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Ⅰ)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教学案例

2017-10-06 19页 doc 164KB 39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2655

暂无简介

举报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Ⅰ)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教学案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Ⅰ)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教学案例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教学案例 曹卫东 【专题名称】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 【专 题 号】G32 【复印期号】2008年10期 【原文出处】《历史教学:中学版》(津)2008年13期第43,49页 【作者简介】曹卫东,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历史教师。(北京 100020) 【内容提要】高中历史新课程从专题的角度,呈现了人类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历程。对高 一学生来说,专题既陌生,又困难。要使他们...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Ⅰ)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教学案例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Ⅰ)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教学案例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教学案例 曹卫东 【专题名称】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 【专 题 号】G32 【复印期号】2008年10期 【原文出处】《历史教学:中学版》(津)2008年13期第43,49页 【作者简介】曹卫东,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历史教师。(北京 100020) 【内容提要】高中历史新课程从专题的角度,呈现了人类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历程。对高 一学生来说,专题既陌生,又困难。要使他们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深入理解中外政治的演变历程,感受和认识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是教师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岳麓版教科将《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作为《政治文明历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开篇之课,概念艰涩、制度繁多、内容枯燥。曹卫东老师对本课诸多问题的处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精心的设计,通过运用多种学习方式,突出重点、解析难点,清晰地展现了夏商周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凸显出中华文明的内涵。 【日 期】2008-06-19 点评人:姚岚(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 [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容,理解其在历史上的作用。归纳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提高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相关材料的研习获得有效信息,了解商朝内外服制度、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内容及特点,学会对历史问题的归纳与理解。通过探讨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历史作用、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等问题,熟悉评价历史事物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学习,理解中国古代在制度文明方面的建树。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 难点:商朝内外服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呈现资料:(请一位学生朗读„„) 20世纪著名史学家、国学家钱穆指出“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直到今日,我们拥有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大国家,举世莫匹,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品,是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 师:我们一起来看屏幕:在钱穆先生的这段话中,他认为形成“这样一个举世莫匹的广土众民的大国家”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生:政治制度。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开篇——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点评:教师通过国学家钱穆先生的话,来导入新课:第一起到了从宏观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发展总貌的作用;第二,从“优良的政治制度”到“大一统之局面”顺畅地实现了与模块立意的链接;第三使学习者深切地感受到我们文明古国的恢宏气势和举世莫匹;第四引领学生走进中国历史长河之中了解自己的国家和国家的政治制度。这样的设计直切主题,独特新颖。) 学习新课: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板书) 师:说起政治、说起政治制度,总会让人感到它很大,内容很多、分量很重。今天我们就从很小很小的地方说起„„我们一起来认字: 师:这是什么字, 生:“国”字。 师:从这个象形字来看,国家由哪些因素来构成, 生1:战争(国字里有“戈”) 生2:军队(国家机器) 生3:围墙,有小围墙、有大围墙。 生4:有人有口。 师:我们去体会,这个围墙,小围墙,如果是国家的心脏,是首都的话,那么这个(大围墙)象征什么, 生:国土疆域 师:因此,国家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那就是:怎样从这个中央来控制地方。从国家(这个)最简单的政治概念入手,我们就来讲中国古代的第一个国家。 (点评:从“国”字入手,激学生之“趣”,引学生之“思”,入历史之“境”,这样的设计使学习者从小的切口,感受和认识大的“国家”概念。通过“识字”环节,改变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一、夏朝(板书) 出示“夏朝统治范围示意图”,观察夏政权的大致区域,阅读材料分析夏政权的特点。 “及禹崩,虽受益„„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位,是为夏后帝启。”——《史记?夏本纪》) 师:从材料可以得到的信息是:大禹死的时候,虽然把政权授给了伯益,但是,诸侯等“皆去益而朝启”,启是禹的儿子,“于是启遂即天子位”。 生:(通过对两幅图与相关文字材料的阅读,得出相关结论)王位是世袭、划分行政区域、建立了国家的机构等。 师:夏朝社会已经形成了这样一些人,他们拥有权力,而这些权力是凌驾在全社会之上的,我们称之为“公共权力”。 一、夏朝王位世袭制与公共权力(板书) 师:下面我们来看商政权的特点。 出示相关材料,提出:从灭夏的誓言体会到什么, 生:我的感觉是替天行道。 师:从材料中我们看到了天,看到了上帝,看到了商在灭夏的时候,他那股气势。由此商汤灭夏,建立了商王朝。 出示甲骨文图及材料: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师:大量出土的龟甲,约十五万片,上面就记载了很多商王占卜的事情,从中我们看到商朝社会生活中国家的大事。 生:(阅读材料)国家的大事是:祭祀、战争。 师:把祭祀和战争并列,甚至把祭祀排到战争前头去了。那么谁领着大家祭祀, 生:商王,商王“率民以事神”。 师:商朝王权的一个很大的特点是什么, 生: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出示文字材料: 商朝历时500年,商朝31王的30次传承中,传弟有14次,同一代传弟最多是4次。 师:阅读材料,思考:在商朝王位继承上,是否还是世袭制,出现了哪些具体的继承方式, 生:世袭制;有兄终弟继,但父死子继更为普遍。 出示相关材料: 内服 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君)。 《尚书?酒诰》包含:政务官、事务官、宗教-文化官、武职官。 师:内服:就是王直接控制的区域称为内服。那么在他的直接控制区域之外的领土,被称之为外服。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段落并回答问题: 什么是外服, 外服有什么特点, 商王是否对外服有控制权, 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度如何, 生: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除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之外,有很大的自主权;商王对外服的控制力度有限。 师:我们看到这样的材料: “殷道衰,诸侯或不至。 殷复兴,诸侯归之。” 我们感觉这个内外服制度的国家形态,它更像我们今天的说的一个什么词呢, 生:联盟。 二、商朝神权色彩与内外服制度(板书) (点评:教师通过两幅“商形势图”和五则简短的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史料的研习,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商朝的内外服制度,从而对难点解惑,进一步体会早期政治制度的具体措施。其做法实现了新课程所提倡的“情境——探究——体验”的学习过程。) 师:我们再来看看西周的政治制度。 出示相关资料: 师:在灭商的过程当中,辅佐武王的周公就在反思,商朝政治制度上有哪些问题, 生:王位世袭混乱。 师:的确,在商朝中期的时候,出现过“九世之乱”,就是与王位的继承关系混乱有关。还有吗,还发现什么问题, 生:商朝依靠神权来加强王权。 师:这会出现什么问题呢, 生:比如,我是商王,我做一件什么事情,你忤逆我了,我要惩罚你,告诉你雷会劈了你。然后,那雷没来怎么办,鬼神不好控制呀。 师:周公就是在对商朝政治制度的反思中,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和创制。我们来研究西周的政治,从宗法制度入手: 出示相关材料、演示运行过程、提出相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师:一边演示ppt中天子的继承关系;一边讲解;并不断提出可以思考问题: 在他的继承人中最重要的是哪一个, 这个继承人具有怎样的地位与特权, 什么是大宗、小宗, 大宗与小宗是一种什么关系, 生:思考。 师:周公确立了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还有主祭祖先的特权,地位最尊贵。周王以嫡长子承位,也被称为大宗,而这位嫡长子的其他兄弟,那就为诸侯,与这位嫡长子相比,他们的身份就为小宗。 (点评:西周的宗法制度是学习的难点。为了将“嫡长子继承制”的内涵与“大宗、小宗”的关系表述准确,在学习过程中,先通过材料说明“嫡长子”的含义,然后运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动态示意图,引导学生共同探讨该制度的内涵,并将“大宗与小宗”的关系蕴含其中。曹老师通过精选的材料、动态的示意图像,以问题作为推动学习过程的因素,对难于理解的概念、复杂变化的关系,做了概念清晰、要点简洁的梳理和归纳。) 生:(关于大宗与小宗的关系的回答)大宗与小宗是一个爸爸生的,他们是兄弟,但不是简单的兄弟,他们同样是君臣。 师:兄弟,是家事,君臣呢,是国事。这就是我们说的国家,而在西周,我更愿意说是家、国。或者我们把它再阐释清楚点:西周的政治制度当中有很大的特点就是:兄弟之间是血缘,甚至准确地说是血统。而血缘实际上和什么是挂在一起的, 生:政治。血缘和政治紧密联在一起,呈现出家国天下的特点。 师:依然继续演示PPT:从诸侯——卿、大夫——士——庶人的继承过程,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我们再来看这个继承关系,假设我不是嫡长子,我特有才华,我特努力工作,我能不能改变我的命运,能不自己取代嫡长子或者因为功绩而从低等级向上升, 生:不能,等级森严,不可逾越。 师:在嫡长子继承他父亲的那个位置的同时,他还继承了什么,比如土地、财产、权力。(简单解释世卿世禄制) 师:提出探讨的问题: 通过对嫡长子继承制的了解,谈一谈西周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 生:归纳。 师:我们看看,嫡长子继承制度的一个原则: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在这个原则中的关键字是什么,哪个是立继承人的第一, 生:“长”“贤”“贵”。 师:贵,身份,是第一标准;长,年龄,是第二标准;第三是才能。 生:假如我们兄弟都是嫡子,是双胞胎怎么办,还分不清谁先出生的, 师:“年均以德”。 生:我们俩都是嫡子,同时出生,都是“品学兼优的三好生”,怎么办,立俩吧, 师:大家思考一下能不能立两个继承人,怎么办,“德均则卜”。所以我们看这嫡长子继承制,它保证了继承人的唯一性。又以继承人的唯一性保证制度的稳定性。在这个政治制度中最核心的权力来源于天子。 (点评:上述教学的流程呈现出: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习者的思考与“质疑”——提供材料“解疑”——互动中探讨“释疑”。体现了教师对学习方式的设计和学习过程的引领,在具体历史现象的判断和分析中,加深了对“嫡长子继承制”唯一性特点的理解和认识。) 我们来看一看与宗法制度相对应的分封制: 出示相关地图和材料: 师:西周的疆域扩大了,怎么来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请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分封制度的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分封的目的, 分封的内容,(观察西周形势示意图) 受封的主体与原则, 其他受封的情况, (点评:为突出教学重点,教师提出了一系列的设问,以“问题”引导认知、分析和概括等学习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每个设问点都与教学的重点相关,都是层层递进,都是环环相扣,进而形成对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内容以及分封的基本状况、实施分封制的作用影响的总体把握,提高历史分析问题的能力。) 生:回答略。 师:对比西周分封制度与商朝内外服制度(诸侯国的实力;各国的与中央的关系),西周的分封制,臣属关系更加明确,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西周实行宗法分封制对于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生1:西周势力扩大。 生2:周王统治得到加强。 生3:开疆拓土。 生4:通过封国与周王之间的义务,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生5:在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上来看,明显的西周比商更强,更加制度化,更加完善。 生6:上下级的隶属关系就更加明确。 师:这就是我们介绍的西周时期两个重要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和分封制。 三、周朝宗法制度分封制度(板书) 显示图片材料和文字资料: 师:什么是礼,周公为什么订立“礼”,礼涉及社会生活的哪些方面,这样地要求人们的节制、有度,其的目的是什么, 生:思考。 师:礼是作什么的,序,是让你知道尊卑的。而为了维护这个序,它从很多的生活细节入手,比如我们看到了什么, 生1:从材料中看到了车、衣服、饮食,还看到了婚丧嫁娶。 生2:要求人们守规矩,并有度,有节制。 师:后人评价这个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也。礼者,天地之序也,经营管理国;稳定社会;人民有序;利后嗣巩固继承。所以,周公定礼,维护这个统治。 师:那么,什么是乐, 生:艺术。 师:乐的作用, 生:享乐。 师:我们是把“乐”(yuè)和“乐”(1è)放在一起了的,但“乐”(yuè)不仅仅就是“乐”(1è),否则我们的“乐”(yuè)就都是通俗歌曲了。那么就让我们来看周公谈“乐”(yuè)。 显示材料: “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 “乐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 “乐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 乐者,天地之和也;(“和”本来是指音素上的和谐关系) 师:什么是乐,乐乃和谐,以天地的和谐,或者这个乐曲与你的心情的一个和谐。当然如果你长期在通俗歌曲的和谐,那也就是这个“乐”(1è)了。所以我们看乐(yuè)的境界是非常高的。 (点评: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提出对“乐”(yuè)和“乐”(lè)的理解,贴近学生,引起兴趣;同时引发深层次的思考:西周时的“乐”(yuè)与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并带着这个问题进入下面内容的学习。) 显示材料: 师:在宗庙里,在宫廷上,君臣上下同听,为了“敬”(上下的关系);而在宗族乡里长幼同听的时候,我们听到的是“顺”;而在家里、闺门之内,父母兄弟一起听到的是“亲”。 “乐”(yuè)不完全等于“乐”(1è)。“乐”(yuè)更高的应该说是一种教化。 显示材料: 礼节民心,乐和民性,政以行之,刑以防之。 礼乐刑政,其极一也。师:礼乐刑政,构成了西周的一整套的政治制度。 三、周朝 宗法制度 分封制度 礼乐制度(板书) 小结: 师:关于夏商周制度我们暂时就介绍到这儿,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所具有的特点。 师生:互动并归纳要点(在黑板上写出副板书) 王权的发展 王位世袭制 血缘与政治 家国不分 注重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等级森严 礼乐刑政——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 (点评:在回顾所学内容中,将关键词语进行提炼,既可以突出要点,又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进行归纳和概括,完成了课标要求和教学目标。) 师:周公创立的礼乐刑政的一整套政治制度曾得到很多政治家、思想家的赞美,似乎在政治体系的构成中,这是一个超完美的结构。但是曾有人问鼎,问“天子有九鼎,鼎多重啊,”这是在干吗,(停顿,思考的空间)„„再想想继承制中的问题„„好~下一节课,我们学习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 显示材料: 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早期阶段,就是夏商周时期。 中国是一个有5000年文明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国家诞生起,中国历代在制度安排方面凝聚的政治智慧和治国经验,及其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线索之绵长、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或民族所难以相比的。 ——摘自《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点评:对本课结束的设计,既是对本课的总结,也是对全课的升华;还是与本课导入材料的呼应。整个一节课:宏观导入,微观入手;制度传承,脉络清晰;智慧文明,浑然一体。) [专家评析] 点评人: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 姚岚 由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曹卫东老师执教的《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一课,具有以下特点。 1.以新颖独到的设计思路讲述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凸显文明的内涵。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是高中历史《政治文明历程》“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中的开篇之课,从专题史的角度学习历史是学生过去没有接触过的,而专门讲政治制度史对学生又是枯燥的,若对所涉及的制度概念和实施过程都进行讲述则教学时间有限,可谓难题颇多。曹卫东老师以课程标准定位,把握模块立意,对突出本课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及实现整个教学目标作了精心的设计。 在导入新课中,以国学家钱穆先生的话作引入,便于学生宏观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总貌,也使学习者在文字阅读中感受自己国家的恢宏气势,并且体会到中国政治制度与千年之久的历史文明之间的联系。这样的设计,直切学习主题,独特新颖。此外该设计还体现了曹老师的深入思考——渗透了本课与本单元的联系以及本模块立意的链接。在宏观引入的基础上,教师又以“国”字为例,精确把握其政治因素,抓住了象形文字材料与教学内容的交汇点,在识字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观察、联想、思考。进而激“趣”、引“思”、入“境”,以字寓史,小中见大,学生从中感受到中国的汉字,也是文明的象征。在讲述礼乐制度的设计中,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提出对“乐”(yuè)和“乐”(lè)的理解,并引发出深层次的思考:西周时的“乐”(yuè)与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教师恰当地补充资料,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能够从材料的理解中领会这样一种场景:在周统治下,期望中华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发出和谐的声音(音符),将音乐艺术的功能上升到政治领域,以“礼乐”营造“和”、以“礼乐”安定“秩序”。教师以独到的教学视角,使学生对“礼”“乐”的认识有了从感性到理性的变化,进而全面认识到西周政治制度中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度间的关系,切身感受政治制度中所凝聚的政治智慧和治国经验。本课结束的设计,更可谓是点睛之笔:中国是一个有5000年文明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国家诞生起,中国历代在制度安排方面凝聚的政治智慧和治国经验,及其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线索之绵长、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或民族所难与相比的。无须更多的话语,近百字的资料既是对本课的总结,也是对全课的升华,还有与本课开篇的呼应。还会给教者、学者带来更多思绪的延伸。 曹老师对夏商周政治制度的讲述,不仅呈现了中国早期在政治领域创造的制度成果,而且将文明的内涵、进步与发展蕴含其中,彰显出历史学科的教育价值。该课以新颖独到的设计思路,做到了:宏观导入,微观入手;制度传承,脉络清晰;智慧文明,浑然一体。 2.关注学生的发展,突出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设计——资料研习——探究释疑——体验感受”等多种学习方式的运用。 本课新概念多,艰涩不易理解,讲起来往往枯燥乏味。但曹老师将教学内容作了整合,对夏商政治制度的介绍做到要点明确、简洁清晰,而对西周的宗法制、分封制的讲述,又通过层层剥笋的办法,创设情境、研习资料、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很好地完成了课程要求和教学目标。这其中与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是分不开的,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关注了学生的发展,实现了有效学习。 例如:在对难点之一“商朝的内外服制度”的讲述中,教师通过两幅“商形势图”和五则简短的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史料的研习,从而对难点解惑,体现了“阅读——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的运用。为了将“嫡长子继承制”的内涵与“大宗、小宗”的关系表述准确,教师设计“嫡长子继承制”的动态示意图,引导学生共同探讨该制度的内涵,通过精选的材料、动态的示意图像,解读难于理解的概念和变化多样的复杂关系。使学生能够明白西周宗法制度的严密性和嫡长子继承制的唯一性。教师关注学生发展,还体现在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奇想”“火花”的关注,为此教师做好课前的“功课”,以资料的补充“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年均以德”“德均则卜”,并突出对“长”“贤”“贵”标准的理解,适时鼓励和点拨,避免学生思想“火花”的流失。 对分封制内容的讲述,教师依据教材,遵循学生认知的逻辑规律,前后设计了7个问题。从学习方式上,先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习者的思考与“质疑”——提供材料进行“解疑”——在师生互动探讨中“释疑”,体现了教师对学习方式的设计和学习过程的引领。在“问题”的设计上,教师从符合认知的思维逻辑上、从历史学科思维的层面上,采用了递进式的设问,使每个设问点都与教学的重点相关,环环相扣,进而形成对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和基本状况以及作用的影响的总体把握。教学流程清晰,学习方式得当,在探究问题中加深理解和认识,提高了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始终处在积极的、活跃的思维状态下,并通过符合认知水平的多种教学资源,师生在互动中,观察、阅读、研习和感受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内容和特点。这样不仅拉近了学生与理论知识的距离,有效地化解了难题,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学生还会深切感受到中国古代辉煌历史中的文明内涵。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研究学生学习、关注学生发展,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 曹卫东老师执教的《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体现了教师对课标的把握和对模块立意的理解,较好地实现了对教材内容的整合及对部分内容的调整和补充,对适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多种学习方式进行了优化,体现了教师的学科功底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我认为本课是一节设计独到、特色鲜明的具有示范价值的好课。 (编者的点评见第27页下)
/
本文档为【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Ⅰ)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教学案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