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人不知而不愠是修养最高境界

2017-10-31 3页 doc 13KB 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477730

暂无简介

举报
人不知而不愠是修养最高境界人不知而不愠是修养最高境界 作者 李景林2013-11-28 典籍导读 光明网 原题:李景林:“人不知不愠”略说 儒家论学,有“乐学”之说。《论语?学而》首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此章论为学之道,即体现了一种“乐学”的精神。 今人从学,常常感受到的是“苦”而不是“乐”。这是因为,今人为学的态度,多将学仅仅作知识技能的理解,而此知识技能,又常被视为达到某种功利目的的手段而失却了自身的目的和价值。这样的“学”,当然只能是苦而不是乐了。 孔子所谓学,乃以成德为内容...
人不知而不愠是修养最高境界
人不知而不愠是修养最高境界 作者 李景林2013-11-28 典籍导读 光明网 原题:李景林:“人不知不愠”略说 儒家论学,有“乐学”之说。《论语?学而》首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此章论为学之道,即体现了一种“乐学”的精神。 今人从学,常常感受到的是“苦”而不是“乐”。这是因为,今人为学的态度,多将学仅仅作知识技能的理解,而此知识技能,又常被视为达到某种功利目的的手段而失却了自身的目的和价值。这样的“学”,当然只能是苦而不是乐了。 孔子所谓学,乃以成德为,其目标是成就君子人格。《学而》首章三句话,在义理上是一体贯通的:首句言学,学而能乐;次句言“有朋而乐”;末句讲“人不知而不愠”,乃为君子。也就是说,“学”也好,“有朋而乐”也好,皆以成就君子为其归宿。因此,了解“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思想内涵,对于把握孔子的为学之道和“乐学”精神,是有重要意义的。 孔子以“人不知而不愠”来标示君子的人格成就,并不是一个偶然的说法。这里,我们可引几条材料作为旁证: 1(《论语?宪问》: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2(《易?乾?文言》: 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3(《易?大过?大象传》: 象曰:“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遯世无闷。” 4(《礼记?中庸》: 子曰:“„„君子依乎中庸,遯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上述4条引文,都可以视为从不同角度对“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之义的阐发,从中,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人不知而不愠”所表现的君子人格之丰富的思想内涵。 就《学而》首章而言,其首句言学,这个学,其目标是德性的成就和人格的完成。《论语?宪问》:“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引文1则明确指出:“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由此可以确知,这个由“学”(“学而时习之”)而臻“人不知而不愠”或人不知而不怨尤的君子人格,就是一个“下学而上达”的历程。孔子特别重视“学”。孔子自谓不敢当仁圣之名,而惟以“好学”自许。在诸弟子中,孔子亦仅称颜回为“好学”。盖“学”实为成就君子人格的基本途径。但是,如无“上达”这一向度,则此学便会 流为知识技能的口耳之传,而失却其“为己之学”之本旨。“下学而上达”一语,很准确地揭示了《学而》首章三句话的逻辑关系及其义理精神。 不仅如此。《论语》开篇首章与末篇最后一章皆论“君子”,首尾相应,其中颇有深意。不过,《学而篇》首章三句话言“君子上达”或“下学而上达”之义,仅讲到学至于君子,乃能有“人不知而不愠”之境界这一层道理。从《宪问》“下学而 上达,知我者其天乎”的说法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人不知不愠”的君子之德,须臻天人合德的形上境域,才能得到实现。《论语》全书末章“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则明确地指出了这一点。孔子谓“君子有三畏”,其第一条就是“畏天命”,并把它视为判分君子小人的首要尺度。其晚年亦自述说自己“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知天命并由之而敬畏天命,标志人的内在超越性至善价值原则的挺立,由此乃能达到人格的完成和道德的自由。 ?文言》以“遯世无闷”喻“龙德”,《中庸》则说,“遯世不见知而不悔,唯 《易?乾 圣者能之”,可知在孔子看来,“人不知而不愠”,实为修养所能达之最高境界。君子“上达”,或下学而上达于天德,有超越性的价值原则主乎一心,乃能成就一种自作主宰,转世而不为世转的独立人格。上述引文3讲“君子以独立不惧,遯世无闷”,引文2讲“不易乎世,
/
本文档为【人不知而不愠是修养最高境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