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精致化:学校管理的新理念、新策略

精致化:学校管理的新理念、新策略

2017-10-06 18页 doc 32KB 35阅读

用户头像

is_003124

暂无简介

举报
精致化:学校管理的新理念、新策略精致化:学校管理的新理念、新策略 【原文出处】教学之友 【原刊地名】东台 【原刊期号】20063 【原刊页号】1~5 【分 类 号】MF1 【分 类 名】体制改革 【复印期号】200702 【作 者】王铁军 【作者简介】王铁军,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内容提要】学校究竟以什么取胜,主张以规模取胜,„„热衷于教育产业化,反映的是一 种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价值观;以质量和特色取胜,„„追求学校可持续地发展,则表现为 一种优质教育的精致文化价值观。这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折射出两种不同的教育本质观, 必然影响到学校...
精致化:学校管理的新理念、新策略
精致化:学校管理的新理念、新策略 【原文出处】教学之友 【原刊地名】东台 【原刊期号】20063 【原刊页号】1~5 【分 类 号】MF1 【分 类 名】体制改革 【复印期号】200702 【作 者】王铁军 【作者简介】王铁军,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内容提要】学校究竟以什么取胜,主张以规模取胜,„„热衷于教育产业化,反映的是一 种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价值观;以质量和特色取胜,„„追求学校可持续地发展,则表现为 一种优质教育的精致文化价值观。这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折射出两种不同的教育本质观, 必然影响到学校不同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当今世界教育改革走向之一,缩小学校和班级规模,走小型化学校和小班化教育的道路, 为学生提供人本化,个性化的教育,培养富有创造精神和个性和谐发展的青少年一代。 【摘 要 题】教育改革 【正 文】 近些年来,教育界相继提出精致教育、精致管理的理念,并在实践中进行了积极尝试。 这是教育改革向深层次推进的重要标志,也是向教育科研提出新的课题。精致化管理理论与 实践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比较系统而深入的思考、研究和应答。 精致化:优质教育的管理理念 精致化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走向,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理念、新策略。精致管 理是指交融、整合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的思想,以真善美为目标,注重管理过程和管理细节, 以求得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的双重效应的管理理念和策略。 精致化,首先倡导一种精致文化的管理,即把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两种思想及模式有机 整合,把两者的优势因素融为一体,避免它们各自的片面性。长期以来,在学校管理中存在 一种“钟摆现象”,人为地把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对立起来,视为水火不相容的思想与模式。 其实,科学管理在注重科学原则、科学方法,强调制度管理、规范管理、标准化管理的同时, 并没有否定人的因素的作用。“科学管理之父”泰罗曾说过,科学管理“不是一套效率机械”, “也不是一套计件给酬的制度”,“乃是工作于某一机构或某一产业的员工的一种‘完全心理 革命’——是一种关于他们对工作的责任”。他认为,“任何制度都离不开人”,“采用最好的 制度之后,成功与否取决于管理人员的能力、坚韧和权威”。可见,科学管理并没有否定人的 因素及其作用。同样,作为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主导地位的、围绕着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 性和创造性去开展管理活动的人本管理,也不能仅仅认为尊重人、信任人、关心人,就是人 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恰恰相反,人本管理十分重视组织结构的科学管理和的变革, 学习型组织就是人本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精致化管理正是融汇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的各自 优势,形成一种以文化为特征的管理理念与模式,其价值取向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哲学观。 精致化,是一种追求卓越、精益求精、至真、至善、至美的管理境界。精致管理从造就 素质全面发展、个性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培育和谐社会的现代公民的教育目的出发, 把人的发展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根据不容有失的管理思维,追求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求真, 以科学精神规范人;求善,以人文精神,以伦理道德充实人;求美,以审美情趣、高尚情操 陶冶人。通过打造精致化课程,实施精致化教学,营造精致化校园环境以及精致和谐的人际 氛围来实现这一真善美的理想目标。正如广告词所说的那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最好是 一时的追求,更好是永恒的目标。精致化管理,就是追求学校持续不断、永不停息的发展, 追求一个又一个更好的发展目标。 精致化,十分注重过程和细节的管理。要求做到周到、精致、精细入微、精雕细刻。没有精致化的管理,优质教育只能是一句空话,必然会流于形式,流于做表面文章。重视细节, 既体现了一种严格、严密、严谨的科学态度,又体现了高度重视人的地位的人文关怀,这是 优质教育的必要保证。“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在特定意义上也会影响全局,影响发展的走向。 “细节见证品质”,是否重视细节,在细小问题上处理是否得当,反映了学校领导者的人格素 养。海尔总裁张瑞敏说得好,“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 好,就是不平凡。”做好简单的、平凡的事,就表现了管理者不简单、不平凡的精神和品质, 就表现了他们不同常人的气质与境界。香港科技大学把临海的风景优美的校区安排学 生入住,教师、校长则住在远离海滨的山地,他们认为,刚进大学的学生,如同家庭里最年 幼的孩子,应该受到最好的照顾。苏霍姆林斯基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每年安排两个铃声节。 开学第一天是为一年级新生举办的首次铃声节,毕业班学生向新生赠书,与新生同栽友 谊树;学期结束的最后一天为毕业班举行最后铃声节。铃响后,毕业班学生代表致感谢词, 最年长的老师代表全校教师作临别赠言。澳大利亚的一些中小学为每一个学生课程计划, 还征求家长和学生的。这些学校的管理工作和活动都充分展现了精致化的理念,以精致 化思想为指导,围绕学生的发展精心设计,精心安排,精心组织,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受 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精致化,还强调学校管理的质量与效益的同步提高,学校投入与产出的均衡。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有了质量,就有了学校的生源,就有了学校的知名 度与影响力,才会得到家长与社区的认可与支持。学校管理不仅要提升质量,而且要放大优 质教育的效益,即追求学校的绩效。学校绩效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实现社会主义教育 目的,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和谐发展;(2)实现学校事业发展目标,促进学校专业的 发展;(3)实现学校组织自身发展目标,促进学校组织发展;(4)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教育 资源,以最少投入取得最大可能的效果。投入与产出的均衡,也是精致管理的题中之意。学 校办学、管学,既要注重投入,又要讲究产出,不能只讲投入,不讲产出,也不能只讲产出, 不重视投入。如今学校投入问题困扰着中小学校长。但是在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学校学杂费 现象普遍存在。投入与产出不均衡,对资金不精打细算,对资源不充分利用,就谈不上精致 化管理。 精致化:规模办学的反思 改革开放以来,规模办学,即扩大办学规模,已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标志,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所追求的目标。在高等教育“超常规的大发展”,合并学校、易地建校、扩张地盘的 同时,中小学也出现规模办学的浪潮。班级规模超过3位数,在籍学生超万名的学校已不在 少数。如何看待规模办学现象?如何正确评价这种现象?需要有一种科学的理智的态度和辩 证思维的方法。一方面,不能不看到规模办学反映了教育事业数量的增长,提高了教育效率, 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规模办学也促进了教育产业的发展,带动 了一方经济,增加了经济收入;对学校来说,通过规模办学,易地建校,扩大校园面积,改 善了教职员工办公、教学条件,改善学生学习、生活条件,美化校园环境,为学校发展奠定 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在当今教育改革向宏观层面拓宽,向微观层面深化的趋势下, 规模办学又引发我们深度的思考,学校办学究竟应以什么取胜?以数量、规模取胜,以豪华 设施取胜,还是以质量、以特色取胜,以高质量的教师取胜?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有 一句名言,“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大师之谓也”。大学贵有大师,中小学贵在名师。美国 斯坦福大学约翰?海纳西校长说,“如果斯坦福的校园增加一倍,学生的人数也增加一倍,那 么,我们要花20年才能达到原有的教学水平”。学校究竟以什么取胜,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实质上折射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价值观、教育哲学观。主张以规模取胜,只讲形式, 做表面文章,满足数量上的指标,热衷于教育产业化,反映的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价 值观;以质量和特色取胜,重内容,重内涵,重品质,坚守教育培育人、塑造人心灵的特性, 追求学校可持续地发展,则表现为一种优质教育的精致文化价值观。这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 折射出两种不同的教育本质观,必然影响到学校不同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当今世界教育改革走向之一,缩小学校和班级规模,走小型化学校和小班化教育的道路, 为学生提供人本化、个性化的教育,培养富有创造精神和个性和谐发展的青少年一代。《外国 中小学教育》2006年第7期刊登的《美国“小型化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一文,介绍了美国 小型化学校发展的状况。在一些发达国家,小学规模是300~400人,中学规模是400~800 人。美国学者吉芬恩等在田纳西州进行STAR项目实验,即“师生比与成绩”关系的研究。该 研究表明,在“斯坦福成绩测验中”,小班学生的阅读和数学考试成绩更高。这一研究结果影 响了政府对田纳西州、威斯康星州和加利福尼亚州要求缩减班级规模的投资决定。有关研究 表明,小学校、小班级对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的有利影响表现在学业成绩、学校氛围、学生 参与度、归属感、人际关系、平等性等方面。而大学校、大班级,从教育视角看,不仅加重 教师工作负担,也不利于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育。从管理视角看,扩大了组织管理的幅度, 增加了管理层次与管理跨度,加大了学校管理的难度和学校不安全因素。从经济学的视角看, 我国许多大中小学负债经营,偿贷风险严重困扰着学校领导者,沉重的经济压力已成为学校 发展的“心病”。在此情况下,学校领导者不可能对教育教学工作投入更多的精力,教学中心、 优质教育成为一句空话。控制学校发展规模,提倡小学校、小班级,这正是精致化管理思想 与策略的具体体现。 精致化:一种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精致化的内在机制是学校管理者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这对广大校长和教师提出更高的 职业素养要求。没有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没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就不可以做到精细入微、 周到细致、尽善尽美。责任心,意味着忠于职守,尽职尽力,全力履行职责和义务;意味着 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不敷衍、不推诿、不拖拉,不得过且过,勇于 承担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不将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推给别人;意味着有高度的原则性,坚 持公正、平等的原则,一视同仁,不亲疏有别,“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都能抬起头来走路,” “不让一个孩子落伍”,都能享受公平的优质教育,都能得到和谐发展。总之,责任心意味着 对教育专业,对本职工作的满腔热忱,执着追求,不折不挠,全身心地投入,富有奉献精神,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人生活在世界上,都要扮演特定的社会角色。社会角色不仅是代表个体在社会群体中的 地位与身份,同时也包含着社会所期望于个人表现的行为模式。每个人都是在扮演特定的社 会角色中创造自己的人生。个人的角色行为总是对社会和他人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直接或间接、 有意或无意的影响。因此,每个人都必须承担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必须对社会、对他人负 责,按一定的社会规范去行动。梁启超说过,“人生于天地之间,各有责任。知责任者大丈夫 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这就是说,每个人都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角色,履行一定的 社会责任。 从伦理学的意义上说,责任心是一个人的道德良心和责任伦理。一个人能有道德良心, 就能够自觉自愿地为社会和他人尽义务,同时也把它作为自己对自己的责任。没有这种深刻 责任意识,就很难说一种道德良心。一个人有了责任心,就能自觉主动、积极地尽职尽责, 与此同时,个人的价值也才能得到充分地体现。责任心也是一种责任伦理,它是指一个人必 须具备做人的热情,超越虚荣的责任感和与人与事保持一定距离的判断力,对自己行为的可 预见后果承担责任。这一责任伦理的思想对于学校教育、学校管理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精 致化学校管理所遵循、倡导的责任伦理,既是一种热情、一种责任感、一种判断力,又包含 着“对自己行为可预见后果承担责任”,即对学生的未来发展、终身发展负责,对教师的专业 发展负责,对学校组织的持续发展负责。精致化不仅面对现实,而且要着眼于未来,要有终 身负责的理念和策略,为学校持续发展精心策划,为学生生涯发展精细导航,为教师的发展 精巧搭建成功的舞台。 精致化:有效推进的策略 学校发展的决策、策划既要有战略思维,又要有精致化思维。管理的本质是决策。学校发展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决策、策划工作。所谓决策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条件下运用科学的方 法对学校发展方案进行研究和选择的过程。策划则是根据决策的理念谋划、设计学校的发展。 决策与策划是一种前瞻性、预测性、全局性、长远性的思考与研究,是从发展战略的高度设 计、规划学校发展的蓝图和模式,开发并优化组合教育资源,以提高学校适应社会发展、变 化的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学校发展的决策与策划,既是一项战略性的工作,同时又是一项细致入微的工作,一着不慎,满盘皆损。科学合理的决策、策划是学校成功的一半,它能够引领学校走向成功;拙 劣、平庸、粗糙的策划,只能导致学校失败或业绩平平,决策与策划学校发展绝不能大而化 之。我们不仅要从发展战略的高度,而且也要以精致化理念设计、规划学校发展。既要有发 展理念、发展定位、发展目标的策划,也要有发展环境、发展策略、保障机制的策划;既要 有全局性、创新性、特色性,又要有操作性、可行性。既要有高屋建瓴的方案,又要从多视 角设计各种可能方案;既要有发展的前景,又要把方案内容细节化、具体化。 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服务意识。精致管理最终指向学生发展,它不仅是少数拔尖学生的发展,也不仅是部分学生的发展,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 每一位学生,在学校里都能够抬起头来走路。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意识,确立教育 服务的理念。学生是教育对象,也是服务对象。学校理所当然地要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有 人认为,把学生视为服务对象,降低了学校与教师的档次,把教师等同于服务行业的人员。 实际上,国内外早已把教育纳入“第三产业”,归属于服务业;学校、教师为学生服务,为学 生家长服务,为社区服务,就是无比崇高的事业,是光荣而伟大的事业。教育就是服务,应 当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信念。溧阳实验小学响亮地提出教育服务的口号, 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他们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课间餐,尽量满足每个学生口味要求; 下雨天在传达室准备雨伞,让老师学生借用;教室内外的板报、宣传橱窗都布置在让学生能 够看得见的高度;并实行教育投诉制和选师制,学生与家长可以民主反映意见。校长就是天 生的服务人,校长的主要任务不是要求师生围着自己转,按个人意志去管理学校,而是要求 自己围着师生转,根据师生需求建设优良环境,提供优质服务。这可以说是对教育服务具体 而形象的描绘和诠释,是对教育服务理念的积极实践。真正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 展为本的服务意识,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学生精心设计与实施。教育无小事,事事见匠心, 这正是精致管理、精致教育的本质精髓。 追求学校适度规模的发展。规模经济理论有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两个概念。当生产规模扩大时,产出增加的比例大于成本增加的比例,就是规模经济;当生产规模扩大时,如产 出增加的比例小于成本增加的比例,则是规模不经济。这一理论运用到教育领域,也存在教 育规模经济和教育规模不经济两个概念。学生人数增加,班级增加的比例大于学生成本、班 级成本增加的比例,就是教育规模经济;反之亦然。有学者研究,教育规模经济具有教育资 源利用的充分性、教育资源使用的适当性、教育规模扩大的有限性等特征。这一观点对于我 们审视当前我国规模办学问题具有指导意义。我国规模办学现象,是教育规模经济,还是教 育规模不经济?我们一些学校的投入与产出究竟是什么样的比例?这些值得我们去探究。根 据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以及规模教育经济理论,也从教育工作自身的周期性、 时效性、复杂性,育人的“不容有失”等特点出发,学校办学规模应以适度发展为原则,适 度发展,适中规模,小步前进,不宜提“超常规发展”的激进口号;规模适度,才可能实施 精致教育、精致管理,才可能有条件面向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使所有学生都能享受优质教 育资源,实现质量与效益的同步提高。 历史经验教训是不应当忘记的。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遵循教育客观规律,教育事业就能顺利地发展;违背甚至抗拒教育客观规律,教育事业就会受到挫折以至失 败。历史上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一窝蜂”、“大呼隆”运动式的思维方式,头脑发 热以情感代替理智的狂热浪潮,都曾使我们吃过极大的苦头。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必须 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按规律办学,既要有满腔热情,又要有冷静的科学态度和脚踏实地、周 到细致的科学作风,而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做蠢事,精致化管理则体现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实 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积极探求精致化的人才培养和管理模式。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必须要有一定的人才培养管理模式。技术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规模转化为现实性的可操作的实践体系,要有中介 性的因素发挥支撑、保障作用,这就是人才培养和人才管理的模式。 人才培养、管理模式,在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教学改革及管理模式。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工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努力构建具 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 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从学校层面来说,要根据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的原 则,在认真学习、领会并努力实践国家课程标准同时,积极探索校本化课程体系,充分挖掘、 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建设自主开发和编制、可供学生多种选择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 实质上就是从课程层面探索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与途径,从课程层面来打造学校办学特色。 有了精品化的校本课程,也就形成学校课程特色,学生与教师的发展也才有坚实的基础。南 师大附中多年来以教育实验为先导,以课程结构为核心,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走课程改革 之路,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交叉,学科性课程、活动性课程、环境课程相结合,构建普通 高中课程结构的整体框架,同时又进行层次教学的实验。如今该校为学生开设的校本选修课 就有100多门。上海中学认为,实现“全国统一、国际知名、 教育高质、管理高效”的建设 现代形态学校的办学目标,必须要有好的课程来承载与表现。他们明确提出课程的高选择性, 只有高选择性课程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学生需要什么,学校就能提供什么,使得针对每个 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途径,教学工作包含教学思想、教学行为和教学质量三个要素。保证教学工作育人的有效性, 就必须变革教学思想,转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对教学质量的追求,始终是教学改革 永恒的主题。它既是教学改革的动力,也是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 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 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传统教学基本 上是单一的灌输接受的教学方式,教师是知识的搬运工,满堂灌输,死灌硬填;学生则是接 受知识的容器,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传统教学在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方面有其不 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它却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改革就是 改变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要把接受学习与自学学习、合作学习、发现学习、选择学习有机 地结合起来,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要会学。在教学改革中必须加强精致管理,精致 管理是教学改革的必要保证,更有利于推进教学改革。可以说,教学改革与精致管理是相辅 相成的,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在教学改革中加强精致化管理。如东县栟茶中学提出“没有一 颗蛀牙”,让每一个学生享受成功的平民教育和精致化管理模式的教育思想。他们认为,“每 一个学生对于栟中来说,不过是几千分之一,而对于每个家庭都是百分之百的希望”。基于这 样的教育信念,他们狠抓课堂教学主阵地,实施精致化教学管理,变“抓两头,带中间”,“面向全体——夯实基础——当堂达成”,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认真考核、认真辅导、认真组织课外活动,对学生作业和试卷实行“四精四必”,精选、精编、精讲、精练;有发必收、有练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要求教师讲课做到严、精、细、实、活、新,朴实教学,扎实教学,高效教学,不讲废话,处理好中看与中用的关系,教学起点低,切入口小,课堂容量大,气氛活,使学生既增知识又长能力。正是在平民教育、精致管理的引领下,该校教育质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连续多年在南通市、江苏省名列前茅,形成一种独特的“栟中现象”。
/
本文档为【精致化:学校管理的新理念、新策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