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国债流动性研究

2017-11-12 5页 doc 17KB 15阅读

用户头像

is_511210

暂无简介

举报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国债流动性研究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国债流动性研究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国债流动性研究 摘要 国债市场完善的标志之一是国债的流动性,国债市场流动性的提高,不仅能有效降低中央财政的国债筹资成本和风险,而且有利于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管理和债券资产运作,既为中央银行开展公开市场操作提供广泛的回旋余地,又利于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本文深入研究了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并提出为加强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进行对外开放的“相互持债”概念。 关键词 金融危机;国债流动性;对策 一、我国的国债 《论我国国债市场的流动性》一文发表后,有读者反映对我...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国债流动性研究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国债流动性研究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国债流动性研究 摘要 国债市场完善的标志之一是国债的流动性,国债市场流动性的提高,不仅能有效降低中央财政的国债筹资成本和风险,而且有利于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管理和债券资产运作,既为中央银行开展公开市场操作提供广泛的回旋余地,又利于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本文深入研究了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不足的问,并提出为加强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进行对外开放的“相互持债”概念。 关键词 金融危机;国债流动性;对策 一、我国的国债 《论我国国债市场的流动性》一文发后,有读者反映对我国的国债不甚了解,因此,本文特对我国的国债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债发行基本上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是第一阶段,80年代以来是第二阶段。 20世纪50年代,我国发行过两种国债:一是1950年发行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当时,一方面刚解放,经济基础薄弱,财政收入有限;另一方面要继续支援人民解放战争,迅速统一全国,还要恢复和发展经济,财政支出较大,同时通货膨胀情况也比较严重。于是,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举借折实公债,其发行对象是城市工商业者、城乡殷实富户和富有的退职人员,其他社会阶层人士可自愿购买。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募集与还本付息,均以实物为计算,其单位定为“分”。我国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以后,为了加速国家经济建设,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于1954年开始连续发行建设公债,一共发行了5次,发行对象是社会各阶层人士。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我国停止发行国债。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变化,政府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逐渐下降,部门、企业和个人所占比重上升,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利用国债调节经济,中央政府于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这一阶段我国发行的国债有如下品种: (一)国库券 国库券起源于英国,属于一种弥补国库短期收支差额的政府债券。在西方国家,国库券利率是市场利率变动的集中反映,同时它又极富流动性,有发达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交易和变现都很方便。我国曾经把短期国债、长期国债都叫做国库券。从1995年开始,我国发行的国债就不再称为国库券,而改称“无记名国债”、“凭证式国债”和“记账式国债”。我国发行国库券始于1981年,以后基本每年都发行。它的大致情况 1、规模越来越大。1981—1984年每年发行40亿元左右;1990年突破100亿元;1994年突破1000亿元;2001年为4880亿元;2002年曾计划发行5929亿元,实际发行达5934.3亿元;2003年发行6282.98亿元。 2、期限趋于多样化。1981,1984年为10年期,1985—1991年为3,5年期,从1994年开始一方面发行2年、1年、半年和3个月的中短期国债,另一方面开始发行10年期、15年期、20年期、30年期的长期国债。 3、发行方式趋于市场化。1991年之前主要采用行政摊派的发行方式,从1991年开始引入承购包销的发行方式,从1996年开始引人招标发行方式。 4、市场创新日新月异。如2001年7月2日开始,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实行净价交易的方式,并于2002年开始在沪、深交易所推广;再如在2002年底,银行间国债市场引入非金融机构法人投资者;又如2002年6月3日,正式启动国债银行柜台交易市场等。 (二)国家债券 1、国家重点建设债券。国家重点建设债券只发行过一次。1987年国家建设资金供求矛盾突出,预算内资金不足,而预算外资金大量增长。为了调整投资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需要,财政部决定发行国家重点建设债券。该债券共发行54亿元,其中单位认购约占90,,个人认购约占10,,期限3年;对单位发行的利率为6,,对个人发行的利率为10.5,。 2、国家建设债券。该债券性质类似于上述国家重点建设债券,于1988年发行过一次。国家建设债券的发行对象为城市居民、基金 会组织以及金融机构,期限2年,利率为9.5,,实际发行30.54亿元,筹集的资金用于国家重点建设项目。 3、财政债券。财政债券是国家为筹集建设资金,弥补财政赤字所发行的一种债券,我国至今已发行过多次。第一次是在1988年。财政债券的发行对象是各专业银行、综合性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券面形式采取人民银行代债务方发给财政债券收据,可以记名、挂失,但不能流通转让。1988年财政债券有两种:一种是2年期,利率8,,发行了56.142亿元;另一种是5年期,利率7 5,,发行了9.65亿元。1990年财政债券为5年期,利率为10,,发行了71.09亿元。1991年财政债券期限为5年,利率9,,发行了64.63亿元。 4、特种债券。特种债券也称特种国债,是由国库券派生而来的,一共发行过3次,目的是解决政府资金的不平衡,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特种国债的发行对象为经济条件较好的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私营企业、金融机构、企业主管部门、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及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退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待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交通部车辆购置附加基金管理机构。券面采用收款单形式,可以记名、挂失,但不能流通。1989年特种国债为5年期,利率15,,发行了42.84亿元。1990年特种国债亦为5年期,利率15,,发行了32.68亿元。1991年特种国债仍为5年期,但利率降为9,,发行了17.21亿元。 5、保值债券。保值债券又称保值公债,它的出台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面临较严重的通货膨胀之时。当时为了吸引资金、稳定通货、增加财政资金,财政部于1989年发行了这种带有保值补贴的国债。保值公债的发行对象是城乡职工、居民、个体工商户、各种基金会、保险公司以及有条件的某些公司,期限为3年,利率随人民银行规定的3年期定期储蓄存款利率浮动,加保值贴补率,外加1个百分点。票面为实物券形式,有面额,不记名,不挂失,可以向银行抵押,可以在国家规定的场所转让,计划发行额为0亿元。1989年未发行完的部分,后转为在1990年继续发行,实际共发行约5亿元。 6、基本建设债券。基本建设债券不是标准化的国债,因为不是 由中央政府直接发行的,而是由政府所属机构发行的,是一种政府机构债。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进行基本建设投资管理体制的改革,对国家预算内的基本建设投资实行基金管理制,组建国家专业投资公司,公司所需投资资金一部分从国家预算内列支,不足部分可发行债券筹集,债券到期时由公司还本付息。基本建设债券一共发行了2次,发行主体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等一些机构。1988年基本建设债券的发行对象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期限为5年,利率7.5,。发行后可以上市转让,可以在金融机构之间抵押,计划额为80亿元。1989年基本建设债券的发行对象为城乡个人,期限3年,利率按高T3年期定期储蓄存款利率1个百分点加保值贴补率计算,债券不记名,不挂失,可以流通转让,计划发行额为55亿元。 7、特别国债。特别国债偿还期限为10年以上,这在我国属于长期国债范畴。为了增加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0次会议审议通过,并经国务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于1998年8月18日发行了2700亿元特别国债。该国债为记账式附息国债,期限为30年,年利率为7.2,,向四大商业银行定向发行,所筹资金专项用于拨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此后,在2007年国家又发行期限为10年的1.55万亿元特别国债,再次通过特别国债的方式解决重大金融问题。 8、长期建设国债。为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经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财政部于1998年9月向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定向发行了1000亿元、年利率为5.5,、期限为10年的附息国债,专项用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基础设施投入。在这以后,从1999,2003年,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而发行的长期建设国债分别为1100亿元、1500亿元、1500亿元、1500亿元和1400亿元,总计发行了7000亿元,形成了约3.8万亿元的国债项目总投资规模,每年拉动经济增长1.5,2个百分点,为扩大国内需求、抑制通货紧缩、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
本文档为【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国债流动性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