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一个有1700多个微信好友的老师为何学生特别喜欢?-都市快报

2018-01-13 6页 doc 22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180829

暂无简介

举报
一个有1700多个微信好友的老师为何学生特别喜欢?-都市快报一个有1700多个微信好友的老师为何学生特别喜欢?-都市快报 记者 胡信昌 爱国老师姓沈,全名就叫沈爱国,现在是浙大新闻系的副主任,教书教了28年,被师生都昵称一声“爱国老师”。 除了教书,他在新闻界也非常有名气,曾在《浙江青年报》当过三年副总编,在义乌《小商品世界报》当过一年副总编,在华数资讯频道当过两年多主持人。另外,这几年每年浙江省新闻记者从业资格培训,也请爱国老师给新记者们讲课。因此,绝大多数浙江记者,都是知道爱国老师的。 昨天,爱国老师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人生第一次坐领奖席。”短时间内收获了266个赞和1...
一个有1700多个微信好友的老师为何学生特别喜欢?-都市快报
一个有1700多个微信好友的老师为何学生特别喜欢?-都市快报 记者 胡信昌 爱国老师姓沈,全名就叫沈爱国,现在是浙大新闻系的副主任,教书教了28年,被师生都昵称一声“爱国老师”。 除了教书,他在新闻界也非常有名气,曾在《浙江青年报》当过三年副总编,在义乌《小商品世界报》当过一年副总编,在华数资讯频道当过两年多主持人。另外,这几年每年浙江省新闻记者从业资格培训,也请爱国老师给新记者们讲课。因此,绝大多数浙江记者,都是知道爱国老师的。 昨天,爱国老师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人生第一次坐领奖席。”短时间内收获了266个赞和149条评论。他得奖了,得的是浙大“三育人”标兵奖。这个奖项是浙大为了奖励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关爱学生,成绩突出的老师而设的。昨晚是颁奖晚会,一共15人获奖,其中10人是教师,5人是管理或后勤服务岗位。这些人都是由浙大师生在内网上一票票选出来的。每位老师都非常优秀。 浙大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是个院,人不多,得奖不容易,爱国老师是浙大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首个评上“三育人”标兵的老师。昨天,沈爱国老师在他办公室,接受快报记者采访,讲述了他的故事。 “每天12点起床” 沈老师与新闻界联系很密切:除了在两家报纸当过副总编,他在浙大新闻系教书多年,杭州很多记者都是沈老师的学生。另外,爱国老师还是一个“触网”积极分子。 前几年,他玩的是微博,就叫“每天12点起床”,简介是“浙大教书匠”。每天12点起床,是他在报社担任副总编时上晚班养成的习惯,这习惯改不过来,所以教务老师把他的课都安排在了下午。“每天12点起床”成了他的微博名字。 这两年,沈老师玩得更多的是微信。沈老师办公桌上放着两个苹果手机,一个用来打电话,一个老款的,专门用来发微信。 昨天采访时,他正忙着在微信上回复学生的提问。在他的微信账号上,有1700多个微信的联系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他的学生。从2013级到2012级到2003级,每个微信号上都整整齐齐地标注了、专业和姓名。 沈老师的微信朋友圈,很多文章都和他的工作有关,有转发的媒体招聘信息,也有对一些新闻热点事件的分析。 沈老师说,“到一个新的班级上课前,我会在黑板上写好自己的微信号,然后请同学们加上。我回家时再一一修改备注。所有的学生全部备注好,往往要一两个小时。不过基础工作做得好,以后联系学生就很方便了。学生通常称呼我为爱国老师,有学习上的问题或者找实习的问题,常常通过微信来找我,我再一一回复,非常方便……” 同学们都说沈老师非常给力 浙大新闻系的学生,绝大部分都听过沈老师的讲课,他们对沈老师的评价,是“非常给力”。 现在已经毕业、目前在某省级电视台工作的浙大毕业生小晖说,新闻采访与写作课,只讲理论听起来有点枯燥,因为沈老师在新闻业内从事过多年的采编工作,他的新闻课,有很多的案例,有的讲的就是昨天晚上发生的鲜活新闻事件,听起来非常生动,同学们听完课常常自发鼓掌。 另外,每年,沈老师都会热心帮同学们寻找实习和工作单位。 小晖同学说:“去年5月,沈老师在北京安贞医院动了一个心脏大手术——心脏主动脉瓣置换术。胸腔打开,体外循环,心脏停跳2小时……5月30日出院返杭时,只能慢慢走,没力气说出完整的话。但听说还有我们十多位同学毕业实习没有着落时,沈老师通过微信和短信,联系杭州各媒体,很快落实了媒体实习单位。此时,离他那次生死一线的大手术,才20天时间。大家都很感动。” 评价自己是三面人生 虽然当了28年新闻系的老师,沈老师说,当年其实非常想当记者,在刚开始教书的时候,彷徨过四五年时间。“1991年,当我把自己带的第一届学生送上社会后,我想通了,从学生身上看到了自己的价值。从此我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科研上。” 沈老师说,现在自己是“三面人生”。一面是教书匠,一面是媒体观察者,一面是社会活动参与者,三面人生,融合在一起,不能割裂。“我主要教的是新闻采访写作课,观察参与媒体的活动,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让我能了解新信息,掌握最新的案例,给学生上课,更加生动有趣。” 记者 胡信昌 爱国老师姓沈,全名就叫沈爱国,现在是浙大新闻系的副主任,教书教了28年,被师生都昵称一声“爱国老师”。 除了教书,他在新闻界也非常有名气,曾在《浙江青年报》当过三年副总编,在义乌《小商品世界报》当过一年副总编,在华数资讯频道当过两年多主持人。另外,这几年每年浙江省新闻记者从业资格培训,也请爱国老师给新记者们讲课。因此,绝大多数浙江记者,都是知道爱国老师的。 昨天,爱国老师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人生第一次坐领奖席。”短时间内收获了266个赞和149条评论。他得奖了,得的是浙大“三育人”标兵奖。这个奖项是浙大为了奖励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关爱学生,成绩突出的老师而设的。昨晚是颁奖晚会,一共15人获奖,其中10人是教师,5人是管理或后勤服务岗位。这些人都是由浙大师生在内网上一票票选出来的。每位老师都非常优秀。 浙大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是个小学院,人不多,得奖不容易,爱国老师是浙大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首个评上“三育人”标兵的老师。昨天,沈爱国老师在他办公室,接受快报记者采访,讲述了他的故事。 “每天12点起床” 沈老师与新闻界联系很密切:除了在两家报纸当过副总编,他在浙大新闻系教书多年,杭州很多记者都是沈老师的学生。另外,爱国老师还是一个“触网”积极分子。 前几年,他玩的是微博,就叫“每天12点起床”,简介是“浙大教书匠”。每天12点起床,是他在报社担任副总编时上晚班养成的习惯,这习惯改不过来,所以教务老师把他的课都安排在了下午。“每天12点起床”成了他的微博名字。 这两年,沈老师玩得更多的是微信。沈老师办公桌上放着两个苹果手机,一个用来打电话,一个老款的,专门用来发微信。 昨天采访时,他正忙着在微信上回复学生的提问。在他的微信账号上,有1700多个微信的联系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他的学生。从2013级到2012级到2003级,每个微信号上都整整齐齐地标注了年级、专业和姓名。 沈老师的微信朋友圈,很多文章都和他的工作有关,有转发的媒体招聘信息,也有对一些新闻热点事件的分析。 沈老师说,“到一个新的班级上课前,我会在黑板上写好自己的微信号,然后请同学们加上。我回家时再一一修改备注。所有的学生全部备注好,往往要一两个小时。不过基础工作做得好,以后联系学生就很方便了。学生通常称呼我为爱国老师,有学习上的问题或者找实习的问题, 常常通过微信来找我,我再一一回复,非常方便……” 同学们都说沈老师非常给力 浙大新闻系的学生,绝大部分都听过沈老师的讲课,他们对沈老师的评价,是“非常给力”。 现在已经毕业、目前在某省级电视台工作的浙大毕业生小晖说,新闻采访与写作课,只讲理论听起来有点枯燥,因为沈老师在新闻业内从事过多年的采编工作,他的新闻课,有很多的案例,有的讲的就是昨天晚上发生的鲜活新闻事件,听起来非常生动,同学们听完课常常自发鼓掌。另外,每年,沈老师都会热心帮同学们寻找实习和工作单位。 小晖同学说:“去年5月,沈老师在北京安贞医院动了一个心脏大手术——心脏主动脉瓣置换术。胸腔打开,体外循环,心脏停跳2小时……5月30日出院返杭时,只能慢慢走,没力气说出完整的话。但听说还有我们十多位同学毕业实习没有着落时,沈老师通过微信和短信,联系杭州各媒体,很快落实了媒体实习单位。此时,离他那次生死一线的大手术,才20天时间。大家都很感动。” 评价自己是三面人生 虽然当了28年新闻系的老师,沈老师说,当年其实非常想当记者,在刚开始教书的时候,彷徨过四五年时间。“1991年,当我把自己带的第一届学生送上社会后,我想通了,从学生身上看到了自己的价值。从此我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科研上。” 沈老师说,现在自己是“三面人生”。一面是教书匠,一面是媒体观察者,一面是社会活动参与者,三面人生,融合在一起,不能割裂。“我主要教的是新闻采访写作课,观察参与媒体的活动,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让我能了解新信息,掌握最新的案例,给学生上课,更加生动有趣。”
/
本文档为【一个有1700多个微信好友的老师为何学生特别喜欢?-都市快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