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人生智慧,智慧人生

人生智慧,智慧人生

2017-09-21 50页 doc 196KB 78阅读

用户头像

is_079973

暂无简介

举报
人生智慧,智慧人生人生智慧,智慧人生 ※ 人生首要之事 —— 莫过于尽孝。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 故行孝当及时。错过机会,将是终身的遗憾!其次,做人亦当尽本分,谨 言慎行,心存厚道。一生无过,虽是平凡,确是现今社会中的不凡之人了。 ※ 爱,可以长养慈悲,广爱善待众人。人与生就具足善良的心,只因为习相远, 才 把那善良的本性蒙蔽.故善念恒存你我心头,心念一转,刹那间就可得到! ※ 生命虽然有限,但智慧却无有穷尽。提高生活的品质,善用间暇充实自己, 将是 迈向真善美慧、幸福人生必经之途。 ※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
人生智慧,智慧人生
人生智慧,智慧人生 ※ 人生首要之事 —— 莫过于尽孝。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 故行孝当及时。错过机会,将是终身的遗憾!其次,做人亦当尽本分,谨 言慎行,心存厚道。一生无过,虽是平凡,确是现今社会中的不凡之人了。 ※ 爱,可以长养慈悲,广爱善待众人。人与生就具足善良的心,只因为习相远, 才 把那善良的本性蒙蔽.故善念恒存你我心头,心念一转,刹那间就可得到! ※ 生命虽然有限,但智慧却无有穷尽。提高生活的品质,善用间暇充实自己, 将是 迈向真善美慧、幸福人生必经之途。 ※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根基稳固,才能受教有地。而简单的应对进退, 其 实就是家教的开始。然而,有许多父母却忽略了这扎根教育的重要性,反 而错失了奠定良好德性的先机。损失之大,诚难估矣! ※ 古来孝子行孝,莫不从顺从父母开始。今虽时空不同,然而孝道之理千古不 易。当夜阑人静,扪心自问,父母的教诲我们可曾做到几分?为人子女怎能 不承欢膝下、主动为他们分忧解劳呢? ※ 有人终身能牢记父母的教诲,有人却不曾忆起丝毫训勉。前者在面对迷失与 困 厄时,往往能悬崖勒马,知所进退,不敢愧对父母,让父母操心、蒙羞; 而后者却经常惹事生非、得过且过令父母伤心。 ※ “爱之深,责之切。” 天下父母无不如是。而为人子女者,却甚少能体会 父母 这至深至爱之情。犯了错,不能接受父母师长的教诲,反而阳奉阴违。其 实知耻近乎勇,改过迁善不是羞耻,这需要极大的勇气才能做到。因而, 我们更应感念父母不厌其烦教导、成就我们的苦心。 ※ 古人对父母的关怀照顾,可谓无微不至。今虽可以利用现代科技产品,让父 母 亲得到物质的享受。然而你我心中可曾经常常惦记着孤苦寂寞、满身是病 的双亲?其实,他们最需要的是 - - 亲情的关怀! ※ 晨昏定省,早晚能对父母关怀问候,是人间最幸福、温馨的乐事。想想有一 天 你我都会老,若现在能孝敬父母,子女也会效法。知恩报恩,生活在感恩 的世界里,人生才有意义。 ※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古今皆然。尤其,当今社会染污严重,能 让 父母了解子女的行踪,不但免去父母的挂心,亦可避免意外发生。 ※ 古云“三十而立 ”,长大之后,应居有定所、作息有常、事业专注。此刻, 父 母才总算能稍稍心安。孔夫子常言少而不学长无能。为人子女于年少之时, 既当努力自强,切勿荒废,空过一生。 ※ 能克制自己的言行举止,不随心所欲,又能处处替人着想,所作所为自然合 乎 于礼。环视当今社会,最欠缺的就是礼节,因为大家都不懂得彼此尊重,才会为 所欲为,擅作主张,造成今日的紊乱。 ※ 当子女品德有欠缺时,最最痛心的莫过于父母。未能尽孝,又让父母蒙羞, 怎不叫父母伤心欲绝呢? ※ 凡是不属于自己所有,即使非常喜欢,也不能起贪念,更不可以占为已有。 尤其公家单位的东西,许多人误以没关系,殊不知物品不分大小,只要不是 自己的,拿了就是“偷窃”的行为。 ※ 奢华,长养欲望。若平素能少欲知足,那么名利当头也会如如不为所动。更 何况人的一生最重要是能对得起自己与父母,仰不愧天,俯不怍地,怎能让 父母伤心? ※ 看到父母华发银生,想想他们一生为家庭、社会付出了青春与劳力。此刻, 正是儿女回馈孝敬之时。那怕只是轻轻的一声问候与关怀,都是父母最欢喜 欣慰。若能让他们含饴弄孙,将是最难得的天伦之乐! ※ 礼记云:年过七十之后,性若稚童,最需要的是关怀与安慰;而老人家也最 怕孤寂,所以能贴近父母之心,经常关怀他们,免去他们的忧扰,逗他们欢 喜,也是孝亲、事亲的好方法。 ※ 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告诉了我们为人 子女,当要会照顾自己,千万不要让父母挂心自己的健康,尤其是不良的嗜 好,更不可以沾染,如酒、色、赌等,它们都是毁家损身的祸首。 ※ 清白传家,祖德流芳。昔时之人重视以“德”传家,今人不知“德”实乃奠 定家庭幸福与社会安定的根基。因此,“德教”之始在于家庭、父母以身作 则,子女自然效法。故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疏忽不得! ※ 想想父母自小养我、育我、抚我、顾我,不计一切拉拔我长大。那么理所当 然我们也应该怀有感恩孝顺的反哺之情才是。而孝养父母更不分富贵贫贱, 人人皆能为之,怕的是 - - 没有那份孝心罢了! ※ 自古以来亲子间的缘份,总有深浅与好恶之分。缘份薄的,难免遗憾得不到 父母的喜欢,但只要有心努力去改善,以行动来表示自己的孝敬,自有感动 父母的一天!舜王就是我们最好的典范。 ※ 子曰:“事父母几谏”。面对父母的过失,真正的孝子并非一昧地从父母的 话,应当见机行事,以虔敬的心,善巧的言语,或请适当的长者来帮忙,切 勿使他们造更重的罪业。 ※ 当规劝或开导别人之时,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真诚之心,言语要温和,态度 要恳切,这样才能打动对方。更何况是对自己的父母,态度、容色更应委婉。 ※ 如果第一次劝解父母过失无效,应该运用善巧方便,再予婉言劝说,千万不 可轻易放弃,让父母背负不誉之名! ※ 人人说好话,个个听好语,不道不善言,不说不实话,这样好话连连,净语 绵绵,是非人我即可免! ※ 谚云:“利刀割体痕易合,恶语伤人恨难消。”言语的伤害,往往锐胜刀 锋。若能常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自然话到嘴边更三思。 ※ 有道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习气毛病一旦养成,就很难改正;因 为,难就难在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而人一生最大的修行,也只在戒除习气毛 病而已! ※ 流言可畏,人皆知之。小者毁人声誉,大者破坏团体和睦。流言来去无影无 踪,危害却无穷。细细探究流言何来,或许就是自己不经意的一句话所造成, 不可不慎! ※ 谚云:“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一切的祸害没有比言语传播的迅烈。 了解言语攸关重大,开口之时,切要慎重,尤其说话有举足轻重者更应警戒! ※ 承诺,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信誉。但却常因碍于情面或一时之利而勉强答应, 结果除带给自己很大的压力外,亦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故承诺之前当三思 再三,切莫感情行事造成难以弥补的遗憾! ※ 有道是“慈悲生祸害,方便出下流。”帮助别人之时,务要明辨是非、切勿 感情用事。毕竟,凭一时好恶所决定之事,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憾事发生! ※ 言语的表达,事关重大。传达不清,会造成误会;条理不明,会不知所云。 因此在言语的互动中,当以清晰明白,充分传达了意为首要。 ※ 人在一生中毁于急躁者不知凡几。冷静想想,急于一时,也不过是短短的时 间而已,何不缓和情绪,让智慧与理性来作主。毕竟,急躁,是很难成就大 事的! ※ 一切的过失,没有比道人是非来的严重!人的一生多少都曾受到流言的伤害, 知其可怕,就当从己身做起,戒谈人我是非! ※ 人生最难得的享受莫过于享清福。天天无事,日日无忧,这样自在的人生可 求得吗?答案是肯定的――看破、放下即可得到! ※ 向善向贤的美德,人人皆有。善学者能以“见贤思齐”来勉励自己,以“见 不善如探汤”来惕励自己! ※ 勤能补拙,要相信自己也有一颗纯善之心,只要肯学习,自有善行圆融的一天! ※ 人生百态犹如一面镜,见人过失易,不责人过失难。虽然镜里的一切,清清 楚楚,明明白白。但智者,可以借之反思警戒;而愚者,却入中看戏而沉迷 不悟! ※ 古人常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勉励向上。何况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过能改之,善莫大焉!重要的是自己有无反省工夫的能力。 ※ 儒家教学首重德行,何以德行超越一切才艺学问呢?因为它是立身处世的明 灯,延续生命、安邦定国的根基。 ※ 小看自己,往往会错失许多的机会。相信自己,经过努力与历练之后,能力 与会增强。所以,千万不要轻易放弃自己!因为,人有无穷的潜能,正等待 你去开发! ※ 物质的享受,并不会带来真正的幸福与快乐。它只有加深贪婪与放逸而已。 而真正喜乐的源头活水,则是来自内心没有一丝一毫的牵挂。 ※ 智者,会努力充实自己,造福人群;愚者,常存较量之心,永远想跟别人比! ※ 虽然拍马奉承的话不实,但还是深受大家的喜爱;逆耳之言,虽是真实,但 却没有雅量接纳。人似乎永远喜欢沉醉在花言巧语中! ※ 益友,如入芝兰之室般,久之亦能沾染其香;损友,如投入恶臭之池中,片 刻即能染其臭。朋友的习染往往沈潜于无形,审慎的择友甚要!甚要! ※ 赞美之语,人皆爱之。闻之能思忖是否言过其实者少,大抵皆喜形于色,陶 醉其中。批评之言,人皆厌之。听之能为之动容,欢喜接受则少之又少,多 半忿忿不平,甚至恼羞成怒大发雷霆。圣凡之异,只在此观照功夫而已! ※ 良师益友可遇不可求,有缘相识当要把握住,错失机会将永难再回! ※ 人即使无心犯错,也会深受良心的谴责,更何况有心为恶,那更是造重罪呀! ※ 作恶,不必形于外,举凡内心起了恶念,就已经是为恶了!更何况有心去造恶! ※ 谚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失所造成的伤害与痛苦,深信在这一生 中都会感到无尽的遗憾。与其深受良心的煎熬,不如痛定思痛,勇于承认, 后不再造! ※ 勇于认错,承担责任,并非懦弱。直不认错,不敢面对现实,才是弱者! ※ 爱能化解仇恨、包容异己、感化人心。爱能开拓胸襟,展露慈悲,温暖人间。 因为,爱有无穷的力量! ※ 顶着蓝天绿地,你我都一样,就像大家庭一般,何须分彼此,相互争夺呢? ※ 人生有求皆苦,无欲则刚。清高的节操,来自大公无私,故可以百代扬芬, 垂范后人。人若能去除私欲,看淡一切的名闻利养,必能乐在随缘自在中! ※ 貌美,虽得一时的欣慕与宠爱,但终难持久;惟有高洁的德性,才能令人永 恒的推祟与敬仰。 ※ 有德有学之人,令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其德望声名自然远播,犹如花香, 其馨自溢。若苦苦追寻声名,无疑是缘木求鱼! ※ 德行,能令人摄服于无形;威权,则致人敢怒不敢言。吾人当学习自己谦卑 而尊人的胸襟,毕竟人生无常,惟有“和睦”才能恒久。 ※ 富有,只有自己拥有,还是小有;小有,能施与大众,则能变成大有。能把 自己所拥有的,乐于与人分享,你将成为最富有之人! ※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优异的成就,是来自努力的耕耘。当别人有如此 优秀的表现时,应不吝给予最高的喝采! ※ 富足之时,当知惜福;贫困之时,当知自励。因为,环境的优劣只是一时而已, 重要的是要懂得知足常乐的道理! ※ 喜新厌旧,是贪欲的滋长。人生几何,应当惜福、惜缘! ※ 考虑自己的同时,也要想到别人的感受!凡事能设身处地多为人着想,这不 仅是仁慈、体贴、礼貌,同时也是尊重!夫妻之间,尢应如是。 ※ 静默,让自己休息,也让对方宁静。切记!多言无益。 ※ 缺点,人皆有之;揭人缺失,扬人之恶,乃为人所不耻! ※ 瘾痛,虽是心中的伤痕;用爱,却足以疗伤止痛。爱之,当有疼惜之心,不 忍再见其受到伤害! ※ 礼赞善事,善益加善;张扬恶事,恶益加恶。常说善语,与人和气,最能拉 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 以善行化人,人心益善;以刻薄责人,人心益沉。以勉励、宽恕替代责备, 不但能消弭敌意,同时也是化解对立、予以自新的最好方法! ※ 善良,能感化一切;扬恶,则令恶更加激烈。人虽无张扬恶事的意思,但却 很容易脱口说出。切记!少说一句,即可避免口过的伤害。 ※ 谚云:“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坏事传播迅烈,所造成的伤害,更是 无有边际。古者以“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来戒惕自己,实因口过 之患、扬恶之害,足以酿造滔天大祸,不可不慎! ※ 古云:“规过于室。”在劝勉时,当于私室规劝,以保其尊严。切戒公开指 陈令其难堪。在人生的旅途中,有光明、有黑暗,良师益友往往是支撑的力 量,我们应当珍爱这份得之不易的友谊! ※ 益友之可贵,在能坦诚以对、在能相互切磋、在能勉励向善。何况知心之交, 一生中难逢几位,肯面对面规过之友,犹要更加珍惜! ※ 义与利之间的取舍,往往是很难把关的。只有心地光明磊落,晓明义理之人, 才能大公无私,不为贪欲所迷惑。 ※ 一切的苦难与祸害,莫不从贪欲中来。明了世间无常,一切了不可得的道理 后,自能轻松的放下一切。 ※ 尊重别人,就不可轻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凡事之开端,都要 细细地先问自己,有无危害到他人。 ※ 把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是何等残忍!角色对换,我将何堪! ※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以报。”这一生有恩于我们,不知凡几。想想 父母养育之恩、国家赋予我们安定之恩、师长教诲之恩、众生努力生产之恩, 这四种恩义,究竟我们感恩、回馈过多少呢?! ※ 当别人对我不好时,是否也曾想过,我亦曾欺负、刻薄于人。同样的道理, 在面对委屈、受侮之时,只有能完全放下怨恨的人,才能从中体悟包容宽恕 的伟大! ※ 谚云:“上梁不正下梁歪”。以身作则,最足以作育英才,教化于人。毕竟, 言教远不如身教。 ※ 古语:“仁者无敌”。故仁者必能爱人、宽人、容人、恕人。在上者,若能 体会属下之劳苦,常予勉励关怀,必能得其忠心。而严正,虽足以树立威势, 倘过于严苛,那是最损德折福的,不可不慎! ※ 古云:“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主人与部属的关系,应当建立在彼此 的信任与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惟有如此才能和睦共事,成就永续的事业。 ※ 以势服人,非真服;以理服人,方无言。尤其人在拥有权势之后,很容易迷 失方向,沉沦威权中。此刻,最易树立敌人而不知;当知,权势不当足以造 作无边罪业,可不慎乎! ※ 人生境遇虽有不同,但努力向善又知勤学之人,往往能扭转劣势,创造自己 的命运。怕的是仗恃优越,浑浑噩噩不知努力,而虚度此生! ※ 芸芸众生中,平凡者居多,如何出类拔萃,非努力用功,无以致之! ※ 仁者所散发出的威仪,自有一股摄人的力量。那种发乎自然的敬畏,不是惧 怕,而是出自内心的折服与尊敬。 ※ 美丽的言辞虽然好听,但未必能动人。而真心所流露的肺腑之言,却最能感 人。 ※ 在生命中,可以不间断地陪伴我们走完人生的仁者――圣贤经典。因为它是 最真实的仁者,也是最永恒的仁者! ※ 大学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鼓舞着我们学习的态度,应当每天 都要求进步,不可一日懈怠。因为“勤有功,戏无益”,更何况“学如逆水 行舟,不进则退”! ※ 善知识、好老师犹如明镜、灯塔般,可以照见污垢、导引方向。勤照勤学, 不但德业涵养与日俱增、身心也益见清净。是故,老师、善知识,的确须臾 不可离也! ※ 君子目光远大,小人视见短浅。有豁达开阔的胸襟,才有一番的作为,远离 小人,亲近仁者,这一生方不致于偏差。 ※ 读书在求变化气质、明辨是非、成圣作贤。故贵在能依教奉行,落实于日常 生活中;倘非如是,则读书仅是得些知识、技能而已,与没有读书丝毫无别! ※ 务实学习的人,能得到真实的益处;好高骛远又不肯吃苦,只能永远沉醉在 梦想中!试看古今中外,凡成功者莫不历经千锤百链而后得! ※ 人皆向往优雅的气质,而气质的变化,其实来自于勤向圣贤的学习与薰陶。 古云:“好学近乎智”,智慧与性德的结合,即是美丽的气质。 ※ 人生最可叹的是,随心所欲造了一身罪业,犹浑然不知,这是何等的悲哀啊! 而何以会如此,乃不读圣贤书之过! ※ 读书无有窍门,惟专心与勤学而已! ※ 专注当中,一念不生,无论作任何事都容易成就。心乱不定,则无论作何事, 都将一事无成。人何以不能成就,只在于心难专而已! ※ 许多人字丑,都归咎于因为自己没有天分;但端详其字,不是写得不好,只 是缺乏那份耐心罢了! ※ 人因有格局,故风格有深广宽阔,所散发的气质自有悬殊差异;而陈列书籍 若能分类置放整齐,不但展读方便,更凭添几许书香气味,令人终日欢喜沉 潜其中!读书人首先把书籍收好,善待它是第一件要事。 ※ 书,如同老师般,每日展读,犹如天天与老师学习。对书不敬,如同对老师 不敬。能以此心来读书,自有更深邃的体悟! ※ 读书,遇有急事亦当对书恭敬,收束整齐,以免遭到污损。尤其家有小孩, 更应收好!欢喜读书,即当珍爱书本。切记!恭敬心,才能契入圣贤的智慧 领域。 ※ 保持经典干净,即是敬书之始。古人书本得之不易,故视之如瑰宝。今虽得 之容易,然恭敬心却少有。诸如:喜欢折角折页、书上任意涂鸦、翻阅粗鲁、 汗手或手脏读阅、或马桶上读„等等,这虽是小事但却常犯!礼记曲礼曰: “毋不敬”,读书更当要礼敬! ※ 好书,犹如良师益友,长相左右,可以丰富人生、启发智慧,得到永恒的快 乐;劣书,如同损友,能侵蚀心智,泯灭善良德性,足令人生走向灰暗,应 当即时屏弃! ※ 人何以智慧不开,只因心志遭到严重污染与破坏;故慎选所读之书,亦是重 要的学问。 ※ 立志,是人生的第一件要事,也是一生成败的关键。人最怕的是放弃自己, 丧失信心,颓然不敢勇于面对现实,坚强的奋斗到底! ※ 成圣成贤,不是遥不可及之事,只要有心,亦终有成就的一天。有道是: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愿我们彼此相互勉励,向圣贤之道迈进! ——明?袁了凡 : ※ 凡人所以不得作圣者,只为妄念相缠耳。 ※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 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也,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 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 即如生子,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孙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 孙保之,有三世二世之德者,定有三世二世子孙保之,其斩焉无后者,德至 薄也。 ※ 万缘放下,一尘不起。 ※ 修身以俟之,曰修,则身有过恶,皆当治而去之。日俟,则一毫觊觎,一毫 将迎,皆当斩绝之矣。 ※ 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 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 ※ 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 即一日无步可进。 ※ 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阁一 生。 ※ 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其过于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 ※ 至诚合天,福之将至,观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 之矣。 ※ 闲居之地,指视昭然,吾虽掩之甚密,文之甚巧,而肺肝早露,终难自欺, 被人觑破,不值一文矣。 ※ 尘世无常,肉身易殒。一息不属,俗改无由矣。 ※ 行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感未至也,吾悉以自反。 ※ 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 ※ 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 ※ 最上者治心,当下清净,才动即觉,觉之即无。 ※ 发愿改过,明须良朋提醒,幽须鬼神,一心忏悔,昼夜不懈,必有效验。 ※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 遇有横逆,辄反躬自责,怡然顺受。 ※ 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 ※ 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又根心者真,袭迹者假。 ※ 凡欲积善,绝不可徇耳目,惟从心源隐微处,默默洗涤。 ※ 纯是济世之心则为端,苟有一毫媚世之心即为曲。纯是爱人之心则为端,有 一毫愤世之心即为曲,纯是敬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为曲。 ※ 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 者,多有奇祸,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人之为善,不论 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 ※ 为善而心不着善,则随所成就皆得圆满,心着于善,虽终身勤励,止于半善 而已。 ※ 譬如以财济人,内不见己,外不见人,中不见所施之物,是谓三轮体空,是 谓一心清净,则斗粟可以种无涯之福,一文可以消千劫之罪,倘此心未忘, 虽黄金万镒,福不满也。 ※ 克己须从难克处克将去,夫子论为仁,亦曰先难,所谓难舍处能舍也,难忍 处能忍也,故天降之福亦厚。 ※ 随缘济众。 ※ 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 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 ※ 不以言教,而以身转之,此良工苦心也,吾辈处末世,勿以己之长而盖人, 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收敛才智,若无若虚。 ※ 凡日用间,发一言,行一事,全不为自己起念,全是为物立则,此大人天下 为公之度也。 ※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所存之心,只是爱人敬人之心,盖人 有亲疏贵贱,有智愚贤不肖,万品不齐,皆吾同胞,皆吾一体,孰非当敬爱 者,爱敬众人,即是爱敬圣贤,能通众人之志,即是通圣贤之志,圣贤之志, 本欲斯世斯人,各得其所,吾合爱合敬,而安一世之人。 ※ 所谓布施者,只是舍之一字耳,内舍六根,外舍六尘,一切所有,无不舍 者,内以破吾之悭,外以济人之急,始而勉强,终则泰然,最可以荡涤私情, 祛除执吝。 ※ 在家奉侍父母,使深爱婉容,柔声下气,习以成性,便是和气格天之本。 ※ 事君如天,此等处,最关阴德。 ※ 闻杀不食,见杀不食,自养者不食,专为我杀者不食。 ※ 蠢动含灵,皆为物命,求丝煮茧,锄地杀虫,念衣食之由来,皆杀彼以自活。 ※ 暴殄之孽,当与杀生等。 ※ 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 之一卦,六爻皆吉。 ※ 满招损,谦受益,惟谦受福。 ※ 天将发斯人也,未发其福,先发其慧,此慧一发,则浮者自实,肆者自敛, 建所温良若此,天启之矣。 ※ 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广积阴德,何福不可求哉。 ※ 善事阴功,皆由心造,常存此心,功德无量,譬如谦虚一节,并不费钱。 ※ 彼气盈者,必非远器,纵发亦无受用,稍有识见之士,必不忍自狭其量,而 自拒其福也。 ※ 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尤修业者,所必不可少者也。 ※ 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 而造福由我。 德蕾莎修女 人们不讲道理、思想谬误、自我中心,不管怎样,总是爱他们。 如果你做善事,人们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 如果你成功以后,身边尽是假的朋友和真的敌人,不管怎样,总是要做成功。 你所作的善事明天就会被人遗忘,不管怎样,总是要继续做善事。 诚实与坦率使你易受攻击,但不管怎样,总是要诚实与坦率。 你耗费数年所建设的可能毁于一旦,但不管怎样,总是要建设。 人们确实需要帮助,然而如果你帮助他们,却可能遭到攻击,但不管怎样, 总 是要帮助。 将你所拥有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你可能会被踢掉牙齿,但不管怎样,总是 要 将你所拥有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 , 录自印度加尔各答的儿童之家墙上 康熙一生兢兢业业,修身、齐家、平天下都十分认真,可谓耗尽心血和精 力。康熙治国六十年建树甚多,其创业、守成之功绩举世公认。他十分珍惜自己 的事业,渴望能传之千秋万代,自信生命中的每一体会对后人都有益处。 康熙曾对诸官说:「朕经常想到祖先托付的重任。对皇子的教育及早抓起, 不敢忽视怠慢。天未亮即起来,亲自检查督促课业,东宫太子及诸皇子,排列次 序上殿,一一背诵经书,至于日偏西时,还令其习字、习射,复讲至于深夜。自 春开始,直到岁末,没有旷日。」 康熙教子的种种做法,法国传教士白晋以亲身见闻,向法国皇帝路易十四 作了如实报告。白晋在报告中说:中国皇上以父爱的模范施以皇子教育,令人敬 佩。中国的皇上特别注意对皇子们施以道德教育,努力进行与他们身份相称的各 种训练,教之以经史、诗文、书画、音乐、几何、天文、骑射、游泳、火器等等。 教诲督促,严格训饬。康熙身后的儿孙们,多数能文能武,尤其在他之后 的两个杰出帝王:雍正皇帝,功业显赫,见识超人;乾隆皇帝,儒雅倜傥,自号 「十全皇帝」。正是「康熙盛世」的基础,奠定了满清王朝二百多年的业绩。所 有这些,都是受到了康熙皇帝的道德遗泽和他的《庭训格言》 —— 一本珍藏 的皇家遗嘱读本的影响。 在此,特摘录一些以飨读者: 训曰:凡人于无事之时,常如有事而防范其未然,则自然事不生。若有事 之时,却如无事,以定其虑,则其事亦自然消失矣。古人云:「心欲小而胆欲大。」 遇事当如此处也。 训曰:今天下承平,朕犹时刻不倦勤修政事。前三孽作乱时,因朕主见专 诚,以致成功。惟大兵永兴被困之际,至信息不通,朕心忧之,现于词色。一日, 议政王大臣入内议军旅事,奏毕佥出,有都统毕立克图独留,向朕云:「臣观陛 下近日天颜稍有忧色。上试思之,我朝满洲兵将若五百人合队,谁能抵敌?不日 永兴之师捷音必至。陛下独不观太祖、太宗乎?为军旅之事,臣未见眉颦一次。 皇上若如此,则懦怯不及祖宗矣。何必以此为忧也。」朕甚是之。不日,永兴捷 音果至。所以,朕从不敢轻量人,谓其无知。凡人各有识见。常与诸大臣言,但 有所知、所见,即以奏闻,言合乎理,朕即嘉纳。都统毕立克图汉仗好,且极其 诚实人也。 训曰:凡人孰能无过?但人有过,多不自任为过。朕则不然。于闲言中偶 有遗忘而误怪他人者,必自任其过,而曰:「此朕之误也。」惟其如此,使令人 等竟至为所感动而自觉不安者有之。大凡能自任过者,大人居多也。 训曰:凡人于事务之来,无论大小,必审之又审,方无遗虑。故孔子云: 「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诚至言也! 训曰:凡天下事不可轻忽,虽至微至易者,皆当以慎重处之。慎重者,敬 也。当无事时,敬以自持;而有事时,即敬之以应事物;必谨终如始,慎修思永, 习而安焉,自无废事。盖敬以存心,则心体湛然。居中,即如主人在家,自能整 饬家务,此古人所谓敬以直内也。《礼记》篇首以「毋不敬」冠之,圣人一言, 至理备焉。 训曰:王师之平蜀也,大破逆贼王平藩于保宁,获苗人三千,皆释而归之。 及进兵滇中,吴世璠穷蹙,遣苗人济师以拒我。苗不肯行,曰:「天朝活我恩德至厚,我安忍以兵刃相加遗耶?」夫苗之犷猂,不可以礼义驯束,宜若天性然者。 一旦感恩怀德,不忍轻倍主上,有内地士民所未易能者,而苗顾能之,是可取之。 子舆氏不云乎:「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 服也。」宁谓苗异乎人而不可以德服也耶? 训曰:仁者以万物为一体,恻隐之心,触处发现。故极其量,则民胞物与, 无所不周。而语其心,则慈祥恺悌,随感而应。凡有利于人者,则为之;凡有不 利于人者,则去之。事无大小,心自无穷,尽我心力,随分各得也。 训曰:凡人处世,惟当常寻欢喜。欢喜处自有一番吉祥景象。盖喜则动善 念,怒则动恶念。是故古语云:「人生一善念,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人生 一恶念,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此诚至理也夫! 训曰:人惟一心,起为念虑。念虑之正与不正,只在顷刻之间。若一念不 正,顷刻而知之,即从而正之,自不至离道之远。《书》曰:「惟圣罔念作狂, 惟狂克念作圣。」一念之微,静以存之,动则察之,必使俯仰无愧,方是实在工 夫。是故古人治心,防于念之初生、情之未起,所以用力甚微而收功甚巨也。 本文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唐汉 译注 训曰:凡理大小事务,皆当一体留心。古人所谓防微杜渐者,以事虽小而 不防之,则必渐大;渐而不止,必至于不可杜也。 训曰:顺治元年五月己亥,谕内阁:前任太常寺少聊李棠阶奏条陈时务一 折。据称:用人行政,先在治心,治心之要,先在克己。请于师傅匡弼之余,豫 杜左右近习之渐,并于暇时讲解《御批通鉴辑览》及《大学衍义》等书,以收格 物意诚之效。 训曰:吾人凡事惟当以诚,而无务虚名。朕自幼登极,凡祀坛庙神佛,必 以诚敬存心。即理事务,对诸大臣,总以实心相待,不务虚名。故朕所行事,一 出于真诚,无纤毫虚饰。 训曰: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 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盖明在礼乐,幽有鬼神。然敬鬼神之 心,非为祸福之故,乃所以全吾身之正气也。是故君子修德之功,莫大于主敬。 内主于敬,则非僻之心无自而动,外主于敬,则惰慢之气无自而生。念念敬斯念 念,正时时敬斯时时,正事事敬斯事事;正君子无在而不敬,故无在而不正。《诗》 曰:「明明在下,赫赫在上。」「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 其斯之谓与? 训曰:孟子言:「良知良能。」盖举此心本然之善端,以明性之善也。又 云:「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非谓自孩提以至终身,从吾心,纵吾知, 任吾能,自莫非天理之流行也。即如孔子「从心所欲,不逾矩」,尚言于「志学」、 「而立」、「不惑」、「知命」、「耳顺」之后。故古人童蒙而教,八岁即入小 学,十五而入大学,所以正其禀习之偏,防其物欲之诱,开扩其聪明,保全其忠 信者,无所不至。即孔子之圣,其求道之心,乾乾不息,有不知老之将至。故凡 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其择善固之,克己复礼,循循勉勉,无有一毫忽易于其间, 始能日进也。 训曰:人之为圣贤者,非生而然也,盖有积累之功焉。由有恒而至于善人, 由善人而至于君子,由君子而至于圣人,阶次之分,视乎学力之浅深。孟子曰: 「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积德累功者亦当求其熟也。是故有志为善者,始则 充长之,继则保全之,终身不敢退,然后有日增月益之效。故至诚无息,不息则 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其功用岂可量哉! 训曰:凡人修身治性,皆当谨于素日。朕于六月大暑之时,不用扇,不除 冠,此皆平日不自放纵而能者也。 训曰:《大学》《中庸》俱以慎独为训,则为圣贤第一要节。后人广其说 曰:「暗室不欺。」所谓暗室有二义焉:一是私居独处之时,一在心曲隐微则人 不及知,惟君子谓此时指视必严也。战战栗栗,兢兢业业,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斯诚不愧于屋漏而为正人也夫! 训曰:人心一念之微,不在天理,便在人欲。是故心存私便是放,不必逐 物驰骛然后为放也。心一放便是私,不待纵情肆欲然后为私也。惟心不为耳目口 鼻所役,始得泰然。故孟子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 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以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 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训曰:道理之载于典籍者,一定而有限,而天下事千变万化,其端无穷。 故世之苦读书者,往往遇事有执泥处,而经历世故多者,又每逐事圆融而无定见。 此皆一偏之见。朕则谓当读书时,须要体认世务;而应事时,又当据书理而审其 事。宜如此,方免二者之弊。 训曰:古圣人所道之言即经,所行之事即史。开卷即有益于身。尔等平日 诵读及教子弟,惟以经史为要。夫吟诗作赋,虽文人之事,然熟读经史,自然次 第能之。幼学断不可令看小说。小说之事,皆敷演而成,无实在之处,令人观之, 或信为真,而不肖之徒,竟有效法行之者。彼焉知作小说者譬喻、指点之本心哉! 是皆训子之道,尔等其切记之。 训曰:凡人养生之道,无过于圣贤所留之经书。惟朕惟训汝等熟习五经四 书性理,诚以其中凡存心养性立命之道,无以不具故也。看此等书,不胜于习各 种杂学乎? 本文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唐汉 译注 训曰: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圣人一生只在志学一言。又,实能 学而不厌,此圣人之所以为圣也。千古圣贤与我同类人,何为甘于自弃而不学? 苟志于学,希贤希圣,孰能御之?是故志学乃作圣之第一义也。 训曰:人心虚则所学进,盈则所学退。朕生性好问。虽极粗鄙之人,彼亦 有中理之言。朕于此等处决不遗弃,必搜其源而切记之,并不以为自知自能而弃 人之善也。 训曰:朕自幼读书,间有一字未明,必加寻绎,务至明惬于心而后已。不 特读书为然,治天下国家亦不外是也。 训曰:读书以明理为要。理既明则中心有主,而是非邪正自判矣。遇有疑 难事,但据理直行,则失俱无可愧。《书》云:「学于古训乃有获。」凡圣贤经 书,一言一事俱有至理,读书时便宜留心体会,此可以为我法,此可以为我戒。 久久贯通,则事至物来,随感即应,而不特思索矣。 训曰:人多强不知以为知,乃大非善事。是故孔子云:「知之为知之,不 知为不知。」朕自幼即如此。每见高年人,必问其已往经历之事而切记于心,决 不自以为知而不访于人也。 训曰:凡人尽孝道,欲得父母之欢心者,不在衣食之奉养也。惟持善心, 行合道理以慰父母而得其欢心,其可谓真孝者矣。 训曰:为臣子者,果能尽心体贴君亲之心,凡事一出于至诚,未有不得君 亲之欢心者。昔日太皇后驾诣五台,因山路难行,乘车不稳,朕命备八人暖轿。 太皇太后天性仁慈,念及校尉请轿步履维艰,因欲易车。朕劝请再三,圣意不允, 朕不得已,命轿近随车行。行不数里,朕见圣躬乘车不甚安稳,因请乘轿,圣祖 母云:「予已易车矣,未知轿在何处,焉得既至?」朕奏曰:「轿即在后。」随 令进前。圣祖母喜极,拊朕之背称赞不已曰:「车轿细事,且道途之间,汝诚意 无不恳到,实为大孝。」盖深惬圣怀而降是欢爱之旨也。可见,凡为臣子者,诚 敬存心,实心体贴,未有不得君亲之欢心者也。 训曰:吾人燕居之时,惟宜言古人善行善言。朕每对尔等多教以善,尔等 回家,各告尔之妻子,尔之妻子亦莫不乐于听也。事之美,岂有逾此者乎! 训曰:为人上者,教子必自幼严饬之始善。看来,有一等王公之子,幼失 父母,或人惟有一子而爱恤过娇甚,其家下仆人多方相诱,百计奉承。若如此娇 养,长大成人,不至痴呆无知,即多任性狂恶。此非爱之,而反害之也。汝等各 宜留心! 训曰:为人上者,使令小人固不可过于严厉,而亦不可过于宽纵。如小过 误,可以宽者即宽宥之;罪之不可宽者,彼时则惩责训导之,不可记恨。若当下 不惩责,时常琐屑蹂践,则小人恐惧,无益事也。此亦使人之要,汝等留心记之! 本文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唐汉 译注 训曰: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 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盖礼以严分,而和以通情分。严 则尊卑贵贱不逾,情通则是非利害易达。齐家治国平天下,何一不由于斯? 训曰:人之才行当辨其大小。在大位者,称其清廉可矣。若使役人等亦可 加以清廉之名乎?朕曾于护军骁骑中问其人如何,而侍卫有以端密对者,军卒人 等岂堪当此?端密乃居大位之美称,军卒止可言其朴实耳! 训曰:人生于世,无论老少,虽一时一刻不可不存敬畏之心。故孔子曰: 「君子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我等平日凡事能敬畏于长上,则不罪于 朋侪,则不召过,且于养身亦大有益。尝见高年有寿者,平日俱极敬慎,即于饮 食,亦不敢过度。平日居处尚且如是,遇事可知其慎重也。 训曰:天道好生。人一心行善,则福履自至。观我朝及古行兵之王公大臣, 内中颇有建立功业而行军时曾多杀人者,其子孙必不昌盛,渐至衰败。由是观之, 仁者诚为人之本欤! 训曰:朕每岁巡行临幸处,居人各进本地所产菜蔬,尝喜食之。高年人饮 食宜淡薄,每兼菜蔬食之,则少病,于身有益。所以农夫身体强壮,至老犹健者, 皆此故也。 训曰:朕自幼不喜饮酒,然能饮而不饮,平日膳后或遇年节筵宴之日,止 小杯一杯。人有点酒不闻者,是天性不能饮也。如朕之能饮而不饮,始为诚不饮 者。大抵嗜酒则心志为其所乱而昏昧,或至疾病,实非有益于人之物。故夏先君 以旨酒为深戒也。 训曰:孟子云:「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 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此诚然也。看来,人之善恶系于目者甚显,非 止眸子之明暗有人焉,其视人也常有一种彷徨不定之态,则其人必不正。我朝满 洲耆旧,亦甚贱此等人。 训曰:凡人行住坐卧,不可回顾斜视。《论语》曰:「车中不内顾。」《礼》 曰:「目容端。」所谓内顾,即回顾也。不端,即斜视也。此等处,不但关于德 容,亦且有犯忌讳。我朝先辈老人,亦以行走回顾之人为大忌讳,时常言之,以 为戒也。 训曰:人果专心于一艺一技,则心不外驰,于身有益。朕所及明季人与我 国之耆旧善于书法者,俱寿考而身强健。复有能画汉人或造器物匠役,其巧绝于 人者,皆寿至七八十,身体强健,画作如常。由是观之,凡人之心志有所专,即 是养身之道。 训曰:尔等凡居家在外,惟宜洁净。人平日洁净,则清气著身。若近污秽, 则为浊气所染,而清时之气渐为所蒙蔽矣。 训曰:民生本务在勤,勤则不匮。„„是勤可以免饥寒也。至于人生衣食 财禄,皆有定数。若俭约不贪,则可以养福,亦可以致寿。若夫为官者,俭则可 以养廉。居官居乡只廉不俭,宅舍欲美,妻妾欲奉,仆隶欲多,交游欲广,不贪 何以给之?与其寡廉,孰如寡欲?语云:「俭以成廉,侈以成贪。」此乃理之必 然矣! 本文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唐汉 译注 训曰:尝闻明代宫闱之中,食御浩繁。掖庭宫人,几至数千。小有营建, 动费巨万。今以我朝各宫计之,尚不及当日妃嫔一宫之数。我朝外廷军国之需与 明代略相仿佛。至于宫闱中服用,则一年之用尚不及当日一月之多。盖深念民力 惟艰,国储至重,祖宗相传家法,勤俭敦朴为风。古人有言:「以一人治天下, 不以天下奉一人。」以此为训,不敢过也。 训曰:大雨雷霆之际,决毋立于大树下。昔老年人时时告诫,朕亲眼常见, 汝等切记! 训曰:人生于世,最要者惟行善。圣人经书所遗如许言语,惟欲人之善。 神佛之教,亦惟以善引人。后世之学,每每各问一偏,故尔彼此如雠敌也。有自 谓道学入神佛寺庙而不拜,自以为得真传正道,此皆学未至而心有偏。以正理度 之,神佛者皆古之至人,我等礼之、敬之,乃理之当然也。 训曰:世上秉性何等无之。有一等拗性人,人以为好者,彼以为不好;人 以为是者,彼反以为非。此等人似乎忠直,如或用之,必然偾事。故古人云“好 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者,此等人之谓也。 训曰:凡大人度量生成与小人之心志迥异。有等小人,满口恶言,讲论大 人,或者背面毁谤,日后必遭罪谴。朕所见最多。可见,天道虽隐而其应实不爽 也。 训曰:为人上者,用人虽宜信,然亦不可遽信。在下者,常视上意所向而 巧以投之。一有偏好,则下必投其所好以诱之。朕于诸艺无所不能,尔等曾见我 偏好一艺乎?是以凡艺俱不能溺我。 训曰:《虞书》云:「宥过无大。」孔子云:「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凡人孰能无过,若过而能改,即自新迁善之机,故人以改过为贵。其实,能改过 者,无论所犯事之大小,皆不当罪之也。 训曰:世上人心不一。有一种人,不记人之善,专记人之恶。视人有丑事 恶事,转以为快乐,如自得奇物者。然此等幸灾乐祸之人,不知其心之何以生而 怪异如是也!汝等当此为戒。 训曰:曩者三逆未叛之先,朕与议政诸王大臣议迁藩之事,内中有言当迁 者,有言不可迁者。然在当日之势,迁之亦叛,即不迁,亦叛。遂定迁藩之议。 三逆既叛,大学士索额图奏曰:「前议三藩当迁者,皆宜正以国法。」朕曰:「不 可。廷议之时言三藩当迁者,朕实主之。今事至此,岂可归过于他人?」时,在 廷诸臣一闻朕旨,莫不感激涕零,心悦诚服。朕从来诸事不肯委罪于人,矧军国 大事而肯卸过于诸大臣乎? 本文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唐汉 译注 训曰:凡人能量己之能与不能,然后知人之艰难。朕自幼行走固多,征剿噶 尔丹三次行师,虽未对敌交战,自料犹可以立在人前。但念越城勇将,则知朕断 不能为。何则?朕自幼未尝登墙一次,每自高崖下视,头犹眩晕。如彼高城,何 能上登?自己绝不能之事,岂可易视?所以,朕每见越城勇将,必实怜之,且甚 服之。 训曰:昔时,大臣久经军旅者,多以人命为轻。朕自出兵以后,每反诸己, 或有此心乎?思之,而益加敬谨焉! 劳之适所以爱之,教之以劳真乃爱兵之道也。不但将兵如是,教民亦然。故 《国语》曰:「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 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 训曰:朕自幼所见医书颇多,洞彻其原故,后世托古人之名而作者,必能辨 也。今之医生所学既浅而专图利,立心不善,何以医人?如诸药之性,人何由知 之?皆古圣人之所指示者也。是故朕凡所试之药与治人病愈之方,必晓谕广众; 或各处所得之方,必告尔等共记者,惟冀有益于多人也。 训曰:凡人各有一惧怕之物。有怕蛇而不怕蛤蟆者,亦有怕蛤蟆而不怕蛇者。 朕虽不怕诸样之物,然从来不以戏人。在怕虫之人见其所怕之虫,不顾身命,往 往竟有拔刀者。如在大君之前,倘出锋刃,俱系重罪。明知此故,而因一戏以入 人罪,亦复何味?尔等留心,切记可也。 训曰:边外水土肥美,本处人惟种糜、黍、稗、稷等类,总不知种别样之谷。 因朕驻跸边外,备知土脉情形,教本处人树艺各种之谷。历年以来,各种之谷皆 获丰收,垦田亦多,各方聚集之人甚众,即各壑中皆成大村落矣。上天爱人,凡 水陆之地,无一处不可以养人,惟患人之不勤不勉。尔诚能勤勉,到处皆可耕凿, 以给妻子也。 训曰:我朝满洲旧风,凡饮食必甚均平,不拘多寡,必人人遍及,使尝其味, 朕用膳时使人有所往,必留以待其回而与之食。青海台吉来时,朕闲话中间问伊 等旧风,亦云如是。由是观之,古昔所行之典礼,其规模皆一,殆无内外远近之 分也。 训曰:朕所居殿现铺毡片等物,殆及三四十年而未更换者有之。朕生性廉洁, 不欲奢于用度也。 训曰:大凡残疾之人不可取笑,即如跌蹼之人亦不可哂。盖残疾人见之宜生 怜悯。或有无知之辈见残疾者每取笑之。其人非自招斯疾,即招及子孙。即如哂 人跌蹼不旋踵,间或即失足,是故我朝先辈老人常言勿轻取笑于人,「取笑必然 自招」,正谓此也。 训曰:明朝十三陵朕往观数次,亦尝祭奠。今未去多年,尔等亦当往观祭奠。 遣尔等去一两次,则地方官、看守人等皆知敬谨。世祖章皇帝初进北京,明朝诸 陵一毫未动。收崇祯之尸,特修陵园以礼葬之,厥后亲往奠祭尽哀。至于诸陵亦 皆拜礼。观此,则我朝得天下之正,待前朝之厚,可谓超出往古矣。 训曰:凡人平日必当涵养此心。朕昔足痛之时,转身艰难。足欲稍动,必赖 两傍侍御人挪移,少著手即不胜其痛。虽至于如此,朕但念自罹之灾,与左右近 侍谈笑自若,并无一毫躁性生忿,以至于苛责人也。二阿哥在德州病时,朕一日 视之,正值其含怒,与近侍之人生忿。朕宽解之,曰:「我等为人上者,罹疾却有许多人扶持任使,心犹不足。如彼内监或是穷人,一遇疾病,谁为任使?虽有气 忿向谁出耶?」彼时左右侍立之人听朕斯言,无有不流涕者。凡等此处,汝等宜 切记于心。 本文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唐汉 译注 训曰:人之一生虽云命定,然而命由心造,福自己求。如子平五星推人妻财 子禄及流年月建,日后试之多有不验,盖因人事未尽,天道难知。譬如推命者言 当显达,则自谓必得功名,而诗书不必诵读乎?言当富饶,则自谓坐致丰亨,而 经营不必谋计乎?至谓一生无祸,则竟放心行险,恃以无恐乎?谓终身少病,则 遂恣意荒淫,可保无虞乎?是皆徒听禄命,反令人堕志失业,不加修省,愚昧不 明莫此为甚。以朕之见,人若日行善事,命运虽凶而必其转吉;日行恶事,命运 纵吉,而可必其反凶。是故「命」之一字,孔子罕言之也。 训曰:《易》云:「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夫多识前言往行要在读书。天人之蕴奥在《易》,帝王之政事在《书》,性情之 理在《诗》,节文之祥在《礼》,圣人之褒贬在《春秋》,至于传记子史皆所以 羽翼。圣经记载往绩,展卷诵读,则日闻所未闻,智识精明,涵养深厚,故谓之 畜德,非徒博闻强记,夸多斗靡已也。学者各随分量所及,审其先后而致功焉。 其芜秽不经之书、浅陋之文,非徒无益反有损,勿令入目,以误聪明可也。 训曰:圣贤之书所载皆天地古今万事万物之理,能因书以知理,则理有实用。 由一理之微,可以包六合之大;由一日之近,可以尽千古之远。世之读书者生乎 百世之后,而欲知百世之前;处乎一室之间,而欲悉天下之理,非书曷以致之! 书之在天下,五经而下,若传若史,诸子百家,上而天,下而地,中而人与物, 固无一事之不具,亦无一理之不该。学者诚即事而求之,则可以通三才,而兼备 乎万事万物之理矣。虽然书不贵多而贵精,学必由博而致约,果能精而约之,以 贯其多与博,合其大而极于无余,会其全而备于有用。圣贤之道岂外是哉? 训曰:朕自幼好看书,今虽年高,万几之暇犹手不释卷。诚以天下事繁,日 有万几,为君者一身处九重之内,所知岂能尽乎?时常看书知古人事,庶可以寡 过。故朕理天下事五十余年无甚差忒者,亦看书之益也。 训曰:好疑惑人非好事。我疑彼,彼之疑心益增。凡事开诚布公为善,防疑 无用也。 训曰:朕自幼登极,生性最忌杀戮。历年以来惟欲人善而又善。即位至今,公卿大臣保全者不记其数。即如幼年间于田猎之时,但以多戮禽兽为能。今渐渐 年老,围中所圈乏力之兽尚不忍于射杀。观此则圣人所言「我欲仁,斯仁至矣」 之语诚至言也。 训曰:饮食之制,义取诸鼎,圣人颐养之道也。是故古者大烹,为祭祀则用 之,为宾客则用之,为养老则用之,岂以恣口腹为哉?《礼?王制》曰:「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论语》曰: 「子钓而不网,弋不射宿。」古之圣贤其于牺牲禽鱼之类,取之也以时,用之也 以节。是故朕之万寿与夫年节有备宴恭进者,即谕令少杀牲。正以天地好生,万 物各具性情而乐其天,人不得以口腹之甘而肆情烹脍也。 训曰:字乃天地间之至宝,大而传古圣欲传之心法,小而记人心难记之琐事; 能令古今人隔千百年观而共语,能使天下士隔千万里携手谈心;成人功名,佐人事业,开人识见,为人凭据,不思而得,不言而喻,岂非天地间之至宝?与以天 地间之至宝而不惜之,糊窗粘壁,裹物衬衣,甚至委弃沟渠,不知禁戒,岂不可 叹!故凡读书者一见字纸必当收而归于箧笥,异日投诸水火,使人不得作践可也。 尔等切记! 训曰:昔日太皇太后圣躬不豫,朕侍汤药三十五昼夜,衣不解带,目不交睫, 竭力尽心,惟恐圣祖母有所欲用而不能备。故凡坐卧所需以及饮食肴馔无不备具, 如糜粥之类备有三十余品。其时圣祖母病势渐增,实不思食,有时故意索未备之 品,不随意所欲用,一呼即至。圣祖母拊朕之背,垂泣赞叹曰:「因我老病,汝日夜焦劳竭尽心思,诸凡服用以及饮食之类,无所不备。我实不思食,适所欲用不 过借此支吾,安慰汝心。谁知汝皆先令备在彼,如此竭诚体贴,肫肫恳至,孝之至也。惟愿天下后世,人人法皇帝如此大孝可也。」 训曰:凡事暂时易,久则难,故凡人有说奇异事者,朕则曰:「且待日久再 看。」朕自八岁登极,理万机五十余年,何事未经?虚诈之徒一时所行之事,日 后丑态毕露者甚多。此等纤细之伪,朕亦不即宣出,日久令自败露。一时之诈, 实无益也。 训曰:古之圣人,平水土,教稼穑,辨其所宜,导民耕种而五谷成熟。孟子 曰:「五谷熟而民人育。」则人之赖于五谷者甚重。尝思夫天地之生成,农民之 力作,风雷雨露之长养,耕耘收获之勤劳,五谷之熟,岂易易耶?《礼?月令》 曰:「天子以元日祈谷于上帝。」凡为民生料食计者至切矣,而人何得而轻亵之 乎!奈何世之人惟知贵金玉而不知重五谷,或狼藉于场圃,或委弃于道路,甚至 有污秽于粪土者,轻亵如此,岂所以敬天乎?夫歉岁谷少,固当珍重;而稔岁谷 多,尤当爱惜。《诗》曰:「立我烝民,莫匪尔极。贻我来牟,帝命率育。」噫 嘻重哉! 本文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唐汉 译注 训曰:世之财物,天地所生,以养人者有限。人若节用,自可有余:奢用则 顷刻尽耳,何处得增益耶?朕为帝王,何等物不可用?然而朕之衣食毫无过费, 所以然者,特为天地所生有限之财而惜之也。 训曰:凡人处世,有政事者,政事为务;有家计者,家计为务;有经营者, 经营为务;有农业者,农业为务;而读书者读书为务;即无事务者,亦当以一艺 一业而消遣岁月。奈何好赌博之人,身家不计,性命不顾,愚痴如是之甚?假赌 博之名以攘人财,与盗无异,利人之失,以为己得。始而贪人所有,陷入坑阱; 既而吝惜情生,妄想复本,苦恋局内,囊磬产尽,以至无食无居,荡家败业。虽 密友至亲,一入赌场,顷刻反颜,一钱得失,怒詈旋兴,雅道俱伤,结怨结仇, 莫此为甚。且好赌博者,名利两失,齿虽少,人即料其无成家,正启人决,知其必败。沉溺不返,污下同群,骨肉轻贱,亲朋耻笑,种种败害,相因而起,果何 乐何利而为之哉!朕是以严赌博之禁,凡有犯者,必加倍治罪,断不轻恕。 训曰:承祖父之遗,衣食无缺,此为大幸,便当读书乐志,安分修为。若家 贫,亦惟勤学力行,为乡党所重。孔子曰:「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此是圣贤立志之根本,操存之要 道也。 训曰:朕自幼所读之书,所办之事,至今不忘。今虽年迈,记性仍然,此皆 素日心内清明之所致也。人能清心寡欲,不惟少忘,且病亦鲜也。 训曰:凡书生颂扬君上,或吟咏诗赋,欲称其善,必先举人之短,而后方颂 言之,每以媲三皇、迈五帝、超越百王为言,此岂非太过乎!诗中有云:「欲笑 周文歌宴镐,还轻汉武乐横汾。」譬之欲言此人之善,必先指他人之恶,朕意不 然。彼亦善而我亦善,岂不美哉!总之,欲言人之善,但言某人之善而已,何必 及他人之恶?是皆由度量窄狭而心不能平也,朕深不然之。 训曰:孔子云:「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 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朕今年高,戒色、戒斗 之时已过,惟或贪得,是所当戒。朕为人君,何所用而不得,何所取而不能,尚 有贪得之理乎?万一有此等处,亦当以圣人之言为戒。尔等有血气方刚者,亦有 血气未定者,当以圣人所戒之语各存诸心而深以为戒也。 训曰:古人有言:「不药得中医。」非谓病不用药也,恐其误投耳。盖脉理 至微,医理至深,古之医圣医贤,无理不阐,无书不备,天良在念,济世存心, 不务声名,不计货利,自然审究详明,推寻备细,立方切症,用药通神。今之医 生若肯以应酬之工用于诵读之际,推求奥妙,研究深微,审医案,探脉理,治人 之病,如己之病,不务名利,不分贵贱,则临症必有一番心思,用药必有一番识 见,施而必应,感而遂通,鲜有不能取效者矣。延医者慎之! 训曰:书法为六艺之一,而游艺为圣学之成功,以其为心体所寓也。朕自幼 嗜书法,凡见古人墨迹,必临一过,所临之条幅手卷将及万余,赏赐人者不下数 千。天下有名庙宇禅林,无一处无朕御书匾额,约计其数,亦有千余。大概书法, 心正则笔正,书大字如小字。此正古人所谓心正气和,掌虚指实,得之于心而应 之于手也。 训曰:善书法者虽多出天性,大半尤恃勤学。朕自幼好书,今年老,虽极匆 忙时,必书几行字,一日亦未间断,是故犹未至于荒废。人勤习一事,则身增一 艺,若荒疏即废弃也。 训曰:凡人彼此取与,在所不免。人之生辰,或遇吉事,与之以物,必择其 人所需用,或其平日所好之物赠之,始足以尽我心。不然,但以人与我何物,而 我亦以其物报之,是彼此易物名而已矣,毫无实意。此等处凡人皆宜留心。 训曰:凡人学艺,即如百工习业,必始于易,而步步循序渐进焉,心志不可 急遽也。《中庸》曰:「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人之学艺, 亦当以此言为训也。 训曰:朕今年近七十,尝见一家祖父子孙凡四五世者。大抵家世孝敬,其子 孙必获富贵,长享吉庆;彼行恶者,子孙或穷败不堪,或不肖而限于罪戾,以至 凶事牵连。如此等朕所见多矣。由此观之,惟善可遗福于子孙也。 本文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唐汉 译注 训曰:朕自幼登极,迄今六十余年,偶遇地震水旱,必深自儆省,故灾变即 时消灭。大凡天变灾异,不必惊惶失措,惟反躬自省,忏悔改过,自然转祸为福。 《书》云:「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固理之必然也。 训曰:孟子云:「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赤子之心者,乃人生之真 性,即上古之淳朴处也。我朝满洲制度亦然。满洲故制,看来虽似鄙聘,其一种 真诚处又岂易哉!我等读书,宜达书中之理,穷究古人立言之意也。 训曰:凡人有训人治人之职者,必身先之可也。《大学》有云:「君子有诸 己而后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特为身先而言也。 训曰:天下事固有一定之理,然有一等事如此,似乎可行,又有不可行之处; 有一等事如此,似乎不可行,又有可行之处。若此等事,在以义理揆之,决不可 预定一必如此必不如此之心。是故孔子云:「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 义之与比。」 训曰:凡人读书或学艺,每自谓不能者,乃自误其身也。《中庸》有云:「有 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 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实为学最有益之言也。 训曰:人于好恶之心,难得其正。我所喜之人,惟见其善,而不见其恶;我 所恶之人,惟见其恶,而不见其善。是故《大学》有云:「好而知其恶,恶而知 其美者,天下鲜矣。」诚至言也。 训曰:孟子云:「持其志,无暴其气。」人欲养身,亦不出此两言,何也? 诚能无暴其气,则气自然平和;能持其志,则心志不为外物所摇,自然安定。养 身之道,犹有过于此者乎? 训曰:程子云:「有实则有名,名实一物也。若夫好名者,则徇名为虚矣。 如『君子疾没世而名不』,谓无善可称耳,非徇名也。看来有一等好名之人,惟 名是务,不着一毫诚实之处,只管行去,不惟无分毫之实,究至于名亦不能保。」 程子此言,可谓力行之要道也。 训曰:程子云:「所谓利者,不独财利之利,凡有利心便不可。如作一事, 但寻自己稳便处,皆利心也。圣人以义为利,义安处便是利。凡人惟弃利己之心, 以求义之所安,则为忠臣者亦此道,为孝子者亦此道。」人人皆当以此语为至教 而奉行之也。 本文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唐汉 译注 训曰:朱子云:「人作不好的事,心却不安,此是良心。但被私欲锢蔽,虽有端倪,无力争得出。须是着力与他战,不可输与他。知得此事不好,立定脚跟 硬地行,从好路去,待得熟时,私欲自住不得。」此一节语乃人立心之最要处。 良心能胜私欲,为圣为贤,皆此路也。欲立身心者,当详究斯言。 训曰:朱子云:「读书之法,当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从容乎句读文义之间,而体验乎操存践履之实,然后心静理明,渐见意味。不然,则虽广求博取, 日诵五车,亦奚益于学哉!」此言乃读书之至要也。人之读书,本欲存诸心,体 诸身,而求实得于己也。如不然,将书泛然读之,何用?凡读书人皆宜奉此以为训也。 训曰:朱子云:「读书须读到不忍舍处,方是得书真味。若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欲别求书者,则是于此一卷书犹未得趣也。」此言极是。朕自幼亦 尝发愤读书看书,当其读某一经之时,固讲论而切记之。年来翻阅其中,复有宜 详解者。朱子斯言,凡读书者皆宜知之。 训曰:凡人进德修业,事事从读书起。多读书则嗜欲淡,嗜欲淡则费用省,费用省则营求少,营求少则立品高。读书之法,以经为主。苟经术深邃,然后观 史。观史则能知人之贤愚,遇事得失亦易明了。故凡事可论贵贱老少,惟读书不 问贵贱老少。读书一卷,则有一卷之益;读书一日,则有一日之益。此夫子所以 发愤忘食,学如不及也。 训曰:从来有生知、有学知、有困知,及其成功,则一未有。下学既久,而 不可以上达者,但功夫不可躐等而进,尤不可半途而废。《书》云:「为山九仞, 功亏一篑。」正为半途而废者惜也。 训曰:为学之功不在日用之外,检身则谨言慎行,居家则事亲敬长,穷理则 读书讲义。至近至易,即今便可用力;至急至切,即今便当用力。用一日之力, 便有一日之效。至有所疑,寻人问难,则长进通达,自不可量。若即今全不用力, 蹉过少壮时光,即使他日得圣贤而师之,亦未必能有益也。 训曰:先儒有言:「穷理非一端,所得非一处。或在读书上得之,或在讲论 上得之,或在思虑上得之,或在行事上得之。读书得之虽多,讲论得之尤速,思 虑得之最深,行事得之最实。」此语最为切当,有志于格物致知之学者,其宜知 之。 训曰:天下未有过不去之事,忍耐一时,便觉无事。即如乡党邻里间每以鸡 犬等类些微之事,致起讼端,经官告理;或因一语戏谑,以致角口争斗。此皆由 不能因一时之小忿,而成争讼之大端也。孔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圣人之 言,至理存焉。 训曰:古人云:「尽人事以听天命。」至哉,是言乎!盖人事尽而天理见, 犹治农业者耕垦宜常勤,而丰歉所不可必也。不尽人事,是舍其田而弗芸也;不 安于静听者,是揠苗而助之长者也。孔子进以礼,退以义,所以尽人事也。得之 不得曰:「有命。」是听天命也。 训曰:学以养心,亦所以养身。盖杂念不起,则灵府清明,血气和平,疾莫 之撄,善端油然而生,是内外交相养也。 训曰:庄子曰:「毋劳汝形,毋摇汝精。」又引庚桑子之言曰:「毋使汝思 虑营营。」盖寡思虑所以养神,寡嗜欲所以养精,寡言语所以养气,知乎此可以 养生。是故形者,生之器也;心者,形之主也;神者,心之会也。神静而心和, 心和而形全。恬静养神,则自安于内;清虚栖心,则不诱于外;神静心清,则形 无所累矣。 训曰:劝戒之词,古今名论、亹亹书记中,无处不有。其殷勤痛切,反复叮 咛,要之,欲人听信遵行而已。夫千百年以下之人,与千百年以上之人,何所关 切而谆谆训诫若此,盖欲一句名言提醒千百年以下之人,使知前车之覆,而为后 车之戒也。后学读圣贤书,看古人如此血诚教人念头,岂可草草略过?是故朕常 教人看古人书,须念作者苦心,甚勿负前人接引后学之至意也。 本文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唐汉 译注 言行,立身之基也。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言语不可不慎也。 开口动舌无益于人,戒之莫言;举心动念无益于人,戒之莫起;举足动步 无益于人,戒之莫行。 谨言为修行之要。 高行,慎言,可以防身。 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多门之室生风,多言之人生祸。 开口讥诮人,是轻薄第一件,不惟丧德,亦足丧身。 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 寡言语以养气,寡思虑以养神,寡嗜欲以养精。 不可乘兴而轻诺,不可因醉而生瞋,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鲜终。 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 君子不唱流言,流言止于智者。 要讲别人之前,先和这个(指心)商量一下。 寡言择交,可以免忧患,可以无悔尤。 事到快意时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 上士闭心,中士闭口,下士闭门。 人家是说了再做,我却是做了再说。人家是说了也不一定做,我却是做了 也不一定说。 呐呐寡言者未必愚,喋喋不休者未必智。 大辩若讷,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吾师乎。 口是伤人斧,舌是割心刀,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牢。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刀疮易好,恶语难消。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迷而知返,得道不远。 见己不是,万善之门;见人不是,诸恶之根。 常见自己过,与道即相当。 真认自己错,莫论他人非,他非即我非,同体名大悲。 学者事事要自责,慎勿责人。人不可我意,自是我无量;我不可人意,自 是我无能,时时自反,才德无不进之理。 责人时需想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律己时需想着:「细行不矜, 终累大德。」 持己,当从无过中求有过;待人,当从有过中求无过。 夫责己者,兼可以成人之善;专责人者,适以长己之恶。 吾辈终日不长进处,只是「怨」「尤」两字,全不反躬自问。真正学问, 常是自责自省。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时时检点自己且不暇,岂有功夫去检点别人。 爱人而人不爱,敬人而人不敬,君子必自反也。爱人而人即爱,敬人而人 即敬,君子益加谨矣。 天天要检查自己的不是,从内心约束、克制自己的私心杂念。倘使一天没 有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那就是一天安于自是;一天无过可改,就 是 一天没有进步。 常看得自家未必是,他人未必非,便有长进;再看得他人皆有可取,吾身 只是过多,更有长进。 ——节选自《修心进德嘉言集》 一切从现实出发,是成功的第一步。 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 处事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知行知止唯贤者,能屈能伸是丈夫。 言行相顾,心迹相符,始终不二,幽明无间。易世俗所难,缓时流之急, 置身于千古圣贤之列,不屑为随波逐流之人。 挫折自己的锐气,化解自己的忿怒,收敛自己的智慧光芒,不使自己显得 太特殊,即所谓和光同尘,韬光养德。 待人处世的态度不可太轻率,否则将为事物所困扰,而无法修养自己的身 心,但也不能太过份慎重,以致为外物所拘泥,而失去洒脱自在的气度。 君子不蔽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是非窝里,人用口我用耳;热闹场中,人向前我落后。 君子不妄语。 当一个人遭受挫折,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时,很容易灰心丧气,因此要设 法恢复当初的信念,立下贯彻到底的决心。相对的,当一个人功成名就 时, 很容易踌躇满志,而招来意想不到的祸患,所以应该急流勇退,以为全 身 之道。 拙字可以寡过,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远祸,苟字可以养福,静字可以 益寿。 节欲戒瞋,是保身法;收敛安静,是治家法;随顺自然,是省事法;行善 修心,是出世法。守此四法,结局通达。 接人要和中有介,处事要精中有果,认理要正中有通。 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时要有悠闲的趣味,这是超越环境的限制。 小人固当远之,然也不可显为仇敌。君子固当亲之,然也不可曲为附和。 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是初学切要功夫。 与世人酬酌,唯以忠恕为怀,则一切时,一切处,恶念自无从而起。 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勿吐无益身心之语,勿为无益身心之事,勿近无益身心之人,勿入无益身 心之境,勿展无益身心之书。 态度鲜明,以理服人,落落大方,不卑不亢。 不卑不亢,仪容固宜有度;谦虚恭让,语言尤贵有章。 为人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慧宜增,福宜 惜,虑宜远。 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今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 厚而得祸者。今人惟恐精明不至,乃所以为愚。 要养成敦厚正直的品格。敦厚故,隐恶扬善处处替人着想;正直故,急公 好义,言所当言。 一个人假使拥有完名美节,就容易招致他人的嫉妒与毁谤。因此,要多多 少少分些给别人,以免自身遭到危害。同样的,恶劣的名声,也不能全 往 旁人身上推,自己好歹要分担一些,能抱着这样的处世态度,才可以修 心 养性。 ——节选自《修心进德嘉言集》 争利起于人各有欲,争言起于人各有见,如能淡泊自处,以知能让人,胸 中有无限快活处。 勿寻人小过而必究,勿乘人患难而相攻。 对情感较薄的人要宽厚,对情感太超过的人要方正,好比水太热要加点冷 水,水冷了要加点热水。人既不能离群独居,处世就要中道,冷冰冰或 热 情过分都不好。 立身要高于人,处世要知退让。世人多半为追逐名利而奔忙,具有真知卓 见者,则能保持超然的态度,以行道为己任。如果想免去世俗的污染, 就 要有高于别人的见识。 处世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处事不可任己见,要悉事之理。 不蹈无人之宝,不入有事之门,不进藏物之所,非但避嫌,亦以远祸。 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 人有喜庆,不可生嫉妒心;人有祸患,不可生欣幸心。 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我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传家有道惟忠厚,处世无奇但率直。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 须平心暗想。 君子不受命运的捉弄。一个知天命的人,绝对不会站到有危险的墙边。如 果墙倒塌而被压死,那是自己思虑不周而致,不能归咎于天命。君子安 贫 乐道,对顺境逆境,满缺盛衰处之泰然,上天对于这种乐观的人,根本 无 从摆弄,这就是所谓的「安心立命」。 恶事向自己,好事让别人。 肯替别人想,是第一等学问。 己温思人之寒,己安思人之难。 我所欲,当念人亦欲,勿以自欲而妨人。我所不欲,当念人亦不欲,更当 避免以利人。 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 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 声名显著,守之以敛藏;利养丰饶,守之以俭朴;瞻仰人多,守之以谦 下;朋侪嫉妒,守之以和忍。 当追逐名利时,不要抢在他人之先。当进德修业时,不要落在他人之后。 当享受物质生活时,不要超出自己的地位身份之外。当修养品德时,不 要 达不到自己份内应达到的。 处世让一分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 基。 气度宽宏的人,无论遭遇到的命运为善为恶,皆能适度以应之。成功不以 为喜,失败不以为悲,外界的毁誉褒贬,一不介怀,只是为所当为,为 所 可为而已。 在毁誉荣辱之前,不但不为之动心,且把着这磨炼意志的好机会。 得意勿恣意奢侈,失意勿抑郁失措。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节选自《修心进德嘉言集》
/
本文档为【人生智慧,智慧人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