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古代文学作业

2019-04-06 11页 doc 28KB 65阅读

用户头像

is_296227

暂无简介

举报
古代文学作业1怎样认识《三国演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拥刘反曹”倾向 毫无疑问,这一倾向在此书中是非常突出的。 具体表现:内容上,把刘备写成“仁君”、将曹操写成“奸雄”;结构上,把刘蜀放在首位,而曹魏显居其次。语言上,多称刘备为玄德、皇叔、豫州、先主;而对曹操直称其名算客气,多称小名阿瞒,甚至称“贼”、“汉贼”、“国贼”。 “拥刘反曹”的思想实质:小说中之所以有明确的拥刘贬曹倾向,有历史本来的原因,因为刘备在历史上本来就有仁厚之名,而曹操本来就是不太被人肯定的奸雄色彩很浓的历史人物。除此之外,当时人民的民族情感也是非常重要...
古代文学作业
1怎样认识《三国演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拥刘反曹”倾向 毫无疑问,这一倾向在此书中是非常突出的。 具体现:内容上,把刘备写成“仁君”、将曹操写成“奸雄”;结构上,把刘蜀放在首位,而曹魏显居其次。语言上,多称刘备为玄德、皇叔、豫州、先主;而对曹操直称其名算客气,多称小名阿瞒,甚至称“贼”、“汉贼”、“国贼”。 “拥刘反曹”的思想实质:小说中之所以有明确的拥刘贬曹倾向,有历史本来的原因,因为刘备在历史上本来就有仁厚之名,而曹操本来就是不太被人肯定的奸雄色彩很浓的历史人物。除此之外,当时人民的民族情感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三国演义》流行的时代正是汉民族的自尊被严重摧残的时代,这种民族情感必然对作者有深刻的影响。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势力最大,如果把他当作正统,就只是写他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乱世哲学,东征西讨,一股霸气而已。以行仁义的刘备为正统则不同,刘备,诸葛亮,在乱世里行仁义,刘玄德携民渡江是一个典型,而面对金人的侵略,宋高宗仓皇逃到了南方,把北方的老百姓抛给了金人,生灵涂炭,遗民泪尽,哪里有一点“携民渡江”的打算?因而,以刘备为正统,以行暴政得曹操为异端;以南方为正统,以北方为篡位,这种尊刘反曹观念是当时的南宋时期以及元代的民族精神的反映。 1以赤壁之战为例,说明《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方面的突出成就。 在艺术节奏上达到最高美学韵致的,当推赤壁之战的描写了。早在赤壁之战正式打响之前,罗贯中就已匠心独运地设置了多层艺术丘壑,在文势上节奏鲜明地呈现出一起三伏的艺术落差:先通过曹操挥师穷追刘备,当阳一战使刘备几陷绝境;接着写曹操驰书孙权会猎于江夏,近置刘备于倒悬之危,把战争的气氛 一下子渲染到了白热化的紧张程度。然后笔势一转,徐徐降温,渐露转机,乃至静谧——先是鲁肃来江夏吊丧,并陪同诸葛亮至柴桑晋见孙权。再是诸葛亮舌战群儒,智激孙权、周瑜,促其坚定抗曹信心,结成孙刘联军,使联吴抗曹的战略得以实现,刘备也随之转“寇”为“主”,彻底解除了被“剿”之危。最后是在曹军进逼赤壁,两岸战云密布的情况下,奇异地出现了周瑜和诸葛亮的施计斗智,周瑜大宴宾客,孔明草船借箭,庞统西山庵诵兵书,曹操临江横槊赋诗等欢愉、舒缓的场面。尤其是孔明率草船逼进曹营借箭时,插入了词意婉艳的《大雾垂江赋》,更给人在感觉和心理上造成了一种幽雅、安谧的气氛,从而使艺术落差降到了幽谧徐缓的最低度。这种幽缓的艺术境地,使后面的赤壁之战正式打响后异峰突起,起落悬殊,节奏鲜明,气势猛增,衬托出两军相接、舟揖相错、火光涨天、刀戟蔽日、杀声如潮、血肉横飞的激战景象;更使读者稍稍平静的心绪陡起波澜,产生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这种动中有静、错落有致的艺术手法,在整部小说的战争描写中比比皆是。例如,作者刚写完袁绍和公孙瓒、孙坚和刘表之间的戈矛相争,就接叙董卓、吕布和貂蝉之间的风韵纠葛;惊心动魄的官渡之战和冀州厮杀的烽烟尚弥漫天际,喊声尚萦回耳际,忽又插人曹丕纳甄氏入帘的故事。在刘备和孙权正为争夺荆州而剑拔弩张、战云骤飞的时候,偏又来了个周瑜巧施美人计,顺顺当当地演了一出刘备东吴招亲的小喜剧。彝陵之战中,陆逊火烧蜀营七百里,杀得刘备丢盔弃甲,狼狈逃窜,损兵折将,一败涂地。正当刘备急逃,陆逊猛追之时,兵至鱼腹浦,路遇八阵图,却忽然转出个黄承彦,竟与陆逊说天道地讲起生死阵法来了,使紧张的战斗归结于轻松的笑谈。从而收到了既跌宕起伏,又刚柔和谐的艺术效果。这种张中有弛,动中有静的艺术表现手法,使《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情节起伏跌宕,节奏徐急变幻、细腻明朗,极富于情境美和表现力,使读者在 欣赏中能实现紧张、轻快的精神状态的互相转换,从而获得更大的美感享受。 2 简要杜十娘的思想性格。 作品主人公杜十娘,是一个聪明、美丽而热情的女子,但不幸处于被侮辱被损害的地位,过着人间地狱的生活。她希望摆脱这种生活,要求过一种“人”的生活。在旧社会里,处于杜十娘这样地位的女子,仅仅为了要过一种“人”的生活,就得费尽心机,长年累月地策划,有时是费尽了心机,做了各种努力,仍旧达不到目的。杜十娘的故事就是一个例子。这篇小说里写杜十娘一遇到“忠厚志诚”的李甲,便“情投意合”而“有心向他”,就是这个道理。 十娘是一个热情的人,当李甲“囊箧空虚”时,她不但不听从鸨母“打发李甲出院”的话,而且“见他手头愈短,心头愈热”。为了李甲,她受鸨母的叱骂,甚至直接跟鸨母冲突起来。 十娘爱李甲,希望他给她赎身。她清楚地知道鸨母的用心,就利用机会,赚得了鸨母只要三百两银子身价的诺言。又怕鸨母失信,用言语激怒她,使她发下“若翻悔时,做猪做狗”的咒愿。这就为她挣脱妓院生活准备了条件。 十娘是“久有从良之志”的。她好不容易攒聚了价值万金的珠宝,准备跳出火坑以后好好生活。她把期待已久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李甲身上。一方面,她不能在未离开妓院前吐露秘密,一方面,她也想试探李甲的诚意,因此,她要李甲到外面去想办法凑足三百两身价。当她“连日不见公子进院”时,就十分着急派人到街上去寻找。她始终用纯真的爱情鼓舞李甲。最后,十娘终于挣脱了妓院的绳索。十娘老早把财宝寄存到知己的姐妹家,她们在十娘离去前把珠宝装在箱匣里送来。当她刚一“离了虔婆大门”,便考虑到此后的生活问题。在李甲“辗转寻思,尚未有万全之策”的情况下,她打算冲破重重困难,深谋远虑地“于苏、杭胜地,权作浮居”,计划叫李甲回去求亲友向父亲劝说,争取得到父亲的谅解。 总之,她用尽心机,要实现过“人”的生活的理想。但是在美好理想即将实现的时候,李甲听信了商人孙富的话,卑鄙地把她卖了。当十娘像晴天霹雳一样听到这意外消息的时候,便猛然省悟到自己选错了人。她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爱情。自己仍然是个商品,可以被人卖来卖去。她也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前途,不能摆脱被侮辱的地位。她这时痛苦失望,但刚强而又冷静地对待自己即将到来的命运。她故意装扮得那样整齐,催促公子快去兑过银子。然后当着孙富、李甲及两船之人打开描金文具,先后将其中的各种珍宝珠玉投入江中,痛骂孙富“破人姻缘,断人恩爱”,指斥李甲“相信不深,惑于浮议”;愤慨自己“中道见弃”,更痛心她过自由幸福生活理想的幻灭,于是“抱持宝匣,向江心一跳”,不惜以一死来表示对压迫她的恶势力的反抗。十娘这种宁死不屈的行为,使我们进一步看出她的性格的刚强和坚定。 3 以《项脊轩志》为例,谈谈归有光散文创作的特色 ①谋篇的匠心独运,详略分明。作者无论写景、叙事、议论、抒情,都是巧妙地以项脊轩的变迁为线索展开,项脊轩是作者回首往事,触发感情的媒介。 ②注意人物活动的细节描写。如写对母亲、祖母的怀念,借老妪之口“儿寒乎?欲食乎?”描写了母亲的温柔慈祥;写对妻子的回忆,用“时至……或凭几学书”的细节,揭示出夫妻感情的深笃。 ③抒情真挚深刻。如在结尾写一颗批把树,以树的“亭亭如盖”寄托对亡妻的思念,抒发了人物物是人非的深沉感慨,耐人思索,余味无穷。 ④语言清新凝练,而又通俗自然,富有个性化。描写景物时,往往寥寥数语便创造出一个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明月半墙,桂影斑驳。”描写人物时,善于抓住表现人物性格的语言动作,增强叙述的生动,如“吾儿……女郎也。” 、《项脊轩志》生动地描绘了项脊轩的今昔变化和其中发生的几件生活琐事,流 露出作者对家道中落的无限惋惜,抒发了怀念亲人的深挚感情,也寄寓着功业未成的身世之感。这篇文章鲜明地体现了归有光散文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如下: (1)形散而神聚的艺术结构。文章既无奇特的内容,也无曲折的情节,而都是一般的日常生活。看似信手拈来,散漫无章,其实,作者无论写景、叙事,还是议论、抒情,都是巧妙的地以项脊轩的变迁为线索来展开的。项脊轩是作者回首往事、触发感情的媒介,用它将一系列细小的生活碎片串在一起,成为一篇完整的文章,可谓形散而神不散。(2)注重人物活动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虽寥寥数语,给人的印象却十分深刻。如写对母亲的怀念,借老妪之口,引述母亲的话:“儿寒乎?欲食乎?”语极平常,却描绘出母亲温柔、凝视的神情。再如母亲问话时“以指扣门扉”的动作描写,其音容笑貌如在眼前,读之倍加真切动人。写对妻子的回忆,用“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的细节,揭示出夫妻感情的深笃,等等。(3)在写景、叙事、议论时,饱含浓厚的感情。作者选取感受最深的生活细节,在生动具体的描绘中倾注自己的深情,“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表”。(王锡爵《归公墓志铭》)这是本文的成功之处,也是归有光散文的基本特色。特别是最后写了一颗枇杷树,以树的“亭亭如盖”寄托对亡妻的思念,抒发了人亡物在,物是人非的深沉感慨。耐人思索,余味无穷。另外,文章的语言清新凝炼而又通俗自然,“不事雕饰而自有风味”。有很多地方运用叠字,如“庭界寂寂”、“珊珊可爱”、“呱呱而泣”、“默默在此”、“亭亭如盖”等等,对渲染气氛,增强文章的情韵,起了一定的作用。 5纳兰性德的词为什么是哀怨愁苦的情调? 就目前的研究来看,说法不一。主要有这样几种:其一认为是个人情感生活的原因,爱情的不顺,妻子的早逝等,主要依据是大量的爱情诗和悼亡诗;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其二认为这是一种不健康情绪的表达,有的甚至称之为贵族阶级的娱乐。对于这种认识,现在已经基本上被摒弃;其三是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纳兰性德的家庭状况和个人状况,认为纳兰所处的时代和家庭以及个人的情况,都不是后人想象的那样真的安逸和康泰,认为敏感的词人对此有非常深切的认识,这些因素的合力使得他的创作倾向于这样一种“哀感顽艳”的风格(陈维崧语) 。相较之下,最后一种说法更为可信。清人朱锡鬯在《幽梦续影》中也曾经说过:“富贵作牢骚语,其人必有隐忧”。 5 试论述《桃花扇》艺术结构上的突出成就。 (1)结构精巧缜密,匠心独运。 ①全剧整体构思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桃花扇·先声》),侯、李爱情与政治斗争结合紧密。 ②一柄诗扇贯穿全剧,它既是侯、李的定情信物,又是二人离合的象征。扇子虽小,但它却联系着人物命运,牵动着剧情起伏,它在剧中多次出现,隐括着剧本主题。赠扇、溅扇、画扇、寄扇、撕扇等,把桃花扇置于戏剧结构引人注目的特殊位置上,并以之作为全剧题目,最后南明灭亡,这柄扇子也被“扯碎了一条条”,故“南朝兴亡,遂系之桃花扇底”,即以桃花扇之小,见南明兴亡之大。 ③以中介人物作为连接正邪双方的纽带。剧中一方是正直而注重名节的复社文人,一方是卑鄙无耻的阉党余孽;一边是侯、李爱情,一边又是弘光王朝的政治闹剧。这截然对立的双方,作者巧妙利用了剧中人杨龙友的双重身份和双重性格,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从身份看,杨龙友既是马士英的亲戚、阮大铖的盟 弟,又是侯方域的好友;从立场看,他属于阉党,与阮大铖一样失势而同病相怜,但他又有怜才惜香之心,有时也能良心发现,感情用事。身份和性格的二重性使他动摇于正、邪双方,左右逢源,同时为双方效力,在剧本人物中起黏着穿插作用。 ④结局不落生旦大团圆的俗套。剧末,以侯、李双双入道结束,以此把侯、利爱情和南朝兴亡都作了总结,既使人耳目一新,又令人深思回味。 6 谈谈红楼梦在人物塑造和艺术结构上是怎样打破传统写法 *突破了传统的单线结构的方式,采用了多线索并进、交叉、相互制约的网状结构。 1、主副线:宝黛钗之间爱情婚姻的产生发展到结局;贾府由盛到衰的过程。主线之外,又有多条副线(如一僧一道、甄士隐、刘姥姥进大观园等)穿针引线,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三个世界”交叉重叠: 神话世界——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的顽石,由一僧一道携入红尘,在人间走了一遭,这中间顽石又曾经到过太虚幻境,最后仍被送回青埂峰下,形成一个严密的、契合天地循环的圆形结构。 现实世界——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没落过程。 理想世界——以大观园女儿国为舞台,逐层展开宝、黛、钗之间的爱情婚姻的产生、发展到悲剧的结局。 《红楼梦》的众多人物、事件都组织在这三个世界里,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筋脉连接,纵横交错,浑然天成。既像生活本身那样纷繁复杂,真实自然,又笼罩着一层真真假假、实实幻幻的神秘面纱。正是:假作真来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3、大关节穿针引线推动情节发展 第二回冷子兴演说红楼梦,经外人之口对贾府及其人物预作介绍; 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通过林黛玉的眼睛,第一次介绍了贾府的典型环境,第一次使贾府的主要人物亮相,第一次写宝黛相会; 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使贾府内部深藏的矛盾的一次大暴露,预示了贾府走向衰败的趋势; (三)复杂的人物描写 《红楼梦》人物形象塑造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小说中有姓名可以考证的人物多达480多人,其中能给人留下深刻影响的至少也有几十个人。其中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则已经成为千古不朽的典型形象。小说塑造人物形象,采用了多种方式,已达到传神的效果。 1、采用对比手法 曹雪芹善于将不同人物,特别是相近的人物进行对照,在对比中将人物独特的个性体现出来。如林黛玉与薛宝钗。都是美貌多才的女子,但一个具有诗人的炽热感情与冲动,一个倾向于理智,是个冷美人,一个以感情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一个是以封建道德要求来自己的言行。小说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两个女子独特的难以调和的性格特点。再如尤二姐与尤三姐,一个是善良怯弱之人,一个是泼辣之人。 2、映衬手法。如以晴雯映衬林黛玉;以袭人映衬与薛宝钗 3、环境描写,如写潇湘馆的竹子来衬托林黛玉的个性品质。薛宝钗居住的衡芜苑,房外是扑鼻的奇异的香味,所长的草、藤,愈冷愈苍翠。与薛宝钗“冷美人”的性格相符合。 4、气氛渲染,如以四季变化来渲染宝黛爱情的变化。 5、心理描写,突出表现在对林黛玉心理的描写 它不仅只是写了一个贵族家庭的衰落,而且更超出了那种因果报应的浅薄观念,写出了这个家庭之所以衰败的历史必然性。这在我国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一部。鲁迅说《红楼梦》的问世,将传统小说的写法都打破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在传统小说里,好人就是好人,好得没有任何缺点,好得金光灿烂,而坏人则坏得一无是处,头顶流脓脚底生疮;《红楼梦》则不同,其中的许多人物,都是生活中人物的真实写照,既有缺点,也有优点,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就不用说了,就像贾琏就样看似很坏,一身毛病的人,有时也显露出一点做人的正气,比如他对父亲为几把古扇逼死人表示不满这一点。鲁迅对《红楼梦》有个评价:因为写实,转成新鲜。也就是说,《红楼梦》一反传统小说那种脱离生活、胡编乱造的作风,而是真实地反映现实的人们的生活,这倒成了新鲜的东西。 桐城派代表人物有方苞刘大櫆姚鼐为"桐城三祖" 清代散文流派. “天下文章其在桐城呼!”这是清朝乾隆年间世人对桐城文章的赞誉。 桐城派,又称桐城文派、桐城古文派,因其主要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木魁)、姚鼐均系桐城人,故名。桐城派是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其持续时间之长,作家人数之多,流衍区域之广,影响熏染之深,实为中国文学史上所罕见。 桐城文派源远流长,可以上溯到明末清初。桐城人方以智、钱澄之、戴名世, 在古文理论和创作实践上,初步体现桐城文派的某些特征,可以认作桐城文派的前驱。 桐城派文论体系和古文运动的形成,始于方苞,经刘大(木魁)、姚鼐而发展成为一个声势显赫的文学流派。方、刘、姚被尊为“桐城派三祖”。 方苞,字凤九,一字灵皋,晚年号望溪,出生于桐城一士大夫家庭。早在青年时代,方苞就有“以八家之文,载程、朱之道”的志向,32岁举江南乡试第一,39岁中进士,适逢母病未能参加殿试。44岁因受乡先辈戴名世《南山集》文字狱案牵连而入狱,经大学士李光地等人营救,得以赦免出狱。方苞继承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唐宋派”古文传统,提出“义法”主张。“义”是指文章中心思想即封建正统的基本观点;“法”是指表达中心思想或基本观点的形式技巧,包括结构、条理、修辞等。他认为“义”与“法”之间为一经一纬,相辅相成,即内容与形式必须统一。方苞还提倡文章语言必须“雅洁”,淘汰杂质,创造清真雅正、谨严朴质的文体。他认为学习古文应以《左传》、《史记》为,而要学到《左传》、《史记》的精髓,又必须从唐宋散文八大家入手。方苞虽推崇古文,但也反对一味“求古求典”,反对形式上拟古的古文倾向。这些主张均比较切实,便于人们掌握古文的正确写作方法,是对唐宋以来古文运动创作经验的总结,在文学批评史上具有积极意义。 方苞“义法”论的创立,为桐城文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的门下有刘大(木魁)、沈彤、沈庭芳等一大批弟子,其中尤以刘大(木魁)最有建树,为桐城文派承前启后的中坚人物。 刘大(木魁),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他读书勤奋,擅长文辞。青年时代 游学京城,拜在方苞门下。方苞读其文章,赞叹不已,认为自己不如他:“如苞何足算也!邑子刘生,乃国士耳”。可见方苞对刘大(木魁)是何等看重。刘大(木魁)晚年致力于教学,曾任皖南黟县教谕,后又主持歙县问政学院,归老于枞阳故里,一生著作颇丰。刘大(木魁)补充发展了方苞的“义法”论,偏重于古文的艺术探讨。他在肯定文章思想居于首要地位的同时,认为文章的艺术性有相对的独立意义,指出文字“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因此必须重视艺术的体现。刘大(木魁)提出了“神气”、“音节”、“字句”为文章要素的理论。“气”是指语言的气势,而“神”则是“气之精处”,是一种最本质的独特风格,是作者性格特征在艺术上的体现。他认为文章的“神气”虽然难以看见,但能“于音节见之”,而“音节无可准,以字句准之”。从文章的字句、章节入手,就可以体察文章的神气,看出作者思想感情的起伏、顿挫,这无疑是总结我国诗歌韵律学说中的理论,并运用到散文领域。刘大(木魁)认为,进窥古文“义法”的奥妙应当从熟读古文入门:“积字成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这就是后来桐城古文家学文与作文的秘诀,后代传桐城文法者无不以此为不二法门。 刘大(木魁)门下弟子众多,以姚鼐最为杰出。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弟子称他为惜抱先生。姚鼐幼时十分好学,拜刘大(木魁)为师学习古文。乾隆二十八年中进士,官至刑部郎中。历任山东、湖南乡试副考官,乾隆三十八年入四库全书馆任篆修官。《四库全书》修成后,他辞官回乡,致力于教育和精研学问,先后主讲于扬州、安庆、歙县、南京等地书院,其弟子遍及南方各省,名扬天下。作为桐城派的第三代祖师,姚鼐发展了方苞的“义法”论,提出了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合一的主张,使桐城派文论具有更完整的体系和周密 的理论性。他的另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提出了富有创见性的阴阳刚柔说,这是我国古代散文审美理论和风格特征的重大命题。姚鼐认为文章的阴阳刚柔变化,是作者性格、气质、品德的表现。用阴阳刚柔这个哲学概念解释文章风格的来源和散文的风格特点,无疑是一个创举。姚鼐在教学之余,还选辑了《古文辞类?》一书,作为弟子学习古文范本。
/
本文档为【古代文学作业】,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