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两个引号或两个书名号之间要不要加标点符号

2017-09-02 3页 doc 12KB 1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995397

暂无简介

举报
两个引号或两个书名号之间要不要加标点符号两个引号或两个书名号之间要不要加标点符号 编者按:苏培成教授,1935年出生,天津市人,1962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专门化本科毕业。自毕业至今一直从事汉语汉字的教学与研究。现在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长。已经出版的著作有《现代汉字学纲要》、《二十世纪的现代汉字研究》、《关注社会语文生活》、《汉字形义分析字典》(与曹先擢先生共同主编)、《错别字辨析字典》(主编)、《标点符号实用手册》等几种,另外还发表了学术论文四十多篇。在这里,选登了他给一位读者的回信,内容是关于“在 两个引号或两个书名号之间要...
两个引号或两个书名号之间要不要加标点符号
两个引号或两个名号之间要不要加标点符号 编者按:苏培成教授,1935年出生,天津市人,1962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专门化本科毕业。自毕业至今一直从事汉语汉字的教学与研究。现在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长。已经出版的著作有《现代汉字学纲要》、《二十世纪的现代汉字研究》、《关注社会语文生活》、《汉字形义分析字典》(与曹先擢先生共同主编)、《错别字辨析字典》(主编)、《标点符号实用手册》等几种,另外还发了学术论文四十多篇。在这里,选登了他给一位读者的回信,内容是关于“在 两个引号或两个书名号之间要不要加标点符号”,供大家参考。 尊敬的苏教授: 您好! 知先生曾有专著《标点符号实用手册》出版,我想请教一个问。即书名号或引号之间的顿号省略问题。有的文章中提到“现在新规定:在两个引号或两个书名号之间,不要加标点符号”(《语文知识》2000 年第3 期) 。不知这种“新规定”出处何在? 是文件? 还是实施? 先生的专著中有没有涉及此问题? 如何处置? 即颂 文安 荣耀祥 2000 年7 月27 日 荣耀祥老师: 您好! 7 月27 日来信收到了。据我所知,并没有什么文件规定“在两个引号或两个书名号之间,不要加标点符号”。早在50 年代,吕叔湘、朱德熙两位先生在《语法修辞讲话》里说过:“如果一连串的词语都是用引号括起的......一般的习惯就把这些顿号省掉了。”(见开明书店1952 年版336 页) 。1990 年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对两个引号或两个书名号之间用不用顿号没有做出规定,但是在行文中有不用的例子,意在引导。如“问号”部分说:“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等,但全句并不是疑问句,末尾不用句号。”这里在“谁”“什么”“怎么”之间有意地没用顿号。既然有关文件没有明确规定, 出版物在引号和引号之间、书名号和书名号之间,用了逗号或顿号就不能算错。 标点符号的使用要讲究经济原则, 可用可不用时就不必用,但是要有个前提,就是不能妨碍意思的表达。书名号和书名号之间一般可以不用顿号,但如果紧靠在书名号的后面有注释性的括号,那么书名号之间就要用顿号。例如:(1) 那时几个熟人都在编文学杂志,在《作家》(孟十还主编) 、《译文》(黄源主编) 、《文学月刊》(靳以主编) 之 后,烈文主编的《中流》半月刊也创刊了。(巴金《怀念烈文》)引号和引号之间用不用顿号或逗号, 可以分三点说。 第一,如果几个引号里面是列举的词语,引号间可以不用顿号;当然,如果用了也不算错。 下面是不用的例子: (2) 名词是事物的名称, 例如“山”“水”“手”“道德”“法律”。(《语法修辞讲话》例) 第二, 引号里面如果是独立的句子, 而且有了句末点号, 引号间以不用顿号或逗号为好, 用了可能显得很难看。下面是《语法修辞讲话》里的例子: (3)“反对丘吉尔者捐五先令!”、“一个红军的朋友捐一镑! ”、“两个坐过纳粹集中营的合捐十五先令,反对武装西德! ” 第三,如果引号里的是不独立的语句,引号间还是用顿号或逗号比较好看。例如: (4) (孔子) 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论点,即所谓“忠恕”之道。(《辞海》“孔子”条) (两组引号间用了逗号) 我说的不一定合适,仅供参考。 此致 敬礼! 苏培成 2000年8月4日
/
本文档为【两个引号或两个书名号之间要不要加标点符号】,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