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学生安全法制教育教案

2018-11-10 41页 doc 78KB 71阅读

用户头像

is_447713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学生安全法制教育教案中学生安全法制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的: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 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教学重点: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
中学生安全法制教育教案
中学生安全法制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的: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 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教学重点: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五: 教学过程: 引言:同学们都有十五,六岁了,相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对错,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升没减,面对这个沉重的问,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深思呢,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 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主要内容: (一) 你对法律知多少: 1, 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 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 (二)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案例: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因为害怕第二天的家长会很晚才回到家.回家之后父亲知道他成绩很差就辱骂他,逼得他与父亲顶撞之后离家出走. 请大家思考:你是怎样看待故事中的父子俩的做法的 (讨论) (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案例:小陈是一个农村姑娘,9岁时由父母做主,同一个21岁的男青年订立了婚约.男方给了小陈的母亲1960元礼金.小陈13岁时,提出要与男方解除婚约.男方不肯,坚持"要人不要钱".小陈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便到法院起诉,要求解约.法院经过调查,在做好疏导工作的基础上,依法裁决由小陈的父母退还男方1960元礼金,小陈与男方解除非法婚约.就这样,小陈依靠法律,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案例:小周家住湖北农村,是六年级学生.1996年月11月3日,在骑车回校途中,不慎将8岁女孩小雷撞倒在地致伤,雷家要求周家赔偿,双方未能达成一致,雷家到镇派出所报案,要求周家赔偿损失.派出所召集双方家长调解未成,于是派人到学校将小周带回派出所拘留.周母到派出所要求放人,派出所答复,必须交纳1000元才放人.周家因家穷被迫四处筹钱,但仍不够钱,被迫写下欠条,之后,派出所才放出小周.小周回家后,越想越不服,联想起在学校学的法律知识,决定讨一个说法.于是小周向当地法院递交起诉状,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派出所行为是违法行为,必须退还周家交纳的钱.小周终于依法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四)学会断案 例1.父母不让孩子上学违法吗 村民赵某家有一子一女,均达到法定入学年龄.但赵某有重男轻女思想,仅让其九岁的儿子上学,其女儿则被留在家里帮助干活.村委会干部多次劝说赵某将女儿送到学校去读书,均被赵某以自家的事不用他人来管而拒绝.你认为赵某的做法是否违法 答案:违法 案例2.未成年人被判缓刑 学校能否拒绝入学 16周岁的小华是某中专学校的学生,去年因盗窃被公安机关抓获.学校在得知小华涉嫌盗窃罪的通知后,作出了开除小华学籍的决定.法院对小华盗窃一案开庭审理后,认定小华犯了盗窃罪,但因他犯罪时不满18周岁,所以法院予以从轻处罚,判处小华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宣判后,小华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学校,要求继续读书.不料,学校却拿出一份开除学籍的处分决定,声称学校与小华已不存在任何关系.你认为学校的做法是否正确, 为什么 答案:不正确 (五)中学生预防侵害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 原则: 1.依靠法律,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颖超指出:"教育孩子们从小学法,守法,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监护人有权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中小学生要明确,依靠法律是预防侵害的首要原则,是自我保护的必备武器. 依靠法律,必须学法,知法.要学习宪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要弄清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什么是无罪,什么是犯罪;什么是自己的义务,权利和合法权益,什么是受到侵害.还要弄清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内容和法律责任. 依靠法律,必须用法.要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行使权利,并在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形成侵害时,能够依靠法律手段进行自我保护.要做到:一克服"害怕对方报复,干脆自认倒霉"的错误思想;二克服"管它三七二十一,我私下找人报复"的错误做法.总之,就是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我保护,而不能用个人感情代替政策,法律. 2.依靠组织,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 这里所说的组织,一般是指侵害发生地或自己所在的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居委会,村委会,学校等部门.其中有的街道,区县还专门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根据法律规定:"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加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由于对本地区,本部门的社会治安和人员活动等情况熟悉,这些组织就会依据法律,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及时妥善地处理解决未成年人受侵害的问题. 3.依靠群众,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 包括中小学生家长在内的广大群众,对破坏社会治安,危及中小学生人身安全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深恶痛绝,盼望通过综合治理和"严打"使社会稳定,中小学生受到保护而健康成长.群众的眼睛雪亮,智 慧丰富,威力无穷,不断涌现出保护少年儿童,见义勇为的好市民,好青年,好干部.所以当中小学生受到违法犯罪分子的侵害时,要千方百计地求助身边的群众,共同来对付坏人.当群众勇敢而义无反顾地和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时,违法犯罪分子将成为过街老鼠,无藏身之地,遭灭顶之灾. 4.依靠智慧,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 勇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不能怯弱,不能束手待毙,不能让坏人为所欲为,这是中小学生预防侵害的必要前提. 但是,中小学生年龄较小,身单力薄,在面对违法犯罪分子时,更要强调善于斗争.要依靠自己的聪明智慧,机智巧妙地战胜敌人,保存自己.电影《平原游击队》中的游击队长李向阳说:"要想抓住狐狸,就得比狐狸狡猾."《鸡毛信》中的海娃就是把鸡毛信藏在羊群头羊的尾巴下,躲过日本鬼子的搜查,胜利地完成了送重要情报的任务;小兵张嘎也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想出招数,战胜愚蠢的敌人.前不久,某市一小学生一人在家做功课,忽听有人撬家门,立即悄悄拨通了公安局的电话,几分钟后,警察迅速赶来,当场抓住正在撬门企图入室盗窃的坏人.可见,面对身高力大,用心险恶的坏人,不仅要敢于斗争,更要善于斗争,勇敢加机智才能保平安.否则,单凭勇敢,鲁莽从事,硬拼硬干,可能会受到更大的侵害.所以,"智勇双全",才是预防和对付侵害的正确原则. 基本方法: 1.义正辞严,当场制止. 当你受到坏人的侵害时,要勇敢地斗争反抗,当面制止,绝不能让对方觉得你可欺.你可以大喝一声:'住手!想干什么 ","耍什么流氓 "从而起到以正压邪,震慑坏人的目的. 2.处于险境,紧急求援. 当自己无法摆脱坏人的挑衅,纠缠,侮辱和围困时,立即通过呼喊,打电话,递条子等适当办法发出信号,以求民警,解放军,老师,家长及群众前来解救. 3.虚张声势,巧妙周旋. 当自己处于不利的情况下,可故意张扬有自己的亲友或同学已经出现或就在附近,以壮声势;或以巧妙的办法迷惑对方,拖延时间,稳住对方,等待并抓住有利时机,不让坏人的企图得逞. 4.主动避开,脱离危险. 明知坏人是针对你而来,你又无法制服他时,应主动避开,让坏人扑空,脱离危险,转移到安全的地带. 5.诉诸法律,报告公安. 受到严重的侵害,遇到突发事件,或意识到问题是严重的,家长和校方无法解决.应果断地报告公安部门,如巡警,派出所,或向学校,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治保委员会等单位或部门举报. 6.心明眼亮.记牢特点. 遇到坏人侵害你时,你一定要看清记牢对方是几个人,他们大致的年龄和身高,尤其要记清楚直接侵害你的人的衣着,面目等方面的特征, 以便事发之后报告和确认.凡是能作为证据的,尽可能多的记住,并注意保护好作案现场. 7.堂堂正正,不贪不占. 不贪图享受,不追求吃喝玩乐,不受利诱,不占别人的小便宜.因为"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往往是贪点小便宜的人容易上坏人的当. 8.遵纪守法,消除隐患. 自觉遵守校内外纪律和国家法令,做合格的中小学生.平日不和不三不四的人交往,不给坏人在自己身上打主意的机会,不留下让坏人侵害自己的隐患.如已经结交坏人做朋友或发现朋友干坏事时,应立即彻底摆脱同他们的联系,避免被拉下水和被害. 课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教学目标: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 教学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主讲人:李凤玲 授讲时间:2011年3月15日 授课内容: 同学们~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1999年6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别为: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 任和附则。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一、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 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 1、 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 2、 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 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4、 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5、 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6、 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 7、 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8、 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 觉。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1)旷课、也不归宿; (2) 带管制道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 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9)其 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例一:某地结连发胜8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高超。经侦破,着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21名13岁左右的初中学生组成。这些人有的从8、9岁就染有不良习气,优劣机,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 例二、北京曾处理过一个8人抢劫、流氓团伙,平均年龄不足14岁,他们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作案15起。这8个人也都是从小很小就不良习气缠身,行为不端,劣迹斑斑,有的不到及时矫正,最终也走向犯罪。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二、 防未成年人犯罪要冲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 1、 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 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 培养训练。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 2、 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教育无小事; 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三、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 《中学生日常行为》是中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自尊自爱,注重中学生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以高尚道德。 祝每一位同学都成为遵纪守法,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法制教育课教案: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授课年级:7--9年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我国颁布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掌握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个人的亲身感受、所见所闻、或利用在课前的探究活动中调查了解到的典型事例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特别是对“我国颁布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逐步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守法自觉性,使自己健康地成长起来。 教学过程: 1.出示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第一组:文字资料:"弱智儿遭虐待死亡" 图片:"三缺一,凑个手" 第二组:图文资料"老师打学生耳光" 图片:地摊"游戏"莫伸向孩子等 学生分析,老师归纳,说明家庭、学校、社会对青少年造成的身心伤 害。 2.学生分组讨论: 还有哪些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如何才能有效制止这些现象,(10分钟) 小组代表发言,总结本组讨论结果,老师适当补充。 包括如下内容:家长、监护人对孩子粗暴对待,甚至虐待,强迫孩子辍学、早婚等;学校忽略学生安全措施,酿成事故,老师教法不当,体罚或变相体罚,使学生身心受挫;社会上一些不法之徒为谋求经济利益,雇佣童工,兜售不健康的图书、音像制品,用游戏厅、网吧诱惑青少年。而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如果要制止这些现象,必须通过立法,用法律防止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揭示主题: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板书) 案例分析:他们竟向同学连捅70多刀 学生分析:和大家一样的中学生,为什么会如此凶残, 分析方向:社会的不良影响;自身的抵抗力弱,法律意识淡薄。 浙江省少管所调查表明,大部分因杀人而进少管所的少年犯的业余爱好是看武打录像、武侠小说和玩电子游戏,最羡慕的人就是武艺高强的武侠英雄。他们认为,打架时动刀子让对方流血便是英雄的表现。而许多犯偷盗罪的少年犯最向往的则是做一个有钱人。一位少年犯说 家里父母很宠他,每月给他的零花钱有上千元,但和社会上一些人出入歌厅挥金如土的"潇洒"样相比,他觉得自己仍很寒酸,于是便与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一起去偷。 据公安部调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未成年人犯罪人数绝对值增加,近几年每年查获15万。比1986年增加1倍 不仅犯罪率上升,而且出现年龄低龄化、手段智能化、团伙性和暴力性犯罪增多的特点。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从这方面来说,也必须加强立法,约束青少年的行为。 现在请同学们谈谈,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国家的利益有什么关系, (同学发言后,教师归纳。) 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重大,需要国家给予特殊关注(板书) 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能否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直接关系到革命前辈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因此,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和保护,但是我们通过前面的讨论知道,在当今社会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我国现行的法律又不足以充分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所以,制定关于保护青少年的专门法律,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板书) (1)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板书) (2)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板书) 第一、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板书) 此项原则的意义:就是国家、社会和家庭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防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发生,救济、恢复已经被侵害的未成年人权益。 第二、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板书) 人格在法律上指能够作为权利和义务主体的资格。内容包括人的姓名、人身、荣誉和肖像等。人格尊严受到新生是公民做人的起码权利。宪法规定?quot;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尤其重要。不尊重人格尊严,就谈不上保护。 第三、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板书) 各项保护措施都要适应未成年人特殊的年龄、生理、心理特征,才能有效。 第四、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简称教育原则。(板书) 教育和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们;而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其辨别是非的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加强自我保护,勇敢地同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做斗争,达到保护的目的。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重要道理: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必要性。两个具体知识: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四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 典型例题 1.四川省成都市某镇的经济状况不差,但每到开学之际,总会出现学生流失现象。这年秋季开学后,又有6个该上初三的学生没有到学校上课。学校先后出动数十人次给家长及学生本人做动员工作却毫无效果。为孩子们的前途忧心忡忡的学校再三考虑,将这6名学生家长推上被告席,请求法院判令这些家长承担让孩子接受教育的责任,并缴清拖欠的书本费和杂费。 阅读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资料说明了什么, (2)为了解决资料中所反映的问题我国颁布了哪些相关法律, 分析与解答: 为了考察学生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这一教学重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语言组织与表达的能力,设立此材料分析题。 答案要点: (1)材料说明在现实生活中,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和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各种违法犯罪事件时有发生,迫切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国家给予特殊关注。事实证明也只有法律才能切实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得以实现。 (2)为了打击一切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国先后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两部法律的颁布实施,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法律依据。 2.多项选择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对象的有: A(所有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 B(所有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婴儿、幼儿、儿童、少年 C(所有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未满18周岁的青年 D(所有婴儿、幼儿、儿童、少年和未满18周岁的青年 分析与解答: 未成年人的涵义是要求学生记忆的知识目标之一,设计此题的目的就是为了强化学生对此知识点的正确理解与掌握。 答案:BC 3.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分析与解答: 设计此题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记忆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保护未成年人工作基本原则的内容。 答案要点: 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这是保护未成年人工作首先应当遵循的原则,同时也是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目的和我国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目的;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简称教育原则。 习题精选: 1.选择题: 我国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之外,另一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是: ( B ) A(义务教育法 B(未成年人保护法 C(保护妇女和儿童合法权益法 D(民法通则 2.组织学生观看我国首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电影《为了明天》,并写出观后感,利用课上时间进行交流或者出一期板报,评出优秀作品。 3.结合本课内容,组织学生到当地法院的少年法庭进行旁听,或者到当地的拘留所、少管所参观,观看违法人员的改造情况,让违法人员讲述他们的违法经历,即所谓的“污点教育”。分析这些违法人员违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自己应当吸取什么教训。 中学生安全法制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的: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 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教学重点: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五: 教学过程: 引言:同学们都有十五,六岁了,相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对错,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升没减,面对这个沉重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深思呢,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 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主要内容: (一) 你对法律知多少: 1, 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 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 (二)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案例: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因为害怕第二天的家长会很晚才回到家.回家之后父亲知道他成绩很差就辱骂他,逼得他与父亲顶撞之后离家出走. 请大家思考:你是怎样看待故事中的父子俩的做法的 (讨论) (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案例:小陈是一个农村姑娘,9岁时由父母做主,同一个21岁的男青年订立了婚约.男方给了小陈的母亲1960元礼金.小陈13岁时,提出要与男方解除婚约.男方不肯,坚持"要人不要钱".小陈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便到法院起诉,要求解约.法院经过调查,在做好疏导工作的基础上,依法裁决由小陈的父母退还男方1960元礼金,小陈与男方解除非法婚约.就这样,小陈依靠法律,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案例:小周家住湖北农村,是六年级学生.1996年月11月3日,在骑车回校途中,不慎将8岁女孩小雷撞倒在地致伤,雷家要求周家赔偿,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雷家到镇派出所报案,要求周家赔偿损失.派出所召集双方家长调解未成,于是派人到学校将小周带回派出所拘留.周母到派出所要求放人,派出所答复,必须交纳1000元才放人.周家因家穷被迫四处筹钱,但仍不够钱,被迫写下欠条,之后,派出所才放出小周.小周回家后,越想越不服,联想起在学校学的法律知识,决定讨一个说法.于是小周向当地法院递交起诉状,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派出所行 为是违法行为,必须退还周家交纳的钱.小周终于依法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四)学会断案 例1.父母不让孩子上学违法吗 村民赵某家有一子一女,均达到法定入学年龄.但赵某有重男轻女思想,仅让其九岁的儿子上学,其女儿则被留在家里帮助干活.村委会干部多次劝说赵某将女儿送到学校去读书,均被赵某以自家的事不用他人来管而拒绝.你认为赵某的做法是否违法 答案:违法 案例2.未成年人被判缓刑 学校能否拒绝入学 16周岁的小华是某中专学校的学生,去年因盗窃被公安机关抓获.学校在得知小华涉嫌盗窃罪的通知后,作出了开除小华学籍的决定.法院对小华盗窃一案开庭审理后,认定小华犯了盗窃罪,但因他犯罪时不满18周岁,所以法院予以从轻处罚,判处小华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宣判后,小华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学校,要求继续读书.不料,学校却拿出一份开除学籍的处分决定,声称学校与小华已不存在任何关系.你认为学校的做法是否正确, 为什么 答案:不正确 (五)中学生预防侵害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 原则: 1.依靠法律,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颖超指出:"教育孩子们从小学法,守法,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监护人有权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中小学生要明确,依靠法律是预防侵害的首要原则,是自我保护的必备武器. 依靠法律,必须学法,知法.要学习宪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要弄清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什么是无罪,什么是犯罪;什么是自己的义务,权利和合法权益,什么是受到侵害.还要弄清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内容和法律责任. 依靠法律,必须用法.要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行使权利,并在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形成侵害时,能够依靠法律手段进行自我保护.要做到:一克服"害怕对方报复,干脆自认倒霉"的错误思想;二克服"管它三七二十一,我私下找人报复"的错误做法.总之,就是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我保护,而不能用个人感情代替政策,法律. 2.依靠组织,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 这里所说的组织,一般是指侵害发生地或自己所在的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居委会,村委会,学校等部门.其中有的街道,区县还专门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根据法律规定:"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加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由于对本地区,本部门的社会治安和人员活动等情况熟悉,这些 组织就会依据法律,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及时妥善地处理解决未成年人受侵害的问题. 3.依靠群众,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 包括中小学生家长在内的广大群众,对破坏社会治安,危及中小学生人身安全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深恶痛绝,盼望通过综合治理和"严打"使社会稳定,中小学生受到保护而健康成长.群众的眼睛雪亮,智慧丰富,威力无穷,不断涌现出保护少年儿童,见义勇为的好市民,好青年,好干部.所以当中小学生受到违法犯罪分子的侵害时,要千方百计地求助身边的群众,共同来对付坏人.当群众勇敢而义无反顾地和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时,违法犯罪分子将成为过街老鼠,无藏身之地,遭灭顶之灾. 4.依靠智慧,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 勇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不能怯弱,不能束手待毙,不能让坏人为所欲为,这是中小学生预防侵害的必要前提. 但是,中小学生年龄较小,身单力薄,在面对违法犯罪分子时,更要强调善于斗争.要依靠自己的聪明智慧,机智巧妙地战胜敌人,保存自己.电影《平原游击队》中的游击队长李向阳说:"要想抓住狐狸,就得比狐狸狡猾."《鸡毛信》中的海娃就是把鸡毛信藏在羊群头羊的尾巴下,躲过日本鬼子的搜查,胜利地完成了送重要情报的任务;小兵张嘎也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想出招数,战胜愚蠢的敌人.前不久,某市一小学生一人在家做功课,忽听有人撬家门,立即悄悄拨通了公安局的电话,几分钟后,警察迅速赶来,当场抓住正在撬门企图入室盗窃的坏人.可 见,面对身高力大,用心险恶的坏人,不仅要敢于斗争,更要善于斗争,勇敢加机智才能保平安.否则,单凭勇敢,鲁莽从事,硬拼硬干,可能会受到更大的侵害.所以,"智勇双全",才是预防和对付侵害的正确原则. 基本方法: 1.义正辞严,当场制止. 当你受到坏人的侵害时,要勇敢地斗争反抗,当面制止,绝不能让对方觉得你可欺.你可以大喝一声:'住手!想干什么 ","耍什么流氓 "从而起到以正压邪,震慑坏人的目的. 2.处于险境,紧急求援. 当自己无法摆脱坏人的挑衅,纠缠,侮辱和围困时,立即通过呼喊,打电话,递条子等适当办法发出信号,以求民警,解放军,老师,家长及群众前来解救. 3.虚张声势,巧妙周旋. 当自己处于不利的情况下,可故意张扬有自己的亲友或同学已经出现或就在附近,以壮声势;或以巧妙的办法迷惑对方,拖延时间,稳住对方,等待并抓住有利时机,不让坏人的企图得逞. 4.主动避开,脱离危险. 明知坏人是针对你而来,你又无法制服他时,应主动避开,让坏人扑空,脱离危险,转移到安全的地带. 5.诉诸法律,报告公安. 受到严重的侵害,遇到突发事件,或意识到问题是严重的,家长和校方无法解决.应果断地报告公安部门,如巡警,派出所,或向学校,未成年人 保护委员会,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治保委员会等单位或部门举报. 6.心明眼亮.记牢特点. 遇到坏人侵害你时,你一定要看清记牢对方是几个人,他们大致的年龄和身高,尤其要记清楚直接侵害你的人的衣着,面目等方面的特征,以便事发之后报告和确认.凡是能作为证据的,尽可能多的记住,并注意保护好作案现场. 7.堂堂正正,不贪不占. 不贪图享受,不追求吃喝玩乐,不受利诱,不占别人的小便宜.因为"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往往是贪点小便宜的人容易上坏人的当. 8.遵纪守法,消除隐患. 自觉遵守校内外纪律和国家法令,做合格的中小学生.平日不和不三不四的人交往,不给坏人在自己身上打主意的机会,不留下让坏人侵害自己的隐患.如已经结交坏人做朋友或发现朋友干坏事时,应立即彻底摆脱同他们的联系,避免被拉下水和被害.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人人有责 教育目标: 1(通过上网查找以及实地参观上海市禁毒教育馆的第一展厅,使学生了解毒品的定义、种类和特性,进一步帮助学生正确识别毒品,树立防范意识; 2(通过参观以及各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性,从内心产生毒品的抗拒情感; 3(教师以身作则,促使学生对禁毒宣传真正行动起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活动形式: 实地参观,任务卡片,席地谈话,知识竞答,小组交流,游戏互动。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识别毒品,树立防范意识;认识毒品的危害性; 难点:促使学生认识到禁毒宣传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禁毒宣传的行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活动准备: 1(请同学们登录上海市禁毒教育馆官方网站(www.shjdg.org),初步了解一些基本的禁毒常识; 2(安排分管社会实践任务的副班长预约联系上海市禁毒教育馆,确定参观时间等相关事宜; 3(写有任务的卡片(并请每位同学带笔),用彩色打印机打印好的毒品(鸦片、大麻、海洛因、摇头丸、冰毒、K粉、LSD)外观的图片; 4(电视谈话节目的内容(主题:毒品的危害); 5(全班35位同学,按照“异质分组”的原则分成六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6名成员(只有一个组是5名),并请同学民主选举出一位组长,以便在主题班会中组织同学积极参与活动(各环节主持活动的同学也编入学习小组,并参与活动)。 活动过程: 早上9:00,正是禁毒馆开门的时间,同学们准时在禁毒馆门口集中,体育委员清点人数,班主任老师在入口处做好参观登记。 一、青春有悔 跟随着馆内讲解员,同学们首先进入的是禁毒馆的序厅,灯光昏暗的隧道,仿佛带领大家走入毒品黑暗的深渊。在175度的弧幕影厅 里,通过3D影片《毒品与人类》,回顾毒品在中华大地上产生的罪之缘,探讨人性与毒性之间罪与罚、救与赎的百年博弈。 二、辨识毒品 进入第一展区,每位学习小组的组长向团支书认领任务卡片。认领好任务卡片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各组迅速散开,通过第一展区展示的内容,寻找答案,完成手中的任务卡片。 任务卡片的内容如下表: 任务比拼 各位组长: 请和您的组员一起合作完成以下表格~谢谢: 您可以选的毒品名称是:鸦片、大麻、海洛因、摇头丸、冰毒、K粉、LSD~并请您注意不要和其他小组所选的内容重复了。 高一,1,班班委 〃〃〃〃〃〃〃,〃〃〃〃〃〃〃,〃〃〃〃〃〃〃,〃〃〃〃〃〃〃,〃〃〃〃〃〃〃,〃〃〃〃〃〃〃,〃〃〃〃〃〃〃,〃〃〃〃〃〃 名称 俗称 分类 滥用方式 滥用危害 小组别名:__________ 小组成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各小组完成手中任务卡片的任务后,回到集合地点,然后到团支书那里辨识事先打印好的各种毒品的图片。每项任务记10分,由数学课代表统计记录各组完成任务的情况。 三、毒品危害 毒品可以损害人的身心健康,毒品会引发家庭危机,毒品常常诱发违法犯罪,毒品还能造成社会财富流失,„„,种种危害,警示同学远离毒品。 充分利用禁毒馆的资源,就第二展区的展示项目(生命的侵害、吸毒后的你、亲人的眼泪、全球毒情),各学习小组选择一项内容进行分组活动,分组活动由组长负责。 分组活动完毕,各小组集中。接下来,以电视直播谈话节目的形式讲述毒品的危害。节目由一位同学(组织委员)担任主持人,再请三名同学(来自不同的小组,口才好的)担任节目的嘉宾。一位同学从医生的角度,就吸毒会对人体带来怎样的伤害谈谈自己的想法。一位同学从家庭的角度出发谈谈毒品导致的家庭悲剧。一位同学引导全班同学一起闭上眼睛想象吸了毒后容貌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来说说毒品的危害。 四、禁毒斗争 跟随着讲解员,同学们又进入了第三展区,这一展区,主要展示的内容是:禁毒斗争。中国百余年来的禁毒历史,要从林则徐虎门销烟说起。这个在语文、历史课本中出现的人物,如今就形象逼真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看着眼前这张坚毅的脸庞,同学们深深感受到中国禁毒斗争的决心和力量。 五、戒除毒瘾 党的政策鼓励更多的戒毒者成功戒除毒瘾。自述屋是第四展区吸引眼球的展项,同学在相对安静的钟罩式空间内,带起耳机,倾听戒毒人员与毒瘾抗争的心路历程。 六、互动游戏 第五展区是一个开放的互动展区,同学们最感兴趣的最有热情的就在这个展区了,他们在这里积极参加一些互动游戏,在动手和动脑的过程中,对有关禁毒的常识加深理解。通过互动游戏,既学习了拒绝毒品的知识,又加深了参与者对毒品危害的印象,增强了防毒的意识和能力。 展项:心理大PK——参与者通过与毒品有关的心理挑战情境,从中认识、体验心理危机和心理预防、维护或干预的方法,从而成为“心理大PK”的赢家。 展项:闯关五人组——参与者在规定时间内答对10道禁毒知识选择题,即成功闯关。 展项:双面人——一面是巧言令色;一面是用心险恶。戳穿毒贩的假面,识破他们的伎俩,便能明智地拒绝诱惑,远离涉毒危险。 展项:擦亮眼睛——灯红酒绿的娱乐场所,喝了一半的酒杯,已经开启的饮料瓶,所谓的“俱乐部糖果”、陌生人递上一杯酒、一支烟都有可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沾上毒品。提高警觉,保护自己。 展项:媒体看板——即时录入有关禁毒的报道,参观者可随意打开或圈点新闻剪报,观看视频影像,了解相关信息。 展项:心理测试——测查青少年在面对各种诱惑性情境时的压力应对和自我保护意识,帮助青少年了解认知误区,学习正确的压力应对策略,加强自我保护。 七、知识竞答 禁毒知识竞答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必答题,小组6位同学共同以笔试的方式回答,按照回答正确的题数,以每题10分的方式计入各小组总分;另一部分是抢答题,各组设置一个抢答的同学,其他组员成立智囊团,回答正确,每题20分计入各小组总分,回答错误,以每题10分从总分中扣除。 禁毒知识竞答赛题见附录。 八、禁毒宣言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这是全人类共同的呼唤,共同的心声。在即将离开禁毒馆之际,手印台上,教师带头,按下手印,郑重宣誓,“禁毒有我”。这一刻,全场安静,同学被这样的氛围感染了,纷纷承诺,加入到禁毒宣传的队伍中。 课后活动: 1(就本次活动,每位同学完成一份小结,要求写出自己的切身体会,写出自己的感想; 2(请同学们登录上海市禁毒教育馆官方网站(www.shjdg.org),参加第五届“上海市网上知识竞赛”,完成2010年上海市中小学生禁毒网上调查问卷; 3(收集禁毒宣传资料和预防毒品的教育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禁毒宣传资料,设计“禁毒”公益广告宣传语,利用节假日进社区、进居委进行禁毒宣传; 4(在自愿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同学参加上海市禁毒教育馆志愿者服务基地“禁毒志愿者”活动; 5(请班级的通讯员对该系列活动作追踪报道,写出相关的通讯稿,发表在校园网德育家园。 活动反思: 新学期还没有开始,学生注册、报到、军训后,第一个任务就是参观上海市禁毒教育馆。当我宣布此项任务时,学生的第一反映就是:“又是禁毒馆,我已经去过很多次了。”“老师,这里面没有什么的,五分钟就参观完了。”于是,我就想,怎样设计这次活动,才能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真正认识禁毒的重要性,而不让社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于是萌发念头,将主题班会活动搬到禁毒馆现场去。 参观活动结合主题班会,活动之后学生都有各自的感受,都觉得收获比以前的参观要多。班级活动之后,我和先生还一起带儿子去参观了一次禁毒馆。在那里我们带着儿子一起参加了第五展厅中的活动游戏,其中,闯关五人组——参与者在规定时间内答对10道禁毒知识选择题,即成功闯关——给儿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多次的游戏中,参与者和旁观者都学到了不少关于禁毒的知识。因而也想到,单纯的禁毒宣讲是不会让学生感兴趣的,增加游戏、互动环节,增加活 动的趣味性,才可能吸引学生,才能让学生记住更多的有关禁毒的知识。 所以说,任何社会实践活动,任何主题班会,都需要认真准备,只有精心准备,学生才可能得到最好的教育,获得最大的收获。 第一课时 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 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别为: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和附则。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 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 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4、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5、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6、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 7、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8、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 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1)旷课、也不归宿; (2)带管制道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9)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例一:湖北某缔结连发胜8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高超。经侦破,这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21名13岁左右的初中学生组成。这些人有的从8、9岁就染有不良习气,有劣迹,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 例二、北京曾处理过一个8人抢劫、流氓团伙,平均年龄不足14岁,他们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作案15起。这8个人也都是从小很小就不良习气缠身,行为不端,劣迹斑斑,又得不到及时矫正,最终也走向犯罪。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从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 1、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 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训练。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 2、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教育无小事;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自尊自爱,注重中学生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以高尚道德。 第一单元 学会学习 第一课 《学会设计》 【设计理念】 本活动是针对青少年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缺乏目标意识,一部分青少年学生缺乏远大志向、盲目做事的特点而设计的。 青少年学生尽管在意志品质的发展方面随年龄的增长有所进步,但有些学生的自控能力还是不够,耐挫能力低,怕苦,怕累,同时也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因此,很有必要进行关于立志方面的学习,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是获得成功的基础,激励学生追求美好的理想,确立远大的志向,学习一些如何达到目标的具体方法,并通过榜样的学习进一步增强自我激励水平,形成奋发向上、勇于进取的精神风貌。 【活动目标】 1(通过联想、讨论、小组交流、合理设计未来等活动,使学生懂得目标对人生的引导作用。思考、分析自己的人生目标。 2(学习达到某一目标的具体实施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体验达到目标时的激动心情,促进学生更加奋发向上,向新的目标迈进。??? 难点:帮助学生确立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以及为达到目标制订可实施的或方案。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张白纸、一个信封。 2(一盒舒展、悠扬的音乐磁带。 【适应对象】 中学生。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述:引题 教师:同学们,你们设想过自己的未来吗?生命的旅行将如何到达理想的彼岸?自己将成为怎样一个人?从事什么工作?取得怎样的成绩?„„这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其实是非常有意义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 二、游戏活动:未来畅想曲 1(教师指导学生做“看未来”的游戏 (关掉教室的灯光,有窗帘的把窗帘拉上)请学生找一个舒适的坐姿,闭上眼睛,身体放松,情绪放松,静下心来,平稳呼吸。 在悠扬的音乐背景下,听着引导语,渐渐地进入时间隧道,看自己的“将来”。 导语:“每一个人都从过去走到现在,又从现在走向将来。大家在自 己的生活道路上前进,前进。看到了一些你曾经向往的事情变成了现实。” “时间在慢慢地流逝,5年了,你看到了5年之后的自己,你在做什么?”(稍作停顿)? “我们继续前进,时间慢慢地流逝。10年了(这时,你又在哪里?从事什么职业?”(稍作停顿) “再往前走,时间不断地流逝。15年了,我们又看到15年之后的自己,身体是否健康?工作是否取得成绩?少年时的梦想是否实现?” (停顿一会儿)“大家慢慢地睁开眼睛,回到现实。” (教师在讲导语时,要做到声音低沉、平稳、缓慢,留有空间,令人产生联想) 2(交流分享活动 先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分享‘看未来”的经历。交流时可提出这些问题:看到自己的将来了吗?看见了什么?如没看见,想一想,为什么看不见?然后请几位学生参加全班交流。 3(教师点评、归纳 同学们对未来的梦想或设想即是每个人的人生目标。而目标就是你通过活动希望得到的结果。每个同学看到的景象并不一样,因为每个人的理想是不同的,实现的程度也不一样。 目标有理想目标(长期目标)和现实目标(阶段目标)之分。理想目标的实现需通过一个个阶段目标的实现来完成,并在阶段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根据社会需要、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兴趣的转移而不断地修正。一个 恰当的人生目标应当介于理想和现实之间。人生是由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环节组成的连续统一体。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过去,也不在于未来,而在于人的现实活动,在于对现实的突破和超越。 三、情景讨论:目标是海上航行的灯塔 1(出示材料:在一个跳高实验中,实验对象被分成两组,第一组,教练不作任何技术指导,只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和差异,每天确定不同的跳高目标。另一组也不作任何技术指导,不具体确定跳高目标,完全随实验者自己的意愿,想跳多高就跳多高。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有目标的一组与无目标的一组出现了明显的差异。 2(小组讨论:两个组的跳高成绩为何出现明显差异? 3(教师归纳 这个实验充分说明:人在一个确定的目标下,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心理到生理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没有目标,生活就是盲目的,人就不会运用和发挥自己的智慧才能,就会无所事事、庸庸碌碌、虚度光阴。确定积极的人生目标,能帮助我们掌握自己的生活,最大 限度地开发潜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填写“问卷”:检视自己的目标概况 1(你曾经有过哪些目标? 提示:包括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以及其他日常活动,如游泳、学自行车、做风筝等。 2(你认为哪些成功了?哪些失败了? 3(原因是什么? 4(交流分享“问卷”的前两个问题。 五、讲述名人故事:引导学生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 1(教师向学生介绍约翰?戈达德的故事: 约翰?戈达德,是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的会员和纽约探险家俱乐部的会员。他出生在洛杉矶,从小就充满了幻想。15岁那年,他把自己一生想干的事情列在一张表上,题名为“一生的志愿”。表上列着:“到尼罗河、亚马逊河和刚果河探险,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特荷思山;驾驭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道路;主演一部《人猿泰山》那样的电影;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谱一部乐曲;写一本书;游览全世界的每一个国家;结婚生子;参观全球„„”每一项都编了号,一共有127个目标。现在约翰?戈达德在经历了8次死里逃生和难以想像的艰难困苦后,已经完成了其中的106个目标。他说下一个目标就是游览中国的长城。约翰?戈达德常说的话就是“我决不轻易放弃任何一个目标,一有机会到来,我总是准备就绪”。 2(小组讨论:约翰?戈达德是怎样为自己确立目标的,又是怎样付诸行动的?你听了约翰?戈达德的故事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3(教师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回顾与展望,与学生分享成长的喜悦。? (教师介绍小时候的梦想、对未来的设计以及人生格言) 4(请学生静静地回顾自己的人生,思考自己的未来,写自己《一生 的志愿》及人生格言。 ? 要求:认真思考,想想自己究竟有些什么愿望,不管暂时有无实现的可能,写下来。郑重写上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与日期,作为送给老师的珍贵礼物。我们约定30年后再启封,看看自己的愿望实现了多少。 六、“心理透析”:分享将梦想变成现实的策略,设计实现目标的计划或方案 1(教师讲述:? “人无志不立”,“立志不定,终不济事”。理想是人生的灯塔,志向是生活的路标。中学时代,正是立志的最好时机。马克思就是在中学时代立下了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的远大理想,并为此奋斗了终生。毛泽东同志在青年时代读到一本《世界英雄豪杰传》,他为书中介绍的华盛顿、林肯、拿破仑、彼得大帝等的英雄业绩所感染,即给自己起名“子任”,表示要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科学史上许多大科学家,也都是在中学时代立下攀登科学高峰的宏伟志愿,为人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明代学者王守仁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如果你想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大干一番事业,那就应该早早确 立自己远大的理想。一个人到了中学时代还浑浑噩噩没有明确的志向,就会造成终生的遗憾。 2(出示配图多媒体:向学生介绍“立志”的三个心理过程: 动机斗争——确立目标。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我要考上某某大学”、“我要在初二年级加入共青团组织”等等。 暗示成功——相信梦想能实现。梦想是很有力的暗示,虽然梦想不一定会实现,但没有梦想却是“零”;如果一开始就感觉自己会输,那么肯定会失败。 自我激励——实现目标。每个人都能通过暗示或自我暗示激励自己。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就是记住一句话,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这句话能从下意识心理状态闪现到意识心理状态。梦开始时总是可望不可及的,惟有不断地自我激励才能获得成功。 3(小组讨论:对“立志”的三个心理过程的理解。 七、行为训练 学生自行设计一个实现目标的方案(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技能、习惯、健美等都可以)。 示钢 目标:减肥。 步骤:购买吃了不会发胖的食物;不要像过去一样无节制地饮食;计划在第一星期后减轻体重一公斤;坚持每天跑三千米;把自己较瘦时的照片贴在床头。 八、结束活动 再做一次“看未来”的游戏: 请同学们找一个舒适的坐姿,闭上眼睛,身体放松,情绪放松,静心,呼吸平稳。??? 在悠扬的音乐背景下,听着引导语,渐渐地进入时间隧道,看自己的“未来”。 导语:“每一个人都从过去走过来,又从现在走向未来。一个人的现 实面貌并非是临时出现的,而是他过去生活的积累。” “每个人都有一个未来,每个人的未来都不一样,这完全取决于每个人过去的经历和付出的努力。” “我有一个远大的目标,有一个理想的目标。我正在慢慢地接近这个目标。5年了„„10年了„„l 5年了„„我看到了曾向往的事情变成了现实。我庆幸自己少年时确立了志向,庆幸自己不断朝这个目标努力,才有这样的成长和收获。” “啊,我感到快乐,感到幸福,感到人生是多么地美好„„” 九、扩展活动 回家调查父母或亲戚朋友年轻时的理想是什么?现在是否实现?怎样实现的?如果没有实现,是什么原因阻碍他实现的? 【活动后记】 这是一堂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满足、使学生难以忘怀的心理辅导课。在课堂上,通过联想、讨论、小组交流、合理设计未来等活动,学生们不仅思考、分析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懂得了目标对人生的引导作用,初步确立了自己的人生志向,他们更从约翰?戈达德特别是马克思、毛泽东等伟人身上汲取了向上的动力,也从他们平凡的心理老师身上看到了脚踏实地所带来的人生回报。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沉浸在对自己美好未来的憧憬之中。对自己的人生设计,少的十多条,多的七十多条。他们这种对自己未来人生志向的安排,对于我们研究、掌握和指导当代青少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心理健康教案《请让我来帮助你》 教学目标:克服依赖心理,学会宽容别人。发现同学的缺点能当面指出。初步培养自 教学重点:初步培养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的能力。 教学难点:消除依赖心理,学会宽容别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我们在学校里一起生活、学习。你觉得开心吗,如果,你看到有位同学犯错误了,你会怎么办,?? 引出:打小报告(板书) 2、如果,在学校里有人欺负你了,你又会怎么办, 3、你在哪些情况下,会去报告老师,(教师随意板书) 二、看小品,明理。 1、小品1:下课了,同学们在玩,小亮无意中撞了小明一下,小明不问缘由,就跑去向老师报告,说小亮打他,急得老师放下要批改的作业本,去处理这件事。 看完请学生说小明是怎么做的,对不对,为什么, 2、小品2:有一位家长在和老师交谈,冬冬总是插进来说话,使老师和家长都无法谈话。 看完请学生说冬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3、? 教师小结 刚才两位同学的做法,都是不对的,不仅把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些小事夸大,还影响了老师办公。所以我们“不要动不动就打小报告”(板书) 4、行为指导 如果你是他们,你会怎么做,请你帮他们一下好吗, 板书:请让我来帮助你 三、行为指导。 刚才我们同学说了好多事都要报告老师。那我们现在再来想想,有哪些事我们可以不报告老师,让我们来自己解决, 1、看板书指导。并贴上小红花。 2、指名表演。 (1) 小亮和同学吵架了,小明看见了,进行劝阻。 (2) 老师在办公,小艳看见了一件不文明的事,本想告诉老师,但思考了一下就走过去劝阻。 (3) 小亮不小心碰翻了小艳的铅笔盒,摔断了几只铅笔,小艳原谅了他。 四、表扬与奖励 1、夸夸我们班能主动帮助同学的学生。 2、夸夸能宽容别人的学生。 3、夸夸能自己的事自己想办法解决的学生。 五、总结、唱歌 今天这堂课,使你学到了什么本领,是呀,只要我们都有一颗宽容别人的心,自己的事自己想办法解决,我们就会快快长大,变得更能干,这个世界也会变得更美丽。 全班齐唱《请让我来帮助你》 课题:中学生考试焦虑 教学重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成因分析,以及调控措施。 难点:结合实际,从内部因素分析成因,并且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调控。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关于自我意识方面的知识。 2(导入新课。 由谜语引入“虑”字,再引出课题。——“中学生考试焦虑” 谜语:有心的老虎没几只(虑)。 考场上的竞争,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角逐,也是心理状况的较量。在考试中,总有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取得辉煌成绩,同样,也有一些“尖子”“失手落马”。因为前者轻轻松松,没有压力,超水平的发挥,后者过度焦虑,显得惊慌,恐惧等,影响其正常发挥。而这种现象又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每年的中考,高考前夕,北京孔庙都有大量考生敬香,专家分析,他们是通过这种方式缓解其对考试的焦虑。有一个考生在考试时就是因为没有焦虑,考了一会就交卷出来了,试卷上写了几个字“小子本无才,老子逼上来,卷子交上去,鸭蛋滚下来”。可见没有焦虑也是不行的。焦虑必须有,但是有一个度的限制。 过度的考试焦虑,会有许多不良影响,比如:出现头昏,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出汗,失眠,震颤和运动不安 等明显的躯体症状,在行为上,表现得惶恐不安,多余动作增加,胡乱答卷,早早退出考场等。 3(讲授新课。 1)关于考试焦虑的成因: A、 内部因素: a复习不充分:据调查80%的学生其考试焦虑是由于复习准备不充分引起的,因此考前进行充分的复习是很有必要的。 b自我期望值:从期望价值理论分析,行为取决于期望和价值,任何一个行为都取决于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和目标的重要性的认识。对失败正确面对,避免产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挫折心态。 c性格因素:外向的人,重视外在世界,爱社交,活泼,乐观,开朗,自信,勇于进去,对环境适应力强,易不安和兴奋。内向的人重视主观世界,好沉思,善内省,孤僻,乏自信,易害羞,冷漠,寡言,对环境的适应性强,脆弱,对自己过分苛刻,易出现负向情绪。外向的人比内向的人更易焦虑,应该多与朋友交往,养成开朗活泼的性格。 d身体健康因素:身体不健康的人在担心自己身体状况的同时,总想让自己在某一方面超过别人,比别人优秀,因此,他们更致力于学习方面的努力,加大自己的压力,增强了考试焦虑。 e 性别因素:女性本身的焦虑特质就比男性高,而且[微软用户1]不良情绪的宣泄表现的没有男性明显,因此常常因为不能很好的进行自我调控,其焦虑程度比男性偏高。 B、外部因素: a 社会因素:现在相当的企事业单位过分追求高学历,特别在经济发达地区,用人单位对工作人员的学历看得特别重,甚至出现连厕所清洁员也要求本科或以上学历的人员担任的荒谬现象,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度浪费,在“一棒定终身”的现实社会中,这也就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压力,人为的加重了学生对考试分数的期望值 b 家庭因素: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与管教过严,期望水平过高,或强迫式的学习,都会让孩子对学习反感,产生压力,形成考试焦虑。 c 学校因素:虽然国家进行教育改革,提倡素质教育,但由于我国受到封建社会采育的教育制度的影响,现行的教育制度仍以应试教育为主。“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一现象仍普遍。 2)如何进行调控。 A、正确地进行自我和自我分析,准确了解自己,建立合理的奋斗目标。建立合理的奋斗目标是解除心理顾虑第一步。高考中,大部分人是定高了目标,这个目标很难实现,在心理上自然而然地产生恐惧感。另外一部分人虽然没有明确地定下目标,但总幻想有奇迹的出现,这就增加了思想负担。目标是建立在能力基础上的,应对自己的水平、在班级名次、各科的优劣作客观的分析,根据这个分析去定目标,就多了一份现实,少了一份幻想,考起试来塌实得多。 B、以心理状态积极,健康的人作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话有一定道理。 在心中暗暗的向自己的榜样学习,把他变成激励者,组织者,行为的评定者,也可以与他多多谈话,体会那种遇险不惊,沉着机智等良好心理状态。 C、有意克制不良心理活动,使之向良好心理活动转化。有些同学的心理状态是波浪式的,时好时坏,自己也深为苦恼。这是不良心理与良好心理进行冲突,进行斗争的结果,,有时良性的占据主导地位,有时反之。当恐惧、烦躁等不良心理出现时,考生就应该克制,或通过转移注意力把它转化。———(应注意持之以恒)。 D、增加愉快的情绪体验,在学习生活中寻找乐趣。学习的某些失败肯定存在,失意也很正常。在考试复习中,更是充满酸甜苦辣。考生不要把心思全放在分数上,应尽量增加生活情趣,让自己有更多的愉快情绪体验。只要认真发行,即使在“沉闷”的课堂也有很多新鲜事,“枯燥”的复习也有许多乐趣。放松紧绷的神经,体验生活学习的精彩。 E、表现不良心理。复习考试的种种烦闷,苦恼、痛苦,考生还可以把它表现出来。第一,请老师、家长和朋友帮助。考生大可不必认为倾诉不良心理状态不好意思。请他们帮助、疏导,大脑变得清醒,心灵也得到了慰籍;第二自我宣泄。放声大哭、剧烈体育运动等,都以证明事调节不良心理的好办法。 F、进考场前的自我调节: 不断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相信自己,一定考好”。 身体的放松是大脑放松,调节心态的最好办法。(右半脑的控 制) 考前睡眠:7-8小时,晚上不得超过10点。方法“先睡心,后睡眼”。 系统脱敏: G、给过去的失败归因。害怕担心是不必要的,要想消除,重要的方法是对过去失败正确归因。能客观、正确地认识过去的失败,丢掉模糊不清的担忧、摆脱失败阴影,把考生的心理活动与客观联系起来、总结经验教训,走向成功。———引出下次课题:如何进行正确归因。 4(总结:教给学生考试答题的基本要领: “慢做会的求全对,稳做中档题一分也不浪费,舍去全不会的。” 会做的题慢慢做,保证全对,中档题可以上手,很多科都按步计分,做一步给一步分,中档题能做一步就做一步,舍去全不会是指难题,不是说一看不会就舍去,要认真看认真思考,确实不会再舍去。 板书设计: 中学生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的成因: 1、内部因素: a复习不充分: b自我期望值: c性格因素: d身体健康因素: e 性别因素: 2、、外部因素: a 社会因素: b 家庭因素: c 学校因素: 法制心理教育教案 董各庄中学 2、25
/
本文档为【中学生安全法制教育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