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广州亚运礼仪文化及传播途径研究

2017-10-12 31页 doc 58KB 10阅读

用户头像

is_713593

暂无简介

举报
广州亚运礼仪文化及传播途径研究广州亚运礼仪文化及传播途径研究 分类号: 学校代码:10585 密 级: 学 号: 0008 广州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广州亚运礼仪文化及 传播途径研究 学科门类:教育学 一级学科:体育学 学科专业:体育人文社会学 研究方向:体育文化 研 究 生:李靖 指导教师:倪依克 二?一二年六月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Guangzhou Sport University for Master DegreeStudy on the culture and route transmiss...
广州亚运礼仪文化及传播途径研究
广州亚运礼仪文化及传播途径研究 分类号: 学校代码:10585 密 级: 学 号: 0008 广州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广州亚运礼仪文化及 传播途径研究 学科门类:教育学 一级学科:体育学 学科专业:体育人文社会学 研究方向:体育文化 研 究 生:李靖 指导教师:倪依克 二?一二年六月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Guangzhou Sport University for Master DegreeStudy on the culture and route transmission of Guangzhou Asian etiquette Master Candidate: Li Jing Supervisor: Ni YI-ke June, 2012 广州体育学院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广州体育 学院。广州体育学院拥有在著作权法规定范围内学位论文的使用权, 包括:(1)已获学位的研究生必须按学校规定提交学位论文,学校可 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研究生上交的学位论文;(2) 为教学和科研目的,学校可以将公开的学位论文作为资料在图书馆、 资料室等场所供校内师生阅读,或在校园网上供校内师生浏览部分内 容;(3)学校有权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或 纸质版,允许学位论文被检索、查阅和借阅。 本人保证遵守上述规定。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 期: 日 期: 广州体育学院学位论文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广州亚运礼仪文化及传播途径》是 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 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 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并致谢。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 人承担。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 期: 日 期: I 摘要 体育礼仪是体育文明的精髓,体育礼仪的发展演变既体现了体育文明发展进 程和历史演变,同时还从一个侧面映射出民族文化的发展历史,对体育礼仪文化 的研究理应受到重视。随着体育国际化范围的不断扩大,作为一种交际规范和行 为准则,体育礼仪有着其自身的定义、发展过程和特点。中国体育礼仪经历了几 千年的发展历史,在各个时期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经济条件和文化背景。中国体育 礼仪文化在现代体育的“西学东渐”过程中实现中西文化的融合共存,并集中体 现在现代体育项目的各个环节中。当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体育越过时空的 界限汇聚一处,共同构筑起光彩夺目的体育文化的时候,对体育礼仪的要求也越 来越高。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礼仪文化 的形成及其特点进行,并以 2010 年广州亚运会为例,通过对亚运礼仪文化 传播现状和传播方式的研究,探索改善当代亚运礼仪文化传播的措施。本研究还 将运用社会文化环境理论,将亚运礼仪文化置身于整个社会文化环境当中, 从文 化传统、价值观、行为规范等因素入手阐述亚运礼仪文化的特质。研究认为, 广 州亚运会利用各种媒介、培训、模范、志愿礼等多种传播途径,可以更好的 弘扬 亚运礼仪文化,提高礼仪文化的影响力,并通过亚运礼仪文化捍卫道德和礼 俗来 体现“相互理解、友谊长久、团结一致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 关键词:亚运礼仪;礼仪文化;传播途径II ABSTRACT Sports etiquette is the quintessence of sports civiliz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etiquette not only embodie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sports civilization, but also represents the national culture'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from other side. Thus, the research of sports etiquette culture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With more international of sports, sports etiquette, as a kind of communication standard and the behavior criterion, has its own definition,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characteristics. Chinese sports etiquette has gone through several thousand years and reflects the particular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in each period. Chinese sports etiquette reflects the coali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in the process of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learning to the East”, which is mentioned in modern sports. The integration is embodied in every links of modern sports items. Whe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traditional and modern sports cross the boundaries of spaces, gather in one place and build up bright sports culture, the requirements of sport etiquette are also higherThis study employs the literature method, questionnaire method and comparison method, analyzes the formation and features of sports etiquette culture. Moreover, through researching the mode and way of transmission of Asian Games etiquette culture, just like Guangzhou 2010 Asian games, the modification of modern Asian games etiquette culture is discovered. This study will also uses the social cultural environment theory with placing the Asian Games etiquette culture into the whole social culture environment, from the views of cultural tradition, values and behavior norms, to expound the features of Asian Games etiquette culture. The author considers that a variety of methods which are utilized by Guangzhou Asian games such as media, training, exemplary, volunteer and so on can promote the Asian Olympic Games etiquette culture better and improve the etiquette culture influenceAt the same time, "mutual understanding, friendship, solidarity and fair competition for the Olympic spirit" can be reflected through defending the moral and custom in Asian games etiquette culture Key words: Asian Games etiquette; etiquette culture; transmission route III 目 录 1 前言. 1 2 文献综述 1 2.1 相关概念界定. 1 2.1.1 礼仪 1 2.1.2 体育礼仪2 2.1.3 体育礼仪文化. 3 2.1.4 亚运礼仪文化. 3 2.2 体育礼仪文化研究概况4 2.2.1 传统体育礼仪文化 4 2.2.2 大型体育赛事礼仪文化6 2.2.3 高校体育礼仪文化教育7 2.3 研究不足7 2.3.1 理论基础不够. 7 2.3.2 研究视角单一. 8 2.3.3 研究方法片面. 8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9 3.1 研究对象9 3.2研究方法 9 3.2.1 文献资料法 9 3.2.2 比较法. 9 3.2.3 问卷调查法 9 3.2.4 数理统计法10 4 体育礼仪文化的形成与特点. 10 4.1 体育礼仪文化的形成 10 4.1.1 “礼仪之争”的由来 10 IV 4.1.2 中国体育礼仪文化11 4.1.3 西方体育礼仪文化12 4.1.4 中西体育礼仪文化的融合13 4.2 体育礼仪文化的特点 14 4.2.1 传承性 14 4.2.2 时代性 16 4.2.3 地域性 16 4.2.4 自律性 17 4.2.5 变异性 17 5 文化传播与亚运礼仪文化 18 5.1 亚运礼仪文化传播现状. 19 5.1.1 将互动传播误以为单向的传播模式 19 5.1.2 传播中的冲突和矛盾 20 5.1.3 传播渠道的差异. 20 5.1.4 传播效果的不均衡性 21 5.2 亚运礼仪文化的基本传播方式. 21 5.2.1 大众传播. 21 5.2.2人际传播. 22 5.2.3 群体传播. 23 5.2.4 组织传播. 24 5.3 亚运礼仪文化传播策略. 25 5.3.1 科学定位,明确传播目标25 5.3.2 实践体验,扩大传播声势25 5.3.3 自我反思,增强传播效果26 5.4 改善亚运礼仪文化传播的措施. 26 5.4.1 提倡对异质文化的容忍态度 26 5.4.2 拓宽传播渠道了解各国体育礼仪文化. 27 5.4.3 促进亚运礼仪文化传播专业化、国际化27 5.4.4 扩大宣传范围,营造良好的亚运礼仪文化氛围27 5.5 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亚运礼仪文化传播. 28 5.5.1 文化传统与亚运礼仪文化28 V 5.5.2 价值观与亚运礼仪文化. 30 5.5.3 行为规范与亚运礼仪文化32 6 广州亚运礼仪文化传播途径. 33 6.1 利用各种媒介手段,达到宣传效果 33 6.2 亚组委对相关人员进行专门的亚运礼仪文化培训 35 6.3 礼仪模范,全民参与 36 6.4 以实际行动将“志愿礼”传至世界各地38 7 结论与建议 39 7.1 结论39 7.2 建议39 8 致谢 41 9 参考文献42 附录 A. 44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6广州亚运礼仪文化及传播途径研究1 1 前言 体育礼仪是体育文明的精髓,体育礼仪的发展演变既体现了体育文明发展进 程和历史演变,同时还从一个侧面映射出民族文化的发展历史。体育礼仪作为礼 仪的一部分,伴随着古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而产生,继承了古代奥林匹克运动 会的各种仪式,形成了固定的规则和礼仪。随着奥林匹克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传 播,各国都成立了相应的赛事推广部门,通过赛事的传播和举办,传播体育项目 特有的礼仪规则,同时传播相对应的文化,对体育礼仪文化的研究理应受到重视。 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礼”重“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 优良传统。中国体育礼仪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在各个时期反映了特定时期 的经济条件和文化背景。中国体育礼仪文化在现代体育的“西学东渐”过程中实 现中西文化的融合共存,并集中体现在现代体育项目的各个环节中。 亚运会是体育礼仪文化发展的一个平台,它彰显更多的是人文精神层面,即 以此而展示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彰显社会进步。2010 年 广州亚运会的举办,将把以岭南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展现给世界各 国人民,可以预见,将会使更多的人关注和探究中华文化,掀起新的全球性研究 热潮。我们应借此良机,通过各种传播途径更好地传播和弘扬广州亚运礼仪文化, 提高广州的文化影响力,并通过广州亚运礼仪捍卫道德和礼俗来体现“相互理解、 友谊长久、团结一致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礼仪“礼仪”一词,由“礼”和“仪”组成。我国古代“礼”的本意是敬奉神 明,由于古时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能力较差,对雷电、日月一些 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于是就把自然的力量神秘化,开始用祭祀、希望用祈祷等原 始宗教仪式来感化神灵,祈祷丰调雨顺,以求多福少灾,它表现出的是一对 神灵 的尊重和敬意。这种信仰,用人类学的术语来说就是“万物有灵论”,在前科学 的历史背景下,人类相信事物有独立于其物质性的灵魂存在,并认为此灵魂有着 神秘的力量,因此才去用各种手段来礼神和娱神,这就成为礼的重要起源。“仪” 广州体育学院 2012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 就是礼的各种仪式、仪节。春秋战国时期,记载着仪式规范的一部分礼制的汇编, 起初只称《礼》,也称《礼经》,后来改为《仪礼》;宋代时期许慎的《说文解字》 曰:“仪,度也”;《管子?形势解》云:“法度者,万民之仪表也。”1综上所述, 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自古人们便形成了一套宏大的礼仪思想,其精髓已 贯穿于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活动之中。 随着礼仪意识的提高,礼仪方面的研究也层出不穷,对于礼仪的界定,虽然 表面上看起来比较明了的问题,但要用学术专业术语来表达也存在争议,学者们 众说纷纭。陈志辉等人认为,礼仪是对礼貌、礼节、仪式的统称,是人们在社会 交往中始终地以一定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遵律、敬人的行为准则和规范。2冯 强指出,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 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3黄寿军则代表 了现代人的观点指出,礼仪是人们与他人在社会交往中,所采取的社交程序方式 以及实施交往行为时的外在表现方面的行为规范。大致包括仪表、服饰、语言、 礼貌礼节以及典礼仪式等。4金正昆教授认为,“礼”的含义是尊重,从本质上讲, “礼”是一项做人的基本道德标准,它所规范的是一个人对待自己、对待别人、 对待社会的基本态度;“仪”的含义则是规范的表达形式,任何的“礼”的基本 道德要求,都必须借助于规范的、具有可操作性特征的“仪”,才能恰如其分地 表现出来,没有“礼”,便不需要“仪”;没有“仪”,则又难以见识何者为“礼”。 5礼仪文化已渗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既表现为外在的礼节,又表现为内在的 道德与精神,它是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所共同认定而形成,并被大家所遵守和沿 用的行为规范。礼仪作为一种文化,它具有一定的传承性,虽然在发展过程中不 断融合其他文化,但主流文化价值是不变的。不同的国家、民族有着不同的风俗 习惯和文化背景,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2.1.2 体育礼仪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全方位的开放,体育得到空 前的发展,体育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和其体现出来的深层文化意蕴广泛地赢得了人 们的钟情。体育交往日益频繁,规模、范围更加扩大,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现代礼仪也广泛地渗透到体育这种社会文化活动的各个领域,形成了独特的体育 礼仪文化。自礼仪文化纳入体育领域之后,中国学术界对体育礼仪的概念作出了 1 刘青,邓代玉.中国礼仪文化[M].时事出版社,2009 2 陈志辉,李艳翎.赛场观众礼仪与 2008 北京奥运会[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4 3 冯强.中国现场观众观赛礼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0,7 4 黄寿军.体育礼仪教育及其实施的途径与方法[J].安徽体育科技,2003,12 5 金正昆.公关礼仪[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8 广州亚运礼仪文化及传播途径研究3 种种界定。 黄寿军认为,体育礼仪主要是指人们在体育交往中所应该具有的相互表示敬 重、亲善和友好的行为规范。在某种意义上说体育礼仪就是仪表、服饰、语言、 礼貌礼节以及典礼仪式在体育文化活动中的综合运用。它仅仅是礼仪文化在体育 方面的具体体现,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运动规则相同的。6 童宪明认为,体育礼仪是体育赛事中,在语言、行为方面的一种约定俗成的, 每名与体育赛事相关人员应该共同遵守的准则和规范。7他除了指出体育礼仪的 外在表现形式是体育的仪式、规范的仪表、端庄的服饰、文明的举止、礼貌的语 言之外,更是把体育礼仪上升到精神层面,认为其还是精神内涵、道德修养和文 化素养的表现。 第 16 届亚洲运动会组织委员会指出,体育礼仪是礼仪规范在体育领域的集 中表现,是指人们在从事体育活动过程中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 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并以建立和谐关系为 目的的各种符合体育活动要求的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它是人际交往的通行 证。8总的来说,学者们认为在体育领域和体育交往中应该遵守的一定的准则和 规范称之为体育礼仪。这都没有将体育礼仪上升到整个文化层面。 2.1.3 体育礼仪文化 种莉莉认为,体育礼仪文化不只是指人们在体育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礼 节、仪式,它也存在于社会生活当中,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文化现 象,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9周萍认为,体育礼仪主要是指人们在体育交往中 所应该具有的相互表示敬重、亲善和友好的文化形态。在某种意义上说体育礼仪 就是仪表、服饰、语言、礼貌礼节以及典礼仪式在体育文化活动中的综合运用。 10笔者认为,体育礼仪文化是礼仪文化的一种,体现了体育领域的文明和道德, 它不仅是体育行为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更注于人们的内在精神和文化修养,把 体育礼仪上升到整体的文化层面来分析,是体育领域的一大贡献,推动了人类文 明进步。 2.1.4 亚运礼仪文化 广州亚运会是我国继北京奥运会后又一次盛大的体育文化盛会,在亚运会举 6 黄寿军.体育礼仪教育及其实施的途径与方法[J].安徽体育科技,2003,12 7 童宪明.体育礼仪初论[J].福建体育科技,2010,2 8 第 16 届亚洲运动会组织委员会.现代礼仪[M].2009,10 9 种莉莉.基于儒学的中国现代体育礼仪文化的体系结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3 10 周萍.论民族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的当代继承[J].成都体育学院学所,2009,8 广州体育学院 2012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4 办历史上中国有幸举办两次,一次是以“团结、友谊、进步”为口号的北京亚运 会,一次是以“激情盛会,和谐亚洲”为理念的广州亚运会。目前,在中国知网 数据库检索,有关亚运礼仪文化的相关文献资料少至甚少,核心期刊的参考文献 更是寥寥无几,独有的几篇的论文是有关于人文亚运,亚运文化之类的,对亚运 礼仪文化没有确切的定义。 笔者认为,亚运礼仪文化是人们在亚运体育活动中共同遵守的一些礼仪惯 例,是人们在亚运体育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互相尊重、互相礼敬的行为规范。 亚运礼仪通过捍卫道德和礼俗来体现“相互理解、友谊长久、团结一致、公平竞 争”的奥林匹克精神,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亚运工作人员、运动员、志愿者以及 观众的仪表仪态、行为举止,亚运比赛中的礼貌和礼节,以及体育文化活动中仪 式的综合运用。 2.2 体育礼仪文化研究概况 综合国内学者关于体育礼仪文化的研究,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即传统体育礼 仪文化、大型体育赛事礼仪文化和高校体育礼仪文化教育。 2.2.1 传统体育礼仪文化 2.2.1.1 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的起源和进程 我国学者主要从起源、演进等文化自身的变迁过程来阐释体育礼仪文化的形 成与发展。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文化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美称。 据史书记载,我国自夏朝开始,就具备了礼仪的雏型。礼仪从古发展至今,在其 现代化的过程中,体现了中国文化全球化过程中,国际化和民族性的相互矛盾与 融合,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潮流的冲突斗争的产物,是不同文化体系共荣同存的表 现。体育礼仪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射礼”,有中国特色的各种体育礼仪 由于 传统项目发展滞后于西方,所以中国体育不得不接受西方体育礼仪文化的洗礼。 在体育国际化的过程中,我国开始重拾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体育文化礼仪中的精 髓,开始进行体育礼仪文化现代化的重新定位, 对于传统体育礼仪要引起足够的 重视,找到一条体育礼仪“国际化”和“民族性”相结合的道路。马良认为,体 育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创造的文化形式和社会文化行为,它本身就是一个文化系 统。11体育礼仪随着体育文化的发展而逐步丰富,是礼仪规范在体育领域的集中 体现,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特点。中国是一个传统的礼仪大国,具有中国特色的 各种体育礼仪,各媒介应该利用体育赛事的有利平台传播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精 11 马良.从体育礼仪看中国体育文化的演变[J].体育文化导刊.2008,2 广州亚运礼仪文化及传播途径研究5 华部分,以使其发扬光大。 2.2.1.2 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荀子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12保护世界各 民 族的传统文化,是世界各国的共识,也是各民族的普遍要求,保护和传承这些文 化遗产,对于促进各民族体育文化的交流和创新,提高民族的自豪感和增进民族 间的交流和了解都有重要的意义。关于体育礼仪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研究,主要集 中在为什么要保护和如何保护的问题上。任海先生指出,一种文化形态的发展速 度及发展水平取决于它与其他文化的碰撞、交流与融合。它能够获得的文化资源 越丰富,其发展就越迅速,越健康。保持一个多元而平衡的文化生态对 21 世纪 奥林匹克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是必需的。13周萍认为,伴随着西方体育的进入,中 国的传统体育礼仪文化出现断裂,而新的体育礼仪文化体系建设则明显落后于体 育运动的发展。因此,在现实中对待传统体育文化礼仪始终要把握“思想是实质, 形式是躯壳”的观念,礼仪的价值在于主体的文明程度得到不断提高,使社会主 体的整体和谐度得到彻底改善。14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礼仪文化中以人为善、 和睦 相处特质以及以德服人、明礼诚信等精神内涵,对于民族传统体育在国际上的推 广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把西方体育的形式结合与我国这些体育礼仪文化体 质,可以有效地实现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的本土化。 2.2.1.3 儒家思想视角下的体育礼仪文化 从儒家思想的角度来分析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张杰,曹莉认为,中国传 统体育礼仪文化受儒家礼学的影响体现某种保守性,体现了礼、义、仁、恭敬谦 让、中庸和谐的价值准绳,决定了文化注重或强调自身传统的稳定、延续、继承。 15中国传统体育礼仪的现代化进程,实际上是一个传统文化创新的过程。继承并 弘扬中华传统体育礼仪中的优秀成果,扬弃那些与科学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现 代社会不适应的东西,借鉴外来文化,结合中国国情,继承、创新和发扬中国传 统体育礼仪文化。种莉莉从儒学视角对中国体育礼仪文化进行整体研究,探讨儒 学与中国体育礼仪文化融合的渠道,汲取儒家礼仪的精髓,以实现体育礼仪文化 的多元化,构建并广泛推广具有本土特色的体育礼仪文化,并指出现代体育礼仪 文化的体系结构包括体育礼仪理念、体育礼仪规范和体育礼仪器物,提炼儒学的 价值观和道德观重新构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体育礼仪理念。16在体育礼仪规 范的构建上既要汲取儒家礼仪的精髓, 我们既不能拿西方的体育礼仪来取代我 们传统的礼仪,也不能让传统成为我们与世界沟通的障碍,这就需要借鉴西方体 12 荀子.《荀子?修身》 13 任海.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化与文化的多样性[J].体育文化导刊.2002,1 14 周萍. 论民族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的当代继承[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8 15 张杰.中国传统体育礼仪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 16 种莉莉.基于儒学的中国现代体育礼仪文化的体系结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3 广州体育学院 2012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6 育礼仪在构建、传播、教育等方面的丰富经验,汲取儒学中的精华,构建植根我 们本土文化的、符合时代精神的新型体育礼仪文化。现代体育礼仪文化可从儒学 中汲取营养以实现体育礼仪文化的多元化、完善其内容体系、构建并广泛推广有 本土特色的体育礼仪文化,儒学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为现代体育礼仪文化提供 必要的支撑。刘?颖认为,儒学是体育礼仪文化绵延不断的内在精神动力,可以 充实中国体育礼仪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内容,丰富中国体育礼仪内容。儒家“以礼 为范”、“以仁为核心”、“义以为上”、“贵和尚中”等思想,对传统体育礼仪文化 的传播的思想、方法、内容、价值取向等方面具有深刻影响。17 笔者从体育礼仪文化的起源和进程、保护和传承、儒学思想的角度这三个方 面对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进行了总的概括。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是源远流长 的,随着时代的更新,它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发 展过程中,充分利用中华民族五千年深厚文化底蕴的优势,展现中华民族新时代 的体育礼仪文化风貌。 2.2.2 大型体育赛事礼仪文化 随着我国体育赛事国际化程度的加快,关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引起学者们的广 泛关注。如邓惠指出,体育赛事成为我国向世人展示中国体育发展水平的一 个重 要窗口,赛场上出现的种种不文明,有违观赛礼仪的行为将对我国的形象带来负 面的影响。18王世芳、阎智力认为,体育礼仪在塑造形象、沟通信息、联络感情、 增进友谊与促进和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职能,体育礼仪在对外交往中更好地展现 “礼仪之邦”与“华夏文明”,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民族形象中起着重要的作 用。19陈志辉,李艳翎从奥运赛场观众的礼仪出发,研究观众在参与奥运会赛场 活动的过程中所遵循的一整套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分析其奥运赛场观众礼仪存在 的问题,提出制定详细的观众行动计划、建立观众网络平台等一系列相应的策略。 20郑李茹认为,赛场礼仪和赛场文化是亚运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观众在体育赛 事中起着特殊的地位。要加强亚运赛场观众礼仪和赛场文化,必须要加强 2010 年亚运会赛事观众组织的宣传与推广工作,发挥大众传媒的“凸显”效应,营造 良好的赛事宣传氛围,精心设计赛事指南手册和赛事门票,在其相关版面上 简单 明了的对主要的比赛规则和观赛礼仪进行描述。21凌辉等人阐述了现代奥运礼仪 的功能,它具有塑造和展示民族形象功能,为世界各国人民之间、队员与观众之 17 刘?颖.儒学对中国体育礼仪文化传播的影响[J].体育世界,2010.4 18 邓惠.中国武术对体育礼仪演变的影响[J]长江大学学报,2009,8 19 王世芳,阎智力,体育礼仪的职能略论[J].辽宁师专学报,2009 20 陈志辉,李艳翎.赛场观众礼仪与 2008北京奥运会[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4 21 郑李茹,2010年的亚运赛赛场礼仪和赛场文化建设探析[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9 广州亚运礼仪文化及传播途径研究7 间的沟通交流提供了桥梁,普及现代奥运礼仪,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 设。22关于大型体育赛事的体育礼仪文化研究,主要都集中在奥运会上,中国是 一个“礼仪之邦”的大国,又有五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在 2008 年北京奥运会 前后,奥运礼仪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体育赛事组织者、工作人员、 运动员、观众在体育赛事中所表现出来的仪表仪态、行为举止直接影响着一 个国 家的文明程度。随着亚运会在中国的举行,大部分学者也投身于亚运会的研究领 域,但至今为止,有关于亚运礼仪文化的比较有权威的著作和论文都还比较罕见, 进行这一方面的研究具有极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2.2.3 高校体育礼仪文化教育 体育礼仪是一种文化,在文化传播的途径中,学者们认为高校的体育礼仪文 化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李晓宜指出,体育礼仪的普及教育可以通过学校中体育课 以及课外体育活动的方式,由学校组织进行体育项目及相关礼仪知识的教育;在 社会中,更多的是依靠大众传媒进行礼仪知识的教育。23但目前,我国这两个层 面的体育礼仪普及教育都基本处于薄弱环节。对于体育比赛观赛礼仪的普及教育 和国民观赛礼仪素养的提高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并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 黄寿军认为,在实施体育礼仪教育过程中要善于与学校其它学科教学以及家庭、 社会教育取得一致,形成合力,做到内容互补、时空充实。24王朝军、赵丽君以 奥运礼仪为突破口,通过高校这个渠道将奥运礼仪引入到体育教学当中,经过宣 传、形成意识、指导实践、应用于生活四个环节,更好、更快地传播与普及奥运 礼仪,提高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展示良好的体育精神风貌。25学校是培养各种 素质人才的基地,它通过教学潜意识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体育礼仪文化 的传播通过学校这一平台,着重从礼仪教育入手,科学地培训学生的举止行为和 礼仪专门知识,提高其道德水准、交际能力和文化修养,为社会输送更多新型的 人才。 2.3 研究不足 2.3.1 理论基础不够 目前,有关于体育礼仪文化方面的著作只有几本:赵红红著的《现代体育礼 22 凌辉,王志坚.现代奥运礼仪的涵义、功能和特征以及与“人文奥运”的关系探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 报,2006 23 李晓宜.我国体育赛事观赛礼仪缺失探因[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10 24 黄寿军.体育礼仪教育及其实施的途径与方法[J].安徽体育科 技,2003,12 25 王朝军,赵丽君.奥运礼仪在高校中的传播与普及[J].安徽体育科技,2007 广州体育学院 2012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8 仪》、闫旭峰主编的《休闲体育服务礼仪与技能》、第 16 届亚洲运动会组织委员 会编的《现代礼仪》、许之屏著的《现代体育礼仪》等等,这几本著作都是对体 育礼仪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阐述了在体育活动中体育人员应 该注意的基本礼仪,从文化的整体角度来研究体育礼仪方面谈得比较肤浅,缺乏 足够的理论基础。 2.3.2 研究视角单一 通过检索中国期刊网发现,学者们对于体育礼仪文化研究的领域比较狭窄, 空间还有待进一步拓展,仅几篇文章对体育礼仪文化的特征、演变、发展和继承 等问题进行了分析,鲜有上升到系统理论层次的分析和深入的实证研究。我国学 者对于体育礼仪文化的历史性研究尚待深化,特别是针对类似亚运会这种大型体 育赛事礼仪文化研究还不多见。关于挖掘体育礼仪应有的文化元素和价值方 面的 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亚运礼仪文化的传播途径目前也只体现在体育礼仪教育和 媒介宣传方面,诸多方面的研究空间都有待我们进行进一步的科学研究。 2.3.3 研究方法片面 研究方法是否合理关系到研究内容的可信度,查阅近几年有关于体育礼仪方 面的论文,研究多局限于理论思辨,大多都以文献资料法作为其主要研究方法, 有少数学者涉及到了专家访谈法和逻辑推理法,也只是弹指一瞬间。笔者认为, 在科研过程中,方法是一个导航,运用合理、完善的科研方法,才能进行更为系 统的深入的研究。研究体育礼仪文化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和传播这种文化, 继承和传播文化的主体是人们,因此,我们应该采用调查法了解广州居民对亚运 礼仪文化的认知的基本现状,对大众的亚运礼仪行为进行观察,从而更好地发现 问题,解决问题。 笔者认为,体育与礼仪文化结合,可使原本纯粹的体育增添浓厚的文化内涵, 使其影响力更为深刻与持久。2010 年广州亚运会的举办将给广州留下丰富的文 化遗产和带来新的文化发展契机,亚运礼仪文化对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作 用不容忽视。而且,从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把亚运礼仪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 研究,以 2010 年广州亚运会及亚运会后的文化效应为出发点,积极地探索中国 传统礼仪文化中蕴涵的优秀的文化元素,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亚运体育礼仪文 化。因此,在总结大型体育赛事与体育礼仪运作经验和规律的基础上,从社会文 化环境形成和变动因素入手,研究广州亚运礼仪文化及其传播途径将有着较好的 现实意义。 广州亚运礼仪文化及传播途径研究9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广州亚运礼仪文化,广州亚运礼仪文化传播途径 3.2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广泛阅读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以及近年来专家学者在 礼仪文化领域的研究成果,回顾中国和西方体育礼仪形成和发展历程,进一步探 讨体育礼仪文化特点和发展,从而更好地了解广州亚运礼仪文化。 3.2.2 比较法 以亚运会为研究背景,对中国体育礼仪和西方体育礼仪的形成、发展以及价 值进行比较研究,借鉴其有效经验。 3.2.3 问卷调查法 笔者于 2010年 11月随机抽取广州市越秀区、海珠区、天河区、白云区、番 禺区、花都区、从化市的居民,就各地广州居民对广州亚运礼仪文化的关注和了 解程度进行问卷调查,并了解广州亚运礼仪文化的传播途径和宣传效果,共发放 问卷 700份,每个区域各 100份,回收问卷 669份,回收率 95.6%,剔除无效问 卷,剩下有效问卷 635份,有效回收率为 90.7%。 表 1 各地区问卷有效回收情况表 城区 越秀区海珠区天河区白云区番禺区花都区从化市 问卷发放数量 100100100100100100100 有效回收数量 95 86 98 92 96 85 83 有效回收率95%86%98%92%96%85%83% 3.2.3.1 问卷的效度检验 效度检验采用了专家咨询法,请 8位专家学者就问卷内容与结构进行了效度 检验,专家评定的结果显示,问卷具有较高的效度(如表 2) 表 2 问卷效度专家极难结果统计表(N,8) 问卷内容评价 有效基本有效 无效 人数 6 2 0 百分比 75%25% 0 广州体育学院 2012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10 问卷结构评价 有效基本有效 无效 人数 7 1 0 百分比 87.5%12.5%0 3.2.3.2 问卷的信度检验 本文问卷采用重测法。随机抽取 20人对问卷进行填写,15天之后再次请他 们填写,经过两次的比较和测算,R值0.825,P0.01,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 信 度。 3.2.4 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 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所得相关数据进行统计。 4 体育礼仪文化的形成与特点 4.1 体育礼仪文化的形成 礼仪文化属于大文化的范畴,其产生与发展必然紧随着社会大文化发展的步 伐。纵观世界各地的民族,其文化之中都包含着一套与其社会文化总体相适 应的 礼仪文化体系,这些礼仪文化在其社会的建构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指 导着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体育活动作为人类行为的重要方面,亦有着一套与之 相协调的礼仪文化。 4.1.1 “礼仪之争”的由来 在欧洲,“礼仪”一词最早见于法语的“etiquette”。而在被称为礼仪之邦 的中国,礼仪文化的雏形则出现在夏朝。根据史书记载,自夏朝开始,就具备了 礼仪的雏型。其后历经春秋战国、汉唐明清,历朝历代不断继承和形成新的礼仪 文化体系,发展至中国传统的礼仪文化。在中国文化全球化过程中,礼仪文化日 益现代化、国际化,然而国际化与民族性的相互矛盾与融合,是传统文化和现代 潮流的冲突斗争的和谐产物,是不同亚文化共荣同存的表现。 体育礼仪文化作为礼仪文化的范畴,其孕育与整个礼仪文化体系同步成长。 根据历史记载,中国的体育礼仪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射礼”,与礼仪文化的 萌发时间基本相近。26中国体育礼仪文化随着礼仪文化的步伐发展至近代,已然 26 赵红红.现代体育礼仪[J].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5 广州亚运礼仪文化及传播途径研究11 形成一个有机的文化体系,与社会现实和历史环境相生互助,具备本土特色和生 命力。然而在近代兴起以西方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为代表的全球化现象,威胁 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东西方文化的全面互动和冲突,体育礼仪文化也难 免受影响。正如以含蓄内敛为美的东方文化,认为身体是羞耻的,需要以衣服来 遮羞,以达到大方得体;而西方传统的思想则认为身体是美的,这种美上升到社 会文化的各种高度,现今看到古代西方的艺术作品,很多都是赤裸上身来表达人 体的美感,这一点也影响到西方的体育礼仪文化。如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中,运动 员就是赤裸身体来参加比赛的,以表达人体美感的极致。如此,东西方体育礼仪 文化的交汇,两种文明方式的不同,肯定会造成文明间的冲突,使得人们的思想 混乱,进行再选择。从西方文明开始传入中国起,中国文化就经历着这一场洗礼。 面对中西体育礼仪文化的不同,一百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含蓄内敛与奔放直白、 游乐与竞技之间进行徘徊和选择。文明间的冲突,造成中外体育礼仪文化的不同 理解与表达。通常地,文明间的冲突需要双方之间达到理解和接纳才能化解。这 些理解和接纳都是依靠在冲突中对他群文明的理解和对己群文明的自觉的基础 上。在一百多年的冲突和交流中,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体育文明交流经验,这也 为更好地理顺中外体育礼仪文化间的差异、达到双方理解和接纳提供了良好的理 论基础。 4.1.2 中国体育礼仪文化
/
本文档为【广州亚运礼仪文化及传播途径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