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国音乐教育的历史·现状·未来——记2004年北京“院长论坛”

2017-09-26 15页 doc 34KB 17阅读

用户头像

is_511210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音乐教育的历史·现状·未来——记2004年北京“院长论坛”中国音乐教育的历史·现状·未来——记2004年北京“院长论坛” 中国音乐教育的历史?现状?未来——记 2004年北京“院长论坛” 中央音乐学院2004年第4期 JournaloftheCentralConservatoryofMusic?105? 中国音乐教育的历史?现状?未来 记2004年北京"院长论坛" 李岩整理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1—9871(2004)04—0105—07 2004年4月6日上午在中央音乐学院举行 的"院长论坛——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过去,现 在与未来"...
中国音乐教育的历史·现状·未来——记2004年北京“院长论坛”
中国音乐教育的历史·现状·未来——记2004年北京“院长论坛” 中国音乐教育的历史?现状?未来——记 2004年北京“院长论坛” 中央音乐学院2004年第4期 JournaloftheCentralConservatoryofMusic?105? 中国音乐教育的历史?现状?未来 记2004年北京"院长论坛" 李岩整理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1—9871(2004)04—0105—07 2004年4月6日上午在中央音乐学院举行 的"院长论坛——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过去,现 在与未来",是中央音乐学院联合23单位发 起,比利时王国驻华大使馆等6单位协办的"纪 念吴伯超百年诞辰学术活动"中的一项,由两岸 音乐院校系主任,院长及教授们参加.他们回顾 历史,联系实际,共商如何发展音乐教育事业. 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对两岸专业音乐教育的现 状及未来进行了研讨和.本文辑录部分院长 在几个问题焦点上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一 ,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和出路 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熠在分析专业音乐教 育的历史,现状的同时,对该院自身存在的问题 坦诚直言;并提出要建立全国院长联席制度,共 商未来音乐建设大计.他说:对于"中国专业音乐 教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通过今天的座谈,可 能解决不了什么实质问题.但我有一个体会,我 们中国专业音乐教育从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 奠定了一个基础,形成了基本的框架并一直延续 到现在.现代专业音乐教育是从1920年9月北 京女子师范学校音乐科,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 专科师范学校音乐组,1922年北京大学音乐传习 所开始的.1927年成立的上海国立音乐院,标志 着中国的专业音乐教育已经走向体系和规范化. 而专业音乐教育的办学,从1919年北大音乐 中西合璧" 研究会,就已经确定了"兼容并包—— 的办学宗旨.上海国立音乐院成立时,萧友梅提出 的"输入世界音乐,整理我国国乐",是北大音乐研 究会思想的延续,并一直延续到现在. 从学制看,早在1927年,上海国立音乐院 包括20世纪40年代的青木关——南京国立音乐 院,都已经有预科,本科及专修科.但为什么说 这种体制是从40年代才开始正式确定?因为南 京国立音乐院成立了学生的实验乐团,创办了幼 年班后,才有了大中小学一条龙的教学体制. 在办学思想上,确实有两条线:即1919年 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所及后来的北大音乐传习所 所确立的"兼容并包,中西合璧",和1938年 在延安成立的鲁迅艺术学院所确立的"音乐为社 会,政治服务".前者体现的是艺术风格;后者 体现的是艺术目的;但它们都一直延续到现在, 可以说从40年代开始,中国专业音乐教育办学 的体制,框架,实际上已经确立,形成. 教育体系,则基本沿用了西方的音乐教育体 制,我国历史上专业音乐教育几个领头人萧友梅,黄 自,应尚能,赵梅伯,吴伯超,冼星海等,都是留学欧 美的.而中国在这以前没有专业音乐教育的历史. 收稿日期:2004—06—20 作者简介:李岩(1958一),男,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 ? 106?中央音乐学院(季刊)2004年第4期 20世纪50年代初,我们在座的九所专业音 乐学院纷纷成立.虽然当时沿用了前苏联和东欧 的体制,但学制上,依然是20世纪40年代确定 的大中小学一条龙.办学的基本方向,是教学, 科研,实践三结合.办学宗旨也是"中西合璧 —— 兼容并包".20世纪50年代以后,专业音 乐教育的发展很快.仅二三十年间,传统的学科 已健全,基本上是三大类:1)作曲和作曲理论; 2)音乐学(包括史学,美学和民族音乐学);3)表 演(包括中西器乐和声乐). 改革开放至今,是专业音乐教育发展最快的 时期.1978年七七,七八级学生进来后,学校对 西方的当代文化意识吸收的较多,教学观念也有 了很大的改变,开始注意到国际化的音乐教育标 准.也开始将现代音乐思维方式和科学技术运用 到教学中.国际交流与合作也空前繁荣. 关于新学科,新专业的建立比如作曲方 向,增加了电子音乐,很多学校有音响导演,录 音专业等等;音乐学也在扩展,真正意义上的民 族音乐学在专业音乐教育中发展得很快.有些人 到国外留学,把这个学科真正的含义带回来,发 展我们自己的民族音乐学,它同原来的"民族音 乐理论"的概念是不一样的.另外,音乐美学, 音乐心理学,音乐社会学等新兴学科的发展也很 快,可以说光是音乐学领域,就增加了很多新的 专业方向. 音乐教育和音乐科技的建立"音乐教育" 学科看起来历史悠久,但实际上真正把它当作一 个学科来建设和发展,我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 研究国外音乐教育的情况,把音乐教育和专业音 不 乐教育常规学科——音乐学,作曲和表演,以及同层次的音乐教育(如普通大学的音乐教育,成人 音乐教育及函授音乐)加以区分,还是近20年的 事.一些非常规的音乐教育也发展得很快.如:中 国音乐学院有函授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有远 程音乐教育学院,并都已经形成了相当大的规 模.这确实是一些比较新的,发展得很快的新领 域.音乐科技,如提琴修造艺术,音乐嗓音治疗, 音乐治疗等,也是近20年才开始的.音乐管 理,艺术管理等一些新的学科也在建立和发展. 关于专业音乐院校的平衡发展假如说文革 以后的80,90年代,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 学院在全国九所音乐院校中,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地位的话,到21世纪,我们也应该反思一下: 不靠老一辈的教授为中央音乐学院撑门面,现在 5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是否还依然在全国专业音 乐教育中占绝对优势?我认为现实是:到21世 纪,全国的九所音乐学院的学术发展,开始趋向 平衡了.我不认为中央,上海两个学院遥遥领先 ,武汉,西安,天津,沈阳,广州 是好事,四川 等地音乐学院都有自己的特色,很值得我们重视 和学习.对当前专业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我提 8点看法: 1.专业音乐教育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有一种 超常的发展.对此我不说好也不说坏,就学音乐的 学生而言,占所有的学科学生的比例越来越大. 2.出现了一种大众化的教学趋势.以前专业 教育是精英教育,人招得很少,现在则生源很 多,招生数量扩大,教学相对降低. 3.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包括中央音乐学院在 内,学生的素质和教学质量都参差不齐,差别比 较大;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成果也相差很大. 4.教师队伍的基本素质和国际化的相比 差距很大.这其中包括实践能力和学术水平.我 们的教师在理论,实践及综合素质等方面与国外 相比,确实还有差距. 5.课程设置陈旧.到现在为止,我们基本上 还是承袭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传统的课程设置,新 兴学科的课程设置相当贫乏. 6.传统专业缺乏现代意识和现代标准.作 曲,音乐学,表演等传统学科,在国际上与之对 应的学科中的教材,教学手段,观念的变化很 大,我们是否革故鼎新了?应该深刻反思一下. 新兴学科的建设,起步一定要高,既然要新办一 个专业,一定要把这个专业当前的学科标准及课 程设置搞清楚,并要把国外专业化人才请进来. 学科建设一定要扎扎实实地去做. 7.要切切实实整顿教师队伍.我们每个院校 都是搞专业音乐教育的,所以教师队伍的基本素 质应该比较高.中央音乐学院正在研究这个问 李岩整理:中国音乐教育的历史?现状?未来?107' 题,要开人事工作会议,专门谈怎样提高教师队 伍的素质,并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 8.加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合作.我们以往 谈国际合作,虚的比较多,实质上的交流比较 少.比如我们在教学上,应该以互相研讨,相互 渗透来提高我们自身的水平;国外同行也可以学 到我们好多东西.要让他们看到,中国的专业音 乐教育,既有一定的优势和水平,也有长处.交 流不能流于表面. 最后,我希望兄弟音乐院校之间要建立长期 的规范化的交流制度.德国24所音乐学院,每年 开一次院长联席会议,讨论大家共同关心的问 题.我们之间应该多交流,并建立成真正的院长 联席会议制度,来共同讨论我国专业音乐教育的 有关问题. 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杨燕迪认为,上海音乐 学院依然要坚持走培育音乐精英的道路,并提出 直接引入大师级人物,作为学科领军人物的设 想.他说:在吴伯超先生的纪念活动中,有一个 深刻的印象,当年的"人才"是成批出现的,如 黄自的作曲班,吴伯超的幼年班,可以说绝大部 分都是有用之才,并成为近现代的重要人物.今 天我们就不能这样说了,除七七,七八,七九这 三级学生中出了大量人才,随着时间的推移,像 这样成批量杰出人才辈出的局面,一去不复返 了.其中原因是时代造成的.我们现在面临市场 化,商品化冲击的大潮,在这样的条件下来办音 乐教育,跟20世纪20,30,40年代及改革开放 初期办音乐教育的情况非常不同.在那个年代, 中国的音乐基本是一片贫瘠的土地.那时只要是 "人才",很快就能发挥作用.改革开放后,中 国百废待兴,很快这三届毕业生大多成为各个院 校的中坚力量.目前我们则要在市场经济下,来 面对,发展我们的专业音乐教育.一方面,音乐 教育的市场不断地扩大,但就业的前景,并不看 好.加之严肃音乐在全球范围,也在走下坡路. 我们面临很大的困境,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个人 认为,至少就我们学校而言,在办学方针上,还 是要坚持精英化的办学道路.因为在中国的市场 环境中,如果我们走大众的音乐教育之路,至少 对上海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是不合适的. 上海音乐学院目前是全国各大音乐院校里,招生 人数最少的.今年才第一次突破一千人,而且我 们近几年扩招也主要是新建专业如音乐剧系,艺 术管理系,音响系等.老专业基本还维持原 来的规模.就这样已经感觉到教学的压力了.所 以我们在今后的五到十年中,不会扩招.而且上 海市政府对我们学校的定位,也希望我们走精品 学校的路线. 杨燕迪还指出:专业音乐教育有它的特点, 作曲和理论可以自学,但表演是绝对不可能.跟 一 个好的老师学下去,才能出成绩.其他师范院 校,应该走另外的路,在分工上要有明确的规 划,但这不是我们谈谈就能起作用的.得取决于 "上面"能不能下大决心来整理整个音乐教育体 系.就现在音乐学而言,已经遇到大量的考生既 没有音乐基础,音乐方面的功力不够;也没有文 化修养,他们读的书很少.但音乐学恰巧这两方 面都需要.往下要做的,是学科建设,而学科建 设的根本,是人,是师资.原上海国立音专,是 一 个很好的品牌,那时有非常好的一批外籍教师 及中国籍老师,这在中国音乐史上应该重重写上 一 笔.在他们的培养下,出现了一批栋梁之才. 特别是指挥及表演学科,有些领军人物,是要从 国外直接引入,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 要长期任教.我们想实行这方面的制度,我们和 傅聪先生已经签了长期的.我们每一个学 科,都需要这样大师级的人物,来推动学科的建 设.其他的学科当然也都面临这样的问题.目前 上海音乐学院是求贤若渴的.每一个专业都觉得 缺人.但待遇,外籍教师的聘用及相应政策还不 配套.这是学科建设的根本,是重中之重. 二,各地音乐院校应办出自己的地方学科特色 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刘永平在会上强调了地 方音乐院校学科特色的问题.他认为现在办音乐 专业的趋同,是最大的问题.造成特色,优势不 清,都一样.因此发挥各自的作用,这一点非常 重要.武汉音乐学院的基本思路是:依托特色学 科建设,促进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同时积极发 ? 108?中央音乐学院(季刊)2004年第4期 展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并与当地 —— 湖北的文化优势及学院自身的优势结合起 来,使它形成我们的办学特色.如我院作曲系的 音乐音响导演,录音艺术以及计算机音乐理论, 是作曲技术发展中的新兴学科;作曲技术理论侧 重20世纪西方现代音乐的研究,使这个学科有 进一步的优势.表演专业与编钟音乐,楚文化的 艺术结合,使传统学科扩张.这样我院才有可能 到美国,香港,法国参加中国文化周演出,才能 表现出湖北乃至中国特色.我院东方交响乐团与 企业结合,借船出海,这样才能到德国,到维也 纳"金色大厅"演出.最近我们又搞一个项目就 是中国的交响乐全国巡回演出,等等,都是传统 学科的新扩展.此外我院也有湖北特点的学科如 音乐考古,道教音乐,编钟律学等等.我们这么 做的目的:即传统学科要做,传统的专业要尽可 能办好.向中央,上海学习,要多出人才.努力 把七个系的表演专业等尽可能地办好.但我们其 他特色学科,也把它抓好.我总的感觉是,我们 九所音乐院校及其他二百多所二级音乐院系,都 要有自己的特色,这样我们才不会雷同.各取所 需,各尽所能才能使现在大批出现的音乐院校, 找到自己的定位,考生也能找准自己的位置. 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周广平认为:经济 发达了,办学条件好了,但能不能办出特色?不光 靠大楼,更重要的是靠大师.要有好的老师,才 能培养出好的学生.广州大学城的建设,使我们 星海音乐学院在办学的硬件条件方面得到了根本 的改善.下一步我们要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狠下功 夫.广东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口号,这对我们专 业艺术院校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希望不要从 一 个小的文化概念去理解文化大省的涵义,要让 我们专业艺术院校在文化大省的建设中发挥出应 有的作用.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以下简称南艺)院长 伍国栋认为,基础教育不足,是教学后劲不足的 原因之一,教育要全面发展而不要失衡.他说: 南艺有四个专业:表演艺术专业,创作理论专 业,录音艺术专业,音乐学专业.南艺学术方面 的思路是在教学上追求平衡.我们把四个专业看 成是一个板凳的四条腿,缺了一个是坐不稳当 的.但同时,要突出特色教育.南艺的特色教育 是什么?我们有三个专业:作曲专业,近年南艺 的作曲家庄曜的大型歌舞《茉莉花》之中的《枫 桥夜泊》(2000)及民乐创作《锄禾日当午》 (2001),王建民的民族器乐《第一二胡狂想曲》 相继在全国重大赛事获奖;民乐,江苏是刘天 华,阿炳的故乡,也是诸多琵琶流派,古琴流派 的发祥之地,二胡演奏家大多出在江苏,所以有 二胡之乡的美誉;音乐学,在20世纪70年代 末,南艺是最早挑头发展音乐学专业的.第一次 民族音乐学研讨会,就是高厚永,沈洽和杜亚雄 在南京搞起来的.严格说,我们的方针就是在四 条腿的平衡发展的基础上,追求这三个特点.另 外我们也准备广招贤才.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从50年代到现在我们 两个基础的教学即文化课和视唱练耳,基本乐理 的教学处于失衡状态.我相信中国除了中央,上 海两个专业音乐学院之外,所有的院校,都有所 失衡,或者说重视不够.而且它绝不表现在课时 而在理念上.第二个失衡,对音乐学的基础理论 教育,重视不够.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教师包 括萧友梅,刘天华,吴伯超,都中西兼通的,他 们有很深的文化底蕴.现在我们则把音乐学基础 和技巧对立起来,确实是一个失误.第三,音乐 学专业音乐技能,技巧失衡.现在大量招的音乐 学学生,是专业不好转学音乐学的,这部分人既 缺少音乐技法,技能基础,也缺乏现在所学专业 的基础.学民歌理论的不会唱民歌;学器乐理论 的不懂演奏技法,这些都是我们要考虑的.第 四,民族器乐的教育,教材的积累需要认真加以 考虑,例如不能一年级进来拉《长城》,毕业时 还拉《长城》.二胡曲能够进入教材梯队,要有 几百上千首.不能八级和二级的教材水平差不多 嘛!总之,我的感受是:现在全国所有音乐学院 都是中西共融的,我们既要重视传统音乐的教 育,也要重视西方音乐的教育,本土的音乐教材 的积累更要充分地得到重视. 李岩整理:中国音乐教育的历史?现状?未来?lO9' 三,综合大学及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办学思路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周世斌认为在 激烈的音乐教育的竞争中,综合大学得天独厚, 但特色不在于"学院"改"大学","音乐系" 变"音乐学院"之名;而在于实质,要与国际接 轨,发展新兴学科,强化传统学科,才能处于竞 争的潮头,浪尖.他说,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到底要走什么样的路?还是要依托综合大学的人 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平台.我们去年的博士 点的申报有三个方面,其中之一是音乐教育方 向,因为首师大音乐学院近些年来在这方面,有 自己的特色和传统;之二是音乐科技.如果说音 乐教育是我们的传统,音乐科技就是我们现在和 将来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我经常去国外,有比 较深刻的体会,属于音乐科技的音乐工程,音乐 治疗,音乐商业专业培养的学生,非常好找工 作,有的在没毕业时,就被通用公司,或者是摩 托罗拉这样的大公司录用.音乐与当代高科技的 结合,实际是音乐艺术拓展的一个趋势之一.而 综合大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科布局的全面 性及多样性,为我们在这方面的发展,提供了横 向联系的广阔天地;之三是作曲与作曲技术理 论.和一流专业音乐院校比,虽然目前并不是我 们的优势,但与其他综合大学比,我们体现出相 应的优势.总之,提升,依托传统学科,专业, 提升现有的学科和专业,发展新兴的特色学科和 专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才能在高等院 校的竞争,建设和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台湾师大音乐系主任钱善华首先介绍了台湾 的音乐教育现状,学生的就业状况,并对专业音 乐的未来表示担忧,提出要培育严肃音乐的基本 听众.以为补救.他说:到目前为止,台湾还没 有任何专业音乐院,未来也不会有,因为台湾现 在已经非常饱和,目前100多所大学有24个音乐 系(不含中国音乐系).我们每年大学入学考试, 都是统一由师大音乐系主办.我们的音乐教育都 在音乐系里.我们师大音乐系是台湾最早成立的 音乐系,从H据时代接受上海的萧而化,戴粹伦 等,加上一批台湾当时留H学音乐的,一直发展 到现在.台湾已有非常多的音乐系了,我们是台 湾目前三个博士点之一,硕士班我们也是台湾最 早成立的,目前学生约有350个人左右.包含大 学部每年招60,7O个,本科生7O个,硕士班4O 个左右,博士生8,9个. 台湾的专业音乐教育,虽然挂了师范的牌 子,但这类教育完全是开放的.所以任何学校都 可以培育师资,但师范学校的学生不一定非当老 师,他们可以选择. 台湾这么多音乐系里大部分学生,首先会想 到出路问题,所以能不能够当老师,是我们学生 很重要的选择.如台北,台北音乐大学,台湾大 学两所大学的音乐系学生,也都千方百计想拿到 老师的资格,这样他们将来出来找职业的时候, 就有多重选择.目前,专业音乐教育培养出来的 管弦乐的学生出路较多,因为台湾目前有三个政 府资助的管弦乐团(国家交响乐团,台北市交响乐 团及台湾省立交响乐团),所以小提琴拉得好,有 可能到职业乐团.但是其他专业如钢琴,声乐, 台湾目前还没有一个职业合唱团.能够想到的最 好出路,就是当老师.所以教师市场的竞争非常 激烈.跟大陆的情况不一样,我们强调专业音乐 教育,要培养最好的演奏人才及最好的师资. 我相信台湾很多音乐系,目前的教学理念, 也是朝这个方向发展的,毕竟要为了学生,做最 好的打算.目前我们的学生毕业以后,大部分考 研究所(本岛)或者出国继续深造.由于出生率非 常低,目前台湾中学跟小学,师资紧缩得非常厉 害.因为没有那么多小孩子上学,老师就很不容 易找事情.以前我们系的毕业生,百分之百能找 到事.但现在恐怕百分之五十都不到. 如果你们注意到台湾的新闻,有一种情况: 好几万个流浪教师,他们从南考到北还找不到一 个学校.我们都照实讲.我本人的做法是,尽力 提高他们的专业修养,让他们在进入职场时,如 果学管弦的,能够让他们达到最好的状态,考进 交响乐团.其他的学生我希望,能出各方面最好 的人才,这样才具有竞争力. 台湾目前,就业市场跟专业矛盾的一面,是 我们实行一些新的制度:以后音乐课不叫音乐 ? 110?中央音乐学院(季刊)2004年第4期 课,叫艺术课,教师要学舞蹈,绘画及戏剧表演 等(这是我们所有音乐系主任都反对的,但没有 办法),从某一方面想,像胡适之先生讲的"文 学要广",学艺术要广是好的,但学了这么多课 程,对专业一定有影响,特别对艺术技能的练习 是有影响的. 更大的一个问题,是专业音乐教育将来的远 景在哪里?我只能说台湾,我们培养了许多声乐 家,钢琴家,演奏家,但我们的交响乐团在演出时, 有多少观众?这是我最担心的问题.因为我们这么 多从外国回来的演奏家办了这么多专业的音乐会, 但音乐会要"拜托"人来听,这是更严重的问题!我 们的观众在哪里?我们培养了这些人到底是为什 么?我在今年寒假去了美国,我们的姊妹院校的做 法也是全民的音乐教育.请不要忘记,全民的音 乐教育也是专业音乐教育必须要占领的一块阵 地,不然的话,专业的人才训练出来,将来没有 市场(Market).他们是没有未来的. 我一直在想,怎么样把全民的音乐水准提升 起来.有这个层次,再提升专业教育,才有意义. 我们受的教育跟大陆不一样.《圣经》里有 一 句话:"一粒麦子如果撒在岩石上,是长不出 来的.一定要撒在土壤上,它才会成长,才会有 收成."我们专业音乐教育培养了很多小的种 子,我们撒种的泥土一定要肥沃,有水,才可以 长出果实来. 四,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之间的关系问题 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周广平在会上提出 了有关目前不同专业院校存在办学格局混乱和观 念定位不清的问题,他说:目前我国的专业音乐 教育,存在着专业与非专业院校都在从事专业音 乐教育的现象.广东有十几家院校,如海洋大 学,理工大学等等,都在开办音乐专业.各院校 的师资水平,办学条件都不在一个平台上.这对 专业音乐教育有一种负面的影响,即把一种规 范,规矩打乱了,把整个专业音乐教育的规律打 乱了.音乐教育的办学标准到底是什么?我们还 要不要遵循专业音乐教育的办学规律? 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杨燕迪表示:我同意由 国务院或教育部,文化部出面,对音乐教育作一 个整顿.据我所知,有些师范院校的音乐学院, 音乐系办学的能力和水平,确实令人摇头.这种 "高等音乐教育",是非常荒谬的.因为一些小 的地方院校,不在中心城区,没有什么音乐生 活,所以学生根本就没有文献的概念,也不听音 乐会,四年就是学点非常粗糙的技艺.在这种条 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显然不是我们所要求的 "音乐人才".我们国家目前面临着一个非常严 峻的关口,在这样的局势下,一方面有市场的压 力,但我们如何在这样大的压力下保持应有的办 学水准,则更为严峻. 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刘永平则认为:学习音 乐的人多起来,绝对是一件好事,既要走"精英 教育之路",大众音乐教育也不容忽视.但是, 政府在对音乐教育扶持的同时,也应该加大管理 力度使其真正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他还提出 "从业概念新说",同时强调突出武汉音乐学院 自身的优势及特色,他说:我们国家这几年音乐 教育发展很快,结合武汉音乐学院来想问题,我 们也有7O年办学历史了,如中央音乐学院,上海 音乐学院一样,武汉音乐学院之所以能发展到今 天的规模,水平,档次,应该说跟我们几代人的 努力特别是老一辈分不开的.我们要好好地学习 总结,重新评价和认识过去. 现代中国音乐教育,从2O世纪2O年代到现 在,也有8O多年的历史了.从专业音乐教育本身 来讲是一贯的,改革开放至今是其快速发展时 期.我觉得只要发展,就是好事.我不站在个 人,具体的学校,而是站在音乐教育事业的角度 看问题.有那么多人喜欢音乐,愿意学习音乐, 有那么多学校想办音乐,这是好事.只有普及才 有提高,如果只是几个学校在那里搞音乐,大家 都不学音乐,我们不会有自豪感.当看到几千甚 至几万人来报考,我们的价值,自豪感油然而 生.设想:我们招生时没人来考,或者只是来几 个"精英",那我们就会有危机感了.所以从大 的前提看,这是好事,是改革开放及经济发展带 来的正面结果.但也有很多问题,并且不同层面 都有.这些问题,属于具体办学时的规范问题. 李岩整理:中国音乐教育的历史?现状?未来'111' 我感觉音乐现在很受老百姓重视并觉得是一个非 常好的职业,每年可能有大约70多万的学生来考 艺术院校,他们没有错!他们要学音乐,绝对是 好事情!问题出在哪?在决策者,国家怎样宏观 控制好,比如,从政策上引导,从学科布局上调 整,他们要做这个事情!这是我们做不了的.这 么多学校办音乐,甚至连师范院校都不是,是什 么水产之类的学校,我们听了之后觉得很可笑. 但为什么他们这么作,是经济利益驱动!那政府 为什么不调整规范呢? 关于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之间的关系,我们 需要精英教育,但大众的音乐教育也需要.武汉 音乐学院是以附小,附中,大学本科及研究生教 育为主体.必须是精英教育,并在招生规模,质 量上严格把关.但在成人教育,音乐教育等其他 专业,相对要大众化一点,原因是它投入少社会 需求大.而且你不做这个事情,那就会把它推给 水产之类学院去办了,那更成问题!另外地方院 校还有许多经济方面的考虑,像我们学校1978 年时,只招了50多人,我们也希望像那时那么 "精英",但当时教学条件,老师待遇等就不是 很好.如果能有多点人学音乐,办学环境就会更 好些. 关于"就业",武汉音乐学院就业情况很 好,去年在省里还受到表扬.但就业的概念是什 么?到底什么算就业?我们曾对七八级学生搞过 调查,大约百分之三四十都改行了.改行是不是 做不下去?也可能人家在其他方面发展得更好. 比如我在深圳的一些同学,他们改行以后,搞音 乐出版发行和文化管理等.只是没有再唱,再 跳,再演奏,但可能他对音乐事业贡献更大.大 浪淘沙出来的,是我们事业的精英,要保持住这 块阵地;但随着社会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人的 潜力变化,有人即使作为一种素质教育,在本科 或专科学了音乐,但朝其他方向发展产生了更大 的价值,我看也没错.甚至比原来更好.这也是 一 个观念问题.我们希望有更多人学音乐,希望 政府在结构上,质量上对各类音乐学院进行调 整,发挥我们九所专业音乐学院及其他二百多所 二级音乐院校不同的作用. 针对近年来的扩招问题,西安音乐学院副院 长白陆平教授在发言中认为,我国专业音乐教育比 起发达国家,目前的规模不能说大.比如德国就有 23所音乐学院,意大利有55所音乐学院,美国有 那么多交响乐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两个文明 程度的快速提高,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繁荣,音乐 专门人才从培养到需求都有广阔的前景.目前的现 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音乐活动渗 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领域,但水平与品位不 高是普遍的.改变这一状况是我们专业音乐教育的 历史使命.二,专业音乐教育在发展中,各学科不 够均衡,诸多方面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完善,强化 和规范.三,有些地区,学校本无办学条件与基 础,盲目开设专业,质量不高,影响不好.四,教 育职能部门对专业音乐教育宏观指导不够,政策不 到位.比如专业音乐教育教学的评估体系没有,专 业音乐教育教学的特殊性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比如 学费标准由各地方政府审批,地区间的差别和各同 类院校之间的差异,给部分院校的发展造成了一定 的困难和困惑.同时,白陆平副院长还从"办学规 模空前","国际比赛获奖人数众多","学术交 流丰富","素质教育受到广泛重视"等各方面论 证了近二十年来,我国专业音乐教育的飞速发展和 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并对今后我国专业音乐教育事 业的前景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他同时提出了兄弟院 校优势互补,研究生异地培养,搭建国际化专业音 乐教育平台等一些具体的思考. 总之,虽然各音乐学院院长,系主任及教 授在"院长论坛"中仅做了精彩发言,没有形成 任何决议,但他们的"风云聚会",必将对中国 的音乐"气候"产生无以限量的影响,我们拭 目以待. (责任编辑:杨民康)
/
本文档为【中国音乐教育的历史·现状·未来——记2004年北京“院长论坛”】,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