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马凡氏综合征

2017-09-20 12页 doc 48KB 102阅读

用户头像

is_995397

暂无简介

举报
马凡氏综合征马凡氏综合征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结缔组织为 基本缺陷的遗传性疾病,合并主动脉瘤及夹层动脉 瘤时,预后凶险,需尽早行外科手术治疗,而外科手 术治疗是当前唯一的治疗手段[1-2]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1016. [2] 张爱珍.临床营养学[M]. 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70-73. 马凡氏综合征(marfan’s syndrome,MFS)大部分患者死 于心血管并发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心包填塞和充 血性心力衰竭或心肌缺血。 马凡氏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马凡氏综合征
马凡氏综合征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结缔组织为 基本缺陷的遗传性疾病,合并主动脉瘤及夹层动脉 瘤时,预后凶险,需尽早行外科手术治疗,而外科手 术治疗是当前唯一的治疗手段[1-2]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1016. [2] 张爱珍.临床营养学[M]. 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70-73. 马凡氏综合征(marfan’s syndrome,MFS)大部分患者死 于心血管并发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心包填塞和充 血性心力衰竭或心肌缺血。 马凡氏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全身 结缔组织疾病,发病率约为4 例/10 万,疾病主要累 及心血管系统,还累及骨骼、关节和眼等组织器 官[1] ] 徐宏耀,吴信. 心脏外科监护[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 8. 该类患者主动脉壁菲薄、缺乏弹性、质地脆弱 极易出血 马凡氏综合征 又名蜘蛛指(趾)综合征,属于一种先天 性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家族史。其 病因是人类第15号染色体上有一个叫做FBN1的基因,编码 微纤维蛋白1,这个基因发生突变后,“马凡氏综合征”便产生 了。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骨骼系统的变化,他们的面部特征为: 长头、高颧骨、小下巴、大耳朵,由于下颌发育不好,语言表达 往往受影响。身材修长,体格细高,臂展大于身高。由于四肢 及手指脚趾尤其长,有时被称为“蜘蛛指(趾)” 马凡氏综合征是指原因不明的以结缔组织为 基本缺陷的遗传性疾病,表现在骨骼、眼和心血管 系统的结缔组织的异常,心血管系统主要为升主 动脉进行性扩张,伴严重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常 因心衰或夹层动脉瘤破裂而死亡[1] [1] 朱晓东,薛淦兴. 心脏外科指南[M]. 北京: 世界图书 出版公司, 1990: 654-655. 马凡氏综合征(Marfan syndrome,MFS)为1896年Marfan 描述的一种间质组织的先天性缺陷,由于编码原纤蛋白-1的 基因FBN1突变引起 马凡氏综合征因第一次描述该疾病的 法国儿科医生而命名,是一种遗传性结缔 组织病,通过基因向下一代传播。致病的基 因引起人体的胶原蛋白异常,影响心血管、 骨骼、眼睛等各个系统,其临床表现多变。 在心血管系统,主要侵犯主动脉,引起升主 动脉扩张、主动脉瓣环扩大而导致主动脉 瓣关闭不全,临床上如果是年轻患者的单 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需排除风湿性主动 脉瓣关闭不全外,也需排除本病。主动脉扩 张也可引起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同时也 ,,,.、、,’’ 可导致二尖瓣脱垂、心律失常等。侵 犯骨骼系统可表现如下:胸廓畸形、 骨骼发育比例失调、面型狭长、四肢 和手指(趾)长,关节活动度大于正 常。眼睛最常见的表现为晶状体脱 位,部分病人甚至会出现视网膜脱 落,治疗不及时可引起失明。其中心 血管系统的表现最影响病人的生存 质量和寿命。 尽管致病基因的定位已经明朗, 但还没有特异的基因检测可用于马 凡氏综合症的诊断,所有目前诊断以各个系统的临床表现和家族史为依据。 治疗方面,主要是定期随访以观察心 血管和眼睛的病变变化。最常见的主动脉 扩张、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在某些因素 诱导下可出现主动脉破裂造成碎死。随访 的主要目的是观察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 的变化,当扩张达到某个程度,就需要预防 性的手术治疗以人工血管代替扩张的主动 脉,因为预防性手术的效果比出现破裂时 才做急诊手术好很多。眼科的随访主要为 了及时发现眼睛的并发症状,如晶状体脱 位、视网膜脱落等。 日常生活方面,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 几点:避免提重物、碰撞运动和剧烈运动; 运动工作时戴护目镜;随身携带有本人病 史信息的卡片,以便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得 到最及时的急救措施。 由于该疾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父母一方患病,他们的后代就有50%的几 率患病,如果父母双方都患病,那么后代发 病的几率是75%。由于没有特异的基因检 测方法,胎儿早期基因诊断也就无从谈起, 只能在婴儿出生后进行体检和眼科检查, 并且在成长过程中密切随访。对女性患者, 还有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患者能不能安 全怀孕而不引起心血管病变恶化。能不能 怀孕取决于主动脉的扩张程度,有证据显 示,主动脉的直径小于4cm的女性怀孕分 娩是比较安全的,大于4cm的话,死亡率 就会大大升高。在怀孕之前,建议夫妇 应该首先咨询遗传学家和心血管专家以了 解可能会出现的风险。 诊断标准; ①本病多见于青壮年;②有家族史,或家族中有猝死者; ③眼部病变:晶状体向上脱位或半脱位;④心血管病变:有主 动脉根部增宽,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二尖瓣脱垂等表现;⑤骨 骼异常:表现为肢体细长、韧带松弛、脊柱侧弯以及漏斗胸 等〔2〕。 〔2〕戴汝平·心血管病CT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2000·167· 马凡氏综合征是在1896年由Marfan描述并提出,它是一 种间质组织的先天性缺陷性疾病;往往合并家族史,骨与关 节、眼、心脏受累为主要的临床表现。 马凡氏综合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与基因突变,硫酸软 骨素A或C等多黏糖堆积,弹力纤维结构与功能缺陷是造成 这种畸形的病理改变基础。但本病临床并不多见。 Pyerilz与McKusick将马凡氏综合征的体征分为大体征与 小体征。大体征:晶状体异位(近视)、升主动脉扩张、严重 脊柱后凸侧弯、胸部畸形。小体征:近视、细高、二尖瓣脱 垂、韧带松弛、蜘蛛指(趾)、拇征、腕征、膝征阳性。Jo- seph等提出必须具备2个或2个以上的大体征及一些小体征 才是肯定的马凡氏综合征〔1〕 〔1〕 吉士俊,等.小儿骨科学[M].第1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 社, 1999, 286 马凡氏综合征(Marfan′s syndrome)又名蜘蛛指 (趾)综合征,是由法国医生Marfan于1896年首先报道的一种 少见的全身结缔组织病,发病率约为万分之一,是由原纤维素-1 (fibrillin-1)编码基因突变所致[1],原纤维素-1是微纤维的主要 组成成分,是广泛分散能执行多种功能的细胞外基质成分, 由于基因突变改变了这种细胞外基质成分而发生多个器官、系统 的异常。但以心血管病变最为严重。 临床表现: (1)骨骼异常为本病最显著的特征。患者身材 高瘦,四肢细长,手指和脚趾特别长且渐细,呈蜘蛛脚样外观。 还有头和窄面(马面脸),脊柱侧弯,胸廓畸形,扁平足等。 (2)眼部 异常:由于晶状体结缔组织软弱无力,出现晶体脱位、异位等, 患者高度近视,晚期出现白内障。 (3)心血管病变为本病最常见特征,约占30%~60%。 主要表现为大动脉中层弹力纤维发育不全,主动脉或腹总主动 脉扩张,形成主动脉瘤或腹总主动脉瘤。超声心动图示;升主动 脉瘤样扩张、主动脉夹层,二尖瓣关闭不全或脱垂、主动脉瓣关 闭不全,亦可发生主动脉瓣脱垂。主动脉瓣区可闻及舒张期杂 音,并可出现明显周围血管征。 根据临床表现中骨骼、眼、心血管改变三主征 和家族史便可诊断,一般认为具备其中两项便可诊断。诊断此 病最简单手段是行CDFI,有怀疑者均可行此项检查,进一步确 诊则需要通过MRI等检查。 对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者宜内科治疗,但 对心血管病变严重者宜手术治疗,特别是对合并有主动脉瘤或 心脏瓣膜关闭不全,则应及早手术治疗。因为动脉瘤破裂有出 血的危险,心脏瓣膜关闭不全也有致心衰死亡的危险,尽管手 术有一定风险,但目前手术成功率已在90%以上。 马凡综合征主要累及全身结缔组织,引起骨骼、心血管 和眼部病变,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其家族遗传率 80%,在人群中发病率为0·04‰~0·10‰[2]。 虽然人类遗传第七次国际会议及第一届马凡综合征国 际专题讨论会明确提出的诊断标准认为:眼晶状体脱位、升 主动脉扩张、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和硬脊膜膨出为四项主要表 现,但是临床上认为:凡具备眼部病变、骨骼病变、心血管病 变、家族史四项中任意两项者,可以确立诊断[3]。 本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内科治疗以休息、预防感 染、对症支持为主,如纠正心力衰竭,强心利尿治疗,运用β 受体阻滞剂减少心输出量,保护心功能,长期服用可以减少 主动脉破裂的机会,延缓主动脉扩张的时间。但是一旦出现 明显的心血管病变内科保守治疗仅能改善症状时,唯有手术 治疗才能延长寿命。外科手术的主要手术方式有Bentall术 式、Button术式、Cabrol术式以及带瓣管道与远侧主动脉吻 合,此外现在的带膜支架植入术与外科开胸手术相比较有创 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无胸壁切口瘢痕等优点,易于 被患者接受;凡夹层开口于左锁骨下动脉远端者均适合介入 治疗,目前介入手术的成功率已在90%以上。 本病预后较差,可发生猝死。心血管病发症占已知死因 92%[4]。主要死因:①主动脉根部扩张→升主动脉瘤→主动 脉夹层破裂;②充血性心力衰竭。 [2] 杨诗锋,黄力,杜金行.马凡综合征一家系.中国循环杂 志,2005,20(6):437. [3] 黄林,黄建明,吴建霞.马凡综合征一家四代九例报告.临床心 血管病杂志,1995,11(1):56-59. [4] 梁国芬.临床心内科讲座.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564-571. 马凡氏综合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于蛋白缺 陷所致的结缔组织病,男女发病均等,双亲之一患此病其子女 发病的风险为1/2,往往延续几代。群体患病率0.72%,基因频 率8.6×10-4,外显率71.2%,突变率3.09×10-5。临床特点为 眼部、骨骼、心血管系统异常改变。眼部:晶状体脱位、视网膜 剥离、白内障等。骨骼:四肢长骨细长,腕征阳性,手指呈蜘蛛 足样。心血管系统:主动脉根部瘤样扩张、主动脉夹层、主动脉 瓣关闭不全等。病理改变为主动脉中层弹力纤维的减少、变 性、断裂与坏死。血液从撕裂口流入血管夹层形成假腔,分离 部位多位于中膜的中外1/3之间,故瘤体扩大可引起主动脉外 壁破裂致心包填塞、大出血、休克。血肿向远端剥离可侵入升 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及其分支、双侧髂动脉, 可引起相应脏器的缺血和功能改变如肠缺血、坏死、肾功能衰 竭。向近端可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甚至急性心肌梗死。较 好的诊断方法是CT、MRI、超声、升主动脉造影。内科治疗病情 稳定后尽早行外科手术治疗。 马凡氏综合征(Marfan' s syndrome, MFS) 是一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结缔组织病, 发病率为0.02%~ 0.03%, 其中25%~30%为散发病例, 认为是由于亲 代的生殖细胞突变所致[1]。MFS 具有高度外显率但表 现度不同, 90%的突变是某一患者或家族所特有[1]。 临床表现多样化, 主要涉及心血管、骨骼和眼等系 统, 不同家系、甚至同一家系中不同患者也可能有不 同器官、不同程度的损害 1 Judge DP, Dietz HC. Marfan' s syndrome. Lancet,2005,366( 9501) : 1965-1976 马凡氏综合征是原因不明的结缔组织为基本缺陷的遗传性 疾病[1], 主要表现为骨骼、眼和心血管系统的结缔组织异常, 升主动脉瘤伴有主动脉关闭不全是此病的严重病变, 常因心衰 或夹层动脉瘤破裂死亡。 [ 1 ] 朱晓东, 薛淦兴. 心脏外科指南[M]. 北京: 世界图书版出版公 司, 1999. 65. 其根治的方法是手术。 升主动脉瘤切除Bentall 术(带主动脉瓣人工血管置换+ 冠状动脉移植术) 升主动脉瘤伴有主动脉关闭不全是此病的严重病变; Bentall 手术是采用全身麻醉加低温体外循环行升主动脉瘤 及主动脉瓣切除, 以带瓣的人造血管置换升主动脉并将左右冠 状动脉口移植于人造血管上。 马凡氏综合征( M a f a n ’s syndrome)由一位法国儿科医师 于1896 年首次描述,以骨骼、眼 及心血管三大系统的病变为主要 特征。因累及骨骼使手指细长, 呈蜘蛛指( 趾) 样,故又称为蜘蛛 指(趾)综合征。其发病率约为 1/10,000。 1.病因和发病机制 Weve 于1 9 3 1 年证明本综合征与遗传 有关,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 性遗传疾病,为中胚层组织的发 育异常[2]。往往有家族倾向,其涉 及范围包括骨骼肌系统、心脑血 管系统、呼吸系统及眼[2]、[3]。征是由位于第15 号人类染色体长 臂上的原纤维蛋白1 的1 编码基因 (FBN1)突变所致[4]。原纤维蛋白 1 是微纤维的主要组成成分,是广 泛分散的执行多种功能的细胞外 基质成分[ 5 ] 。微纤维形成一个框 架,使得弹性蛋白沉积以形成弹 性纤维。主动脉中膜弹力纤维的 断裂和结构破坏一直被认为是马 凡氏综合征的一个组织学标志。 马凡氏综合征具有常染色体显性 遗传的特征,但在马凡氏综合征 患者中至少有四分之一的人没有 受到父母亲的影响,因此他们的 疾病应当是起于新的突变[ 3 ]。   马凡氏综合征并非每一位遗 传有此基因者均会患此病。患者 的身高超过了他们的年龄和家庭 成员。手臂间距(双臂从体侧平伸 时手指间的距离)超过自身身高, 手指细长。胸骨常有外凸或内陷 畸形。关节极为灵活。扁平足和由 于脊柱异常弯曲(脊柱后侧凸)所 致的驼背,疝气等常见。通常皮下 脂肪少,上腭高,上下肢比例低于 平均值。眼晶体脱位。可有高度近 视和视网膜剥离。可因主动脉壁 层薄弱而逐渐引起主动脉扩张, 形成动脉瘤。或因血液渗入血管 壁层之间(壁间动脉瘤)。或动脉 瘤破裂,导致大出血。随着主动脉 扩张,导致心脏与主动脉交界处 的主动脉瓣膜闭锁不全(动脉返 流)。位于左心房和左心室间的二 尖瓣,可能出现闭锁不全或脱垂 (向后凸进入左心房)。肺部可出 现充满积液的囊肿。囊肿破裂可 引起气胸,导致呼吸困难。  2.临床表现 马凡氏综合征 患者可出现晕厥、胸痛或意识障 碍及心血管系统疾病,常中年发 病,首发症状各异,发病初期的主 要临床表现骨骼肌肉系统:骨骼 系统表现有长头、窄面。胸廓狭长 呈鸡胸状, 四肢细长呈蜘蛛指 (趾)。肌张力低,呈无力型体质。 韧带、肌腱及关节囊伸长、松弛, 关节过度伸展。眼:主要有晶体状 脱位或半脱位、高度近视、白内 障、视网膜剥离、虹膜震颤等。男 性多于女性。60%~80% 具有心血 管形态改变,主动脉根部瘤样扩 张是马凡综合征最重要而常见的 心血管病变。合并主动脉夹层常 表现为主动脉夹层Ⅰ型,夹层起 自主动脉根部,病理所见多为升 主动脉中层囊性坏死、弹力纤维 断离、碎裂、囊性变及纤维样变 性、粘液变性等,可有平滑肌细胞 增生,血管外膜纤维化改变,病变 限于升主动脉至无名动脉近段, 少数病例见于主动脉弓及降主动 脉[ 6 ] 。由于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 产生不足或破坏增多,以及酸性 粘多糖的沉着,组织发生粘液变 性,引起升主动脉扩张,进而引起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返 流。二尖瓣脱垂、二尖瓣关闭不全 亦属本征重要表现。主动脉瓣返 流和二尖瓣返流均使左心室前负 荷增加,导致左心室扩大。可合并 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 法乐氏四联征、动脉导管未闭、主 动脉缩窄等。心血管异常也可合 并各种心律失常如传导阻滞、预 激综合征、房颤、房扑等,主要表 现心律失常( 房颤) 。主动脉夹层 90% 起病时有剧痛[7-8],郑明芳等 曾报道马凡氏综合征伴无痛性全 层主动脉夹层一例。本组有2 例无 痛性起病,应注意避免漏诊。 3 .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骨 骼、眼、心血管改变三主征和家族 史即可诊断。三主征俱全者称完 全型; 仅二项者称不完全型;只有 升主动脉瘤样扩张而无此综合征 的其他表现者,称为顿挫型[ 7 ] 。 本组5 例,男性4 例,女性1 例, 年龄36--52 岁。一例为顿挫型, 四例有骨骼肌肉、心血管改变为 不完全型。诊断此病的最简单手 段是UCG 超声心动图,为一种简便 可靠的方法,便于进行家系调查, 以提高检出率,及早发现,及时治 疗,但其检查视野较小。X 线平片 对本病诊断价值有限,C T 以横断 位扫描为主且需使用造影剂。 D S A 造影虽为诊断主动脉病变的 “金标准”,但属有创检查。   MRI 检查无创、不需使用造影_剂、多方位成像,可清晰显示心 脏大血管的结构和血流状况,影 像所见对确定马凡综合征心血管 病变有特征性,对治疗方案有价 值,我们认为可作为首选检查方 法及术前必须进行的检查。   M R I 由于快速流动血液的流 空效应,无需用造影剂即可显示 心脏大血管腔内的结构,清晰显 示心脏大血管壁结构,直接准确 地测量升主动脉扩张的内径以及 心室壁的厚度。M R I 并多方位成 像显示升主动脉的全貌,显示马 凡综合征主动脉窦部和升主动脉 近段明显扩张,于冠状位或斜矢 状位表现为典型的“大蒜头样” 改变(图1 ),具有定性诊断价值 [3]。MRI 测量主动脉窦和升部近段 内径为4.5-8.6 cm,平均(6.2 ± 1 . 2 ) cm,致主动脉瓣环扩 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引起左 心室容量负荷过重, 左心室增 大,心肌肥厚。主动脉瘤样扩张 常引起左心房受压变扁,邻近结 构受压移位( 图2 ) 。合并主动脉 夹层均清晰显示夹层的程度和范 围,多表现为主动脉夹层Ⅰ型, 对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左锁 骨下动脉开口及近段并发主动脉 夹层、心包积液及胸腔积液等并 发症显示率较高(图3、4),结合 电影M R I 可观察到心脏大血管腔 内血液流动的状况,以弥补静态 成像的不足,可清晰显示瓣膜的 开放和关闭情况(图5 ),对瓣膜 返流程度作出半定量诊断可显示 舒张期瓣口的低信号返流(图6 ) 从而准确作出马凡综合征心血管 病变及其合并症的诊断对指导临 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4.治疗与预后  对先天性 心血管病变宜早期手术修复;对 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者宜内科 治疗;一旦确诊为合并有严重主 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 全、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则应 视情况考虑手术治疗。本组二例 升主动脉瘤切除,术后病人恢复 状况良好。手术主要是为患者切 除巨大升主动脉瘤,进行了人工 主动脉血管移植,主动脉瓣、二尖 瓣替换及左、右冠状动脉移植;切 除病变的二尖瓣组织,进行了人 工二尖瓣机械瓣移植;或分别用 人工材料修补主动脉窦瘤破裂口 的内、外两处漏口手术,心血管病 变终末期者可行心脏移植。该病 预后差,成人多死于心肌缺血、顽 固性心功能不全、房颤导致脑中 风、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破裂, 个别猝死。马凡氏综合征需与同 型胱氨酸尿症、Beals 综合征、Stickler 综合征等鉴别 2. Weve HJM.Ueber Arachnodaktylie (Dystrophia mesodermalis congenita, Typus Marfanis). Arch Augenheilk 1931,104:1-46. 3. Prockop DJ, Kuivaniemi H, Tromp G. Heritable disorders of connective tissue. In: 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13th edn. 1994; 2105-17. 4. Dietz HC, Cutting GR, Pyeritz RE, et al. Marfan syndrome caused by a recurrent de novo missense multation in the fibrillin gene. Nature 1991; 352:337-9. 5. Zhang H, Hu W, Ramirez F. Developmental expression of fibrillin genes suggests heterogeneity of extracellular microfibrils.J Cell Biol 1995;129: 1165-76. 6. 朱培菊,白红利,周翔平,等.马凡综合征 心血管病变的MRI诊断[J].临床放射学 杂志,2001;20(5):3584 7. 周仪 MRI 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 值(附7例分析)[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0;16:(7)435-436 8. 周仪,李仕红,张蔚蔚等. MRI 对急性 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附31例分析) [J].中国CT和MR杂志2008;6:(5)17- 19_
/
本文档为【马凡氏综合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