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018-10-28 6页 doc 18KB 62阅读

用户头像

is_196623

暂无简介

举报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分宜中学 钟玉霞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论语》的常识,了解孔子的教学思想和风格。 2、了解孔子的教育观和人格魅力以及古人的政治思想和行为规范。 教学重点难点 1、品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性格和志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初步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适当点拨 ?教具准备 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99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在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分宜中学 钟玉霞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论语》的常识,了解孔子的教学思想和风格。 2、了解孔子的教育观和人格魅力以及古人的政治思想和。 教学重点难点 1、品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性格和志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初步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适当点拨 ?教具准备 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99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在21世纪还想 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头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为人类留下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他的一些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实用。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的哪些教育思想,(鼓励几个学生自由)。明确: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今天我们就通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课文来感受这位教育家的形象。[板书标题] 二、孔子及其思想: (多媒体展示)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他的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先世为宋国贵族。年青时贫贱,勤奋好学,多才多艺。五十岁时担任过鲁国司寇,代理相事,弃官后,在动乱的春秋时期,为实现他辅国治邦安天下的抱负,带着自己的弟子,拉着几大车书籍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思想。晚年致力于教育、设坛授学,广收门徒,相传先后有弟子三千人,其 中著名的有七十二人。整理《诗》、《书》、删修《春秋》,使之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现存《论语》一书,记有孔子的谈话及其与门人的问答,成为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三、《论语》简介: (多媒体展示)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四、整体感知课文 (多媒体展示) 1、指一名学生朗读课文 2、这是一篇以记叙为主的记叙文。《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著作,相对而言,本文是《论语》中篇幅较长的一篇,具有一定的文学性。这篇文章记叙了孔子师生谈话的整个过程,不仅逼真地现了人物的思想,而且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所以还应该把它看成一篇记叙文。 3、全文可以根据内容划分三个段落: 全文结构谨严,以“志”为焦点,以孔子为核心,由侍坐而问,由问而述,由述而评。 第一段(从开头到“则何以哉”):写孔子问志。 第二段(从“子路率尔对曰”到“吾与点也”):写弟子述志。 第三段(从“三子者出”到结束):写孔子评志。 五、探究课文 (一)、品味四弟子的志向和性格: (多媒体展示) 1、学生分角色朗读 2、四弟子志向: 子路——治理“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冉有——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可使足民”,不过“如其礼 乐,以俟君子”。 公西华——在“宗庙之事,如会同”时——“愿为小相”。 曾皙——“莫春者,春服既成——咏而归。” 3、从原文四弟子性格:(学生自主提炼) 子路:直率、信心十足,但失之鲁莽、轻率 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失之墨守成规) 曾皙:洒脱、淡泊于功名、从容不迫 (二)、分析孔子的态度以及他评判学生的: 1、孔子对四弟子的态度: 子路——哂之;冉有——叹之;公西华——惜之;曾皙——与之 对子路:赞成他的治国志向,但认为他谈话的内容和态度不够谦虚。 对冉有:没有正面加以评论,但可以看出是满意的。 对公西华:认为他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 2、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 ?从原文可以得出结论,曾点展示的是一幅老师带领学生在春天水旱时行祈雨礼,以求得丰年的场景,进一步可知他想要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实现孔子以“礼”治国的理想。 ?从另一个角度,结合孔子的思想来分析。 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即以礼治理国家。 子路“率尔”答出“可使有勇”,孔子“哂之”理由就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针对冉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回答,孔子当时不语,在回答曾皙的询问时,反问“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既然是治理国家,礼乐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 针对公西华的观点,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既然也是治国大事,你却只是“愿为小相”,“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因为孔子认为他通晓礼乐,可以大用。 看来,只有曾皙真正了解老师的意图,结合“国情”,既陈述了自己的具体治国措施,又灵活地将老师的“礼治”思想体现出来,这样的弟子,又怎能不博得老师的赞赏呢, (三)、结合课文中的言、行、神态描写,具体分析孔子的形象。 课文中的孔子是一个既热情而又严格的老师。开始便用“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的劝导打消弟子们的思想顾虑,态度谦和、亲切,接着引用学生平时发牢骚的话,既激发他们发言,又作了一点含蓄的批评(因为孔子主张“人不知而己不愠”),可见他了解学生,注意引导;再如,他虽对子路的“不让”有所不满,但为使弟子能畅所欲言,只是微笑了一下,没有加以评论;曾皙因与其他弟子志向不同,没有立刻说出自己的志向,孔子也没有加以责备,仍耐心地诱导、热情地鼓励。述志后,对曾皙的问题,孔子不厌其烦地答问析疑。 (课文中的孔子既是一个有抱负,也是一个苦闷的活生生的形象。孔子本来是问他的弟子在政治上怎样施展自己的抱负,曾皙却答非所问,讲了一通投身自然怀抱、恬然自适的乐趣,离开了政治。孔子“喟然”而叹,对曾皙所说的深表赞许。这表现了孔子思想上的矛盾。孔子一生,其思想的主导方面是积极用世的,他周游列国,希望按其“仁”的观点对当时的政治作一些改良,但却四处碰壁,在其“道不行”的时候,他的内心有过苦闷,他的“喟然”之叹,便形象地表现出这种苦闷。所以,课文中的孔子,较之那个挂着“大成至圣文宣王”招牌的孔圣人,更为可信动人。) (四)学生齐读 六、课堂小结 一位大师和一群鲜活的学生,一场著名的对话,一个永远的经典情境,一个给人无穷回味和浮想联翩的教育场景,这就是《子路、曾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本文记述了孔子和他的四位弟子的一次闲谈,四个弟子各自阐述自己的志向,孔子加以点评,具体生动的表现了他们的思想、志向和不同性格,突出地显示了儒家礼乐治国的共同思想。 七、作业 1、请为孔子写一段颁奖词 2、读了本文,你有哪些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3、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国力增强,孔老夫子的学说作为中国的文化名片走向了五大洲、走进了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中间。到今年早些时候,全球已有孔子学院数百所。请就此简评。 教学反思 1、在落实字词的基础上展开对课文的分析,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孔子的理 想,对文中孔子的弟子有一定的认识。 2、角色扮演,再现“对话”活动,有助梳理文意、感悟内容,保证了学习 解决的时间和效率。 3、交流探讨,可以有很多联想,可以发散出很多方面,给学生理解以足够 思维空间上的尊重,进行文章赏读。
/
本文档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