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2010MHT测试报告(最终)

2010MHT测试报告(最终)

2019-09-15 16页 doc 49KB 71阅读

用户头像

is_721103

暂无简介

举报
2010MHT测试报告(最终)高一年级 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一、目的与方法: 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高中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所面临的内外压力普遍增多。适度的压力可以提高个体的动机,促进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使个体适应的更好。但当前,不少压力已超过了他们所负荷的程度,常常会引发过强的焦虑,紧张、不安、抑郁、恐怖、孤独、自责、过敏、冲动、身体症状等心理困扰和适应问题,甚至引发精神症状。为了帮助老师、家长和学生本人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然后有的放矢的从认知和行为等层面上进行辅导,以改善、维护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本次测验采...
2010MHT测试报告(最终)
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一、目的与: 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所面临的内外压力普遍增多。适度的压力可以提高个体的动机,促进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使个体适应的更好。但当前,不少压力已超过了他们所负荷的程度,常常会引发过强的焦虑,紧张、不安、抑郁、恐怖、孤独、自责、过敏、冲动、身体症状等心理困扰和适应问题,甚至引发精神症状。为了帮助老师、家长和学生本人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然后有的放矢的从认知和行为等层面上进行辅导,以改善、维护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本次测验采用的是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MHT是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教授根据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修订,按焦虑情绪所指向的对象和由焦虑情绪而产生的行为两方面测定,由8个内容量表构成。把这8个内容量表测得的结果综合起来,就可以知道一个学生的焦虑程度;而各内容量表的结果又可诊断出个人焦虑中哪个方面的问题较大。这8个内容量表包括: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 心理咨询室对高一年级1400余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回1398份问卷,通过效度量表检测,有105分问卷显示被试为了达到高分或隐瞒自己真实情况而说谎,因此测试问卷无效,其中有效问卷1293份,有效率为92.49%。 二、结果与发现 1、高一学生MHT测验总体情况 测验 维度 学习 焦虑 对人 焦虑 孤独 倾向 自责 倾向 过敏 倾向 身体 症状 恐怖 倾向 冲动 倾向 内容量表≥8分 675人 48人 21人 275人 321人 239人 52人 58人 内容量表≥8分 52.20% 3.71% 1.62% 21.27% 24.83% 18.48% 4.02% 4.49%                   在本测试中,我校高一学生样本中有一项或一项以上心理健康方面问题的有675人,占被试人数的52.2%,比率高于国内测试结果,也高于我校历年测试47.6%,表明我校高一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予以重视。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为其学习困难和成绩不良及影响其正常的发展的内部原因。 八项量表内容检出率排序依次为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冲动倾向、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本次测试发现,排在第一位的是学习焦虑,表现为担心考试失败,担心老师提问,考试时怯场,多次学习上的经历失败和痛苦的体验后,这种焦虑会进一步增强。第二位的是过敏倾向,表现为感受性较强,对事敏感,对事担心。第三位的是自责倾向,指自己责备自己的倾向,具有这种倾向的学生自信心较低,做事容易失败。第四位是身体症状,学生经常感到心跳、头痛、疲劳、失眠等身体问题,主要与学生的性格和身体有关,体质较弱的容易出现上述问题。第五位是冲动倾向,表现为自制力差。第六位是恐怖倾向,这种情况往往由于过度的保护而产生的,表现为容易产生恐惧心理,胆怯。第七位的是对人焦虑,是指在众人面前表现出不安和过分的紧张,这些学生往往是人际交往经验不足或是家教过于严厉,造成人际关系的难于适应。第八位的是孤独倾向,表现为不喜欢与人交往,喜欢独处,其形成与学生的性格有关,往往是有自卑和冷漠造成的。 2、 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欠佳学生情况 总焦虑倾向 分 人数 所占百分比 65以上 14人 1.08%       将受试者8个内容量表的标准分加起来,就是全量表的标准分,从整体上表示了焦虑的程度和焦虑的范围。总焦虑倾向标准分在65分以上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不适应行为,需要制定特别的个人指导。 在我校此次针对高一新生的测试中,标准分≥65分的有14人,占有效问卷的1.08%,对于这部分学生,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需要制定特别的个人指导计划以消除其焦虑,需要班主任特别注意,心理咨询室也将针对这部分学生做进一步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 3、高一年级前250名学生情况分析 测验 维度 学习 焦虑 对人 焦虑 孤独 倾向 自责 倾向 过敏 倾向 身体 症状 恐怖 倾向 冲动 倾向 内容量表≥8分 106人 10人 4人 47人 47人 38人 10人 7人 内容量表≥8分 44.7% 4.2% 1.7% 19.8% 19.8% 16.03% 4.2% 3%                   此次调查中期中考试成绩排名全年级前250名的学生中共有样本242个,通过效度量表去除掉无效样本后,有效问卷237份。总分超过65分的有2人,八项量表内容检出率排序依次为学习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对人焦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孤独倾向。与总体样本相比较学习焦虑仍然排在第一位,但是比总体样本低了7个百分点;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并列排在第二位,显示这部分学生出比总体样本更加关注成绩,更加将考试成绩不良归咎于自身,对外界环境更加敏感;对人焦虑比总体样本略有靠前,显示出这部分学生不善交往;冲动倾向略有下降,说明这部分学生更加理性。通过总体对比发现这部分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优于总体样本。另外我们在数据分析过程中也发现,名次越靠近250名,学习焦虑的人数也越多,其程度也越重,这说明名次靠近250名的这部分学生心理调适能力比名次靠前的略差,如果能都对这部分学生采取相应的心理训练,其焦虑程度会明显下降,成绩也会有所提升。 4、高一、1班学生(58人)情况分析 测验 维度 学习 焦虑 对人 焦虑 孤独 倾向 自责 倾向 过敏 倾向 身体 症状 恐怖 倾向 冲动 倾向 内容量表≥8分 14人 0人 3人 14人 9人 8人 0人 2人 内容量表≥8分 24.14% 0% 5.17% 24.14% 15.52% 13.79% 0% 3.45%                   由于高一一班的特殊性,故在此次调查数据分析过程中,我们把这个班级的数据单列出来与总体样本、年级成绩排名前250名样本做一个比较,以期对这个班的教育教学管理有所帮助。此样本中学习焦虑排在第一位,但与总体样本相比,低了28.06个百分点,与年级成绩前250名样本相比.低了20.56个百分点;该班自责倾向并列第一,与总体样本相比,高了2.87个百分点,与年级成绩前250名样本相比.高了4.34个百分点。该班总分均分为35.5,低于全国常模的50分,说明该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但对比内容量表自责倾向数据,发现该班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相对于其他学生更加倾向于归因于自己。在数据分析中也发现该班学生内容量表分值多数都在3至8分之间,显示该班学生也有适当的焦虑,心理咨询室将对这个班级学生的心理状况做跟踪调查,以研究其学习习惯、方式等。 三、建议和对策 1、创设良好的在校环境,改善其心理状况。 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学习成绩和智力的开发。心理研究表明,心理健康与学习中的成功是极其密切的,心理健康可以说是有效学习的基础,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转化差生、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手段。这就要求我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在校环境,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帮助学生学习。我校通过近年的校园文化建设,已经初步形成了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也实现了校风的同化作用,使新进入这个环境的学生,很快受到同化,自觉或不自觉的接受熏陶或感染,并较快的适应新环境,从而避免产生心理上的不适,致使发生心理问题。但是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也发现随着我校新课改工作的深入开展,新课改中“绿色”、“健康”的教育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中的价值观、情感态度目标的实现要求进一步的强化我们的校风建设。要继续发挥广大师生参与校风建设的积极性,不断开拓师生参与校风建设的途径,通过校风的约束作用,使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学生会自觉的约束自己,自觉的维护学校的荣誉,学会自主管理。通过校风的衡量作用,使学生来认识他人、认识自我,提高自我认同意识。 2、改善家庭环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环境有关,应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学生的家庭结构、家庭人际关系、家长素质、家庭教育方式等都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比如有的家长只注重物质环境、不注重心理环境,常常是批评多于表扬或是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并且教育孩子不讲方法,使得家长和学生之间出现代沟,造成沟通上的困难,进一步造成学生心理健康上的问题。应该使家长意识到改善家庭环境的重要,从而使学生有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我们希望班主任老师通过家长会、与家长约谈、电话联系的方式能够帮助家长改善教育方式,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更加尊重孩子。心理咨询室也将充分利用学校网站这个平台,为广大家长提供帮助。 3、以心理辅导为基点,发挥一线教师的热情 以心理辅导为基点,就要求发挥心理辅导教师的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的心理辅导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形成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学习,学会适应新环境。但这种有限的力量对于学生的需要而言仅仅是杯水车薪。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广大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对参加心理教育的热情。他们有着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探索得到的实际工作经验,但程度水平还参差不齐,一方面在给学生解决问题,而另一方面却又无意识的给学生制造心理困惑。因此,我们应该把他们调动起来,在教学中接受、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改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相信学生的潜力提倡教学民主。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相信学生有学习的本领;其次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强调在各科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掌握该门学科的学习方法;再次就是给学生自学的时间,通过自学让学生有所领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并自觉的应用学到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有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利于学生思维和个性的发展,还应该运用恰当的教学模式,并且要寻找知识融合点点,考虑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4、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 通过教学计划之外时间组织学生活动,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培养能力和兴趣。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的教学活动互为补充,互相配合,都要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通过组织融知识性、思想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文艺、体育、旅游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健康的心理素质。高中阶段是他们第二次生长高峰,其生理和心理变化都很大,思想上多种矛盾错综复杂,兴奋性和抑制性往往失去平衡,因此多种欲望和需要萌生,这一切都会在与外界的交往中反映出来。如果其欲望长时间受到压抑,就会形成一种挫折感,从而产生不良的心理问题。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使他们旺盛的精力得到正当的宣泄,使其各种需要得到满足或转移,从而避免心理问题的产生或进一步恶化。我校在这方面已经做得很好,但需要注意的是所开展活动的学生参与性、参与度,不能使这些活动只成为某些特长生的舞台。 5、专业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心理咨询室将通过定期开展心理活动课、心理主题班会、板报、校刊、广播、团体训练、信箱、定期讲座、校园网络(网站、论坛等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助能力。 我们也将在心理咨询室专职教师的基础上分四条线打造心理健康教育骨干队伍。首先在管理层面上继续加强对政教处、团委、年级部主任的培训,在2013年前全部完成“心理健康辅导员”的轮训;其次,逐步加强班主任教师队伍的培训,使得他们具备一定心理健康知识、能解决简单心理问题,会上心理活动课;再次,配合新课改中价值观、情感态度教学目标,对一线教师加以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使其自觉在学科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并配合心理咨询室做好县“十二五”重点心理课题《高中新课改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最后,发展同辈群体心理互助模式,设立并培训班级心理委员。 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和学校的各项工作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和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相互渗透,形成一股合力,才能有效的发挥其作用。 四、个别指导计划 1、学习焦虑 学习焦虑的常见原因: 1)过去考试失败所带来的心理创伤; 2)父母和老师的批评指责成为一种心理刺激。焦虑在开始时通常都是怕学习成绩不好受到父母和老师批评,被同学们瞧不起; 3)多次经受考试失败,缺少成功的体验,形成学业上的自卑感。大多数学习焦虑与学业上的自卑感同时存在; 4)不良的认知,不能正确看待考试结果,不能用动态的、发展的、正反的、全面的观点看待考试结果和他人的批评,因而以偏概全地以为已不如人,没有足够的信心去应对学习与考试; 5)学业准备不足,由于平时努力不够,知识准备不足,对考试结果没有把握; 学习焦虑的指导对策: 1)指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成长历程,找到过去考试失败的经历,尤其是第一次造成心理创伤的经历,在心中告诉自己:“我的学习焦虑是因为那次失败造成的,从今天开始,我要彻底告别过去失败经历的影响,认真努力,轻松自然地应对学习与考试,我一定会越来越好!”。 2)各班班主任和课任老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考试结果,少批评指责,多帮助学生找出原因和制定下一步的成功对策,多把目光放在今后,多鼓励学生设定易达成的目标并采取切实的行动。各班班主任及课任老师对学生很不好的成绩也应减少斥责,糟糕的分数本身对学生就是一个惩罚,所以,不必再加斥责了,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不好的结果,而是如何从现在开始使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对学习焦虑倾向强的学生更应该注意这一点。 3)考试题不要出得太难,要增多学生取得好的分数的机会(关键是学生自身感到是“好的分数”),一般说来,10次中有6、7次是成功的,就会增强自信心,有利于产生好的学习状态。对于已经有学习焦虑的学生来说,要有意地给予一些容易的测验,使其取得“好的成绩”,以解除过度的焦虑感。在学习辅导时要多看到学生的优点和优势,比如,提醒学生注意到自己相对优势的科目、相对学得好的章节,分析这些成绩是如何取得的,迁移成功的经验、复制成功的方法,看到成功的希望; 4)指导学生改变不良的认知,正确看待考试结果,要用动态的、发展的、正反的、全面的观点看来待考试结果和他人的批评,要从不好的结果中找出积极的意义。比如,考的不好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但是,它也帮助自己找到了不足之处在哪里,为自己下一步的努力指明了明确的方向;这一次考的不好,名次很后,感觉不好,同时,它也为自己今后的进步留足了成长的空间; 5)加强考试前的准备。考试的失败不是在考试的时候发生的,而是在考试很久前就已经开始了,由于平时努力不够,知识准备不足,到考试时心中没有把握,所以就容易产生焦虑。如果能在平时就加强努力学习,扎扎实实地掌握好每一个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复习迎考,这样到考试时,就会胸有成竹、情绪稳定; 6)对于学习焦虑严重的学生,可建议其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循序渐进的改善其心理素质。 2、对人焦虑: 对人焦虑的常见原因: 1)过去与人交往的失败所带来的心理创伤; 2)父母和老师的批评指责成为一种心理刺激; 3)多次经受交往失败,缺少成功的体验,形成交往上的自卑感; 4)不良的认知,不能正确看待交往结果,不能用动态的、发展的正反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交往结果和他人的态度没有足够的信心去应对人际交往; 5)与人交往的经验、能力不足。 对人焦虑的指导对策: 1)指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成长历程,找到过去经历中的痛苦事件,尤其是第一次造成心理创伤的经历,然后在心中告诉自己:“我的对人焦虑是因为那次失败造成的,从今天开始,我要彻底告别过去失败经历的影响,注意交往的方法,轻松自然地与他人交往,我一定会越来越好!”; 2)各位老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行为表现,要少批评指责,多鼓励指导。要改善对孩子的态度;要尊重孩子的人格,要注意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行为表现,将行为表现和行为动机区别开来;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当,不能拔苗助长,提出超过孩子实际能力或发展阶段的要求;在学校生活中,老师应使其感到老师是“承认”他的,指导他具体的交往技巧和方法,树立自信心和安全感; 3)指导交往,不断提升交往能力。班主任老师多帮助学生找出过去交往不好的原因和制定提高交往能力的成功对策,并采取勇敢的尝试行动。对于对人焦虑严重的学生,不要有任何斥责,要特别有耐心地帮助他尝试用正确的方法与人交往,在不断的成功交往中不断地提升交往的自信心; 4)要创设成功交往的机会(学生自身感到是“成功的交往”),要有意地给予一些有准备的交往机会,比如,有足够准备的当众发言等。让他切身感受到成功的交往和自己的进步,从而解除对人的焦虑感。多看到学生的优点和优势,多提示积极的变化之处; 5)指导学生改变不良的认知,正确看待交往结果,要用动态的、发展的、正反的、全面的观点来看待交往结果和他人的态度,要从不好的结果中找出积极的意义。在指导对人焦虑的学生时,要让他感到同学们、老师是喜欢他、承认他、相信他的,使其改变对自己的不良看法; 6)对于对人焦虑严重的学生,可建议其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3、孤独倾向 孤独感形成的原因: 1)由自卑感引起的孤独感由自负清高引起的孤独感; 2)由缺少家庭温暖引起的孤独感; 3)由异质感引起的孤独感。比如,有的学生在大家悠然自得地活动时,自己却必须努力准备升学的事,有一种与大家不一样的异质感,因而产生孤独感。 孤独感的指导对策: 1)指导学生消除自卑感。无论自己的现状是多么的不好,都要愉快地接受已经发生的事实,并努力发展好自己的优势,使自己的一切不断地向好的方向发展。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自信; 2)指导学生加强同理心。对于“优秀的学生”“家境较好的学生”来说,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对他造成的影响,要多考虑别人的感受,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以免引起他人的反感,从而避免被他人孤立起来。 3)给予关爱。对于缺少家庭温暖的学生,要多给予关爱,要多主动和他们交流,多询问他们有何需要,适当的时候可给予拍肩、爱抚、表扬、鼓励、开玩笑及满足他们的现实需要,以增强他们对周围环境的亲和感。 4)避免异质感。对于有异质感的学生,在进行指导时,首先要尽可能消除异质感。在保持自己的个性同时,要注意找到与大家的共同点,要注意在团体中为大家做一些公共服务活动。 4、自责倾向 自责的原因: 从本质上讲,自责倾向隐盖了人对外在的敌意和攻击,是人在无法实现对外在的敌意和攻击后转而向内攻击的结果。比如:一个孩子依赖父母一—父母严厉惩罚孩子一—孩子对父母抱有反感和敌意;当这种反感和敌意表现出来时一一父母越发严厉地惩罚孩子一一此后孩子不能或不敢憎恨父母——孩子因而失去了憎恨的外在目标一一于是憎恨的能量由外转向内部——从而形成自责倾向。 不只是父母的惩罚能够引发孩子的自责倾向,老师和朋友的惩罚、批评与指责也能引起孩子的自责倾向。当一个学生犯了错误或者是做了某些事情后,被父母、老师和朋友责骂、惩罚或抛弃,此后,会感到无法生活或者是无法适应现实情况,并因此而对这些权威人物(父母、教师和朋友)产生愤恨与不满,如果这些愤恨与不满得不到顺利的解决,学生就会向内产生自责倾向。 自责倾向的指导对策: 1)自责倾向的基础是对失去别人的爱的不安。因此,指导自责倾向较强的学生,首先就要让他实际体验到、感受到别人对他的爱,从而解除他的不安。比如,要明确地告诉学生,家长和老师是关心他的,是爱他的,是相信他可以变得更好的,他(她)是值得别人关爱的。 2)、有一些自责倾向较重的人,由于期望被别人爱的欲求过强,有一点点不如意的小事就会感到“自己不被爱了”。这种情况下,就要指导他对自己的依赖心较强的性格有所认识,并注意培养自己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独立性,从而加以改变。 3)在学校教育中,对自责倾向强的学生的指导方针,是使其爱的欲求和受到承认的欲求得到满足。比如,把座位靠近“他所喜欢的人”,也可指导学生改善其与其他人的关系,给予受到别人承认的机会,以提高他的自信心、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引导他改变依赖性人格,养成自己有主见的性格。   4)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减少斥责和限制,要多给以“表扬”和“承认”的机会,以提高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5)一般来说,自责倾向强的人在改变的过程中,大多会出现暂时性的“攻击”和“反抗”,特别是在低年级学生中,这种情况更为明显。教师应把这种现象看作是“积极性的表现和萌芽”,要从长远来看,并加以积极的引导。 6)对于自责倾向严重的人,要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与治疗。 5、过敏倾向 过敏倾向的形成原因: 生理上的原因;过分保护的家庭教养; 心理伤害:有一些孩子或学生在生活经历中,曾经做过某些事情,受到了严厉的、粗暴的惩罚,心灵上受较大的伤害。 过敏倾向的指导对策: 1)改善环境因素:必须从调整环境,特别是从指导父母开始.如果父母明显有神经质,必须首先改善。 2)作为教师应注意的是,过敏倾向强的学生总是退缩起来不引人注目,因而往往会使人们忘记他的存在,教师应首先承认他,帮助他恢复自信心; 3)多倾听学生的诉说:对过敏的学生,要多倾听他的诉说,接受的他的感受,理解他的担心。当有人能真诚和有耐心地听他讲诉时,他的担心与敏感就会减轻。他的不良认知也会在自己的诉说中得到一定的自我调整与修正; 4)要鼓励敏感的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和多参加集体活动。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减少敏感的体质因素。参加集体活动可以加深对别人的理解,建立友谊与相互帮助的团体心理氛围,从而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效地减轻过敏倾向; 5)与学生坦率地交流:要平等真诚地与孩子沟通,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与孩子共同探讨“敏感事件”的实际影响结果,从而帮助学生重新解释“敏感事件”对自己的意义,从而不再对敏感事件感到敏感。 6、身体症状 身体症状的分类及形成原因: 1)“真正的病痛”:这种身体症状是“真正的病”导致的自我感觉不适并同时伴有焦虑反应,有一些生来就病弱或体质过敏的人很容易因为一点点小的毛病就出现身体症状; 2)“心理问题的躯体化反应”:这种身体症状是一种心理上的感觉与焦虑,并不存在真正的病,它是心理上的问题所引发的感觉不适。焦虑与担心是其真正起作用的原因。这种身体症状往往是许多症状同时出现。不论是哪一种身体症状,都有可能表现为强烈的焦虑和生理反应,也有可能表现为慢性的焦虑和轻微的生理反应。 身体症状的指导对策: 1)对于“真正的病痛”所导致的身体症状,要到医院检查出器质性病变所在,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医学治疗。同时要给予支持性解释,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对于“心理问题的躯体化反应” a、要承认学生的疼痛与痛苦,并支持其进行系统的评估排除真正的躯体疾病,从而让对方感受到老师和家长是关心、理解而且是愿意帮助他的; b、从积极的角度向其解释身体症状,让其明白不是真正有病,也不是有精神病,而是一种心理上问题的躯体化反应; c、回顾成长经历,分析创伤事件,提高认识水平,端正认识态度,从而减轻焦虑; d、帮助其掌握一些应对身体症状的策略,比如做紧张与放松交替训练、深呼吸锻炼等。 7、恐怖倾向 恐怖倾向的形成原因:缺乏生活经历;是过去创伤经历影响;是依赖性性格;是缺少关爱与自尊。 恐怖倾向的指导对策: 1)老师应和有恐怖倾向的家长沟通,孩子的成长永远都是他自身的成长,因此不能事事包办代替,应减少对孩子的过分保护,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2)对于缺乏经历而产生的恐怖倾向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去大胆尝试,多参加集体活动,要不断拓展生活的空间,对于孩子勇敢的行为要给予充分的表扬与肯定; 3)对于因缺少关爱与自尊而导致的恐怖倾向的孩子,要给予足够的关爱与尊重; 4)对于因过去创伤经历所导致的恐怖的倾向,要进行心理分析,帮助孩子找到第一次恐怖的经历与事件,然后进行再分析、确立正确的应对态度与策略。 8、冲动倾向 冲动倾向的形成原因:遗传素质的影响;被强烈焦虑所驱使;后天的学习与模仿;冲动行为的不当强化。 冲动倾向的指导对策: 1)设定清楚的界限:让孩子明确地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被允许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出现冲动性行为将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 2)指导孩子与人交往的方法; 3)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评价; 4)还要帮助孩子定立明确可行的、具体的学习与交往的目标。
/
本文档为【2010MHT测试报告(最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