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徐州市贾汪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2017-2020年) .doc

2018-01-14 50页 doc 402KB 413阅读

用户头像

is_769254

暂无简介

举报
徐州市贾汪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2017-2020年) .doc徐州市贾汪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2017-2020年) .doc 徐州市贾汪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 (2012,2020年) 贾汪区人民政府 可持续城市发展研究中心 二〇一二年六月 委托单位:贾汪区人民政府 编制单位:可持续城市发展研究中心 项目指导: 汪光焘 教授 现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 主任委员 曾任建设部部长 专家组: 周干峙 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两院院士 曾任建设部副部长 王静霞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国务院参事 曾任中国城市 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陈龙桂 研究员 国家发展和...
徐州市贾汪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2017-2020年) .doc
徐州市贾汪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2017-2020年) .doc 徐州市贾汪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 (2012,2020年) 贾汪区人民政府 可持续城市发展研究中心 二〇一二年六月 委托单位:贾汪区人民政府 编制单位:可持续城市发展研究中心 项目指导: 汪光焘 教授 现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 主任委员 曾任建设部部长 专家组: 周干峙 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两院院士 曾任建设部副部长 王静霞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国务院参事 曾任中国城市 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陈龙桂 研究员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 所资源经济室主任 甄 峰 教授 南京大学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 沈正平 教授 江苏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 编制组组长: 郭惠平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副院长 编制人员:穆京祥、于金辉、刘 锋、单云凤、李红星、王俊君、曾庆国、 杭春燕、顾 京、韩业斌、钱庆亮 目 录 一、 背景和转型条件 .................................................................................... 1 (一)基本情况....................................................................................... 1 (二)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 .................................................................... 2 (三)转型优势条件 ............................................................................... 3 (四)面临的主要问 ........................................................................... 5 (五)转型的机遇和挑战 ........................................................................ 6 二、 规划总纲 ............................................................................................... 9 (一)指导思想....................................................................................... 9 (二)基本原则....................................................................................... 9 (三)战略定位..................................................................................... 10 (四)转型目标..................................................................................... 11 三、 接续替代产业发展............................................................................... 14 (一)加快发展三大先导产业 .............................................................. 14 (二)大力发展四大主导产业 .............................................................. 20 (三)优化产业发展空间 ...................................................................... 25 四、 社会问题解决 ...................................................................................... 34 (一)努力解决就业问题 ...................................................................... 34 (二)加快棚户区改造 ......................................................................... 35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 38 (四)努力解决涉矿企业历史遗留问题 ............................................... 38 I 五、 生态环境整治 ...................................................................................... 40 (一)生态修复先行,塑造自然生态新环境 ........................................ 40 (二)加大环境治理,探索生态治理新理念 ........................................ 41 (三)打造绿色廊道,构建生态宜居新格局 ........................................ 44 (四)加强环境监管,展现生态环保新面貌 ........................................ 44 六、 支撑保障能力建设............................................................................... 45 (一)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 45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 47 (三)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 50 (四)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平台 .............................................................. 53 七、 政策措施和实施机制 ........................................................................... 55 (一)强化组织,建立和完善领导机制 ............................................... 55 (二)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经济发展 ................................................... 55 (三)加强政策保障,推动转型升级 ................................................... 56 (四)加强科技创新,吸引和用好人才 ............................................... 56 (五)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57 (六)保障土地供给,支持转型发展 ................................................... 57 (七)完善制度建设,保障规划实施 ................................................... 57 II 附图 附图一、徐州市贾汪区区位关系图 附图二、徐州市贾汪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12-2020) 附图三、徐州市贾汪区水系图 附图四、徐州市贾汪区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图(2012-2020) 附图五、徐州市贾汪区新型城镇化结构图(2012-2020) 附图六、徐州市贾汪区新型城镇化规划图(2012-2020) 附图七、徐州市贾汪区综合交通规划图(2012-2020) 附图八、徐州市贾汪区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图(2012-2020) III 前 言 徐州市贾汪区是一座因煤而建的资源型城市,自工业化开采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因煤而兴”,煤矿一度成为贾汪的支柱产业,支撑了贾汪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为江苏和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尤其是能源生产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2002年开始,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以采煤为主的经济结构暴露出许多问题,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巨大困难。2011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土资源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的通知(发改东北[2011] 2420号)确定了贾汪区为我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编制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的指导》(发改办东北[2009] 2173号)的要求,特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贾汪行政辖区,包括7个镇、3个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50万,其中农业人口约30万。规划期近期到2015年,远期展望到2020年。 规划编制依据: 1、《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 38号); 2、《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编制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的指导意见》(发改办东北[2009] 2173号); 3、《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及参照执行政策县(市、区、旗)转型规划编制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办东北[2011] 2952号); 4、《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土资源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的通知》(发改东北[2011] 2420号); 5、《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 46号); 6、国家有关“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涉及有关产业或行业领域); IV 7、徐州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及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8、贾汪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及贾汪区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9、徐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10、贾汪区政府提供有关基础资料和数据; 11、国家、江苏省有关法规和规范。 V 一、 背景和转型条件 (一) 基本情况 贾汪区地处东经117?17′,117?42′,北纬34?17′,34?32′之间,西距“五省通衢”徐州主城区38公里,下辖7个镇、3个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50万,其中农业人口约30万。北依齐鲁大地,西临豫东,南连淮北平原,徐贾铁路支线与京沪线、陇海线等铁路相接,徐贾快速通道与主城区紧密相连,京杭大运河纵贯全区。区位关系见附图一。 辖区总面积834平方公里,境内东西长38公里,南北宽27公里,地貌特征为低山丘陵和山前平原及冲击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主城区居于一马蹄形谷地中心。南部系黄泛冲积平原,分布有大吴、紫庄、塔山三个镇和耿集办事处,西、北部为丘陵山区,分布有青山泉、江庄、汴塘、贾汪四个镇,境内有大小山峰350余座,其中大洞山主峰海拔361米,为徐州市境内第一高峰。 贾汪“因矿而立”,“因煤而兴”,原煤总储量4.68亿吨,工业化开采始于1882年,自建国以来,累计开采量2.1亿吨,鼎盛时期拥有煤矿500对、年开采量达1400万吨,是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工业基地之一,煤矿一度成为贾汪的支柱产业,支撑了贾汪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为江苏和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尤其是能源生产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0.2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7.9:54.3:37.8,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1.0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0.1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8350元、10009元。 1 (二) 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 1、 土地可利用潜力大 贾汪区土地资源丰富,耕地31593.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0.9%;园地1848.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0%;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0635.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1%;交通用地1120.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水域6566.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6%;未利用土地3203.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2%。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可利用土地潜力较大,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土地利用见附图二。 2、 非煤矿产储量丰富 贾汪区矿产资源较丰富,已勘查和发现矿产18种,探明有储量的矿产11种,探明矿床23个。其中石灰岩、白云岩、高岭土、水泥配料用砂页岩储量居全省前列,大理石、钛铁矿、砂矿、耐火粘土、硫铁矿储量居全市前列。 3、 水资源不均衡 贾汪区属沂沭泗流域,流域性河道有京杭大运河,水量充足稳定。全区水域面积6566.6公顷,主要引排河道包括不老河、屯头河、临城河、引龙河、淤泥河、二八河等;主要的水库包括督公湖、大进口、雷古山。根据各种水量统计情况,至2020年,地表水保证率75%的情况下,水资源量7800万立方米/年;南水北调工程贾汪有保证水资源量4541万立方米/年,浅层地下水8185万立方米/年,深层地下水4615万立方米/年(除重复利用量3054万立方米/年)。贾汪水资源总量22087万立方米。北部丘林地区缺水。水系分布见附图三。 2 4、 自然生态基底较好 2011年,全区林地3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22.2%,动植物物种300种以上,境内山水兼备,自然生态系统良好。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0.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6平方米。大洞山、督公湖生态公园等自然风光和十里花溪、万亩石榴园形成的“城市山林”,塑造了“山水城市、绿色贾汪”的生态基础。 5、 煤炭资源濒临枯竭 贾汪因煤而衰,因煤而困,是一个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煤田面积202平方公里,占行政区域面积的29.3%,除去“三下”压煤、关闭煤矿压煤和不具备开采价值的边角残煤,现剩余可采储量约2000万吨。目前,只有一座大型煤矿旗山煤矿正常生产,年产量约50万吨,已接近采掘极限,煤矿资源日益枯竭。 6、污染物排放量偏高 贾汪区现有钢铁、焦化、电力、造纸等资源型、能源型企业较多,经过多年治理,污染物排放量依然偏高。2011年,全区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为9670吨和23782吨,基本完成工业点源和农业面源治理,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稳步提高。 (三) 转型优势条件 1、 区位独特 徐州是江苏省建设的四个特大城市之一和徐州都市圈的特大核心城市,同时又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和国家主要枢纽城市。贾汪区是徐州市五个辖区之一,位于苏鲁交界,地处长三角和环渤海两大经济圈交汇位 3 置,是淮海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的重要城区,是我国沿海的“经济低谷地带”,是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辐射和二次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区之一。 2、 交通便利 中心城区距徐州主城区38公里,距京沪高铁客运站22公里。境内水陆交通便利,京杭大运河横贯东西,全年可通航2000吨位船只,港口年吞吐能力1000万吨,是京杭大运河徐州亿吨大港六大作业区之一。大型民用观音机场距贾汪仅30公里,航空班机可直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台湾、香港等地。206国道、310国道从境内穿过,京福高速公路从贾汪区西部穿过,并在江庄镇设有互通式立交,徐连高速公路在区域南侧通过,徐贾快速通道将贾汪与徐州新老城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机场、高铁枢纽等重要集散点紧密连接。 3、 能源保障充足 全区现有火力发电装机容量200万千瓦,共有35千伏以上变电所19座,供电总容量达到980MVA,其中220千伏以上变电所3座,110千伏以上变电所5座,35千伏变电所11个。天然气可采用西气东输供应,城区内供气配套设施齐全。太阳能资源在华东地区较为丰富,年等效利用小时数约1350小时,已建成20MWp光伏发电站,具有开发光伏发电的巨大潜力。 4、 产业转型取得初步成效 近年来,贾汪区已成功实现了产业由“地下”向“地上”转移,初步形成了能源、新型建材、冶金、纺织服装四大产业集群,同时水、电、气、热供应充足,配套完善,水路、陆路运输便捷,从原料开采、运输、生产及销售已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4 (四) 面临的主要问题 1、 体制制约发展 贾汪区虽然从1995年被省政府批准享受和行使县级经济管理职能和权限,但没能纳入省重点财政转移支付地区的扶持范围,相对于其他省脱贫攻坚重点县享受省财政转移支付较少,受主城区辐射和带动较小。面临“非县非区”的尴尬处境,而区级财政不仅要承担市辖区的各项职能,还要承担县级的三农投入、脱贫攻坚、民生保障等职责和压力,财力基础、条件、平台与其它县(市)相比存在明显不平衡性,加之要承担化解徐矿集团办社会职能移交等众多遗留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举步维艰,这种被边缘化的体制严重制约了贾汪的发展。 2、 塌陷区修复任务艰巨 长期高强度的煤炭开采,造成煤矿上方的地表深陷,现有塌陷地面积13.2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8%,地表的沉陷致使良田变成荒地和常年积水的坑塘,加之煤矸石压占了大量的良田、人口增长及建设用地减少等原因,塌陷地区人均耕地已由1951年的2.98亩降至目前的0.46亩。目前,已经复垦治理塌陷地2万亩,剩余的11万亩还未复垦治理,按照每亩3万元治理费概算,预计约需投入资金33亿元。其中包括未征的已经塌陷积水的耕地近5万亩和除潘安湖以外的近6万亩严重塌陷区域,已经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亟需生态恢复重建。 3、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2011年三次产业结构为7.9:54.3:37.8,第一产业基础较为薄弱,第二产业中重工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占比偏小。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 5 业发展水平不高,过分依赖重工业的产业格局依旧存在,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4、 社会民生问题有待改善 由于煤炭资源枯竭,导致直接失业人数3万,间接失业人数5万,棚户区总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基础设施欠账多。区级财政不但需要承担三农投入、脱贫攻坚、民生保障等职能,还要解决徐矿集团等资源型企业社会职能移交带来的众多遗留问题,导致财政资金缺口大,区级财政不堪重负。 (五) 转型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产业转移和经济合作不断深化,国家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虽然贾汪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着体制、环境、产业等问题,但总体来说,优势大于劣势,机遇大于挑战。 1、 五大机遇 列入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国家支持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政策有利于贾汪在重大产业布局、土地使用、投融资、财政税收、科技人才、生态修复、环境整治与保护、棚户区改造和社会保障等方面获得更多扶持,为顺利实现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实施。江苏省关于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政策中明确提出,努力把徐州建成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和商贸物流旅游中心,建成以工程机械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基地、能源工业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能源产业和商贸物 6 流旅游业。战略的实施为徐州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为贾汪的发展带来机遇。 徐州都市圈的快速发展。以徐州市发展重心东移为契机,依托徐贾快速通道、轨道交通等快速交通设施,贾汪纳入徐州主城区“二十分钟经济圈”,有利于加强与主城区的科技、文化、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联系与合作,利用主城区的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等生产要素,实现一体化发展。 区域战略深入实施。随着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与进一步加快实施苏北振兴、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和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三大战略的实施,江苏省进一步加大产业、财政、科技、劳动力四项转移力度,充分发挥苏南向苏北的梯度辐射效应,助推贾汪快速发展。 经济合作不断深化。随着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逐步接轨,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或不发达地区、中心城市向小城市及乡镇的产业转移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贾汪便利的交通环境、广袤的地域空间、较完善的工业基础设施,为吸纳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区产业转移提供了有力条件。 2、 四大挑战 发展模式有待创新。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快速发展的要求,必须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新兴产业规模偏小,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相对缺乏,科技、人才、资源的集聚能力较弱,对贾汪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相对较弱。 7 节能减排压力较大。高投入、高耗能、高排放的粗放型增长方式短期内较难转变,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面临更多考验。 体制机制有待创新。资源枯竭的现状对贾汪的体制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借助国家资源枯竭城市政策破解发展难题,在行政管理、城乡统筹、区域合作、土地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积极探索,不断创新。 8 二、 规划总纲 (一)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紧紧围绕创新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主线,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着力加快生态转型,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着力加快产业转型,推动产业聚集和升级带动;着力加快城市转型,推动区域协调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着力促进社会转型,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 基本原则 1、 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努力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改善人居环境,使人“住得下,留得住”,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2、 坚持生态先行。把修复采煤塌陷地作为首要任务,加大生态恢复治理和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严格控制污染大的产业,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坚持节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 3、 坚持科技创新。强化科技驱动,实施人才战略,通过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按照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的发展要求,加快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发展接续替代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9 4、 坚持城乡统筹。通过转型规划,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改善、棚户区改造、城乡建设统筹考虑,合理布局,逐步形成集聚发展的空间开发新格局,建设徐州市新型城镇化创新发展示范区。 (三) 战略定位 立足资源、区位、交通优势,依托徐州,面向苏北、鲁南,加快融入主城区、建设徐州副中心,打造区域重要产业支撑区、生态宜居地、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 1、 徐州生态修复先行区 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以生态修复为重点,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优势,因地制宜,探索自然生态与采煤塌陷地修复利用新途径;深入开展水生态环境治理,把治理水系污染与改善水环境相结合;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程,加大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等环保设施建设,加强污染防治与荒山绿化建设,实现城乡环境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生态宜居山水园林城市。 2、 徐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验区 以产业集聚发展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贾汪区位特点,全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做大第三产业,加快做强第二产业,加快做优第一产业,努力打造“资源枯竭城市新能源应用示范区”、“现代装备制造配套基地”、“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生态农业示范区”,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环保能源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等为主体,现代农业为特色的较为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 10 3、 徐州新型城镇化示范区 实现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同步优化,体现空间的高效、集约、可持续利用,在空间地域上实现三个集中,即工业向城镇工业区集中,城镇居民点集中布置,农业用地与生态保护用地相对集中,达到中心城市空间集聚发展,市域生态空间开敞布局,建设分工明确、有机联系、质量趋优的市域空间系统。 4、 徐州城市副中心 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切入点,加快建设以生态、环保、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资源聚集为基点,以产业聚集为核心,以人口聚集为途径,以资金聚集为支撑,以空间聚集为终端,主动承接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构建以徐州主城区为中心的大都市区,为徐州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环境,为提高徐州的整体实力提供有利条件。 (四) 转型目标 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8号)要求,至2020年,基本实现把贾汪区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良、产业布局合理、城乡协调发展的徐州城市副中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第一阶段:到2015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接续替代产业雏形基本形成,核心企业和重点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城乡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资源型城市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11 到2015年,贾汪GDP突破250亿元,年均增长15%;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50亿元,年均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以上;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调整为7:51:4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0%,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增长率35%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6%,城镇化率水平突破6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三大保险覆盖率达到96%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 表2-1 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预测 指标 单 指 标 名 称 2011年 2015年 类型 位 1(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170.26 250 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元 39674 58000 经济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亿元 150.14 1000(累计) 增长 4(全口径财政收入 亿元 18.85 50 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亿元 11.02 25 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37.91 70 7(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 7.9:54.3:37.8 7: 51: 42 经济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 % 20.46 30 结构 9(城镇化率 % 49.9 >60 10(人口自然增长率 ‰ — ,6 11(居民收入 人民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18350 27000 生活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元 10009 14400 12(恩格尔系数 % 36.2 <35 13(社会保障 公共?城镇三大保险覆盖率 % 96 96 服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 — ,95 14(城镇登记失业率 % 2.6 <4 12 指标 单 指 标 名 称 2011年 2015年 类型 位 15(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 % 0.95 2 16(科技进步贡献率 % 45 60 17(百亿元GDP发明专利授权数 件 — 85 科技 创新 18(绿化水平 ?城市绿化覆盖率 % 40.8 46 ?森林覆盖率 % 22.2 32 第二阶段:到2020年。全面实现城市转型的各项预期目标,形成适度多元的完整支柱产业链,建成特色产业群。传统产业通过资本嫁接、技术改造、产业链条延伸,突破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瓶颈”。接续产业形成明显科技优势,产业集群之间互补共赢,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新支撑。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恢复,城市品位得到全面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现代化新征程。 13 三、 接续替代产业发展 坚持扩大开放,在接续替代产业发展上,积极与徐州装备制造、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能源、商贸物流旅游四大主导产业实现对接,以园区为载体,促进产业聚集、企业集群。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旅游和现代农业三大先导产业,以先导产业带动产业转型,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环保能源、先进装备制造和新型建材四大主导产业,稳步提升精细化工和冶金铸造两大传统产业。 产业发展 先导产业主导产业传统产业 现先代现电环进新精冶商旅代子保装型细金贸游农信能备建化铸物业息源制材工造流造业 图3-1 贾汪区接续替代产业构架图 到2020年,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显著优化,产业集群化、集约化发展方式基本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基本确立,转型发展的各项任务基本完成。 (一) 加快发展三大先导产业 1、 现代商贸物流业 14 发展以现代物流服务业与现代商贸服务业为核心的商贸物流体系,形成前者带动后者发展、后者推进前者发展的良好局面。 (1)现代物流服务业 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提高物流服务的质量、能力、效率和现代化水平为重点,着力优化物流空间布局,着力创新物流发展方式,着力构建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便捷高效、节能环保、安全有序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重点打造以煤炭、建材、金属、农副产品等为主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加快物流基础和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综合运输网络,着力打造一个物流基地、四大物流园区、多个物流节点的现代物流体系结构,逐步建立与贾汪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按照货物主要流向及物流发展的需要,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路、铁路、水路等组成的综合交通网络。鼓励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和快递等企业资源整合与服务延伸,积极发展多式联运物流。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积极培育本土物流企业,加快综合物流服务能力的提高。 (2)现代商贸服务业 以建设集聚能力强、辐射范围广、发展活力足的商贸服务中心为目标,以打造中央商贸区为重点,以提升专业市场为抓手,创新商贸业态、拓展核心商圈、完善商贸网络,将贾汪发展成为苏鲁交界重要的商贸中心。 充分发挥区位独特、交通便捷、自然生态基础好、旅游资源丰富等优 15 势,以新城商务服务功能区的建设为突破口,以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目标,以会议会展、企业管理服务、咨询与调查、职业中介服务等为发展重点,努力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使现代商务服务业成为贾汪服务业发展的新增长极,将贾汪打造成为徐州新兴商务服务中心。 专栏3-1 现代商贸物流业重点项目 徐州双楼物流园区——位于京杭运河大吴段,206国道西侧。建设B型保税物流 中心、大宗物资交易市场、铁路集装箱专办站、通用码头岸线利用等,总投资15 亿元。 徐州中通物流——位于大吴镇运河两侧。建设货运集散中心、仓储物流中心、综 合服务办公楼、交易中心、配套停车场和综合配套服务区,总投资10亿元。 贾汪区冷链物流园——位于紫庄镇和汴塘镇。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建设现代 物流、产品批发、加工、冷运、仓储、包装为一体的农产品物流集聚区,总投资 5亿元。 徐州工业园物流园——位于徐州工业园区。建设信息交易、运输、装载、仓储、 包装、物流加工等为主的产业依托型的物流服务中心,总投资4亿元。 宝丰物流园——该项目占地面积1000亩,计划总投资18亿元,主要建设年吞吐 量1000万吨以上的码头,仓储面积900亩及相关配套设施。该项目建成后主要为 徐州东部循环经济区配套,基本上能满足该循环经济区正常生产所需原料的购进 及产品的运出需求。 科技博览中心——建设集多功能展示、会议、宾馆、商务办公、休闲购物为一体 的会展中心,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总投资20亿元。 现代商务中心——建设集行政办公、商务金融、信息服务为主的综合性中心商务 区,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总投资8亿元。 2、 旅游业 加强统筹协调,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素质,推动产业融合,拓展产业功能,实现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贾汪战略性支 16 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围绕“生态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生”的发展主题,充分发挥区位、生态、文化等优势,重点依托潘安湖生态湿地公园、大洞山旅游风景区、小南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积极拓展农业观光旅游、工业旅游、养生休闲、越野体验、户外体验、商务度假和民俗文化旅游等,开发适应旅游需求的新产品、新业态,构建现代旅游产品体系,提高旅游消费满意度和旅游目的地竞争力。 依托区位、生态优势,充分发挥健康养生文化,围绕老年修身养性、按需护理,积极建设以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及适合老年生活的基础设施为主体、60分钟养老护理的综合社区,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进一步延伸旅游产业链,积极发展特色风味餐饮、特色设施旅游、特色植药生态园及特色养生休闲度假园建设。加强区域旅游交通建设,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做好旅游市场营销,着力打造“山水城市、绿色贾汪”。 17 专栏3-2 旅游业重点项目 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青山泉镇、大吴镇。对现有湖面整理,整合分散湖面,形成湖岛、绿堤、花巷、水上森林,配套建设餐饮、酒店、服务中心等功能性建筑,形成丰富的湿地生态公园,总投资12亿元(一期工程);对景区一期工程的节点、小品及景点设施进行完善,增加休闲广场、大风车、四合院、导示、座椅等设施;建设潘安古镇,在潘安古村岛内建设仿古建筑及景观设施,建筑面 2积2.48万m;建设乡村俱乐部一期,占地约1700亩;建设民俗园、水神庙、安 2置房7.2万m;对潘安湖南湖进行景观进行绿化及附属配套设施建设,占地5.7平方公里(二期工程3.9平方公里,三期1.8平方公里)。总投资18亿元。 大洞山风景区二期——位于大洞山风景区内。建设1.8万平方米丹若别院,2400平方米游客中心,山体公园,鸣凤漙,洞山仙境,影视基地,自驾游,越野体验,户外体验。1.4万平方米圣水湖药师养生中心,青少年拓展训练基地,1万亩荒山绿化及1200亩茱萸寺周围山体绿化提升工程,总投资12.7亿元。 东方鲁尔文化生态产业园——位于大吴镇。利用已关闭的权台煤矿,以德国鲁尔园区为样本,在采煤塌陷地上进行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的再造,规划发展文化创意和养老养生等产业,打造国家4A级旅游度假景区,总投资22亿元。 督公湖度假区——位于贾汪镇东北部。建设金瓶山庄、督公古镇、观光生态园、影视基地、九海文化观赏区、桃园公寓度假区等,总投资10.8亿。 老年社区——建设具有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及适合老年活动的基础设施的综合老年社区,总投资20亿。 3、 现代农业 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以结 构调整为突破口,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为载体,充分利用 农业及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注重地方特色农业资源开发和项目主题创新。 同时,在确保农业的生产功能和生活保障功能的基础上,发挥区位、资源 等优势,突出打造“绿色”、“生态”品牌,提高服务意识和品质,内联 18 外引,优势互补,着力把休闲观光农业培育成贾汪现代农业新的增长点,把贾汪建成“生态农业示范区”。 利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工业装备和现代管理方法,改造农业发展过程,重点发展设施蔬菜、经济林果、优质稻麦、大蒜、食用菌、畜禽养殖、水产等主导产业,促进农村发展、提升农业效益、实现农民增收。 突出优势品牌,提升产品质量,加快形成种养规模成片、产供销一体化,有效整合农业、科技、人才、市场等各方面资源,逐步形成以精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旅游节日礼品为主的农产品。 重点建设贾汪蔬菜物流中心、贾汪农业产品综合物流中心和贾汪水产品综合物流中心。积极推动新的区域发展,将占据贾汪区三分之一面积的丘陵山区作为新空间,大力实施高亢山区土地整理、水利配套工程,加快改造中低产田,积极发展山地果林、林下养殖、食用菌等特色产业。 充分利用乡村的生态环境和民俗文化等资源,注重保护自然生态,开展丘陵生态特色农业观光和采摘体验性活动,提升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传统乡村产品,大力促进休闲农庄、养老基地、有机农庄的发展。 19 专栏3-3 现代农业重点项目 紫庄高效设施农业产业园——位于贾耿公路两侧。西起紫庄镇徐台村,东至塔山镇张场村,涉及16个村庄,示范园辐射发展设施农业50000亩,带动农户5000余户。建设高科技农业研发中心、设施农业展示区、育苗中心、生态农庄、开心农场、贾汪蔬菜物流中心等,占地3000亩,总投资2亿元。 江庄食用菌标准化设施生产产业园——位于贾汪区江庄镇,京沪高速连接线与206国道北部,凤尾河南,蒋庄村以东。近期规划食用菌种植面积5000亩,远期种植面积10000亩,带动农户5000户。引龙河南为示范区,以北为生产区。建设优质食用菌示范基地、食用菌良种繁育基地、加工物流区等,总投资1.5亿元。 耿集设施草莓产业园——位于贾汪区耿集办事处。该园沿贾耿公路,耿集办事处以西,耿北河以南,二八河以东。近期园区草莓种植面积10000亩,带动农户5000户;远期带动草莓种植面积20000亩,带动10000农户。优质设施草莓区、设施草莓良种繁育基地、设施草莓观光采摘体验园、草莓加工服务区等,总投资1亿元。 汴塘设施葡萄产业园——汴塘镇镇西部,贾汴公路两侧,远期辐射发展日光温室1500栋,带动500户农户发展温室葡萄生产,建设育苗中心、质量可追溯平台、生态农庄等,形成集生产、休闲采摘、观光于一体的日光温室葡萄示范园,规划占地10000亩,总投资1.5亿元。 (二) 大力发展四大主导产业 1、 电子信息产业 紧密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势,统筹考虑市场需求和支撑条件,引领 新兴产业发展。以物联网、发光二极管、太阳能光伏、电子材料、关键电 子元器件等作为战略新兴领域,以大工程为带动,主动承接长三角经济发 达地区产业转移。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为引导,加强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改造提升传 20 统产业;依托区位优势,充分利用丰富水体资源,结合水源、地源热泵技术,打造低能耗区域数据中心群。优先发展工业控制、机床电子、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电力电子等,形成产业新增长点。以融合发展为重要途径,积极推进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推动产品制造与软件和信息服务融合、制造业与运营业融合,大量催生新产品、新业态,鼓励引导商业模式创新。 专栏3-4 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项目 电子政务综合信息化——用于政府各级职能部门信息化管理,电子政务建设立足不断深化各类应用,重点围绕税务、财政、产业、社保、劳务等方面,以满足全区经济发展、社会服务对电子政务的需要。主要内容实现对网络设备、业务系统、主机及基础架构的建立,相关应用系统、业务流程、综合运维平台的建立,总投资4亿。 汽车整流桥——位于大吴锦程工业园。设计生产电气设备、电子元器件、汽车零部件,主要为模块式、一体式、二极管压接式汽车整流桥、汽车整流二极管150万件套。规划扩建汽车点火模块生产线,年产50万套。总投资1亿元。 数据中心——围绕企业,建立区域性或异地备份的数据中心。主要内容包括ETL、主体数据库、数据仓库、商业智能、全局数据等多方面关键技术,总投资3亿。 物联网研发和应用平台——以现代物流为基础,重点开发物流网技术应用。总投资1.2 亿。 光电产业集群——以现有的光伏发电工程为载体,引进上游芯片和下游终端产品生产企业,打造LED封装与半导体照明器、SMD贴片为主导产品的产业集群,总投资12亿。 LED研发与生产基地——建设集研发、技术、产品等核心优势为一体的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总投资10亿元。 2、 环保能源产业 积极发展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地热等新能源产业,有效发展丘陵区域风力发电项目,大力发展分布式发电及智能微电网技术应用;推动传 21 统能源清洁高效的利用;探索使用新型的发输配供电运营模式,通过合理的调度运行策略,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打造“资源枯竭城市新能源应用示范区”。 优先发展热电联供机组以及煤矸石、低质高灰煤、污泥等低热值资源综合利用电厂;鼓励生产过程余热回收发电;推进绿色高效、大机组煤电建设;探索地下遗弃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形成以多种资源形式、多种发电方式的清洁、环保能源产业格局,建成区域重要的环保能源基地。 着力调整优化环保能源产业结构,做优环保能源产业,做出产业特色。以现代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为支撑,全力推进传统能源产业升级改造,增进节能减排,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有序稳步发展,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推进能源产业多元清洁发展,构建安全、经济、清洁的环保能源产业体系。 22 专栏3-5 环保能源产业重点项目 环保电力——建设装机容量2×1000MW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总投资85.0亿元。 风力发电——位于贾汪镇闫村、龙门等村荒山领域。规划建设100MW风力发电项 目,总投资8亿元。 地源热力秸秆环保热电——位于大吴镇。建设规模为2台15MW次高压抽凝汽轮发 电机组及辅助设施,安装2台×50排式秸秆锅炉,并预留1台75t/h排式秸秆锅炉的 条件。投产后预计年消耗秸秆17万吨,年供电量1.42亿kWh、供热220万GJ。总 投资5亿元。 太阳能工程——光伏发电系统工程、太阳能取暖系统工程、太阳能技术建筑应用、 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总投资10亿元。结合棚户区改造的30MW光伏分布式发电 及微网示范工程,总投资4.5亿元;徐州工业园30Mwp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总投 资3.6亿元;徐州双楼物流园区10MW分布式屋顶光伏发电工程,总投资1.4亿元; 江庄镇循环经济示范区3MW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总投资0.5亿元。 3、 先进装备制造业 积极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新体系建设。加快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改造提升机械制造产业,引进、培育和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延长产业链,提高市场竞争能力。重点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优先加强科研和试验能力,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形成品牌。鼓励企业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围绕徐工集团等龙头企业,引导布局和发展一批装备和零部件生产企业,形成“现代装备制造配套基地”。 23 专栏3-6 先进装备制造业重点项目 年产30万辆三轮摩托车(燃油及电动)技改项目——位于徐州工业园区。建立 2省级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建筑面积12.4万m,新增设备360余台套。建成15 万辆电动三轮摩托车,15万辆燃油三轮摩托车生产线。总投资2.02亿元。 年产10万台低速电动汽车项目——位于徐州工业园区。建设年产10万台低速电 动汽车项目,总投资10亿元。 “四轮一带”项目——位于徐州工业园区。项目总规划占地约300亩,总投资10 亿元,建设年产6万台套履带式工程机械“四轮一带”的锻造、冲压、热处理、 加工、装配及涂装等工序的生产能力。 工程机械关键液压元件产业——位于徐州工业园区。项目总规划占地约1200亩, 形成年产100万件液压油缸,1万台套高端塔机系统,软硬管940万件,泵阀马 达10万台套的生产能力。其中一期形成年100万件液压油缸,1万台套高端塔机 系统,软硬管940万件的生产能力,总投资30亿元。 重型机械——位于徐州工业园区。建设年设计生产5万台工程机械、建材机械。 投资约2亿元。 工程机械及配件生产——位于徐州工业园区。建设工程机械及配件生产装置,年 产2000台高层建筑用施工升降机和旋挖钻机100台项目,总投资8亿元。 4、 新型建材产业 以加快传统建材产业升级换代为主攻方向,以提高新型建材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新型绿色建材、化学建材和先进复合材料为发展重点,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大力推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带动作用强的新型建材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重点发展新型环保建材、新型板材和特色装饰装潢材料等产业。 推行清洁生产,倡导“节约、绿色、低碳”理念,构建链接循环经济模式。鼓励安全利用工业废弃物、城市污泥和生活垃圾,提高工业“三废” 24 在水泥企业利用率;支持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矿渣等可再生废物资源,发展多元化的建筑材料,并积极探索建筑节能新技术,做好工业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 依托丰富的石灰石、砂岩等非煤矿资源,鼓励采用生产新技术、新工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积极推动企业重组联合,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高产业集聚度和竞争能力;引导企业研发适销对路新产品,拓宽产品领域,延长产业链,发展和推广应用干粉砂浆、商品混凝土等水泥深加工制品,努力打造苏北重要的新型建材生产基地。 专栏3-7 新型建材产业重点项目 粉煤灰综合利用——位于汴塘镇。利用阚山电厂粉煤灰建设生产高分子复合地板、 人行道板、防滑板、加气砖、新型保温材料等新型建材项目。总投资16亿元。 水泥生产线——位于江庄镇。建设日产7500吨旋窑水泥生产线、100万吨大型粉 磨站、8兆瓦余热发电项目。总投资10亿元。 北玻玻璃——位于徐州工业园。建设年产480万平米节能玻璃生产线,占地185 亩,总投资6亿元。 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围绕废旧钢铁、五金、家电、塑料等回收利用,建立区 域资源再生利用示范基地。总投资3亿元。 工程塑料及新型塑料合金生产项目——位于徐州工业园区。项目计划总投资2亿 元,建设生产线两条,生产聚碳酸酯PC系列工程塑料、ABS系列工程塑料(工 程塑料合金)、PBT系列工程塑料、PBT系列新型塑料合金等。 不锈钢产业园项目——位于江庄镇循环经济示范区。依托现有龙头企业优势,重 点发展专用特种钢管、特种钢坯、不锈钢冷轧薄板、不锈钢棒材、线材、建筑装 饰用品等项目,3年后形成年产值100亿元的新兴不锈钢产业基地。规划用地1000 亩,总投资20亿元。 (三) 稳步提升两大传统产业 25 1、 精细化工产业 按照江苏省批准的贾汪区化工产业园规划要求,以化工产业园为载体,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产业链条为纽带,发展专业特色鲜明、品牌形象突出的集群产业;瞄准高、精、尖技术方向,发展精细化、复合化、功能化产品,探索产业多元化发展新途径,重点发展精细化学品深加工、医药、高效农药、染料等产业。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发展循环型经济,走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路子。 做强以粗苯精制产品为基础原料的精细化学品深加工产业,提升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强化产学研合作,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促进上下游一体化发展,引导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同时关联发展医药、农药、染料及中间体等产业;发展独特的药物制剂及原料药,着眼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发展绿色、高效、环保农药产品,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以外引内联嫁接的方式,发展高质量的染料、助剂、颜料等产业,建成绿色环保、精深加工、独具特色的精细化工产业基地。 2、 冶金铸造产业 以钢铁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以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为支撑,提高质量,扩大高性能钢材品种,推进节能降耗,引导兼并重组,强化资源保障,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 强化龙头带动,推动多种形式战略协作、战略重组;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业整体层次和竞争力;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念,打造苏北地区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钢铁精品基地。 力促节能减排新技术。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装备水平,改善品种结构, 26 推行清洁生产;强化污染治理,做好高炉煤气、污水、废渣等“三废”的综合回收处理和利用,加快发展废钢铁资源利用。 协调发展关联产业。依托钢铁产能,稳步发展铸造、板型材、特钢等延伸产业,提高附加值;积极培育有色金属合金材料、能源材料、信息材料等高端新材料;着力产业集聚发展,钢铁需求焦碳,副产焦炉煤气可发展清洁燃料、碳一化工及下游产业,副产焦油可提纯粗酚、粗苯、粗蒽、沥青等产品,对应发展下游深加工产业。 (四) 优化产业发展空间 第一产业 现代农业中的设施农业、养殖业、花卉苗木的调整与种植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土壤土质、滩涂水文等自然条件,同时结合所在地交通与区位,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土壤肥力,努力实现土地生产率的最大化。 设施农业、养殖业、花卉苗木产业等充分考虑区域内主要交通干线,沿交通线“串点成线”,同时结合已有设施农业现状,在城区周围,成片布置,努力做到“点”、“线”、“面”相结合。贾汪区现代农业规划的空间布局为“三区两带四心十园”。 27 专栏3-8 现代农业空间布局 三区:北部丘陵经济林果区、东南平原现代农业体验区、西南塌陷地生态修复区。 两带:贾耿公路设施蔬菜产业带和贾汴公路经济林果产业带。 四心:贾汪蔬菜物流中心、贾汪农产品综合物流中心、潘安湖水产物流中心、现代农产品加工中心。 十园:紫庄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大洞山石榴科技园、引河湾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宗庄生态桃园、凤凰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耿集设施草莓产业园、江庄食用菌标准化设施生产示范园、汴塘规模养鸡产业园、青山泉生猪养殖产业园、潘安湖塌陷地生态修复园。 图3-2 现代农业空间布局图 第二产业 以徐州工业园为主,青山泉循环经济产业区、江庄循环经济产业区为 辅,徐贾经济走廊为亮点,加快推进“一园两区一走廊”的工业空间载体 28 建设,实现贾汪产业园区高效集群化发展,同时加强与徐州经济开发区的无缝衔接和联动发展。 园区发展突出“现代工业、高效工业、都市工业、服务式园区”四大特色,完善园区生活配套、研发创业和生产性服务等功能区,实现产业园区空间布局合理化、生产经营集约化、工业产品科技化和园区环境园林化。 1、徐州工业园 徐州工业园位于徐州城东、贾汪区城南。远期规划总面积111平方公里,中期规划面积76平方公里,目前管辖与共建面积28.46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13.8平方公里。园区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设施完善。主要集聚先进装备制造、现代商贸物流、环保能源、新型建材、精细化工等产业。 2、青山泉循环经济产业区 青山泉循环经济产业区位于青山泉镇。积极对接徐州工业园,以徐贾快速通道为轴线,主要集聚环保发电、现代商贸物流、新型建材、冶金铸造等产业,形成新的产业集聚发展格局。 3、江庄循环经济产业区 江庄循环经济产业区位于江庄镇内。主要集聚新型建材、冶金铸造、现代农业、现代商贸物流等产业。 4、徐贾经济走廊 徐贾快速通道全长18.4公里,目前东连徐州工业园区,南连徐州经济开发区,北接江庄循环经济区,是对接徐州经济开发区和贾汪区的重要通道,产业空间总体布局结构为“一带一轴、两心六区”。主要集聚环保能源、新型建材、先进装备制造、现代商贸物流、旅游、现代农业、冶金铸造。 29 图3-3 第二产业空间布局图 第三产业 现代物流服务业:充分发挥地理及区位优势,依托境内国道、高速、铁路及徐贾快速通道等道路,利用附近便捷的水路条件,结合产业发展,着力打造一个物流基地、四大物流园区、多个物流节点的现代物流体系结构。 30 专栏3-9 现代物流业空间布局 一个物流基地:双楼物流基地。 四大物流园区:耿集冷链物流园、阚山港港口物流园、徐州工业园物流园、青山泉生产资料物流园。 多个物流节点:家具建材配送节点、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消费品物流配送中心、商贸物流配送中心、汽车成品及原材料、零部件物流配送中心、化工物流配送中心、纺织物流配送中心、农资物流配送中心、生鲜食品、副食品物流配送中心。 图3-4 现代物流业空间布局图 现代商贸服务业:依托区域人口、居住、交通、经济社会活动分布和发展趋势,以现有商贸服务设施水平和经营氛围为基础,形成空间错落有致、层级结构分明、功能完整的“一圈四心一轴多点”的空间格局。 31 专栏3-10 现代商贸服务业空间布局 一圈:贾汪城区中心商圈。 四心:大吴商贸服务中心、青山泉商贸服务中心、江庄镇商贸服务中心、汴塘镇商贸服务中心。 一轴:一条商贸发展轴。 多点:多个商贸网点。 图3-5 现代商贸服务业空间布局图 旅游业:以区位条件、旅游资源、地域文化为基础,遵循空间要素整合、空间发展机理规律,形成“打造一心、提亮三区、突出一走廊”的空间格局。 32 专栏3-11 旅游业空间布局 一心:贾汪中心城区。 三区:东部山湖休闲度假区、西部民俗生态体验区、东南生态农业观光区。 一走廊:以徐贾快速通道、310国道及206国道为主的旅游景观大道。 图3-6 旅游业空间布局图 33 四、 社会问题解决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争取国家及省、市对贾汪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努力促进就业,加快棚户区改造,改善人居环境,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注重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妥善处理各类社会问题,促进贾汪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 努力解决就业问题 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政策促就业、创业促就业、培训促就业”并举,切实抓好就业创业工作。 拓宽就业渠道,努力扩大就业 完善和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的政策措施,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发挥政府投资项目和重大项目建设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加强政府对就业工作的指导,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建立接续替代产业与就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的良性互动机制,鼓励发展吸纳劳动力强的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多种形式的灵活就业、自主择业,建立健全失业评估和失业预警机制。 优化创业环境,鼓励自主创业 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发挥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积极作用,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研究制定企业贷款、创业补贴、税收减免等扶持政策,优化创业环境,加快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完善区镇两级创业载体,提升自主创 34 业水平,努力打造创业人数显著增加、创业质量显著提升、带动能力显著增强的良好局面。 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增强就业服务能力 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增强城乡公共就业服务能力,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完善区镇村三级就业服务网络和就业失业登记,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劳动就业市场信息交流机制,充分利用各职能部门的网络资源,共建集培训信息、用工信息、相关政策发布为一体的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就业培训、创业实训等全方位系统化服务,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帮助重点人群就业,实施就业援助计划 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服务和政策支持。畅通大学生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和自主创业的就业渠道,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村“零转移家庭”等困难群体就业,建立帮助困难群体和“零就业家庭”就业的长效机制。对青壮年失业人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对于“4050”人员,开发出足够的公益性岗位,充分满足需要。 (二) 加快棚户区改造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政府主导、多元融资,依法改造、确保稳定的原则,把棚户区改造作为关心群众的首要任务,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加快推进贾汪剩余148.7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任务,力争2017年全部完成。 明确目标,落实任务 35 把棚户区改造作为重要民生工程,统筹考虑城乡发展规划、城市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加快棚户区改造,完善公共设施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以绿色节能为引导,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在棚户区改造中的应用。以棚户区改造为抓手,推动老城区改建,重点做好危旧房和城中村改造、老小区综合整治、主干道和小街巷改造、供气供热、绿化美化、环卫保洁、便民服务等实事工程,使居民居住条件得以改善,公共基础设施条件逐步提高。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 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统筹指挥改造工作,成立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制定改造实施方案、优惠政策、资金筹措方案等。同时引进市场化运作模式,充分利用企业和社会资源,推进棚户区改造实施。 多方筹资,落实政策 加快建立国家、省、市和企业以及个人共同负担的多渠道资金筹集机制,采取“政府补一点、政策免一点、企业筹一点、个人掏一点、市场挣一点、银行贷一点”等办法,多方筹集改造资金。加大政府投入,从城镇维护建设税中,安排适当比例资金用于棚户区改造;鼓励国有工矿企业参与政府组织的棚户区改造工程,鼓励本地金融机构向符合贷款条件的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提供贷款;加强信贷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的支持;落实相关政策,加大政府对棚户区改造的支持力度,落实税费支持政策,完善经济适用房优惠政策,加大对电力、市政设施等公共经营性收费的优惠力度。 36 统筹规划,因地制宜 从城乡统筹、集约用地、科学发展角度出发,统筹安排棚户区改造规划,分布实施各项工作,把握改造节奏,从而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根据棚户区现状,规划改造分为重建、改建、修缮三种模式。 重建模式:对区位好、土地价值高或居住条件十分恶劣的工人村进行重建,对原居民可采用就地安置和异地安置两种形式。 改建模式:对总体景观不会与城市环境形成强烈对比,布局较为完整,建成环境较好的工人村进行调整改造,拆除部分建筑,对保留建筑进行修缮加固。 修缮模式:对具有丰富文化底蕴、较高工业文化价值和整体环境较好的工人村进行微调改造,保留原有建筑基础上进行修缮加固,增加公共服务和配套等设施。 住房保障,创新安置 积极探索将棚户区改造与保障性住房相结合的改造模式,将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5平方米及以下,人均年收入低于当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的棚户区家庭安置划归到保障性住房安置范围内。 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参与住房建设、运营和管理,借鉴有关地区“插花”安置经验,积极推进商品房和安置房结合开发,先建安置房,后建商品房。回迁居民安置房与商品房在同一个小区内,共享小区各种配套设施。 绿色节能,科技引导 以科技为引导,利用先进技术,改善居住条件,建设绿色节能型住房。根据徐州地区太阳能资源情况,借鉴国内成功案例经验,在棚户区改造过 37 程中,积极探索“光伏建筑一体化和微电网结合”模式的应用,实现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专栏4-1 贾汪区棚户区改造重点项目 大沟崖片区——占地400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总投资6.25亿元。 五号井片区——占地350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总投资约4.5亿元。 英才中学片区——占地127亩,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95亿元。 千斤顶厂片区——占地384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亿元。 (三)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统筹城乡、强化基层,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公共服务能力,着力解决因资源枯竭、产业衰退而产生的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问题,进一步完善以基本养老、失业、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为核心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失地农民保障金标准和低保配套经费,实施有效社会救助,尽快解决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全区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加大特困户、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救助力度,保证救助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深化教育、医疗体制改革,健全教育、医疗救助等专项制度,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 努力解决涉矿企业历史遗留问题 解决关闭破产矿山存量土地利用问题。积极与徐矿集团合作,用活用好徐矿集团在贾汪区的关闭破产矿山存量土地资源,实施接续替代产业项目,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一定规模、转型发展示范效应突出的项目, 38 实行“一事一议”,给予重点支持。积极利用关闭矿产矿山存量土地,建设煤矿主题公园、煤矿博物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等。 解决徐矿集团企业办社会人员移交后的遗留问题。进一步加大省、市对徐矿集团企业办社会移交地方的人员工资缺口补助力度,切实解决移交后的历史遗留问题。按照“省直管县”模式调整省对贾汪区的财政管理体制,将贾汪区列入省财政重点转移支付补助范围,享受苏北经济薄弱地区省脱贫攻坚重点县财政待遇。 解决采煤塌陷地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问题。针对贾汪采煤塌陷地较多,政策性征地补偿人均标准低,加大省财政支持力度,提高被征地农民补助标准,积极推动被征地农民纳保工作,切实提高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 39 五、 生态环境整治 坚持生态环境改善先行,围绕采煤塌陷地和矿山宕口的修复,将自然生态与采煤塌陷地和矿山宕口再利用相结合;围绕水系污染治理,将治理水系污染与改善水环境相结合;围绕荒山绿化,将“二次进军荒山”和绿色廊道建设相结合,进一步优化产业和宜居环境。 (一) 生态修复先行,塑造自然生态新环境 针对采煤塌陷地和矿山宕口的不同状况与性质,采用多种策略综合治理。对部分农耕用地采取土壤的生态复垦策略,进行环境整治与生态修复。对原为建设用地的采煤塌陷地,纳入复垦利用试点范围,允许复垦成耕地后,等量置换为建设用地指标。对积水不深的区域,在改善水质的同时进行围堰分割,修建精养鱼塘,发展农渔禽畜综合经营。打通区域内的水系,对积水较深的大水面进行岸线整治,引入景观规划的元素,按照生态链合理组合,培育景观功能与净水功能兼备的水生植物群落,充分利用采煤塌陷地建设生态湿地,发展特色生态休闲旅游。对工矿废弃地与矿山宕口,进行绿化修复,改善生态环境。 40 专栏5-1 生态修复重点项目 省级地质公园——位于贾汪镇。大洞山、大京山、黄山、芦山,面积24平方公里, 建设配套设施、场馆,对地质遗址进行保护,建设科研设施,开发旅游资源,总 投资1亿元。 大洞山范围废弃采石宕口生态修复——位于大洞山保护区范围。对30座废弃采 石宕口地质环境生态恢复治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达到生态平衡等效果,结合 大洞山风景区景观建设综合利用,与周边山体融为一体,减少主干道周边视觉污 染。建设年限为5年,总投资3亿元。 采空沉降后承载力规律性勘察及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对矿区地质、采矿、土地 利用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对地面塌陷稳定情况进行了科学计算和评估,选择塌 陷稳定区进行再利用,并保证了用地安全。总投资1亿元。 潘安湖采空区综合整治修复工程——该工程规划面积1652公顷,其中湿地景区 956公顷。马庄农家乐景区492公顷,湿地康体建设俱乐部占地约204公顷。主 要建设内容为四区一带、三轴、六组团。总投资10亿元。 青山泉露采矿坑生态修复工程——集合水上公园、餐饮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 综合生态区。总投资3亿元。 小南湖商务休闲——项目规划面积约2900亩,其中水域面积1050亩。建设成为 集商务办公、科技研发、教育培训、企业孵化、休闲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区。总 投资为1.3亿元。 (二) 加大环境治理,探索生态治理新理念 深入开展水生态环境治理,把治理水污染与改善水环境相结合,探索水生态环境改善与保护的新理念,服务于南水北调,服务于区域内的水质安全与水质保护。针对多年煤矿超强度开采、煤炭资源枯竭的特点,进一步优化地下水水质,保证地下水环境,严格水资源管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强流域内京杭运河及不牢河等重要引排河道治理。继续建设和完善配套污水处理厂及污水收集管网,完善贾汪城区和各镇区、工业园区污 41 水收集管网的布置,实施东排洪道、环山截洪沟等流域治理,通过尾水导流工程和尾水资源化利用,有效缓解水环境压力,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与环境保护重点区域规划见附图四。 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加大对煤电、建材、化工、冶金等重点行业的二氧化硫和粉尘治理,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督促做好电力行业脱硫脱硝、钢铁行业脱硫除尘、焦化行业脱硫除尘、水泥行业脱硝等节能减排工程。 加强土壤污染治理,控制和消除工业“三废”的排放、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等农用化学品、加强土壤灌溉区的监测和管理、妥善改良土壤 、加强污染防治。 加强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综合防治工业固废污染,提高垃圾处理能力,规范处理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加快垃圾处理工程建设,实现农村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42 专栏5-2 水环境治理重点项目 不老河通航工程——西起屯头河,东至运河河口,整治二级航道约14公里,水位25.83米,达到2000吨通航能力,改建桥梁2座,新建船闸一座及部分护岸工程,拆迁面积2000平方米,占地600亩。总投资1.3亿元。 徐州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位于徐州工业园区化工产业园内。总污水处理能力为5万吨/日,项目分二期实施,其中一期污水处理能力3万吨/日,二期污水处理能力为2万吨/日。一期项目占地约36.4亩,设计主要建设日处理污水3万吨的污水处理工程、28.3公里配套管网工程及污水提升泵站2座。总投资估算约1.76亿元。 东排洪道流域治理工程——治理河道6.6公里,沿河支流进行治理总长25.35公里,同时对1、2号橡胶坝、庄庄闸、屯石站和东排涝站及沿线的口门进行新建和改建。总投资2.2亿元。 环山截洪沟工程——按照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分别在新城区东、北、西北三侧拦山截水沟24.9公里,新建配套建筑物24座。总投资2亿元。 影山水库恢复改造工程——影山水库恢复改造工程地处沂沭泗流域,坐落在大洞山脚下,作为山区水库公益项目工程,对汴塘镇的防洪、蓄水、灌溉供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影山水库总库容1172万立方米。由大运河沿河村新建泵站,然后再在310国道新建泵站进行二级提水向影山水库进行补水,水库大坝加固2500m,库底防渗处理、新建溢洪道、新建泄洪闸1座、修建配套道路、新建补水泵站2座,供水管线16千米。总投资5.58亿元。 北部高亢山区抗旱水源工程——涉及汴塘镇、贾汪镇、江庄镇、青山泉镇高亢山区。从引水水工程、新建生态抗旱应急补水工程、供水工程应急调度、供水系统联网配套调度及已建水库配套输水设施已见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维修、改造及配套工程等。总投资为8.2亿元。 地下水修复工程——大力兴建雨水拦蓄工程,地下水回灌工程,对地下水回补、修复,恢复重要泉水生态环境。总投资3.8亿元。 引龙河边界河道治理工程——河道疏浚治理、建筑物改造更新改造等工程。总投资1亿元。 43 (三) 打造绿色廊道,构建生态宜居新格局 依托贾汪丰富的生态资源和良好的山水城生态格局,综合治理修复塌陷区,建设潘安湖生态湿地与大洞山景区,构建一条贯通徐州贾汪的绿色生态廊道。大力实施荒山绿化,加强植被建设,增加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建设绿化和防护林带,加快建设国家级生态区,促进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积极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的生态效益,创建生态宜居新格局。 专栏5-3 荒山绿化和景区绿化提升项目 荒山绿化工程——以大洞山为中心,向督公湖风景区及桃花源风景区延伸,辐射 江庄镇、汴塘镇。大洞山3000亩、督公湖风景区1300亩、桃花源风景区500亩, 大洞山南坡梯田产业调整1200亩,共计6000亩。总投资0.65亿元。 茱萸寺风景区绿化提升及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对茱萸寺景区周边山体进行绿 化提升及功能性配套设施建设,分基础设施建设、茱萸园、周边山体绿化提升。 特殊生态产业区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13.5亿元。 (四) 加强环境监管,展现生态环保新面貌 全面推行总量控制,加强环境监测。加强生态湿地的环境监管,保护湿地的生态功能;加强水环境的监管,对流域水资源开发规划全面评估,考察工程对流域水文条件和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加大环保执法力度,逐步建立企业环保信息与金融服务挂钩制度。 44 六、 支撑保障能力建设 (一)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充分发挥贾汪区域特色,积极融入徐州主城区,按照主体功能区、生态功能区、空间管制区要求,加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形成聚集发展的空间开发新格局,建成生态宜居的新贾汪。 1、 提升城市功能,带动空间转型 基于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和徐州区域产业功能空间优化布局的要求,综合考虑徐贾经济走廊与周边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增强相关产业对接。结合都市型经济发展、用地适宜性和发展潜力要求,综合确定贾汪产业总体布局和结构、产业的空间布局。加快实施徐贾经济走廊规划,通过徐贾经济走廊的建设,发挥贾汪空间集聚经济与规模经济效应,形成贾汪乃至整个徐州市域的新兴经济发展轴,提升贾汪区在区域中的地位,促进贾汪区融入徐州主城区发展,由郊县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 加快贾汪中心城区职能转变,加快提高城市品质,进一步发挥人口集聚和服务核心作用。在功能上,实现从矿区生产中心向全区综合服务中心的转变,重点发展行政管理、商贸、物流、文化娱乐、职业教育、旅游服务等职能;在面貌上,营造山水格局,提升人气和活力。继续加大老城区改造力度,同步完善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功能设施,不断提升人居环境。 加快潘安湖生态经济区作为徐州和贾汪共同战略发展空间的建设,实现区域集约发展和优化提升,推进产业升级和布局优化,增强创新能力、改善环境质量。规划潘安湖生态经济区形成“以水为骨架、以绿为本底、 45 一核多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一核即潘安湖湿地公园,多组团即围绕在湿地公园周边一、二、三类业态的产业园和产业园生活区。 2、 加强生态维育,提升城市环境 坚持保护、恢复、建设并重的生态策略,对地区保存较好,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城市空间进行重点保护与维护;对采煤塌陷地、矿山宕口等生态遭受破坏区域进行生态修复与培育,逐步恢复生态系统;同时,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完善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与公共绿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生态贾汪,提升城市品质。 加强京杭大运河、大洞山自然保护区、北部低山丘陵生态敏感区、主要遗址、遗物和古建筑所在区域等生态核心区的保护。对北部丘陵农林业生态区、南部平原农业生态区、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再造区、贾汪区片林存在区及境内河道沿岸区域等生态缓冲区加强保护。 3、 处理好两大关系,加强统筹规划 (1)市区关系 根据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贾汪区作为围绕徐州市主城区的六个重点发展外围组团之一,职能是近期以能源、建材等资源型工业为主、远期以加工业为主形成相对独立、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和环境优美的外围组团。伴随着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核心城市地位的不断提升、产业升级换代加速、传统产业面临向主城区外围转移扩散的特点,贾汪将主动承接主城区基础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与徐州中心城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梯度发展,将贾汪建成徐州市重要的工业基地;不断强化行政管理、现代商贸、现代物流、旅游、职业教育等区域性服务职 46 能,建成徐州市新型城镇化创新发展示范区和重要的特色山水城区。 (2)城乡关系 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发展服务经济实现进一步集聚,增强辐射作用,逐步摆脱资源型城市的特征,依托生态和农业资源带动周边乡村地区实现共同发展。通过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及新农村建设实现发展,加大村庄搬迁力度,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更好地为城镇服务,城乡之间积极开展产业、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合作,推进农民转市民进程。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周边乡镇融入贾汪城区步伐,打造20分钟经济生活圈,将贾汪建成徐州新型城镇化创新发展示范区。新型城镇化规划见附图五、附图六。 (二)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 完善综合交通体系 以国家及区域交通为依托,以徐州主城区为连接主方向,加强公路网络、都市区快速交通网络建设,提高贾汪区域交通的可达性。建立以徐贾快速路为轴,铁路、公路为主,水运为辅的综合交通网络,形成以城市为依托,港口、铁路及公路场站为枢纽,铁路、公路及航运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综合交通规划见附图七。 加快双楼港口、铁路专用线及贾前铁路复线交通设施和不老河通航工程的建设,提高贾汪区域综合交通运输能力;加快252省道贾汪北段、徐贾快速通道北延、206国道贾汪段改线、京福高速南互通及连接线、426省道和310国道改扩建工程的建设,并提升贾汪中心城区与重点镇、工业园、车站、主要港口的衔接,逐步形成合理的交通网络。 47 加快贾汪城区城市路网的“十横七纵”主骨架建设,构成城市各片区之间和内部的主要交通,促进城市空间整合拓展。东西向的主干路共有10条,分别是西环路-北环路-东环路、公园北路、泉涯路、团结路-泓福路、世纪路、新华路、新夏路、青洪路、苏州大道和310国道。南北向的主干路共有7条,分别是西城大道、联盟路、将军大街、天元大道、腾飞路、桃源路和东环路。在主干路网基础上完善次干路和支路网系统,形成层级鲜明、结构合理的路网系统。 2、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地位,加强公交专项规划研究和提高公交建设投入,建立由常规公交、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出租车和轻轨共同构成的多元化城镇公共客运交通结构。加大公交停车场和城区公交站、停靠站建设,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加快构建以天元大道和泓福路为主通道的“申字型”公交通道骨架,完善公交支线,并将公交通道延伸至村镇,促进周边村镇公交发展,全面提升贾汪公交服务水平。有条件发展BRT快速公交系统,加强与徐州中心城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公共交通联系,鼓励新型清洁燃料运输车辆的使用。 3、 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1)供电设施 加大新能源开发力度,积极推进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利用和分布式电网的应用,以棚户区改造为契机,推广居民以微电网形式供售电运营模式。充分发挥区位和煤炭运输优势,针对华东地区电力资源紧张情况,将贾汪打造成区域电力能源基地。 48 (2)供水设施 加快推进贾汪城区区域供水的步伐,远期关闭自备水源井,分计划逐年对老旧小区的供水系统改造。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快区域供水乡镇管网建设,做好区域管网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对接,近期根据情况采用统一供水和自备井供水,远期逐步改善供水系统,实现区域城乡集中统一供水。 (3)污水设施 加快实施工业园区、青山泉镇、江庄镇等9座污水处理厂,实现污水处理厂各镇的全覆盖,污水综合处理率达到80%以上。 (4)供气设施 配合国家西气东输江苏省供气工程,规划利用该输配系统进行供给。到2020年建设形成拥有高压管线15公里,加气站5座,门站一座,支线管网可到达城区每个角落,气化率达到90%的网状管道结构城区供气系统。 (5)供热设施 结合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项目,积极探索冷热综合利用。远期城区供热以电厂为热源,蒸汽为热媒,不再新增小锅炉,对现有小锅炉逐步扩大集中供热范围。 重大基础设施布局规划见附图八。 49 专栏6-1 市政基础设施重点项目 城市供水、排水工程——(1)城市给排水改造扩建工程。改造供水干管36km,新建干网25km,支网30km等;(2)城市排水工程。疏浚清淤改造城区老管网;(3)老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干支管网改造36km等;(4)新建净化水厂一座。总投资5.6亿元。 城市热力设施——建设热源11台、管道27km。总投资9.2亿元。 城市燃气设施——建设燃气管线15km、加气站及中压管网70km。总投资1.1亿元。 (三)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1、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努力实现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使医疗卫生机构的设置层次清晰、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努力构建15分钟健康服务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建成三级综合医院1所,二级综合医院2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到市级示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上标准。 2、 加强公共养老服务建设,努力构建完善的养老服务格局 积极推进养老服务的系统化发展,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服务为辅,机构养老为补充,努力构建完善的养老服务格局,全力推进养老服务的系统化建设,继续实施农村敬老院“关爱工程”,力争“十二五”期间全区养老床位达到省级标准。 3、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建成覆盖城乡的文化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贾汪历史文化资源,以现有文化产业为基础,重点打造一个基地、两个集聚区、三个文化景区、四个产业,培育文化龙头企业、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全面提升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50 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社区及街道文化中心,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和提升贾汪区人民的文化生活与质量。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项目建设任务,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集演艺业、电影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文化会展业等产业于一体的文化基础设施网络,构筑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拓展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完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 专栏6-2 文化产业 大洞山军事影视基地——位于大洞山。属大洞山风景区的组成部分,总占地9000亩,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总投资6亿元。主要包括外景拍摄区、内景(拍摄棚)拍摄区、电影梦工厂、演艺广场、后期制作中心、会议中心、央视新影视觉艺术学院、度假酒店等。是集影视、休闲、娱乐、度假、会议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产业项目,也是中国最大的军事题材影视基地。 白集汉文化景区——位于徐州工业园区。占地120亩,总投资0.63亿元。拟对白集汉墓原有建筑改建、扩建,包括文物保护区、文物陈列区、考古体验区、景观休闲区等,打造成为集文物陈列、园林景观、旅游休闲于一体汉文化旅游景区。 卧龙泉生态园——位于江庄镇。园区碧波荡漾、绿荫环绕,总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包括运河支队纪念馆、淮海农俗馆、四星级度假酒店、温泉养生会馆、CS对抗基地、腾龙塔、垂钓中心、百果园等,集休闲观光、商务度假、养生娱乐于一体。总投资1.2亿元。 健康产业园——位于新城区。该项目占地49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建设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产业大厦(包括体育器材研发销售、影视动漫、工艺美术、艺术培训、健身会所、音像书城等文化体育产业)、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的游泳馆、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健身中心及健身广场等。总投资1.1亿元。 51 4、 加大教育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区域的教育均衡发展 加大教育设施建设,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实现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均衡配置。改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合理调整学校布局、规模和层次,建成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力争中小学全部达到省教育现代化标准。大力支持对棚户区改造配套学校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建设。扎实推进“校舍安全”、“校园安全”工程。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依托机电高职校、贾汪中专,建设劳动技能培训中心,加快发展下岗职工及失地农民的技能培训,提高文化素质,增强再就业能力。为城市转型提供职业技术培训平台。支持贾汪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师范大学分院、新城区中学建设,建设教育业发展集聚区。建设实训基地和教育产业配套,加强产学结合。 5、 提升商业金融水平,建设苏鲁边界重要的商贸中心 以现有商贸设施水平和经营氛围为基础,形成空间错落有致、层级结构分明、功能完整的“一圈四心一轴多点”的商贸业空间格局,将贾汪打造成苏鲁交界重要的商贸中心。 打造“一个中心商圈”,即贾汪城区中心商圈。建成品牌聚集,业态丰富,集多种商业商务功能于一体,成为贾汪区域内的居民生产、生活服务的商业中心,打造贾汪规模最大、时尚消费为主的中心商圈。 构建“四个区域级商贸中心”,分别为大吴、青山泉、江庄、汴塘等四个区域级商贸中心。建成商业繁荣、交通便捷、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以中低档专业商品为主打特色,具有各自特色的商贸中心。 一条商贸发展轴,即沿老206国道商贸发展轴。打造成以日用百货、 52 家居、建材、农副产品等为主集零售批发于一体的生产生活资料发展轴。 建设多个社区商业中心,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建成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满足居民多样化消费需求的综合性社区商业服务中心。 以“一镇一市、一村一店”为目标,新建新农村中心社区。建立新型农村市场流通网络,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保障农民方便消费、放心消费,提高农村消费质量,完善新农村商贸网络结构,开拓农村市场。 (四) 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平台 坚持科技创新,重点围绕产业转型发展,开拓思路、创新举措全力打造科技创新人才交流与服务平台、科技创新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把构建市场化机制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有效途径,加快引进培养领军型人才,激发科技创新创业的活力。 1、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加快搭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平台,完善科技创新人才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通过服务平台的系列运作,重点抓好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实施人才引进工程和人才培养工程。加强人才发展环境建设,完善人才评价和选拔任用机制,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社会环境,实现各类人才合理配置和有效开发。加强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2、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产研结合发展 推进科技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相结合,切实完善体制机制,大幅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开展校地合作,着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充分整合科技资源,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形成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53 全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发展,共同推进“一园两区一走廊”的建设,把电子信息、环保能源、先进装备制造、新型建材和精细化工五大主导产业作为地区跨越发展的重点,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确保规模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提高企业专利、授权和发明专利增幅,实现省级高新技术企业零突破。加快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徐州工业园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完善省级原创科技园的孵化功能,引导高层次人才、科技研发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向徐州工业园区集聚。推进大学生创业工作,指导贾汪依托徐州工业园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并对大学生创业予以政策和资金扶持。 加大农业科技帮扶力度,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依托省科技厅加大苏北科技计划专项支持力度,建设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培育农业科技型企业和科技型农业合作社,增加科技特派员。 专栏6-3 科技创新项目 科技创业园——位于徐州工业园区。建设集企业孵化与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徐州工业园区科技创业园”。创业园一期占地面积104亩,建筑面积为48456平方米,可同时接纳40余家以上科技型企业入孵。总投资0.5亿元。 企业研发机构——加强企业研发平台建设本,推进本土大中型企业和90%规模以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重点推动装备制造、精细化工、工程机械等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争创国家级、省级研发机构,支持龙头企业建设技术研究院。每年组织申报科技计划项目30个以上。 54 七、 政策措施和实施机制 (一) 强化组织,建立和完善领导机制 成立徐州市贾汪区转型工作领导小组,以徐州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组织研究制定城市转型的政策措施,转型规划的组织实施,沟通协调有关政府和部门,推动城市转型工作顺利开展。领导小组下设徐州市贾汪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规划各项工作和措施的落实,处理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各项事务,协调相关部门间的关系,细化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贾汪区也根据市领导小组体系成立相应机构,对转型工作中确定的每个项目做到明确任务内容、完成时限和标准要求,进行调度通报,及时调度解决项目可研、立项等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进一步强化系统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二) 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经济发展 建立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努力营造非公有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注重发挥政府的引导和调节作用,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和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上。积极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进一步推进政银企合作共赢机制,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民间资本和境外投资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格局;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应中小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建立和完善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评级和授信制度;鼓励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和信用担保机构对企业开展业 55 务。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加大提升内在的发展动力,努力提高对市场的应变能力,更加注重应用信息化手段,搭建管理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三) 加强政策保障,推动转型升级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已经出台的一系列促进经济转型的优惠政策,充分利用政策对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扶持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重点用于棚户区改造、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改善、接续替代产业引进配套资金等方面,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建立可持续发展准备金,主要用于采煤塌陷地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和矿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等历史遗留问题。鼓励和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到贾汪区设立分支机构,加大信贷投放,优先满足产业转型、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完善民生发展的扶持政策,按照苏北贫困县标准,落实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 (四) 加强科技创新,吸引和用好人才 加强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支撑作用。积极推进高新技术在主导产业及相关产业中的应用。加快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和“创业、创新、创优、创造”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各用人单位引进、培养、开发、使用人才的主体作用,大力吸引和用好优秀人才。围绕提升自主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围绕企业发展引进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围绕建设高素质公务员队伍引进优秀党政人才,切实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人才队伍质量。突出引才重点领域,实现“引进一批人才、带动一批项目、发展一批产业”。 56 加强引智项目建设,大幅度提升引智效益。加大对引才的政策激励力度。 (五) 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落实和完善国家和省市有关优惠政策,使投资者的利益得到有效保护。努力转变政府机关工作作风,通过有效的制度建设,为投资者提供综合、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务。拓宽招商引资形式,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宣传介绍,实现贾汪优势资源与客商的投资愿望对接。丰富和规范招商引资项目,通过规划的重大项目引领,实现“让投资者赚钱、让投资地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前期投入力度,通过优质的服务,切实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积极探索利用外资的新形式、新方法、新途径,努力实现利用外资的多元化。 (六) 保障土地供给,支持转型发展 优先保障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项目用地,扩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规模,挂钩周转指标在保证拆旧地块上农村居民安置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下,用于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通过将土地复垦形成的耕地纳入复垦利用试点范围,等面积置换为建设用地指标,帮助解决产业转型项目用地困难。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抓好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的项目管理,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宝贵的建设用地。同时,对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以及列入省、市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优先满足土地供应指标。 (七) 完善制度建设,保障规划实施 健全政府决策责任制、行政监督管理机制。着力抓好城市转型规划,科学分析现代城市规划理念,突出城市转型规划引领作用。建立完善资源 57 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发挥城市转型规划特别是年度计划、专项规划在考评与奖惩机制方面的作用,引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支持行政部门加大改革力度,全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切实加强组织协调工作,抓好工作落实;各级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上下联动,协调推进;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为推进城市转型发展提供组织保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建立健全对规划实施的督促检查机制、评估修订机制和中期评估制度,推进规划的顺利实施。 58 附图一、 徐州市贾汪区区位关系图 59 附图二、 徐州市贾汪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12-2020) 60 附图三、 徐州市贾汪区水系图 61 附图四、徐州市贾汪区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图(2012-2020) 62 附图五、 徐州市贾汪区新型城镇化结构图(2012-2020) 63 附图六、 徐州市贾汪区新型城镇化规划图(2012-2020) 64 附图七、 徐州市贾汪区综合交通规划图(2012-2020) 65 附图八、 徐州市贾汪区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图(2012-2020) 66
/
本文档为【徐州市贾汪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2017-2020年) &#46;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