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旋转推进法修复单侧完全唇裂唇高不足的改进(附162例报告)

2017-12-13 7页 doc 20KB 47阅读

用户头像

is_729658

暂无简介

举报
旋转推进法修复单侧完全唇裂唇高不足的改进(附162例报告)旋转推进法修复单侧完全唇裂唇高不足的改进(附162例报告) 旋转推进法修复单侧完全唇裂唇高不足的 改进(附162例报告) ? 94?实用临床医学2007年第s卷第5期PracticalClinicalMedicine,2007,Vol8,No5 旋转推进法修复单侧完全唇裂唇高不足的改进 (附162例报告) 王羽,倪军 (赣州市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目的:探求一种较有效的解决旋转推进修复单侧完全唇裂唇高不足的定点设计.方法: 采用改良的旋转推进 法修复单侧完全唇裂患者162例,进行...
旋转推进法修复单侧完全唇裂唇高不足的改进(附162例报告)
旋转推进法修复单侧完全唇裂唇高不足的改进(附162例报告) 旋转推进法修复单侧完全唇裂唇高不足的 改进(附162例报告) ? 94?实用临床医学2007年第s卷第5期PracticalClinicalMedicine,2007,Vol8,No5 旋转推进法修复单侧完全唇裂唇高不足的改进 (附162例报告) 王羽,倪军 (赣州市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目的:探求一种较有效的解决旋转推进修复单侧完全唇裂唇高不足的定点设计.方法: 采用改良的旋转推进 法修复单侧完全唇裂患者162例,进行追踪观察.结果:双侧唇峰点几乎在同一高度,无明显 不足,疗效满意.结 论:此方法是旋转推进修复单侧完全唇裂解决唇高不足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改良旋转推进;皮肤红唇弧形瓣 中图分类号:R78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194(2007)05—0094—02 旋转推进法常嫌唇高不足.作者在治疗162 例单侧完全唇裂过程中,采用改良旋转推进,利用分 离中唇弧形瓣的方法,术后追踪未发现患者唇高不 足的现象,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1996年10月至2005年12月,对于单侧完 全唇裂的患者采用改良旋转推进的方法进行治疗, 本组162例,男95例,女67例,年龄1个月至45 岁,76例手术年龄在1岁以内. 1.2手术方法 定点及切口线如图1所示.定点与常规旋转推 进一样,只是”5”定在健侧人中脊内侧,鼻小柱根部 下方唇高上1/3与中1/3的交界处],”5”一”3”的切 口线不需绕至健侧鼻小柱根部.增加”9”及”10”旨 在唇白唇红及鼻底一同设计完成修复.”9”在”4”相 对应的红唇线上,”10”的位置依据”4”和”9”向鼻底 形成的楔形红唇瓣的长底所定.但向下不超过红唇 线,向健侧不超过”1”所对应的红唇.否则就修短红 唇瓣的长度.具体的操作方法:局部均匀注射带有 副肾素的麻醉剂,形成”立体三面锥形红唇瓣”,先行 “7”至”4”唇红缘的切开,深度切至皮下.”11”一”4” 与”11”一”9”进刀方向相交约45.角,切至相交处.向 下牵拉;止血便形成之.”A”皮肤瓣的形成:切开 “7”-”8”于皮下分离,分离的位置到达”4”一”8”的皮 下连线上.”7”一”11”一”9”红唇分离翻向内作口腔粘 膜.这样就形成患侧的4个部分,即口腔粘膜层,肌 层,皮肤瓣及红唇瓣.自”6”一”3”一”10”切开,深度至 收稿日期:2007一O1—23 皮下,”5”一”3”切开,同法形成皮肤”B”瓣.”6”一”3”一 “10”红唇稍分离向内作为口腔粘膜.”5”一”3”一”10” 弧形皮肤唇红瓣的形成:唇红部的深度与皮肤一致, 皮肤瓣就在皮下分离,向健侧分离翻起,达”5”至 “1o”的连线上,同样也成4个部分.即口腔粘膜,肌 层,”B”皮肤三角瓣,皮肤红唇弧形瓣.缝合:先行 口腔粘膜层缝合,次之缝合肌层,肌层的缝合须顾及 “4”点与”1”点同一个高度上.也就是说通过肌层的 两侧进针点的高度不同来达到”4”与”1”在同一个高 度.行”3”与”4”的缝合,再行”B”瓣与”8”的对位缝 合;这时”A”瓣与点”5”大致对位,往往需要在”A” 瓣尖部稍作修整,恰当后就位缝合,红唇瓣稍作修整 即形成珠及红唇外形. 图1定点及切口线示意图 2结果 手术中和手术后未发现上唇唇高不足的现象, 实用临床医学2007年第8卷第5期PracticalClinicalMedicine,2007,Vol8,No5 唇红修复的效果满意.复诊的情况,唇的丰满程度 令人满意,唇高双峰点几乎在同一高度元明显不足 的问题.复诊率一半以上.总的印象是满意的,就 与正常儿比较而言,人中及人中嵴不太明显. 3讨论 旋转推进的缺点常嫌唇高不足,传统的改良在 健侧鼻小柱根部下方,人中嵴内侧增加延长切口,实 际上此点也是未定的.近年又有学者提出上,下三 角瓣的方法,目的也是增加唇高,在”3”增加小切口 在”4”作小三角瓣插入,实际上这两种方法操作上要 求都较高,本方法就对所形成的弧形瓣进行分离,利 用分离后的延展性来弥补下降的不足,只要肌层对 位缝好,”3”及”4”的对位缝合大致已定.弧形瓣的 分离增加”3”一”1O”的切口,对侧对应的红唇瓣插入, 在操作上相当明确,只对唇红瓣稍加修整,就有一个 相当完美的唇珠和唇外形恢复,定点明确,操作明 朗,避免了小切口,小瓣的形成给操作带来的困难. 与”Millard”方法相同之处:定点方面”1”一”4”,”6,JI ? 95? “8”点均相同,操作方面切除组织少.与”Millard” 不同之处”5”点定在鼻小柱根部下方唇高上1/3与 中l/3的交界处,而不是在鼻小柱根部.与改”Mil— lard”相比,”5”点的位置差不多,但其与”3”的连线 必须绕过鼻小柱根部,作者的方法不必绕过鼻小柱 根部,而是利用”5”一”3”一”10”的皮肤唇红瓣的延展 性达到下降的目的.操作方面:”Millard”主张全层 切开,对位缝合,唇红方面的修复只提及一句”插入 修复”.作者主张分出口腔粘膜,肌层,皮肤,并形成 红唇瓣及皮肤红唇弧形瓣,把唇红的修复一并考虑, 而且缝合三层的各打结点不在一条直线上,有利于 创口的愈合. 参考文献: [1]邱蔚天.口腔颌面外科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372—378. [2]石冰,王睛.单侧唇裂手术设计的几何解析[J].华西口腔医学 杂志,2000,18(1):3033. (责任编辑:罗芳) (上接第93页) 丧失报道较多l_lj.本组1例患者除舌部症状外还 出现了右耳部及颈上方麻木症状,考虑耳颞神经损 伤所致.因此在插入直接喉镜时动作应轻柔,注意 不要过重地压迫扁桃体窝及舌侧,以防各组脑神经 受压而出现相应的并发症.尤其是体胖颈粗短患 者,在声门暴露不佳时,更应避免动作粗暴,可通过 调整合适的头位及适当的喉头按压达到目的.麻醉 插管不宜过粗,成人以选用6号为宜. 本组声带小结术后矫治组治愈率为100,非 矫治治愈率为81.5,两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 0.05).声带小结的形成是因为声带膜部的中点(即 声带前中1/3交点处)因用声过度或发音不当而受 到过度摩擦增生所致.手术后如果不消除病因则恢 复不理想甚至再生.许多患者因职业的原因不能避 免用声过度,因此改变患者不当的发音方式对于患 者术后恢复及防止再生显得尤其重要.我们根据患 者病情采用了水泡音练习和嚼音练习两种方法来进 行发音矫治l_3].水泡音练习是从喉部发出一种均 匀微弱的,连续不断的,犹如水泡的声音,口腔及喉 部,下颌肌肉放松,上唇及上颌放松并上抬,平稳地 发出元音a.通过水泡音练习,有利于双侧声带振 动平衡,协调内收肌肌力,调节甲杓肌纤维张力,减 少声带Reink问隙摩擦力.嚼音练习方法是先闭口 咀嚼,然后张口咀嚼,边咀嚼边发音,也可边咀嚼边 读数,以协调喉外肌平衡.嚼音练习对喉外肌紧张 引起声带病变有一定恢复作用.通过这些练习,既 可使喉肌功能过强者得到缓解,也可使喉肌弱者功 能得到增强,纠正不当的发音方法,防止声带小结复 发. 参考文献: [1]孙浩,孙旭鸯,马超武,等.显微支撑喉镜致并发症71例[J].I临 床军医杂志,2005,33(2),206—207. [2]王玲.显微支撑喉镜下声带手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J].临床耳 鼻咽喉科杂志.2001,1s(1):37. [3]杨式麟.嗓音医学基础与临床[M].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1:158—162. [4]兰信堂,王其有,宋建京,等.声带小结显微手术及术后发音矫 治[刀.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6,14(2):9卜92. (责任编辑:钟荣梅)
/
本文档为【旋转推进法修复单侧完全唇裂唇高不足的改进(附162例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