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医耳鼻喉科护理常规

2017-10-20 23页 doc 44KB 47阅读

用户头像

is_105949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医耳鼻喉科护理常规中医耳鼻喉科护理常规 护理部 2013年2月修订 目 录 中医耳鼻咽喉科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3 耳疖、耳疮…………………………………………………………………………3 耳鸣、耳聋…………………………………………………………………………5 耳眩晕………………………………………………………………………………6 鼻槁…………………………………………………………………………………7 鼻鼽…………………………………………………………………………………8 鼻渊………………………...
中医耳鼻喉科护理常规
中医耳鼻喉科护理常规 护理部 2013年2月修订 目 录 中医耳鼻咽喉科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3 耳疖、耳疮…………………………………………………………………………3 耳鸣、耳聋…………………………………………………………………………5 耳眩晕………………………………………………………………………………6 鼻槁…………………………………………………………………………………7 鼻鼽…………………………………………………………………………………8 鼻渊…………………………………………………………………………………9 鼻衄…………………………………………………………………………………10 喉痹…………………………………………………………………………………11 喉关痈………………………………………………………………………………11 喉喑…………………………………………………………………………………12 急喉风………………………………………………………………………………13 2 中医耳鼻喉科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一、 病室环境 1、 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美观,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 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3、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二、入院介绍 1、 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 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 三、 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 1、 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 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 3、 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 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 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 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7、 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8、 每周测体重1次,或遵医嘱执行。 9、 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10、 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11、 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2、 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舌脉、耳部症状等变化,并做好护理记录。 13、 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发现浸湿、脱落等情况及时处理,或医师。 14、 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做好护理记录。 15、 遵医嘱正确使用外治或内服药。给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6、 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7、 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配合治疗。 18、 根据患者病情,向患者或家属作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9、 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20、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1、 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22、 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耳疖、耳疮 因情志不遂,过食辛辣致火热内生;或感受风热之邪,邪热搏结耳窍;或不当挖耳,损伤耳窍,风热邪毒侵袭所致。耳疖以耳痛、外耳道局限性红肿、突起如椒目为主要临床表现;耳疮以外耳道弥漫性红肿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外耳道,与肝、肾有关。外耳道疖、 3 外耳道炎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 挖耳、污水入耳、耳流脓史。 2、 耳痛及伴随症状。 3、 有无恶寒、发热等。 4、 心理社会状况。 5、 辨证:风热邪毒证、肝胆湿热证、血虚失养证。 二、护理要点 1、 一般护理 (1)按中医耳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发热、疼痛者,卧床休息,避免患耳受压。 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患耳疼痛性质、程度及流出物的量、色、质或伴随的全身症状。 (2)观察患者听力、耳前淋巴结、疼痛等变化,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 给药护理 (1)根据用药的类别、途径、药量、时间等,严格按医嘱执行。 (2)中药汤剂宜微凉服。 4、 饮食护理 (1)病情加重时宜进流质或软食,以免咀嚼硬物时耳痛加剧。 (2)饮食宜清淡,多食水果、蔬菜。 (3)忌食辛辣、焦燥之品。 5、 情志护理 消除紧张,稳定情绪,心情舒畅,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6、 临证(症)施护 (1)初期遵医嘱给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中药外敷。 (2)耳痛剧烈时,遵医嘱给以止痛药。 (3)耳疖破溃者,清除脓液,遵医嘱用中药换药。 三、健康指导 1、 注意耳部卫生,戒除挖耳习惯。 2、 避免污水入耳,若有污水入耳,应外耳道口朝下,同侧单足跳跃,使耳内积水倒出, 或用棉签拭干。 3、 保持外耳道清洁,如疖肿成脓溃破,或患有脓耳者,应及时治疗,以免脓液长期浸渍耳道为病。 4、 有脓液者,睡眠时患耳应朝下,以利于脓液排出。 5、 忌食辛辣、刺激之品,以防火热、湿热内蕴,加重病情。 耳鸣、耳聋 因外邪或脏腑实火上扰耳窍;瘀血、痰饮蒙蔽清窍;或脏腑虚损,清窍失养所致。以耳内鸣响、耳聋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内耳,与肝、肾有关。神经性耳聋或耳鸣、药物中毒性耳聋、老年性耳聋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耳部外伤史、爆震史、耳毒性药物用药史、耳流脓史。 2、 起病状况,音调高低,是否在夜间或安静时加重。 4 3、 睡眠、生活、工作情况。 4、 有无听力下降。 5、 心理社会状况及生活自理能力。 6、 辩证:肝火上扰证、气滞血瘀证、肾精亏损证、气血亏虚证。 二、护理要点 1、 一般护理 按中医耳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患者血压、舌脉及二便的变化。 (2)观察患者耳鸣音调、声音大小、耳聋程度等变化。 (3)观察患者有无恶寒、发热、头痛、眩晕等症状。 3、 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饭后温服,服后观察其效果和反应,并做好记录。 4、饮食护理 (1)肝火上扰者,饮食宜清淡,忌肥甘厚味及辛辣食物。 (2)肾精亏损者,多食补肾益精之品。 (3)脾胃虚弱患者,宜食健脾祛湿之品,忌食辛辣燥热及鱼腥之品。禁烟酒及刺激性 饮料。 5、 情志护理 劝慰患者,避免过度忧郁与恼怒,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6、 临证(症)施护 (1)对肝火上扰引起的头痛眩晕,遵医嘱针刺。 (2)耳鸣影响睡眠者,嘱患者用手摩擦两足涌泉穴,直至发热,促进睡眠。 (3)睡前用热水泡脚,可起到耳部气血流通的作用,以减轻耳鸣。 三、健康指导 1 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严密监测听力的变化。 2 怡情养性,保持心情舒畅。 3 避免噪声刺激。 4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 5 饮食有节,忌生冷、辛辣食物。 耳眩晕 因邪犯内耳,或脏腑虚弱,内耳失养所致。以发作性、旋转性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病 位在内耳,与肝、肾有关。耳源性眩晕(梅尼埃病)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 发作史,有无药物中毒史,近期有无感冒史。 2、 眩晕及伴随症状。 3、 心理社会状况及生活自理能力。 4、 辨证:肾阴亏虚证、气血亏虚证、肾阳亏虚证、肝阳上亢证、痰浊中阻证。 二、护理要点 1、 一般护理 (1)按中医耳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发作时减少头颈部活动,取舒适的体位,闭目静卧养神。 (3)肝阳上亢,急性发作时,应卧床休息,慢起立,防突发眩晕而跌倒。 5 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注意眩晕发作的次数、程度、持续时间、发作时的自我感觉和其他症状。 (2)观察患者有无眼球震颤和类型,以及神志、面色、表情、舌脉等。 (3)出现恶心呕吐严重、眩晕反应剧烈并血压下降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4)肝阳上亢引起头痛、目赤、血压急剧升高的患者,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 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少量多次分服,掌握适宜的温度。 (2)滋阴补肾、填精补肾的中药汤剂宜空腹温服,并掌握少量多次分服的原则。 (3)肝阳上亢者,其平肝熄风、滋阴潜阳的中药汤剂宜凉服。 (4)痰浊中阻者,其燥湿化痰、祛痰熄风、健脾益气的中药汤剂宜温服。呕吐时暂停服药,呕吐缓解后宜少量多次分服。 4、 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忌食肥甘、厚腻、生冷、辛辣、烧烤等物。限制饮水,以低盐饮食为宜。 (2)眩晕发作时不宜进食,防止呕吐物呛入食道,忌食辛辣之品,禁烟、酒。 (3)气血亏虚证,宜进食高热量、富营养之物。 5、情志护理 (1)保持乐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2)内耳手术者,需对患者解释手术的要求及目的,取得其合作;做好手术前后的护理。 6、 临证(症)施护 (1)气血亏虚、肾阳亏虚者,宜温暖;肢体不温时,给予热水袋保暖。 (2)每晚睡前用温热水浸泡双脚半小时后,搓涌泉穴。 三、健康指导 1、 鼓励患者在眩晕缓解阶段,进行适当体育锻炼。 2、 加强自我保护,眩晕发作时减少头颈部活动,以免发生意外。 3、 忌食过咸及刺激性之物,戒烟、酒、浓茶等。 4、 避免风邪外感,定期门诊复查。 5、 如发生一侧性头痛或偏侧肢体感觉运动障碍、血压升高、视力改变、呕吐时,及时就医。 中医鼻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 病室环境 1、 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 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二、 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三、入院介绍 1、 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 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 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四、 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 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 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 6 3、 若体温37.5?以上,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 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 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 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五、 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六、 每周测体重1次。 七、 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八、 按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九、 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患者配合治疗。 士、 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一 定时巡视病房 1、 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舌脉,鼻部的皮肤颜色,鼻道是否通畅,观察鼻分泌物的性质、颜色和量。 2、 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发现浸湿、脱落等情况时,及时处理,或报告医师。 3、 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情况,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好护理记录。 十二、 遵医嘱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外治或内服药,观察药效及反应,并做好记录。 十三、 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四、 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 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5.15 做好出院指导,征求患者意见。 鼻槁 因津液不能上濡鼻窍所致。以鼻中干燥、黏膜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鼻黏膜,与肺、脾关系密切。萎缩性鼻炎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 有无有害粉尘、气体的长期刺激史。 2、 鼻腔症状。 3、 心理社会状况。 4、 辨证:燥邪外犯证、肺阴亏虚证、肺脾气虚证。 二、护理要点 1、 一般护理 按中医鼻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鼻窍的糜烂和干燥程度,结痂的多少、颜色,鼻涕的颜色及气味等。 (2)观察头痛的部位及程度、病程长短和口干咽燥、咳嗽及鼻出血等情况。 3、 给药护理 (1)遵医嘱按时使用滴鼻剂。保持鼻窍清洁、湿润,经常清除痂皮。 (2)滴入湿润剂时,动作要轻巧,以免损伤黏膜。 (3)痂皮多,堵塞鼻窍时,先用润滑剂滴鼻,再用鼻镊轻巧地取出,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鼻窍,再遵医嘱吹药或滴药。 7 4、 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易消化,忌食辛辣和刺激性食物。 5、 情志护理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治疗本病。 6、 临证(症)施护 (1)遵医嘱用等渗盐水或中药煎水冲洗鼻腔。 (2)遵医嘱用中药滴鼻。 三、健康指导 1、 指导患者加强体育锻炼,多做户外活动,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重视做鼻部按摩保健操。 2、 随四时气候变化增减衣服,防止感冒,积极治疗各种急、慢性鼻病。 3、 鼻窍干燥结痂皮者,可滴入润滑剂,如蜂蜜、芝麻油加冰片少许,调和滴鼻,切忌用缩血管剂滴鼻。 4、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加强自我保护,避免高温、粉尘刺激。 5、 要戒除挖鼻、拔鼻毛等不良习惯。 鼻鼽 因禀赋特异,邪犯鼻窍所致。以阵发性鼻痒、连续喷嚏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鼻窍,与肝、脾、肾有关。过敏性鼻炎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 过敏史、家族史。 2、 鼻痒、频繁喷嚏、清涕如水或鼻塞等。 3、 突然发作或反复发作史。 4、 心理社会状况。 5、 辨证:肺气虚寒证、脾气虚弱证、肾阳亏虚证。 二、护理要点 1、 一般护理 按中医鼻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鼻窍分泌物的量、色、质,鼻窍黏膜色泽以及肿胀特点等。 (2)了解发病情况,注意诱发因素及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寻找、切断过敏源。 (3)观察患者全身伴随症状,若伴有支气管哮喘、荨麻疹、喉头水肿时,立即报告医师,采取应急措施。 3、 给药护理 (1)遵医嘱按时给药,注意掌握服药和滴药方法。 (2)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做好记录。 4、 饮食护理 (1)平时少食寒凉、生冷、油腻食物。 (2)忌食海腥发物,禁烟、酒。 5、 情志护理 给予疏导、解释,避免患者焦虑、忧思。 6、 临证(症)施护 (1)肺气虚寒者,遵医嘱用中药油膏剂涂于鼻内。 8 (2)鼻痒患者可用棉签探入鼻孔,轻探局部,或指压迎香、印堂穴。 (3)喷嚏频频、鼻痒者,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耳穴埋籽。 (4)遵医嘱按摩穴位,疏通鼻窍。 三、健康指导 1、 锻炼身体,增强免疫能力,防止受凉。注意室内卫生,经常除尘去霉,勤晒被褥。 2、 避免过食生冷、油腻、鱼虾海鲜等食物,忌烟及辛辣食物。 3、 保持乐观情绪,做好个人防护,减少和避免各种尘埃、花粉的刺激。 4、 在寒冷、扬花季节出门,戴口罩。 5、 注意观察,寻找诱发因素,若有发现,应尽量避免。 6、 经常按摩迎香穴,可减少发病次数。 鼻渊 因邪犯鼻窦,窦内湿热蕴积所致。以痰浊涕量多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鼻窦,与肺、胆、脾、胃有关。急、慢性鼻窦炎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 伤风鼻塞史。 2、 鼻塞、头痛、流脓涕、嗅觉等状况。 3、 心理社会状况。 4、 辨证:肺经风热证、胆经郁热证、脾胃湿热证、肺脾气虚证。 二、护理要点 1、 一般护理 (1)按中医鼻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发热、头痛者,卧床休息。 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头痛剧烈时宜卧床休息,及时改善鼻窍通气,清除鼻窍内分泌物,观察患者的鼻塞轻重,鼻涕的性质、量、气味及嗅觉减退的时间等。 (2)出现鼻塞严重、张口呼吸、剧烈头痛、高热、面部鼻窦相应处红肿明显时,报告医师。 (3)需手术者,做好手术前后的护理。 3、 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一般温服。 (2)遵医嘱及时准确给予鼻部滴药,保持鼻腔清洁,引流通畅。 (3)鼻塞流涕时,及早改善鼻窍通气,遵医嘱局部热敷,促使炎症消退,改善症状。 4、 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富营养,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禁烟、酒。 5、 情志护理 对焦虑不安者,给予安慰,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 6、 临证(症)施护 (1)肺脾气虚者,遵医嘱用芳香通窍、行气活血中药熏鼻。嘱患者用鼻吸入热气,从口中吐出,反复多次。 (2)肺经风热所致头疼,遵医嘱针刺止痛。 (3)鼻塞时,遵医嘱用芳香通窍中药滴鼻剂。 (4)穿刺引流患者,按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注意体位,保持引流管通畅。 9 三、健康指导 1、 锻炼身体,避免感受风寒。常用冷水洗脸,鼻部按摩,增强抗病能力。 2、 加强自我保护,注意保暖,避免粉尘环境。感冒流行季节,出门宜戴口罩。 3、 指导患者在擤鼻涕时,先擤紧一侧鼻窍,涕出后再擤另一侧,不可两侧同时擤鼻。鼻塞甚者,不可强行擤鼻。以防涕液逆入耳窍,引发他证。 4、 指导患者取合适头位,以利鼻窍内涕液排除。 鼻衄 因肺热上蒸,逼血逆行,或燥气外袭所致。以鼻腔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鼻腔,与肺、肝、脾等有关。鼻腔出血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 有无鼻部外伤,地域、气候及生活史。 2、 既往鼻出血史。 3、 心理社会状况及生活自理能力。 4、 辨证:肺经热盛证、胃火炽盛证、肝火上炎证、阴虚火旺证、脾不统血证。 二、护理要点 1、 一般护理 按中医鼻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出血量和色、病势之急缓、血压、脉搏、呼吸等变化。 (2)如有头痛头晕、面色苍白、出冷汗、脉速、血压下降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观察大便的颜色或全身的症状。 3、 给药护理 肺经盛热、胃火炽盛、肝火上炎者,中药汤剂宜凉服;脾不统血者,宜温服。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做好记录。 4、 饮食护理 (1)给予高热量易消化的半流质或软食,多食蔬菜和水果。 (2)忌食辛辣、煎炸之物。 5、 情志护理 安慰患者,及时清洗血迹,解除恐惧、紧张心理,保持平静的心态,配合治疗。 6、 临证(症)施护 (1)出血较重者,遵医嘱可用云南白药、田七粉药棉,或用油纱条填塞出血鼻腔。 (2)出血较轻者,遵医嘱可用1%麻黄素滴鼻,明胶海绵贴敷于出血区以止血。 (3)大便不畅者,遵医嘱用中药开水泡服。 三、健康指导 1、 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2、 避免头低位作业,防止诱发鼻出血。 3、 避免风燥外邪损伤鼻窍。秋燥之季,保持鼻窍湿润。 4、 多食干凉水果和蔬菜,以生津养液,滋润鼻黏膜。 5、 去除挖鼻恶习,调节情志,忌暴怒、郁闷。 6、 积极防治引起鼻衄的全身性疾病和鼻部及邻近器官疾病。 10 喉痹 因外邪犯咽,邪滞日久;或脏腑虚损,咽喉失养;或虚火上灼,咽部气血不畅所致。以咽部红肿疼痛、或干燥、有异物感、咽痒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咽,与肺、脾、肾有关。急、慢性咽炎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 外感史、咽痛史。 2、咽部症状,有无发热。 3、 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风寒外袭证、风热外侵证、肺胃实热证、阴虚肺燥证、肺脾气虚证、痰热蕴结证。 二、护理要点 1、 一般护理 (1) 按中医咽喉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 急性期发热患者,卧床休息。 (3) 加强口腔护理,咽喉部可用中药液漱口,每日数次。 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 观察咽喉部有无咽痒、咽痛、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情况。 (2) 遇有咽部红、肿、疼痛剧烈伴高热者,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3) 出现吞咽困难、呼吸不畅时,报告医师,配合急救。 3、 给药护理 (1) 中药汤剂宜温服,服药后观察反映,做好记录。 (2) 风寒外袭者,遵医嘱使用中药煎水雾化吸入。 (3) 风热外侵者,中药汤剂宜温偏凉服,少量多次分服或代茶饮。 4、 饮食护理 (1) 饮食宜清淡,急性期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2) 阴虚肺燥喉痹者,多食清润益津之物,忌辛辣。 5、 情志护理 (1) 疾病呈慢性反复发作,患者易产生焦虑情绪,应耐心疏导,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风热外侵者,静息修养,减少交谈,更不易高声叫喊。 6、 临证(症)施护 (1)遵医嘱给予中药液含漱。 (2)咽部干咳、干痒者,遵医嘱用中药煎汤代茶饮。 三、健康指导 1、 注意季节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防止风邪、粉尘、烟雾等物理或化学性的刺激。 2、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 3、 平时不高声讲话或过度长谈,避免咽喉劳累。 4、 饮食宜清淡,不食辛辣、烟熏及生冷食物,尽量不喝冷饮,禁烟、酒,积极治疗邻近器官的慢性疾病。 喉关痈 因邪毒炽盛,客于喉关所致。以咽痛剧烈、发热、吞咽困难、喉关红肿隆起为主要临床 11 表现。病位在咽喉,与肺、胃有关。扁桃体周围脓肿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 咽部症状,有无发热及伴随症状。 2、 心理社会状况。 3、 辨证:胃火炽盛证、阳明腑实证、阴虚邪恋证 二、护理要点 1、 一般护理 (1) 按中医咽喉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 保持口腔清洁,可用中药液漱口。 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 观察喉痈的红、肿、成脓、破溃等情况,发声、语言、呼吸有无困难。 (2) 小儿患者,尤其要注意避免脓肿破溃后脓液涌向气道,造成窒息。 3、 给药护理 (1) 遵医嘱按时给药。中药汤剂宜少量多次频频凉服。 (2) 胃火炽盛、阳明腑实者,用清热泻火、解毒利咽的中药汤剂,频频凉服或漱口。 4、 饮食护理 (1)本病初起,忌荤腥、刺激性食物。宜食豆腐、青菜等清淡素食。 (2) 吞咽疼痛时,可进流质、半流质或水果汁,嘱患者多饮开水。 5、 情志护理 (1) 向患者讲解本病的相关知识,保持情绪稳定,以免虚火上炎与外邪合而发病。 (2) 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做好疏导,使其心情舒畅、乐观,消除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6、 临证(症)施护 (1) 出现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2) 遵医嘱针刺,疏通经络,泄热消肿止痛。 (3) 阴虚邪恋者,取分泌物作细菌培养,做好口腔护理。 (4) 乳蛾摘除术者,按咽喉科手术护理常规护理。 三、健康指导 1、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2、 饮食宜丰富,易消化。 3、保持口腔卫生,预防外邪侵袭。 喉喑 因邪犯于喉,或脏腑虚弱,咽喉失养所致。以声音嘶哑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喉,多与肺、脾、肾有关。急、慢性喉炎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 感冒、过度用声或化学接触史。 2、 咽喉部症状。 3、 心理社会状况。 4、 辨证: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痰热壅肺证、肺肾阴虚证、肺脾气虚证、血瘀痰凝证。 二、护理要点 1、 一般护理 12 (1) 按中医咽喉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 急性期发热或感冒者,宜适当卧床休息。风寒袭肺者,病室应保持温暖;风热犯肺者,病室宜凉爽、湿润。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 观察患者体温、呼吸以及脉搏的变化。 (2) 观察患者是否喉痛剧增、吞咽困难、语言难出、呼吸困难等,发现异常,报告医师。 3、 给药护理 (1) 中药汤剂宜温服。 (2) 指导患者吞咽药液时应在咽喉局部停留片刻后再慢慢咽下,有助于消肿、止痛、开音。 (3) 遵医嘱选用具有清利咽喉的中成药丸剂、片剂含服,指导患者正确服用。 4、 饮食护理 (1) 一般宜进清淡饮食,如清蒸、清炖食物。寒证者,宜进温润食物。 (2) 肺脾气虚者,不宜食用滋腻之品。 (3) 忌烟酒,少食辛辣食物。 5、 情志护理 (1)对慢喉喑者,应鼓励其树立治疗信心,避免七情刺激。 (2) 对暴喑者,通过说理开导,减轻其精神负担,消除紧张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6、 临证(症)施护 (1) 遵医嘱用中药蒸气吸入或超声雾化吸入。 (2) 肺胃实热者,咽部红肿热痛较甚,可遵医嘱用三棱针点刺穴位,泻热开窍、利喉开音。 三、健康指导 1、 加强体育锻炼,劳逸适度,避免伤风感冒。 2、 注意声带休息,避免用声过度,积极治疗鼻腔及口腔疾病。 3、 避免粉尘及有害化学物质的刺激。 4、 节制烟酒,少食刺激及冷冻食物。 急喉风 因喉痛、小儿喉喑、外伤、异物肿瘤、喉发育畸形导致喉窍狭窄,气道阻塞所致。以咽喉部红肿疼痛、痰涎壅盛、语言难出、声如拽锯、汤水难下,甚则吸气性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喉。急性咽喉阻塞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 咽喉异物、外伤、过敏等病史。 2、 吸气性呼吸困难等症状。 3、 生活自理能力。 4、 心理社会状况。 5、 辨证:热毒内困证、痰热壅结证、痰浊凝聚证。 二、护理要点 1、 一般护理 (1) 按中医咽喉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13 (2)嘱患者卧床休息,取平卧位或半卧位。做好口腔护理。 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 遵医嘱严密观察患者呼吸、脉搏、体温、面色等病情变化。 (2) 观察患者呼吸困难、喉鸣情况,如有加重,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3、 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凉服,或缓缓含服,使药液停留于局部片刻,以达到治疗效果。 4、 饮食护理 (1) 遵医嘱给予流质和半流质饮食或软食。 (2) 忌食辛辣及肥甘厚腻之物,以免助热生火,使病情加重。 5、 情志护理 劝慰患者及家属,消除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6、 临证(症)施护 (1) 喉间痰鸣难出者,遵医嘱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使气道通畅。 (2) 呼吸困难,遵医嘱给予吸氧。 (3) 气管切开术者,按气管切开护理进行。 三、健康指导 1、 加强身体锻炼,积极防治外感,减少急喉风发生。 2、 避免加重呼吸困难,尽量少活动,多安静休息,并取半卧位。 3、 有不适感时,及时就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4、 戒除烟酒,以免刺激咽喉,加重病情。 14
/
本文档为【中医耳鼻喉科护理常规】,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