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泉州方言的“体”

2017-11-12 26页 doc 122KB 76阅读

用户头像

is_737352

暂无简介

举报
泉州方言的“体”泉州方言的“体” 泉州方言的“体” 暨南大学 李如龙 0 引言 泉州方言是闽南方言中最古老的一种。自隋唐以来,泉州一直是州府的所在地。五代时泉州和尚编的禅宗语录《祖堂集》反映了不少早期泉州话的特点。宋元时期,泉州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其经济文化曾盛极一时,后来形成的多种闽南方言戏曲和曲艺,如南音、梨园戏、高甲戏、木偶戏等都以泉州音为标准音。明代就有泉州话的戏文印行。清代中叶出版的泉州话韵书《汇音妙悟》是闽南方言最早的韵书。拿这些现存的方言文献和现今的泉州话作比较可以看到,它的演变是比较缓慢的。现代泉州话是福建境内闽南...
泉州方言的“体”
泉州方言的“体” 泉州方言的“体” 暨南大学 李如龙 0 引言 泉州方言是闽南方言中最古老的一种。自隋唐以来,泉州一直是州府的所在地。五代时泉州和尚编的禅宗语录《祖堂集》反映了不少早期泉州话的特点。宋元时期,泉州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其经济文化曾盛极一时,后来形成的多种闽南方言戏曲和曲艺,如南音、梨园戏、高甲戏、木偶戏等都以泉州音为音。明代就有泉州话的戏文印行。清代中叶出版的泉州话韵《汇音妙悟》是闽南方言最早的韵书。拿这些现存的方言文献和现今的泉州话作比较可以看到,它的演变是比较缓慢的。现代泉州话是福建境内闽南方言的北片的代表,在周围8•个县市都能通行无阻,和厦门话及台湾闽南话也比较接近。研究泉州话对了解闽南话的特点及其流变都有重要意义。 本文是关于泉州方言的“体”的调查报告。标音依据《闽语研究》(1990年,语文出版社)所列的泉州音系。笔者出生于南安梅山,距泉州50华里,老派口音与泉州音甚近,后来又在泉州生活多年。成文时曾向诸多泉州籍的师友作过核对。 为便于制版,本文例句中的方言词语尽量少用本字和俗字,多用同音字与训读字。现将常见的方言词语的用字和标音介绍如下,以便阅读。 我 ,!55 汝, 55(你) 伊 33(他) 阮 , 55(我们,我的) 咱,! 55 您, 55(你们,你的) 因 33(他们, 他的) <的> 24 <一个>,, ,23 24 即,, ,5(这) 许, ,5(那) 侬,!?24(人) 伫, 22(在) 呐 ! 5(岂,何) 卜,, 5(要) 唔,31(不) <饮>, ,33 <拿>,,, 23 度,, 31(给) ,, 22 合 !,5(和) <找>,,, 31(找) 颂,,, ?31(穿) 歹,,! 55(坏) <错>,!:31 <凉>,,, 31(凉) 【共伊】 !?33(把他) <这些>,,,! 24 <干>,!33<块>, 31 1 完成 1.1 表示动作的完成或事件的结束,普通话通常在动词之后加“了1”。•这种句式在泉州话里一部分是用“去”来代替“了1”的。“去”在句末读轻声 , ,例如: (1)<那块>破厝倒去唠。(那座破房子倒了) (2)饭合菜过尽<凉>去唠,汤【一下】则食。(11) (3)乌牌嘞<的>字【共伊】拭嗦去~(22) (4) <这些>物件贡嗦去。(23) 动词之后带有结果补语时, 泉州话的“去”和普通话的“了1”一样放在补语之后,例如: (5)鞋拖颂歹去唠。(拖鞋穿坏了) (6)说<错>去<一>遍就是唠。(8) (7)锁匙<拿>唔着支去。(钥匙拿错了) 如果是时量补语,“去”置于补语之前,不读轻声而读变调 , 31-55,例如: (8)伊说去归半日,夭阁说无清楚。(13) (9)我<找>去三过都无<找>着伊。(15) (10)阮等去半点外钟门则开。(17) 动词之后带着宾语时,“去”可在宾语之前,也可以在宾语之后,还可以两处都用,以强 调语气。在宾语之前读变调,之后读轻声。例如: (11)!、我拍破去<一块>碗。(1) ,、我拍破<一块>碗去。 ,、我拍破去<一块碗>去。 (12)!、三粒梨仔我食去两粒。(30) ,、三粒梨仔我食两粒去。 ,、三粒梨仔我食去两粒去。 带“去”的句式同样适用于否定句和疑问句,例如: (13)汝有 (你忘了没有??我没有忘) (14)鞋拖颂破去未,??天未颂破去呢。(拖鞋穿破了吗??还没有穿破) (15)鸟牌<的>字通拭嗦去唔,??唔通拭嗦去。(黑板上的字可以擦掉吗,??别擦掉) 以上所有例句中的“去”都可以省去不说,同样成话,动作已经完成的基本意思也不变。 例1、2、5“去”和“唠”连用,“去”是“了1”,•“唠”是“了2”(下详),“去”必须在“唠”之前,•“去”可以省略,含义不变,留“去”省“唠”,语犹未了,需有后续成分,二者都删去则不成话。可见,泉州话也和普通话一样,•了2可以兼有不合意想,超乎意料的“遭受”意味。例8,10各句就有出乎意外的夸张意味。在下面句子里,这种差别就十分明显: (16)番薯烂去唠, (红薯烂了,不能吃了??红薯烧烂了,可以吃了) (17)心仔若<干>去就<干>就会收得。(心儿枯了就活不了??衣服干了就可以收) 红薯腐烂,菜心枯干是不合意想的,定要加“去”。因此,属于不期然而然的事件,“贬义”动词通常要加“去”:死去、破去,<坏>去,倒去, (忘了)臭去、歪去、<瘦>去(瘦了);合乎意想的结果实现时用“去”的就少得多(可以说“病好去”,“肥去几落斤”)。 泉州话的这个“去”来自趋向动词,也并非专用的完成体的标记,仍兼用为趋向动词,两种用法的语音形式也完全一样(读轻声),作为体标记和作为趋向补语在意义上和结构上有时有明显的不同。“度侬骗去南洋”(被人骗到南洋去),“度侬骗去跋缴”(被人骗去赌博),“度侬骗去三百箍”(被人骗走三百元),其中的“去”都是趋向动词,都可用“来”“入去”“出去”等替换。但是,有时也可能造成歧义,例如:“度侬骗去几落过”可以是“被人骗走好几回”,也可以是“被人骗了好几回”。 曾有学者认为闽南话的这个“去”是由趋向补语转成结果补语。只要用否定式的变换就可以看出这种定性是不妥的。补语的否定式否定词置于动补之间,作为完成体的标记的去,否定词置于动词之前。例如: 补 语 完成体 (你骗不走我) 度汝骗去(你骗不了我) 破无离(没破成两半) 无破去(没有破) 破未开(还没劈开) 未破去呢(还没破呢) (老劈不下) (都不会破) “去”用来表示动作的完成在早期白话就可以发现了。《祖堂集》卷二《僧祭》有“与摩则无圣去”句,卷四《石头和尚》有“忆师兄哭煞失却一只眼,下世去”句。“无圣去”是“变得不灵验了”,“下世去”是“过世了”。《朱子语类》也有这类说法,例如:“今公们读书,尽不曾落得那窠槽,只是向外去思量,所以都说差去”。(见《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宋代卷)309页》)又,“如此用功,他日自然简易去”。(同上书316页)。 1.2 在连谓句里,两个谓语一先一后,前一个动词的完成体在泉州话里用“动词,嘞”表示,嘞读轻声, 0。“嘞”在句中的地位,只能放在宾语和补语的后面,不能放在宾、补语之前,这和“去”的用法不同,和普通话的“动词,了,宾语”的句式也不一样。例如: (18)伊逐日食早起嘞就出去。(5) (19)我想食暗嘞,看电影嘞则倒去。(6) (20)因去嘞我则会通坐落来作家已<的>息。(7) (21)等我问伊嘞则共汝说。(21) (22)汝着想好势嘞则说。(你要想好了才说) (23)我去<一>步仔嘞就来。(我去一会儿就来) (24)我颂<一>领衫嘞就去。(我穿件衣服就走) 这类句子里“嘞”前的宾语可以提到动词之前,但是其附加的数量结构仍留在动词之后。 如例(19)可说“电影看嘞则去”,例(24)可说“衫颂<一>领就去”。 和普通话一样,这类连谓句的否定式不能再用完成体的标记。如例(18)的否定式说“伊逐日未食早起就出去”,例(22)否定式说:“无想好势唔通说”。 这类句子的“嘞”在泉州话都可以替换为“了”,读本音本调, !,55,在现今的新加坡的闽南话里,连上文所说的“去”也可以说成“了”。泉州话连谓句中的“了”是“完毕”“后”的意思,应是动词补语而非完成体标记,不过轻声的“嘞”也可能是从这个“了”演变而来的。《祖堂集》里也有与此十分相近的句子。如卷四《丹霞和尚》:师曰“当时百丈造典座,却自简分饭与他供养,其僧契饭了便去”。其中“了”置于宾语之后和现在泉州话“嘞”的位置是相同的。 1.3 普通话里还有不少带“了1”的句子在泉州话里不用任何体标记。例如: (25)<饮>茶。(3) (26)伊度我三斤柑,我随时就提钱度伊。(4) (27)门【一下】开就有几落只胡蝇飞入来。(9) (28)我困<一>步仔就醒唠。(16) (29)伊头先仔踢我<一>下,唔知啥事。(18) (30)伊昨日到北京。(他昨天到了北京) 这类句子普通话也可以省去“了”,但在泉州话是“不用为常”。又如: (31)汝衫裤洗未,(20) (32)日头出来唠,涂<脚><干>也未,(10) (33)您厝有饲猪无,(你家养了猪吗) (34)汝批有寄出去无,(你把信寄出去了吗) 在这类疑问句,泉州话通常不用完成体标记。只有把疑问词置于句末作反复问句时,“去、嘞”之类才能存在。如: (35)册拍无去唠是呢,(书丢了是吗) (36)食嘞则去好唔,(吃了饭走好吗) (37)鸡仔有死去阿无,(小鸡死了吗) 还有一些普通话用“了1”的句子,泉州话改说为其他补语。例如: (38)见着伊人汝就会八。(见了他你就会认识) (39)唔通伤着别侬。(不要伤了别人) (40)我有写着<一>张批度伊。(我写了一封信给他) 这类句子普通话也并非一定用“了”,如(38)可改说“到”,(39)可改说“着”,(40)可改说“过”。泉州话是“能换则换”。 由此可见,•普通话的完成体“了1”在各种句子里分布相当广泛,是发展得比较成熟的一个体范畴。而在泉州话里常是“能省则省”“能换则换”或根本不用体标记,显然是后起的,发育尚未成熟,尚未定型的范畴。 2 进行 2.1 进行体表示动作正在进行之中。普通话或者在动词之前加副词“在”或“正在”来表示,或者在动词之后加助词?轻声的“着”,有时也二者并用。泉州话则在动词之前加“嘞”, 5。“嘞”不单用,它和动词是粘着的,按照连读变调的规则本来应该变调,因为连读在前时阴入调不变,所以仍读本调。例如: (41)我嘞食,伊嘞洗手噢。(32) (42)伊嘞吼,什么都唔食。(33) (43)(34) (44)外面嘞落雨,着带雨伞。(35) (45)阿母伫门口嘞绽衫,阿姨伫灶<脚>嘞煮食。(36) (46)我无嘞食,我嘞扫厝。(37) (47)即久伊嘞创啥,??伊倒伫床嘞嘞看册噢。(38)(前一个嘞是方位词尾)。 由上列例句可以看出,泉州话的进行体不论带不带宾语,也不论是否定式或疑问句,都十分一致地在动词之前加“嘞”。 如果动词之前有状语,时间、地点状语总是置于“嘞”前,状态状语则可在“嘞”前,也可在“嘞”后,有时,为了强调语气,也可以状语前后重复出现“嘞”。例如: (48)我暗晡伫树<脚>嘞合伊行棋。(我傍晚在树下同他下棋) (49)许款歹虫归世侬都嘞度侬咒忏。(那种坏蛋一辈子都在让人咒骂) (50)两(个)有厮合嘞拍算。(两个正在共同商议着) (51)兄弟哥家已慢慢仔嘞作。(弟兄俩自己在慢慢地干) (52)唔通安呢嘞大声嘞哄喝我。(别这样大声么喝我) 上述例句中,有些在普通话既不用“着”,也不用“在”,如例(48)、(49)、(52)。然而在泉州话,各句之中至少要用一处“嘞”。 可见,和进行体的标记不同,泉州话“嘞”的分布比普通话的“着”更广。 普通话的“在”是从动词转化而来的副词,作为进行体的标记恐怕比较免强。泉州话的“嘞”也是从动词“伫嘞”简化转用的。“在”单用作谓语,•泉州话说伫嘞, 22 , 0,其中的“嘞”读轻声,和持续体的标记完全相同,意义上也很相近。有时,进行体也可以在动词前加上“伫嘞”,如说“厝里伫嘞开会”(屋里正在开会)。略去伫,留着本来就意义虚化的“嘞”,显然更加虚化,结构上也失去独立性,成为粘着成分了,置于句末时也读轻声。因此把它作为进行体的标记是合适的。 2.2 普通话用“着”表示进行的句子里有一些在泉州话也用动词之后加轻声的“嘞”来表示。包括“动,着,宾,动”的连谓句和“动,着”的重叠式。例如: (53)队长车坐咧来唠。(队长骑着车来了) (54)老侬牛牵咧过去唠。(老人牵着牛走了) (55)讲嘞讲嘞煞困去。(说着说着睡着了) (56)用嘞用嘞用了去唠。(用着用着用完了) 泉州话表进行的这个嘞,, 0,和置于动词前的“嘞”(“伫嘞”的简化)形式上是不同的,倒是和上文1.2所说的完成体的标记动,嘞,动完全相同。但这是同形而不同构。完成体的“动,嘞”是后面动词的附加成分,它们之间是状中结构(“吃了饭就走”);进行体的“动,嘞”和后续动词是并列关系,两个动作是并行始终的(坐着车来了)。另外,前者的“嘞”可以替换为“了”(饭食了就行),后者则不能替换。和进行体的“动,嘞”真正发生交叉的是持续体的“动,嘞”,请看下文。 3 持续 3.1 普通话动词后面的“着”,以往的语法学家或称进行体,或称持续体,其实包含着进行和持续两种体。进行是动作的进行,事态还在变动之中;持续是动作发生之后的状态的 持续,事态并未再发生变化。在过程的时间轴上,它们所处的时段是不同的,进行在前,持续在后。从形式上说,进行体可以在动词之前换上或加上“在”或“正在”,持续体则不行。“哭着呢”、“唱着歌”是进行体,“站着”、“拿着伞”是持续体。可见进行和持续在普通话是交叉使用着共同的体标记的两种体。《现代汉语八百词》已经注意到把“着”分为“动作的进行”和“状态的持续”两种不同的用法。在泉州话,进行体和持续体的区别更加明显。如上文所述,除了“提宾连动式”和“动叠式”外,进行体在动词之前加“嘞”,读本调;持续体 ,。不带宾语时,“嘞”在句末。例如: 则在动词之后加“嘞”,读轻声,, 0 (57)汝<拿>嘞。(45) (58)坐嘞,唔通<站>起来~(46) (59)门开嘞,里面无侬。(44) 动词带着宾语时,“嘞”放在宾语之后,也读轻声,不能放在动宾之间。例如: (60)伊手嘞捧<一块>茶杯嘞。(39)(前一个嘞是方位词尾) (61)伊颂<一>副新衫裤嘞。(41) (62)我有带雨伞嘞,唔惊落雨。(43) (63)因手牵手嘞,<一>面行,<一>面唱。(53) 动词之前如有时间状语,位置不变;若有地点状语,通常要移到动词之后,作补语,“嘞”放在补语之后,亦读轻声,也可以重复地用在动词之后,读本调,, 5,。例如: (64)伊<站>伫厝檐下嘞。(40) (65)伊温嘞涂<脚>嘞,唔<站>起来。(42) (66)钱我头先仔【共伊】亢嘞箱底嘞。(钱我刚才把它放在箱底)(后一个嘞是方位词尾) 3.2 存现句也是一种持续体。泉州话和普通话一样,把施事作为宾语,但体标记“嘞”放在宾语之后,在句末。 (67)车里坐两<个>外国侬嘞。(54) (68)壁嘞挂<一>幅画嘞。(55)(头一个嘞是方位词尾) (69)石头嘞錾字嘞。(56)(头一个嘞是方位词尾) (70)门口<站>三<个>侬嘞。(57) 普通话有时把存现句的“着”改说成“了”,表示出现的新情况。 这种句子泉州话“嘞”还保留着, 后面另加相当于“了2”的“唠”。• 如上例(68)说成“壁嘞挂<一>幅画嘞唠”,例(70)说成“门口<站>三<个>侬嘞唠”。从这里也可以论证,“墙上挂着一幅画”和“墙上挂了一幅画”确实是有别的两种句型。 3.3 一句之中如果有两个动词是并列关系,两个动作伴随始终的,前一个动词若带着宾语则必须将宾语提到动词之前,在动词之后加轻声的“嘞”,例如: (71)小明头<低>,,!,31,嘞唔说话。(48) (72)因雨伞展,,, ! 55,嘞伫街路嘞嘞行。(49) (第二个“嘞”是方位词尾,读轻声;末一个“嘞”是进行体标记,读本调) (73)头帽戴嘞<找>头帽。(50) 若两个动词是偏正关系,前一个动作说明后一个动作的状态,则前一个动词后的“嘞”读本调。例如: (74)伊爱<站>嘞食。(51) (75)伊<靠>,,, 33,嘞壁嘞烧薰。(52)(后一个嘞是方位词尾读轻声) 3.4 持续体的各种句型如果变换为否定式或疑问句,体标记的用法不变,只举数例: (76)汝卜倒嘞唔,??我唔倒嘞。(你要躺着吗??我不躺着) (77)汝有带雨伞嘞无,??我无带雨伞嘞。(你带着伞吗??我没带着伞) (78)伊<站>伫口面嘞是呢,??伊无<站>口面嘞。(他在外面站着吗??他没在外面站 着) (79)汝爱<站>嘞食呢,??我无爱倚嘞食。(你喜欢站着吃吗??我不爱站着吃) 4 经历 4.1 经历体在普通话的标记是动词之后的轻声“过”,在泉州话是动词之后的“着”。若在句末,读为轻声,, , 0,,在句中读为变调,, , 24-2,。在叙述句里,动词之前常常加用副词有,,22,??无,,,24-22,或八,,!,5,??唔八,,22 ,!,5•,(曾一未曾)来表示对这种经历的肯定或否定;在疑问句里则用它们的前后呼应来构成疑问式。例如: (80)伊去着野<多>所在,就是无去着北京。(58) (81)龙眼我八食着,荔支我唔八食着。(龙眼我吃过,荔支我没有吃过) (82)因厝汝有去着无,(他家你到过吗) (83)即本册汝八看着呢,(这本书你看过吗) 动词之后若有补语,“着”置于状态补语之后,数量补语之前。例如: (84)我往过八食伤饱着,野艰苦。(我以前曾经吃得太饱,很难受) (85)伊落底就无说清楚着。(他从来就没说清楚过) (86)今年我孤单食着两过荔支呢。(今年我只吃过两次荔支) (87)伊有合汝说着两三过呼,, :24,?•(他同你说过两三回吧) 动词之后带有宾语时,“着”可置于动词之后,宾语之前,也可以置于宾语之后,还可以二者都用,以示强调。 (88)伊往过有做着生理丨伊往过有做生理着丨伊往过有做着生理着。(60) (89)我八食着即罗菜,无啥好食。(62) (90)我唔八看着许仙大佛着。(我没有看过那尊大佛) (91)汝有教册着无,??我无教册着。(你教过书吗??我没有教过书) (92)伊八做着生理着唔,??伊唔八做着生理着。(他做过生意没有??他没有做过生意) 4.2 泉州话的“着”除作持续体标记之外,还用作动词的补语,表示动作触及了目的物,经常也读轻声。因此有些句子就有歧义。例如:“有拆着票无”可以是“买过票吗”,也可以是“买到票了吗”;“唔八搦着贼”可以是“没抓过贼”也可以是“未曾抓到过贼”。不过,作补语的否定式和作体标记的否定式不同,一部分句子可以区别。有时为了区别歧义,持续体的“着”可以省略。例如: (93)伊有来<找>,<找>无着。(他来找过,没找着)(此句中的“着”读本调) (94)唔八搦无着着。(从没有抓不到过)(此句中前一个着读本调,是补语;后一个着读轻声是体标记) 4.3 泉州话的经历体还有一种强调形式,在动词之后加重读的“过了” 31-51 , !,55。这种格式用得较少。•“过了”后面不能再带宾补语,若有宾语必须提到句首。 (95)即本册我野早就看过了唠。(这本书我很早就看过了) (96)(东西买过后,价钱就忘了) (97)许领衫稳当是别侬颂过了<的>。(那件上衣一定是别人穿过的) (98)伊行过了,我随时就来唠。(他走后我立刻就来了) 这种说法在宋代的《朱子语类》中也很常见。例如:“看过了后,无时无候又把起来思量一遍”。(卷五),又,“每日读书只是读过了便不知将此心去体会”。(同上)这种说法严格地说,还是动词的补语,不能视为体标记,也可理解为形成体标记的前奏阶段。 5 起始 5.1 起始体表示动作开始、事件发生。在普通话常用轻声的“起来”置于动词之后来表示,有时把动词置于“起”,“来”之间。泉州话最常见的表示法是“嘞,动词,唠”。嘞, 5 是进行体的标记,唠, 0是表示出现新情况的,已然体的标记(下详),二者在动词前后呼应,缺一不可。从语义上说,出现了正在进行的动作,正好是动作的起始。例如: (99)嘞落雨唠,衫裤赶紧收入来。(下起雨来了,快把衣服收进来) (100)因嘞厮拍唠,汝去牵【一下】。(65) (101)侬客夭未<到>,因煞嘞<饮>烧酒唠。(66) (102)汝呐煞嘞做生理唠啊,(67) (103)囝仔嘞吼唠,去抱【一下】。(孩子哭起来了,去抱一抱) 5.2 若是形容词作谓语时,其起始体在形容词之后加轻声的来,,! 0,,例如: (104)天时秋清来唠,衫着加颂<一>领。(64) (105)雨大来唠,去歇【一下】。(雨下大了,去躲躲) (106)天夭未光来呢,加困<一>久仔。(天还没有亮起来呢,多睡一会儿) (107)因两<个>路尾有阁再好来无,(他俩后来有没有再好起来) 有时“嘞„„唠”可以和“来”叠用。例如: (108)荔支嘞大粒来唠。(荔支大起来了) 5.3 在连动句里,前一个动词之后加“着”,, , 24,或了,, !,55,(均读本调),也可以表示动作的起始。例如: (109)(想起来就睡不着) (110)说着话面现红。(一说起话来脸就红) (111)电视看着唔知煞。(电视看起来就放不下) (112)气【一下】着大面红忽忽。(一气起来就把脸胀得通红) 5.4 在复句里,前一个分句的动词之前加<一>,,, ,27-2,或【一下】,,, 31-22,,•也可以表示动作的起始。例如: (113)锣鼓<一>弹,大侬囝仔执执来。(锣鼓一响,大人小孩全追过来了) (114)天【一下】乌,雨就<到>。(天一黑,雨就到) (115)大侬【一下】无伫厝,囝仔就冤家。(大人一不在家,小孩儿就吵架) (116)【一下】说着伊,伊就受气。(一说到他,他就生气) 6 继续 6.1 表示动作状态的继续,普通话在动词之后加轻声的“下去”,泉州话则加轻声、合音的“落去”,,, 0,有时也省略为轻声的“去”。例如: (117)度伊讲【落去】,唔通插<嘴>。(68) (118)逐(个)拥护汝,队长汝着阁做【落去】。(大家拥护你,队长你要再当下去) (119)<一>日<一>日一直<瘦>去,卜怎样,(一天天直瘦下去,怎么办) (120)阁听【落去】淡薄久,就知伊卜说啥。(再听下去一会儿,就知道他要说什么) 7 已然 7.1 已然体指的是普通话里表示“出现新情况”的“了2”,实际上是对全句所表述的事件的确认。在泉州话,•相当于“了2”的体标记是句末的“唠”,, 0,,•和普通话一样读为轻声。例如: (121)阮囝已经考入大学唠。(72) (122)伊去<一>个外月唠,夭未倒来。(73) (123)冬节过,日时慢仔变长去唠,瞑时慢仔变短去唠。(75) (124)明旦即时伊就<到>北京唠。(76) (125)钱拢总<拿>出来唠,孤即点仔呢。(78) (126)伊来扣门<的>时竣我已经困去唠。(79) (127)夭有淡薄钱,我唔度汝唠。(80) (128)册我昨日还汝唠,有无,(书我昨天还给你了,是不是) (129)汝困去三点钟唠。(你睡了三个钟头了) (130)伊留级着两过唠。(他留级过两次了) 以上例句中,有些句子在普通话并用了1、了2,如(121、122、124、125),这些句子的“ 了1”在泉州话是不必说的(见上文1、3)。如果需要有“了1•”(即完成体标记),不论是否在句末,都可以照用,例如(129)、(123)、(126)各句。可见,泉州话没有像普通话那样,把了1•并入了2。 7.2 在疑问句和否定式,泉州话的“唠”复盖面小得多。 一般的疑问句不用已然体标记“唠”。例如: (131)昨暗城里落雨无,(昨晚城里下雨了吗) (132)您小弟倒去未,(你弟弟回去了没有) (133)伊册有<拿>度汝阿无,(他把书拿给你了吗) (134)(你学会了吗) 只有在“核对式”的问句,已经有了结论,在句末用肯定与否定的疑问词构成问句时才能出现“唠”。例如: (135)您小弟倒去唠是呢,(你弟弟回家了吗) (136)汝唔去读册唠呐,(你不去上学了是吗) (137)我共汝说着唠有无,(我同你说过了有没有) 至于否定式,未然的否定和“已然”语义上相矛盾,不能共现于一个句子,只有“不意、不必、,未能”的否定句可以加“唠”。例如: (138)会夭阁开未煞呢~(会还没有开完呢) (139)伊都唔免阁来共汝说唠啊~(他不必再来同你说了吧) (140)逐<个>侬都无通得着奖金唠。(大家都得不到奖金了) (141)伤晏报名<的>(太迟报名的不可以去了) 7.3 置于句末的已然体标记从结构上说和语气词是一样的,它是整个谓语的直接成分,而不是动词的直接成分。这一点,从泉州话的连读变调情况可以提供有力的。“唠”读轻声,轻声前的音节必定是本调,本调前的变调音节和本调及本调后的轻声组成一个连调单位。一个连调单位也是一个意义单位,在结构上也是一个句子成分。这是闽南话变调的共同规律。以上带“唠”的例句都是这种情形,拿(141)去”读本调,“唠”读轻声,合起来是一个声调单位,构成全句的谓语。由此可见,已然体所说明的是整个谓语“事件”的已然,而不仅是动作或行为的已然。 然而作为体的标记,它又和语气词有明显的差异。就意义说,它不仅表示某种语气,而是说明了事件出现了“已然”的变化。“我唔去”说的是态度,“我唔去唠”说的是已然的事实,这是和事件的进程相关的一种变化了的状态。就形式上说,“唠”之后还可以再加上语气词,例如: (142)伊去<一>个外月唠哪,(他去了一个多月了吗) (143)明旦即久伊就<到>北京唠, :24,(明天这时他就到了北京了吧) (144)夭有淡薄钱我唔度汝唠, !0!•(还有一点钱我就是不给你了嘛) (145)钱拢总<拿>出来唠 31~(钱都拿出来了呀) 由此可见,已然体的标记和语气词确实还是不同的。不必认为“了2”是拿语气词来做体的标记。 8 貌 8.1 短时 短时貌表示动作经历的时间短暂。因为它反映的不是事件进程中某一时点或时段的特征, 也不是动作、事件所实际经历的绝对时值,常常反映着动作主体的感受,因此不列为体而列为貌,把它理解为一种状态。 普通话的短时貌常见的形式是动词的重叠式。若是单音动词也可以在两个重叠音节之间加“一”。有时也在动词之后加轻声的“一下”作为标记。泉州话的短时貌只能在动词之后加轻声合音的【一下】,, 0。例如: (146)逐<个>歇困【一下】则阁作。(82) (147)我去【一下】就来。 (148)<错>。(商量一下再说免得说错) (149)清采糊【一下】唔免伤认真。(随便糊一下,不必太认真) 动词之后带有宾语,【一下】可在宾语前,也可在宾语后,置于宾语前常在句末加用轻声的“嘞”;带有补语时只能置于补语之后。例如: (150)汝若使问伊【一下】就知。(你只要问问他就知道了) (151)汝坐嘞,我入去换【一下】衫嘞。(83) (152)礼拜日站厝里看【一下】电视嘞,无出门。(84) (153)汝着去探因老母【一下】。(你要去拜访拜访他的母亲) (154)汝着合伊讲清楚【一下】。(你要同他说说清楚) (155)加曝恰<干>【一(多晒晒,更干些才不会坏) 否定式和疑问句也有短时貌。例如: (156)汝卜看【一下】呢,(你看一看吗) (157)伊有问汝【一下】无,(他问问你了吗) (158)(没想一想猜不出) 8.2 尝试 尝试貌表示动作行为的非正式性质和未定着状态。既是尝试,就未必十分周全,往往是短时进行的,因此尝试和短时常有关系而出现交叉。普通话“我说说”可以是短时的(„„一会儿就走),也可以是尝试的(„„不知道对不对)。不过普通话的尝试貌还有个专用的标记??“看”,置于动词之后,读轻声。泉州话的短时貌标记【一下】有时也用来表示尝试,“我看【一下】,看着呢”(我看看,看对不对)就有明显的尝试意味。同样的,泉州话也有专用于尝试的标记??迈,! 31,读为本调。有学者曾误为轻声。口语中,“迈”之前可连用“看【一下】” ,,!,31-55,, 31-22,“迈”之后可连用“嘞”, 0。例如: (159)有什么好办法,我则阁想看迈嘞。(85) (160)汝估迈,这是什么。(86) (161)手指度我带【一下】迈嘞。(戒指让我戴戴看) (162)无问迈嘞哪会知~(不问问看怎能知道) (163)食<一>丝仔迈现知啥味素。(吃一点看就知道什么味道) (164)汝则合伊参详【一下】看迈嘞。(你才同他商量一下看) “迈”本是动词,意为“探访”。“迈病侬”是探望病人,“迈风水”是勘察坟地,“迈脉”是诊脉。“嘞”和上文所说的持续体标记音同义近。“我食【一下】看迈嘞”就是我吃一下试着看看。这几个相连的语素显然都已虚化,“我试试看”也可以说“我试【一下】看迈嘞”。四个语素中,迈最重要,承担着最明朗的尝试义,必不可少,其余都可有可无,语序也很灵活。因此这类句子同义句型最为多样。“我吃吃看”可以说:“我食迈,我食看迈,我食【一下】看迈,我食看【一下】迈,我食【一下】迈”,各句再加上“嘞”,句型又多了一倍。 动词之后带有宾语,表尝试的诸语素都必须置于宾语之后,或将宾语提到动词之前。例如: (165)无汝则去问伊【一下】迈嘞。(要不你就去问问他看) (166)即碗菜汝来食看【一下】迈嘞。(你来尝尝这碗菜) 8.3 反复 反复貌是泉州话的一种很有特色的貌范畴。它用动词的重叠式来表示动作是多次发生、反复进行的。单独用作谓语时其格式是“动词,动词,嘞,, ,”,若是单音动词,前音节变调,后音节读本调,嘞读轻声;若是双音动词,采取ABAB式重叠,嘞读轻声,前一音节读本调,其余音节变调,若重叠式动词作另一个动词的状语,则“嘞”读本调,其余音节读变调。例如: (167)糜<凉>去唠,赶紧大<嘴>食食嘞。(粥凉了,赶紧大口大口地吃下去) (168)门户关关嘞,里面敢是无侬伫嘞。(门窗都关着,里面可能没有人) (169)度我慢慢仔看看嘞。(让我慢慢端详端详) (170)汝着加合伊商量商量嘞则决定。(你要多同他商量商量才作决定) (171)收拾收拾嘞就行。(拾掇拾掇就走)(此句“嘞”表完成,读轻声) (172)野<多>侬<站><站>嘞看。(好多人都站着看)(此句“嘞”表持续,读变调) 如有必要,可以将两个动词连着重叠,“嘞”可以只加一次,也可以加两次。例如: (173)有闲着来坐坐讲讲嘞。(有空要坐一坐,读一读) (174)无事际<一>世界行行嘞,看看嘞。(没有就到处走走看看) 若是动词之后带有宾语或补语,则只需将动词重叠,不再加“嘞”。例如: (175)买买<那么多>(买了那么多书,看得完吗) (176)家私头唔通搬搬度侬。(工具不要都搬去送人) (177)煮无<多>,着食食伊了。(煮得不多,要吃完它) (178)参详参详伊好势则说出去。(商议好了才说出去) 这种含有反复貌谓语的句子,如果动作的主体和客体是单一的个体,其动作、行为一定有时间的延续,是多次进行的。如例(167),大口吃的饭一定不止一口,如果只有一口,•就要说:“孤<一><嘴>呢,赶紧食落去”(只有一口,快吃下去),而不能用重叠式。例(168)门或窗如果只有一处,也不能用重叠式。•如果动作的主体和客体是复数的群体,重叠式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一定是涉及各个个体的,因而也是多起进行的。如例(172),•站着的主体是“很多人”,例(175)买的客体是“那么多书”,•如果站着的只有一个人,买的书只是一本,也是不能使用重叠式的。前一种情况是同一个主体重复进行着同一种动作,这是时间的延续造成的反复;后一种情形是多个主体重复进行着同样的动作,这不但有时间的延续,还有空间的延伸。由此可见闽南话的反复貌概括了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的反复。 对于闽南话动词重叠式所表达的语法意义,有的学者曾认为不带补语的“动,动,嘞”是表“短时”,带上补语则是表“快速”。至少,这在泉州话是说不通的,不论是“看看嘞”或是“卖卖出去”都既可以用“赶紧”来修饰,也可以用“慢慢仔”来形容。“看嘞就知”是可能只看一次,“看看嘞就知”一定要看多次;“卖出去唠”可能只卖出一件,“卖卖出去唠”一定是卖出多件。可见动词重叠式说明的不是时间的短长快慢,而是一次性或多次性。也有的学者把这种重叠式概括为表示动作触及对象是“悉数”“周遍”的,这只能说明多主体、多客体的情况下的动作的“空间扩展”,例如“册破破去”(书都破了)“衫收收入来”(衣服都给收进来),而同一主体的时间的延伸、次数的增加,如“看看嘞就知”(反复看了就知道)就未能概括在内了。可见只有“多次重复”才能准确地揭示闽南话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8.4 随意 泉州话的随意貌同普通话一样没有统一明确的标记,是用副词来表示的,看来并没有形成语法范畴。例如: (179)伊<凉>采食两<嘴>就出去唠。(90) (180)我随便掀几页就将册还伊唠。(91) (181) ,!,55说侬得。(不能乱说人家) (182)拢叫伊<一>声就好。(随便喊他一声就好) 8.5 遭受 泉州方言还有一种特殊而常见的动词的貌,用“动词,掷嗦”,! 55,! 5•的形式表示事件是令人不快而又无可奈何的遭遇。“掷嗦”原是一个动补式的动词,意为“扔掉”,掷原音,! 31,作为体貌标记后弱化为,! 31,在口语中还经常省略,只用“动词,嗦”。例如: (183)<那个>歹虫死掷嗦去唠。(那个坏蛋死掉了) (184)红柑亢伤久,烂嗦了去唠。(桔子藏得太久,全烂光了) (185)大水【一下】淹,厝仔倒倒掷嗦去。(大水一淹,小房子全倒塌了) (186)昨瞑有输嗦几千箍无,(昨晚有没有输几千元) 上列例句的遭遇是一种受动的结果,泉州话的“动词,嗦”可可以引伸为使动,即用于因为某种厌恶,无奈而加于处置的动作。例如: (187)米里的沙稗着<捡>嗦去~(米里的沙子和稗子要捡掉) (188)字纸<脚>嘞。(废纸不可以扔到地上) (句中前一个嘞是介词“在”,后一个嘞是方位词尾) (189)爱困作无息,无来去困嗦。(困了做不了事,要不就去睡了) (190)伊<的>百万家财度囝孙毁毁掷嗦去唠。(他的百万家产全被儿孙给毁光了) 遭受和处置既然都是不合意想、无可奈何的,和这种体貌标记相配合的动词就有一定限制。例如死可说死嗦,活就不能加嗦,房子倒塌可说倒嗦,房子盖起来了也无从加嗦。当然有些中性动词也是可以加嗦的,例如,“大粒拣来食,细粒贡掷嗦”(•大的拣来吃,小的扔掉)。 看来,北方方言原本是没有遭受貌的说法的。在南方诸方言则较为常见。和闽南话的嗦相近的,吴语有“脱”,赣语有“刮搭”,客家有“撇”。南方人说普通话时,通常把这种成分对应成“掉”。数十年来,南方人说惯了的“倒掉、死掉、消灭掉、忘记掉、跑掉、扔掉、破产掉”慢慢地有些也进入了普通话,进入书面语乃至政治口号了。《现代汉语八百词》“掉”作为“动结式”的动词后附成分分为“去除”和“离开”已经列举了不少例子,把它作为形式了。但是在地道的北京人、北方人的语感中,“掉”总是含着“自上往下落”的基本意义,他们的口语只说“坏了,走了、胡涂了”,若说“坏掉、走掉、胡涂掉”还是觉得刺耳。这也是普通话在方言的包围之下作为让步,悄悄接受某些方言成分的一例。 9 余论 9.1 本文所列泉州方言的各项体(貌),•只有“随意”一项不能立为体(貌)范畴。泉州话表示动作行为的随意性只能用副词来修饰,而且不是专用的一个副词,这显然不能认为是体标志。其他各项体(貌)标记大体上都有如下四个共同特点: (1)从意义上说都是虚化的,表示着一定体(貌)的抽象意义,尽管这些标记大都来自动词或数量词,意义上都有明显的引伸和转移,例如“起来”表“起始”,“去”表“完成”,其意义都是从空间转移为时间。由于这些体貌标记都有稳定、明确的抽象意义,在动词谓语句里都有一定覆盖面,都有一批动词可以类推。 (2)从结构关系说,这些体标记都不能单说,•性质上是粘着的,只能作为动词或谓语附加成分而存在。其在句中的位置大体上是稳定的,不能随意变动。 (3)从功能上说是专用的。•一种标记出现在句中的某个位置大多只能表示一种体(貌),只有连动句的前一谓语提宾后加“嘞”既可表持续,也可表进行。同一个标记兼用于不同的范畴,通常有不同的位置。 (4)从语音形式说,大多数体(貌)标记都读轻声,•如果是双音节语素则往往合为一个音节并读为轻声。只有“迈”和“嗦”不读轻声,这两个语素的重读形式并不能单用,这也许就是它们不读轻声的原因。语音上的合音和轻声正是意义虚化的表现形式。 9.2 泉州话的体(貌)标志对于体(貌)•范畴来说并不具备严格的性。这一方面表现在各种标记对于该范畴来说未必是不可缺少的手段,例如“完成体”有时就可以不用“去”“嘞”,而采用所谓的“基本式”。汉语的语法关系,只要在句中语义自明,并不一定要借助严格的语法标记来表示,例如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就可以不用关联词语,直接由分句“意合”,这是汉语语法的灵活性的表现。 体(貌)标记的非规定性还表现在有些标记的多义性和同一个标记在不同范畴的交叉使用。例如“动词,嘞”可以用于完成体(糜食嘞则去),也可以用于进行体(车坐嘞来唠),还可以用于持续体(头帽戴嘞<找>头帽),这是同一标记在不同句子中表示多种语法意义的“多义性”。同一种经历体可在动词之后加“着”也可以加“过了”(去着唠,去过了唠),这是不同标记的同义性。同是【一下】,置于动词之前表“起始”,用于动词之后表“短时”,这是不同范畴之间的交叉。 9.3 有些体标记的意义,•除了表示动作或事件在一定时间进程中的状态之外,还包含着一定的附加意义。例如完成体的“去”就含有不期然而然,不合意想的情味。这类体标记的分布就不可能是周遍的,对于动词有一定的选择性。遭遇貌的“嗦”情况与此类似。这也是体(貌)标记对范畴的覆盖不周全的原因之一。 9.4 和普通话相比,•泉州话的体貌标记在句中的位置更为灵活多样。普通话的体标记总是紧跟在动词之后,泉州话的体标记有时可置于宾语、补语之后,有时是在前在后均无不可或兼而用之。例如:有去着北京,有去北京着,有去着北京着;拍去•<一块>碗,拍破<一块>碗去,拍破去<一块>碗去。•这是泉州话体范畴和体标记的一大特点。我们研究方言语法,必须从方言事实出发去总结出其中的规律,而不能用某种已有的结论去分析新的事实,如果说上面例句中“北京”之后的“着”不能视为体标记,体标记只能在宾语之前,这就是方法论上的错误了。 9.5 泉州话的体(貌)标记还有另一个特点是经常叠用。•只要意义上不抵触,几个不同语法意的体标记如果表达上需要,可以连着叠用。例如“鱼度猫食食去唠”(鱼都叫猫给吃了)食食是反复貌,去是完成体,唠是已然体。“挂嘞看【一下】迈嘞”•(挂着看)嘞是持续体,一下是短时貌,迈是尝试貌。•“我有拿嘞【一下】着”(我曾经拿着一会儿),嘞是持续体,【一下】是短时貌,着是经历体。 9.6 泉州话在闽南话中有较大代表性,•在闽南本土各地的闽南话也比较相近,然而在语法上,在体貌标记上也有不少差异。如所已知,台湾闽南话已然体通常用啊!0置于句末,经历体在动词之后加“过”,例如“即本册我看过啊”(这本书我读过了)。方言之间不仅有语法差异,面且相互之间并不容易影响,甚至共同语的成分也不容易接受。泉州是普通话早已普及的地区,普通话极为常用的体标记如“着、了、过”等至今还是不可能套用到方言中来。方言语法上的差异及其保守性告诉我们,研究方言语法是十分必要的。 10 体形式表 根据以上叙述,将泉州方言各种体(貌)的表现形式列表说明如下: ???????????????????????????? 形 式 ? 意 义 ? 说 明 ???????????????????????????? 动词+(宾语、状态补语)+去 ?完成(含遭受义)?不少句子"去" +(时量补语) ? ?可省 动词+去+宾语+(去) ?同上 ?疑问句多不用 ? ?"去" (宾语)+动词+(宾语)+嘞(了) ?完成 ?动词前的宾语 +动词 ? ?可理解为受事 ???????????????????????????? (时地状语)+嘞+动词+(宾语) ?进行 ? 嘞+(状态状语)+(嘞)+动词 ?同上 ? 宾语+动词+嘞+动词 ?同上 ? ???????????????????????????? 动词+(宾补语)+嘞 ?持续 ? 动词+嘞+补语+(嘞) ?同上 ? 宾语+动词+嘞+动词 ?同上 ? ???????????????????????????? (有、八)+动词+(宾语、状态 ?经历 ?否定式有、八 补语)+着+(时量补语) ? ?换为无、唔八 (有、八)+动词+着+宾语+(着)?同上 ? (宾语)+动词+过了 ?同上(强调) ? ???????????????????????????? 嘞+动词+(宾语)+唠 ?起始 ? 形容词+来+(唠) ?同上 ? 动词+着(了)+动词 ?同上 ? 【一下】+动+分句 ?同上 ? ???????????????????????????? 动词+【落去】(去) ?继续 ? ???????????????????????????? 动词+(宾补语)+唠 ?已然 ?多数疑问句, ? ?部分否定句不 ? ?用唠 ???????????????????????????? 动词+(宾补语)+【一下】 ?短时 ? 动词+【一下】+(宾语)+嘞 ?同上 ? ???????????????????????????? 动词+(宾语)+(看)(【一下】)?尝试 ? +迈+(嘞) ? ? ???????????????????????????? 动词重叠( 、ABAB)+嘞 ?反复 ? 动词重叠( 、ABAB)+宾补语 ?同上 ? ???????????????????????????? 副词+动词 ?随意 ? ???????????????????????????? 动词+掷嗦+(宾补语) ?遭受 ?用于使动意为 ? ?处置 ???????????????????????????? 参考文献 吕叔湘等:《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1981年 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4年 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商务印书馆1979年 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郑良伟:《台湾话动词重叠式的语义和语法特点》 中国语文1988年 杨秀芳:《台湾闽南语语法(稿)》大安出版社1991年 李如龙:《厦门话的变调和轻声》厦门大学学报1962年 《闽南话的有和无》福建师大学报1986年 《第二届闽方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
/
本文档为【泉州方言的“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