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

2017-09-20 6页 doc 36KB 45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1635

暂无简介

举报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校徽   校名 自学考试本科生毕业 论 文 论文题目: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 作者姓名:                      所学专业:                      准考证号:                      指导教师:                      二零一二年  月 [摘要] 中国全国妇联副主席孟晓驷就曾指出,妇女尤其是女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到国家发展、社会稳定的大局,而且关系到妇女自身的发展和进步。提高妇女地位、推动性别平等的实现是一项社会事业,需要政府、企业、民间等社会各...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
校徽   校名 自学考试本科生毕业 论 文 论文题目: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 作者姓名:                      所学专业:                      准考证号:                      指导教师:                      二零一二年  月 [摘要] 中国全国妇联副主席孟晓驷就曾指出,妇女尤其是女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到国家发展、社会稳定的大局,而且关系到妇女自身的发展和进步。提高妇女地位、推动性别平等的实现是一项社会事业,需要政府、企业、民间等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携手努力。 女性自身的特点又决定了女大学生这个群体的特殊性: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她们日渐感到生存的压力;现实的社会观念,造成她们就业困难;其自身还存在着成才意识淡薄、心理素质不高、生理条件不强、环境适应力较差、价值观念多元化等等问题。女大学生在具有高素质的同时,又不得不受到传统观念的限制,凡此种种,构成了女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 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问题,首先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引导大学生合理就业,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制定的用人管理体制。对于雇佣女大学生的用人单位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推进行业或职业性别比例化。 其次,在法律上,应该完善有关就业歧视的法律条文。比如,应准确界定性别歧视的概念、认定标准及其具体的法律责任;要建立专门机构,促进法律执行;制定《反就业歧视法》,加大被认为有就业歧视单位的处罚力度。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不好,势必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解决好这一问题,需要社会以及女大学生自己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 女大学生群体、特殊性、社会原因、自身原因 目录 一、    引言    1 二、    女大学生群体概况    1 (一)    女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    1 1.    引领新思想潮流    2 2.    受传统思想限制    2 (二)    女大学生群体就业现状    2 1.    就业总量整体呈现较为稳定的发展态势    2 2.    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 三、    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策    4 (一)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4 1.    社会原因    4 2.    自身原因    5 (二)    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    5 1.    完善大学生就业体系建设    5 2.    加强专门针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学习    5 四、    结论    6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 一、 引言 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应届毕业生规模是本世纪初的6倍,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 2012年,这一数据规模达到680万人。 “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另据中国教育统计网数据显示,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女生占在校生总数的47.08%,数量上将达到330万。其中女硕士、女博士的比例分别达到46.02%和32.57%,在数量上分别达到152万和107万。近几年,这一比例还在上升。大学毕业生总体就业形势严峻,女大学生作为一相对特殊群体,就业形势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中国全国妇联副主席孟晓驷就曾指出,妇女尤其是女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到国家发展、社会稳定的大局,而且关系到妇女自身的发展和进步。提高妇女地位、推动性别平等的实现是一项社会事业,需要政府、企业、民间等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携手努力。本文将对“女大学生就业”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在论述现状的同时,也提出自己的见解。文中不恰当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二、 女大学生群体概况 (一)   女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 女性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女大学生这个群体的复杂性: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她们日渐感到生存的压力;现实的社会观念,造成她们就业困难;其自身还存在着成才意识淡薄、心理素质不高、生理条件不强、环境适应力较差、价值观念多元化等等问题。女大学生在具有高素质的同时,又不得不受到传统观念的限制,凡此种种,构成了女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 1. 引领新思想潮流 女大学生是中国知识女性中最年轻、最富有朝气的一部分,是中国社会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是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女性,有着前几代青年女性所无比拟的优点:生活条件优越、灵活聪明、多才多艺、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等等。同时,高学历高素质也导致了女大学生群体在求职过程备受欢迎。调查显示,79.31%的见习岗位明确附带包括专业、学历、从业资格证、特殊技能等相关要求。相比旧时代女性,女大学生群体更易受到用人单位青睐。 2. 受传统思想限制 在社会化过程中,家庭和学校教育对女孩子的“女性化”角色塑造,缩小了女大学生的就业范围。传统文化对男女的不同角色期待和双重标准,使现代职业女性产生双重角色冲突。在我国受“传宗接代”等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孕育后代几乎是女性一生中头等的大事。女性生育行为的义务化和家务劳动的无偿化决定了现代女性的社会价值依然要通过社会工作成绩来衡量。也就是说,现代女性只有成功地肩负家庭和事业双重角色,才能获得社会的价值认可。社会要求妇女在家庭中像传统家庭主妇一样,在单位上则要像男性一样,但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女性要孕育后代和担负大量的家务劳动就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完善和提高自己以适应社会。因此,在双重角色冲突中,女性成了最终的“受害者”。更为直接的影响则是,女大学生求职中由此而产生的性别歧视。而性别歧视的背后则是“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模式在作祟。同时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男尊女卑”,进一步限制了女大学生就业。 (二)   女大学生群体就业现状  1. 就业总量整体呈现较为稳定的发展态势 “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妇联围绕妇女创业就业,开展“五百”行动,对百名女大学生和百名贫困妇女进行了创业援助,建立了百个女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和百个妇女就业示范基地,树立了百名妇女创业明星。仅2010年组织女大学生专场招聘会12场,提供岗位3000多个。从全国而言,针对女大学生这一群体就业的帮助行动在各地也时有开展。女大学生就业正在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改革开放以来,女性尤其是女大学生就业总量除1997年至2003年间略有下降之外,大体呈现较为稳定的发展态势。 2. 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就业率低 据2007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相同条件下女大学生就业机会只有男大学生的87.7%,女大学生初次就业率仅为63.4%,比男大学生低8.7个百分点。天津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对天津市三所高校2007年的就业率统计显示,男生就业率为83.0%,女生就业率为79.5%。一项专题调查则显示,大部分学生投入找工作的时间为正常学习时间的30%-70%,女生高于男生8.6个百分点,但结果却是男生就业率是女生的2倍。 2) 女大学生就业存在性别歧视 女大学生就业难是中国古代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现代版”。近年来,在我们的社会中,“男人主导社会,让女性回家”的呼声不断澎,有知识,有文化的女大学生就业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寒冬”。性别歧视在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是指根据性别、种族、宗教、政治身份或社会身份等非职业性因素而对具备相同职业资历或生产潜力的劳动者做出的任何区别、排斥或优惠。其结果是损害就业或职业上的机会平等或待遇平等。在现实社会中现为男性对女性的不平等对待。斯坦福大学理姬薇教授在“互动理论”中指出:人们以不同的性别具有不同的行为期望,从而造就了化的不平等,形成了两性间显著的差异,造成了男性和女性不同的社会地位。人们普遍认为:男性优于女性,并且能胜任工作。在招聘会上,有些单位明确标出:“男生优先”、“限招男生”、“女生免谈”等,一道无形的门槛把女生拒之门外,使女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变窄。 3) 女大学生就业质量低 一些企业经营者从经济效益等角度考虑,给予女大学生的拟付工资明显低于男生,给予的待遇也比男生差(同工不同酬)。女性毕业生的平均月薪要比相同专业的男性毕业生少300多元。调查发现,在薪资上,企业对女性应届大学毕业生有普遍、明显的歧视。女性应届大学毕业生中,本科学历的平均月薪比男性同类群体低316元,高职/专科学历的平均月薪比男性同类群体低286元。在同等工作能力下,女性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薪资略低于男性同类群体,即便是女性占多数的专业、职业和行业,女性薪资也明显低于男性。 三、 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策 (一)   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问题,首先应该从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入手。女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因素,又与女大学生这一群体自身的原因有关。 1. 社会原因 首先,随着金融危机带来经济衰退,从金融业到实体经济,不同程度地受到重挫和影响。金融危机造成全球增加失业人员2.8亿。我国作为人口大国首当其冲。而同时大学扩招,毕业生人数以每年增加2.9%的趋势递增,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就业难度更加加剧。在总体就业艰难的大背景之下,女大学生就业更加是雪上加霜。 其次,用人单位选材标准过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招聘的应届大学生人数有限,要求过高,特别是工作经验的要求将应届毕业生挡在门外。并且很多单位不愿意培养实习生,阻止了大学生通过实习来增加就业机会的途径。 最后,传统“男尊女卑”的思想困扰社会对女大学生就业。用人单位在选材过程中,存在着“性别歧视”,有的甚至明确提出不要女大学生,从而使许多品学兼优的女大学生失去了充分的就业机会。这严重挫伤了女生的学习、就业积极性。 2. 自身原因 除了社会大背景以外,女大学生自身的一些原因也是限制就业的关键。在求学过程中,部分女大学生过于看重学习成绩,忽略了能力培养,在工作能力、社会实践和适应能力上与男生存在一定差异。 同时自身就业观念的偏差也会导致就业困难。部分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缺乏从眼前做起、从基层做起的心理准备,就业岗位定位不准或是脱离现实,对未来的设想往往带着一种“浪漫”色彩和不切实际的憧憬,或是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敬业精神。她们一方面抱怨就业难,另一方面则从内心里排斥低岗位就业,加上女性固有的胆怯退让、缺乏竞争意识等弱势心理,成为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主观原因。 自身对工作的不重视,从另一方面影响了就业。部分女大学生受传统思想影响,认为“工作的好不如嫁的好”,从而大大削弱了女性的事业成就欲望和信心,使得女性对职业和成功的追求期望值降低,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人对事业的追求。大多数女生对事业的理解是找一份稳定轻松、收入待遇好的工作,而对家庭幸福却抱以极大的期望。 (一)   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 1. 完善大学生就业体系建设 完善大学生就业体系建设,应该从政府和法律俩个途径着手解决。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引导大学生合理就业,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制定规范的用人管理体制。对于雇佣女大学生的用人单位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推进行业或职业性别比例化。 在法律上,应该完善有关就业歧视的法律条文。比如,应准确界定性别歧视的概念、认定标准及其具体的法律责任;要建立专门机构,促进法律执行;制定《反就业歧视法》,加大被认为有就业歧视单位的处罚力度。 2. 加强专门针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学习 目前各大院校,都已经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是专门针对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就业指导还有待完善。就业指导,应该强化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新理念。要积极且充满信心地面对就业压力,从各方面收集就业信息。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合理选择择业。比如,女性的语言能力较强,女性在形象思维以及思考问题的细致性方面往往比男性更胜一筹,女性的人际交往能力、忍耐力等方面也很出色。因此,在与此相关领域,女大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   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是女大学生合理就业的前提保证。女大学生应培养自身良好的品格与修养,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女大学生应有扎实广博的专业知识。只有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才能驾轻就熟,得心应手,才能运用所学知识开拓创新。女大学生还应增强自身实践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及有关的科技活动和科研活动,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 结论 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跨进高等学府的大门,如何提高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成为了高校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问题。女大学生不能充分就业,必定影响家庭稳定,进而影响社会的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将受到影响。要改善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需要企业、社团、政府、高校、媒体等社会各界以及女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胡黛青,陈飞强,张宝荣:《科技发展与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第4卷 第1期 李曦:《男性视角下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及反思》,内蒙古师 范大学学报 2008 第21卷 第9期 苏娅:《女大学生就业难成因探析》,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8 第8卷 第1期 唐红洁,王占岳,陈萍烟:《农村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调查及思考》,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9 第19卷 第5期 张京:《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     汪琦,朱广花:《新形势下女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调查与思考 总第69期 吴艺,刘建政:《性别心理视角下女大学生就业困境反思》,廊坊师范学院 2009
/
本文档为【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