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裂缝特征及成因

2017-09-25 13页 doc 92KB 16阅读

用户头像

is_721103

暂无简介

举报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裂缝特征及成因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裂缝特征及成因 () 文章编号 :1 67 3289 26 20 07 03200 3220 6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石油运聚规律研究 1 ,222 2 姚泾利 ,王 克,宋江海,,锦莲 (1 .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学院 ,四川 成都 61 00 59 ; )2 .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陕西 西安 71 00 21 摘 要 :在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烃源岩 、储集层特征 、运移动力学特征和运移通道特 征等成藏主控因素的基础上 ,总结了延长组低渗储层的石油运聚规...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裂缝特征及成因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裂缝特征及成因 () 文章编号 :1 67 3289 26 20 07 03200 3220 6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石油运聚规律研究 1 ,222 2 姚泾利 ,王 克,宋江海,,锦莲 (1 .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学院 ,四川 成都 61 00 59 ; )2 .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陕西 西安 71 00 21 摘 要 :在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烃源岩 、储集层特征 、运移动力学特征和运移通道特 征等成藏主控因素的基础上 ,了延长组低渗储层的石油运聚规律 。延长组长 7 段最大湖泛期 发育一套暗色泥岩 ,干酪根类型为腐植2腐泥型 ,是盆地主要生油岩 。储层以低渗透为主要特征 ,绝 大部分属于超低 、特低渗储层 ,储集空间以残余粒间孔为主 ,孔喉类型以细孔微喉型和微孔微喉型 为主 。异常高压是石油运移的主要动力 ,长 7 段异常压力的分布与暗色泥岩的厚度有关 ,在暗色泥 岩厚度大的区域 ,异常压力较大 。连通砂体是石油运移的主要通道 ,成藏期储层相对高渗透是连通 砂体成为有效运移通道的基础 。微裂缝控制了局部地区延长组油藏的分布及其规模 。通过对该盆 地的分析 ,总结出了 2 类成藏模式 ,即“源岩2连通砂体2储层”连续式充注成藏模式和“源岩2微裂缝2 储层”幕式充注成藏模式 。 关键词 :低渗透 ;运聚 ;成藏模式 ;鄂尔多斯盆地 ;姬塬地区 + 文献标识码 : A中图分类号 : T E1 22 . 1 2 Petroleum migrat ion an d accumulat ion of Yanchang Format ion in Jiyuan area , Ordos Ba sin 1 , 2 2 2 2YA O J i ng2li, WA N G Ke, SO N G J ia ng2hai, PA N G J i n2lia n ( 1 . S c hool o f se d i me nt a r y , Che n g d u U ni ve rs i t y o f Tec h nol o g y , Che n g d u 610059 , Chi n a ; 2 . Rese a rc h I ns t i t ute o f Pet role u m E x p l orat i on a n d De vel o p ment , )Ch an g qi n g Oi l f iel d Com p a n y , Pet roChi na , X i’a n 710021 , Chi n a Abstract :Ba se d o n t he a nal ysi s of so urce rock s , re ser voi r , dyna mic s a nd mi gratio n p at hways of Ya ncha ng Fo r matio n i n J iyua n a rea , O r do s Ba si n , t he r ule of p et role u m mi gratio n a nd accu mulatio n i s a nal yze d. Da r k mudsto ne s were develop ed i n t he ma xi mu m la ke f loo di ng p e rio d of Cha ng 7 , w hic h a re t he mai n so urce roc k s. Mo st of t he re se r voir s a re e xt ra2lo w p e r mea bilit y re ser voi r s. The i nt e r gra nula r po re i s t he mai n sp ace fo r re ser voi r , a nd t he po re t h roat t yp e s a re mai nl y t hi n2po re wit h micro2t h roat a nd micro2po re wit h micro2t hroat . A no malo u s p re ssure i s t he mai n dyna mic fo r t he hydroca r bo n mi gratio n , a nd it i s clo se2 l y relat e d to t he dep t h of t he duc k mudsto ne . Co nnect ed sa nd bo die s a re t he mai n mi gratio n p at hway , i n w hich hi gh p er mea bilit y i n acc umulatio n st a ge t a ke s a n i mpo rt a nt p a r t . The re se r voi r di st ri butio n of Ya n2 cha ng Fo r matio n i s p a r t l y co nt rolled by micro2f ract ure s. Two t yp e s of acc umulatio n p at t e r n s i ncl udi ng “so urce rock s - co nnect ed sa nd bo die s - re ser voi r”a nd“so urce roc k s - micro2f ract ure s - re ser voi r”a re fi nal2 l y summa rize d. Key words :lo w p er mea bilit y ; mi gratio n a nd acc umulatio n ; accumulatio n p at t e r n ; O r do s Ba si n ; J iyua n a rea 收稿日期 :2007206226 。本文由本凼编委杨华组稿并审稿 。 作者简介 :姚泾利 ,1964 年生 ,男 ,高级工程师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学院在读博士 ,长期从事油气勘探技术管理和研究工作 。E2ma il :yjl _ cq @pet rochi na . co m. cn 积了厚 800 ,1 400 m 的湖相地层 ,以泥岩为主 , 0 引 言 河流 、三角洲相砂岩 ,顶部出现湖沼相 ,中部发育 低渗储层广泛发育于我国各含油气盆地中 ,其 含有丰富有机质的半深湖 、深湖相的深灰色 、灰黑 [ 1 ] 资源量约占全国石油总资源量的 3 0 %, 由于渗透 泥岩及油页岩 。以延长组长 7 期最大湖泛期水体 4 2 率很低 ,油 、气 、水赖以流动的孔喉很细微 ,液固界面 深 ,该段深湖相分布面积约为 3 . 0 ×10k m,浅 4 2 4 2 及液液界面的相互作用显著 ,因而渗流阻力很大 ,导 相 5 . 5 ×1 0k m,总计约为 8 . 5 ×10k m。长 7 ( ) 致低渗透油藏流体低速渗流时引起渗流规律的变化 发育了一套暗色泥岩 ,其中有机质含量 TO C大 [ 2 ] - 6 ( ) 而偏离了达西定律,给勘探开发带来了较大的困 2 . 5 % ,总烃 H C为 2 817 ×1 0 ,以腐植2腐泥型 ( ) 难 。随着各盆地勘探程度的不断函深 ,函之以中 、高 酪根为主的混合型干酪根 ?,母质类型好 ,总1 评价为优质生油岩 ,其有效烃源岩占延长组总有渗透层为主的老油田逐渐进入中 、高含水期开采 ,低 渗透油藏勘探开发的重要性日趋击现 。因此 ,提高 烃源岩体积的 50 . 9 % 。 对低渗透储层地质特征的认识 ,并不断改善其开发 储层特征 2 效果 ,对我国石油工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具有重要的 [ 3 , 4 ] 姬塬地区延长组储集层主要是一套浅水 、广 战略意义。的三角洲帄原和前缘相砂体 , 长 6 —长 2 储集岩 姬塬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腹部 ,是盆地石油 要以中 —细和极细长石砂岩为主 ,杂基含量较高 , 勘探的重点区域 ,近年来在延长组低渗 —特低渗储 喉较小 。另外碎屑组分中塑性颗粒含量较高 ,经 层中石油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 ,但成藏规律不清的 压实作用 ,塑性颗粒发生变形 、颗粒间形成了线接 和凹击接触 ,造成粒间孔隙大量减小和喉道进一 问题日益突出 ,函上地表条件恶劣 、勘探手段有限等 () 变细 图版 ?。 因素 ,增大了寻找有利圈闭的难度 。储层低渗透成 延长组长 6 —长 2 储层以低渗透为特征 , 绝 因复杂 ,低渗储层中石油运移通道类型 、石油运移动 部分属于超低渗透层和特低渗透层 。从长 6 至长 力 、石油充注规律等问题导致了低渗储层成藏的复 油层组 ,孔隙度和渗透率帄均值逐渐增函 ,说明从 杂性 ,使得这一问题成为目前困扰该区勘探开发的到上物性在逐渐变好 。延长组孔隙类型包括残余 [ 5,10 ] 间孔 、晶间孔 、溶蚀孔和微裂缝等 ,其中残余粒间 难题。 是主要的储集空间 ,孔喉类型以细孔微喉型和微 为了有效地指导下一步石油勘探 ,有必要对姬 () 微喉型为主 表 1 。 塬地区延长组烃源岩 、储集层特征 、石油运移的动力 尽管在成岩作用过程中储层砂岩也发生了溶 学特征 、运移通道特征等成藏主控因素进行分析并 作用并形成了部分次生孔隙 ,但其新增的孔隙度 总结其石油运聚规律 。 有 0 . 91 %,2 . 49 % , 且溶蚀孔隙的形状不规则 , 有效烃源岩 1 储层物性的改善作用非常有限 。 (晚三叠世鄂尔多斯湖盆广阔 ,水体较深 最大水 ) 深 60 m,湖盆稳定发展 ,沉降与沉积补偿适应 ,沉 表 1 姬塬地区储层孔隙结构表 Table 1 Pore structure types of reservoir in Jiyuan area - 32 ( ) ( ) ( )( )(μ)层位 孔隙结构类型 孔隙度 %渗透率 μ排驱压力 M Pa 中值压力 M Pa 帄均喉道半径 m ×10 m . 89 10 . 46 0 . 48 4 . 88 0 . 33 15 长 2 以小孔中细喉型为主 . 15 1 . 01 1 . 02 13 . 06 0 . 19 13 长 3 以细孔微喉型为主 长 4 + 5 10 . 14 0 . 42 1 . 38 14 . 65 0 . 17 以细孔微喉型 、微孔微喉型为主 长 6 11 . 91 1 . 18 0 . 9 10 . 09 0 . 15 以细孔微喉型为主 角洲前缘砂体构成了三叠系延长组石油运移的主 运移通道及其有效性 3 通道 。砂体垂向叠置和侧向连通是石油进行垂向 [ 11 ] ( ) 侧向运移的基础 图 1 ,从姬塬地区已有的油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活动强度小 ,盆地内断层极 分布来看 ,石油主要沿相对高孔渗带运移 。尽管不发育 ,现今地势又较为帄缓 ,因而大规模发育的三 1 9 卷 第 3 期 性 油 气 藏 第 岩 3 4 [ 11]图 1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石油沿连通砂体运移模式图 Fig. 1 Hydrocarbon migration along connected sand bodies of Yanchang Formation in Ordos Basin 少学者对低渗储层的运移能力存在置疑 ,但是在姬 ,不仅控制了 北东向基底断裂在中生代“隐性”活动 塬地区连通砂体仍是最重要的运移通道 ,这一点可 晚三叠世一系列古水系的流向 ,而且后期小规模活 以从以下 3 个方面来说明 : ?储层成岩演化作用是 动在上覆砂体中还产生微裂缝和小断层 ,既为油气 造成本区低渗透的主要原因 ,考虑到成藏期时成岩 运移提供通道 ,又改善了储集层物性条件 ,在上三叠 [ 11 ] 演化程度相对较低 ,因此成藏期石油沿连通砂体运 统延长组岩性油气藏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移的可能性更大 ,而分析储层成岩演化有利于进一 根据航磁 、重力 、大地电磁 、卫星照片等多种资料综 合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及周缘地区存在 4 组不同方 步预测连通砂体优势通道的展布特征 。特别是成藏 向的断裂 ,分别是 EW 、N E 、N W 、SN 向 。它们形成 期之前大量排出的有机酸可以抑制部分粘土矿物的 于不同的地质时期 ,发育历史及所起的作用各不相 成岩演化 ,对于改善孔喉条件具有较大的意义 。延 同 ,多数断裂都曾控制了一定时期的构造格局 、岩浆 长组中自生绿泥石是渗透性砂岩的主要填隙物 ,其 活动及上覆地层的断裂发育 。部分油藏分布范围与 燕山期形成的 N E 、N W 2 组共轭剪裂缝的展布有很 含量可占粘土矿物的 5 0 %,9 5 % ,它常沿颗粒边缘 好的相关性 ,以 N E 向的裂缝对油气运移所起的作 垂直生长并形成厚的包膜 ,分割并减少砂岩的孔隙 ,用最大 ,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延长组油藏的分布 当绿泥石膜的厚度较大时 ,常使砂岩的孔隙体积减 及其规模 。 [ 12 ] 小 ,喉道变窄 , 砂岩渗透性大幅降低。但自生绿 泥石的生长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偏碱性孔隙介质条 件 ,成藏期前烃源岩所排出的大量有机酸可以抑制成藏动力 4 它的生长 ,对孔喉改善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因此不 [ 13 ,14 ] 按照低渗储层的划分,研究区内的储 能因为现今的低孔喉特征就断言低渗砂体不利于石 油运移 。 ?在延河剖面的长 6 段露头可以发现不断 层以超低渗透层和特低渗透层为主 。如此低的渗透 往外渗的油苗 ,反映了石油在低渗透砂岩中目前仍 率必然产生一个问题 ,即石油能否通过连通砂体有 在运移的现象 。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原油具低密 效地运移 、聚集 。 度 、低粘度 、中含蜡 、中饱和压力 、高气油比的特征 , 姬塬地区延长组石油运移的动力以浮力和异常 2 3 如罗 3 井长 4 + 5储层原油密度 0 . 8 2 g/ m,粘度压力为主 ,特别是长 7 烃源岩生烃增压造成的异常 4 . 3 m Pa ?s ,原油物性好也是其在低渗透的储层中 高压是石油大规模运移的主要动力 ,而浮力作用则 仍能够运移的原因之一 。 有利于石油充注到储层之后的再运移 。对延长组异 除了连通砂体这类主要的运移通道外 ,在局部 常压力的研究表明 ,在姬塬地区长 7 及其临近层段 地区还发育大量的微裂缝 ,对石油的垂向运移起到 存在过较高的异常压力 ,异常压力的分布与长 7 暗 了重要作用 。鄂尔多斯盆地基底非均质性导致一组 色泥岩的厚度有关 ,在暗色泥岩厚度大的区域 ,异常 [ 15 ] 6 、长 4 + 5 运移 , 油沿连通砂体 、微裂缝往上部长 压力较大 。利用等效深度法推测耿 75 井长 7 段 ( ) 可以使部分石油往下部长 8 、长 9 运移成藏 。压力系数可高达 1 . 5 2 图 2 ,异常高压不仅可使石 图 2 G75 井声波时差与孔隙压力特征 Fig. 2 Acoustic transit time and pore pressure characteristics of well G75 注 ,是姬塬地区延长组低渗储层成藏的主控因素 , 5 成藏模式 成了 2 类成藏模式 “: 源岩2连通砂体2储层”连续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发育的三角洲沉积体系及 充注成藏模式和“源岩2微裂缝2储层”幕式充注成 克拉通基底上形成的西倾大单斜的区域地质背景 , 模式 。 奠定了该区油藏类型以非构造 油藏 为主 的基 本 格 第一类成藏模式中 ,由于成藏期储层成岩演 局 。姬塬地区位于 鄂尔 多斯 盆 地西 倾单 斜的 中 西 程度相对较低 、孔渗条件较好 ,长 7 生成的原油在 部 ,储集层以低孔 、低渗砂岩为主 ,整个工区内主要 发育了 3 个南北向 —北东向展布的三角洲沉积体 , 常高压的作用下沿垂向叠置的连通砂体垂向 、横 发育以细砂岩 、粉砂岩为主的岩性油藏 。长 7 有效 运移 ,遇到泥岩遮挡层或砂岩致密带时可形成岩 烃源岩生烃 、连通砂 体和 微 裂缝 输导 、异 常高 压 充 () 油藏 ,而剩余原油继续运移 图 3 。当油源充足时 这一过程持续进行 ,可一直向上运移至侏罗系成藏 图 3 姬塬地区延长组“源岩2连通砂体2储层”连续式充注成藏模式图 Fig. 3 Accumulation pattern of“source rocks - connected sand bodies - reservoir”of Yanchang Formation in Jiyuan area 1 9 卷 第 3 期 性 油 气 藏 第 岩 3 6 3 性油藏 。 图 3 中长 7 —长 6有效烃源岩生成的烃类在异常高 压的作用下往上运移 ,当压力较高时即使砂体连通 ,高压油流沿微裂缝充注到 第二类成藏模式中 情况较差也可发生石油运移 ; 而随着石油运移流体 储层 ,然后在浮力作用下进行再分异 ,只有当微裂缝 2 ( ) 压力逐渐降低 ,尤其在经过长 6砂体后 释压带, 存在并处于开启状态时 ,才能发生这一类型的充注 、 地层压力迅速降低 ,多数石油只能沿着连通情况较 成藏 。本区微裂缝的开启和闭合与构造应力有关 , 好的砂体运移 。这类成藏模式虽然和常规连通砂体 输导 、成藏模式类似 ,但由于延长组现今低渗 、特低 其过程通常是微裂缝开启前构造应力积累阶段 、构 渗的典型特征 ,因此该区这种成藏过程应主要发生 造应力释放微裂缝开启阶段和微裂缝再闭合构造应 在储层孔渗变差之前 ,从现有的认识来看主要发生 力积累阶段 ,这一过程周而复始 ,原油沿微裂缝充注( ) 在大规模生排烃期 R在 0 . 6 %, 0 . 8 %, 储层成 O 主要发生在第二阶段 。裂缝呈幕式开启 、闭合 ,相应 岩演化处于晚成岩 A 期 。大规模生排烃期之后 ,更 的原油充注 、成藏也具有幕式特征 。这类模式主要 多的储层开始变致密 ,因而促成鄂尔多斯盆地三叠 系延长组含油较为普遍 ,也随之形成了一定量的岩 和区域构造活动强度和期次有关 ,燕山 I 幕 —IV 幕 之间可形成多期“源岩2微裂缝2储层”幕式充注成藏 () 模式 图 4。 图 4 姬塬地区延长组“源岩2微裂缝2储层”幕式充注成藏模式图 Fig. 4 Accumulation pattern of“source rocks - micro2f ractures - reservoir”of Yanchang Formation in Jiyuan area ( ) 油学报 ,1994 ,15 1:38246 . 上述 2 类模式同时存在 ,形成了姬塬地区延长 姚约东 ,葛家理. 低渗透油藏不稳定渗流规律的研究[J ] . 石油 [ 2 ] 组低渗油藏的分布格局 。( ) ( ) 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3 ,27 2:55258 . 赵应成 , 王天琦 , 田光荣 , 等. 低渗透油田富集区预测技术研 [ 3 ] 究 ———以松辽盆地扶杨油层为例 [ J ] . 岩性油 气藏 , 2007 , 19 结 论 6 ( ) 1:21226 . 通过对姬塬地区延长组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的 郑荣才 ,耿威 ,周刚 ,等. 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长 6 砂岩成岩 ( ) 作用与成岩相研究[J ] . 岩性油气藏 ,2007 ,19 2:128 . [ 4 ] 分析可以得出以下认识 : 延长组油藏属于典型的低 杨华 ,张文正. 论鄂尔多斯盆地长 7 段优质油源岩在低渗透油 渗油藏 ,以细孔微喉型和微孔微喉型为主 ;晚三叠世 气成藏富集中的主导作用 :地质地球化学特征[J ] . 地球化学 , [ 5 ] 沉积的湖相泥页岩富含有机质 ,构成了长 7 优质烃 ( ) 2005 ,34 2:1472154 . 源岩 ,是低渗油藏的成藏基础 ;连通砂体和微裂缝构 刘勇 ,金晓辉 ,雷天成.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油气初次运移特 成了石油运移通道 ,连通砂体主要在成藏期起有效 ( ) 征[J ] .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 ,1997 ,12 1: 8211 . [ 6 ] 席胜利 ,刘新社.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二次运移通道研究 输导作用 ,微裂缝在构造活动强烈阶段开启而构成 ( ) ( ) [J ] . 西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5 ,35 5:6282632 . 席胜垂向运移的有效通道 ; 长 7 泥岩欠压实以及生烃增 利 ,刘新社 ,王涛.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运移特征分 析[ 7 ] 压作用造成的异常高压是成藏的主要动力 ; 该区岩 ( ) [J ] . 石油实验地质 ,2004 ,26 3: 2292235 . 性油藏以“源岩2连通砂体2储层”连续式充注成藏和 杨新生.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侏罗系石油成藏与分布的控制因 [ 8 ] “源岩2微裂缝2储层”幕式充注成藏为主 。 素[ C ] / / 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编. 鄂尔多斯盆地油 ( ) 气勘探开发论 文 集 1990 - 2000 . 北 京 : 石 油 工 业 出 版 社 , [ 9 ] 2000 : 1902198 . 王琪 ,禚喜准 ,陈国俊 ,等. 鄂尔多斯盆地盐池 —姬塬地区三叠 参考文献 : [ 1 ] 曾大乾 ,李淑贞. 中国低渗透砂岩储层类型及地质特征[ J ] . 石 [ 10 ] 13 ] [ 系长 4 + 5 砂岩成岩演化特征与优质储层分布[J ] . 沉积学报 , 李道品. 低渗透油田高效开发决策论 [ M ] . 北京 : 石油工业 版社 ,2003 . ( ) 2005 ,23 3:3972405 . 李道品 , 罗迪强 , 刘雨芬 , 等. 低渗透砂岩油田开发 [ M ] . 赵文智 ,胡树云 ,汪泽成 ,等. 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断裂在上三叠 11 ] [ 14 ] [ 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7 . 统延长组石油聚集中的控制作用[ J ]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 周立宏 ,刘国芳. 利用泥岩声波时差估算地层压力[J ] . 石油 ( ) 30 5:125 . [ 15 ] ( ) 验地质 ,1996 ,18 2:1952199 . 何自新 ,贺静.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储层图册[ M ] . 北京 : 石油 [ 12 ] 工业出版社 ,2004 . 图版 ? 图版 ?说明 : 1 . 碎屑颗粒次棱角状 、线接触为主 。Y94 井 ,2 082 . 54 m ,正交偏光 , ×100 。 2 . 凹击接触 —线接触 。Y106 井 ,长 2 ,1 658 m ,正交偏光 , ×200 《岩性油气藏》期刊简介 《岩性油气藏》是经国家正式批准创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凼 。凼物设有“油气地质 、技术方法 油气田开发 、论坛与综述”栏目 ,同时根据稿件情况 ,不定期地开设“文献选登 、讨论与争鸣 、实例介绍”等 栏 。《岩性油气藏》期凼为季凼 ,欢迎国内外地学科技工作者 、院校师生踊跃投稿 。 《岩性油气藏》的办凼宗旨是 :探讨油气勘探开发规律 ,发展油气勘探开发地质理论 ,创新油气勘探开方法 ,提高油气勘探开发技术 ,促进学术交流和学科建设 ,函速油气勘探人才的发现和培养 ,力求坚持创新 为广大地学科技工作者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 。 本凼适用于从事地质学 、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 、石油工程等专业的科技人员和管理工作者以及大中专 校师生 。 本凼已分别被《中国期凼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引文数据库》《、 () 文科技期凼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凼 遴选数据库》《、中国石油文摘》收录 。 国际标准凼号 : ISSN 1 67 3289 26 国内统一凼号 : CN6 2211 95/ T E 国 外发行代号 : Q4 996 国内邮发代 号 :5421 82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6 200 00 400 05 86 :73 00 20 邮编 地址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儿湾路 53 5 号《岩性油气藏》编辑部 () E2mail : yxyqc @p et roc hi na . co m . c n 电话 :0 93 1286 86 288 传真,868 60 58 ,86 861 58 《岩性油气藏》编辑部
/
本文档为【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裂缝特征及成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