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农村宗教信仰现状及对策

农村宗教信仰现状及对策

2019-02-27 8页 doc 23KB 129阅读

用户头像

is_954223

暂无简介

举报
农村宗教信仰现状及对策农村宗教信仰现状及对策 ——以泰州市罡杨镇为例 摘要:以罡杨镇为个案对农村居民的宗教信仰进行实证研究, 以期对农村社区居民信仰宗教有理性认识, 努力挖掘村民信仰宗教的社会意义, 引导居民正确信仰宗教, 避免宗教的负功能, 努力建设和谐的农村社区。 关键词:宗教信仰农村宗教活动 一.导言: 宗教是一种特定社会历史时期的文化现象, 其产生和传播有着深刻的社会 原因。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经历了深刻形态变迁,其中宗教活动较以往更为活跃,成为当前部分地区农村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内容。研究和分析农村宗教活动的外部形态及活动特点...
农村宗教信仰现状及对策
农村宗教信仰现状及对策 ——以泰州市罡杨镇为例 摘要:以罡杨镇为个案对农村居民的宗教信仰进行实证研究, 以期对农村社区居民信仰宗教有理性认识, 努力挖掘村民信仰宗教的社会意义, 引导居民正确信仰宗教, 避免宗教的负功能, 努力建设和谐的农村社区。 关键词:宗教信仰农村宗教活动 一.导言: 宗教是一种特定社会历史时期的文化现象, 其产生和传播有着深刻的社会 原因。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经历了深刻形态变迁,其中宗教活动较以往更为活跃,成为当前部分地区农村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内容。研究和分析农村宗教活动的外部形态及活动特点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农村宗教活动问题的先 决条件,更是更好地处理好“三农问题”的重要前提。 二.方法: (一)罡杨镇概况 罡杨镇位于泰州市主城区西北部,南距市区8公里。北与姜堰市华港镇相连,东、南两侧均与海陵区九龙镇、城北物流园区接壤,西与江都市塘头镇、郭村镇隔河相望。全镇土地面积34.3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4565亩,辖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镇域总人口21882人。 (二)样本构成情况 以年龄为变量,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主要从罡杨镇主要居住地抽取二十人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份, 收回20份, 有效回收率达200 %。样本的具体构成情况如下: (1) 年龄构成: 18~35抽取7名,占35%, 36~50调查了6名,占30%,51~65抽取了7名,占35%(2) 性别构成: 女性10人, 占50 %; 男性10 人, 占50 %。(3) 受教育情况构成:小学及初中学历以下5人, 占25 %; 初中学历1 人, 占5%; 高中及中专学历11人, 占55 %,大专及以上学历3人,占15%。(4) 政治面貌构成: 群众17人,占85%,中共党员3人,占15%(5)职业构成:学生有3人,占15%;政府机关工作人员3人,占15%;农业生产者4人,占20%;退休4人,占20%;企业员工4人,占20%;个体经营户2人,占10% (6) 年人均纯收入构成: 人均纯收入1000元以下的学生3人,占15%; 10001~20000 元之间的4人, 占20%;20001~30000 元之间的1 人, 占5%;40001 ~50000元6人,占30%, 50001~600002人,占10%,60001~70000有3人,占15%,70001~80000有1人,占5% 。 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一)罡杨镇宗教信仰现状分析 1.宗教信仰以信仰佛教为主 在发放的20分问卷中,有宗教信仰的有8人,占40%。信仰的宗教都为佛教,家中供奉神像。 2.文化程度对信教群众数量的影响大 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的定量分析,可以看出在农村宗教信仰中的教民中较低文化程度的占了将近一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有5人,占62.5%。这说明文化程度与信教人数成反比,即文化程度越高,信教的人越少;相反,文化程度越低,则信教的人越多。 3.多从熟人处接触宗教 在问卷中“通过什么渠道了解宗教的”的选项中,共7个选项,调查中发现,选择“家人”“亲戚”“邻居”“朋友”占了所有信教的8人。并且结合访谈了解到,本村中大部分信教民众中,几乎全是通过熟人了解并信教的。还有一部分,是家族的传统,由代代保存延续下来。 4.宗教信仰初始动机多带有功利性和淡漠性 我们在访谈中发现, 村民皈依宗教的起初动机带有很强的功利性, 他们大 多数是对宗教不甚了解, 主要是想通过宗教来达到消除疾病、能使家里平安等目的。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也支持了这一点: 在“您信仰宗教的原因”问题的回答中, 选择“消灾免祸”的2人和“保佑平安”的4人, 占到被调查总数的75% 。剩余2人,均选择“其他”,表示一直以来家中就有供奉佛像信教的传统,到了自己这一代没有抛弃。从中可反映出,村民在信教过程中带着盲目性与淡漠性。 5.宗教活动的非正规性与宗教信仰的非专业性 在“您参加宗教活动吗”的选项中,信教的8人真正参加的只有1人。这就反映出村民在宗教信仰的过程中的非专业性,对教义信条等都没有特别的了解。宗教活动的组织者并没有深入乡村,只是肤浅地停留在表面。即使举办宗教活动,也不具有专业性与正规性。 在不参加宗教活动的7人中,家中均供奉神像。在问卷与访谈中了解到,几乎整个罡杨镇的居民都供奉神像,且神像多为财神、观音。大多数供奉神像的人,都是为了保佑身体健康,全家幸福平安。这就印证了上一条宗教信仰多带有功利性的特点。 同时这更体现出,非系统的宗教信仰多停留在民间信仰与传统习俗的高度,并不能称为完全意义上的宗教信仰。 (二)特点总结分析 通过上面对问卷统计分析得出的信仰现状结果,可以得出罡杨镇村民宗教信仰的一些总的特点。 1.信教群众的人员构成“四多” 学界常常将信教群众的人员构成按性别、年龄、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等指标进行划分, 得出了我国农村宗教活动的人员构成特点, 即“四多”: 老年 人口多, 所占比例超过一半[1 ]; 女性人口多, 吴少华在萍乡等地的调查显示, 女性信徒占74%[2]; 身患疾病的教徒多于身体健康的教徒; 文盲半文盲人口多, 就万载县信教人员的文化构成看, 大中专、高中、 初中、小学、文盲所占比例依次为3%、8%、14%、44%、33% [3 ]。 2.宗教教义、宗教礼仪活动的随意性与变更性 一般来说,宗教教义、宗教礼仪活动是不易变更的。但在我国农村则不然, 其活动在时间、地点、内容和形式上比较灵活、变通。如, 在时间上, 我国农村宗教活动通常在农忙时停止一两个活动, 或者把活动改在晚上进行;活动地点也不确定, 受天气和人数影响, 时在室内进行, 时在室外开展; 活动内容不拘泥, 形式也较活泼。 3.宗教生活、宗教观念的不性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自然有其文化方面的诸多特征。特别是作为当前中国农村的一种信仰文化, 其特征的存在和显示, 必然会有它更为鲜明的地方。胡潇先生在《世纪之交的乡土中国》一书中, 分析了农村宗教信仰的文化特征的形成和意义, 指出: 政教分离的传统使得宗教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人们的自觉和自发信仰, 通过宗教的伦理原则及其民俗传统去实现。这种情况最终造成了宗教生活、宗教观念的不规范性, 使得宗教信徒常常以精神慰藉的实用主义态度对待宗教, 表现出宗教信仰文化的特殊色调。这主要包括: ①宗教信仰的自发性; ②宗教信仰功利性; ③宗教信仰的伦理性; ④宗教信仰的多样 性; ⑤宗教信仰的残余性等。陈苏宁则从信仰文化的层次上对农村宗教活动的特点进行了论述。认为, 鉴于农民教徒宗教感情的脆弱性、宗教观念的模糊性以及宗教活动的不规范性, 当前农村宗教活动的突出特点是信仰上的低层次性。主要表现有: ①信教动 因的低层次; ②宗教意识的低层次[4]。 (三)农村宗教信仰原因分析 1.一些人精神生活单调、贫乏 随着改革开放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关系的疏离和传统人际关系的变异,人们之间的 联系减少,彼此间距离增加,了解渐缺,致使人情渐为冷漠,彼此间的信任感也大为降低,人们更多的是退回私人空间从事活动,这就必然导致人们之间感情纽带的松弛和社会凝聚力的下降。而在私人小天地里,能够带给个人慰藉的东西稀缺,缺乏必要的精神支持,不能满足农民的精神需求,农民迫切需要寻求一种新的精神资源来满足其心灵的渴求,于是,一些宗教便乘虚而入。 [5] 2.农民生活中所遭遇到的困难,仅靠自身无力解决 在调查中,大部分人选择信教的原因都是为了消灾免活以及求得平安。这背后影藏着复杂的社会现实状况。 从实际情况看,多数农民的生活水平还很低,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农业生产,几乎没有其他来源。农业生产则主要依靠粮食生产,除城市郊区的农民尚可靠 做小生意多点收入以外,其他不邻城市的农村,则只能靠卖粮积蓄点钱,但这些微薄的收入既要支付农业再生产的费用,又要扣除各种税收和摊派等费用,最后所剩无几的收入用于赡养老人、家庭医疗开支,以及养育子女、建房、婚丧等事宜,这就使一些农民生活十分清苦。如此一来,这些农民一旦遇到意外变故,就可能会寄希望于天或冥冥中的神灵的庇佑。 3.一些农民受教育水平低,一些地方文化建设落后 从调查情况看,农村很少有什么图书馆、农业科技推广站等。农民由于收入少,基本生活困难,根本不会考虑去订阅报刊杂志、书籍等。作为传媒的广播电视虽有所普及,但大多数农民对时事和科技知识(除农业生产方面的实用 知识外) 节目,根本无兴趣,他们所钟情的乃是传统的戏剧或者电影电视之类。加上一些地方政府不重视这方面的工作,使得现代文明和科技信息很难渗入到这些被愚昧和迷信包裹得十分严密的一些地区。在这些文化贫瘠地区,宗教容易找到立足之地。[5] 4.宗教自身的特点 在宗教伦理道德中,有一套切合现世的人伦道德规范,这些规范符合人性对 亲情、正义、公正、善、友爱、同情和怜悯心、和谐、互助等的心理需求,反映了正常的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人伦关系和准则,使人能够获得心理或精神上的满足,产生归依感。特别是对广大贫困地区的人们或由于现代生活所诱致的人际冷漠的现实产生深刻影响,使相当一部分农民在这里获得其对正常的人伦或人性需求的满足。 (四)对策及建议 研究农村宗教问题, 最终落脚点是研究如何应对, 研究如何引导农村宗教 活动适应我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和谐和政治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面对当前农村宗教活动不断发展的形势, 大多数学者关于对策的研究主要 集中了对以下问题的关注: (1) 党的组织建设问题。通过壮大党员队伍, 增强基层组织的活力, 形成一种充满政治热情、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 以此弱化宗教文化的侵袭[6]。(2) 发展地方经济问题。“宗教偏见最深刻的根源是贫穷和愚昧”[7]。诚然, 贫困始终是我国农民皈依宗教的一个重要根源。基于经济因素在农村宗教发展中的作用, 很多学者从发展经济, 以消除宗教发生的物质基础的角 度寻求农村宗教活动的对策问题。而李春光以经验总结的方式把增强农民经济意识, 发展农村经济作为教徒人数减少的原因之一, 印证了发展地方经 济在应对农村宗教活动方面的有效性。 另外, 在普及农村科学文化知识, 提高教育水平、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加快法制建设, 强化法律意识、推进农村基层政权的民主化建设方面也有不少有益的探讨。 四.小结: 总之, 农村宗教活动的不断发展是我国农村社会出现的新变化, 为农村社 会科学研究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 同时也对农村社会科学研究提出了挑战: 农村社会问题研究应当遵循什么方向?研究内容和方法应如何做出新的调整? 唯有依据社会的变革适时转换研究内容和方法, 农村宗教问题研究 才能实现在社会发展与社会科学研究之间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买文兰. 社会转型期中国农村宗教的特点[J ].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1 (3). [2]吴少华. 关于农村宗教活动的调查[J ]. 农村发展论丛,1996 (6). [2] [3]陈苏宁. 新时期中国农村宗教的特点及其成因刍议[J ].求索, 1994 (3). [4]肖良.农村宗教研究评述[J].宿州学院学报,2007(10) [5]宋清华.一些农村宗教活动产生原因的探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3) [6] 林盛根.宗教和民间信仰对福建沿海地区部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影响及对策[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2) [7]德·英·乌格里诺维奇.宗教心理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230
/
本文档为【农村宗教信仰现状及对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