数据中心和城市信息平台。 ,5,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系统开发。重点开发地理信息共享技术、自动采集技术、地理信息处理技术、地理信息比对技术、3S技术~虚拟技术、仿真技术~信息空间化技术、网格技术~基于地理信息的规划、管理、服务等应用系统。支持地理信息统一管理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 ,6,城市应急和联动服务关键技术应用系统开发。重点研究企业的生产事故、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和自然灾害等的监测、预警、预防技术。更要增强应急救护综合能力~优先发展: ?国家公共安全应急信息平台。重点研究全方位无障碍危险源探测监测、精确定位和信息获取技术~多尺度动态信息分析处理和优化决策技术~国家一体化公共安全应急决策指挥平台集成技术等~构建国家公共安全早期监测、快速预警与高效处臵一体化应急决策指挥平台。 ?突发公共事件防范与快速处臵。重点研究开发个体生物特征识别、物证溯源、快速筛查与证实技术以及模拟预测技术~远程定位跟踪、实时监控、隔物辨识与快速处臵技术及装备。 ?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防御。重点研究开发地震、台风、暴雨、洪水、地质灾害等监测、预警和应急处臵关键技术~溃坝、决堤险情等重大灾害的监测预警技术以及重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分析评估技术。重点开发交通事故预防预警、应急处理技术~开发运输工具主动与被动安全技术~交通运输事故再现技术~交通应急反应系统和快速搜救等技术~建立预警系统、预防系统、应急系统和快速救援系统。 43 ,7,电子商务技术及应用系统开发。重点开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网上支付技术、物流技术、RFID技术及应用系统、智能交通~条码自动识别技术。 3、产业应用 ,1,液晶显示产业链。作为传统显示技术CRT的终结者~平板显示技术将是未来PC、TV的一个发展方向~LCD(液晶显示)、PDP(等离子显示)和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构成了平板显示的三大主力。充分利用良好的招商政策和氛围~紧紧围绕第六代液晶显示屏产业~重点引进、消化、开发配套的生产技术、组装技术~开展配套器件、显示材料、配套产品等新型实用产品设计、开发和加工~尽快形成强势的产业链。 ,2,数字化和智能化集成制造。重点研究数字化设计制造集成技术~建立若干行业的产品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平台。开发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智能化创新设计方法及技术~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与工艺设计技术~设计、制造和管理的集成技术。 ,3,数字内容产业。数字化内容产业是指将图像、文字、影像、语音等内容~运用数字化高新技术手段和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运用的产品或服务。面临产业结构转型的东营市应该抓住契机~重点发展数字内容产业~包括各种媒介上所传播的印刷品内容,报纸、书籍、杂志等,~音响电子出版物内容,联机数据库、音响制品服务、电子游戏等,、音像传播内容,电视、录像、广播和影院,、用以消费的各种软件等。 ,4,信息服务业。根据东营市的实际~重点支持网络,含通信,增值服务、系统集成与软件外包服务、信息技术服务三大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具体来说~在网络增值服务业方面~鼓励和支持以信息传输为主的电信增值服务业~如电话业务以外的各种数据业务、宽带接入服务业、无线宽带、 44 光纤到户,FTTH,和下一代通信网络,NGN,的试点和推广等等,在系统集成和软件外包服务方面~依托软件园建设~积极开展对日、对韩及东南亚地区的软件外包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方面~鼓励发展基于互联网和数字电视网的信息服务业~重点以信息内容开发与利用为核心的信息加工处理业~还有网上贸易、网上娱乐、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以及推进社区信息化和数字家庭建设的各类网上信息服务业和咨询业。 4、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1,大力发展大学科技园~培育产学研互动的载体和平台。中国石油大学科技园是由中国石油大学、东营市和胜利石油管理局三方共建的~已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具备了很好的发展基础。在未来的电子信息和制造业信息化进程中~发挥大学科技园在转化科技成果、培育科技企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激活科技资源~提高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有效地把大学科技园的人才和智力优势有效地转化为产业和经济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区域经济建设的发展。 ,2,加强软件产业发展指导~增强软件产业发展的全局性和可持续性。在“十五”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统筹软件产业发展~解决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有效拓展国产软件的市场空间~积极引导和规范软件产业基地和出口基地的发展。实施大公司战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标准战略~加强专业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软件外包业务。加快核心软件技术和产品自主创新及产业化~集中支持软件核心技术与产品的研发~以石油、石化、造纸、橡胶等行业软件开发为特色~逐步建立自主软件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形成特色鲜明、实力雄厚、产品丰富、信誉良好的软件产业群体。 ,3,扩大电子产业基地规模~建立和完善信息市场。凭借地域优势~ 45 以光电子、超晶硅半导体等产业为龙头~在做大做强已建项目的基础上~广泛引进新建项目~逐步形成鲁北、华北最大的电子产业基地~培育覆盖鲁西北的最大的电子信息市场~为使电子信息产业成为东营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奠定坚实的基础。 ,4,以示范工程为先导~全面推进电子信息与制造业信息化进程。在“十五”的基础上~继续选取部分骨干企业进行试点示范~综合运用资金、技术服务、政策杠杆~在各县区、各行业和各类园区中~特别是在中小企业中选择一批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试点示范。要抓好区域、行业典型示范工程。以示范工程为先导~推广经验~全面推动电子信息与制造业信息化进程。 ,5,电子信息与制造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建立四大共享服务平台。一是电子信息与制造业信息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二是电子信息与制造业信息化科技文献等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包括科技图书文献信息系统、专利文献共享服务系统和标准文献共享服务系统。三是网络科技环境平台。包括基础条件平台应用服务支撑系统、网络计算应用系统、网络协同研究与工作环境、全国科技信息服务网等。四是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 ,6,信息技术成果推广应用服务体系。重点建设电子信息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电子信息技术成果信息服务体系、公益与行业共性技术转化中心、IT产品检测服务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子信息与制造业信息化咨询服务与监理机构等。 四、“十一五”期间东营市电子信息与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加强企业信息化组织建设 加强各企业的信息化组织建设~在企业中推广CIO制度~有专职的CIO~ 46 并参与企业决策。在企业中建立信息中心等实施机构。中小企业也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主要领导关心和支持企业信息化建设。根据一些重大电子信息和制造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需要~扩充信息化专家顾问组~充分发挥专家组在制定发展规划、政策法规以及重大工程实施中的重要作用。 ,二,大力实施知识产权带动战略 省委、省政府在认真分析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奋斗目标~明确提出把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三大带动战略之一~电子信息和制造业信息化领域涉及了一些高新技术领域的创新技术~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过程中~要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要及时将研究的新技术方案申请专利加以保护~对在技术创新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要进行奖励~鼓励和促进创新积极性。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科技管理全过程~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制度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强化科技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推动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重视和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重要作用。 要充分利用专利信息平台~密切追踪前沿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态~结合技术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加大科学研究力度~促进更多自主知识产权产生。要建立电子技术的推广应用机制~将先进的电子技术和产品迅速得到应用~并在应用中逐步完善、改进。 ,三,建立完善电子信息和制造业信息化政策体系建设 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研究、制定和执行与电子信息和制造业信息化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各类政策~如采购政策、产业政策、分配政策、消费政策、投融资政策等。加强电子信息和制造业信息化软科学课题研究~按照先易后难、先单项后综合的原则初步建立起科学、完整的电子信息和制 47 造业信息化制度体系。 建立地方电子信息和制造业信息化规范体系~坚持和国际标准技术接轨~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宣传贯彻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采用国家,行业,电子信息和制造业信息化标准化已有的成果。同时围绕我市电子信息和制造业信息化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地方性规范体系~鼓励企业参与规范建设~提升自主创新水平。 建立部门协调机制~科技、信息产业、发展改革、财政、经贸、工商、税务等部门通力合作、有效协调~共同推动电子信息和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有条件地设立电子信息和制造业信息化专项资金~用于电子信息和制造业信息化项目支持。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电子信息和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环境~促进电子信息和制造信息化快速发展 ,四,加强信息化领域的产学研结合深度和广度 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电子信息技术创新的突破口。必须在大幅度提高企业自身电子信息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建立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积极围绕企业电子信息技术创新需求服务、产学研多种形式结合的新机制~促进电子信息技术成果的快速转化~ 把推进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化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点~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 要大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加强产学研合作创新~使企业的技术难题成为大家合作研究的课题~集中优势力量攻克难关~从而抢先占领市场。坚持依靠产学研、油地校结合~盘活区域内外科技资源~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要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制定鼓励产学研结合的优惠政策~促进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开发和转化实施。 48 附件四 能源科技发展规划 能源是指煤炭、原油、天然气、电力、焦炭、煤气、热力、成品油、液化石油气、生物质能和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能源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近二十年来~我国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已取得了较大进展~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科技队伍逐步壮大~市场不断扩大~产业已初具规模。目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明确指出“能源开发、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取得突破~促进能源结构优化~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山东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将“新能源技术开发”纳入重要内容在全省实施。当前~制定符合国家、省科技发展要求~适应市情的《东营市能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开发研究》~对提高我市能源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东营市能源资源现状 ,一,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东营市总面积8053平方公里~人口178.8万~其中农业人口94.4万。农村生活用能以柴草为主~全市30万农户~有19万农户生活用能以柴草为主~占总农户数的63.33%。全市主要农作物秸秆年产量是131.8万吨~其它作物18.2万吨~种植作物秸秆年总产量150万吨。秸秆年利用量123万吨~其中直接田10万吨、过腹还田15万吨、青饲料5万吨、工业原料20万吨、生活烧柴50万吨、其它用途23万吨~剩余秸秆27万吨。2005年~大牲畜年末总头数28.76万头~其中从事农事劳役的10.05 49 万头,猪年末总头数38.31万头~其中~规模养牛137个、猪养殖小区44个、养鸭一万只以上的养殖小区63个。大量的畜禽粪便和人粪尿为沼气能源开发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特别是1044个养殖小区的畜禽粪便非常适合建设大、中、小型沼气池。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近几年来~我市大力扶持农村沼气建设~现已有户用沼气池15640个~小型沼气池78个、大型沼气池2个,2006年计划新建户用沼气池20000个、小型沼气池30个、大型沼气池6个。 东营市具有发展甜高粱得天独厚的条件。甜高粱具有很强的抗旱、耐涝、耐盐碱、耐瘠薄能力~生物产量高~适宜在干旱、盐碱地区种植~目前已成为举世瞩目的生物质能源作物。我市是国内种植甜高粱并进行开发利用最早的地区之一~在国际上小有名气。1990-2001年中国农科院原子能应用研究所在我市进行甜高粱育种、种植与示范,欧盟生物质能源协会在国际上资助的三个甜高粱种植与利用试点~我市是其中之一,国内外甜高粱种植与利用专家多次来我市考察、培训、指导。1990-2004年,我市累计种植甜高粱10万亩,大部分用于饲养奶牛、肉牛,少部分进行了乙醇生产。我市具有丰富的荒碱地资源,又具有成熟的种植技术,完全可以在荒碱地上建设清洁的“地面油田”。2002年~东营金园农业公司、横店公司联合中国农科院、北京泰天能源公司等单位对利用甜高粱加式燃料已醇工业化生产进行了研究与试验~利用固体发酵、液体发酵工艺均获得成功~试制出了乙醇汽油、乙醇柴油~经齐鲁石化检测完成达标~并申报专利~为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东营市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天然气、卤水、煤、地热、粘土等。目前~市域内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4.13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382.39亿立方米~滨海地区地下浅层卤水储量74亿立方米,地下盐矿发育面积 50 600平方公里。地热资源富集,已探明地下热水储量4600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渤海湾南新户、太平、义和、孤岛、五号桩地区及广饶、利津部分 10地区~地热异常区1150平方公里~热水资源总量逾1.27×10立方米~ 158热能储量超过3.83×10千焦耳~折合标准煤1.30×10吨。2002年东营宾馆地热井的开发利用~标志着我市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全面启动。目前~我市开发利用地热井15口~其中东西城区5口~河口区10口~用于集中供暖的13口~供暖面积达150万平方米~其它主要用于医疗洗浴。地热资源的开发带动了房地产、旅游和服务业的发展。 ,二,能源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油气勘探开发理论和技术需要在生产过程中研究和完善~区域内的研究力量需要进一步整合。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能源产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科研力量相对薄弱~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不高~区域能源资源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还亟待提高~科技研发深度不够。 ——能源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缺乏各类能源信息的交流。 二、东营市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围绕东营能源资源发展重点领域~通过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集中突破一批能源领域的共性技术与关键技术~推广普及一批成熟配套技术~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提供科技支持。 ,二,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优先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51 密切相关的能源资源技术~推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坚持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相结合。对发展潜力大、产业化前景明确的能源资源技术~在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的同时~采取必要措施扩大市场需求~加快科技进步~提高装备制造能力~形成完备的产业体系~为能源资源的商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三、东营市能源科技发展的重点工作 “十一五”期间~我市能源科技发展重点是:加强能源节约和替代、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大力发展新兴节能高技术产业~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加强石油清洁利用、天然气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废弃物能源资源化等技术研究、示范和推广。加强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加强石油、生物质固体、液体燃料、生物柴油等化石性能源替代品及生产设备研究与开发~大幅降低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程度。加强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和塑料、垃圾等工业废气物能源化利用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开发~大力推广节能技术、节能监测、循环经济技术模式。 四、东营市能源发展的关键技术研究 围绕东营市能源资源分布情况和开发利用现状~立足自主创新~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实施一批关键技术研究~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进东营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 ,一,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研究 ——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 发挥中国石油大学和胜利油田的技术优势~以中国石油大学科技园、 52 胜利油田为产业基地~重点开展隐蔽油气藏勘探配套技术、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碳酸盐岩缝洞型油田开发综合技术、低渗透油气藏储层改造技术、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新技术、天然气藏勘探开发技术、特稠油,大于5万mpa.s,油藏开发技术、油气层保护技术、核磁共振处理含氟有机稀土活性剂性能研究及其在高粘原油开采和输送中应用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十一五”期间~重点加强断陷盆地富油气凹陷隐蔽油气藏富集规律与成藏机理研究~建立隐蔽油气藏理论体系和配套技术系列,加强准噶尔、塔里木等盆地多期演化、多期成藏综合研究~建立西部叠和盆地理论体系和配套技术系列,加强油藏油田开发后期渗流机理、最优井网控制理论研究~形成剩余油分布预测理论技术体系和提高最终采收率配套技术。 ——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储备技术 以中国石油大学为依托~借鉴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研究天然气水合物钻采研究~分解过程和运输方法~为我国水合物开发提供技术储备。 ——重质油高效利用关键技术 依托中国石油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相关石化企业~针对重质油开发强化反应过程的新技术~提高轻质油收率和产品结构~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节约和替代石油技术 以企业为主体~重点示范推广天然气替代燃料油技术、甲醇和乙醇替代汽油技术以及过程能量优化、燃油乳化、燃油添加剂等节油技术~加快节约和替代石油技术的产业化推广。 ,二,生物质能源技术研究 ——沼气技术 53 依托开元公司、凯银集团、东旭公司、万得福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进行农村沼气能源的研究与开发。开展大中小型沼气工程技术、沼气发电设备、农村沼气池设计与施工技术、集中供气技术、沼气的规模化生产技术、提高甲烷含量技术、垃圾填埋场及加工业废弃有机物制沼气技术等研究与开发。重点开展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技术研究与示范,集约化养殖场的污染治理技术研究,相关技术及产品在农村和大中型沼气发酵装臵或工程中集成应用研究与示范,商品沼气池、沼液生物农药、沼渣生态有机肥等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 ——燃料乙醇关键技术 开展淀粉质原料为基础的燃料乙醇、木质纤维素类原料为基础的燃料乙醇和以甘蔗、甜高粱等糖质原料为基础的燃料乙醇生产关键技术及共性支撑技术。依托中国科学院、横店草业集团~重点开展甜高粱生产燃料乙醇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非耕地甜高粱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机械化种植、收获技术研究与设备开发,汁液保鲜与发酵工艺技术研究与设备,废渣综合利用技术,公司,基地,农户形式的产供销一条龙式规模化产业示范等。通过项目实施~实现以工带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至2010年~完成利用甜高粱秸秆年产2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在不占现有耕地的情况下建成1-2万吨甜高粱等能源作物制取燃料乙醇及其综合利用产业化关键技术示范工程。 ——生物柴油生产关键技术 主要包括开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生产过程清洁并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生物柴油生产新技术~克服传统生物柴油合成工艺流程复杂、“三废”排放量大、污染环境的缺陷,充分利用各种生物质原料资源生产符合相关质量标准的生物柴油。 54 ——生物质颗粒燃料固化成型关键技术 “十一五”期间~依托清华大学、北京惠众实科技有限公司和有关龙头企业~开展生物质颗粒燃料常温压缩固化成型技术研究~农林废弃物冷成型颗粒燃料加工设备研究~生物质颗粒燃料家用燃具设备研究与产业化。争取形成年产5万吨生物质颗粒燃料生产能力。科研单位已成功开发了生物质常温压缩固化成型技术~完成了燃烧设备的样机设计和试用定型~具备示范和推广条件。通过培植龙头企业~建立示范县、乡、村~形成适合农村实际~实现50万吨/年的生物质颗粒燃料生产能力~形成新的能源产业~推进燃能结构的优化。 ——生物质能发电技术 主要包括农林废弃物气化技术研究~农林废弃物气化发电技术、直燃发电技术与设备研究~生物质热电联供技术~生物质能发电示范工程建设等。 ——生物质能示范工程 在广饶县大王镇省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及全市15-20个示范乡镇~进行以农作物秸秆沼气利用、植物能源基地为重点的工程建设示范~推进生物质能产业化发展。 ,三,“三废”综合利用技术 以胜利油田胜利动力机械有限公司为主体~加强电控燃气混合器技术、发电机组预混合增压技术、新概念预燃室技术、数字点火技术余热利用技术等研究~示范和推广工业尾气发电技术~通过回收燃气发电机组余热~实现热、电、冷三联供~燃气热能有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依托高等院所、科研单位~以限额以上工业企业为重点~示范推广钢铁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复垦和回填技术以及有机废水综合利用技术、落地原油、污油和泥浆回用技术、污泥处理技术、石油化工废气回用技术等~ 55 加速废弃资源产业化利用。 ,四,地热能技术 一是加强地热资源规划研究~编制《东营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规划》~避免地热资源破坏与浪费、生态环境污染等现象。二是加强地热资源开发规程研究~保证地热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环境保护。三是加强地热回灌研究~开展《东营市城区地热资源人工回灌调查》项目、《东营市地热资源潜力调查与保护》项目~进行地热回灌研究~改善或恢复热储的产热能力~提高地热资源的再利用效率~有效避免生态环境污染。四是加强地热资源利用开发技术研究,利用地热能建立一批旅游疗养基地,利用地热发展温室种植和热水养殖业~温室种植业主要形式是塑料大棚、温水灌溉等~主要生产有各类蔬菜、花卉、食用菌等。热水养殖业主要是进行各种热带良性鱼种和亲虾越冬保种以及其成鱼生产。温室养殖业主要是利用地热水控制养禽场的温度~发展鸡、鸭、鹅、鹌鹑等家禽孵化育雏基地。 ,五,风能技术研究 研究风力发电资源的利用~开发风力发电技术和装备~依托大院大所的智力优势~以企业为栽体~重点研究风力发电机的推广应用及风光互补型发电机的研制开发。 ,六,太阳能技术研究 依托科研单位~培植企业载体~重点研究和开发太阳能发电关键技术~包括新型太阳光伏电池产业化技术、新型日光智能温室技术与产业化、工厂化海水养殖育苗太阳能工程技术与产业化等~综合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全市重点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利用、太阳房、日光设施温室等技术。 五、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56 ,一,加大能源科技研发力度。建立科学的组织保障机制~加强对能源科技工作的统一领导~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分散性及重复性~制定相关政策正确引导~科学实施。加大对能源资源的研发力度~在市级科技计划、科技奖励、科技政策方面给予优先支持~抓好重点项目的推进工作~通过研究与示范~以点带面推动能源资源开发向纵深发展。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成功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开发自有的资源技术~立足市情~建立东营市生物质能源研发专业机构和产业基地~加强对当地生物质能源的开发研究力度。 ,二,建设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以企业为能源综合利用主体的工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各县区、各部门要深入研究和制定有力措施~为企业开展能源技术创新活动创造良好环境~制定必要的奖惩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对能源技术开发投入~建立生产流通全工程的节约机制。 ,三,强化科技引导作用。一是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成立“东营市能源资源开发综合利用科技咨询委员会”~为我市能源资源建设提供决策咨询,二是抓住东营市被确定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有利时机~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科研单位~整合优势科研力量~建立东营市可持续发展办公室~提高能源科技研发的管理水平,三是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建一批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专业研发机构~吸引一批高科技人才从事能源研发工作,四是鼓励能源科技研发力量向省级高新区、中国石油大学科技园、国家级黄河口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农业科技园、胜利工业园区聚集。 ,四,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快能源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向商业化应用的转化~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 57 附件五 农业科技发展规划 建市20多年以来~东营市的农业和农村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十五”期间~全市形成了以畜牧、水产、瓜菜、牧草、粮棉等为主导的高效生态农业格局。“十一五”期间~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必然要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一、农业科技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一,国内外农业科技发展现状和趋势 科学技术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利器,农业发达国家在农业科研、开发和推广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70%左右~而我国只有45%左右。当前世界农业发展呈现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农业技术高新化。超级稻、克隆猪、生物肥料等大批高新技术在农业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农业领域扩大化。从传统的种养业向微生物产业、食品制造产业乃至新生物制剂产业发展。 ——农业生产规模化。农场、农业企业的数量减少~质量提高。 ——农业管理信息化。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流通决策中广泛应用。 ——农业竞争国际化。跨国农业企业和企业集团不断发展。 世界性的农业科技革命正在兴起~世界农业科技发展呈现以下趋势: ——农业科技创新的速度加快。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等生物技术将取得重大突破并逐步产业化。 58 ——信息标准化、系列化、实用化、网络化技术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专家系统、3S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推动了精准农业的迅猛发展。 ——持续高效农业技术日益受到关注和应用。超高产品种的培育、肥料高效利用技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等得以推广~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增加收入的“循环经济”模式得到重视。 ——以农产品加工技术为主体的食品制造技术迅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向加工技术高新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加工能力规模化、加工原料专用化方向发展。 ——农业产业体系不断延伸、完善和升级。生产资料生产供应体系、农产品加工销售体系、农业科研推广体系、良种培育加工销售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督体系、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农业产业体系。 ,二,东营市农业科技发展现状 “十五”期间~东营市农业科技在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科技园区建设等方面都取得明显成效~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攀上新台阶~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农村发展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1、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取得新的成效 从国内外引进了30多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技术、100多个优质良种,农业综合良种普及率达到85%以上。胚胎移植、上农下渔、渗水养虾、鱼虾混养、虾蟹混养、暗管排碱等新技术得以推广。 2、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取得新的突破 建设了凯银集团等15个样板园和大王、北岭等一批具有现代化科技农业雏形的示范基地。与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等21家科研院所建立了 59 科技合作关系。实行多元化建园~企业化管园,有力发挥了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3、农业科技基础研究有了新的进步 “十五”以来~共组织实施市级以上各类农业科研项目183项~山东省可持续发展十大科技示范工程等项目带动了基础研究的破题。 4、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新的提高 全市已建有20余家农业科研机构。从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引进聘用包括院士、外国专家在内的农业高层次人才120名。 5、农村科技信息进村入户找到了新的途径 建立了新型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传播网络~创办了传统与现代传媒集成的信息传播手段~初步形成了农业科技信息服务长效运行模式。 ,三,东营市农业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 1、自然条件制约 东营市土壤盐渍化程度高~生态环境脆弱。黄河入海流量减少~年内降水不均~泻洪不畅~易发生旱、涝灾害。土壤盐渍化对耐盐植物育种、抗盐剂研制、微咸水、节水灌溉、盐碱地综合治理等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农业生产领域 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不够。动植物遗传基础狭窄~引进与创新有重要价值的优质资源不够。在高产与优质的协调、品质的稳定性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高产与优质兼顾的品种少~良种严重依赖引进。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但一些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还缺乏突破性的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程度较低~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东营市土壤盐渍化面积大、作物丰产受制于土壤盐碱的现实。 60 3、农产品加工领域 加工技术相对落后~创新能力较差。农产品附加值低~综合利用率不高,贮藏与加工能力差~产后损耗严重。加工专用品种缺乏~产品品质难以提高。 4、农业资源利用和生态安全领域 资源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的创新研究还跟不上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亟需加大研究的力度~增加技术成果的贮备。 5、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障碍 我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普遍较低。这种现状显然不适应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农民增收、缓解资源短缺与环境退化等对科技的需求。主要原因是农民对科技成果吸纳能力低和农业推广体系断层问题。 二、东营市“十一五”农业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全面分析把握市情和国内外农业科技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突出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战略任务。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强化集成~围绕关键技术开展集中攻关和示范推广~加强关键技术的研究集成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创新~不断提高全市农业科技整体水平~为提前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提前全面建成农村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增加技术储备和科研后劲 农业科技应用基础研究要突出盐碱地特色~依托大院大所~发挥本地农业科研机构熟悉情况的优势~增加自主创新的科研成果~增强科研后劲。 61 2、加强高新技术研究~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加强以生物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高新技术研究~改造传统技术~提高全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关键技术突破与技术集成结合 围绕制约东营市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各项关键因素~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在此基础上~加强高新技术与先进适用技术的有效集成~加强资源优化配臵和提高效率的综合性研究~提高解决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的技术能力。 4、自主创新与国内外合作结合 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5、加强信息和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科技成果转化率是推动农业、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关键~必须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和信息服务工作。 三、东营市农业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和目标 ,一,战略重点 东营市“十一五”农业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要立足于城乡统筹发展、粮食与食品安全、农业升值、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科技升级~争取在这五个方面实现突破~取得一批重大专项和关键技术的创新、推广和应用成果。建立与“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地位相适应的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和应用体系~奠定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基础~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使我市农业科技跃居全国先进行列。 62 ,二,发展目标 1、构筑优良动植物遗传基因的挖掘和开发利用技术平台 建设和完善各类生物技术实验室~立足黄河三角洲动植物资源优势~全面开展动植物优异种质和基因的筛选、鉴定、分离和遗传转化研究。动植物新品种实现更新换代~高产稳产、优质专用品种在生产中全面普及~产量稳步增长~品质达到优质专用标准。 2、作物栽培和畜禽、水产养殖关键技术在节水、节肥、高产、高效、病害防治及标准化生产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和产业化开发程度有较大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科学种植、科学养殖的水平普遍提高。 3、研制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防治技术、技术标准和特色产品 依靠科技带动~使我市主要农产品的加工增值水平提高10%~农产品损失降低到15%~培植10家产值超过1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4、构建果蔬贮藏加工领域生产、加工、评价综合体系 重视适合加工的果品蔬菜品种选育与引进~研究制定果蔬食品生产安全技术评价体系~加快加工高新技术的研究、应用、推广及设备研制工作。 5、全面促进畜产品加工产业升级 肉类加工业大型企业的肉制品生产设备要向连续化、自动化、大批量操作及近似无菌加工的技术方向发展。低温肉制品和生物发酵制品的研发、传统发酵肉制品优势菌种筛选、畜禽产品综合利用、奶类加工业的综合保鲜技术、营养强化及系列新产品开发有所突破。 6、在农业紧缺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态农业等方面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和替代技术 63 初步具备以自主创新为主解决农业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建立一批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安全建设技术示范基地或示范区。培育与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安全相关的新兴产业。 四、东营市农业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 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开展农业育种与高产技术、盐碱地改良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节水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提高农业设施化、集约化水平。 ,一,种质资源发掘、保存和创新 重点开展现有品种资源农艺性状、特征特性和品质分析研究,主要农作物、林草、畜禽与水产优良种质资源发掘与构建技术,耐盐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与开发利用研究,国内外新种质引进及种质资源的创新研究~既注重实用技术的引进~又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 ,二,动植物优良品种选育与繁育技术 培育优质、高产、抗逆的小麦、玉米、大豆、水稻、棉花、林木花卉和蔬菜新品种。研究经济动物胚胎移植技术、体外授精技术、性别控制技术、转基因技术,培育转基因猪、牛、羊、鸡、鱼、虾、贝等经济动物新品种,建立畜禽、水产养殖良种繁育体系。开展优势果蔬品种种质创新技术研究,开发加工专用果蔬新品种。以常规作物、畜禽、水产、蔬菜、花卉等生产能力和品质的提高作为最基本的育种目标~将优质、专用化新品种作为动植物育种创新的重点~将植物品种的耐盐、抗旱、节水作为一个重要的育种方向。 ,三,农作物、蔬菜、果树新品种选育及其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重点开展设施栽培蔬菜、果树等专用品种选育,优质、抗病、丰产、 64 适应性强的蔬菜新品种选育,优势蔬菜的品种改良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研究,配套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 ,四,畜禽水产健康养殖技术研究 重点开展规模化健康养殖技术及设施研究~优质高效饲料及添加剂研究与开发~饲养新技术及饲料安全标准化技术体系研究。近海滩涂、浅海水域养殖和盐碱地低盐水、淡水养殖技术研究~无公害、绿色、有机水产品养殖技术研究。原产地名优品种的提纯复壮技术研究。 ,五,动植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 重点开展农作物、林果、蔬菜、牧草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及无害化防治技术研究~鱼虾参贝病害防治技术研究。畜禽疫病防治与控制技术研究~禽流感等重大畜禽疫病预警监测、检疫诊断、区域净化与根除技术研究。有害生物的生态调控~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有害生物危害的机制和生态调控技术研究~生物灾害及有害生物入侵的预警、早期检测与控制等研究。研制生物农药、植物抗病制剂及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 ,六,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 以食品加工和储藏保鲜工艺与技术研究为重点~开展粮油、蔬菜、果品、畜产品、奶业及水产品等大宗农产品的加工、贮藏、运输技术创新。研究小麦、玉米、大豆等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蔬菜、水果、水产品深加工工艺和安全检测技术。开发肉类加工分级技术及安全检测技术~冷却肉的冷却保鲜技术~传统肉食品的加工机理与现代化生产技术~牛羊肉的快速成熟及深加工产品开发。 ,七,农业精准作业与信息化 重点开展3S技术、智能化控制系统、GIS技术、管理信息系统、专家系统技术、农产品电子商务技术应用研究。开展精准作业和管理技术系 65 统~农村远程数字化、可视化信息服务技术研究与示范~围绕建设以现代信息技术装备的新型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开展百姓科技信息户户通工程。 ,八,现代农业产业生产技术与设施 重点开展果蔬、花卉、林木、畜禽、水产等高效设施化栽培、种植、养殖、无土栽培、工厂化生产及自动控制设施、设备及技术研究~设施农业病虫害综合控防研究。农林生态系统构建技术研究~林草生态系统综合调控技术研究~生态型林产经济可持续经营技术研究~人工草地高效建植技术和优质草生产技术研究。 ,九,循环农业与生态农业技术研究 重点开展以沼气、林纸浆一体化为纽带绿色农业循环经济技术研究与示范~盐荒地改造技术和产品集成与示范~农业综合节水技术研究~以可控释肥、配方施肥为主的农业节本技术研究。以胜利油田长安集团为主体~加大对具有高吸水、抗盐碱、改良土壤、成本低的新型多功能保水剂系列产品研制与产业化开发。 ,十,农业安全生产技术研究 重点开展粮食、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等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技术研究~农业废弃物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农业环境污染整治关键技术研究~农业资源污染防治研究。 五、实施“十一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项目引导~增加农业科技投入 通过科技项目实施~引导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进入农业科技领域~建立起多元化投入机制。 ,二,加强重点建设~促进科技创新 66 强化重点科研机构、重点实验室、重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以此为基础~实施重大创新研究计划。落实动态管理机制~增强竞争意识。 ,三,加强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扶持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基地、龙头企业、科技下乡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示范带动~通过科技信息服务与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先进适用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力。 ,四,加强产学研结合~提高科技水平 加快优良品种和高新适用技术引进、推广速度。拓宽合作渠道~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与吸引优秀农业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来我市从事农业科研或成果转化工作。 ,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业科技意识 充分利用大众宣传媒介和现有教育系统~建立形式多样的培训中心~持续性的开展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和科普活动~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意识和水平。 67 附件六 社会发展科技规划 社会发展科技工作主要涉及生态环境、人口与资源、医疗卫生、城市建设、公共安全、防灾减灾和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等领域。“十一五”规划要从全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依靠科技进步~组织重点领域的科技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城市综合竞争能力。 一、社会发展科技工作的形势与需求 ,一,社会发展科技工作的形势 “十五”期间~东营市社会发展科技工作围绕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医疗卫生等重点~加强社会发展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有力地推动了经济与社会全面、快速、健康的发展。“十五”期间~我市社会科技工作密切结合全市重大工程建设~在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环保产业、减灾防灾和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重点领域~实施全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组织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共组织实施科研项目52项~投入科研经费899万元~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成为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通过“十五”科技计划的实施~在盐碱地开发利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小城镇建设、湿地恢复、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取得了关键技术突破~探索和积累了依靠科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和经验。东营市先后被授予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城市、国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等称号~被确定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二,社会发展科技工作的需求 68 1、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社会发展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医药卫生、生态、环保、资源利用、城市建设等社会发展相关领域的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发展中的重点~积极促进这些产业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 2、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传统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移成为社会发展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 依靠科技进步~选择新的发展模式~把经济发展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发展资源节约型经济~合理利用资源~有效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3、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质量已成为社会发展科技工作所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我市人民生产水平总体上已达到了小康。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传统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消费观念、消费需求和消费热点有显著的变化。社会发展科技工作必须适应这些变化~解决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消费需求。 4、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要求社会发展科技工作必须为提高综合国力做出贡献 世界经济发展全球化趋势加强~面对加入WTO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必须尽快依靠科技进步~建立符合国际规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体系~提高综合国力和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社会发展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实施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 69 略~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发挥政府在社会发展科技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紧紧围绕全面推进我市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打造现代生态城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中心~进一步抓好社会发展科技的组织管理、科技创新、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为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等重大社会发展问题提供科技支撑。 ,二,战略目标 以把黄河三角洲建设成为生态协调、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新型三角洲为战略目标~围绕人口、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找准切入点~加强科技开发与创新~抓住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一批优秀科技成果~力争在我市社会发展的若干重大科技问题上有所突破~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提供决策服务和科技示范。 ,三,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社会发展科技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与自身素质~改善人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社会事业及相关产业的科技进步~推动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坚持四个“有利于”原则 坚持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有利于社会发展相关产业的科技进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为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自身素质服务,有利于保障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3、坚持“四个结合”原则 社会发展科技工作坚持政府推动与企业参与相结合~科技创新与体制 70 创新结合~关键技术突破与共性技术研究相结合~多领域、多学科相结合。 三、社会发展科技工作重点任务 ,一,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研究 重点开展主要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人居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的研究~环境污染与流行病、疾病关系的研究。 ,二,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重点开展造纸、印染、酿造等行业废水综合治理技术及废水资源化研究与示范~中小城镇污水集中/半集中处理技术及模式研究与示范~海水养殖废水综合处理技术研究与示范。工业除尘技术及设备的研究与示范~机动车尾气及有毒物质监控技术研究与示范。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臵关键技术研究。土壤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技术研究。海岸带环境污染监测、预测及防治技术研究~海岸带环境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浅海及养殖环境调控和修复机理研究。 ,三,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与示范 重点开展农林牧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石油化工业清洁生产技术和工艺研究~林纸浆一体化循环经济模式研究与示范~医药、机械制造等行业清洁生产技术与工艺研究。现代物流循环技术研究与开发~服务业循环经济模式构建技术研究。 ,四,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重点开展农业节水技术及产品研究~城市节水、工业及乡镇社会化供水技术研究。区域水资源保护技术研究~海水入侵防治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工业海水直接利用和淡化用水技术。黄河三角洲土地动态监测技术研究。 ,五,退化生态系统修复与重建 71 重点开展优质速生林树种引种与选育~生态林建设示范研究。黄河三角洲耐盐种质资源保护研究与种质资源库建立~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研究。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退化机制、修复与重建技术研究~人工湿地构建、生态工程模式与管理技术研究。 ,六,医药卫生研究 重点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传染病预防、早期诊断技术和治疗手段研究~老年性疾病基础和应用研究~生物药物研究与开发~社区医疗及家庭保健工程研究~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研究。 ,七,人口与健康研究 重点开展出生缺陷研究~生殖健康及相关疾病研究~计划生育系统综合性研究及社区示范研究。 ,八,中药现代化研究 重点开展优质中药品种研究与开发~中药资源可持续开发与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中药现代化制药关键技术与规范化标准研究~中药制药企业改造关键技术研究。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与质量标准研究。海洋中药研发与产业化。 ,九,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专项 根据东营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发展要求~开展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研究、环境和生态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等~推进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完成实验区各项实验任务。 四、社会发展科技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和重视对社会发展科技工作的领导 根据社会发展科技工作的特点~制定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放在社会发展科技工作的首位~动员全社会关注、支持、参 72 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与科技进步。加强管理、协调和交流~落实社会发展科技工作的要求~推动全市社会发展科技工作开展。 ,二,加大政府投入~促进社会发展科技工作快速发展 各县,区,要积极调整科技投入结构~逐步提高社会发展科技经费在整个科技投入中的比重~强化政府在社会发展科技创新中的主导作用。 ,三,创造社会发展的新环境~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在社会发展科技工作领域应当通过实施重大项目~培养一批科技人才~扶持一批具有较强研究能力和市场经营意识的科技人员成为社会发展科技领域的新型企业家。 ,四,积极培育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创新主体 鼓励社会发展领域公益类科研机构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水平。加强产学研合作~支持建立一批社会发展科技领域的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研究开发机构、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鼓励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一批研究开发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 ,五,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依靠科技推进生态市建设 组织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和科技攻关~加强对水污染、盐碱地改良、黄河入海流路综合治理和自然保护区研究~逐步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六,抓好社会发展科技工程的典型示范 在一些重点领域有计划、分阶段地建立一批重点示范工程~及时总结经验~进行宣传推广~并逐步形成规模。 73 附件七 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 为深入贯彻全国、全省科技大会精神~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更好地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服务~特制定《东营市科技服务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东营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 科技服务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技术研发服务业、科技中介服务业、科技信息服务业、技术贸易服务业、生产力促进业、科技培训业、科技孵化业、知识产权服务业及其他技术服务业等。 近年来~我市科技服务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以技术研发、成果推广服务为主体~科技条件平台、咨询、培训、知识产权代理等新兴服务逐步兴起~多门类、多层次、多成分并存的格局~为我市科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服务业总量不断增长。到2005年底~全市各类科技服务组织发展到1600多家~全行业从业人员3.1万人~其中~技术贸易机构763家~科研机构157家~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37家~各类科技协会、学会114家~各类创业服务机构(孵化器)5家~孵化面积达14.22万平方米~在孵企业200余家。 ,二,行业市场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步伐加快。科技、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改变了原先科技服务业 “国有一统天下、服务面窄质低”的状况~初步形成了面向市场、参与竞争、开放服务、灵活经营、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在技术贸易机构中~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等非国有经济性质机构不断增加~总数达到539家~占全部技贸机构的 74 70.64%~投资主体逐步实现多元化。全市各类科研机构、工程技术中心发展较快~技术研究内容涉及化工、农业、环保、医疗等多个领域。“十五”期间~累计投入研发经费1.3亿元~开发新技术468项~其中59项被列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 ,三,协会成为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载体。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及农技推广机制的改革~以各类专业协会为主体的新的推广体系正逐步形成。截止2005年底~全市共建立各类农业专业协会、合作组织461家~入会会员4.5万人~全年开展各类农技推广、技术培训咨询等活动620余次~受益群众达到4.2万人次。市农业科技信息协会按照“取利于商、服务于民、民办官助、联合创业”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建设了“百名农业专家咨询团”~建成了百姓会员报刊、科技短信服务台、远程咨询系统等5条科技信息传输渠道~形成了“科技下乡”长效运行体系~发展农民会员4.2万户~遍及全市的1411个村庄。 ,四,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到6家~各级中心不断拓宽业务领域~技术、人才引进、信息咨询工作成效显著~累计为企业引进人才469名~转化高新技术项目215项~提供工程项目咨询51次~有力地促进了我市产学研结合工作的深入开展。东营生产力促进中心全面推行市场化服务、目标化管理~自身发展能力得到加强~通过了ISO9000管理体系认证。在2004年全国重点生产力绩效考核中居全国第二名~在“全省示范生产力中心建设”重大科技专项招标中以第一名成绩中标。2005年被省政府评为山东省服务业先进单位。 ,五,科技条件平台发展迅速。全市已建成各类科技创业服务中心5个~其中由政府主办的孵化器发展到4个~资产总额达到1.03亿元,场地总面积达到24.1万平方米~其中企业用房12.6万平方米,在孵企业 75 220家~毕业企业30家~转化科技成果200多项~获得专利67项~年技工贸总收入达到3.5亿元。有3家创业服务中心被认定为省级创业服务中心。“黄河口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东营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2家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民营孵化器有了新的发展~由33家软件和相关服务企业联合创办的民营科技软件园~自2002年成立以来~已累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7亿元以上。全市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到5家~省级科技成果推广中心2家~为我市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提供了载体。 我市科技服务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发展结构不平衡~从行业结构看~社会急需的科技信息咨询、评估、科技风险投资、科技培训等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从服务领域看~“十五”以来全市80%以上的新增科技服务机构服务于第二产业~且主要集中在石油石化领域~产业拉动作用不足。二是市场需求不足~我市经济还处在工业化的初级阶段~科技服务需求的意识较为薄弱。三是专业人才匮乏~社会急需的信息、管理、咨询、评估等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四是科技条件平台规范化运作程度不高~不能满足科技企业和科技人员创新创业需要。 二、东营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强对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决策力度和宏观指导~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大力发展科技孵化、网络信息、生产力促进、技术贸易、科技咨询与培训等科技服务产业~加强科技条件平台建设~不断提高科技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和水平~保障我市平稳、高效地向工业化社会转型。 ,二,指导原则 76 1、坚持发展与规范相结合~加强科技服务业的宏观指导原则 把规范化运行作为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在保持较高速度发展的基础上逐步规范。制定非营利科技服务机构的管理办法~形成按营利机构和非营利机构进行规范管理的分类格局。大力推动和扶持各类行业协会的建立和发展。 2、坚持整体推进与分类指导相结合~突出重点的原则 根据科技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性质、特点及其经营管理、盈利水平等因素~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采取不同的政策导向~加以扶持引导。积极培育和壮大具有潜在优势的科技服务企业。 3、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政府推动的原则 充分发挥市场配臵服务业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突出非公有制经济在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对市场潜力巨大而目前启动困难的信息、咨询、培训、孵化等行业进行重点推动~促成科技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新格局。 ,三,发展目标 东营市科技服务业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坚持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配臵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科技服务业全面发展。重点推进科技条件平台、信息服务、农技推广、技术市场、生产力促进等各类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到“十一五”末在全市形成完善的科技服务业体系。 ——科技条件平台建设。主要包括创业平台、研发平台、资源共享平台等三个平台的建设。到2010年~全市孵化机构达到10家~孵化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入孵企业达到400家,研发机构发展到100家~其中省级20家以上~国家级2家,建成油地校三方共享的资源共享平台。 ——农技推广业。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畅通科技信息 77 进村入户渠道。大力发展农村各类科技专业协会、合作社等新型组织~到2010年~农技推广机构发展到600家。 ——生产力促进业。加快推进国家级东营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发展~将其建设成为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提供技术咨询服务的高标准的服务平台。以东营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依托~推进县区、胜利油田、石油大学和行业机构建立综合性和特色性生产力促进中心。 ——科技中介服务业。着力培植科技成果评估、知识产权代理、信息咨询、工程咨询、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等科技中介服务业的发展~到“十一五”末~全市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达到200家以上。 ——技术贸易业。加快从事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转让等业务的机构的发展~力争“十一五”末~全市技术贸易机构发展到1200家以上~年技术交易额达到15亿元以上。 ——科技培训业。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科技培训机构~组织开展面向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及企业技术人员的各类科技培训活动~“十一五”末~力争全市科技培训机构发展到25家。 三、科技服务业重点发展领域及重点建设项目 ,一,科技条件平台建设。一是加快科技创业平台建设。加快创业平台的硬件建设,进一步扩大现有创业平台,创业园区、创业中心等,的规模。加快创业平台的体制创新与机制创新~探索、引导全市创业平台的产业化、效益化进程~适时推动创业平台的市场化改革。加快创业平台的资源整合过程~促进技术市场、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投资公司、银行、无形资产评估机构、专利事务所、信息咨询等服务机构与孵化器网络联合。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带动创业平台建设水平的提高。二是加快研发平台建设。从政策与资金等方面引导与支持社会举办规范化工程技术研究机 78 构~重点支持建设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的具有较高研发水平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升研发机构水平。三是加快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建设东营市资源共享网络~以门户网站的形式~实现全市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的信息共享。建立“东营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平台”~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实现市内大型仪器上网、互连互通~实现我市区域内科技资源的最大程度的共享。 重点建设项目1:中国石油大学科技园 中国石油大学科技园是由油地校三方建设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是提升区域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按照其他先进地市对大学科技园的管理办法~不断加强对大学科技园的领导与协调~健全完善管理体系~市政府成立常设管理机构~明确规格~协调好油地校关系~形成持久共建的机制。大学科技园要不断增强服务功能~创造条件~造就一批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现代科技企业家~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职业化管理人才~满足科技园企业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人才需求。市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大学科技园的共用技术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和处于孵化初级阶段的科技企业~转化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形成一批具有市场发展前景和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孵化并输出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高新技术企业。 重点建设项目2:山东省油田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油田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依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与东营市共同建设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业务是为相关企业提供油田化学方面的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工艺改造、生产线建设、产品检测、产品改进、人员培训和技术咨询等科技服务以及为生产企业产品升级改造 79 和技术引进提供技术支持。目前~中心承担和参与了国家863计划“高温酸化压裂添加剂研究”等多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其中6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十一五”期间~按照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标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项目扶持力度~努力探索适应中心发展的新机制~整合区域油田化学品领域的人才、智力、研究、生产、应用等资源~促进中心快速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按照项目、人才、基地一体化建设原则~重点建设好油田化学品生产服务、研究开发和应用服务三个分中心~不断提高中心整体的科研实力、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增强其辐射带动功能~力争到2010年~把其建设成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使其每年为区域企业提供10项以上的专利技术~培训企业人员100人次~使相关企业因新产品新技术的注入年增产值4000万元以上。 ,二,生产力促进业。立足“严管理、大服务”的思路~对全市生产力促进机构的建设与发展进行引导与扶持~加大对生产力促进中心所承担的社会公益性服务的支持力度。按照“组织结构网络化、服务领域多样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管理模式企业化”的总体思路~进一步推进生产力促进中心改革步伐~拓展业务领域~丰富服务手段~支持其开展行业技术水平调研、科技项目包装、成熟技术推广、科技人才培训等业务。积极探索建设服务于化工、橡胶、造纸、机械等行业的专业化生产力促进中心~推进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由东营生产力促进中心牵头~建设全市生产力促进网络服务系统~整合全市各级生产力中心服务资源~形成一个“虚拟的”有机实体~扩大体系的业务范围~提高资源共享程度和快速反应速度~形成有效的质量监督机制~促进生产力促进中心体系的共同生长。 重点建设项目:东营生产力促进网络服务系统 80 由市科技局牵头~以东营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依托~建立东营生产力促进网络服务系统。建设包含科技政策宣传、科技管理、油地校结合、产学研结合、成果、人才推介、科技培训等功能的网络服务系统~充分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对科技资源进行战略重组和系统优化~以促进科技资源高效配臵和综合利用~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东营市生产力促进网络服务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立适合本地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的科技信息共建共享系统~与全国全省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相配套,有重点地开发动态类科技资源~在选择引进国内外相应行业动态信息发布的同时~着力组织好本地动态信息的加工整理和发布,研究建立东营市科技查新咨询工作管理及服务系统~不断完善查新咨询服务工作的内容和规范~边研究、边开拓新的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壮大服务队伍~起到带动网络建设的龙头作用。 ,三,科技中介服务业。以科技咨询业为重点~推进科技中介服务业的发展。动员和鼓励科技人员自主兴办各种类型的咨询机构或咨询企业~建立适应咨询业务特点的经营发展模式。支持各类咨询机构开展面向农村、农民、农业的咨询活动~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步伐。适应我市知识产权工作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快专利代理机构的发展~并规范其运作行为~为企业及科技人员申报专利提供服务。积极发展我市急需的成果评估、工程咨询等机构~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以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为依托~大力发展旨在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科技中介机构~搭建高校院所与企业进行合作交流的桥梁~鼓励其加大与国外科研机构的合作~提升产学研结合层次~推进国际科技合作。探索外引人才共享共用机制~实现产学研结合成果的最大化利用。 重点建设项目: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系统 81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和科学技术推动“三农”工作的重要作用~支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培植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依托各级农业技术综合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农业信息服务中心通信技术和设备的产业化。以各种农业资源数据库~农业专家系统、多媒体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开发工具为平台~面向农村、农业、农民~因地制宜地建立各种各样有关农作物生产、销售的专家系统和农村经济决策支持系统。同时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农村三网合一的研究与示范~全面提升农村科技信息系统的功能与水平。 ,四,技术贸易业。遵循“培育、引导、规范、提高”的方针~引导各创新主体积极开展创新活动和技术转移。充分发挥胜利油田、石油大学的技术、市场优势~建立油地校三方共同参与的技术市场联合促进机制。加快培育网上技术市场、常设技术市场和特色技术市场~尽快形成技术交易、市场中介、技术经纪人培训等与技术服务配套的技术市场服务体系。鼓励各类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型企业和国外相关机构~在我市设立技术转移机构~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大学和科研机构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每年定期召开科技成果推介会~由政府搭建企业与高校院所之间的交流平台。“十一五”期间~实现技术成交额每年以10%的速率递增。 ,五,科技培训业。围绕我市人才培训工作中心任务~大力发展社会急需的培训机构。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力发展主要从事农民科技培训的各类机构~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各类培训中心、学习俱乐部等形式培训机构的发展。进一步加快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发展~为培养职业技术人员提供载体。 82 重点建设项目:东营市科技培训中心 由市科技局牵头~以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依托~联合相关部门~建立面向企业管理者、科技管理者、科技人员和农民的培训中心。同时~与国内知名培训机构联合~以网络、电视、广播等信息技术手段~本着适用、实效的原则~开发企业管理、自主创新、农村发展等远程教育。 五、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强化领导决策~推进实现体制创新 科技服务业涉及部门、领域多~协调任务重~因此加强政府宏观指导十分重要。一是建立科技服务业发展协调机构~负责对全市科技服务业工作的总体指导和综合协调~研究提出科技服务业的发展重点~统筹规划~切实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各有关专业部门按照职能分工负责该业务范围内的发展问题(部门之间要加强配合~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充分发挥政府的协调、监管作用~为科技服务业提供宽严适度的发展环境。二是加强对科技服务业发展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定期对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防止发展科技服务业停留在口头上、会议上、文件上~同时结合“政府提速”和阳光政府、责任政府建设~实行问责制。三是充分发挥我市区域范围内油、地、军、校所拥有的多门类科技资源优势~努力提高整合科技资源、联合组织重大科技服务活动的能力。四是鼓励建立科技服务业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在市场保护、行业自律、沟通企业与政府等方面的作用。五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将可由科技服务机构承担办理的事务下放~鼓励科技服务机构从政府职能中剥离的事务。 ,二,加强人才培养力度~为科技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科技服务业多是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要确立人才兴业立市新观念~强化科技服务业人才建设。一是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积极培 83 养科技服务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鼓励高等学校迅速培养能够适应国际竞争的高新技术人才,选拔综合素质较高的中青年政府管理人员和企业家~分期分批到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相应的机构进修、深造~使他们尽快成为发展服务业的带头人,还要通过优惠政策~特别是要以重点科研开发、大型服务业建设项目为纽带~增加国内服务业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力。二是建设为广大的社会用户提供各种层次的质优价廉的网络教育系统~要加速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和与之相关的信息关键技术的突破。在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平台建设的基础上~重点进行远程教育、职业技能技术培训、教育扶贫、网上虚拟学校等方面的典型应用示范。三是鼓励企业借鉴外资企业良好的培训机制、优厚的报酬、职工持股制度和科学的人才管理方式~迅速提高科技服务业科学管理水平。同时加强服务业职业培训工作~普遍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和知识水平。 ,三,加大对科技服务业的扶持力度~强化科技服务业投资环境建设 一是进一步拓宽科技服务业的融资渠道~各商业银行应积极向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及其建设项目发放贷款~有关部门应主动向银行推荐发展前景好的服务业项目。二是加快科技服务业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担保机制~增强融资能力。三是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服务业企业~通过股票上市、企业债券、项目融资、资产重组、股权臵换等方式筹措发展资金。鼓励上市公司以资产重组或增发新股的方式进入服务业。四是加大对科技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国内外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集团来我市投资发展。 ,四,建立相关法规~保障科技服务业健康发展 按照国家对金融政策、关税政策、贸易政策、外事政策、外资政策、税收 84 政策、产业政策、投融资政策等各项政策的调整~积极向中央和省申请黄河三角洲重要服务领域的开发实验项目~理顺各项政策、法规~健全服务贸易法律体系~加强商标权、名誉权等知识产权方面的执法~解决服务领域超国民待遇和非国民待遇问题~以及政策透明度不高、市场准入程度较低等一些不符合WT0规则的做法~为科技服务业的发展营造健全的法律环境和宽松的市场竞争环境。重视第三产业执法工作。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转变职能~提高办事效率~依法行政、依法监督。建立良好的法制环境和市场秩序~保护公平竞争。按照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建立健全第三产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加强统计核算。进一步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加强政府与企业的联系~做好科技服务业行业发展的指导和服务。 85 86
/
本文档为【东营市科技发展总体规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