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向日葵的怒放

2017-09-19 5页 doc 23KB 17阅读

用户头像

is_079973

暂无简介

举报
向日葵的怒放向日葵的怒放                   ——浅析梵高 摘要:向日葵是梵高的成名作,也是造就梵高悲剧一生的开端,在梵高画下第八幅向日葵后。与高更的一次争吵中割下耳朵,而被认为是疯子。随后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便自杀了。梵高是孤独的,他渴望被认知,渴望创造出一片新的艺术领域,但在他有生之年,这些都没有实现,他只有寂寥的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而在他死后,向日葵又成就了梵高生前的梦想,因为这是梵高用生命描绘的图像,所以现在有那么多人能够通过这幅画与梵高得到情感的交流和互动。本文就向日葵和梵高作了简要的评述。 关键词:向日葵 梵高 ...
向日葵的怒放
向日葵的怒放                   ——浅析梵高 摘要:向日葵是梵高的成名作,也是造就梵高悲剧一生的开端,在梵高画下第八幅向日葵后。与高更的一次争吵中割下耳朵,而被认为是疯子。随后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便自杀了。梵高是孤独的,他渴望被认知,渴望创造出一片新的艺术领域,但在他有生之年,这些都没有实现,他只有寂寥的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而在他死后,向日葵又成就了梵高生前的梦想,因为这是梵高用生命描绘的图像,所以现在有那么多人能够通过这幅画与梵高得到情感的交流和互动。本文就向日葵和梵高作了简要的评述。 关键词:向日葵 梵高 在我孩童时期,还不知道梵高是何许人也的时候,我第一次在老家姑姑门外的一片菜地上见到向日葵,迎着灿烂的阳光与温暖的轻风,抬头看着它,问姑姑那是什么,她说向日葵,总是朝着太阳笑的向日葵。那亮黄的花瓣和可以吃的种子,让我对这种花儿有了说不出的奇妙感。从那时起,那总是迎着太阳笑的向日葵便留在了我儿时的记忆里。 后来长大了,学画画,知道了梵高,也见到了不一样的向日葵,虽然是仿制品,但那与我童年里的向日葵是有些许不同的。那些插在花瓶里的向日葵少了迎风而动的自由,也没了对着太阳的微笑,但相同是那种耀眼的明亮与热情,或许它背后还隐含着更多复杂的情感,那只有梵高自己才能说明白道清楚吧。因为并没有机会去见到真实的原作,所以那一阵感情过后,并没有对梵高有过多的了解,只是大概知道他是个割了耳朵的艺术疯子。 这段时间,突然看到BBC旷世的秘密,梵高向日葵的艺术纪录片,便又激发起了我对向日葵的兴趣。文森特梵高共画了11副向日葵。现存于伦敦国家艺廊45号展厅中的一幅是第8幅,并且也是最重要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幅。每个去国家艺廊中的人或许大部分都会驻足在这幅向日葵前,会停留一段时间,会对这不一般的花卉静物创作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说,它是明亮愉快的,经常被挂在房间里,照亮整个屋子,它是充满感情的,让人回忆起夏日的时光,它不只是一幅花卉静物图,有些花已经垂下头来,奄奄一息,看它们垂头丧气的样子,你会想再加点水到花瓶里,它比其他的静物图,更具有侵略性.等等等等。 透过放大的影像,我看到了真实的原作面貌,那激烈的笔触,有着强烈对比的绚烂色彩,充分展现了梵高放荡不羁的个性,几乎可以说是他的自画像,也是一幅最不安,躁动的静物画。把向日葵看的越久,越觉得它奇怪,它似乎散发着一股超自然的光芒,没有一丝阴影,但仍然神秘,几乎同时吸收及散发出光线。这不过是一瓶平凡无奇的花,为什么会显得如此超凡脱俗?再说说花朵本身:它们的风格强烈又超现实,但同时也是自然生命周期的被害者。 画中的花没有一朵是完美的,全部都是凌乱而死气沉沉,但画作的整体却流露出令人震撼的对衬感。这幅作品近看,会觉得像一尊雕像,某些地方的颜料,厚重到呈现立体状态,有些地方又稀薄,露出下方的画布。但从来没有人觉得,这幅画的完成度不够。连画家的签名都非常神秘,主要是因为它穿越画布,而非藏在角落中。如此鲜明的署名,已成为画作的特色之一。简直像花瓶瓶身上的装饰。画家为何把名字签在这么抢眼的地方?这幅画并不是绝无仅有。梵高共画了11幅类似的画作,前7幅是练习作,后三幅是对这一幅的复制,因此说这幅画是最重要的一幅,这11幅向日葵从未同时展出过,单弱放在一起研究,它们就开始土楼它们的秘密。对梵高来说,向日葵是生命周期的呈现,他笔下的向日葵有的只是花苞,有的即将绽放,有的刚刚怒放过,有的则开始凋零。向日葵记录了梵高这名画家从学徒到大师的崛起之路。 文森特·梵高在荷兰一个乡村牧师家庭出生,家庭环境并没有给他在艺术道路上有过多的帮助。梵高年轻时在一家画店里当店员,这才算是他接受的最早的“艺术教育”。1886年,32岁的梵高从荷兰搬到巴黎,希望能成为一名职业画家。他的弟弟席奥梵高是个颇有影响力的华商。文森搬进弟弟位于蒙马特区勒比克街54号的家。当时的巴黎是印象派画家的大本营,也是世界艺术的中心。梵高再接下来的一年里埋首作画,夏天快要结束的时候,蒙马特花园中,照惯例满是即将凋谢的向日葵。梵高采了些向日葵回家画了最早的四幅向日葵习作。向日葵的形状,色彩以及种子都让他着迷。其中两幅习作的背景是鲜明的蓝色,在完成的巴黎的向日葵习作中,梵高显然深受当时席卷巴黎艺坛的印象派画风影响。他贪婪的吸收一切有关艺术的事物,如莫奈,高更,毕沙罗等。他想吸尘器一样,吸收着别人的精华,但梵高拒绝全然沉浸在那个世界里。因为他担心他的作品流于教条式或沦为装饰艺术。他宁愿描绘人们的双眼也不想画大教堂。他的主也许平凡无奇,但是呈现手法却让人惊艳。在向日葵中,他用了很多种不同的手法。比如说向日葵的种子用的是精细的点彩画法,呈现花瓣时,用的则是厚重的颜料,干硬的花梗用的笔法又不一样,背景则是鲜艳华美,令人啧哦称奇。 梵高大部分富有独创性的作品是在他最后的六年生命里完成的,其实也可以认为是全部。他早期的作品,画面阴暗,从侧面可以反映出他的情绪是低沉的,对生活的毫无热情可言。但是到了他生命旅途的后期,大量的作品开始打破这种低沉,随即转变成一种响亮而明朗的情绪。就想阴霾天空下一道光亮的太阳光,指引人们向充满希望的地方走去。一位英国评论家说: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这就是太阳。他的画面上不单充满了阳光下的鲜艳色彩,而且不止一次地下面去描绘令人逼视的太阳本身,并且多次描绘向日葵。 在梵高之前,从未有人对向日葵有如此强烈的热情,也从未有人愿意耗费几年的精力去描绘同一种植物,从它的各种形态及角度去诠释它。梵高的向日葵好像在向人们发散出它本身不具有,但是梵高赋予它的光亮和热,加上梵高的油画技法,厚重而鲜艳的色彩,笔触饱满有力,是一朵真正的具有热情生命力的太阳之花。梵高如此嗜画向日葵,是因为向日葵也是追光拜日的农民之花,画向日葵就如画太阳,同时也是自画。太阳、向日葵及梵高融成一体,梵高和向日葵谱出相濡以沫生命与共的蓝与黄交响乐章,是其悲剧一生的象征物。 梵高疯狂地爱上了遍地生长的高贵向日葵及炙热目眩般的阳光,并用尽全身的力气及情绪去描绘它。他自嘲道:“我越是年老丑陋、令人讨厌、贫病交加,越要用鲜艳华丽、精心设计的色彩为自己雪耻。 梵高不仅是天才,也是疯子,这毫无疑问。当他陷入癫狂时亲手割下自己的耳朵,这是位艺术家在他充斥着对生活对艺术无望的激烈情绪时才会有的疯狂表现。但是他偶尔清醒时,也冷静得让人生畏。向日葵用色的大胆强烈证明了这一点。因为他非常清楚地知道,时间将带走向日葵那如火般热情的颜色,而使它们便的黯淡,甚至衰败。但是在梵高的的向日葵里,我们能深刻感受到它们在向阳光仰望似金黄的烈火,历经百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可以感受到,那百年前的向日葵岂不是更加的炫目?梵高一生中认为最重要的朋友高更这么形容:“在我的黄色房间里,带紫色圆环的向日葵突出于一片黄色背景之前,花梗浸在一只黄色壶中,壶放在一张黄色桌上。金黄色的太阳透过我房间里的黄色窗帘,生气盎然沐浴在一片金黄色中。” 梵高的向日葵代表作中有一些是仅用绚丽的黄色色系组合绘成的,可以称是精神梵高的化身,也可以说是他强有力的代表作。梵高集中一切精力去创作《向日葵》组图时,正是他艺术相对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他非常喜欢夺目的黄色,这跟他当时的情绪也很有关系。梵高的画作得到了一些朋友的肯定,于是他卖力的创作,希望得到更多瞩目的目光,但真正的艺术家总是孤独的。在梵高疯狂的描绘向日葵时,他35岁,而距他艺术生命结束还有29个月。 向日葵的花期不长,也只是在夏季的几个月,而梵高就像向日葵一样,结束了自己短暂孤独的一生。他总是想用尽一切鲜艳夺目的色彩去留住向日葵的那炙热的美,但岁月不饶人,更何况单薄的植物生命。 梵高于1890年在圣雷米之精神病院离开了这个世界。尽管因为时间的距离在不同的领域对梵高有不同的研究和评价,但梵高在美术史上是后印象派代表的巨匠之一,并在近代美术史上有着等同于塞尚、高更一样的重要地位。充分说明梵高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他用仅仅37的生命历程,而绘画没有超过十年,形成了自己强烈的个人风格,区别于印象派中的塞尚、高更绘画风格的强调主观世界的表现主义。在梵高去世后的100年来,人们对梵高的热爱越来越强烈,对梵高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因为好奇,好奇是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生活遭遇让梵高拥有如此鲜明的风格。梵高也正是由于人们对他的挚爱而在绘画史上享有了无与伦比的地位,而这一切也正好验证了梵高所说的“我的艺术是献给未来的”这句话。 正是由于如此,我认为对于梵高的主观表现主义的形成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梵高作为画家,他的生存方式和对艺术的追求是与众不同的。他的内心是孤独的,是鲜少有人认同并赞赏的。如果把梵高和我国历代与其有相似之处的艺术家诸如张旭、怀素、米芾等相并列起来看的话,他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精神病人。我认为梵高其实是死于精神上的孤独,死于无人对他艺术的理解和支持,绝不是“由于精神病发作而开枪自杀”之类的原因。因为梵高人生的的最终结局完全是他预料中的,他曾说:“创造新东西的艺术家,都会遭到嘲笑,并且被当做精神病看待,艺术家无法忍受冷酷的环境,到了最后就会走上毁灭自己的悲剧之路。”梵高的孤独是可怜、痛苦的,他对亲情渴望,但只有弟弟对他给予过理解;对友情珍视,但高更后来还是离他远去。这一切让梵高体会到了死亡是最彻底的孤独,也是能够寻找到的最彻底的自由。梵高的孤独还体现在,上帝造就了一个超越于时间与空间的旷世奇才,却没有造就出能够理解他的亲人、认识他的朋友、欣赏他的观众,所以他的艺术知音非常寥落。梵高一生是在被误解、被忽视并且被遗忘和几乎无人理睬中度过的。 别人都说梵高生前寂寥、死后荣耀,在一九七八年的伦敦拍卖会上,梵高的《向日葵》以大约五十九亿日元的天价被日本人买走了,这个消息震撼了全世界。不管是有钱人的附庸风雅还是《向日葵》真的找到了会欣赏它的人。但是在商业范畴上的巨大利益,与梵高生前只卖出一幅画作相比,的确是一种天大的讽刺。后来,梵高的作品《鸢尾花》和《迦赛医生像》分别以七十三亿及一二七亿日圆卖出。梵高生前卖出的作品《红色葡萄园》,价格非常便宜,仅为当时的四百法郎而已。在梵高死后不久,社会上一些艺术评论家就开始评定他是一流画家。不知道真的是因为他的画作,还是那画作背后隐藏的巨大利益。无论怎样,梵高本人在还未获得正确评价之前,就自己拉下了人生的帷幕。对于梵高来说,他的一生是悲剧的,对于我们后世人来说,我们应该是幸运的,因为他留给我们了一笔巨大的无可替代的财富。 向日葵怒放过后,生命终会终结,但梵高将其生命的力量绘于画布之上,同时也赋加了自己强烈的感情,因此,向日葵便成为了独一无二的永恒。 参考文献: 1.《凡高 磨难中的热情》 原著:Pascal Bonafoux  翻译:张南星 出版: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译文出版社 2004年7月初版 2. 《大艺术家系列-凡高 艺术与情感》 原著:[英国]戴维·史彭斯 中文译本:长春出版社 2001.5第一版 3. 《向日葵的生命 - 凡高》 (阳光文化系列)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01年1月第一版     文档已经阅读完毕,请返回上一页!
/
本文档为【向日葵的怒放】,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