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射频消融联合脂质体阿霉素治疗肿瘤研究进展

2017-09-30 12页 doc 33KB 16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7320

暂无简介

举报
射频消融联合脂质体阿霉素治疗肿瘤研究进展射频消融联合脂质体阿霉素治疗肿瘤研究进展 射频消融联合脂质体阿霉素治疗肿瘤研究 进展 国际肿瘤学杂志2006年2月第33卷第2期JlntOncol,February2006.Vol33.No.2 tionoflocallyadvancedpancreaticcarcinoma.IntJRadiatOncolBiol Phys.2004.(58):768-772. 23BenassoA,CorvoR,PonzanelliA,eta1.Alternatinggemcitabineand cisplatinwithgemcit...
射频消融联合脂质体阿霉素治疗肿瘤研究进展
射频消融联合脂质体阿霉素治疗肿瘤研究进展 射频消融联合脂质体阿霉素治疗肿瘤研究 进展 国际肿瘤学杂志2006年2月第33卷第2期JlntOncol,February2006.Vol33.No.2 tionoflocallyadvancedpancreaticcarcinoma.IntJRadiatOncolBiol Phys.2004.(58):768-772. 23BenassoA,CorvoR,PonzanelliA,eta1.Alternatinggemcitabineand cisplatinwithgemcitabineandradiationinstage1Vsquamou,~cellcar— cinomaoftheheadandneck.AnnOncol,2004,(15):646—652. 24VokesEE,HerndonJE2nd,CrawfordJ,cta1.Randomizedphase1I studyofcisplatinwithgemcitabineorpaclitaxelorvino~lbineasin— ductionchemotherapyfollowedbyconcomitantchemoradiotherapyfor stageII1Bnon?-small?-celllungcancer:cancerandleukemiagroupB study9431.JClinOncol,2002,(20):4191—4198. (收稿日期:2005—06—07修回日期:2005—11—17) 射频消融联合脂质体阿霉素治疗肿瘤研究进展 王少敏综述潘宏铭审校 摘要射频消融(RFA)由于其独特的优点,在肿瘤治疗方面日益引起重视,但较大肿 瘤疗效 较差且复发率较高.由于高温(41—45~(2)和化疗药物之间有协同的抗肿瘤作用,所 以RFA联合 静脉注射脂质体阿霉素(L-DOX)治疗肿瘤可增加疗效. 关键词导管消融术;脂质体;阿霉素;肿瘤 中图分类号R540.46;R730.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225(2006)02-Ol18 —04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是一种 局部治疗实体肿瘤的新.其原理是将射频电极 插入组织内通过射频发生器发射460,500kHz的射 频电流,使组织带电粒子振荡摩擦产热而直接毁损病 灶.将RFA与其他辅助治疗如经皮瘤内乙醇注射, 肝动脉门静脉栓塞法及全身化疗等相结合,可进一步 提高肿瘤的坏死范围.现就RFA联合静脉注射脂质 体阿霉素(1iposomaldoxorubicin,L—DOX)治疗(以下 简称联合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单纯RFA RFA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疗程短 和安全可靠等优点,但治疗较大的恶性肿瘤灶不能使 其彻底坏死,肿块边缘及临近血管部分的病灶也不能 彻底坏死,这成为治疗后复发的根源.临床研究表 明,RFA治疗肝肾肿瘤对直径小于2.5cm的肿块局 部控制率达80%,90%I-3],对直径大于3.5cm的肿 块为50%,75%.RFA治疗直径大于3.5cm的肝 细胞癌局部复发率为65%,大于5cm时为75%l3J. 而治疗直径大于2.5cm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灶有35% , 89%的局部复发…,长期随访时复发率更高.RFA 可短期控制小肝癌,早期复发率为1.8%,但中位随 访l5个月,28%的患者出现了其他部位转移J. McGhana等报道,采用RFA治疗直径?3cm原发 性肝癌,随访6个月时,90%肿瘤完全坏死,但随访 作者单位:310016杭州.浙江大学附属鄙逸夫医院肿瘤内科 ? 综述? 12—23个月,只有67%无瘤生存.因此,局部复发及 转移是RFA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2RFA联合L-DOX 由于RFA治疗肿瘤的局限性,遂根据高温(41, 45)和化疗药物之间有协同抗增生作用,且有研究 表明脂质能进一步增强其作用,故进行了RFA联合 L—DOX治疗肿瘤以增加坏死及瘤内药物蓄积的研 究.Goldbcrg等在Fischer鼠皮下R3230乳腺癌结 节(直径1.4,1.8cm)中进行的试验结果如下,单纯 RFA治疗(250-4-25)mA,(70-4-1),5min,肿瘤坏死 范围为(6.7.4-0.6)mm;RFA联合瘤内注射1mg L—DOX为(8.4.4-1.1)mm;RFA联合静脉注射1mg空 脂质体(不含阿霉素)为(11.7?1.5)mm,以上各组 与单纯RFA组相比P<0.05;RFA联合静脉注射 lmgL-DOX为(13.1?1.5)mm(与所有组相比P< 0.001).单纯静脉注射空脂质体或L—DOX未产生明 显的坏死带.联合治疗中肿瘤进行性坏死延续到 RFA后48小时,而单纯RFA治疗中未见进行性坏 死.坏死直径不随阿霉素剂量(0.06,2.o0mg)及 不同给药时问(RFA前3天至RFA后24小时)而变 化,但RFA后48小时或72小时给予L-DOX,肿瘤的 进行性坏死大小差异有极显着意义(P<0.01).而 RFA联合瘤内注射阿霉素的治疗,肿瘤坏死大小随 不同阿霉素剂量(0.02,2.0mg)及不同给药时间 (RFA前48小时至RFA后48小时)而不同. Monsky等研究显示,19只雌性Fischer鼠(直径 国际肿瘤学杂志2006年2月第33卷第2期JIntOncol,February2006,Vol33No.2 1.2,1.5era大小的2个R3230乳腺癌结节)中,联合 RFA[(70?2)oC,(120?75)mA,5rain]和静脉注射 1mg阿霉素治疗组瘤内阿霉素蓄积量为(0.4?0.1) g/g,单纯静脉注射1mg阿霉素组为(0.8?0.4) g/g,这二组间P=0.07;联合RFA和静脉注射1 mgL—DOX组为(5.6_-4-2.1)g/g(1.9,7.7g/g), 而单纯静脉注射1mgL—DOX组为(1.0?0.4)g/g (0.5—1.5g/g),P<0.05.可见,RFA联合阿霉 素不能增加瘤内药物蓄积,但联合L—DOX能显着增 加瘤内蓄积. 上述研究均在较小的单一动物肿瘤模型中进行, 为进一步显示联合治疗的优越性,最近在不同正常动 物组织及更大动物肿瘤中进行了证实性研究. Ahmed等?..在正常兔肝肾组织及正常鼠肌肉组织中 也发现,联合治疗与单纯RFA或单纯静脉注射L— DOX相比,显着增加组织坏死及组织内药物蓄积. 此外,肝肾肿瘤周边组织的坏死可确保治疗的彻底 性;坏死范围大小可评价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及精确 性;不同组织间坏死大小的差距表明治疗不同组织需 个体化.Ahmed等?..在另一个较大动物肿瘤直径 (4.8?0.8)cm大小的肉瘤中进行的研究看到,联合 治疗能增加肿瘤坏死及瘤内药物蓄积,肿瘤坏死大小 在联合治疗组,单纯RFA组及单纯静脉注射L—DOX 组分别为(3.7?0.6)(3m,(2.5?0.1)cm及0,P< 0.0l,且坏死增加主要发生于RFA所致凝固性坏死 的周边充血带.联合治疗中L—DOX蓄积于凝固性坏 死中心带为(15.1?3.2)ng/g,其周边的充血带为 (77.0?l8.2)r,g/g,周边未治疗肿瘤为(38.9?8.0) ng/g,只接受静脉注射L—DOX组瘤内药物蓄积为 (43.9?6.7)ng/g,所有组P<0.05. 尽管联合治疗能增加疗效,但若获得最彻底的肿 瘤坏死,达到最佳疗效,有必要进一步分析不同治疗 参数变化对疗效的影响,以最佳治疗. Ahmed等…在Fischer鼠的R3230乳腺癌结节(直径 1.4,1.6Cm)中进行的实验中,分别分析下列4个因 素对疗效的影响.?时间因素:联合治疗及单纯静脉 注射L.DOX治疗,瘤内阿霉素浓度均在给药后6, 72小时随时间而增加(P<0.05),但联合治疗组瘤 内阿霉素浓度随时间增加更快;给药后72小时达最 大,联合治疗组为(8.8?1.9)g/g,单纯治疗组为 (3.5?0.1)g.?剂量因素:联合治疗及单纯静 脉注射L.DOX治疗中,瘤内或正常肝组织内L—DOX 浓度均随静脉L.DOX剂量(0.0625—7.0mg)增加 呈线性增加,且联合治疗中浓度/剂量比率较大;所有 剂量点,联合治疗与单纯治疗相比瘤内阿霉素浓度显 着升高(P<0.01);且在高于1mg的所有剂量,瘤 内与肝组织内相比浓度/剂量比率更大(P<0.O1). ?温度对药物摄取的影响:联合治疗及单纯静脉注射 L—DOX,在静脉注射标准1mgL—DOX剂量的情况 下,联合治疗中随射频针尖温度升高瘤内L—DOX浓 度增加,90?时达最大为(8.1_-4-2.9)g/g;并可观察 到一个临界温度(50?),50?以下两组瘤内阿霉素 摄取几乎相当,50?以上联合治疗组摄取显着增加 (P<0.05).?温度对肿瘤坏死的影响:联合治疗 与单纯RFA治疗相比,在80?以内的所有射频针尖 温度下,联合治疗组肿瘤凝固性坏死体积与单纯 RFA组相比显着增加,坏死体积平均增加(0.25? 0.17)cm,P<0.05.随温度从35?升至90?,两组 凝固性坏死直径均随针尖温度升高呈线性增加;且在 结合治疗组凝固性坏死的发生温度为35?,而单纯 RFA组为40?,P<0.0l. 所有这些动物实验均表明联合治疗确实能增加 肿瘤坏死及瘤内药物蓄积,但联合治疗未必能增加临 床疗效(如生存率等).为此,D'Ippolito等.首先 在Fischer鼠中研究联合治疗能否提高动物生存率及 肿瘤控制率.对照组终点生存时间(以肿瘤直径生 长到3cm的时间来表示)为(9.1?2.5)天,单纯静 脉注射L.DOX组为(16.5?3.2)天,单纯70oCRFA 组为(16.0?3.7)天,单纯90oCRFA组为(16.6? 1.2)天,与对照组相比均P<0.001;单纯70oCRFA 组与单纯90oCRFA组之间终点生存时间无差别,但 70?的RFA联合治疗组为(26.6?5.3)天与90? RFA的联合治疗组为(3l.5?3.0)天之间差异极有 显着意义(P<0.O1).同样,在肿瘤倍增时间上,联 合治疗组与单纯治疗组及对照组相比显着延长 (P=0.01);单纯70oCRFA组与单纯90oCRFA组之 间无差别,而70?RFA的联合治疗组与90?的RFA 联合治疗组相比显着降低.这表明,单纯增加射频温 度并不能增加临床疗效,只有当联合L—DOX时才能 增加临床疗效.联合治疗的疗效在临床试验中也得 到了证实,Goldberg等?研究报道,l0例患者(3例 结直肠癌,4例肝细胞癌,2例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 乳腺癌)共14个肝脏肿瘤灶直径(4.0?1.8)cm,均 接受RFA治疗,RFA治疗24小时前随机分出5例患 者(含7个病灶)接受静脉注射20mgL—DOX,通过 cT检查比较肿瘤坏死范围.结果表明,两组坏死体 积在RFA治疗后立即进行的cT检查上无差别,但2 — 4周后复查cT发现单纯RFA治疗的病灶坏死体 积下降到最初坏死体积的82.5%?4.4%(范围为 76%88%);而联合治疗的病灶坏死体积平均增加 国际肿瘤学杂志2006年2月第33卷第2期JIntOncol,February2006.Vol33.No.2 32%,P<0.001.联合治疗在原发性及转移性肝癌 中均看到肿瘤坏死增加,且增加的坏死主要发生在肿 瘤的周边部分;并发现2例接受联合治疗的患者在 RFA治疗后立即进行的CT检查上可看到围绕血管 的存活肿瘤增强区域,这些区域在2,4周后的复查 CT中消失. 3联合治疗增加疗效的可能机制 3.1发生坏死时温度的降低 组织温度是影响RFA坏死的一个重要参数,但 射频针周围组织温度呈指数样降低而使得一大段组 织只能被加热到细胞发生可逆性损伤的温度.凝固 性坏死的发生温度在联合治疗组(35oC)比单纯RFA 组(40?)低,因此显着增加肿瘤坏死. 3.2病灶的彻底坏死 RFA治疗后常有2个不能彻底坏死的部位_", 即RFA治疗后凝固性坏死的周边部分及临近瘤内血 管部分的存活肿瘤,联合治疗中阿霉素可沉积于这2 个部位,且主要沉积于RFA治疗带的周边部分,表明 联合治疗较单纯RFA治疗所增加的坏死部分最可能 发生在被加热到45—50clC的周边组织区域.因此联 合治疗中肿瘤坏死更加彻底. 3.3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加强 前期研究表明,相对较低高温(41,43R2)增加 不饱和脂肪的细胞毒性,归功于高温诱导氧化应激及 脂质过氧化增加,在高度可氧化脂肪的存在下能被进 一 步加强.并且在脂质过氧化过程(过氧化氢化,乙 醛化)中形成的可弥散性的毒性产物也能增加对 RFA周边细胞的杀伤能力.RFA联合脂质制剂的治 疗中可能存在同样机制. 3.4耐药蛋白的损伤 正常情况下耐药蛋白能有效地把细胞内阿霉素 泵出,RFA对这种泵的短暂热损伤可使细胞内阿霉 素蓄积增加,这可解释为何单独使用脂质体阿霉素或 游离阿霉素缺乏疗效. 3.5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及血流的加速 尽管认为大多数肿瘤都有高渗性微血管区域,但 这些跨血管通道的数目和尺寸有限,限制大于100 nm的抗增生药物如脂质体的通过,因而正常情况下, 化疗药物进入瘤内受到限制.高温环境下药物摄取 增加的可能机制是血管通透性增加(如通过内皮损 伤或增加血管内皮孔径)使得细胞毒性药物进入瘤 内增加.另外,较低的高温(42?)会使最大血流速 度加倍,这也可能会增加药物传递.尽管,Dudar等 报道高温(>45oC)会导致暂时的血流停滞,但 Kruskal等?最近的研究表明这些区域的重贯注会 加速血流. 3.6吞噬作用的增加 曾假设脂质体经网状内皮系统摄取后游离阿霉 素被释放到肝脏转移灶及全身循环系统而进入肝外 的肿瘤.这符合一些研究结果即L—DOX与游离阿霉 素相比肝脏摄取有4倍增加,但在同等mg剂量情况 下,抗肝外肿瘤活性要差.因此推断RFA急性热损 伤性炎症反应中增加的吞噬细胞能吞噬脂质而截留 药物. 4结语 尽管这些研究结果显示了联合治疗疗效增加以 及影响疗效的因素,但在临床推广应用之前,需要在 更多更大的肿瘤模型中及更广射频温度下来证实联 合治疗的有效性,并需要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试验去 比较联合治疗与单纯RFA的疗效.此外有必要进一 步探索影响瘤内脂质传递的所有因素(脂质大小,电 荷,成分,循环时间,空间稳定性等),脂质体内不同 化疗药对疗效的影响,改造脂质体结构达到药物靶向 瘤内传递(如热敏感脂质体,免疫脂质体等),减少系 统的吞噬作用及药物毒性等. 参考文献 1SolbiatiI,LivraghiT,GoldbergSN,eta1.Percutaneousradio—ffequen— cyablationofhepaticmetastasesfromcolorectalcam:er:long—terrare? suitsin117patients.RadMogy,2001,221(1):159—166. 2Livraghir,SnlbiatiL,MeloniMF,eta1.Treatmentoffocallivertumo~ withpercu~aneotlsradio—frequencyablation:complicationsencountered iraanmlticenterstudy.Radiology,2003,226(2):44l一451. 3Livraghi下,GoldbergSN,LazzaroniS,eta1.Hepatocellularcarcinoma: radio—frequencyablationotmediumandlargelesions.Radiology,2000, 214(3):76I一768 4GillamsAR,LeesWR.Survivalafterpercutaneous,image—guided, dmrmalablationofhepaticmetastasesfromcolorectalcancer,DisColon Rectum,2000,43(5):656—661. 5WoodBJ,RamkaransinghJR,FojoT,eta1.Percutaneoustumorabla. tiunwithradiofrequency.Cancer,2002,94(2):443—451. 6McGhanaJP,DoddGD3rd.Radiofrequencyablationoftheliver:cur rentslatus.AJRAmJRoentgenol,2001,176(1):3—16. 7(;oldbergSN,GimanGD,LukyanovAN,ela1.Percutaneoustumor ablation:inerease(inecrosiswithcombinedradio.frequencyablation andintravenousliposomaldoxorubicininaratbreasttumor mode1.Radiology,2002,222(3):797—804 8GoldbergSN,SaldingerPF,GazelleGS,eta1.Percutaneoustumorab. 1ation:increasednecrosiswithcombinedradio.frequencyablationand iutJatum,,raldoxorubicininjectioninaratbreasttumormode1.Radiolo— gy,200I,220(2):420—427. 9MonskyWI一,KruskalJB,LukyanovAN,ela1.Radio—frequencyabla— tionirlcreasesintratumoralllposomaldoxorubieinaccumulationinarat breasttumormode1.Radiology,2002,224(3):823—829. 国隧胜瘤学杂志2006年2月第33卷第2期JIntOncol,February2006,Vol33,No.2 10AhmedM,LiuZ,l,ukyanovAN,etal,Combinationradiofrequency ablationwithintratumoralliposomaldoxorubicia:effectondrugacca— mulationandcoagulationinomhipletissuesandtumortypesinani— urals.Radiology,2005,235(2):469—477. I1AhmedM,MonskyWE,GirnunG,eta1.Radi~ffrequencythermal ablationsharplyincreasesintratumol~lliposomaldoxorubicinaeeumu— lationandluomrcoagulalion.CancerRes,2003,63(19):6327—6333. 12D'IppolitoG,AhmedM,GirnunGD,etal,PeR:ulaneoustumorabla— tion:reducedtumorgrowthwithcombinedradio—frequencyablation andliposomaldoxorubicininarat1)leasttUOlOrmode1.Radiology. 2003,228(1):112—118. 13GoldbergSN.KamelIR,KruskalJB,eta1.Radioti'equencyablationof hepatictumors:increased[1lOlOrdestructionwithadjuvantliposomal doxorubicintherapy.AJRAmJRoentgenol.2002.179(1):93—101, 14KruskalJB,OliverB,HuertasJC,elal,Dynamicinlrahepaticflow andcellularalterationstim'ingradiofrequencyablationoflivertissuein mice.JVascIntervRatlio1,200l,l2(10):1193—1201. (收稿日期:2005—06—02修回日期:2005—10—26) 替莫唑胺优化方案在恶性胶质瘤治疗中的应用 王军友张莹综述杨学军审校 摘要恶性胶质瘤为颅内常见恶性肿瘤,病程进展快,病死率高,为神经外科的治疗难点.替 莫唑胺抗恶性胶质瘤效果确切,有必要探索优化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疗效.各种替莫唑胺优化方 案在恶性胶质瘤的初步治疗中已获得肯定疗效,但仍需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和基础实验进一 步证实. 关键词抗肿瘤药;综合疗法;神经胶质瘤 中图分类号R730.58;R739.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225(2006)02—0121—05 恶性胶质瘤仍为神经外科的治疗难点,尽管采用 手术,放疗,化疗综合治疗,但中位生存期仍不到1 年.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为咪唑四嗪类衍 生物,上世纪80年代由Aston大学首次合成,经基础 和临床研究证实,可口服给药,生物利用度高,血脑屏 障通透性好,无需酶催化即自动转变为活性产物 Mrlc[5一(3一methyhriazen一1一y1)imidazole一4一carboxim— ide],抗瘤谱广,耐受性好,因此于1999年先后在欧 盟和美国上市,目前广泛用于胶质母细胞瘤,问变性 星形细胞瘤,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等颅内恶性肿瘤 的治疗.为进一步提高TMZ的治疗效果,探索各种 优化方案成为临床研究焦点. 1作用机制和耐药机制 目前认为DNA甲基化和错配修复失败是TMZ 细胞毒性的主要机制.在生理条件下,TMZ无需酶 催化,水分子作用其带阳性电荷的第4位碳原子,闭 合环随即打开,释放出CO,生成活性产物MTIC. MTIC转化为阳离子甲基重盐(methyldiazoniumeat- ion),后者将甲基转移到DNA.并降解为终产物AIC (5-aminoimidazole一4一carhoxamide),AIC再由.肾脏排 作者位:30005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王军友);中 国民用航空学院医院(张莹) ? 综述? 泄.DNA受甲基化的位点依次为鸟嘌呤的第7位氮 原子,腺嘌呤的第3位氧原子,鸟嘌呤的第6位氧原 子.虽然第6位氧原子甲基鸟嘌呤加合物占的比例 最少,但却在抗肿瘤中起关键作用.在DNA复制过 程中,错配修复系统虽能识别错误配对的碱基对,但 不能为第6位氧原子甲基鸟嘌呤找到配对碱基,因此 子链DNA有缺口形成.缺口随细胞分裂而逐渐积 累,最终阻碍复制启动,从而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一M 期,细胞发生凋亡. 目前认为主要存在如下耐药机制.烷基鸟嘌呤 烷基转移酶通过去除第6位氧原子甲基鸟嘌呤的甲 基从而逆转TMZ的细胞毒性.错配修复途径的蛋白 复合物因缺陷而导致不能识别错配碱基对,从而使细 胞容忍甲基化存在,避免子链DNA缺口出现,导致耐 药性.另外,碱基切除修复也起一定作用. 2临床研究 目前大量临床研究着眼于提高常规TMZ治疗 (150,200mg?m,-d,,口服,第1,5天,28天 为一疗程)疗效,包括采用新的给药模式,联合其他 细胞毒性药物或细胞抑制药物,联合放疗等虽然这 些研究了严格的病例纳入标准及疗效评价标准, 但绝大多数并非随机对照双盲实验,故不能对一些已 知预后相关因素的分布进行调整,影响了不同研究之
/
本文档为【射频消融联合脂质体阿霉素治疗肿瘤研究进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