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迢迢千寻路已往【精品文档】

2017-12-02 10页 doc 24KB 13阅读

用户头像

is_562397

暂无简介

举报
迢迢千寻路已往【精品文档】迢迢千寻路已往【精品文档】 迢迢“千寻”路已往,遥遥“牵与”梦未央 ——关于对杭州地区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结构的调研报告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We Shine”暑期实践小队 王春燕 刘红娟 内容提要: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几年来,各沿海省份针对外来务工子女身心发展和教育问题的政策连连出台,在对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上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根据200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精神,在2004年9月,杭州市教育部门出台了《外来务...
迢迢千寻路已往【精品文档】
迢迢千寻路已往【精品文档】 迢迢“千寻”路已往,遥遥“牵与”梦未央 ——关于对杭州地区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结构的调研报告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We Shine”暑期实践小队 王春燕 刘红娟 内容提要: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几年来,各沿海省份针对外来务工子女身心发展和教育问题的政策连连出台,在对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上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根据200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精神,在2004年9月,杭州市教育部门出台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杭就学的暂行管理办法(试行)》,对外来务工子女在杭入学的条件作了规定。尽管如此,在政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学校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容纳量已接近饱和,外来务工家庭与学校联系不畅,具体政策不能落实到孩子身上,外来务工子女进入在杭学校的程序较为繁琐等问题存在。这些问题客观存在并且成为诸多外来务工家庭烦心的事件。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实践小队展开此次调研。我们以杭州市江干区御道学校为中心开展调研,对外来务工子女的现状加以了解,并且对这些政策在实施后新出现的一些问题加以研究和思考。通过问卷调查、访问当地居民以及相关政府官员,搜集信息并加以,客观地得出了该地区的外来务工子女在教育结构上的情况。并且从家庭、学校、社会公众等方面提出建议和意见。谨希望可以更好地帮助外来务工子女融入当地学校、社会,使他们在身心上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外来务工 身心发展 教育问题 调查研究 同城待遇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经济发展步入了一个高速成长期,开始成为东南沿海地区流动人口的主要集聚地之一,其中也包括来自各地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大批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在这方热土上打工创业,耕耘希望。然而,这批外来务工人员来杭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家庭,包括他们的孩子。据统计,这些人员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携带子女入杭。在当今国家、政府、社会各方都十分重视儿童教育问题的形势下,这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 2004年9月,杭州市教育部门出台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杭就学的暂行管理办法(试行)》,这对在杭外来务工人员来说可谓是黑暗之中一点光,帮助他们解决燃眉之急,给了他们继续在杭发展的动力。政府的这一决策,也解决了当时学校在对待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上的尴尬立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进,实行政策过程中问题不断。怎样制定适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学方针,怎样权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杭 州当地子女的教学管理,怎样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学模式等,都成为学校和家庭沟通上的主要障碍。 孩子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希望,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是最应该被关爱的一方。苦,不能苦孩子;难,不能让孩子为难;累,不能使孩子受累。力求建设和谐社会,发展稳定经济,解决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是当下燃眉之急。 一、现状剖析 (一)、杭州地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条件 《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暂行管理办法》规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时应该提供以下材料: 1、流出地政府外出务工证明; 2、家庭户籍原本和监护人身份证; 3、在杭的有效暂住证和房产证(房屋租赁证明); 4、用人单位的并由劳动部门认可的劳动或监护人的工商执照; 5、适龄儿童的免疫接种卡; 并持以上材料到居住地相对就近的学校联系,如遇居住地附近学校接受有困难可到居住地的区、县(市)教育局登记,由居住地的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解决,不得择校。 凡具有小学学籍号的小学毕业生可直接升入市区初中就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安排就读: 1、监护人对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 2、监护人均在当地居住并连续工作2年以上; 3、独生子女; 我市的公办学校在学额许可的条件下,不得以任何借口拒收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的外来务工人员适龄子女就读。 (二)杭州地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状况 截至2009年9月,杭州市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在读进城务工人员子女174601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总数的25.5%。目前在杭州城里,接受义务教育的在校中小学生,10人中有4人是进城务工子女。这批孩子的总量达近8万人,近6万名在公办学校与杭州户籍学生一起随班就读,近两万名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专门学校就读。它相当于该市江干区小学在校生总数(约2.02万人)的五分之四。随着杭州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进城务工人员想必有增无减。况且,人们对孩子教育问题的认识有了很大提升,因此“入学难”已经成为许多家长的心头病。虽然政府的政策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率的增加,可仍有一些学校拒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或者接收程序繁琐,给这些家庭带去很大不便。 (三)杭州地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状况 根据我们实践小队对杭州御道学校在校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问卷的调查,以及在支教过程中跟这些孩子的交流,我们从这些孩子的内心深处了解到他们的一些想法。交流中我们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几乎所有的孩子对学习都比较上心,潜意识里有学习的欲望。当我们问及他们在杭州生活的状况时,虽然大部分孩子还是表示“愿意在杭州学习、生活”,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人认为“更乐意回到老家”。私下与几位学生交流的时候,也能发现这些孩子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种无忧无虑、纯粹的心态。对这么小的孩子,我们不想用“成熟”两个字来形容,但是相比我们的童年,他们确实“懂事”很多。 二、情况分析 (一)暑期实践调研过程 调研时间: 2010年7月5日—2010年7月16日止 1.义务支教期间,在教学时进行个案观察,穿插学生问卷调查,期间走访学生家 对个案进行更深入的了解访谈。并在教学空余时间对各个街道社区进行问卷发放 和调查。 2.在双休日对当地民工学校老师和当地政府官员进行访谈实录。 调研地点:以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御道学校为中心的对周边地区的调查实践。 调研目的:为了把对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建立在真实的调查基础上,让 社会各界人士进一步了解如今国家对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视及 现今存在的问题状况,及时发现这群孩子在受教育和身心健康方面存 在的弊病,加以认真分析概括总结,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调研内容:在杭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结构问题,主要包括了家庭教育方式、学校 教育方式和心理发展问题等问题,以促进起全面发展的角度做好基本 调研工作。 调研人数:对于群众的调查所占人数较多,对五个个案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同 时我们也对相关的领导加以采访,对政府现行倡导的政策加以明确和 查究,并对学校的校长和辅导员老师以及外来务工子女的监护人进行 采访。 调研方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实地采访。 (二)杭州学校基本情况 目前全市1000多所中小学,90,的公立学校招收民工子女,每年吸纳75,左右 的符合就学条件的民工子女。此外还有37所独立设置的、专门用于招收民工子女的国有民办民工子女学校。2008年底,杭州国有民办中小学体制调整,7所各区民工子弟学校转为公办。这些学校在2009年开学后按照新体制运行,所有学生和杭州本地孩子一样,享受“同城待遇”,学杂费全免。 (三)杭州教育结构的缺憾点 1、目前杭州市的基础教育资源是“超载”的。学校的师资和设备明显不够,学生太多不得不采取大班化教学,影响到教学质量。虽然杭州市2005年开始设立进城务工子女教育专项经费,其中2009年投入650万元,人均97元。2009年杭州市教育局、财政局扩大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专项经费,按每人每年400元安排,由市、六城区 。当年教育专项经费预计总投入3200万元,其中1200万元给予两万名在民各承担50 办进城人员子女专门学校就读学生,作为学费补助;另2000万元用于补助进城务工子女专门学校和接受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较多的公办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但对于大量的民工子弟而言,远远不够。 2、杭州市还没有关于流动人口子女就学的统一管理办法,民工子弟的就学问题,具体由各个城区教育局负责,每个区根据区内民工子女的总量和流动情况采取相应的办法,市教育局宏观上进行调控。 3、杭州市对民工子女入学有一定的资格限制。父母必须在杭州居住满两年以上,有暂住证和劳动合同,或有特殊贡献(如招商引资、办企业)。按照这些要求,就会有大约8000多不符合资格的孩子必须回到原籍就读。 4、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大,居住分布不均等现实因素导致其子女就学不易。学校对于插班生问题很头痛。学生流动性强、学生流出、流入频繁,学生更替率达44.4%。 5、学生来源广。据统计,御道学校学生来自全国19个省级行政区,他们在文化背景、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差异很大。 6、班额大,年龄跨度大。学校的班额均为52-56人,此外,许多学生随父母辗转四方,多次中断学业,造成班级学生年龄跨度大,学校各班平均跨越的年龄段为2.3岁。 7、一些民办学校收费普遍偏高。每学期1000元左右的学费让处于低收入阶层的家长感到压力颇大。 8、家庭教育环境差。由于来自地域相对闭塞、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学生父母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从事较流动职业的占半数以上,往往为生计忙碌而无暇顾及子女教育。 (四)造成缺憾的原因 1、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大量涌入,杭州许多中小学已经超负荷运转。尤其是在民工相对集中的江干、西湖等区,由于适龄民工子女数量太庞大,许多学校都超额 招收民工子女,远远超出了学校师资和设备的承受能力 2、造成民工子女就学难和资格限制的根源是我国当前义务教育体制中的弊端。在现行义务教育体制中,小学、初中的教育经费均由地方财政负担,满足本地常住居民子女的就学需求,是政府部门的义务和必须保质保量完成的规定动作。同时,国家政策又明确规定,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由流入地政府管理。在教育经费与资源都极其有限的情况下,民工子女只有在本地孩子的教育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有机会享受剩余的那一部分资源。 3、许多外来务工人员没有相对稳定的工作,经常更换工作地点,子女也由此跟着转学。每年的转学率很高,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同时,由于父母在给孩子转学前很少和学校沟通,也很少先帮孩子找好下一所学校,导致孩子退学后产生新的就学困难。 4、由于公办学校数量有限,在江干区等外来人口比较多的区,很多孩子都进入民工子弟学校就读,由于是民办的性质,学费很高。 (五)解决办法 政府方面: 1、首先需要政府加大对学校的财政投入。国家应当设立专项教育基金,用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支出,杭州对“民工子弟”学校就读的学生每学期300元学费补助,有效缓解了他们就学压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费用属于国家公共支出中转移支付范围,应当向中央、省财政申请设立专项资金补助,用于弥补和缓解流入地政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经费的不足问题。 2、要鼓励和支持有能力的人个体或企业办学。杭州市区现有的37所独立设置的民工子弟学校中,只有12所是国有民办性质,其它25所都是社会力量兴办的。 3、有关部门建立完整的外来人口登记,并且完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预告登记制度。政府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外来人口流入量与城市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比例,及时对外来人口及其子女数量进行监控和测算,并在教育规划中根据预测合理布点教育资源,在外来人口流入集中地留出足够的教学资源。 4、形成以公立学校的随班就读为主,专门的民工子弟学校为辅的就学模式。如果上述两种途径均不能解决,再由各区的教育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统筹安排。按照暂住地,以就近入学的原则,进入公立学校随班就读或者就读民工子弟学校。 学校方面: 1、在民办学校中实行师资管理企业化。在师资管理上引进企业化的人事制度,解决工资、保险等问题;对教师的资格认定、培训、建立档案等按杭州市统一要求进行规范管理;实行内部激励机制,多劳多得优质优酬。 2、困难学生费用收取灵活化。对学习费用,各学校允许按月分期付款、暂时拖欠部分款项等等。对特别困难的学生,学校还减免部分或全部费用;对中途转学的,按实际就学时间返还部分学费。 3、设立心理辅导,教师给予孩子沟通、引导。老师与学生交流谈心,详细了解他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困惑,物质上的困难,学习上的疑难。做学生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学校要多开展文体活动。拓宽学生视野,激活学生思维,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互助精神。 家长方面: 学校老师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让家长多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多关注孩子的学业,发现问题及时与孩子沟通,如不能解决,需与老师联系。 群众方面: 1、社会团体需多关注这批弱势群体,对他们一些必要的关注与支持。并定期宣传,减少当地居民对外来人员的歧视。改变单纯的物质捐赠,辅之以更好心理引导和关怀。古有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不能把这特殊群体特殊化、孤立化,而是应该关心他们的全面发展,和他们交朋友,走近实际中的他们,做出切实有效的帮助。 2、当地群众应对外来人员平等对待,诚以待人。响应政府号召,积极配合政策走向,给孩子们提供更贴心的服务。 三、总结汇报 通过这次调研活动,我们充分了解到在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现今的教育状况。 “同城待遇”,这句话在杭州已经提了很多年,相关的政策也跟进了很多。但是根据调查,这些政策具体实施的情况并不尽如人意。这次我们展开调查的目的也是想通过问卷、访问、调查和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这一现状,并且呼吁相关政府部门重视这个问题。我们相信,不管是政府还是社会团体,今后对民工子弟的教育问题都会产生共鸣,共同进步,帮助社会弱势群体。 这次的调研活动与以往我们参加的活动有所不同。这次的调研是在教学中的调查,接触中的发现。这种方式更能让我们大学生了解到社会的实质状况,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才能更深入地谈到问题和解决问题。每一次不寻常的、有意义的经历都是人生重要的财富。每一位同学在这次活动中都学到了很多,也对一些事和人有了全新的看法与观点。相信通过我们小小的努力,农民工子弟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未来的路更长,待续的梦更美。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外来子弟们积极发言的踊跃精神,充满活力的学习热情以及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与此同时,也发现了在他们身上一些长久以来存在的问题,从侧面了解到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帮 助与鼓励。 这次实践,我们用满腔的热血去感化那些当初不予理解我们行动的人们。由于语言不通、地域差异等问题,调查过程中我们曾经被误解过,被拒绝过,被责问过,但我们不曾气馁过,也不曾放弃过,我们始终相信凭借自己的真诚和努力一定会收获最丰盛的果实。 尽管实践过程中有苦有甜,有笑有泪,五味杂陈,但我们一如既往地用我们的热情灌溉祖国的花朵。不管能留下多少,至少我们飞过。我们最希望的是有更多的人能关注这一批弱势群体,给他们一点点关爱,带给他们更多的希望,让他们和当地的小朋友一样,享受到真真切切的同城待遇。迢迢“千寻”路已往,遥遥“牵与”梦未央。12天的“千寻路”,见证了我们钱江学院文学系暑期社会实践“牵与千寻”小分队的满腔热忱;12天的“牵与梦”,记载着我们对在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深切关注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更高追求。感受着近些年在杭外来务工人员对杭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我们应鞭策自己并鼓励他人以一颗感恩的心,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播撒爱的种子。
/
本文档为【迢迢千寻路已往【精品文档】】,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