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讲解]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规则的探索

2017-09-18 7页 doc 19KB 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1137

暂无简介

举报
[讲解]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规则的探索[讲解]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规则的探索 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规则的探索 姓名:胡君 教龄:17年 职务:年级组长 地址: 江苏省无锡市长安街道新惠幼儿园 邮编:214174 电话号码:83562280 摘要: 区域活动是一种人为创设自然情景下的幼儿自愿、自发的游戏~是我们现在普遍采取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在幼儿园里要有序有质量的开展好区域活动~那首先就要制定出有效的规则:1、在讨论中共同商讨 2、在试误中逐步形成3、在活动前明确规定。另外是区域活动规则的遵守~我们可以运用以下三种方法来更好的帮助幼儿来掌握: 1、暗示法。2、图...
[讲解]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规则的探索
[讲解]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规则的探索 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规则的探索 姓名:胡君 教龄:17年 职务:组长 地址: 江苏省无锡市长安街道新惠幼儿园 邮编:214174 电话号码:83562280 摘要: 区域活动是一种人为创设自然情景下的幼儿自愿、自发的游戏~是我们现在普遍采取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在幼儿园里要有序有质量的开展好区域活动~那首先就要制定出有效的规则:1、在讨论中共同商讨 2、在试误中逐步形成3、在活动前明确规定。另外是区域活动规则的遵守~我们可以运用以下三种方法来更好的帮助幼儿来掌握: 1、暗示法。2、图示法。3、提醒法。 区域活动是一种人为创设自然情景下的幼儿自愿、自发的游戏,是我们现在普遍采取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 区域活动以其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幼儿园所喜欢的活动形式,也是当前幼儿园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指出的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最有效的措施。而区域活动所具有的自选性、自主性、小组活动,教育价值依托于操作、情境和相应的活动中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对区域活动的指导更多的只能是以间接的方式来进行。再加之,区域活动的规则所承载的独有的教育价值,如可以有机地将教育者的教育意图渗透其中;可以活动中起着组织、约束、调整幼儿活动行为和相互关系,最大限度地保证幼儿的活动权利等方面的作用,使得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抓好区域活动规则的建设工作,是保证区域活动有效地开展的重要前提。 那么在区域活动中,如何帮助幼儿建立起适宜有效的规则,并让幼儿在活动中自觉地遵守呢,通过多年的实践,下面就此问题浅淡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区域活动规则的制订 区域活动既是幼儿的一种学习活动形式,同时也是教师所组织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因而,区域活动规则的制订应该是由教师和幼儿来共同完成,偏废某一方都是不妥的。在实践中,我们慢慢的总结出师幼共同制订活动规则的三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1、在讨论中共同商讨 讨论往往是围绕在区域活动中所遇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而展开的,这种“问 题”一般是会影响到该活动正常进行,又是幼儿无法自行解决的。讨论的目的就是要建立起相应的规则来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如,有些区域因人数较多,而发生了幼儿争抢玩具、学具现象;有的幼儿在活动中无故中途退出而导致活动无法继续进行„„诸如此类情况,教师便可以及时组织幼儿就发生的“问题”展开讨论。通过讨论,让幼儿明白,这一“问题”若不解决,将会影响到活动的正常开展;而解决“问题”的办法,便是共同商讨相应的活动规则。 如;有一次我在建构区域增加了一种新型的积木,于是吸引了很多活动的小朋友,他们对搭建积木游戏的兴趣日趋盎然,以往冷淡萧条的建构区如今成了孩子们争相选择的地方。然而,相继出现的人数爆满、争抢玩具、乱丢积木、追逐打闹、破坏他人作品等现象也时有发生,于是,我把孩子们在建构活动中一些不良行为以图画、照相或文字下来,展示在黑板上让幼儿观察并进行讨论:这样玩好不好,我们应该怎么玩,小朋友讨论得非常热烈,有的说:“要按脚印进区,脚印满了就不能再进来”;有的说:“坐下来安静的玩,不能大声讲话,这样会吵着别人”;有的说:“要和小朋友一起玩,不可以一个人霸占或争抢积木玩具”„„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建构区活动的规则很快就定出来了。采用这种方法制订的区域活动规则,由于是幼儿亲自参与制订的,又是他们活动的需要,因而,幼儿都较能接受并能在活动中自觉地遵守。 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把建构区活动规则制作成图文并茂的连环画图样,张贴在建构区最明眼的地方,让每一个幼儿都清楚地看到规则内容,使其成为小朋友不会说话的“老师”。由于幼儿直接参与了规则的讨论和制定,活动中幼儿能自觉而良好地遵守规则,而且互相监督,保证了区域活动的顺利进行。 2、在试误中逐步形成 有时幼儿在活动中遇到有关活动规则方面的问题,教师不应急着把解决问题的“答案”告诉幼儿,可以让幼儿在试误中逐渐去建立起相应的活动规则。如在玩橡皮泥的活动中,幼儿玩得很尽兴,可到最后却没有多少作品呈现,为什么呢,当我请幼儿动脑筋思考这个问题时,得到的答案是多种多样的:“收拾玩具时,我们自己弄坏了。”“别人把我的弄坏了。”“我在摆放的时候,不小心给弄塌了。”“我在印橡皮泥时,把印好的作品都叠在了一起,不小心弄坏了。”„„“那怎么才能让老师看到你们的作品呢,下次玩的时候你们再来告诉老师好吗,”以后每次玩之前,我都会特别提醒幼儿一下。玩过多次后,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我:“玩时小心一些,就不会弄坏别人的了。”“捏的时候要捏牢固些,就不会塌了。”“收拾玩具时,小心不要去碰着别的小朋友的作品。”“把做好的作品放在一个指定的空地方。”“不要太多人挤在一起玩,就不会 弄坏把别人的弄坏了。”„„在大家的建议下,小朋友掌握了保护作品的方法,同时爱护劳动成果的规则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来了。 采用这种方法形成的活动规则,不仅能让幼儿深刻体验到规则的重要性,增强幼儿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活动前明确规定。 有些活动规则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是要求幼儿在活动时务必要遵守的,对于这类规则,我们一般在活动前就明确提出来。例如,涂鸦区是幼儿最爱玩的一个区之一,如果没有一定的规则约束,对于3岁的幼儿来说,玩过后就很可能出现这样的情景:小朋友你一笔我一笔的把笔画出涂鸦区的范围,如室内的墙面上,小朋友的衣服上,脸上„„也许幼儿玩得很尽兴,但遭殃的是教室洁白的墙面,小朋友漂亮的衣服。这就要求我们在活动前就要向幼儿活动要求:涂鸦时一定在指定的范围内进行,并要非常小心的不要去画到小朋友的身上衣服上„„ 活动规则,是活动的一种行为和准则。幼儿的区域活动是在动态时进行的,因而幼儿在活动中还常会有不同的情况出现,而不同的情况可能需要不同的准则加以规范。所以,区域活动规则往往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而是需要逐步完善,逐步到位。如在娃娃家的区域活动中到了一定的阶段人数的限制可以适当的放宽,可以从两人到三人甚至更多,因为由于更多角色的参与和区域之间的流通,会有一些流动的角色加入到娃娃家来,但流动的角色必须通过主人的同意方可进入,原则是本娃娃家能够容入这些客人,而不是拥挤的呆不下去。 二、区域活动规则的遵守 区域活动规则的制订,只是为区域活动的高质量提供一种“可依的法”,而要让这个“法”,发挥作用,关键还在于“有法可依”,否则,活动规则就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在实践中,我们根据不同规则的性质,主要运用三种方法来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和遵守活动规则。 1、暗示法。 所谓暗示法,是指将区域活动规则蕴涵在环境之中,让“环境说话”,让区域中的环境来告诉幼儿该区域的活动规则。如,关于进区人数的限定问题,我们采用进门挂牌、戴手环、控制椅子数、投放适量同类材料等方法,来提醒幼儿遵守该活动规则。如图书角,我们通过投放适量的椅子,要求幼儿发现椅子坐满了就不能再进入了;探索角,我们投入一定数量的操作材料,没材料的幼儿就要去别的区玩等等。 2、图示法。 规则的掌握与遵守不能只依靠环境暗示,有些规则还可以通过图画的方式加以形象地表示,并贴在适当的位置,提醒幼儿遵守。比如,我们在娃娃家入口处的地板上贴上几双小鞋印,鞋跟朝向娃娃家的地方(因幼儿进区时从容,出区时匆忙,这样放鞋方便穿着),而且鞋印画得十分有趣。我们将一双又摆放正确的鞋(左右脚正确)画成两张相向而笑的人脸,以提醒幼儿,当你的鞋放成一对好朋友姿势时,左右脚便不会穿错。这样,鞋印不仅是娃娃家满额人数的标志,同时,又成了训练幼儿生活技能的无言之师。 除外,我们还经常将图示法应用于有关操作材料的使用和收拾的规则,而且效果非常好。如在自理区要求幼儿有规律地串珠珠,我们便在墙上画有一排小姑娘,其中一个小姑娘戴上一串美丽的珠珠(珠珠是可以更换的),要求幼儿给其他的小姑娘戴上美丽的项链;在数学区给图形分类,活动中,我们在每个分类盒上贴上相应的标记,这样不用老师说,幼儿自然明白分类的要求是什么了;在收拾玩具材料中,我们交不同的区域的材料归类摆放,每一类都有相应的标志,如一把剪刀的图形告诉幼儿这是放剪刀之处,贴着小鱼的筐子表示这是小鱼的家,贴着几何图形的表示几何图形应放的位置。这样幼儿在收拾玩具的材料时还可以渗透对应、分类学习。 还可以在一些安静的区域处通过文字和图片来暗示小朋友不要大声喧哗,做静的标记;在一些区域的墙面上可以将一些不允许发生的行为将它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并在图片上打上鲜艳的叉号,来不断的提醒和督促小朋友随时要遵守这些规则。 3、提醒法。 幼儿由于受年龄特点的制约,在活动中常常会因忘记规则而影响了自己人或别人的操作活动。像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提醒法给予幼儿适当的帮助。提醒,可以是教师对幼儿的提醒,也可以是幼儿对幼儿的提醒。 教师对幼儿的提醒方式主要有两种:语言提醒和动作提醒。如当幼儿由于不理解规则而干扰了其他幼儿的活动时,教师可以用温和的语气提醒他:“你觉得这样好吗,”“应该怎么做更好,”“我们„„好吗,”“请你„„好吗,”当幼儿由于不懂规则而无法活动时,如在角色区中,教师看到娃娃被妈妈扔在地上,就走过去抱起娃娃说:“呀,娃娃怎么发烧了,一定是睡地板着凉了,妈妈,快抱娃娃上医院吧。”这种“介入式”的行为提醒,既纠正了妈妈扔娃娃的现象,又丰富了游戏情节。 幼儿间的提醒一般适合于区域活动的幼儿。由于幼儿间的“提醒”,是完全一种自 由、平等的关系中进行的,往往更容易为,幼儿所接受。我们认为,幼儿间的“提醒”不仅对区域活动起到一种支持的作用,还可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如在玩飞行棋的活动中,小朋友都很认直地玩着,明明也过来参与了,可他不会玩,一直抢着甩子甩来甩去的,不让别的小朋友甩,搞得别人也玩不成了。这时,幼儿间别开生面的“提醒”开始了。“明明,你不能老拿着甩子的,要轮流着玩的。”明明满不在乎地说 “我偏不~”红红马上指出说。“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老师说不遵守纪律不让他玩,我们不让你玩。”玲玲说。“对,你再吵我们,我们不让你玩了。”“你搞破坏,不是好孩子,我们不和你好了。”周围的孩子也反对了。明明心虚了,委屈地说:“可是,我不会玩呀~”“我们可以教你呀,可你不能老抢着甩子的,要一个一个来的。”“好吧。”一场纠纷就这样解决了,幼儿又开心地玩着„„ 区域活动规则的制定和遵守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区域活动的具体布置/幼儿活动的实际能力水平和区域活动的目标来不断的修改和完善,上述三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在不同的情况下应灵活而综合地运用。我们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经验的不断丰富,我们肯定还能摸索出更多、更有效的方法。为幼儿园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开辟更加宽广的道路~
/
本文档为【[讲解]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规则的探索】,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