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从哲学的角度看战争和战争英雄

2017-09-27 3页 doc 14KB 32阅读

用户头像

is_792768

暂无简介

举报
从哲学的角度看战争和战争英雄从哲学的角度看战争和战争英雄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科学的概括总结,是一门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有人把哲学比作智慧的燧石,这话是很形象很准确的。战争固然是国家、地区之间力与力的比拼,从表面看似乎与哲学没有多少联系,但实际上确处处都能够找到哲学的影子。 从哲学角度看待战争的产生,战争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定阶段,因此战争属于辩证法的范畴,在辩证法中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或根本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因此战争也来源于矛盾,而且战争是缓和矛盾的一种最暴力的手段。 战争作为一项实践活动,存在着主体,客体和中介。这里我们可以把发动...
从哲学的角度看战争和战争英雄
从哲学的角度看战争和战争英雄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科学的概括总结,是一门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有人把哲学比作智慧的燧石,这话是很形象很准确的。战争固然是国家、地区之间力与力的比拼,从表面看似乎与哲学没有多少联系,但实际上确处处都能够找到哲学的影子。 从哲学角度看待战争的产生,战争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定阶段,因此战争属于辩证法的范畴,在辩证法中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或根本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因此战争也来源于矛盾,而且战争是缓和矛盾的一种最暴力的手段。 战争作为一项实践活动,存在着主体,客体和中介。这里我们可以把发动战争的一方认为是主体,客体为参与战争的另一方,战争总是主体向客体发出,以达到统治对方或令对方屈服的目的。 战争是政治集团之间、民族(部落)之间、国家(联盟)之间的矛盾最高的斗争形式。将战争看作一个矛盾,矛盾具有两面性,也就是说战争双方存在强与弱、正义与非正义、侵略与反侵略等等。并且战争的结果也往往具有两面性,有时是促进社会发展,但同时也存在野蛮落后暴力性。 战争也是一种联系方式,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从我国历代少数民族和中原王朝之间的战争了,虽然存在暴力与血腥,但从历史的发展脉络上,这些战争确实是不同文明之间融合的一种方式,虽然是一比较激烈的联系方式,但对形成中华民族大家庭确有过历史作用。 战争是流动的、变化发展的,对于战争不能用用陈旧的眼光看待,更不能“一刀切”看待,这人们看待战争必须用发展的、变化的心态去看。如果对战争墨守成规,必然会招致祸殃。如同在二战时。法国被德军速胜,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战略观念落后,战术老化导致的,面对德国“闪电战”这种新战争方式不能够适应;而另一方面过度依赖于马奇洛防线,希望依靠这条防线,一劳永逸,将德军阻止在法国国门外。为什么会有这种事情发生,就是因为法国对战争没有用变化的眼光看,法国在一战后认为未来战争只不过是凡尔登战役的有一次重演,故而法国在战后修筑马奇洛防线。企图利用这道防线防止发生类似凡尔登战役一样的战争,但到了二战时一切都变了。 战争也具有规律性,马克思认为规律具有客观性,任何违背规律做事的忍都会遭到失败。如果战争一方违背战争的基本规律,那将必败无疑。《孙子兵法》和德国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就因系统的揭示了战争的基本规律,讲述战争胜利的条件,而受到后代将领的青睐,因此战争具有规律。 战争是一个整体,战争要胜利需要各种因素的有机结合,这些因素包括了武器、士兵的数量和作战能力、将领素质等等,战争中只有将这些因素做到良好结合,起到“1+1>2”的效果,才能以最小的代价赢得战争。而忽略了中的个别因素也会导致战争失败,就如同一首诗描述的“"失了一颗铁钉,丢了一只马蹄铁;丢了一只马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损了一位国王损了一位国王,输了一场战争;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帝国。" 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从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战争的胜败取决于国家的综合实力,这是客观的,但主观可以对战争有影响。正如《孙子兵法》所说:“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句话就是告诉人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战争充分考虑不能草率行事。老子也说“国虽大,好战必亡。”这些至理名言无一不体现了人们的主观对客观战争的反映。以此同时,要取得战争的胜利,也要求战术思维的创新,故而赢得战争,不仅需要勇敢,而且需要智慧;不仅需要量的创造,而且需要质的创造;不仅需要收敛性思维,而且需要发散性思维。 国家间的冲突、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但是也造就了一批战争英雄,英雄的丰功伟业使人们认为历史是英雄的个人行为。我们不否定英雄,但对于战争英雄我们需要用辩证唯物的哲学观来看待,不忙从、不贬低。 有观点认为“时事造就英雄”,从这句话看战争英雄是“时”与“势”造就的,但从唯物哲学来看“时”与“势”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产物。同时我们又不否定个人主观因素在塑造英雄中所起的作用,《吴子•将论》“负总文武者,谓之将也。”因此要成为战争英雄就必须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个人的不断努力学习文武之道,不断积累,使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从而达到质变。当具备英雄的素质是,在遇到一定的时机,与“时”和“势”相结合,这就是英雄的诞生的过程。 战争英雄诞生于人名群众,战争英雄的业绩是建立在人民群众努力的基础上。拿破仑曾说“他征服了欧洲最高的山脉阿尔卑斯山脉,”但鲁迅却一针见血的指出“拿破仑站在高高的的阿尔卑斯山是,却忘记了他身后长长的士兵队伍。”拿破仑本身就是从下层军官中脱颖而出,靠智慧和法国士兵成立丰功伟业,这足以说明英雄诞生于人名群众之中,人名群众才是历史真正的创造者。 英雄是实践的产物,没有人一出生就注定要成为英雄。战争英雄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战争实践中磨砺出来的,在实践中加深对战争的认识,从而得到真知灼见,是自己提升。 看待战争英雄我们应该一分为二,从客观、实际、全面的角度出发。在看到战争英雄建立成绩,力挽狂澜的风光一面,也要看到英雄由于自身失误给任命带来的巨大灾难。除了这些,我们看待英雄还要看其行为是否是正义的,否定其反动暴力的一面,战争英雄最终是为了推动人类正义的、和平的事业而斗争,是对人类进步事业有贡献的人。
/
本文档为【从哲学的角度看战争和战争英雄】,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