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诗歌创作技法讲座

2017-11-14 50页 doc 104KB 59阅读

用户头像

is_977556

暂无简介

举报
诗歌创作技法讲座诗歌创作技法讲座 王顺岭 第一章:诗歌构思技法 第一节:特征性感受 所谓特征性感受:就是作者对所描写事物的观察所获得的事物特征和感受,二者是融合为一的。这里所说的事物特征是在特定情境下的事物特征。特征是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区别,这种区别对于同一个事物来说是很多的,比如说一个女人的特征,和男人相区别的特征,有生理特征、外貌特征、衣着特征、性格特征等,和其他女人相比又有与其他女人相区别的特征,有外貌特征、衣着特征、气质特征性格特征等等。我们强调的是特定情境下,作者在一定情感状态下对事物观察把握唯一的特征。感受是作者对事物进行...
诗歌创作技法讲座
诗歌创作技法讲座 王顺岭 第一章:诗歌构思技法 第一节:特征性感受 所谓特征性感受:就是作者对所描写事物的观察所获得的事物特征和感受,二者是融合为一的。这里所说的事物特征是在特定情境下的事物特征。特征是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区别,这种区别对于同一个事物来说是很多的,比如说一个女人的特征,和男人相区别的特征,有生理特征、外貌特征、衣着特征、性格特征等,和其他女人相比又有与其他女人相区别的特征,有外貌特征、衣着特征、气质特征性格特征等等。我们强调的是特定情境下,作者在一定情感状态下对事物观察把握唯一的特征。感受是作者对事物进行观察时,眼耳鼻舌身意所产生的主观感受: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心灵的感觉以及感觉的夸张、扭曲和变形,和作者由此产生的思想和情感。这样特征和感受融合起来才是特征性感受。特征性感受是具有鲜明特征的事物形象和作者主观感受高度融合,是现象和本质的融合,是一般和个别的融合,是主观和客观的融合。大家要知道这种融合是水乳交融的融合,而不是机械的组合,更不是随意无序的搭配。这样才能让诗歌的主旨和诗歌的意境高度融合,即达到意境优美、气韵生动,有隽永含蓄的诗歌艺术效果。 一人一事当当前,一景一物入目,浮光掠影地看,还是反复地深入地观察品味,结果是不大一样的。只有具有相应的知识、理论储备,对生活有着深刻而独到的认识,才能善于透过繁复纷呈的现象抓住事物的特征,捕捉住它内在的本质。这一点是前提,否则所谓的观察也只是浮光掠影,难以捕捉到事物的本质。比如说,同样一块石头,在我们普通人眼里也只是一块石头,无论你怎么看。地质学家能看出它诞生的年代;矿物学家能看出它的蕴含的矿物成分。有了这个前提,还要深入细致的观察。朱自清先生说过,观察事物要掰开来看,拆开来看,看清事物现象的特征,看清事物蕴含的思想意义,看清事物在你心里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情感以及各种感受。这样语言才能有的放矢,生动而独特,简约而鲜明,意境鲜活,诗作才可言约而义丰。 优秀的诗作,都是由诗人所获得的特征性感受发展而成的。 我逐层梯次地说明这个问。特征性感受首先是对事物特征准确反映的主观感受。我想大家还记得韩愈那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意思是天街淅淅沥沥细密的小雨就像酥油一样润滑,富有营养,向原野远远看去,能看到一片绿色清明的小草,可是近看却没有了,小草好像捉迷藏的孩子躲起来了。很有情趣。这两句就是特定情境下的特征性感受,准确地抓住了春雨细密润滑、轻柔滋润生命的特征和早春的小草遥看有,近看却无的特征。诗人对事物的体察非常的精准,准确地再现了早春的景色。 1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绝胜,大大超过。皇都,帝都,京城。意思是,这是一年中最美的景色,远远胜过柳树挤满京城,柳絮满天飞舞像一层淡淡白烟的暮春。在上两句充分描写早春可爱景色的基础上,自然抒发作者对早春的赞美之情。自然流畅,水到渠成。 特征性感受,除了准确地再现景物的特征,使描写非常生动形象外,诗人内心对景物的感受能使描写的形象和作者的情感高度地统一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也就是描写和抒情统一于形象之中,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比如说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烟渚,弥漫雾气的沙洲。泊:停船靠岸。波光清澄的水面上,小船轻轻地移动,在水汽笼罩,一片迷茫的小沙洲旁停泊靠岸。本来行船停下来,诗人应该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劳,谁知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思家之感又蓦然而生。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旷:空阔远大。 近:亲近。这两句的意思是,傍晚田野空旷,光线暗淡,因此让人感到天空低垂,好像树木触摸到了天空。江水清澈,感觉水中的月亮和人更近了,好像要和人主动接近。月亮写得十分活泼可爱空灵。“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就是特定情境下的特征性感受。准确地抓住了事物的特征,描写出一幅极为生动的傍晚原野和江面组合的画面。 我们认真地感受还会发现这两句好像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得到了慰藉,流露出作者身心疲惫、愁苦和深深的孤独。深沉浓烈的情感和特征鲜明的形象是高度统一起来的。 特征性的感受,还现为通过生动鲜明特征的事物形象构成诗歌意境局部形象的同时,反映作者对事物的一般性本质的认识。比如刘方平《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更深月色半人家”,这句是说夜半更深之时月亮偏移,月光斜射。月色只能照到半边庭院。 “北斗阑干南斗斜”,北斗,即北斗星,与后面的“南斗”一样,都是星宿名。阑干,横的意思。北斗横,南斗斜,写的是更深时的景象。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偏知”,偏偏知道,洋溢着作者自得之情。新:初,初次。诗人偏偏知道今夜春气变暖,各种昆虫的叫声第一次透过绿色的窗纱。“虫声新透绿窗纱”,“虫声新透”,这一特定情境下的特征性感受,抓住了春天开始万物复苏,各种昆虫活跃鸣叫的特征,使静谧的春夜变得更加空寂、幽深。在静寂之中隐含着一派不可名状的勃勃生机。反映了春天催促万物,竞相萌动,春意盎然这一本质性认识。这种认识隐含在生动鲜明的特征性形象之中:“虫声新透绿窗纱”。 特征性感受还有一种表现形式,就是抓住事物的总体形象特征进行描绘,通过这个事物的形象,表达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比如傅天林的《落叶》: 秋天,当最后一朵晚霞飘过, 树上最后一个果子收获; 叶子也跳起旋转的舞蹈, 2 一片一片从枝梢飞落。 落叶死了吗,不能这样说, 不要再唱秋风落叶悲凉的歌。 此刻,它又听到春的召唤, 要紧的,是赶快与泥土汇合....... 通常我们对落叶的认识是落叶就是生命的结束,就是死亡。触发人们的情感往往是哀伤和悲凉。但是作者独具慧眼发现了落叶更深层次的特征:无私、乐观、永不休止的轮回式的彻底的奉献。叶子活着的时候养育植物的生命,一生供养果实。等到果实成熟,叶子的生命也就走到尽头成了落叶。表面是这样,实际上,落叶又会变成营养丰富的泥土重新养育一切植物,再次供养果实,如此轮回永不休止。通过作者对落叶轻松、愉快、洒脱,以养育生命为己任,不知死亡为何物的落叶形象描绘使我们对落叶充满一种深深的敬意。这是对生命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这些都是通过落叶的整体形象来表现的。 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是抓住身在庐山,其面目变化莫测的总体特征,进行形象的描绘,解释了一个真理性的认识。那就是没有一定的认识高度或理论高度,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只能是盲人摸象,换一种说法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局部不见整体。只有站在足够高的理论高度才能把握事物的全貌,洞察事物的本质。 写诗获得特征性的感受非常重要,非常关键。抓住了它进行发展,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或铺垫,或衬托,或对比等等,前伸,或后展,就发展成一首优秀的诗歌。比如说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作者就是获得西湖晴亦美丽,阴亦美丽,浓妆淡妆都美丽这一总体特征性感受,联想到美女西施,延展成篇的。 特征性感受能使得我们的诗歌生动、立体、鲜活,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丰富的美学趣味。解决呆板、平面、僵硬、堆砌没有生活气息的毛病。 不同的人,因学识修养、风度气质不同,他的特征性感受也不会相同。黄河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卡日曲海拔4200米,黄河长5464千米。黄河的总体特征是海拔高,长度长。李白的感受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生动形象,豪放、飘逸。写出了从天而降的黄河之水的咆哮奔流,如蛟龙入海、先声夺人的磅礴之势。南唐后主李煜被赵匡胤俘获之后,成为阶下之囚的他,每天站在高楼之上,回望故国家乡,总是触目伤怀,黯然泪下,悲苦不能自拔。李煜又是怎样体现自己的这一情感特征的呢,他在《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温柔、哀婉、凄切打上了李煜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是诗歌具有了独特的审美个性,具有了个性风格。 第二节:觅形象 诗歌是用形象思维的,不是用概念、判断、推理思维的,那是逻辑思维,是线性的思维,是抽象思维,没有感性的形象。诗歌用感性的形象思维,把思维的成果蕴含在形象之中。有形象,才有意境,形象越生动丰满传神,意境就越深刻隽永。诗歌是靠艺术形象,传达作者思想情感的。没有了形象,作者的思想和情 3 感就成了没有生命体的的幽灵了。少了形象,诗歌就成了僵尸木乃伊,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也就失去了寄托。 我们要知道形象思维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形象,二是想象,三是感情。三个特征中,最根本的是形象。形象思维的起点,也就是诗歌创作最开始的起点就是触动作者心灵的原始生活形象,就是说生活的形象激动了诗人,产生了强烈的情感,激发联想和想象,使诗人进入形象思维。形象思维的终点也是形象,就是艺术形象。诗人创作的最终落脚点是构成一幅完整的艺术形象。也就是意境。形象思维的中间环节还是形象,反复琢磨,反复推敲,使用体现事物形象特征的细节的使最终产生的艺术形象更鲜明、更完整。 诗歌的创作就是一个寻觅形象的过程,就是寻觅触心灵的生活原始形象,在原始生活形象激发的情感的推动下,展开想象和联想寻觅丰富鲜明的细节,构筑崭新的艺术形象,包括寻找整体形象和构筑整体形象的极其丰富的细节形象的过程。 比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和孟浩然相见,一定有很多很多事情可写。但作者写了江边送行。这个江边送行就是最能触动坐着心灵的原始生活形象。原始生活形象是触发情感、激发想象寻找诗歌形象的媒介。在这首诗中,作者寻找并刻画了两个形象,一个是孟浩然扬帆远去的形象,一个是李白深情远望依依惜别不忍离去的形象。然后作者寻找细节去完成这两个形象的刻画。这首诗歌最感人的细节就是孟浩然乘坐的船消失在天水相交的天边,只有长江滚滚不尽的流淌,来含蓄地表现李白对朋友深情眷恋和依依不舍。 原始的生活形象触发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的思考,因此诗歌就具有了思想和情感,作者运用联想和想象去寻找勾勒诗歌的形象。 然后去寻找生动的细节去精雕细刻诗歌的形象,使之传神、传情、传达思想。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高度地融合,统一于诗歌艺术形象之中。比如李约的《观祈雨》: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在生活中作者寻找到两个生活形象:穷人、富人。作者经过精雕细刻刻画了树木旱光了树叶,土旱得冒烟,忧心如焚,吹吹打打在水庙前迎接龙王,希望龙王怜悯,可怜苍生降雨救难的悲苦农民的形象,还刻画了富人看穷人歌舞取乐,担心下雨没有了歌舞可看,一副为富不仁铁石心肠的富人嘴脸。两个形象放在同一个画面中,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表达了作者对穷苦农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富人的强烈憎恨。这思想和情感都是对生活原始形象的感受思考得到的,通过联想和想象创造的诗歌的形象表达出来的。 诗歌艺术形象的刻画要注意多角度地寻找刻画。比如:洛尔加《海水谣》: 在远方, 大海笑盈盈。 浪是牙齿, 天是嘴唇。 不安的少女,你卖的是什么, 要把你的乳房耸起, ——先生,我卖的是 大海的水。 4 乌黑的少年,你带的什么 和你的血混在一起, ——先生,我带的是 大海的水。 这些咸的眼泪, 妈啊,是从哪来的, ——先生,我哭出的是 大海的水。 心儿啊,这苦味儿 是从哪来的, ——比这苦的多呢, 大海的水。 在远方, 大海笑盈盈。 浪是牙齿, 天是嘴唇。 诗人刻画穷苦人民的形象从因贫困被迫卖淫羞涩不安,又要通过挑逗客人、招揽生意的少女,苦力少年,老母亲,男女老少三个角度进行,表现人民的苦难。大海是苦难的象征,贪婪凶残的统治者的象征。大海的水是苦的,人民的生活也是苦的,把大海的形象和海边的穷苦人民的形象交织在一起,创造了一个艺术形象,反映了生活的真实,也寄托了世人对压迫者的憎恨和对人民的同情。 诗歌的创作在重视寻找勾画诗歌的形象的同时,更要重视诗歌中的细节形象,只有细节形象生动鲜明丰富,才能使诗歌整体形象丰满传神,内涵丰富,既委婉含蓄,思想情感又表达到位。否则细节寻找的不到位,不真实,不生动,整体的形象也会受到伤害,思想和情感的表现效果就会大大地削弱。比如我写的《崛起的宝清,我为你歌唱》中有这几句诗歌: 新石器时代,宝清大地 就燃起了人类文明的火光 满族曾在这里发祥 曾经孕育过中兴华夏的希望 高大的七星祭坛 至今还在静静地祈祷人畜兴旺,开边拓疆 宝清是个英雄辈出的地方 林海雪原、风雪茫茫 抗联曾在这里战斗 十二烈士血染山冈 5 烈士的鲜血浸润着这片肥沃的土地 英雄的精神铸就一代代宝清人自强不息的脊梁 站在天府公园高山之巅,远眺 不夜的宝清,华灯绽放、霓虹跌宕 像跳跃的音符,弹奏宏大辉煌的乐章。 第一节划线部分原来是“横扫华夏”,宝清县教委书记徐东清说横扫华夏在诗歌中有贬义,改为中兴华夏。我认为这个细节寻找的好,前者在于强调八旗铁骑武力强大,后者强调满族对中国的历史贡献和影响,同时也包含了原来的内容。效果要更好,避免读者产生歧义。第二节中的划线部分,原来是“化成”,原宝清电业局副局长那振猛看完后,说把化成改成“铸成”不行吗,我一想太好了,化成给人的意象是轻扬、向上,虚无飘渺的感觉,改成“铸成”就变得有力度,坚硬挺拔,有质感,更加生动形象地表现英雄的精神对宝清人精神的深远影响。后来宣传部部长史建建议改成“铸就”,当时我没有表态,因为我认为它们的意思是一致,没有更丰富的内涵。后来过了好几天,我突然感觉到铸就比铸成的音响效果好。这句诗前面平声音太多,这样一改多了一个仄声音,音响效果会更好,我就采纳了他的建议。第三届划线部分,原来是“初放”,那振猛说改成“绽放”不行吗,我说太好了。“初放”反映作者欣赏宝清景色时间短,为写文章而看,情感虚假,改成“绽放",能反映出作者欣赏时间之长,爱宝清情感至深了。 古体诗的细节形象的寻找更要严谨精确,比如齐己的《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原诗是“数枝开”,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己投拜说;“我一字之师也。”这样的修改,是诗歌的艺术形象更准确,更典型,更鲜明。再如任翻的《题台州寺壁》:“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诗人离开后,有人提笔改“一”为“半”字。任翻走了数十里,觉得“一”字不妥,应改为“半”字,赶回去,见已有人改了,叹息说:台州有人。如果写大漠或平川的“月照”那是要把“一江水”照得通明透亮的。现在写的是“前峰月照”就不如用“半江水”更真实。这样的琢磨,是为了使最终的艺术形象更真实。 古体诗关键性细节形象关乎诗歌意境的开合,活脱与否,尤其要高度重视。比如王安石的《京口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王安石那是改了又改,反复推敲,最后用了“绿”字,有动感,有生命力,使诗歌的意境鲜活而开阔了。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重视生活原始形象的寻找,重视诗歌形象的寻找,更应该重视是各种细节形象的寻找,要有足够的耐力,准确严谨,不遗余力,不达目 6 的死不休,去寻找最准确、最生动、最形象、最富有生命力的形象,才能使诗歌意境形象生动、情景交融、蕴含丰富。 第三节:意象迭加 美国诗人庞德有一首著名的诗歌《地铁站台》: 人丛中那些脸庞的幻影; 潮湿黝黑树枝上的花瓣。 这是意象派最脍炙人口的一首诗歌。评者认为它含义无穷:“表现了现代城市生活那种急促性和非人格化,表现了人生之稍纵即逝之感。”诗人自己说,这首诗歌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使用了从东方诗歌中学到的绝技——“意象迭加”。 他说:“意象表现一瞬间感觉与情绪的结合体。”简单地说就是客观的景物和在一瞬间的感觉和情绪的高度融合,或某一时刻的景物能极其充分地表现此时的心情,二者高度的融合体,就是意象。在诗歌中,意象迭加是创造意境,引发读者丰富想象,从而发掘诗作深邃含义的巧妙方法。 意象迭加,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描述性意象一个接一个出现,中间不加任何联系词。另一种方式,是,一个比喻性意象,不用任何联系词,“迭加”在另一个描述性意象上。 比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就是一种是描述性意象一个接一个出现,中间不加任何联系词。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三四句,写荒村野店的旅人被鸡鸣声唤起,残月还挂在天上,天之蒙蒙亮就上路了,板桥上严霜未消,留下征人的脚印,旅途辛苦的情景如在眼前。两句未用一个动词连接,单单写了六个具体的事物,这一连串的描述性意象叠加在一起,鲜明地描画出一幅羁旅行役艰辛的图画。情景交融,非常精妙。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也是这种情况。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前三句没有用一个动词,也没有其他的联系词。第一句用三个迭加的意象显现的萧索景物,表现人物筋疲力尽的疲惫和行将日落的孤寂以及近乎绝望的内心焦烦。第二句也用了三个迭加的意象显现了清新优美欢快的环境,表现了人物想念起远方美丽可爱的家乡所引起的短暂的转瞬即逝的愉悦和快感。第三句三个迭加的意象显现的是荒凉的古道,强劲裹挟扑面黄沙的西风,和骨瘦如柴羸弱不堪的坐骑。表现了人物旅途的漫长、艰苦和回家希望的渺茫。第二句和一、三句构成极其强烈的对比,形成巨大的心理反差,突出远在天涯的游子思念家乡肝肠寸断的痛切感受。从中我们领略了意象迭加给我带来的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7 辛弃疾的《满江红?题冷泉亭》运用的意象迭加属于第二种情况。 照影溪梅, 怅绝代佳人独立。 便小驻, 雍容千骑,羽觞飞急。 第一个意象“照影溪梅”,说溪水边上长着一颗梅花树把溪水当成镜子照,欣赏溪水里自己的美丽娇艳的影子,是个比喻性的意象,第二个意象是“怅绝代佳人独立”,这个意象是顺着第一个意象说的,什么人愿照镜子呢,女人。越是美女越愿自我欣赏,照镜子。那么这个美女什么样子呢,这个意象就是描述美女情态的意象:一个倾城倾国的绝代佳人低头惆怅站在那里。那千娇百媚的惊人的美丽,让人联想起心疼皱眉的西施,人们说西施在心疼皱眉的时候,才最美丽,才有东施效颦的典故。两个意象迭加在一起塑造了鲜活美丽的形象,创造了清新艳丽的意境。正因如此,才有成百上千的人骑马而来,在这里停下来,喝酒欣赏它的美丽。 朱自清先生的《春》,我们都知道是一篇经典散文,实际上它是真正意义上的经典散文诗。它的结尾就是运用一个比喻性意象迭加在另一个描述性的意象上的方法,化无形为有形,化有形为活脱脱的富有生命力的形象,创造了一个生动活泼,自然清新优美无比给人信心给人力量,给人美感,给人希望的结尾: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先生意象的迭加是一个比喻性的意象迭加到两个或三个描述性的意象上,解释了春天三个特点:一、新,崭新,不断变化生长的新;二、美,秀美,千姿百态,纯真张扬,喧哗变化的美;三、力,强壮的力量,一定能实现播种的梦想的极为现实的力量。 我再来看看意象迭加在在外国自由诗的运用。我们先看希克梅特的《我坐在大地上》 我坐在大地上 看着大地, 看着青草, 看着浅蓝的花朵。 你像春天的大地,亲爱的, 我看着你。 我躺在地上, 凝视着天空, 凝视着树枝, 凝视着飞翔的仙鹤, 你像春天的天空,亲爱的, 我凝视着你。 作者把大地和天空上的优美的事物的意象分别迭加统一到大地和天空上,然后再把这些优美的意象统统迭加在爱人的身上,使爱人的形象具有了大地和天空无穷无尽、瑰丽多彩的美,从中我们能感受到情人眼里出西施竟有这样丰富的内涵。诗人对爱人的爱自然是地老天荒了。 8 再看大诗人歌德的《尽管你隐身藏形》是如何运用意象迭加描绘爱人的美丽的: 尽管你隐身藏形,千变万化, 最亲爱的人,我会马上认出你; 尽管你脸上蒙住魔术的面纱, 无所不在者,我会马上认出你。 从那柏树的春节、蓬勃的朝气, 发育健美者,我会马上认出你; 在那运河清洁生动的水里, 最迷人的人,我清楚地认出你。 看到喷泉的水线直涌而上, 最好动的人,我多高兴认出你~ 看看到那白云苍狗,变化无常, 最好变的人,我从那认出你。 看到牧野的绿荫,像一幅花巾, 灿如繁星者,你真美,我认出你; 看到四面攀绿的千臂长春藤, 紧紧拥护者,我在那里认出你。 每逢山头映照晨曦的红光, 立刻使人开颜者,我就迎接你; 那时我上空现出清澄的穹苍, 使人开心者,于是我就呼吸你。 作者把充满朝气的柏树、清洁生动的运河水、直涌而上的喷泉水线、变化无常的苍狗白云、像花巾的牧野绿荫、攀绿的长春藤、山头晨曦的红光、清澄的穹苍这些优美的意象,自然贴切地迭加到自己爱人的身上,节奏轻松活泼,仿佛是个调皮任性可爱的孩子,轻松自然地刻画了爱人健美充满活力、迷人、活泼、光彩照人、美丽绝伦令人快乐、开心的形象,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自己爱人的最爱。 意象是构成诗歌意境的重要因素,是主观思想情感与客观事物的高度融合体。纯净诗歌中的意象,提高主观与客观的融合程度,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意象迭加,对提高我们诗歌创作水平和鉴赏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四节:意境创造 所谓意境,是指诗人利用形象思维方法经过艺术构思反映在诗歌中的包含思想感情的生活画面。“意”,是指诗人的思想感情;“境”,是指诗人描绘的客观事物。前者偏重于主观,后者偏重于客观,两者互相渗透,构成和谐的统一 9 体,使读者既能看到诗歌中的画面,又能经过想象获得更为广阔的艺术天地,那样才算构成了艺术上的所谓意境。 创造意境,是由诗歌的表现特点决定的。他不能像小说戏剧那样有比较充裕的笔墨去展开广阔的生活画面,去细描详述,而往往要把思想感情浓缩到有限的生活画面之中。情景交融,诗人通过画面形象捉摸到作者的思想情感。 我们来看一看王勃的《山中》是如何创造意境的。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长江因为悲伤,奔腾不息的江水仿佛已经停止了流淌,是长江悲伤吗,显然不是,是诗人自己。从万里之外回归家乡,一路上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回家。傍晚的寒风像汹涌的波涛一样呼啸着扑面而来,一座座秋山树上的黄叶,随风漫天飞舞,一片凄凉冷落、凌乱纷繁的景象。诗人的思想情感就是思念家乡。作者把那痛如断肠的思乡之情,倾注到目之所及的景物上,山、水、风、叶......全部浸透了诗人真挚而深沉的感情。从大地上的江河,到空中的寒风;从一座座在秋山,到一片片黄叶,整个大自然,整个宇宙,犹如浑然一体的一支思乡曲。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意”与“境”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我们来看看唐朝张继进京赶考落榜后,在回家的路上写的诗歌《枫桥夜泊》是如何创造意境的。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进京赶考那是满怀金榜题名、建功立业、衣锦还乡、光耀门楣的壮志豪情去的,是带着亲人光宗耀祖的热切期盼去的。赶考落榜,名落孙山,这一切美好的憧憬都泡沫一样破灭了,随风散去,与自己无缘了,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使原来热烈豪放、意气风发的心情归于失落、孤寂、凄凉,对亲人无法交代的焦虑和无颜面对家乡父老的羞愧的心情。这是这首诗歌的“意”。那么我们来看看诗人怎么创造“境”的。月亮落下了,大地一片黑暗,乌鸦不知好歹,不看火候,令人讨厌的叫着,漫天遍地,一片寒霜,那是透心儿的凉呀。这句诗反映了诗人高考落榜,前途黑暗,壮志难伸的绝望和极端痛苦烦躁的心情。江边的红红的枫树和鲜艳的渔火对着脸发愁,实际上说诗人自己自己发愁,怎么见父母亲人,怎么见家乡父老呀,怎么说呀,真是愁肠百结,肝肠寸断,无法可想。诗人愁呀,连半夜了,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那遥远的钟声,他都能听到。这悠远的钟声,将诗人无尽的愁思化成音乐形象变得幽深渺远了。真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味儿。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张继准确鲜明形象的将失落的痛苦忧伤和焦烦表达得生动之极,因祸得福,得以千古留名。这首诗歌景物安排也很有特点。诗人很善于设色,霜天的颜色是暗淡的,渔火和江边被映得红红的枫树是鲜艳的,二者遥相呼应。近处的渔船和远处的山寺,又通过钟声联系起来,这样,就使得远景和近景交织成章,色彩和声音融成一片,使整个画面浓淡相宜,栩栩如生。 我们再来看看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的意境创造。傍晚一轮硕大彤红的太阳顺着连绵起伏的高山,满怀深情依依不舍地落下去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回肠九曲,奔腾咆哮,蜿蜒数千里,奔流入海。整幅画面雄浑扩大。诗歌通过“依”和“入”两个动词,赋予了自然景物以活脱脱的生命和神态。“白日”和“黄河”不同色调的对比,是人们想象中的山河也染上不同的颜色。诗歌的后两句是说,要想看到千里之外山河的壮丽的景色,有更广阔的眼界,就需要再登上一层楼。 10 高瞻才能远瞩。这两句表面上好像是在说明一种哲理,实际上它也是画面一个有机的部分,使画面中人的活动和思想感情,与前面的景象气脉一贯,浑然一体,构成了一幅壮丽雄浑的登楼远眺图。雄浑的景象和积极向上的情绪交融成诗歌的意境。那么这种积极向上的情绪是什么呢,那就是要想有更大的成就,更广阔的眼界,就需要不断的努力,开拓进取、自强不息、不断作为的积极地人生态度。这种思想情感的表达,是诗人无意插柳自然天成而为之,没有丝毫的人工雕琢的痕迹,表现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我们再看看肖岗的新诗《我是一滴水》的意境创造。 我是一滴水 从唐古拉的雪山冰岭 悄悄滚落的一滴水 也许还以为 我是高山的弃儿 历史的泪滴 似乎不会有热的裂变 光的七彩 我并不讳言 我曾经是冷却的生命 我是雪 我是冰 但是,现在 我是一滴水 我已经开始我向往的行程 从冰海雪原 寻着岩缝石隙前进 即使我是那样细微 只要我在流动 我便属于未来 我已经包孕了雷电的声威 大海的梦幻 而且我并不孤独 我的背后是无穷大 我是大江的源头 我是明天的浩浩荡荡 我的未来在大海 这首诗歌的“境”是生命曾经冷却凝固的唐古拉山上的冰雪融化的一滴水,离开高耸云端的大山的依靠,是那样细小卑微,是那样孤独,凄凉,仿佛是历史冰冷的眼泪,没热烈的膨胀的运动的力量,永远不会有壮大、辉煌、成功耀人眼目的七彩光环。但是这一滴水认为它已经重新拥有了生命,具有了追求理想的生命蓬勃的强大的力量。并且开始了行动,尽管自己现在还非常的弱小、卑微。但是它坚信只要它在不停的行动,就一定能到达大海,成为大江、大河,以致大海。 11 它坚信自己正在孕育,将来必将壮大想象着将来的浩浩荡荡,烟波浩渺,广阔无垠,云蒸霞蔚,行云布雨,电闪雷鸣,惊天动地的达到理想境界的无比伟大、雄浑、壮观的景象。那么这个“境”表达的“意”是什么呢,这滴水的独白揭示出一个宇宙间一个普遍的真理,那就是只要不断的量变就一定能产生质变;只要不停的奋斗,弱小终将变成强大;只要不停的行动,为人所鄙弃,为人所不屑一顾地位卑微的人,一定能取得绚烂夺目辉煌的成功。作者没有枯燥直白地解说自己的思想,而是把丰富的思想熔铸在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之中,通过“一滴水”从雪山冰凌滚落,不停的行动,到坚信并憧憬汇入浩浩荡荡的大海,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主题思想,构成一种余韵悠远的意境,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创造意境,就要特别注意情与景的融合,水乳交融的融合,情寓景中,景物传情。千万注意诗歌中景物不能精准地形象地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二者相互剥离的现象;要特别注意作者的思想必须要通过生动鲜活的艺术形象含蓄地表现出来,让读者通过诗歌的艺术形象感觉出来,而不是作者直接说出来。简单地说就是寓理于象。尤其是篇幅较短的诗歌。同时还要注意色彩的搭配,远近高低的空间安排精心地营造优美的意境。 这是诗歌意境创造的一般规律。 第五节:奇想 恩格斯在评论德国诗人普拉顿的时候,曾经指出:“写诗必须有大胆的想象。”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形象思维,也就没有诗歌。因为形象的思维活动主要是艺术想象,形象思维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丰富的艺术想象。 奇想,是诗歌艺术想象的第一种,想象在本质上是现实的,而在形式上往往是浪漫的。诗歌中所想的东西,往往带着一种奇异的色彩,闪耀着理想的光辉。这样的奇想,使平常的生活景象唤发出一种奇特的美态、美质,令人耳目一新。 我们来看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歌奇想的运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天气晴好,西湖湖水波光潋滟,青山、绿树、红花,倒影水中,浓妆艳丽,就像一幅精妙无比、色彩斑斓的工笔山水画。天气阴雨,雨雾空蒙,山中云雾缭绕,青山、绿树、红花、湖水,此隐彼现,若隐若现,色调淡雅,仿佛是一位技艺高超的国画艺术大师精心创作的一幅用墨浓淡相间、行云流水、变化自如,远山、近水、高树、低花布局精妙、匠心独运的水墨山水画。西湖色调艳丽好,色调淡雅也好,让诗人产生奇想,想到著名的美女西施,不管穿浓妆还是淡妆都非常合适,丝毫不减她惊人的美丽。把西湖想成美女西施,可谓新奇之极。 我们再看看柳宗元的《与浩初上人同书山寄京华亲故》这首诗歌奇想的运用情况。 海畔千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海边成千上万、绵延起伏的高山,直插云霄,残酷地隔断了远望魂牵梦绕的家乡的视线,就像竖起成千上万把寒光四射的倚天宝剑,在寸寸割断思念家乡的愁肠,痛彻心肺,无以复加。诗人突发奇想,想象自己像孙悟空一样有神奇的 12 分身术,化作千万个自己散落到每个山峰的峰顶,尽情地眺望遥远的天边那刻骨铭心的家乡。这个想象虽然离奇,却是从实感中产生,有真实生活基础的。柳宗元因为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改革活动,失败后被贬到南方的蛮荒之地,人生地疏,气候不适应,非常的孤独痛苦,再加上不久王叔文被杀,柳宗元闻讯极度惊惧,时刻担心自己不知何时,也像王叔文一样,身首异处、客死他乡,成为孤魂野鬼。整天精神高度紧张,处于极度的惊恐中,无助、无奈,自然让他千百倍地超过常人思念能给她依靠安全和温暖的家乡。因此,读来非常感人。 我们再来看看辛弃疾的《木兰花慢》的奇想运用。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花慢》是一首想象奇瑰构思新颖的送月词。作者在词的小序中说:《木兰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作者紧紧抓住黎明前极为短暂的时间,像伟大的诗人屈原问天那样驰骋想象连珠炮似的对月发出一个个提问:今夜可爱的月亮,悠悠地离开,它要去哪里呢,是还有另外一个人间吗,在那边才能看见,银光四射的月亮从东方升起吗,浩瀚无垠的天外,仅仅只有浩浩长风奔腾不息独自送中秋的圆月吗,那圆如明镜的中秋之月,飞至中天而不坠落,难道是谁把它系住了吗,可又系在哪里,是怎么系的呢,嫦娥偷得长生不死药,奔月,离开人间独居在广寒宫,守了那么久的寡,没有嫁人,又是谁把她留住了呢,月亮经过无法询问的海底,诗人困惑莫解的惆怅。深情地对月亮发问:浩瀚的大海波涛汹涌,巨浪滔天,怕纵横万里的长鲸横冲直撞,撞倒了月宫中的琼楼玉宇。癞蛤蟆本来就会游水是不用担心的,但是那不识水性的玉兔怎么通过那波涛汹涌的大海呢,如果说都安然无恙,那为什么渐渐残缺如钩呢,作者把有关月亮的一些有关的传说和生动的比喻交织成一幅形象完美的绚丽图画,充分地表现了这位杰出的词人超凡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新精神。可谓千古绝唱别具一格。给人极大的艺术享受。 这首想象瑰丽的送月词,写得纵横激荡,但雄伟奇幻的想象背后,却隐藏着此人难以名状的哀愁。面对现实,词人发出一系列的疑问,表现了他那种困惑莫解惆怅的心情,“恍惚使人愁”,正是道出了作者难言的苦衷,表现了他对国事和时局的忧虑。作者以皎洁的明月象征大宋江山,而对他的命运忧心忡忡,“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正表现了作者对猖獗误国的邪恶势力的憎恨,南宋朝廷命运和前途的深深忧虑。“若道都无恙,云何渐渐如钩”,两句,更表现了作者对南宋朝廷命运和前途的深深的忧虑。这首深刻的咏物词,它的思想意义要比单纯的描写自然景物的咏物词高明得多了。 奇想,能把读者带到十分广阔的无比瑰丽的境界中去,使读者想象飞驰,思路畅达,在宏观的世界中看到微观,在微观的世界中发现宏观。 13 第六节:幻想 浪漫主义诗人,在表现方法上的共同特征,就是用超现实的幻想来反映现实。 现实是黑暗的,许多美好的理想难以实现;现实的天地是狭窄的,诗人却永远处于这狭窄的天地里,于是展开想象的翅膀,飞越黑暗和狭窄,飞到光明和宽大无比的幻想天宇中去。 这种浪漫主义幻想,写的往往是奇丽变幻的境界,但境界中出现的种种,又无一不是现实的投影。诗人正是要通过这些不现实的幻想、幻形,倾吐自己根于现实的理想和憧憬。 我们来看看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歌幻想的运用。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艺术形象多彩缤纷,表现手法新奇别致的游仙诗。 天宝三年,李白被唐玄宗赐金返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重大挫折。离开长安后,曾经与杜甫高适游览宋国、齐国、鲁国旧地,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段时期。这是他的家已经颇具规模,完全可以怡情养性、安享时光。可是李白那不安定的灵魂,有着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开家园,有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歌就是告别东鲁诸公时做的。 14 虽然离开朝廷,离开翰林已经有年月了,而他心中政治的愤怒和埋怨仍然郁结于心,耿耿于怀,所以诗歌的最后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激越愤慨的呐喊。 海上的过客谈起古代传说的海外仙境——瀛洲,认为烟涛浩淼,飘渺虚无,实在难以寻找。而越人说起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有时可以有幸看到它高大巍峨的真容,那真是胜似仙境。 传说登山的人听到过仙人天姥歌唱,以此得名。天姥山和天台山,两山相对,峰峦峭歭,仰望如在天表,冥茫如在仙境,容易引起游者想入非非的感觉。天姥山虽然号称奇绝,越东灵秀之地,但和五岳名山相比,那是小巫见大巫,还是有天壤之别的。可是越人说它高大连天横向天际,比五岳更加挺拔。四万八千丈高的天台山,为它倾斜,拜倒在天姥山脚下。 越人极力地夸赞天姥山,引起诗人深切的向往,在睡梦中梦见吴越之地,在月夜晴光的照射下,他像得道的仙人一样,飞渡明镜一样的镜湖。明月把他的影子映照在镜湖之上,又送到谢灵运当年在此歇息过的地方。落地后,诗人穿上谢灵运当年特制的木屐,登上谢灵运当年曾经攀登过的石径——青云梯的地方。登到天姥山的一半,见到一轮红日从茫茫的大海上涌出来。听到天上的公鸡鸣叫起来。山上的路千回百转、飘忽不定,惊奇、迷恋、欣赏奇花异草,依着石头歇息,忽然感觉暮色降临,天色暗了下来。暮色中熊咆龙吟,声威赫赫,地动山摇,巨大的声响在山谷中震荡,深林为之战栗,高山之巅都为之惊动。云色青青,浓云密布,好像要下雨;水波荡漾,上面飘荡着一层白色的水汽。在令人惊悚不已的幽深暮色中,突然电闪(列缺)雷鸣(霹雳),在山峦崩塌一样惊天动地、撼人心魄的巨响声中,一个神仙的世界福地洞天巨大的石门轰然打开。天色昏暗看不到幽深、神秘的洞底,日月当空照耀着金银做成光芒四射的一座座雄伟壮观的宫阙。云中的神仙们用美丽的彩虹做成世所罕见的衣裳,将奔腾浩荡的长风作为马来乘,身轻如翼,纷纷落下来。老虎弹琴,鸾鸟拉车。仙人们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天山的神仙好像都出动了,整装列队迎接诗人的到来。金台、银台与与日月交辉,辉煌灿烂、气象万千、光彩夺人。在这个神奇的梦中,诗人用变化莫测的幻想为我们描写了一个自由快乐、神奇辉煌、惊心动魄的,能充分展现诗人价值的神仙世界。在这里蕴含着诗人内心深处的人生价值和“为君谈笑静胡沙”、“欲济苍生”经世报国的理想追求。尽管被人撵出长安,政治理想破灭,但理想和追求任然顽强地在潜意识中起作用,所以做了这样的梦。 忽然魂惊魄动,恍然惊醒,坐起来,现实和梦境理想巨大的反差让他长长地叹息。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人世间行乐也是象梦中的幻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象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别 (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诸位朋友离开 要想远行时就骑上它去探访名山。怎么能低头弯腰侍奉权贵,使我不能舒心畅意,高高兴兴地过日子呢~ 从结尾部分,我们可以看出李白对生活是充满热爱的,政治上没有前途了,寄情于山水,态度是乐观的。诗人闲暇时,把自己的坐骑白鹿放在青青的幽深的山崖间,要想远行时就骑上白鹿去探访名山大川,把自己简直活脱脱描写成一位仙风道骨、闲云野鹤、云游天下名胜的世外仙人的形象,这里透出追求自由的飘逸高旷的情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出诗人对现实 15 的轻蔑,不阿谀权贵,捍卫人格尊严和独立,积极追求自由傲岸不羁的浪漫主义精神。其实结尾的思想内容都已经蕴含在前面的梦境之中了。只不过结尾把主旨点明而已。 我们再来看看李贺的诗歌《梦天》怎样运用幻想的。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走如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古代传说,月亮里住着玉兔和蟾蜍。“老兔寒蟾”指的就是月亮。幽冷的月夜,阴云密布,空中飘下一阵冻雨,仿佛是玉兔和寒蟾在哭泣留下的眼泪。雨飘洒了一阵,又停住了,云层裂开,幻化成一座高耸的楼阁;月亮的光芒从云缝中穿出来,照射在云块上,现出白色的轮廓,如同房屋的墙壁被月光斜射一样。下雨后,水汽未散,天空充满很小的水点子,玉轮似的月亮在水汽上碾过,它所发出的光都给打湿了。这是写诗人梦游天空看到的景色。 接着诗人写自己进入了月宫。“鸾佩”是雕着鸾凤的玉佩,这里指仙女。在桂花飘香的的月宫小路上和一群仙女遇上了,和仙女谈话。“黄尘清水”用我们常说的话就是“沧海桑田”;“三山”原来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这里指的是东海上的三座山。仙女说,下面东海上三座山,沧海变桑田,桑田边沧海,千年的变化之快就像飞快奔驰的骏马一样。 最后是写诗人回头下望人间所见的景色。“齐州”指中国,中国古代分为九个州。诗人回头下望中国大地上的九个州微小的如同九点烟尘,“一泓”等于一汪水。烟波浩渺、无边无际、波涛滔天的东海小得竟像一杯打翻的水一样。 诗人尽情驰骋幻想,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变变幻怪谲的意境:上月宫,从月宫俯视人间的景象和变化。时间是那样急促,空间是那样渺小。显示了诗人可贵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反映了他要求变革现实的思想。 我再来看看泰戈尔的《在黄昏的时候》的幻想的运用。 在黄昏的时候,我的幼小的女孩听到他的同伴在窗子下面呼唤她。 他手里掌着一盏灯,用她的面纱遮着,怯怯地走漆黑的楼梯。 在三月的星夜,我正在平台上,突然听到一声哭喊,我连忙跑过去看。 她的灯已经在旋转的楼梯上熄灭了。我问她:“孩子,你为什么哭,” 她在下面苦恼地回答说:“爸爸,我把自己弄丢了~” 当我回到平台,在三月的星夜下,仰视天空,我仿佛看见一个孩子在天空行走,她的面纱里藏着一盏盏明灯。 假若这些明灯熄灭了,她也许会突然停下步子,而天际也许会传播着一声哭喊,“爸爸,我把自己丢失了~” 这是现实生活中的“有包孕”的片刻,所激发的诗人的幻想。“有包孕”的片刻是指生活中发生的某个事情或某个场景,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既有生动的形象,生动的形象中又天然地蕴含着深刻生活的哲理。这首散文诗就是在漆黑的夜晚,孩子掌灯下楼,灯熄灭了,孩子哭喊。孩子说,自己把自己给弄丢了。引起诗人幻想一个孩子在天空行走,她的面纱里藏着一盏盏明灯。假若这些明灯熄灭了,她也许会突然停下步子,而天际也许会传播着一声哭喊,“爸爸,我把自己丢失了~”这首诗歌是多么简单,又是多么深刻呀。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把自己给活丢了,又有多少人知道自己把自己活丢了呢,人是有尊严的,但有多少人为了名利,迫于权势的威压,丢了尊严,摇尾乞怜,阿谀奉承,满脸谄媚,“把自 16 己丢失了”;人不只有生物的欲望,还有理智的精神的高贵的理性,又有多少人精神浮躁,生活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衣食住行的豪华奢侈;妻妾成群,颐指气使,作威作福,而丧失了理性,甚至丧失良心,“把自己丢失了”,伤害了自己,伤害了他人,把自己降格为会说话的动物。这些人谁承认自己把自己活丢了呢,诗歌中那个“也许”用的多好啊,哭喊的人是理性的觉醒,想做一个真正有精神追求的,讲道德懂理性,实现自身生命价值,尊重生命的人;没有哭喊的人,是那些沉沦欲望苦海挣扎的人,乐极生悲的人,追逐欲望,又永远无法得到心灵满足的人。我们在生活中要注意生活中“有包孕的片刻”,写出来就是诗歌,很简单。并不神秘。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辛弃疾的《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等等诗歌,都是有包孕的片刻写成诗歌的。这样写成的诗歌往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因为它的思想和艺术形象结合的非常好。我们学校有一位非常年轻美丽的女教师上完晚自习回宿舍就寝,被老鼠吓跑三次,最后打车回家了。我听说后觉得是有包孕的片刻,多方打听事情的经过,把它写成一首散文诗《美 女和老鼠——美和丑的较量》: 一个美女给学生上完晚自习,回到宿舍。她觉得太累了,就放下被子,衣服没脱,灯也没闭,便睡起来。睡着睡着,觉得脸痒痒的,当她睁开眼睛,一个硕大的老鼠,长长的尖尖的嘴巴上长着长长的胡须,瞪着圆溜溜的小眼睛,正生气地打量她呢。那意思我的地方,你给占领了,哪部分的,你好看呀, 美女“妈呀”一声触电似的跳起来,光着脚冲了出去。跑到别人的宿舍,哭诉刚才惊险的经历。渐渐心跳平稳了。心想,老鼠早跑了吧。 她穿上别人一双鞋,回来一看,老鼠竟然拖着长长的尾巴,在她的被面上洋洋自得地迈着方步,昂首挺胸,环视着自己的领地,俨然一副胜利者的姿态。美女吓得转身就跑。 她又向别人哭诉了一会儿,心跳又渐渐平稳了。心想,这回老鼠总该跑了吧, 他蹑手蹑脚、小心翼翼地回到自己宿舍,向里四下张望,屋里静静悄悄的。没有发现老鼠的一丝踪迹。心中一阵狂喜。心想这回我可以睡个安稳觉了。坐在床上,脱下鞋,掀开被。这时一只硕大的老鼠噌地一下从被窝里窜出来,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妈呀”一声,美女蹦起来,跳下床,冲出了宿舍。 这一夜,她再也没有回来。 真善美,不能采取正确的手段和,常常被假丑恶击败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而且还时常被假丑恶取笑为无能。这首散文诗能引起人们更广阔深入的思考,真善美怎样能得到人们的推崇和自觉的实践这一问题。 在诗歌创作中,幻想的运用,多种多样。有的是对现实的否定,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有的是表达改革现实的强烈欲望,如李贺的《梦天》;有的实现是形象的升华,如泰戈尔的《在黄昏的时候》,我的《美女和老鼠》也属于此类。 幻想,我们要学会使用,它能让我们创造神奇的充满浪漫主色彩的意境,幻想是想象非常重要的一种,飞腾的想象是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幻想的运用创造崭新的意境,能很好的表现我们的创新能力,个性的飞扬。 17 第七节:梦想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人睡眠的时候,由于各种刺激,或残留在大脑里的外界事物引起各种影像,形成了梦。 梦,可以说是人们生活的延续,思想的反射,精神的反光。正因为如此,以想象展开的形象思维的诗歌,常常借助梦想来抒发自己幽深曲折的感情。由于梦想是人们内心深处潜意识的流露,又带有似隐似现的,似真似幻、扑朔迷离的色彩,因此“记梦”的诗歌,往往形象鲜明、奇特,感情真挚、深沉,具有激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我们来看陆游的《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这首诗歌梦想的运用。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已残,心未死。 上阕是记梦。早晨,雪花漫天飞舞,传来一阵急促的杂乱的笳声,蓦然而至的的笳声,使本来清净幽深的雪晓变得一阵迷离杂乱,竟然难辨身在何处。一支军容严整的劲旅出现了,“无声”说明这支部队有着严明的纪律;“望似水”形容队伍浩荡庞大、络绎不绝。诗人想,应该是西北边防重地雁门关和青海边。 诗人始终想施展宏才伟略,报效国家,建功立业,但又始终受到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时光流逝,人生苦短,壮志难酬,诗人的痛苦和矢志不渝的志向,通过梦境非常感人地表现出来了。下阕诗人梦醒,非常凄凉,直接说出心中的痛苦和志向。 我们再来看看李清照的《渔家傲?记梦》的梦想运用。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将近拂晓,云海苍茫,波涛奔涌,晓雾迷蒙。在这个气象万千的宇宙间,天河流转,万顷碧波之上,长风浩荡,千帆飞舞,万船竞发。词人梦见自己辛苦走了一夜,到了上帝住的地方,听见上帝热情地问她,你如此辛苦地奔走,要去哪呀,词人回答说,路还遥远,天色晚了,学写诗歌空有惊人的句子,也找不到别人理解她的境界。看大鹏已经高翔于九天之上,大风啊,不住地吹吧,把我送到蓬莱仙岛上去吧。诗人热切地向往能像大鹏一样应逢高飞远扬,飞到那自由、幸福的海外仙山去。表现诗人对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对光明的追求。诗人在丈夫赵明诚去世后,非常凄惨、孤独,她渴望再嫁,但是受到人们的非议,就连陆游那样具有高深修养并且有着爱情伤痛的人也不理解,给诗人带来空前的内心压力、痛苦和不平。我想正是这样的生活遭遇和她渴求冲决这种生活的思想感情,才使一个婉约派的词人写出意境阔大,想象丰富奇特,气势宏伟的一首浪漫主义豪放的作品。 我们再来看看泰戈尔的散文诗《在一个梦中的朦胧的道路上》的梦想运用。 在一个梦中的朦胧的道路上,我曾经走去寻找我前生的爱人。 她的的屋子立在一条荒凉的街道尽头。 18 在夜晚的微风中,他心爱的孔雀打着瞌睡,站在栖木上,而那些鸽子也在角落一声不响。 她把灯放在门边,站在我面前。 她抬起她大大的眼睛望着我的面孔,脉脉地问着:“你还好吗,我的朋友,” 我竭力想回答,但我们的语言早就已经遗忘了。 我想了又想,我的头脑竟然想不起我们的名字。 泪水闪耀在她的眼中。她向我伸出她的右手。我握着它,脉脉地站着。 一盏灯在夜晚的微风中闪动了一下,熄灭了。 诗人所记述的这个梦境,流泻着一种感伤的情调。写幻境中的梦,所透露的正是诗人他现实的心境,对爱情的执着的追求,和渴望不可及的怅惘的心情。 第八节:联想 联想,是想象诸多形式的一种,即由此及彼或由彼及此的想象。 由于事物间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联系,联想也有不同的方式和类型。常见的 有如下几种: 一、相类联想。指同类事物间的质同联想。这种联想一般思维方式是由此及彼、由远及近、由古到今或由今到古以及具体与抽象互换等。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诗人由自己左手牵着凶悍的黄猎狗,右手高举着凶猛机警的猎鹰,头戴锦冒,身穿貂皮大衣,身跨高高的战马,带领数千名骑兵,似飞奔的波浪,似迅疾的狂风,波浪起伏席卷山岗追击野兽,威风凛凛,神威勇武、意气风发,联想到当年亲手射杀猛虎的少年英主孙权;由自己年老被贬,不知何时才能得到被朝廷重新重用,联想到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赦免魏尚,重新重用魏尚 ,希望朝廷重新对自己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报效国家,建立功业。 二、相似联想。指两种不同的事物,因在某一点上有所相似而展开的联想。相似而不同质是其特点。如《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作者由西湖的晴阴浓淡的美丽联想到浓妆淡妆的西施,从而创造优美的意境。 三、反向联想。由事物间相反的特点而引起的联想,也叫对比联想。这种相关的两种事物之间的逆向联想,一正一反,对比鲜明。比如李约的《观祈雨》: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作者把穷人、富人对大旱的截然不同的态度和感受。放在同一个画面中,鲜明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表达了作者对穷苦农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富人的强烈憎恨。 19 四、连锁联想。从已知的信息,联想到某一观点,然后由此及彼地联想下去,思维流向随之一层一层向纵深发展下去,就是连锁联想 。比如辛弃疾的《破阵子沙场秋点兵》: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生后名。可怜白发生! 诗人由号角连天,部队聚众就餐,想到威武雄壮盛大的阅兵,由阅兵想到,奔驰的战马像当年救刘备死里逃生的卢马一样飞快,战士们拉弓射箭的弓发出的声音就像电闪雷鸣一样惊天动地,想到自己建功立业报效君王,解决天下大事,为自己死后赢得千古不朽的美名。 五、变形联想。从原信息点出发,合想地增加一些与它有关的信息材料,来诱发思维、拓展思维的又一种心理过程。比如吴道子给裴楷画肖像,可是总不能表现出裴楷洒脱俊逸的精神和气质,最后吴道子凭空给裴楷添了几缕胡须,画像顿时形神兼备起来。今年暑假受县宣传部委托创作《崛起的宝,清我为你歌唱》其中有一句:“十二烈士山血染山冈”原来是“岗”,县教委书记徐冬青建议改为“冈”,我问是这个“冈”字吗,他说十二烈士山只是个小土包,这样改显得高大。我知道他的用意是用山的高大来烘托抗日烈士的形象的高大。采用了他的建议。我在诗中写马鞍山远眺的时候,也使用了变形联想,说:“站在天府公园高山之巅,远眺”,使诗歌的意境阔大起来。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天姥山根本没有五岳高,李白使用了变形联想,极力地无限夸张天姥山的高大,为后来神奇莫测的神仙世界的梦境的展开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实际上,诗人创作,就是像上帝创造世界一样,创造一个人为的主观的世界。 《文心雕龙?神思》篇,极力推崇飞腾的浮想联翩的想象的。所谓:“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间,卷舒风云之色;......”这种联想,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你可以想到千年以上,万里之外;你可以想到各种美妙的境界;像珠圆玉润的声音;你可以想到壮丽的景象,像风云的舒卷......尽管生活中的事物千姿百态,却莫不然上坐着的感情色彩,以至于打破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或改变事物原来的特征,而以作者的感情要求,予以称心如意的安排。 诗歌许多内涵丰富的画面,是诗人借联想构成的;许多生动、绝妙的比喻,也是在飞动了联想中找到的。 我们来看看吴文英的《风入松》这首诗歌联想的运用。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鸯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雨后天晴,西园的主人还日日来清扫一下,独自寂寞地坐在亭子里,痴痴地望着远处:黄蜂一群接一群蜂拥而上扑向秋千的绳索,诗人运用相类联想由此想到是那绳索上,还有她从前打秋千时手上留下的余香。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飞腾的想象,人物的心情就接着这个联想活脱脱地描画出来了。诗人非常怅茫伤心,深切地盼望自己的爱人的倩影,总是没有信音。那幽寂的空阶上,一夜之间早已经长出了青青的苔藓。诗人思念心爱的人痛苦无限,由此及彼相类联想到苔藓的多,化无形、无象、无生命的愁思为有形、有象、能生长、具有生命力的苔藓,非常生动形象。充分显示了诗人的创新能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20 我们再来看看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联想的运用。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弾,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大弦浑宏悠长嘈嘈,诗人联想到暴风骤雨,声音和气势多大呀,有多么形象呀;小弦和缓,幽细切切,联想到有人切切私语,多么形象富有情趣。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诗人联想到像大珠小珠一粒粒掉落玉盘,圆润、清脆、悦耳,既生动形象,又给人非常强烈的美感。琴师的技艺高超,诗人的联想美丽、贴切、自然、流转,更是好生了得。诗人把不断变化的琵琶声一会儿联想成花底下宛转流畅动听的鸟鸣声;一会儿又想象成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一会又联想成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一会又联想成好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作者的联想能力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此时闷闷无声,怎么联想呢,他竟然联想到比有声更动人,真是妙绝。突然间,他又把琴声联想成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通过这首诗歌,我们是真正领教了伟大的诗人的非凡的联想能力,化无形无象的音响为具体生动美丽无比的,仿佛具有灵性、具有生命力的形象,真是不可思议。 我们再来看看张新的新诗《杭州绸伞》联想的运用。 杭州绸伞, 一片西湖春光。 红的像彩霞, 蓝的像晴天, 紫的,绿的, 像鲜花,像波浪。...... 撑起杭州绸伞, 听见柳浪莺唱, 看到三潭印月, 闻到苏堤花香。....... 美丽的绸伞, 开放在牡丹峰上、多瑙河畔...... 祖国的春色, 普天下朋友共赏。 杭州的绸伞,五彩缤纷,色彩艳丽,千姿百态,诗人由此联想到春天姹紫嫣红、百花争艳、赏心悦目的春光,既赞美了杭州的绸伞,又开拓了诗歌的意境。 诗人由红的、蓝的、紫的、绿的......联想到彩霞、晴天、鲜花、波浪......联想一切生活美好的事物,描摹杭州绸伞的千变万化的美丽,使诗歌的意境色调艳丽、丰富、清新,充满勃勃生机。 撑起杭州绸伞,人们就拥有了一个好心情,就能感受欣赏到一切美好的事物。诗人这是变着法儿盛赞杭州绸伞美的魔力。 21 诗人在结尾,由杭州绸伞像无数富有生命力的灿烂的鲜花,联想到它开遍中国,开遍世界。盛赞杭州绸伞打开了国内市场,而且打开了国际市场,走向了世界。在诗歌整体意境上极大地拓展了意境,同时还善意地表达了勤劳的杭州人愿与国人以及全世界人民共享美好世界的良好愿望。 换一个角度来说,这首诗歌很好地运用了意象叠加的方法。 第九节:拟想 拟想,是设身处地的想。即写某人某物,就站在某人某物的立场上,在特定的情境下去想象他或它会怎样想、怎样动,会有怎样的神态,会有怎样的情感,会有哪些特征性细节;或者把自己想象成某人某物,自己揣摩在那种特定的情境下会怎样想、怎样动,会有怎样的神态,会有怎样的情感,会有哪些特征性细节。这样写就会使自己在诗中的描写活灵活现,能充分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时还能使自己的诗歌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从古典诗词中,我们有时会看到:作者本来是自我抒怀,但笔锋一转,突然落到对方身上。这样抒情就出现一种立体方式,意境开阔,别具情味,犹如电影中的蒙太奇镜头,不在同一情境下的镜头的剪辑。 我们来看看杜甫的诗歌《月夜》拟想的运用。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环。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今夜鄜州月”,今夜诗人仰望鄜州的上空那轮皎洁的明月,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诗人笔锋一转不写自己的,而是运用电影的蒙太奇镜头,表现妻子和诗人同时独自望月思念对方。也就是诗人把自己当成妻子想象在这个特定的情境下的表现。会怎么样表现呢,“闺中只独看”,妻子一定一个人在闺房中独自望月:希望老公快点回来,早点团圆~ 为什么“只独看”,因为“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这时镜头又转向不懂事,不知思念为何物的幼小的孩子身上,他们还不懂得思念远在长安的父亲,只是东瞧瞧,西瞧瞧看着天上圆圆的东西:真好看,像一轮白玉盘。只有他们的母亲能深切地体会到,在兵荒马乱担惊受怕的年月,独自拉扯一帮孩子是多么地艰辛,内心是多么地孤独和无助。安史之乱仍在继续,战场在不停地厮杀,到处抓壮丁,自己的丈夫是不是让官兵给抓去了,在战场上受伤了吗,要是没有了丈夫,在这乱世,一个女人带着一帮孩子,怎么活呀,那么这时妻子的内心是刻骨铭心、柔肠寸断的思念和煎熬。在这种情况下,妻子会有怎样进一步的表现呢?“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环。”夜雾本来没有香味儿无香,香味从妻子的云鬟中散发出来的,我认为这个“香”用得好,写出了妻子的温馨、柔情、美丽、贤惠、体贴入微,更写出杜甫爱妻子的深情。这两句也写出了妻子对杜甫的无限的深情。凄清的月光照在妻子的玉臂上,显得寒凉。湿、寒二字,写出夜已深而人未寐的情景。妻子倚窗望月,望了多长的时间呀,深夜的雾气把她的秀发都沾湿了,清 22 冷的月光照射着她细腻、软润、雪白的双臂,仍然没有感到寒气袭人,痴痴地望着月亮,等待着,等待着,等待着丈夫的归来。这时诗人又运用蒙太奇镜头把未来夫妻团聚上月的镜头接过来。设身处地想象,“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什么时候才能和妻子一起倚着窗帷,仰望明月回忆我们现在望月思人的情景和感,让月光照干我们彼此重逢喜极而泣的泪痕~这首诗歌通过运用拟想的方法,受 深刻地表现了离乱的伤痛和内心的忧愁和焦虑。 我们再来看一下李清照的《怨王孙》,这首词拟想的运用。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蘋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时值深秋,词人泛舟湖上,秋风阵阵,湖面上秋波荡漾、烟波浩渺,湖上的荷花渐次凋零,空气中飘散的香味也淡薄了。“红”,与李清照《如梦令》“绿肥红瘦”中的“红”用法相同,都是使用借代的修辞方法,用颜色指代鲜花。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秋天天高云淡,碧空万里,湖水更见澄澈,青碧、明亮,周围山上的树木经过秋霜点染,五颜六色,色彩斑斓,在秋风的吹拂下,仿佛就是一幅活动的、色彩浓艳优美的油彩风景画。词人心中有说不出的亲切和兴奋,但是词人不这样表达,而是运用拟想,站在山水的角度去想,在这个特定的情境下,“水光山色”会有怎样的表现,词人想了想他们的表现会是“与人亲近”。这样移情于物就使得毫无生命力的“水光山色”,就具有了生命的灵性和感情,巧妙而奇特的把自己陶醉山水之情更真切地表达了出来。李白诗有“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辛弃疾词有“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都是这类拟想的用法。“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蘋花汀草”,湖面上早已没有夏日那种“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盛景,和“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用邦彦《苏幕遮》)的美景,但枯老的荷叶和充实、饱满、沉甸甸的的莲房,也一样给人以丰收之感和收获的欢愉。临近岸边的蘋花汀草,经过清露的洗涤,更加清爽,冷艳。“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明明是词人自己留恋这里风光秀丽的湖光山色,深深地沉醉其中,不愿离去。却运用拟想的方法,站在鸥鹭的角度想象这么让人陶醉的湖光山色,人类不好好欣赏,这么早就回去了,不去珍惜,太可恨了,鸥鹭在沙滩上勾头缩颈睡觉,不去理睬归去的游人。运用拟想把鸥鹭描写得多么生动形象和可爱呀,词人的情感表达得多么委婉、多么深切、多含蓄呀。 我们再来看看东方文学巨匠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印度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中拟想运用的具体情况。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 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么,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23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这是多么奇妙、多妙趣横的拟想呀。诗人把自己当成文中幼小、天真、调皮的孩子,想象揣摩在不同情境下孩子的行为、神态、心理、语言,极其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孩子活泼、可爱、淘气的内心世界,和孩子对妈妈的真挚感情。泰戈尔的笔是多么的多么轻盈、多么天然,多么传神呀。其清新美丽自然,用李白的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来形容那是最恰当不过了。这才是人为的、生动的、富有灵性的世界。 拟想的运用的关键,在于调换角度,设身处地想象时,要特别注意突出强调具体情境下,特定的时刻,行为、神态、心理、语言的唯一性,找到那个特定时刻最准确最传神的唯一的细节,我们就会像大作家、大诗人那样拥有一支马良的神笔,行笔所到之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笔下的人、物都会拥有生命的精神和活力。 第十节:假想 为了表白自己的感情,使诗意、诗情更加突出,诗歌有时就运用假想的手法,假设一个不可能出现的境界,将自己的感情和心意放在这个假想的境况中去表现,从而借假想的背景烘托真实的感情,达到强调的效果。 假想,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夸张和渲染。 我们来看看无名氏的《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假想的运用。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 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 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这首词运用假想的方法表现千般愿:山烂、秤砣浮、黄河枯,白天见到参星,晚上北斗移到南边,晚上三更出现太阳。只有这些出现,相爱的人才能分开,可是,有的在人类生命个体的有限时间内,绝对不可能发生的;有的是永远不能发生的。极为有力地表达了相爱的人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坚贞不渝、永不分离的强烈的决心和炽热的情感。 我们来看看彭斯《红红的玫瑰》假想的运用。 啊,我爱人像红红的玫瑰, 在六月里绽放; 啊,我爱人像一支乐曲, 乐声美妙、悠扬。 你是那么美,漂亮的姑娘, 我爱你那么深切; 24 我会永远爱你,亲爱的, 一直到四海枯竭。 一直到四海枯竭,亲爱的, 直到太阳把岩石烧裂~ 我会永远爱你,亲爱的, 只要生命不绝 再见吧,我唯一的爱人, 再见吧,小别片刻~ 我会回来的,我的爱人, 即使万里相隔~ 我们看第二节和第三节,诗人对自己的爱人感情极度的强烈,简直达到沸腾 的状态。表达自己爱情的誓言,运用了假想的方法,如果四海不枯竭;如果太阳 不把岩石烧裂;如果世界上的生命不通通的灭绝,诗人和爱人就会永远与你相爱。 这样炽热滚烫的感情就自然地倾泻出来,胸怀坦荡、情感明朗,少了许多故意的 掩饰。 我再来看水手的《信念》假想的运用。 我可以 离开家乡 离开我水乡的春天 在风沙的康藏高原上 开垦文化的处女地 我可以 离开地球 坐上火箭 把火星上的小公民召集起来 教他们最简单的“一加一” 为了生活 我可以离开一切 但不能离开党 ——我的母亲 背叛她时 生活将死亡 背叛她时 我将成为一个乞丐 和幽灵 这是一位教师写的诗歌。第一节写未来对于教师生涯的未来设想:愿意到环 境恶劣的艰苦环境去传播文化,第二节进一步发展升腾为运用假想,假想自己愿 意到空前陌生艰苦的火星去任教,强烈表达自己对教育事业执着。第三节运用假 想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党的无比忠诚 我们再来看《念奴娇?昆仑》假想的运用。 25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尔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诗人毛泽东从空间时间两个角度刻画昆仑山的形象,巍巍昆仑高大巍峨,莽莽苍苍绵延数千里,“横空出世”富有极强的动感,写出了昆仑山横绝天际,仿佛从天宇凌空俯瞰人间世界的那种顶天立地、傲视苍穹的磅礴气势。“阅尽人间春色”,从时间上写巍峨的昆仑山的形象,时间的长河从它的脚下不停的流过,每一次花开花花落,每一个朝代的兴盛和灭亡,都仿佛他脚下那条时间的长河里的浪花飞起来、落下去。“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飞起玉龙三百万”借用北宋张元的诗句“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原句说的是飞雪。毛泽东说的是雪山。说昆仑山山上无数的雪山像数百万凌空飞舞的洁白的玉龙,搅得整个世界寒冷彻骨,漫天冰雪。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夏天炽热的阳光使得大量的冰雪融化,江河暴涨,漫过堤坝,席卷、吞噬两岸的村庄和城镇,许多人在巨浪翻滚中丧失了生命,被鱼鳖吞噬。昆仑山的千秋功罪,有谁评说过,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现在我对昆仑山说:“不要这么高,不要这么多雪。” 接下来毛泽东激情澎湃不加任何的渲染直接运用假想。“安得倚天抽宝剑,把尔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安得倚天抽宝剑”化用了宋玉《大言赋》的“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和李白《大猎赋》的“于是擢倚天之剑”。怎样才能背靠青天抽出宝剑,把你斩为三段呢,一段送给欧洲,一段赠予美洲,一段送给日本。在这和平世界里,整个地球将像感受到一样的热烈与凉爽。 毛泽东通过运用假想生动艺术地表现了自己的宏伟志向,那就是影响和改变整个世界。用中国传统文化来说就是实现世界大同,用马克思的理论来说,就是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 假想是一种非常好的艺术方法,在你感情鼎沸的时候,请一定不要忘记它,它能帮助你喷薄而出岩浆一样的炽热的情感,找到一种极其有效的抒发情感的渠道,创造极其富有活力和感染力的意境。 第十一节:凝聚 诗歌反映生活,特别需要高度的概括和凝练,需要聚焦,把生活中的光热集中到足以引起燃烧的焦点上实现思想的的高度凝聚;找到最典型最有代表的景 26 物,实现写景状物的高度凝聚;从众多的情绪中筛选出最浓最强的情绪,实现情感的凝聚;选择最典型的历史素材,实现历史的凝聚。 诗歌对生活的凝聚功夫,主要下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上,通过典型的、足以揭示事物本质的个别来表现全体。从而把宽广、浓厚的生活内容,浓缩在简单严整的诗行中,使诗歌的艺术特长发挥到最大限度,做到梅尧臣所说的“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我们来看一下李白的《关山月》前四句凝聚的运用。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诗人从西北高原众多的景物中,选取了四个景物构成画面。“天山”、“明月”、“长风”、“玉门关”。天山横贯中国新疆的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高达二万一千九百尺,长约2500千米,宽约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约5千米。最高峰海拔为7435.3米。天山这是一个怎样巍峨高大的景物呀。我们看这四个景物组成的画面:一轮皎洁的明月从海拔七千的米的天山山峰上升起, 在苍茫无际的云海里沉浮。 几万里大漠长风横扫西北高原,滚滚黄沙像飓风一样漫天遍野、随风飞舞,旋转升腾,声势浩大,如虎啸狼嚎,将玉门关笼罩在满天黄尘飞沙之下。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幅多么阔大、壮美、雄浑的景象呀。这叫画面凝聚。 我们再来看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凝聚的运用。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我们看前两句,诗人要描写当时沦陷在金人手中的北部山河,可写的景物,不会只有黄河和西岳华山。但是诗人运用画面凝聚,单单选择了从天而降、千回百折、九曲回肠、奔流九万里浩浩荡荡向东流入大海的黄河,和拔地而起、高五千多仞像倚天之剑直刺苍穹的西岳华山,就极其简单地写出了沦陷山河的壮伟。为下文金人占领区的宋人望眼欲穿地盼望光复的心情,做好了有力的铺垫。 我们来看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凝聚的运用。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幽州,古代的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古代的燕赵大地。陈子昂空有报国利器,却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登上蓟北楼,远眺苍茫的燕赵大地,一定触景伤怀,思绪纷飞、感慨万千。饱读诗书的诗人一定会想起曾经活跃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跃马横刀、冲锋陷阵,建立扬名伟业的英雄豪杰,和那些礼贤下士、慧眼识才、知人善用、虚怀纳谏的贤明君主。但是诗人运用思绪的凝聚仅仅抒发了一种时不待我、天地广阔竟无自己用武之地孤独绝望的情绪:以前慧眼识才、量才重用的贤明君主看不到了,将来要出现的贤明君主在有生之年也看不到了,空怀经天纬地之才;安邦定国之志,天地悠悠、宇宙茫茫,时间的长河滔滔不息,自己的才华却不能释放出应有的光辉,也只好独自流下悲伤凄凉的眼泪。仅此而已,如之奈何。每一位身怀超群惊世之才,生不逢时的人,读到此诗,定然黯然神伤,拊膺长叹。 我们再来看看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凝聚的运用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能够表现豪门望族、达官权贵穷奢极欲和和穷人在死亡线上挣扎的事情太多了。而杜甫运用社会现象凝聚,仅仅采用了朱门酒肉腐烂发臭;路边随处可见冻 27 死的穷人的骨头两个事实。十个字就揭露当时了贫富尖锐对立的血淋淋的社会现实,强烈而鲜明地表达了诗人的爱憎感情。 最后我们看看美国黑人诗人休士《黑人谈河流》凝聚的运用。 我认识河流~ 我认识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我曾沐浴在幼发拉底河中,当黎明到来不久的时候。 我曾挨近在刚果河建筑我的茅屋,而它把我催眠。 我曾俯视过尼罗河,而且在河岸上修起了金字塔。 我曾听见密西西比河的歌唱,当林肯顺流而下新奥尔良,而且我看见了它那浑浊的河水在夕阳下变成金黄。 我认识河流~ 古老的、幽暗的河流。 变得像河流一样深邃。 我的灵魂已经 在诗歌中休士运用了历史凝聚的方法,在黑人悠久众多的历史事实中,他只简单地列举了黑人在幼发拉底河、刚果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生活过,创造过人类辉煌灿烂的早期文明,见证了人类的发展历史,黑人的“灵魂”容纳着人类的文明的历史事实,充分显示了黑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首诗歌对历史悠久、苦难深重倍受美国白人歧视奴役的黑人来说,无疑会产生很强的号召力。从全诗看,整首诗歌散发着对自己苦难的民族深沉的忧伤。凝聚的运用也无疑在强化着这种效果。 凝聚的运用,关键在于选取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能充分表现主体意图的,能解释本质的,能表达思想情感的生动形象的个体,就能达到以少总多、言简意赅、意境丰盈的艺术效果。 第十二节:曲笔 宋代文学批评家严羽讲到写诗之忌时说:“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沧浪诗话》)语言忌讳直说,诗意忌讳直露,反对内涵俱显,一览无余。为了达到诗歌的深曲含蕴的艺术境界,诗歌常常运用曲笔。 所谓的曲笔,有两种表现形式,第一种形式,就是诗歌的思想和景物描写,要高度融合统一起来,在叙述描写中流露情感,而不是直接说出来,让读者细细品味,去感觉诗歌的情感和思想;第二种形式,有些内容不能直接写出来,因为直接写出来会刺激当权者的神经,引来迫害;直接写出来,没有人会为你承担责任,即使写出来,也不会有人给你发表;有些内容涉及荒淫龌龊,直写出来,更会伤诗意的美,不能采取自然主义的直接暴露,所以诗人也常用曲笔巧妙地加以暗示,顾左右而言他,言在此,意在彼,让读者通过诗歌的意境心领意会。 28 我们来看一下杜牧《泊秦淮》曲笔的运用。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烟笼寒水月笼沙”,这一句,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方法,原句的排列应该是烟月笼寒水笼沙。和“秦时明月汉时关”的用法相同。意思是天上一轮皎洁的明月散发出轻柔的月光和秦淮河上升腾的水汽像烟雾一样笼罩着笼罩着秦淮河冰冷的河水和岸边的沙滩。这一句透露出诗人内心迷茫、冷寂、凄凉、压抑,看不到希望似的心灵疲惫。 “夜泊秦淮近酒家”,夜晚靠近酒家停泊在秦淮河的岸边。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两句使用了曲笔。照直了说就是藩镇割据拥兵自重,边患频繁,晚唐王朝摇摇欲坠、江河日下,在这种危机四伏,随时可能倾覆的严重情况下,腐朽昏庸的统治集团依然不猛然醒悟,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却依然故我、纸醉金迷、声色犬马、沉迷酒色,这个王朝算是完了。直接这样写,不仅毫无诗意可言,可能诗人自己要有点危险了。诗人不这样说,他说隔江侍候他人的歌女,全然不关心即将衰亡的国家,不知亡国的伤痛,还唱南朝亡国之君陈后主谱曲并填词,内容淫荡、污秽不堪的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表面是这样,实际上是,她唱什么内容的歌曲,是由听者的情趣决定的。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达官贵人。当年填词作曲创作淫秽色情歌曲《玉树后庭花》的南朝后主陈叔宝,整日演唱此曲,不理朝政,国家废弛,被隋朝所灭。现在国家如此危急,达官贵人不能清醒明察时局,头脑昏聩,耽于享乐,沉迷酒色,不思进取。看来只有步陈叔宝的后尘了,没有别的路可走。让读者由歌曲联想到陈后主,再由陈后主的下场想到当朝的结局。非常策略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自己又没有什么责任。这种指桑骂槐的曲笔实在是很有趣的。 我们来看看李商隐的《齐宫词》曲笔的运用。 永寿兵来夜不扃,金莲无复印中庭。 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 “永寿兵来夜不扃,金莲无复印中庭。”敌兵攻入永寿殿,是因为宫廷的门,晚上没有关,敌兵长驱直入,所向披靡,金莲花再也不能铺在宫殿的庭院里了。这两句诗是写南齐亡国。齐废帝宠潘妃,非常荒淫昏聩,专为她修建永寿、玉寿、神仙等豪华宫殿;又凿金为莲花,贴放于地,令潘妃行走其上,说是“步步生莲花”。公元501年(永元三年),雍州刺史萧衍(即后来的梁武帝)率兵入建康,齐将为内应,夜开门,攻入殿中。当晚废帝在含德殿笙歌作乐刚完,还未睡着,就被斩首。诗人从兵来国亡之夜着笔,将“永寿”、“金莲”等情事不露痕迹地融化在里面,不仅简炼紧凑地交代了南齐的覆亡,刻画出了废帝死前茫然不觉、纵情享乐的荒淫昏聩,而且透露出亡国前的种种奢淫情况。诗人将“含德殿”改为“永寿殿”,是为了和下文联系更加紧密,永寿殿金莲铺地,和下文联系会更加紧密。将夜开宫门改为“夜不扃”,极大地夸张废帝荒淫享乐导致的朝政和防守意识彻底废弛。“金莲无复印中庭”这句使用了曲笔暗示性废帝国亡身死再也不能金莲铺地,安于享乐了。 “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转写梁台(宫)歌管。梁台实际上就是不久前齐废帝与潘妃荒淫享乐的齐宫,不过宫殿易主而已。“歌管三更”与“夜 29 不扃”、“犹自”与“无复”呼应。在同样的地点、同样的时间,不同的角色上演相同的故事。诗人抓住“九子铃”这一细小的历史见证,运用曲笔加以巧妙的暗示梁台的必然崩溃。 我们再来看看来鹄得得《云》曲笔的运用。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云彩变化的能力可谓千变万化、鬼斧神工、气象万千,但也只是虚张声势、空无一物。映在水里,或将大山藏在自己的怀中,也只是一片一片简单的重叠而已,没有什么深刻的内涵。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地上的禾苗都要干枯殆尽了,云彩还在天空悠哉悠哉地装模作样、装作奇伟的山峰。 这首诗歌表面上是写云,实际上用曲笔,是写人,是讽刺鞭挞那些不学无术、装腔作势、耀武扬威、作威作福的,不管人民死活的统治者。 运用曲笔,尽管诗意曲折含蓄,但它的战斗力和攻击作用还是不减的。 第十三节:虚实相生 诗歌运用形象思维,要讲一点模糊性,朦胧性。 诗歌需要虚,给读者驰骋想象的空间,在想象中感受诗人的思想和情感,享受艺术带来的审美情趣和快乐。诗歌不能太虚,太虚会使诗歌严重偏离主旨,信马由缰、天马行空,如水中月、镜中花,虚无缥缈,让人摸不着边际,见不着真意。但诗歌也不能太实。太实了就像死面馒头,既不好吃也不好看,严重束缚读者的想象空间,缺乏审美情趣,没有审美快感,不利于诗歌的影响和传播。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诗不可太切,太切流于宋矣。”宋代人写的诗歌,有的如实描绘,缺乏形象思维,很难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 那么怎么办呢,诗歌的创作要有实有虚,应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合,虚实相生,才能让读者能知所云,又能驰骋想象享受审美的快乐。 我们看李贺《将发》虚实的运用。 东床卷席罢,护落将行去。 秋白遥远空,月满门前路。 “东床卷席罢,护落将行去”,“护落”的意思是沦落、失意的样子。 这两句的意思是收拾停当,沦落失意即将踏上艰苦漫长的征程,这两句是写实。前路如何,行人心中又想写什么,三四句诗人却转而写景:眼前的景色空旷辽远,弥天漫地;月光如水,洒满前途。秋色遥遥,月光照着将行的门前之路,一直往前伸展,似乎没有个尽头。使人有天地之大,无处可依;茫茫前途,莫之所适的感觉。这层意思诗人没有写出来,而寓于秋色秋月所造成的艺术氛围中,诗人是用虚笔告诉读者的。属于实虚结合。 我们再来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虚实的运用。 30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这两句是虚中有实。诗人一不说自己落泪,二不说行人落泪。而是说江水中有“多少行人泪”,这样通过虚写,就更加显现出诗人的郁郁落落和丧乱之人的悲苦。但是虚写中又有实写,不但有郁孤台下清江水的实景,而且有“行人泪”中包含的血泪史实。宋高宗建炎三年到四年,金兵南侵,分两路渡江。一路追宋高宗,另一路追隆裕太后。隆裕从南昌仓猝南逃,至造口。金兵沿赣江南下,一路抢掠杀戮,惨不忍睹。三四句是写实:向西北方向瞭望中原古都,可是视线被无数的山峰阻挡了。但实中又有虚,“可怜”写出词人愤慨惆怅之情;“无数山”也暗示社会上的障碍重重,作者的兴复之志,屡受阻碍。诗歌的虚和实,水乳交融在一起。 我们再来看辛弃疾《菩萨蛮?金陵赏心亭心事为叶丞相赋》中虚实的运用。 人言头上发,总向头上白。 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前两句是写实,常言直说,后两句没有接着这个话头说下去,而满怀高兴地说:如果人言可信,那么沙鸥岂不是一身都是愁了。这样的虚笔,特别传神,把人的乐观、风趣诙谐、豪放满怀,写的既空灵又真切,活化在读者的的想象之中。是虚实结合的优秀范例。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不仅能使读者展开想象,能把握诗歌主旨,还能使诗歌韵味隽永,耐人寻味、意境悠远。不可谓不是一种诗歌创作的好方法。 第十四节:以小见大 诗歌的构思,往往是取大海的一滴,以显大海,即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善于运用小见大的艺术手法,从人们所熟悉的事物中,展示出题材所蕴含的时代内容。 这样的小不是随手折来的一枝一叶,而必须是法国十八世纪启蒙运动代表人物莱辛在他的名著《拉孔奥》所阐述的那种“有包孕”的片刻。所谓“有包孕”的片刻,就是最有含义、最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们想象的片刻。是现象和本质、形象和思想的融合体。 一般说,生活中的任何一个事件场景动作的任何片刻,或多或少都蕴含着某种含义,要以小见大,就要善于发掘生活中的“有包孕”片刻。生活中,“有包孕”片刻的蕴含量应该是很大的。 我们来看李白《静夜思》,以小见大的运用。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一首描写游子思乡的诗歌,诗人只截取生活中一个“有包孕”的小片刻:“独在异乡为异客”,望月思人,渴望团圆的一刹那,凄凉、冷寂的感触,能引起处于异国他乡漂泊的游子,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的共鸣。联系到封建社会贫寒知识分子的坎坷经历和广大穷苦人民的悲惨遭遇,这生活的小片段“包孕”的社会生活就更为丰富了。 31 我们再来看看汪元亮《醉歌》,以小见大的运用。 南苑西宫荆露芽,万年枝上乱啼鸦。 北人环立阑干曲,手指红梅作杏花。 “南苑西宫荆露芽,万年枝上乱啼鸦”宋朝南苑西宫荒凉破败,遍地荆棘,刚刚露芽,乌鸦在万年老树的树枝上呱呱乱叫着。元朝人以一个胜利者的身份进入宋朝皇家宫苑,环立在阑干曲处,指着红梅说是杏花。以生活的小场景暗示出宋朝已经灭亡的重大历史事件。 我们再来看看元稹《行宫》,以小见大的运用。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行宫犹在,已是破败;宫花虽开,却显寂寞。当年的宫女已经头白,历史的旧事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仅仅二十个字,就以小见大描绘出一幅昔盛今衰、无限感慨的场景。 最后我们来看看周鹏宽的《播种的时候》以小见大的运用。 春天的布谷鸟 飞在原野 正事播种的时候 我们没有学习。 每个路口 都有岗哨 我们扛着红缨枪, “查路条”。 有位买犁铧的大伯, (腰有点驼了)不会背语录, 我们拦住他, 叫他背出很长的一段......她哭了。 “这是播种的时候哩.......”他说。 播什么种,多年以后。 忍不住的泪水呀, 是我第一次收获。 诗歌选取了文革时期一个红小兵路口站岗放哨,查路条,逼不识字的老大爷背很长的毛主席语录的场景,以小见大反映了当时阶级斗争都渗透到孩子的生活中去了,打乱了社会的正常顺序,影响了生产;影响了社会,影响了一代人成长的荒谬、令人痛心的历史。 第十五节:自出新裁 写诗,讲究“心精独运,自出新裁”。 32 诗歌的“独运”精神,主要表现在独特新颖的构想。诗人如果没有自己的独特的艺术构思,诗歌就没有个性,没有诗歌的“新裁”。这样的诗作,就难有深刻隽永的意境,就没有了艺术的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难以流传后世。 自出新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在内容上自出新裁,所写的内容,说他人所为说,想他人所未想;或比别人想的更深、更透,这样就能在内容上以求出新;二、在形式上自出新裁,表现的手段和方法独特,与众不同。 恩格斯在赞扬德国无产阶级诗人维尔特的独创精神时,说他“常常用海涅的形式,但仅是为了完全的独创、别具只眼的内容,来充实这个形式。”新颖的构思,就是要找到“完全独创、别具只眼的内容”,通过个性去表现共性,要从平凡的事物中发掘新的因素,并以独特的手段和方法去表现。 自出新裁,就是强调诗歌创作的创新精神,强调诗歌的个性张扬,强调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思想的创新,使诗歌的发展能够保持极其旺盛的生命活力。 我们来看杨万里《万安道中书事(其二)》中自出新裁的运用情况。 玉峰云剥逗斜明,花径泥干得晚行。 细细一风寒里暖,时时数点雨中晴。 “玉峰云剥逗斜明,花径泥干得晚行”,“玉峰”指春天天空中像白玉一样高高耸立的云峰,云彩一层一层的剥离运动,夕阳的斜晖,从云朵的缝隙中斜射出来,由于云朵在运动,光线一会从这个云缝中射出来,一会又从那个云缝中射出来,仿佛云彩在逗着夕阳的光线玩儿。诗人的观察比一般人更细腻,更深刻,内容创新与众不同,就自然形象生动、妙趣横生。原野小路两旁,长满各色的野花,散发着扑鼻的花香,小路干爽,景色宜人,正好傍晚野外散步。 “细细一风寒里暖,时时数点雨中晴”,迎面微风轻抚,春寒料峭中透出一丝“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温暖,时不时清凉的雨点从天上稀稀疏疏的落下来,仰望天空,还是满天夕阳金黄明亮的景象。诗人的感受真是细如毛发,灵敏精准,身心与大自然融合一体,感受独特,写出来,春天清新之气,原野的芬芳,自然就扑鼻了。这是内容创新,“自出新裁”带给我们轻松美好、浪漫闲适的艺术享受。 我们再来看看金昌绪《春怨》中,自出新裁的运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一位少妇用竹竿敲打,惊飞黄莺,尽管黄莺歌声婉转动听,她也不让它在树上鸣叫。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怕它啼叫时,惊醒自己甜蜜的美梦,不能在梦中飞过千山万水与自己魂牵梦绕、苦苦思念的郎君相会。 唐代以征夫思妇、妻子思夫为主题的诗歌,不可胜数。其中不少是通过梦的角度来写的。这首诗歌,构思上却另翻新意。不写梦中的内容,而是通过一个少妇在入梦前,准确地说是在睡觉前的一段细致刻意的安排,排除一切妨碍她做梦的一切干扰,突出她要在梦中一定要见到自己的心爱的郎君的强烈渴望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决意志。这里既有远离刻骨铭心相思的苦痛,追求爱情美满团圆的渴望,也有不甘于接受命运摆布的无奈反抗。这首诗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做了创新,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我们再来看看龚自珍《梦中作四绝句》,自出新裁的运用。 黄金华发两飘萧,六九童心尚未消。 叱起海红帘底月,四厢花影怒于潮。 33 “黄金华发两飘萧,六九童心尚未消”意思是诗人千金散尽、青春已逝,白发如霜,两边飘洒,依然神采飞扬,从容洒脱。六九五十四岁了,仍然童心未泯。 “叱起海红帘底月,四厢花影怒于潮”,“叱”,大呵,大喊的意思。诗人大喊一声,用孩子般天真的视角看,月亮从橘红色的帘下升起来了,在黑夜中放射着橘红色的光辉,诗人从室内透过窗帘向外望去,房屋四周的花影,像奔腾澎湃的海潮汹涌起来。这样橘红色的月亮形象,气魄宏伟,在诗歌中是很少见的。这样奇特的感觉,奇特的写法也很少见。这是写法的创新。正因如此,这首诗歌非常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宝刀未老的心态,可谓童心十足、天真烂漫、稚趣可掬。活脱脱一个活泼可爱的老小孩儿。让人自然联想起沈复的《闲情记趣》的有趣片段:“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同样以儿童的观察角度,童心可爱,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观察角度的创新,内容和形式自然发生了新的变化。 我们再来看看法国现代派诗歌创始人波德莱尔《晨光熹微》中自出新裁的运用。 兵营院子里吹响起床的号角, 街头灯火在早晨的风中飘摇。 这个时辰,邪恶的梦宛若群峰, 把睡在枕上的棕发少年刺痛, 夜灯有如发红的眼,飘忽震颤, 给白昼缀上一个红色的斑点; 灵魂载着倔强而沉重的身躯, 把灯光与日光的搏斗来模拟; 像微风拂拭着泪水纵横的脸, 空气中充满飞逝之物的震颤, 男人倦于写作,女人倦于爱恋, 远近的房屋中开始冒出炊烟。 寻欢作乐的女人们,眼皮青紫, 还在张着大嘴睡得又蠢又死; 穷妇人,垂着干瘪冰凉的双乳, 吹着剩火残灰,朝手指上哈气。 这个时辰,在寒冷与穷困当中, 产妇们的痛苦变得更加沉重; 像一声呜咽被翻涌的血噎住, 远处鸡鸣划破了朦胧的空气; 雾海茫茫,淹没了所有的建筑, 收容所的深处,有人奄奄待毙, 打着嗝,吐出了最后的一口气。 34 冶游的浪子回了家,力尽精疲。 黎明瑟瑟地披上红绿的衣衫, 在寂寞的塞纳河上徐徐向前, 暗淡的巴黎,揉着腥松的眼睛, 抓起了工具,像个辛勤的老人。 写的都是那样的美,而波德莱尔的这首诗歌却写出了历来关于清晨的诗歌, 巴黎黎明的种种丑恶景象:暗淡、凄凉、邪恶、疲惫、迷茫、纵欲、穷困、绝望,仿佛巴黎是一个巨大的机器,吸干了所有人身上的精气神,变成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在这座城市中机械麻木地活着。这样无比逼真形象的场面使读者感到心灵的巨大震撼。从他发表诗歌开始,就不断有人攻击波德莱尔的诗歌淫秽、颓废、不正常、不道德,把它视为洪水猛兽严加防范,这恰恰从反面他的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划时代的意义。他在内容上进行了创新,第一次大规模把城市生活引入诗歌的王国,而且用极为尖锐的批判的目光,到那最阴暗的角落里深入骨髓地挖掘,将资本主义的“恶”的本质挖掘并揭露出来,正因如此他把自己的诗集题名为《恶之花》。 自出新裁的关键,是诗人要自觉的培养和保持高度自觉地思维的独立性。不盲信、不盲从,这样才能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亦昏亦沉跟着别人的思路走,挣扎出来,清醒的、独立的、自觉地走自己的路,用自己独特的生命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去感受这个世界,去表现这个世界。实际上,自出新裁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也就没有对世界完全相同的观察和感受。写出来的东西都是新的。最难就难在保持思维的独立性非常非常不容易。无论是阅读或写作,还是观察世界、感受世界。 35
/
本文档为【诗歌创作技法讲座】,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