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胃镜下氩气刀治疗上消化道黄色瘤

胃镜下氩气刀治疗上消化道黄色瘤

2017-12-09 2页 doc 12KB 25阅读

用户头像

is_882336

暂无简介

举报
胃镜下氩气刀治疗上消化道黄色瘤胃镜下氩气刀治疗上消化道黄色瘤 《中国疾病治疗方案库》--胃镜下氩气刀治疗上消化道黄色瘤 服用方法: 治疗方法: 采用PENTAX EPK-700电子胃镜、AG9800氩气高频电刀,术前常规咽喉麻醉,术前30分钟肌注山莨菪碱(654-2)10 mg以减少胃肠蠕动及分泌物。 在电子胃镜直观下,先进镜观察病灶,然后经内镜钳道插入氩气离子束凝固导管,导管伸出内镜头端1.5~2 cm,直至病灶上方约0.3~0.5 cm处,选用功率为30W,气流量为20 L/分钟。 与组织角度为30?~60?,以每次1~2秒的时间施以氩离子凝...
胃镜下氩气刀治疗上消化道黄色瘤
胃镜下氩气刀治疗上消化道黄色瘤 《中国疾病治疗库》--胃镜下氩气刀治疗上消化道黄色瘤 服用方法: 治疗方法: 采用PENTAX EPK-700电子胃镜、AG9800氩气高频电刀,术前常规咽喉麻醉,术前30分钟肌注山莨菪碱(654-2)10 mg以减少胃肠蠕动及分泌物。 在电子胃镜直观下,先进镜观察病灶,然后经内镜钳道插入氩气离子束凝固导管,导管伸出内镜头端1.5~2 cm,直至病灶上方约0.3~0.5 cm处,选用功率为30W,气流量为20 L/分钟。 与组织角度为30?~60?,以每次1~2秒的时间施以氩离子凝固治疗。直至病灶发白,黄色瘤消失。操作时避免氩离子束导管与病灶组织垂直。 术后3天内流质饮食,逐渐变为半流质、普食,常规口服抑酸剂及胃黏膜保护剂,4周后复查胃镜。 胃黄色瘤又叫网状内皮细胞瘤或脂质岛,指吞噬了类脂质的巨噬细胞局灶性聚集的瘤样增生性病变,其为假性肿瘤,是组织细胞对血浆脂质变化的增生性反应,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但目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1)胃黏膜损伤: 当组织局灶性破坏或修复时,残留的许多含脂细胞碎片被吞噬细胞摄取,最终形成泡沫细胞。而泡沫细胞正是黄色瘤重要的组织病理基础,故认为黏膜损伤是其主要致病因素。 (2)胃黏膜损伤影响脂质转运,使脂类在细胞内堆积,并形成脂类结晶。说明在病灶局部有脂质代谢障碍。(3)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文献报道伴发肠化的患者本病发生率为无肠化者的3倍,说明本病的发生与胃黏膜肠化有一定的关系。 胃黄色瘤可在胃任何部位发生,以胃窦部小弯区最为多见,其次为胃体前壁。病灶可单发或多发,以多发常见。胃黄色瘤常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仅在胃镜检查中发现,由胃镜、病理及PAS组化染色确诊,胃镜下现为圆形或椭圆形扁平隆起,大小约3~10 mm,呈黄色或黄白色,边界清楚,表面稍粗糙。 氩气刀是一种非接触性电凝固技术,氩气离子可降低出血创面温度,有效减少组织周围氧和氮的消耗,减少冒烟、焦痂和组织损伤,故碳化作用小,治疗后病灶表面泛白、泛黄甚至出现黝黑样变。故氩气刀治疗具有无烟、无气味、安全、创面愈合快等优点。 胃黄色瘤已被视为癌前病变,提倡尽早凝除。氩离子凝固(APC)治疗胃黄色瘤,使之变白、凝固、汽化、坏死、脱落,有利于改善或恢复胃黏膜上皮正常生理功能,对预防早期胃癌发生和缓解患者恐癌心理有积极意义。 使用氩气刀进行胃镜下治疗胃黄色瘤,一次治疗其消失率为100%,未出现胃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总之,胃镜下氩气刀治疗胃黄色瘤疗效显著、操作简单、方便、安全。 本疗法来源自: 更多相关治疗方法: 环球医网 www.54md.com--为全球华人提供健康养身及疾病治疗方案
/
本文档为【胃镜下氩气刀治疗上消化道黄色瘤】,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