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实时以太网

2017-09-20 9页 doc 82KB 111阅读

用户头像

is_624976

暂无简介

举报
实时以太网 西安交通大学 实时以太网 技术现状与发展                                             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班级              硕 1021                                           姓名      ...
实时以太网
西安交通大学 实时以太网 技术现状与发展                                             学院          电气学院                                           专业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班级              硕 1021                                           姓名            李  勇  强 摘要   在世界各国研发机构的共同推动下,以太网技术得以极其快速的发展,关键技术正逐个被攻破,工业现场环境的安装应用将被解决。随着初期研发投资被消化以后,工业以太网相对于现场总线的性价比优势将逐渐凸现。在研究工业网络实时性要求的基础上,给出了工业以太网和实时以太网的定义,深入分析了6种主要实时以太网的通信,同时,较全面地概述了我国 EPA实时以太网技术及其标准。 工业控制网络的实时性要求   我们知道,用于工业自动化系统的网络通信技术来源于IT信息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但是又不同于一般的计算机网络通信,这是因为IT网络通信是以传递信息为最终目的,而工业控制网络传递信息是以引起物质或能量的运动为最终目标。所以,用于测量和控制数据通信的主要特点是:允许对事件进行实时响应的事件驱动通信,很高的可用性,很高的数据完整性,在有电磁干扰和地电位差的情况下能正常工作,以及使用工厂内专用的传输线等。其中,最主要的要求是网络通信的高实时性。   对于工业自动化系统来说,目前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将实时性要求划分为三个范围:信息集成和较低要求的过程自动化应用场合,实时响应时间要求是100 ms或更长;绝大多数 的工厂自动化应用场合实时响应时间的要求最少为5~10ms;对于高性能的同步运动控制应用,特别是在100个节点下的伺服运动控制应用场合,实时响应时间要求小于1 ms,同步传送和抖动小于1μs。工业控制网络的实时性还规定了许多技术指标,如交付时间、吞吐量、时间同步、时间同步精度以及冗余恢复时间等,对于这些性能指标都有详细的规定,例 如:我国制定的《用于工业测量与控制系统的EPA、系统结构与通信标准》的国家标准中规定网络的时间同步精度分为8个等级,即0:无精度要求,1:<1 s,2:<100 ms,3:<10ms,4:<1 ms,5:<100 μs,6:<10μs,7:<1μs。 工业以太网与实时以太网   长期以来,关于现场总线的争论不休,互通与互操作问题很难解决,于是现场总线开始转向以太网。经过近几年努力,以太网技术已经被工业自动化系统广泛接受。众所周知,Ethernet网络出现于1975年,并于1982年制定成为IEEE802.3标准的第一版本,1990年2月该标准正式成为ISO/IEC 8802.3国际标准。在这期间,Ethernet从最初10 M bit/s以太网,过渡到100 M bit/s快速以太网和交换式以太网,直至发展到今天的光纤以太网和万兆以太网。可以说,开放的Ethernet是30年来发展最成功的网络技术,它是在与IEEE 802.4令牌总线局域网和IEEE 802.5令牌环局域网两个对手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并导致了一场信息技术革命。Ethernet网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有力地推动了高技术芯片和系统开发,从而大大提高了网络性能和降低了系统成本。因而,Ethernet每年在世界上的安装量超过上亿个节点。   通常,人们习惯上将用于工业控制系统的以太网统称为工业以太网。但是,如果仔细划分,按照国际电工委员会SCBSC的定义,工业以太网是用于工业自动化环境,符合IEEE 802.3标准,按照IEEE 802.1D《媒体访问控制(MAC)网桥》和IEEE 802.1Q《局域网虚拟网桥》规范,对其没有进行任何实时扩展(Extension)而实现的以太网。通过采用减轻以太网负荷,提高网络速度,采用交换式以太网和全双工通信,采用信息级、流量控制以及虚拟局域网等技术,到目前为止可以将工业以太网的实时响应时间做到5~10ms,相当于现有的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在技术上与商用以太网是兼容的。   对于响应时间小于5ms的应用,工业以太网已不能胜任。为了满足高实时性能应用的需要,各大公司和标准组织纷纷提出各种提升工业以太网实时性的技术解决。这些方案 建立在IEEE 802.3标准基础上,通过对其和相关标准的实时扩展,提高实时性,并且做到与标准以太网的无缝连接,这就是实时以太网(Real Time Ethernet,简称RTE)。为了规范这部分工作的行为,2003年5月,IEC/SCBSC专门成立了WALL实时以太网工作组,该工作组负责制定IEC 61784-《2基于ISO/IEC 8802-3的实时应用系统中工业通信网络行 规》国际标准,在该标准中包括:Communication Profile Family-2 Ethernet/IP,CPF 3-PROFINET,CPF 4 P-NET,CPF 6-Inter bus,CPF 10-VNET/IP,CPF 11-TCNET,CPF 12-Ether CAT,CPF 13-Ethernet Power Link,CPF 14-EPA(中国),CPF 15-NODBUS/TCP以及CPF 16 -SERCOS等11种实时以太网进行规化。其中,包括我国EPA实时以太网标准的6 个新增实时以太网将以 IEC PAS(Publicly Available Specification)公共可用规范予以发表。在上述实时以太网技术中,将有 6 个主要竞争者:EPA 、Ether CAT、Ethernet Power Link、PROFINET MODBUS-IDA和Ethernet/IP等。   六种主要实时以太网通信协议分析   根据实时以太网实时扩展的不同技术方案,可将实时以太网通信协议模型分为4类,如表1所示。表1中①是经过常规最大努力提高实时性,一般工业以太网的通信协议模型。②采用在TCP/IP之上进行实时数据交换方案。③采用经优化处理和提供旁路实时通道的通信协议模型。④采用集中调度提高实时性的解决方案。⑤采用类似Inter bus现场总线“集总帧”通信方式和在物理层使用总线拓扑结构提升以太网实时性能。表1中同时给出了6种实时以太网技术方案的归类情况。 表1实时以太网按实时扩展方案分类 常规最大努力 实时应用 实时应用 实时应用 实时应用 TCP/UDP TCP/UDP TCP/UDP TCP/UDP TCP/UDP IP IP IP IP IP Ethernet MAC Ethernet MAC 优先权 Ethernet MAC 调度 Ethernet MAC Ethernet MAC Mob Bus/TCP ProfinetV2 EPA 总线拓扑 Ethernet/IP IDA ProfinetV3 Ether CAT Power link 1. 我国的EPA实时以太网   EPA网络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它由两级网络组成,即过程监控级L2网和现场设备级L1网。现场设备级L1网用于工业生产的各种现场设备(如变送器、执行机构和分析仪器等)之间以及现场设备与L2网的连接;过程监控级L2网主要用于控制室仪表、装置以及人机接口之间的连接。无论是L1网还是L2网,均可分为一个或几个微网段。 图1 EPA 系统网络拓扑结构   在EPA系统中,将控制网络划分为若干个控制区域,每个控制区域即为一个微网段。每个微网段通过EPA网桥与其他网段分隔,该微网段内EPA设备间的通信被限制在本控制区域内进行,而不会占用其他网段的带宽资源。处于不同微网段内的EPA设备间的通信,需由相应的EPA网桥转发控制。为了提高网络的实时性能,EPA对ISO/IEC 8802.3协议规定的数据链路层进行了扩展,在其之上增加了一个EPA通信调度管理实体(Communication Scheduling Management Entity,简称EPA_CSME)。EPA_CSME不改变IEC 8802.3数据链路层提供给DLS User的服务,也不改变与物理层的接口,只是完成对数据报文的调度管理。该数据链路层模型如表2所示。                               表2 DLS_User 数据链路服务用户 EPA_CSME EPA 通信调度管理体系 LLC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MAC 媒体访问控制子层 PHL 物理层 EPA_CSME 通信调度管理实体支持:完全基于CSMA/CD自由竞争的通信调度和基于分时发送的确定性通信调度。对于第一种通信调度,EPA_CSME直接传输DLE与DLS_User之间交互的数据,而不作任何缓存和处理。对于第二种通信调度,每个EPA设备中的EPA_CSME将DLS_User DATA根据事先组态好的控制程序和优先级大小,传送给DLE,由DLE处理后通过PHLE发送到网络,以避免两个设备在同一时刻向网络上同时发送数据,避免报文碰撞。 在周期报文传输阶段Tp,每个EPA设备向网络上发送的报文是包含周期数据的报文。周期数据是指与过程有关的数据,如需要按控制回路的控制周期传输的测量值、控制值,或功能块I/O之间需要按周期更新的数据。周期报文的发送优先级应为最高。 在非周期报文传输阶段Tn,每个EPA设备向网络上发送的报文包含非周期数据的报文。非周期数据是指用于以非周期方式在两个通信伙伴间传输的数据,如程序的上下载数据、变量读写数据、事件通知和趋势等数据,以及诸如ARP、RARP、HTTP、FTP、TFTP、ICHP 和IGMP 等应用数据。非周期报文按其优先级高低,IP地址大小及时间有效方式发送。 2. Ethernet/IP实时以太网   Ethernet/IP实时扩展成功之处在于TCP/IP之上附加CIP(Common Industrial Protocol),在应用层进行实时数据交换和运行实时应用,其通信协议模型如表3所示。CIP的控制部分用于实时I/O报文或隐形报文。CIP的信息部分用于报文交换,也称作显性报文。Control-Net、Device Net和Ethernet/IP都是用该协议通信,3种网络分享相同的对象库、对象和装置行规,使得多个供应商的装置能在上述3种网络中实现即插即用。Ethernet/IP能够用于处理多达每个包1500B的大批量数据,它以可预报方式管理大批量数据。 表3 Ethernet/IP 通信协议模型 用户层 SEMI 装置 气动阀 AC 驱动 位置控制 其他行规 CIP 公共规范 应用对象层 应用和传输层 CIP 报文: 显示I/O 路由 适应与数据链路层 Device Net 数据链路层 (CAN) Control net 数据链路层 (CTDMA)   解包 将来 扩展 UDP TCP IP Enet数据/ 链路层 物理层 Device Net Control Net Enet 将来扩展 物理层 物理层 物理层   2003年ODVA组织将IEEE 1588精确时间同步协议用于Ethernet/IP,制定了CIP sync标准以进一步提高Ethernet/IP的实时性。该标准要求每秒钟由主控制器广播一个同步化信号到网络上的各个节点,要求所有节点的同步精度准确到微秒级。为此,芯片制造商增加一个“加速”线路到以太网芯片,从而将改善性能精度。由此可见,CIP sync是CIP的实时扩展。 3. Modbus-IDA实时以太网   Modbus组织和IDA(Interface for Distributed Automation)集团都致力于建立基于Ethernet TCP/IP和Web互联网技术的分布式智能自动化系统,为了提高竞争力,2003年10月,两个组织宣布合并,联手开发Modbus-IDA实时以太网。 Modbus-IDA实时扩展的方案是为以太网建立一个新的实时通信应用层,采用一种新的通信协议RTPS(Real-Time Publish/Subscribe)实现实时通信,该协议的实现则由一个中间件来完成。Modbus-IDA通信协议模型如表4所示。该模型建立在面向对象的基础上,这些对象可以通过API应用程序接口被应用层调用。通信协议同时提供实时服务和非实时服务。非实时通信基于TCP/IP协议,充分采用IT成熟技术,如基于网页的诊断和配置(HTTP)、文件传输(FTP)、网络管理(SNMP)、地址管理(BOOTP/DHCP)和邮件通知(SMTP)等;实时通信服务建立在RTPS实时发布者/预定者 模式和Modbus协议之上。RTPS协议及其应用程序接口(API)由一个对各种设备都一致的中间件来实现,它采用美国RTI(Real-Time Innovations)公司的NDDS 3.0(Network Data Delivery Service)实时通信系统。RTPS建立在Publish/Subscribe模式基础上,并进行了扩展,增加了设置数据发送截止时间、控制数据流速率和使用多址广播等功能。它可以简化为一个数据发送者和多个数据接收者之间通信编程的工作,极大地减轻网络的负荷。RTPS 构建在UDP协议之上,Modbus协议构建在TCP协议之上。 表3 Modbus_IDA 通信协议模型 应用程序 API(应用程序接口) Boocp + DHCP Web 文件 传输 eMail IDA 目标模型 Modbus TCP P/S NDDS3.0 C/S 信息 HTTP Server FTP Server SNAP Client 选择项 UDP TCP IP 以太网 4. PROFINET实时以太网   PROFINET实时以太网是由Profibus International(PI)组织提出的基于以太网的自动化标准。从2004年4月开始,PI与Inter bus Club(Inter bus)总线俱乐部联手,负责合作开发与制定标准。PROFINET构成从I/O级直至协调管理级的基于组件分布式自动化系统的体系结构方案,PROFIBUS技术和Inter bus现场总线技术可以在整个系统中无缝地集成。   PROFINET 已有3个版本,在这些版本中,PROFINET提出了对IEEE802.1D和IEEE 1588进行实时扩展的技术方案,并对不同实时要求的信息采用不同的实时通道技术。   PROFINET 通信协议模型如表4所示。图中,PROFINET提供一个标准通信通道和两类实时通信通道。标准通道是使用TCP/IP协议的非实时通信通道,主要用于设备参数化、组态和读取诊断数据。实时通道RT是软实时SRT(Software RT)方案,主要用于过程数据的高性能循环传输、事件控制的信号与报警信号等。它旁路第3层和第4层提供精确通信能力。为优化通信功能,PROFINET根据IEEE802.1p定义了报文的优先级,最多可用7级。实时通道IRT采用了IRT(ISO chronous Real-Time)等时同步实时的ASIC芯片解决方案,进一步缩短了通信栈软件的处理时间,特别适用于高性能传输、过程数据的等时同步传输,以及快速的时钟同步运动控制应用,在1 ms时间周期内,实现对100多个轴的控制,而抖动不足1μs。 表4 PROFINET 通信协议模型 IT 应用 HTTP SNMP DHCP PROFINET 应用 标准数据        实际数据 TCP/IP 实时 IP 以太网 RT IRT 实时 实时转换器 ASIC   5.EthernetPowerlink实时以太网   Ethernet Power link由奥地利B&R公司于2001年开发,并在2002年成立了EPSG(Ethernet Power link Standardization Group)组织。EPSG的战略伙伴有CIA/CAN Open,这是设备级通信协议、行规的用户集团以及IAONA工业自动化开放网络体系结构集团等。   Powerlink协议对第3和第4层的TCP/UDP/IP栈进行了实时扩展,增加的基于TCP/IP的Async中间件用于异步数据传输,Isochron等时中间件用于快速、周期的数据传输。Powerlink通信协议模型如表5所示,PowerLink栈控制着网络上的数据流量。Ethernet Powerlink避免网络上数据冲突的方法是采用SCNM(Slot Communication Network Management)时间片网络通信管理机制。SCNM能够做到无冲突的数据传输,专用的时间片用于调度的等时同步传输的实时数据;共享的时间片用于异步的数据传输。在网络上,只能指定一个站为管理站,它为所有网络上的其他站建立一个配置表和分配的时间片,只有管理站能接受和发送数据,其他站只有在管理站授权下才能发送数据,为此Powerlink需要采用基于IEEE 1588的时间同步。 表5 Powerlink 通信协议模型 Application Asyne ISOchron TCP UDP Powerlink IP CSMA/CD Ethernet 5. EtherCAT实时以太网   EtherCAT(Ethernet for Control Automation Technology)由德国Beckhoff公司开发,并得到ETG(EtherCAT Technology Group)组织的支持。EtherCAT是一个可用于现场级的超高速I/O网络,它使用标准的以太网物理层和常规的以太网卡,媒体可为双绞线或光纤。   Ethernet技术用于现场级的最大问题是通信效率低,用于传输现场数据的Ethernet帧最短为84 B(包括分组间隙IPG)。按照理论计算值,以太网的通信效率仅为 0.77%,Interbus现场总线的通信效率高达52%。于是,EtherCAT采用了类似Interbus技术的集总帧等时通信原理,其示意如图9所示。EtherCAT 开发了专用 ASIC 芯片 FMMU(Fieldbus Memory Management Unit)用于 I/O 模块,这样一来,EtherCAT可采用标准以太网帧,并以特定的环状拓扑发送数据,在FMMU现场总线存储器管理单元的控制下,网络上的每个站(或I/O单元)均从以太网帧上取走与该站有关的数据,或者插入该站要输出的数据。EtherCAT还通过内部优先级系 统,使实时以太网帧比其他数据帧有较高的优先级。组态数据只在实时数据的传输间隙期间传送或通过专用通道传送。EtherCAT采用了IEEE 1588时间同步机制实现分布时钟精确同步,从而使EtherCAT可以在30 μs内处理1000个开关量,或在50 μs内处理200个16位模拟量,其通信能力可以使100个伺服轴的控制、位置和状态数据在100 μs内更新。 今后的发展 长期以来,有一种意见一直认为以太网不可能进入控制系统现场级,理由是以太网在技术上存在实时性、通信效率、总线供电和本质安全等障碍。现在看来,上述前3个问题已经很好解决,所以Ethernet还将继续向下延伸。 1.EtherCAT实时以太网使用的方案   以太网技术最近的一个新进展是向机箱级的“背板总线”延伸。EtherCAT利用这一技术开发了用于现场总线控制柜的E-bus,I/O机箱的第一个模块使用总线耦合器,该耦合器将标准的双绞线或光缆电气信号转换为E-bus信号,I/O模块之间信息通过 E-bus传送。E-bus是基于LVDS(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信号传输,传送距离为10m。这样,以太网帧可以不受影响地传送到I/O的输入端口,从某种意义上讲,以太网已延伸到现场总线。 2.美国IEEE 1451技术方案   IEEE 145《1用于传感器和执行器的职能转换器接口》标准,它在控制网络和传感器之间定义一个标准接口,通过一种称为管道的简单传递机构,使用Ethernet传送它们的报文,这种方法简单可行,现场装置保持不变,只需一个专用ASIC的Ethernet网络接口取代原来的驱动器就可以完成与以太网的连接,从而使网络传感器成为工业以太网系统现场级的数字传感器。   3.EPA实时以太网采用的方案   EPA由过程监控级网和现场设备级网构成。现场设备网分置于控制现场,控制现场可划分为若干个控制区域,各个控制区域内相关的诸如变送器、执行器和现场控制器等现场设备均通过EPA网络连接在一起,按照组态相互进行协调工作,从而完成一定的控制功能。   每个控制区域内的EPA子系统由EPA现场控制器、EPA-HUB、EPA 变送器和 EPA 执行器等组成,通过 EPA 现场设备通信模块可实现相互之间的通信,并可独立完成控制系统中某一部分的测量与控制功能。EPA现场设备通信设备模块通过EPA现场设备网供电。目前,EPA正在研制用于现场设备通信模块的ASIC芯片。 参考文献 1. Peter Luts Ethernet motion technology: The SERCOS Interface 2004 2. .冯冬芹;申屠久洪;王少勇;邹黎勋 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PA标准及其验证应用 2004 3. .冯冬芹;金建祥;褚健 智能工厂核心技术--EPA实时以太网[期刊论文]-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 2004(06) 4. .EtherCAT Technology Group EtherCAT Technical Introduction and Overview 2004 5. .Real-Time Innovation NDDS Data Delivery Performance 2000
/
本文档为【实时以太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