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与导读》笔记

2017-09-17 16页 doc 34KB 496阅读

用户头像

is_654168

暂无简介

举报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与导读》笔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与导读》笔记 第一讲 1、费尔巴哈的实践观概括为三点:他把理论活动看作实践活动;他把利己活动看作实践活动;他把人的生理活动(吃喝呼吸等)看作实践活动。 2、费尔巴哈宗教观的历史功绩及局限性 功绩:(1)费尔巴哈的宗教观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他认为宗教是人类统治的自我异化,即人按照自己形象创造了上帝,然后又对上帝顶礼膜拜,使上帝成为统治人的异己力量,正是由于人的本质的自我异化,世界被两重化了,世界分裂为两个世界,一个是宗教的想象世界,一个是现实的人间世界,现实世界是受宗教世界统治和支配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与导读》笔记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与导读》笔记 第一讲 1、费尔巴哈的实践观概括为三点:他把理论活动看作实践活动;他把利己活动看作实践活动;他把人的生理活动(吃喝呼吸等)看作实践活动。 2、费尔巴哈宗教观的历史功绩及局限性 功绩:(1)费尔巴哈的宗教观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他认为宗教是人类统治的自我异化,即人按照自己形象创造了上帝,然后又对上帝顶礼膜拜,使上帝成为统治人的异己力量,正是由于人的本质的自我异化,世界被两重化了,世界分裂为两个世界,一个是宗教的想象世界,一个是现实的人间世界,现实世界是受宗教世界统治和支配的;(2)费尔巴哈揭幕了宗教的神秘 得出人类创造上帝的结论,他认为宗教并不神秘,宗教只不过是人把自己的本质从自己身上分离出去,把它变为脱离人而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神或上帝),把它从人间搬到了天国,人世间有不平等,神的世界也就有了等级。 局限性:(1)他没有进一步揭露宗教产生的社会阶级根源,他不了解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宗教中人的自我分裂是由世俗社会中的人的自我分裂决定的,他对宗教根源的分析主要着眼于人的心里根源和认识根源;(2)他没有找到客服宗教异化的途径,由于他认为宗教的产生仅仅是心里上和认识上得原因,所以,他认为只要通过宣传和教育揭露宗教的虚伪性和欺骗性就够,显然这在现实中是行不通的(3)他想用“爱的宗教”代替“神的宗教”,他想建立一种新的宗教,即爱的宗教,在“爱的宗教”中没有神的地位,只有人对人的爱,人就是人的上帝,费尔巴哈把神学下降为人本学之后,又把人本学上升到神学。 3、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观点:(1)人是生活在社会关系之中,受社会关系制约的人 (2)社会关系是多种多样的,有主次之分的(3)随着人类生产实践发生变化,人们的社会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人的本质也在发生变化,在阶级社会中有阶级性,所以不同时代的人具有不同本质,同一时代不同阶级或不同阶层的人具有不同的本质,所以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 、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合理内核” 4 命: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 在黑格尔的命题中,合理是指合乎理性,合乎逻辑概念;现实是指真实的东西,真实的存在。在黑格尔看来,理性、逻辑概念是一种客观精神,是第一性的东西,它是创造一切事物的能动力量,因此它必然要转化为现实的东西。黑格尔的命题显然是一个唯心主义命题,但是这个命题却包涵着深刻的辩证法思想。 恩格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该命题: 层次一:现实的属性仅仅属于必然的东西,在黑格尔看来,绝不是一切现存的存在都无条件的是现实的,他认为现存的存在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现象,一部分是现实,现象的东西不是现实的东西,现象只是一种偶然的存在,只有具有必然性即符合规律性而存在的东西,才是真正现实的,因而也表明自己是合理的,如果它的存在丧失了必然性,也就不具有现实性,因而也是不合理的。 层次二:现实性不是一切事物永远固有的属性,现存的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随着事物自身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天具有现实属性的东西,在它发展到一定阶级性,就会丧失必然性,因而也就丧失了现实性,而新的富有生命力的东西就会代替已经丧失必然性的东西而转化为具有现实性的东西。 分析层次三:黑格尔的命题必然要转化为另一个命题,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 通过恩格斯的分析,揭示了命题的革命性,“合理内核”就是革命性。 哲学体系和的矛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按照黑格尔的辩证法,人类的认识是没有止境的,真理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但是黑格尔要建造一个包罗万象的绝对真理体系,人类的认识到黑格尔哲学那里就到了定点了;其次,按照黑格尔的辩证法,一切都是发展的, 1 自然界也是发展的,但是按照黑格尔的哲学体系,自然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因而自然界的一切在绝对精神的逻辑阶段就应经规定好了,自然界没有时间的历史,只有空间上的多样性;最后,按照黑格尔的辩证法,人类社会史一个发展过程,但是按照黑格尔的唯物主义,人类的历史必然有一个定点,黑格尔最后得出了温和的政治结论,把普鲁斯王朝看作是人类 历史发展的顶峰。 6、论名论和唯实论:唯名论认为具体事物先于一般概念而存在,一般事物不过是事物的名称或者符号;唯实论认为一般概念先于具体事物而存在,只有一般概念才是真正的存在。 7、泛神论:是一种早期的资产阶级唯物主义学说,这种学说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不得不带有神秘色彩,但是他所讲得神并不是超自然的神秘力量,而是自然界本身。 8、18世纪为唯物主义(法国的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第一、机械性。18世纪唯物主义主要是机械唯物主义,它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用纯粹机械的原因来解释一切自然现象; 第二、形而上学性。这是一种对自然界非历史的观点,即它不把世界理解为一个过程,当时的唯物主义即使承认唯物运动,也只是承认自然界有量的变化而没有质的飞跃,认为这种变化永远围绕一个圆圈旋转,因而始终停留在同一地点上,总会产生同一结果。 第三、唯心主义历史观。这是一种在历史领域中的非历史观点, 9、绝对命运是由康德提出来的,一种最高的道德原则,康德认为人的行为应当服从和执行一种先验普通地道德原则,这种道德原则不受任何情感欲望的限制,也不考虑是够达到满足欲望目的和行为的实际效果,这种脱离实际的经济关系的道德原则,当然是唯心主义的。 10批判费尔巴哈把宗教看成是人的感情关系的错误观点 首先,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和宗教混为一谈,是完全错误的,其次,费尔巴哈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看作是宗教,歪曲了人与人之间感情关系的本来面貌。 11批判费尔巴哈伦理学的唯心主义观点(大问题) 1)费尔巴哈历史观的基础是抽象的人。费尔巴哈认为人不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到宗教的抽象世界,而应当研究显示世界的人,这些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他同时又认为这个神所反映的人,也不是一个现实的人, 而是许多现实的人的精华,是抽象的人,不属于任何时代任何社会和任何阶级的人。 2)费尔巴哈的伦理学是贫乏的和肤浅的 首先,恩格斯把费尔巴哈的伦理学和黑格尔的伦理学加以比较,指出费尔巴哈的内容是贫乏的,黑格尔的伦理学形式上是唯心的 内容上是现实的,费尔巴哈的伦理学形式上是现实的, 内容上是抽象的,其次,恩格斯指出费尔巴哈的善恶观念,也是很肤浅的。 13、黑格尔命题:在黑格尔看来,恶是历史发展的,借以变现出来的形式。 恶是一种否定力量,历史的每个进步都是通过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表现出来的,恶则是和新事物联系在一起的否定力量,它是对传统的神圣事物的亵渎,对日渐衰亡的旧、旧秩序、旧传统,旧习惯的否定。 人的恶劣的情欲是历史发展的杠杆,在阶级社会中,历史的发展往往和一定阶级的贪欲、权势欲等恶劣情欲联系在一起,人的贪欲、权势欲等恶劣欲望如果体现了绝对精神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它就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对历史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黑格尔这一思想显然是唯心主义的,但是却包含着合理因素。 14费尔巴哈道德的基本原理是肤浅和空乏的 费尔巴哈认为,为了大家的共同幸福必须遵循一个共同的道德原则,对己以合理的节制,对人以爱,这就是他的道德的基本原则,其他一切道德都是从这个原则推出来的。 恩格斯对之的批判:第一、费尔巴哈道德的基本原则,在现实生活中是无法实在的,人总是生活在一定关系之中,总是要和他人发生一定的联系和交往,满足个人幸福的欲望的手段 2 实在同他人交往中得到的,在私有制条件下,广大劳动人民没有满足幸福欲望的手段,当然不能满足幸福的欲望,更谈不上什么合理的节制了。第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不存在一切人的追求幸福的权利,,费尔巴哈认为必须承认他人追求幸福的平等权利,认为这种要求是无条件的,适合于任何时代、任何情况的,然而他再事实并不是得益于阶级对抗的社会。 15、 费尔巴哈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 恩格斯指出,费尔巴哈企图建立一种适用于一切时代、一切民族、一切情况的道德,正因为这样,它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是不适用的,这是因为:第一,道德是具有历史性的,一切道德原则都是具体的、历史的、并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道德,即使在大致相同的时代,也没有统一的道德,超时代的永恒不变的道德是根本不存在的。第二,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具有阶级性的,自从人类社会出现阶级以来,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自己的道德。(马克思主义经典的道德观点) 16、费尔巴哈哲学存在一些严重缺陷:第一他没有逾越旧哲学的屏障,仍然欺辱建立凌驾于其他一切哲学之上的绝对真理的体系;第二他没有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下半截及自然观是唯物主义的,上半截及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第三他不能批判地斗黑格尔,而是简单地把黑格尔当作无用的东西抛在一边;第四他的历史观不仅是唯心主义的,而且除了矫揉造作的爱的宗教和贫乏无力的道德,拿不出什么积极的东西来和黑格尔的百科全书式的丰富内容相抗衡。 17、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和一切旧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是:第一他决意按照现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的本来面貌来理解现实世界,无附件任何外来成分;他决意从事物本身的联系,而不是从幻想的联系来把握事实;第二,他第一次对唯物主义世界观采取了真正严肃的态度,把这个世界观彻底地运用到所研究的一切知识领域中间去,不仅运用于认识自然,也运用于认识人类社会历史,不仅运用于自然科学,也运用于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把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 18、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恩格斯认为,认识社会主义有两种方法,一是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二是其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 19、论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变革,概括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如何概括,) 第一,以往的全部历史(除原始状态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第二,阶级和阶级斗争在任何时候都是那个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 第三,社会的经济结构形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第四,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是人们的思想观念而是社会生产方式的内部矛盾运动。 20、恩格斯从以下几个方面批判 观点一:从原则出发还是从事实才出发,是两条根本对立的路线 首先,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研究的最终结果 其次,原则是从外部世界抽象出来的,是外部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再次,原则具有在适合于现实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 最后,恩格斯进一步揭露了杜林先验主义的错误来源,指杜林抄袭黑格尔哲学全书 观点二:批判杜林割裂物质意识的错误观点,科学阐明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恩格斯的观点:首先,意识思维是人脑的产物,归根到底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其次,意识思维是社会的产物;最后,意识思维的内容是人脑对外部世界的反映。 21、从认识的过程来说,人类的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是认识的无限性与有限性的矛盾的运动的过程。 恩格斯话语的理解:第一认识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矛盾,一方面从人类认识的使命,最终的 3 任务来说,它需要毫无遗漏地认识世界体系的所有联系,从人类的认识能力来说,也是无限的,他 能够毫无遗漏地认识世界体系的所有联系;另一方面,从认识的对象来说,客观世界是处于永恒的变化发展之中的,事物的联系是无限多样层出不穷的,这在客观上使人们的认识受到了限制,从认识主体来说,每一时代的人们或个人受到本身的肉体状况和精神状况的限制,他们的认识是有限的,这样需要毫无遗漏从所有联系中去认识世界体系,是永远不能解决的,这是一个矛盾。 第二认识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矛盾,是推动人类认识发展的动力,任何时代的人们或者个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是有限的,但是社会实践的需要不断提出新的认识客体和新的认识任务,并且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人们的认识也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第三认识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矛盾的解决,不是靠某一代的人或个人,而是要在人类世世代代无限延续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解决,同时,人类只能不断地接近而永远不恩给你穷尽对世界的认识。 22、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是一个矛盾,它反映了人类认识发展的辩证法。一方面,从人类的思维本性来说,必然是绝对的,它能够反映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另一方面,人的思维又是在完全有限的思维着的个人中实现的,这是一个矛盾,是人类认识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无限性与有限性的辩证统一。 23、阐明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由和必然的辩证关系的基本原理。 首先,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必然是自由的前提。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必然和自由这对哲学范畴是揭示客观规律和人们的行动之间相互关系的范畴。客观必然性、规律不依赖人的意志而独立存在,人的意志自由却不能脱离客观必然性、规律,人的意志自由就是在于认识必然客观规律,并利用对必然、客观规律的认识去改造世界。 意志自由是批判事物的能力和决定行动的能力。必然不是自由,但必然可以转化为自由,当人们对客观必然性还不了解不认识的时候,外部世界的必然性是盲目的必然性。这时,人们只能是这种盲目必然性的奴隶,是不自由的。当人们通过实践认识了客观必然性,盲目的必然性就转化为为我的必然性,转化为自由,所以自由式借助于对事物的认识来做出判断的能力和做出决定的能力。 自由是根据对必然的认识进行改造世界的活动,认识必然仅仅是必然向自由转化的第一步,只有在进一步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正确地运用对必然的认识达到有效地改造世界的目的,才能实现必然向自由的转化,才能获得正确的自由。 自由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 其次,人类自由式历史发展的产物。 人类的自由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逐渐积累、不断发展的过程。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支配总是有限的。因而人们的自由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但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们通过改造世界的实践,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不断深化,所以人类对自由的获得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无限的过程。 人类的历史是一个不断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 24、什么是哲学,(发散题,可以按照下面回答也可以自己查阅有关哲学方面材料回答)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 一、哲学是智慧之学 (一)、智慧与爱智慧 (二)、哲学所热爱的智慧是一种大智慧 4 哲学能使人作为文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 哲学是人类全面发展的智慧,不是既定的知识。 哲学不崇拜任何东西,是一种批判。 (三)、对哲学智慧的热爱,来源于一种抑制不住的渴望。 首先,对哲学的热爱,来源于探索宇宙奥秘的渴望。 2007年温总理的《我仰望星空》 其次,对哲学智慧的热爱,来源于求索社会谜底的渴望。 最后,对哲学智慧的热爱,来源于求索人生意义的渴望。 二、哲学是对自明性问题的追问和反思。 (一)熟知和真知 (二)名称和概念 “桌子问题”:其一、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其二、感性与思维的关系问题;其三、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问题;其四、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其五、个别与一般的关系问题;其六、真善美的关系问题(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其七、现实与真理的关系问题(人的目的性要求与客观规律);其八、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最深层的哲学问题) (三)有知与无知 三、哲学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 (一)神话。 神话方式是一种幻化的方式,是对人和世界的双重幻化,它以宇宙事件来看待或解释人的行为,同时,又以人的行为去看待或解释宇宙事件,这就构成了神话意义上的世界。神话表达了人对意义的寻求,用人的行为来解释宇宙事件的意义,或者用宇宙事件来解释人的行为的意义,这表明人无法忍受没有意义(生命的意义)的生活。 (二)宗教。 宗教是人创造的另外一个意义世界,它以神圣的形象使人的存在获得神圣的意义。 、生活的意义来源于宗教的神圣意义;2、宗教的神圣意义恰恰表明了人是一种驳论性存在:1 宗教的神圣意义来源于宗教的意义。人是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异化给了宗教力量,表明了人还没有获得自我,或者是丧失了自我的自我感觉和自我意识。 (三)艺术。 艺术的艺术世界,不是关于世界怎样的那种知识世界,也不是关于人究竟怎样的那种价值世界。艺术创造了艺术的世界。 (四)科学 (五)哲学 25、对哲学基本问题的通常解释,由以下六个方面 1、认为思想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就是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因而,实际上是以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去理解和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 2、把哲学的基本问题分解为两个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也就是精神能否认识物质的问题。通常把前一方面称作本体论的问题,把后一方面称为认识论的问题。 3、由于对精神和物质,谁为第一性问题的截然相反问题的回答,构成了贯穿哲学始终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由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物质要么精神,因而都是哲学上的一元论,在哲学史上还有主张精神和物质各自独立,同伟本原哲学学说,这就是二元论,二元论最终倒向了唯心主义。 4、由于对精神和物质有无同一性问题截然相反的回答,又可以把各种不同的哲学派别区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 5、承认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唯物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经历了三个基本发展阶段,并构成三种基本理论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有过许多派别,但归结起来有两种基本形式,那就是主观唯心和客观唯心主义。 6、在哲学思想的发展中,除了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矛盾和斗争外,还是同时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矛盾斗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都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也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别。 27、本体论哲学的定义:近代以前的哲学,还没有自觉到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是离开思维对存在的关系直接地寻求和断言某种经验的或超验的存在,并把这种经验的或超验的存在归结为万物的本原。用这种经验的或者超验的存在去解释全部的经验世界以及关于经验世界的全部知识。这就是所谓的本质论哲学。 28、认识论转向的定义:从根本上说,就是自觉到了思维和存在之间的矛盾,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当作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来进行研究,从而使研究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矛盾关系的认识论问题或者哲学的基本问题。这就是所谓的认识论转向。 29、现代哲学的实践转向的定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思维最本质最切近的基础是人类自己的实践活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所蕴涵的全部矛盾植根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之中。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历史演变和历史发展都展开在人类实践的历史过程之中,因此只有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出发达到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实践论理解,才能正确地理解和解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0、构成思想(概念):是以某种具体的方式去形成某种认知的、价值的、审美的关于存在的思想,并把这种思想作为某种目的性要求,以实践活动的方式获得某种形式的现实性,这就是构成思维的维度所形成的思维和存在在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统一。 反思思想(概念):是人类把握世界的诸种方式及其全部成果作为反思的对象去追问思想和存在统一的根据,去考察断定思维与存在相统一的,去揭示思维与存在之间的更深层次的矛盾,从同实现人类思维在逻辑层次上跃进。 31、波普尔的三个世界:一是物理自然世界及客观物质世界; 二是人的意识世界及主观精神世界; 三是客观知识世界及语言文化世界。 作为思想对象的存在,就是构成思想对象的整个世界。 32、普遍规律说(概念):认为各门科学只研究世界各种特殊领域并提供关于这些领域的特殊规律,而哲学则以整个世界为对象并提供关于真个世界的运动与发展的普遍规律。 33、认识论说(概念):认为哲学的研究对象不是对整个世界而是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思维和存在关系的基本问题,哲学关于普遍基础规律的认识,不是通过研究整个世界而获得,而是以辩证法、认识伦纳、逻辑学三者统一的方式来实现。 34、冯友兰的四境界说:按照冯友兰的说法,如果按照从低到高的排列顺序,人生境界可以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宇宙境界等四种境界。 自然境界:浑浑噩噩、得过且过、不管天高地厚、缺乏时空观念、只知听天由命,以终其一生者。 功利境界:终生奔波劳碌、计较利害得失、汲汲于个人的功名利禄,以致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道德境界:能确认群己关系、明辨是非善恶,并且择善固执,尽其在我,以期有我贡献。 宇宙境界:能知名尽性,超越现实,摆脱一切功利观念,值是非圈外,化小我为大我,于万物同归于一体。 6 冯友兰说,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宇宙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 35、所谓文化样式说,用一个比较通俗的比喻,哲学不是思想王国的王后,而是思想共和国的公民,即哲学只是一种文化样式,而不是其他文化样式的基础或指导。 36、文化批判说(法兰克福学派):产生和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因理在德国、美国河畔法兰克福大学成立的社会研究所的活动中心而得名,该所为马克思主义研究机构,该所倡导建立社会哲学,强调对现在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该所网络了一大批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心理学家家和哲学家,以对社会现实问题做哲学研究为目标,以对人的具体实践问题的批判为任务,形成了系统的社会批判理论,开启了法兰克福学派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思路。 37、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就是丧失了否定、批判和超越能力的人。这样的人不仅不再有能力去追求,甚至也不再有能力去想象,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把人变成这种单向度的人,是发达工业和社会集权主义特征的集中体现。 8、实践论(马的哲学,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的观点) 38、超验性:就是反思活动具有超越经验的性质,这是反思的首要的基本的特征。反思的超验性具有两重含义:其一是说反思具有超越经验的性质,反思不是直接的关于经验对象的思考,反思的直接对象是关于经验对象的思想;其二是指反思是超越经验,而不是脱离经验,而哲学的反思并不是脱离经验的玄思和遐想。 39、人类存在的三大历史形态: 人的依赖关系;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以个人全面发展为基础的自由个性。 ?商品经济 ?自然经济 市场经济 现世幸福 我欲故我在 功利主义 经济生活的禁欲主义 思维自由 ? ? 我思故我在 工具理性 文化生活的蒙昧主义 天赋人权 我生而为人 民主法制 政治生活的专制主义 ? ? ? 特征 市场经济理论表达 价值态度 40、现代化,为材料题,谈谈你认为现代化的特征还有哪些, 现代化定义: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也是一种发展状态,指完成现代化过程的工业化国家的发展状态。 现代化特征:(1)现代化是革命的过程,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只能与人类起源的变化和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的转变相比拟;(2)现代化是复杂的过程,它实际上包含着人类的思想和行为一切领域的变化;(3)现代化是系统的过程,一个因素的变化将联系到并影响到各种因素的变化;(4)现代化是全球的过程,现代化起源于欧洲,但现在已经成为全世界的现象;(5)现代化是长期的过程,现代化所涉及的整个变化,需要时间才能解决;(6)现代化是有阶级的过程,且社会的现代化过程,都可区别出不同水平和阶级;(7)现代化是趋同的过程,传统社会有很多不同的类型,现代化社会基本是相似的,所以有的人把现代化理解为西方化;(8)现代化是不可逆的过程,虽然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某些方面可能出现暂时的挫折和偶然的倒退,但是整体上,现代化是一个趋势;(9)现代化是进步的过程,在转变时期,现代化的代价是痛苦巨大的,从长远看,现代化增加了人类在物质、文化方面的幸福。 7 41、丹尼尔贝尔的发展阶段的理论 在前现代化的社会中,主要特征是,社会生活以家庭为中心,人际关系直接密切,社会组织结构简单,风俗、道德、习惯势力大,人的行为模式固定单一,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思想上的启蒙,现代化社会,是伴随工业化和机械化而来的一个社会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里,阶级之间的界限出现了开放,社会流动增加,教育大众化,公民权利扩大,社会服务发展等等。同时,社会分工复杂化,社会流动频繁,人际关系肤浅、间接、局限而短暂,家庭不稳定,个人常常感到紧张、压抑、忧虑、孤独。在后现代化社会中,知识地位占统治地位,从事脑力劳动的人,是社会基础和领导层,所从事的信息处理,已超越了国界、国家,乃至家庭的界限,进一步模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能源紧张等全球性问题。 42、反思的超越的两层含义:“提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分析此句话,(发散题) 1)解决问题是在已有的基础上解决,也许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是在新的角度去看待旧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2)提出问题决定了科研的存在。如果没有问题的提出,科研则无从谈起。 3)提出问题更具有先导性、战斗性、战略性,更包含了创造者的勇气、胆略和批判意识。提出问题是找到方向,而解决问题仅仅是沿着方向前进。如果提出问题不好,解决也是徒劳。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爱因斯坦本人就是实践这一句话的典范。他的广义相对论就是在头脑里做思想实验发现的,而后才被科学实验证实的。 8
/
本文档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与导读》笔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