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题:认识负数

2017-11-24 50页 doc 211KB 34阅读

用户头像

is_554469

暂无简介

举报
题:认识负数题:认识负数 课 题:认识负数 教材类型:苏教版所属学科:数学>>第九册 主备教师:李美兰授课时间:2007/9/1浏览人数:8 教案内容: ?教学调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 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 应用数学的能力。 4.增长学生的自然知识,产生热爱自然,享受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
题:认识负数
题:认识负数 课 题:认识负数 教材类型:苏教版所属学科:数学>>第九册 主备教师:李美兰授课时间:2007/9/1浏览人数:8 教案内容: ?教学调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 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 应用数学的能力。 4.增长学生的自然知识,产生热爱自然,享受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准备: 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放在课前)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游戏规 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向上看(向下看)?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 ?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 ?零上10摄式度(零下10摄式度)。 2.谈话:李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 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 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 出门前衣物的准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 (二)教学例1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课件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 - 1 - 气温。这里有个温度计。 那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问:好,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式度吗? 学生交流:是0?。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式度)。 没错。(结合图说)这是零刻度线,表示0?。(教师板书0)。 谁来温度计上表示出0?。 ?我们再来看上海的气温。(课件:点击上海出现温度计和上海的图片) 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式度呢?(学生回答4摄式度后,教师板书4)在温度计上拨一拨。问: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4摄式度。(教师结合图,突出上海的气 温在零刻度线以上)。 ?接着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气温。(课件点击北京的图片和温度 计) 北京又是多少摄式度呢? 与南京的0?比起来,又怎样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 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0?的关系吗?(对,北京的气温比0度低,是零下4摄式度) 你能在温度计上拨出来吗?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三个地方的最低气温。仔细观察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气 温,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个在0?以上,一个在0?以下)。 对,上海的气温比0?高,是零上4摄式度,我们可以记作+4?,读作正四摄式度,写的时候先写一个正号(指出是正号不是加号,意义和读法都不同了)再写 一个4(板书),大家跟我一起来比划一下。+4也可以直接写成4,把正号省略了。所以同学们所说的4?也就是+4?。(板书) 北京的气温比0?低,是零下4摄式度。我们可以用-4?来表示零下4摄式度(板书-4)。跟老师一起来读一下。写的时候可以先写一个负号(指出是负号不是 减号)再写一个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划一下。 ?:通过刚才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温度时,以0?为界线,用象+4或4这些数可以来表示零上温度,用-4这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温 度。 2.试一试:学生看温度计,写出各地的温度。并读一读。(写在卡片上) 师: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其他几个城市的最低气温,注意观察温度计,把这些温 度记录在卡片上,并读一读。准备好了吗? 香港:(19?或+19?)。写好了请举起你们的卡片。提问:你是怎么想到用+19? - 2 - 来表示的?这位同学是用19?来表示的?行吗?为什么?(对,正号可以省略不 写)。 哈尔滨:(-10?)。老师写了10?后举起来:“和老师的记录一样的请举牌。为 什么没人和我的一样啊?(对,零下10摄式度,我们用-10?来表示,10摄式度是表示零上10摄式度的)。 西宁:你们记录好了,同桌互相校对一下再来交流。问:为什么这样用这个数 来表示? ?我们再来听一段中央台的天气预报,将你听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温度记录下 来。 播放中央台播音员播报的天气预报(天津 呼和浩特乌鲁木齐银川) 指名一位学生上前交流。师:你们觉得他记录怎样?这位同学的前面的正号没 写,可以吗?老师把-1的负号去掉,你们同意吗? 谁能在温度计上拨出11??谁来拨-1??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得出:以零摄式度为界线,零上温度用正几或直 接用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示。 (三)自主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 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 拔高度。老师把有关网页带来了。(课件出现网页,上面有简单的文字介绍)。谁来 读一读这段介绍。 2.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课件动态地演示珠穆朗 玛峰的海拔图)。 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把自己的观察发现先放在心里) 3.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动态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 况)。 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4.对,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 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吗? 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 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来记录的呢? 预设一:我是把海平面看作零刻度线,海平面以上也就可以用+几或几来表示,而海平面以下就可以用-几来表示。(教师评价:这位同学会运用刚才学习的知识运 用到现在的学习中,学会知识的迁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预设二:如学生答不上,教师做适当引导: - 3 - 小结:(课件将文字改动成:海拔+8844.43米或8844.43米。 海拔-155米)。 真不错,大家把这两个海拔高度一起来读一读! 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 度,-155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5.这是泰山和艾丁湖的海拔。(读一读) 这是海平面,你能在这根直线上来表示出泰山和艾丁湖的海拔吗?(以海平面 为界线,以上1545米表示泰山的高度,以下154米表示艾丁湖的海拔高度) 追问:为什么这样来表示呢?(对了,以海平面为界线,正几和几表示海平面 以上的高度,负几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四)进一步应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海拔。 1.下面让我们一起用刚才这样的方法来记录世界著名湖泊的海拔高度,(学生 拿出记录纸) 分别出示青海湖、里海、死海和海沟的图片及海拔情况,教师读一读,学生记 录。 完成的可以举手示意。 交流:你想来交流哪个地方的海拔呢? 2.我们再来看看苏州地区一些地方的海拔情况。读一读下面的海拔高度,说 说它们是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海平面。(出示虞山天平山和太湖湖底的海拔高度, 让学生自己来选择)。 (五)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课件显示)我们可以用这 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 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你们想帮它们分分类吗? 2.学生交流、讨论。预设:?4、+8844.3、3193等这些数归一类,-4、-155、 -11034等归一类;0归为一类。?4、3193等归一类;+8844.3归一类;-4、-155、 -11034等归一类;0归为一类。?4、+8844.43、3193、0归一类;-4、-155、-11034等归一类。 3.指出:因为+8844.43也可以写成8844.43米,所以有正号和没正号都可以 归于一类。 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如有学生提出更好)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 表意见。 ?如果都同意分三类的,老师可以出难题:我觉得0可以分在4它们一类啊,你们怎么来说服我? ?如果有学生发表分三类的,有的分两类的,可以引导他们互相争论。(对于 发表意见出色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 - 4 - 4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 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就象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 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象+4、4、+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象-4、-1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这节课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正数和负数。(板书:认识正数和负数) 4.读一读,在将这些数填入相应的圈内。 -5、+26、8、-40、-120、+103 (指出:8为什么也是正数呢?因为把前面的+号省略了) 教师在学生完成后,问:正数的圈内还可以填哪些数呢?负数的圈内呢, 问:写的完吗?(指出:正数和负数都是无限个的)。 (六)联系生活,通过练习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1.选择正确的温度连一连(练习一第4题) 2.你知道吗: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 水结冰时的温度是____。 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是。 等学生猜两次后,出现答案,追问:是高于0?还是低于0??(课件出示一个温度计,从0?开始往下降,降到极限,是-30?,已经很冷了,-88.3?还要往下几个30度啊?你们感觉到冷了吗?) 月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是。 3.讨论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出示存折和电梯图上的负数,让学生讲讲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存折:这里的-800表示什么意思?(以原来的钱为,取出了800元记作-800;存入了1200元记作1200元,还可以记作+1200元) 电梯:这里的1和-1表示什么意思?(以地平面为界线,地平面以上一层我们 用1或+1来表示,-1就表示地下一层)。 老师现在要到33层应该按几啊?要到地下3层呢? 4.(学生交流)回忆一下刚才上课前我们玩的游戏,这些现象是否也能用正数和负数来说说呢。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 ?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记作( ),那么取出500元记作( )。 ?知识竞赛中,得了50分,记作(),那么扣了50分记作()。 ?学校小卖部赚了800元,记作( ),那么亏了500元记作()。 小结:在生活中,很多相反的量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我们以后再来交 流学习。 - 5 - (七)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1.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正数和负数。在我们的生活中,零摄式度以上 和零摄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得分与失分等都具有相反的意义,我 们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2.了解负数的产生。 3.机动作业: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交流时,教师问:你写的这个数是想来表示什么的? 4.课后作业:搜集有关负数的资料,结合自己学校、家庭生活中的情况,也 一篇《负数和我的生活》的调查小报告。 板书: 认识正数和负数 正数+4(4)+8844.433193?0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负数 -4-155 -400?0 教学反思: - 6 - 课 题:认识负数(第二课时) 教材类型:所属学科:数学>>第九册 主备教师:李美兰授课时间:2007/9/2浏览人数:2 教案内容: ?教学调整?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5页 练习一 6-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 实的情境中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难点:体会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昨天学习了正数和负数,谁能说说什么样的数是正数?负数呢? 二、教学例3 1、情境引入。 师:老师收集了新光服装店今年上半年每月的盈亏情况,列出统计图。 月 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盈亏(元) +3000 +4200 -1800 +2700 -900 +3700 2、教学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盈亏情况的具体意义。 师: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提问:表中哪几个月盈利?哪几个月亏损?从表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3、试一试 根据新光服装店去年下半年的盈亏情况,填写下表。 七月份:亏损1200元; 八月份:亏损850元; 九月份:盈利2500元; 十月份:盈利4300元; 十一月份:盈利3700元; 十二月份:亏损250元; 月 份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盈亏(元) 介绍一下服装店七至十二月份盈亏情况。 三、教学例4 1、出示情境图,辨别方向。 2、教学用正数和负数区别表示相反方向运动的路程。 - 7 - 师:小华从学校出发,沿东西方向的大街走了2100米,到了什么地方?(小 华如果向东走2100米,到达邮局;小华如果向西走2100米,到达公园。) 师:如果把向东走2100米记作+2100米,那么向西走2100米可以记作什么? 师:可以把向西走2100米记作+2100米吗?那么向东走2100米记作什么? 3、表示南北方向运动的路程 从学校出发,沿南北方向的大街走1240米可以走到哪里?根据行走的方向和 路程,分别写出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 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4、试一试: 出示数轴.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正数和负数在数轴上的排列方向是怎样的? 提问:-2接近2,还是接近0? 5、练一练 1、小明家今年六月份收入和支出的记录。你能说一说小明家各项收入和支出 的情况吗? 2、(1)如果张军向东走30米,记作+30米,那么李刚向西走52,记作()米。 (2)如果张军向北走40米,记作+40米,那么李刚走―-40米‖,表示他向()走了()米。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一的第6题。 某市2004年每个季度的平均气温如下表。 季度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平均气温(?) -10 15 20 -5 你能在温度计上表示出这些温度吗? 2、练习一的第7题。 你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1)升降机上升8米记作+8米,下降5米记作( )米。 (2)一幢大楼18层,地面以下有2层。地面以上第3层记作+3层,地面以下第1层记作( )层,地面以下第2层记作()层。 (3)学校举行自然科学知识竞赛,抢答题的评分规则是答对一题加100分,答错一题扣10分。如果把加100分记作+100分,那么扣10分应记作()分。 3、练习一的第8题 你能说说存折中红线框处的数各表示什么吗? 妈妈于6月10日又存入2000元,在存折上应记作()元;6月25日取出400元,在存折上应记作()元。 五、全课总结 - 8 -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 9 - 课 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材类型:苏教版所属学科:数学>>第九册 主备教师:仇智授课时间:2007-9-10 16:42:04浏览人数:5 教案内容: ?教学调整? 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 边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 步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的运用。 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出学过的平面图形。 2、在这些图形中,你会计算哪些图形的面积?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1中的第1组图 下面的两个图形面积是否相等?在小组里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 的面积。(学生分组活动后组织交流) (2)出示例1中的第2组图 要求:不用刚才的方法还能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吗?(学生交流,教师适当 强调―转化‖的方法。) (3)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运用已学过有关知识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来研究新图形的面积计 算公式。今天我们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2、教学例2: (1)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你能想办法把这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吗?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操作情况 第一种:?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 ?把这个三角形向右平移。 ?到斜边重合。 第二种:?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将其剪为两个梯形。 - 10 - ?把左侧的梯形向右平移。 ?道斜边重合。 (4)教室用课件进行演示并小结。 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稿剪开,再通过平移,都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 化成一个长方形。 (5)小组讨论: ?转化后长方形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吗? ?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 ?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6)学生总结,形成下面的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 =长 X 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 X 高 3、教学例3: (1)提问:是不是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能转化成长方形?都能推导出平行 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呢?请大家从教科书第123页上任选一个平行四边形剪下来,先把它转化成长方形,再求出面积并填写下表。 (2)学生操作,反馈交流。 (3)用字母表示面公式:S = a h(板书)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试一试:明确应用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般要有两个条件,即底和高。 2、指导完成练一练:强调底和高的对应关系。 四、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 11 - 课 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练习)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九册 主备教师:仇智 授课时间:2007-9-10 16:50:16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调整? 教学内容: 练习二1 — 5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熟练地加以运用。 教学过程: 练习二: 第1题:使学生画出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图中长方形面积相等,平行四边形底 与高的乘积为15。所画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为5和3、3和5或15和1。 第2题:学生在测量时一定要注意底和高必须是对应的一组。 第3题:要告诉学生用途中标出的数据计算出来的面积是近似值。这种近似的 测量和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用到。 第5题:可以让同桌两人分别准备一样大小的长方形框架。操作时,一个长方 形不动,另一个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通过观察、比较后要明确两点: 1、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周长没变,面积变了。 2、拉成的平行四边形越是显得扁平,它的高就越短,面积就会越小 教学反思: - 12 - 课 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材类型: 所属学科:数学>>第九册 主备教师:方嵘 授课时间:2007-9-12 9:47:49 浏览人数:3 教案内容: ?教学调整? 教学内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 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 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师:仔细观察这3个平行四边形,请说出如何求每个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先 自己想,随后在小组中交流。 学生讨论后汇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 师:为什么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求出每个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三角 形与平行四边形究竟有怎样的关系?三角形的面积有应当如何计算?今天继续运用―转化‖的方法来研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2、教学例5: (1)出示例5: 师:用例5中提供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注意:组内所选的三角形都要 齐全) (2)小组交流: 你认为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需要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要使学生明确: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测量数据计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并填表。 师:如何计算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从表中可以看出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还有怎样的关系?(小组交流) 得出以下结论: 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无论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三角形,都可以拼成 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 - 13 -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 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板书如下: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4)用字母表示三角形面积公式:S=ah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 2、完成练一练: (1)先让学生回忆拼的过程,再回答。 (2)要让学生说清是如何想的。 3、完成练习三第1—3题: 四、课外延伸:介绍第16页―你知道吗‖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 14 - 课 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材类型: 所属学科:数学>>第九册 主备教师:方嵘 授课时间:2007-9-12 9:52:32 浏览人数:3 教案内容: ?教学调整? 教学内容:练习三第4—10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 一、第5题可以通过计算解决,也可以把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逐一进 行比较。教学时,重点放在后一种方法的比较上。 二、第6题 要使学生画出的三角形的面积是9平方厘米,三角形底和高的乘积应是18。因此,方格纸上画出的三角形可以分别是:底6cm,高3cm;底3cm,高6cm;底9cm,高2cm;底2cm,高9cm;底1cm,高18cm。 三、第9题测量红领巾高时,可以启发学生把红领巾对折后再测量。 四、第10题 要使学生认识到:涂色三角形与它所在的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所以每个涂色 三角形的面积都是它所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五、思考题 每个大三角形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中等三角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每个小三角形的面积是4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和小正方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 教学反思: - 15 - 课 题:梯形面积的计算 教材类型: 所属学科:数学>>第九册 主备教师:方嵘 授课时间:2007-9-12 9:56:30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调整? 教学内容:第19页例6以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梯形 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 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顾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导入:今天我们继续运用这种方法来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6: (1)出示例6: 师:用例6中提供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注意:组内所选的梯形都要齐全) (2)小组交流: 你认为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需要的两个梯形有什么特点? 要使学生明确: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测量数据计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一个梯形的面积并填表。 师:如何计算一个梯形的面积?从表中可以看出梯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还有 怎样的关系?(小组交流) 得出以下结论:这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无论是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还是一 般的梯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下底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 因为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板书如下: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2倍一半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4)用字母表示三角形面积公式:S=(a+b)h?2 - 16 -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 2、完成练一练: (1)学生计算后提问:用上、下底的和乘高后,为什么还要除以2? (2)结合直观的图形或教具演示,简单介绍横截面的含义,再让学生结合公 式进行计算。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 17 - 课 题:梯形面积的计算 教材类型: 所属学科:数学>>第九册 主备教师:方嵘 授课时间:2007-9-12 10:01:16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调整? 教学内容:完成第21页练习四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梯形的面 积。 教学过程: 一、第2题 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找出面积相等的梯形。由于这4个梯形的高相等,只要比较它们的商、下底的和是否相等。这几个梯形中,除左起第3个梯形之外,其余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二、第3题右图是直角梯形,可以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直角梯形中与上、下 底垂直的那条腰的长度就是梯形的高。 三、第5题要注意两个问题:1、统一面积单位;2、讲清楚数量关系。 四、第6题 先搞清楚水渠和拦水坝的横截面积分别是指图中的哪个部分,分别是什么形 状,图中标出的条件又有哪些。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分别进行计算。 五、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当的进行补充和强化。 教学反思: - 18 - 课 题:整理与复习(1) 教材类型: 所属学科:数学>>第九册 主备教师:方嵘 授课时间:2007-9-12 10:08:39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调整? 第7课时:整理与练习(一) 教学内容: 1、系统地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完成第22—23页―练习与应用‖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进一步熟悉多边形面积的 计算方法。 复习过程: 一、复习三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各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再整理出来。 1、表格整理 2、画图整理 3、小组交流: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有哪些相同之处? 二、练习与应用: 第1题先比较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再比较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最后比较梯形与平行四边形。随后通过推理,明确图形间的大小关系。 第2、3题运用面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 19 - 课 题:整理与复习(2) 教材类型: 所属学科:数学>>第九册 主备教师:方嵘 授课时间:2007-9-12 10:10:46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调整? 教学内容:完成第23—25页―练习与应用‖的4—11题 教学目标: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加以巩固,使学生掌握多边形面积的 计算公式,并能准确熟练地加以运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过程: 练习与应用: 第4题 重点要指导与长方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和梯形的画法。其中,三角形的底与高 的乘积应是30;画梯形则应突出上、下底之和与高的乘积仍然等于30,具体画法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 第5题练习学过的各种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结合练习让学生再说一说 有关的攻势已达到巩固的目的。 第7题有两种不同的算法:(1)整体面积– 石子路的面积;(2)把小路两边的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底是19m,高是9m的 平行四边形,再计算出面积。 第8题要明确每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和高就是两条腰的长度,即都是8米。 第10题 计算钢管根数的本质是求一个等差数列的和,而不是计算着钢管堆横截面的面 积。教学时,要通过直观示意图并借助想象,帮助学生体会球和方法的思考过程与 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之间存在的相似性。 第11题重点要指导高的测量方法。可提醒学生联系点到直线的距离的知识帮助 解决高的测量问题。 思考题鼓励有兴趣的学生主动去解决。必要时可以通过画图提示学生,也可以 用本单元第16页中的―你知道吗‖介绍的方法,以打开学生思路。 教学反思: - 20 - 课 题:小数的意义 教材类型: 所属学科:数学>>第九册 主备教师:王凤琴 备课时间:2007-9-14 12:08:40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调整? 教学内容: 教学数位顺序表,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P30页例3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五6—10题。 教材简析: 整数和小数都使用十进制记数法。学生在四年级已经知道整数是十进制记数 法,例3使学生知道小数也使用十进制记数法,明确十进制记数法的本质特征:“相 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然后学习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和记数单位,整理出数 位顺序表。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认真掌握小数数位顺序表,知道数位、记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 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知识过程的能力。 4、训练学生思维灵活性,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品质。 教学重点: 数位顺序表、记数单位及之间关系。 教学难点: 记数单位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卡片0、0、1、2和小数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提问:小数分为哪几部分?整数部分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 记数单位是什么? 二、出示例3:你能举例说说1和0.1的关系吗? 1、引导学生把1和0.1都看成相同单位的数量。 如:1米和0.1米,0.1米是1分米,1米=10分米,也就是1米是个0.1 米,或者说10个0.1米是1米。 1元和0.1元、1分米和0.1分米等。 可不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探索1和0.1的关系? 学生自主画图探索。 结论:1里面有10个0.1。 - 21 - 2、你能用类似的方法探索0.1和0.01有什么关系?0.01和0.001呢? 学生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汇报交流结果。 3、小结:每相邻两个记数单位之间的关系都是10。整数部分的1和小数部分的0.1之间的进率也是10,同整数一样,小数的记数单位也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小数的数位。 4、教学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和记数单位,整理出数位顺序表。 教师: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记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 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记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1); 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千分位,记数单位是千分之一(0.001)。 „„ 每相邻两个记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5、提问: (1)小数部分有一个数位,叫几位小数?(让学生举例) (2)小数部分有4个数位,叫几位小数?(让学生举例) 小结:小数部分有几个数位,叫做几位小数。 提问:(1)0.7表示什么? (2)0.26表示什么? (3)0.008表示什么? 反复口答练习,增强识记。 结论:一位小数的小数点右边有一位,这一位是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是几表 示几个十分之一,十分位的记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两位小数的小数点右边有两位,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百分位上的数是几表示几个百分之一,百分位的记数 单位是百分之一(0.01)„„ 6、把书上的数位顺序表填写完整。 填完后,交流。提问: (1)顺序表里整数部分的数位从各位起往什么方向排列,小数部分呢? (2)小数点左边第一位是什么,右边第一位呢? (3)百位和百分位分别是小数点哪边的第几位? (4)1个千是几个百?10个10是几个百? (5)0.1是几个0.01?10个0.001是几个0.01? (6)1里面有几个0.1,10个0.1是多少? 类似的问题多提问,加强学生对整数和小数数位顺序表以及记数单位之间关 系的理解。 三、试一试和练一练。 这部分内容是为了巩固学生对于数位顺序和记数单位的知识的理解,从而进一 步理解小数的意义。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所以这两部分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后进行交流。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五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并阐明自己的观点。 - 22 - 2、练习五第7题。 独立完成,订正时注意十二秒九一,联系上下文应该写作12.91秒,不要忘记写单位名称。 3、练习五第9题。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时,板演的同学阐明观点。 4、练习五第10题。 学生拿出准备的卡片,老师读要求,同学们在课桌上拼摆。 让摆得又快又对的同学说说自己的小窍门。 家庭作业: 1、练习五第8题。 2、预习小数的性质。 教学反思: - 23 - 课 题:小数的性质 教材类型: 所属学科:数学>>第九册 主备教师:王凤琴 备课时间:2007-9-14 12:19:27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调整? 教学内容: 小数的性质。 P34-35页例4和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六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自己发现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发现小数的性质并对小数的性质作出抽象概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准备题 (1)1元=()角=()分 (2)在下面()里填适当的小数。 3角=()元 30分=()元 100毫米=()米 (3)0.4里面有()个0.1 0.40里面有()个0.01 2、引入:今天继续研究小数。 二、体验发现,理解性质。 1、出示例4: (1)读题 (2)分组准备,讨论。 (3)说出结果。0.3元=0.30元 (4)为什么? 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 A、0.3元和0.30元都是3角,所以0.3元=0.30元。 B、画图理解。 C、从小数的意义解释。0.3是3个0.1,也就是30个0.01,0.30也是30个0. 01,所以0.3=0.30。 (5)这两个相等的小数,小数部分有什么不同? 提问:小数部分末尾的0添上或去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 24 - (小数变了,小数的大小没有变)。 2、课本试一试:先看图填一填,再比较0.100米、0.10米和0.1米的大小。 (1)学生自主填空。 (2)交流自己的看法,并阐明观点。 (3)汇报自己的结果。 由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得到0.1=0.10=0.100。 (4)观察板书: 你得到什么结论?学生自由发言。 总结: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小数的性质。 三、理解内涵,学会应用。 1、出示例5: 学生自主填空。 提问:这些小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指名回答。 (着力于对小数“末尾”的理解。) 结论: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学生尝试做“练一练”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试一试。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0.4=()3.16=()10=() 学生自主改写。 交流:(1)改写这三个数时应用了什么知识? (2)为什么给三个数添上的“0”的个数不同? (3)“10”是整数,怎样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 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进一步体验小数性质的应用。 3、练一练第2题。 学生自主比较,得到结果,并运用学过的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进行阐明。 四、巩固练习。 练习六的1—5题。 第1、2两题巩固并深化对小数性质的理解,突出去掉或添上“0”必须是小数 末尾的0。 第3、4、5题都是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其中有去掉末尾“0”化简小数, 也有在末尾添“0”增加小数部分的位数;有改写小数,还有改写商品的单价。 这些练习题使学生在应用中掌握小数的性质。 家庭作业: 预习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反思: - 25 - 课 题:小数的大小 教材类型: 所属学科:数学>>第九册 主备教师:王凤琴 备课时间:2007-9-14 12:23:54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调整? 教学内容: 比较小数的大小。 P36页例6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六的6-1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熟练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1.“小数大小的比较”. 教师提问:三角尺和练习簿,那个贵一些?你是怎么想的? 小数如何比较大小呢?(板书课题) 2.大胆猜测: 举例说明整数是如何比较大小的?(当整数的位数相同的时候,从高位比起; 位数不同的时候,位数越多,数越大) 3.比较下面整数的大小: 教师提问:根据你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你对小数的了解,能试着说一说小 数怎样比大小吗? 二、尝试探索: 1.教师提问:根据你的猜测,用你的方法比较下面两组小数的大小,并说说 你是怎样想的?(1) 9.7元 和5.9元 (2)6.79 米和6.85米 2.学生汇报: (1)9.7元是9元7角,而5.9元是5元9角, 9元7角大于5元9角,所以9.7元 〉5.9元; (2)6.79 米是6米7分米9厘米,而6.85米是6米8分米5厘米, 因为6米7分米9厘米<6米8分米5厘米,所以6.79米<6.85米. 3.教师提问:这两组小数是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的? (比较时是从整数部分开始比较,整数部分大,这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 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大,这个数就大.) - 26 - 4.比较下面各小数的大小,你又有什么发现? (例6) 0.6元和0.48元 学生汇报: (1)0.6元是6角,0.48元是4角8分,所以0.6>0.48。 (2)0.6是60个0.01,0.48时48个0.01,所以0.6>0.48。 5.教师归纳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 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以此类推. 6.教师:我们归纳出来的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与你最初的猜测相比,有什么 不同? 三、试一试. 1、完成“试一试”的练习,在小组里说说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2.两个同学一组,一人任意说出两个小数,另一人比较小数的大小.要求小 数的位数不超过四位.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的题目。 2、比较下面小数的大小. 7.9 ? 8.20.51? 0.509 1.374 ? 1.3 5.7 ?5.8 0.6 ? 0.60 1.23?1.32 2.把下面的小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0.8 0.807 0.078 0.87 0.78 0.087 重点指导学生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3、判断: (1)6.809>6.799() (2)5.1>5.1002( ) (3)38.748<38.75() (4)0.009>0.010( )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希望能用我们 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家庭作业: 下面的小数各在哪两个相邻的整数之间? (1)?<1.8<? (2)?>23.47>? (3)?<5.006<?(4)?>70.02>? 教学反思: - 27 - 课 题:小数加减法 第一课时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九册 主备教师:仇智 备课时间:2007-9-17 13:07:27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逛超市”,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寻 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2、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创设情境:超市购物出示几件物品的标价钢笔、笔记本、夹、记号笔、 书包、铅笔盒、美工刀、„„„; 2、根据自己的需要挑其中两件商品然后想想自己要付多少元。 先列出算式。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把竖式写下来,列举部分同学的竖式你们觉得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把学生 的想法板演出来)让学生试着计算一下还是刚才的几位同学上去板演。逐个点评, 纠正计算中的一些问题。 3、小结加法的计算法则。 二、教学例1减法部分和例2 1、同桌的两人比较一下,谁用的钱多些?多多少用什么方法去求? 先列式并列出竖式你会计算吗?要注意些什么?试着计算出来,指名板演,逐 个点评,表扬做得较好的同学。 2、小结减法的计算法则。 三、归纳小结 比较整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比整数加减法更需注意的地方:都要数位对齐,都要从低位算起;计算小数加减法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最后在得 数里还要点上并对齐小数点。 四、练习 1、你们同桌两人一共用了多少元?交流一下计算结果。 2、你买的两样东西价钱一样吗?哪种多些,多多少?把你的想法用算式写出 来。 3、谁最会花钱,花了多少?谁用得最少?他们俩相差多少元? 4、每个同学如果都有10元钱,售货员还应找回你多少元? 5、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让学生先说计算方法,需要注意些什么?几位学 - 28 - 生上去板演,集体订正。 6、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7、做49页试一试题目让学生观察与例2中的计算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启发学 生利用例2的计算经验先独立完成这里的计算,再学习小组内交流。 8、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1题三个小组各做一题,比一比哪一小组的正确 率高。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五、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学得怎么样? 六、课后延伸 我想知道你们小组共用了多少元,小组的同学合作一下,把结果告诉我。在这 里如果都会,则不必把末尾对齐的错误指出来,以免混淆鼓励做得较好的同学。让学生自己说,教师稍作整理。纠正错误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计算法则。学生说,教 师板书 教学反思: - 29 - 课 题:小数性质和数的改写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九册 主备教师:王凤琴 备课时间:2007-9-18 13:01:46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调整? 教学内容:教材第39—40页小数性质和数的改写、“练一练”,练习七第1~3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改写成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或把小数化简。 2、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把一个数改写成“万”或“亿 作单位的数,或根据要求截取一个数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 一、出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学习小数的性质和数的改写。(板书课题)通过学习,认识小数的 基本性质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数的改写。 二、学习小数的改写 教学例8:地球和月球的平均距离大约是384400千米,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平均 距离大约是149600000千米。 (1)把3844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小组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84400=38.44万) 教师总结说明:把较大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只要在万位的右边,点 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写“万”宇. (2)把14960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多少? 学生讨论: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亿吨”作单位的数,应该怎么办? 学生独立改写成149600000=1.496,并说出改写的方法. 教师总结说明:把较大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在亿位的右边,点 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写“亿”字.如果小数位数比较多,可以根据需要保留前 几位小数. (3)试一试 在八大行星中,水星距离太阳最近,大约是57910000千米。水星离太阳大约 是多少亿千米? 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要注意什么? 指出:为了读写方便,我们常常把一个多位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改写时只要在万位或亿位数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并相应地添上“万”或“亿”作单位,也就是先把一个数缩小一万倍或一亿倍,再写上“万”或“亿”作单位,这样原数的大小不变。 三、练习 - 30 - (1)1999年北京市从事工程技术的人员共120100人,改写成用“万人”作单 位的数. (2)1999年我国出版图书7320000000册(张),改写成用“亿册(张)”作 单位的数.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与求整数的 近似数相似.要用“四合五入”法保留小数位数.要注意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 程度越高. 五、布置作业. 1.把下面各小数四舍五入. (1)精确到十分位:3.47 0.239 4.08 (2)精确到百分位:5.344 6.268 0.402 2.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1)保留一位小数:3672800000 648500000 (2)保留两位小数:4853900000 288160000 教学反思: - 31 - 课 题: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九册 主备教师:王凤琴 备课时间:2007-9-18 13:06:09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调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要求正确地运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使学生学会把较大的整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重点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及把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区别求近似数与改写求准确数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卡片出示) 986534 58741 31200 50047 398010 14870 2.下面的?里可以填上哪些数字? 32?645?32万 47?05?47万 学生填完后,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我们学过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在实际应用小数时,往往也没有必要说出它的 准确数,只要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如:量得大新的身高是1.625米,平常不需要说得那么精确,只说大约1.6米或1.63米,那么如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内容.(板书课题: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教学例9: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1)教师谈话: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同求整数的近似数相似,根据需要用 “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2)出示例9: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大约是1.496亿千米。 教师提问:精确到十分位就是保留一位小数,要看哪一位?怎样取近似数? 使学生明确:1.496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看百分位,百分位满5,舍去,进1,求得近似值数为1.5 学生讨论:1.496精确到百分位,要看哪一位?怎样取近似数? - 32 - 使学生明确:1.496精确到百分位,就要看千分位,千分位满5,向百分位进1,求得近似数1.50 分组讨论:精确到百分位1.50百分位上的“0”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教师总结说明: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 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3)试一试: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平均距离大约是38.44万千米,保留一位小数大约是多少万千米? (4)求下面小数的近似数. 3.781(保留一位小数) 0.0726(精确到百分位) (5)小结. 教师提出问题: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应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知道: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要注意两点: ?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取近似值,如果保留些数,就看十分位是几;要保留一位 小数,就看百分位是几„„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决定是合还是入. ?取近似值时,在保留的小数位里,小数末一位或几位是0的,0应当保留,不能丢掉. 3.练习 (1)分组合作学习,填表. 在下表的空格里按照要求填出近似数. 保留整保留一位保留两位保留三位 数 小数 小数 小数 4.3808 (2)填空.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要根据需要用( )法保留小数数位.保留整数,表示 精确到( )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 )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 )位„„ 近似数的结果一般地说6.0要比6精确.因为6.0表示精确到了( )位,6表示精确到了( )位,所以6.0后面的“0”不能丢掉. (3)下面各小数在哪两个相邻的自然数之间?它们各近似于哪个自然数? 5.28 12.71 4.86 7.05 (4)按照四舍五入法写出表中各小数的近似数. 保留整保留一位保留两位保留三位 数 小数 小数 小数 9.9564 0.9053 - 33 - 1.4639 (5)课堂作业 练一练1,2两题 教学反思: 课 题:小数加减法 第二课时 - 34 -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九册 主备教师:仇智 备课时间:2007-9-20 10:51:25 浏览人数:5 教案内容: ?教学调整?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和 整数加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 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计算方法的正确运用 教学过程 一、 回忆复习 自己复习上节课所学习内容47页的例1和48页的例2 二、基本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 0.7+0.3 0.65-0.25 6+0.34 1.6-0.4 4.5+0.5 0.82-0.42 0.83-0.5 9.2-6 2+2.8 3.4-3.1 17.6+3.9 3.6+2.4 0.45+2.85 0.73-0.23 14-3.9 2、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3题 让学生根据题中的信息说说能想到些什么,可以求哪些问题,再让学生根据问 题合理选择信息并列式计算。 3、用竖式计算 7.5-3.18 0.51-0.37 4-0.82 5.26-4.75 13-3.9 每个同学选做两题,比速度更要比一比正确率,做得全对的同学予以鼓励。 4、练习八的第3题 结合线段图让学生说说对前3个问题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还可以自己补充问题:问学生你还想到了什么? 三、提高练习 1、“小小诊所”: 练习八的第4题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2、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八的第六题,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去思考该用什么方法去做。 练习八的第九题,解决前三个问题后,还可以结合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 进一步提出:“这一天中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时 - 35 - 间病人体温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问题,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练习八的第十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并要求说说每题的思考 过程,再让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四、课后延伸 练习八的思考题可以先根据“5.1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得2.76”,算出作为减数的两个小数应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 五、布置作业 练习八的第五题 教学反思: 课 题:小数加减法 第三课时 - 36 -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九册 主备教师:仇智 备课时间:2007-9-20 16:58:24 浏览人数:5 教案内容: ?教学调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 法同样适用,能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运算 2、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 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的迁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 1、口算用卡片出示练习九的第1题,指名口答。 1、 出示例3中的四种文具。 如果让你任意购买其中的两种文具,你想买哪两种? 你会计算出所需要的钱数吗? 二、探究 1、出示例3 这四种文具,小华各买了一件,他一共用了多少元? 解答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2、 引导学生探索算法你会计算这道题吗? 先算一算再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学生独立计算,注意选择学生采用 的不同的方法,并指名板演。 3、 比较: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了小华一共用的钱数,请同学们比 较这些算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更简便些? 进一步追问用简便算法的学生:你这样算的依据是什么? 小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也同样适用。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 以使一些小数加法的运算简便。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加法运 算定律的推广) 我们以前学习过哪些加法的运算定律?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加法交换律: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这里的字母 a、b、c可以表示怎样的数? - 37 - 指出:因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所以这些字母公式里字 母所表示的数的范围既包括整数,也包括小数。 三、练习 1、完成““练一练””的第1、2两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简便 2、完成练习九的第2题 学生练习。 比较每组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整数减法的一些规律小数减法里同样适用,也能使一些计算简便。 4、 完成练习九的3~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第4、5题的思考过程,说出每一步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对自己的学习表现怎样评价? 教学反思: 课 题:小数加减法 第四课时 - 38 -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九册 主备教师:仇智 备课时间:2007-9-20 17:20:57 浏览人数:5 教案内容: ?教学调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过程,对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计算工具有一 个初步的了解,简单了解一些计算工具计数的方法,接受数学事实的教育。 2、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 则运算,探索简单的规律。 3、通过对计算器的运用,体验它的有用性,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 算,探索一些简单的规律。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大家都去过超市吧?它每天都有很多顾客,特别是到了节假日,那更 是人山人海。当顾客推着满满一车物品去付款时,营业员总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告 诉他应该付多少钱,为什么营业员会算得那么快呢,你知道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 来一起学习用“计算器计算”。(出示课题) 二、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1、 认识计算器你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计算器吗?你 了解计算器吗? 今天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的推销员,你打算怎样向大家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 器的构造?(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后再全班交流)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最常用的一 些键,熟悉加减乘除等运算和运算顺序。 说明:各种不同的计算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在使用前一定 要先看使用说明书。 2、 用计算器计算 大家已经认识了计算器,你会操作他吗? 现在咱们就用计算器来算一些题目,请把计算器准备好。 3、 教学例4 要求李芸一共用了多少元应怎样做,先把算式列出来。 你会在计算器上按出买铅笔的钱数吗? 同桌交流按键的方法。你会用计算器算出结果吗? 核对结果。同桌之间说说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的。 4、 完成“试一试”题目 你怎样求应找回多少元? (同桌交流)学生列式。告诉学生,在这里可以用100减,也可以去减100, 100减的结果是个正数,是应找回多少元。减100的结果是一个负数,是营业员差你的钱数。 可不可以把刚才的计算结果用起来? - 39 - 试着求出结果。用计算器计算方便了我们的计算,当然也方便我们检验了,你 会检验吗? 怎样判断你的计算是正确的呢? 2、 巩固练习 通过计算,我们发现,用计算器计算时只要从左往右依次按键就可以了。现在 我们要来比一比谁算的最快,请准备好。 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提醒学生看清数目和运算符号,认真按键进行计算,对正确率较高的同学给予鼓励。 3、 练习九的第8题先示范计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使学生明确 计算每次收支后余额的方法。 再让学生分别算出其余各栏的余额。 合计支出数怎样算,合计结余数呢? 最终余额是多少?与刚才的计算结果一样吗? 三、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我们已经能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了,那么计算器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呢,下 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索。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在计算器位数不够的情况下学生小组讨论发现计算的规律, 再集体交流。 2、自主探索: 1122?34= 111222?334= 11112222?3334= 再出示:111111222222?333334= 111„122„2?333„34= 2004 1002 四、布置作业 最后我们来一次比赛,分两组:一组用计算器,一组用笔算,愿意用计算器的 请举手。 完成练习九的第7题。 五、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你有什么体会? 你觉得今天的学习对你有用吗,能不能说说? 教学反思: 课 题:小数加减法 第五课时 - 40 -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九册 主备教师:仇智 备课时间:2007-9-21 8:25:45 浏览人数:2 教案内容: ?教学调整?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沟通小数加减 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提高计算能力,发展数学思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 教学难点: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说说本单元我们共同研究了哪些内容。通过学习有哪些收获与感受? 2、 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 用竖式计算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哪些相同点? 比整数加减法有哪些注意的地方?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3、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减法也同样适用吗? 二、练习与应用 1、 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1题: 口算时也要让学生说一说部分题的注意点和计算方法,特别是进位加与退位 减,以及被减数的数位不够的情况与结果末尾是0的情况。 2、 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2题: 由于题目较多,可让学生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些,然后集体订正,学生也要说出 列竖式的注意点,并列举计算中一些典型的错误,让学生在改错中更深刻的体会计 算的方法。 3、 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3题: 提醒学生认真分析每道题目的数据特征,并合理地选择相应的运算定律进行简 便计算,把整数的运算定律通过合理的迁移,最终能熟练地应用在小数加减法,培 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 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4题: 结合示意图理解题意:竹竿的高度分成几个部分的和? 现在已知几个部分?第三部分的高度就是什么的高度? - 41 - 怎样求池水的深度?用什么方法? 列出算式并解答。 集体订正 5、 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5题: 先简要介绍钙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再让学生看着统计表说说各种 食品每1000克中的钙含量,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分别解答相关的问题,并提出问题。 6、 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6题: 教师首先讲解,让学生弄清当日水位、警戒水位的含义以及水位上升下降的 表示方法; 其中 “水位变化”栏中的数字是与前一天比较的差值。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有关正负数和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这 里,比前一天多就是正数,比前一天少则是负数。 7、 完成练习与应用的思考题: 先介绍自由落体运动的有关知识和基本规律; 引导学生利用列表的策略进行解答。 集体订正。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增长了哪些知识? 这些知识就是小数加减法的运用啊,小数加减法的运用还远远不止这些呢,你 还能在我们的身边找到小数加减法的运用吗? 课后去找,比一比谁找得最多。 教学反思: 课 题:小数加减法 第六课时 - 42 -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九册 主备教师:仇智 备课时间:2007-9-21 8:26:34 浏览人数:2 教案内容: ?教学调整? 教学目标 1、过对家庭生活中日常支出项目的调查和了解,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 切联系; 2、学生通过计算有关项目的合计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本单元所学知识的应 用价值,并产生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3、通过此次教学,使学生能积极关注家庭收入情况,体贴父母工作的艰辛, 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支出和收入在计算时采取的方法 教学准备 让学生提前收集:上月的电话缴费单,水电燃气三个月的缴费数据 教学过程设计 一、探索与实践 1、拿出你家上个月的电话缴费单,看看每个月的电话费包含哪几个部分。小 组交流,分组汇报; 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你能写出他们之间的数 量关系式吗? 本月消费有很多,你怎样算本月消费的合计数。 让学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计算一下是不是存在这样的关系呢? 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 小组交流一下谁家的电话费最多,各自的余额又是多少呢? ××的爸爸中途又充了100元话费,那么又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呢,我们一起 来帮他算算。 2、把你收集到的你家近三个月的水电气消费的数据填在书上,然后自己算一 下合计数,看看谁家的哪项费用最少? ?家庭支出较低者: ?家庭支出中等者: ?家庭支出较高者: 再与你家庭的收入情况结合起来考虑,哪些同学的家庭储蓄额最多,支出较多 的同学考虑一下能不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呢? - 43 - 通过这次的记帐你有什么样的体会? 3、统计一下自己上周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你的收入是从哪儿来? 你的支出合理吗?必要吗?你结余多少? 你准备怎样处置你结余的钱? 4、我们应当如何合理安排收入与支出? 引导学生答出:合法收入,量入为出 二、评价与反思 围绕书上的三个方面的指标回忆相关的学习过程,举例说说自己在学习本单元 中学得好的地方和学得不理想的地方,然后在小组内向组长汇报,自己给自己评几 颗星。 三、总结与教育 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连自己小家都管理不好的人,更谈不上管理好国家这个“大家”。具备了治理小家庭的能力,才能管理好国家这个 “大家”,小家治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整理家庭收入与支出情况,已具备了初步料理家务的 能力,掌握了一定的理财技巧,相信经过一定时间的努力,我们也一定能治理好国 家,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四、延伸与拓展 回去收集你家一周内生活费用的支出情况,并用计算器算出合计数。 并对家庭支出的各种数据作出相应的判断,给父母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初步 学会理财。 教学反思: 课 题:找规律 第一课时 - 44 -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九册 主备教师:方嵘 备课时间:3 浏览人数:3 教案内容: ?教学调整? 教学内容: 国标本数学第九册59页-6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 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 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 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片。 1、 夜幕中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在彩灯的映衬下更加迷人。 2、 这是一次展销活动,主办方经常会用飘扬的彩旗来营造热闹的氛围。 3、 商场常见的促销宣传,打折的宣传卡一串串挂满了整个商场。 观察这三幅图,说一说你都发现了什么? (彩灯、彩旗、宣传卡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 说一说排列的规律。 象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这节课,我们就 一起来研究排列规律。 二、观察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 (出示教材例1的场景图)让学生自由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引导:这些物体都是按一定的规律摆放的。盆花是按什么规律摆放的?彩灯和 彩旗呢?在小组里说一说。 全班交流三种物体排列的规律时,让学生一边指图一边说。 三、 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1.提出问题:在图中,我们看到8盆花。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自己试一试。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待大多数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之后,再组织学生在小组里 交流。教师注意每一个小组交流的情况,发现学生采取的不同的策略,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 45 - 2.全班交流。 引导:同学们已经在小组里交流了自己的想法,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意见介绍 给全班同学? 学生小组可能提出如下的想法。 (1)画图的策略:??????????????? (?表示蓝花,?表示 红花)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你一共画了多少个“圆”? (2)例举的策略:左起,第1、3、5„„盆都是蓝花,第2、4、6„„盆都是红花。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其他同学明白这种想法的意思吗?(引导说出位置是单数的都是蓝 花,双数的都是红花) (3)计算的策略:把每2盆花看作一组,15?2=7(组)„„1(盆),第15 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为什么把2盆花看作一组?算式中的每个数各是什么意思?根据余 数是1为什么可以确定第15盆是蓝花呢?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结合前面学生画的图解释: ?? ?? ?? ?? ?? ?? ? 强调:第15盆花的颜色和每组中的第几盆花相同? 3.比较反思:对于这几种方法,你有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初步淘汰画图,学生可能比较倾向于列举的方法,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口答练 习。) 四、独立尝试,逐步优化解题方法 1. 出示“试一试”第1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 “第15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 (1)展示学生不同的想法。 (比较例举和计算的方法,得出例举的方法有局限性。) (2)引导学生针对计算的方法思考:每几个彩灯可以看作一组? 15?3=5(组), 没有余数说明什么?(正好分了五组,最后一个是第五组的最后) 第17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 17?3=5(组)„„2(个) 余下的两个是什么颜色的?和每组的第几个颜色相同? (这两个和每组的第1、2个相同。) (3)比较这几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 如果有学生不同意计算的方法简便,可以提出第50个、第100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问题,引导体会计算确实是简便的方法。 2.出示“试一试”第2题,让学生用计算的方法进行解答。 - 46 - 强调余数与红旗黄旗的对应关系。问:余数是几时是红旗?黄旗呢? 余数是1、2是红旗。 余数是3及没有余数是黄旗。 五、练习 1、 练一练第1、2题 2、 小组自由练习 3、 先圈一圈,再算一算: (1)??????????????„„ 排列在第19个的是( ),第200个是( )。 (2)我们爱数学我们爱数学我们爱数学„第99个字是( ) 4、课本62页第2、3题。 六、数学活动,深化认识 拿出每组两种形状或两种不同颜色的纸片各10个。 根据自己设计的规律摆一摆。 展示并提问,照这样摆下去,某一个是什么颜色的?学生回答,自己判断。 七、小组讨论思考 元旦要到了,同学们准备用26个灯笼来布置教室。如果按2红1黄的规律排 列,应该准备几个红灯笼,几个黄灯笼? 课外拓展练习 ※用计算器计算1?11,计算器会显示0.09090909„,你能知道小数点后面第 100个数字是几?( ) ※用计算器计算1?7,计算器会显示0.142857142857„,你能知道小数点后面 第21个数字是几?( )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有周期规律的? (红绿灯、霓虹灯、花布地砖、数学分形等) 板书设计: 找规律 画 想 算 教学反思: - 47 - 课 题:找规律 第二课时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九册 主备教师:方嵘 备课时间:2007-10-9 10:05:46 浏览人数:3 教案内容: ?教学调整? 教学内容: P61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 多少个。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最 优策略。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采用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观察场景图,解决例2。 说说:兔子是怎样排列的? 学生自主交流观察所得。 “每3只兔为一组”,“每组中有1只灰兔、2只白兔” 想想:18只兔子排成这样的几组? 学生交流结果。 18只兔刚好排成“这样的6组”。 算算:18只兔中有几只灰兔,几只白兔? 学生讨论,交流结果。 共有6组,每组有1只灰兔,2只白兔。 所以灰兔一共有6个1只,1×6=6(只) 白兔一共有6个2只,2×6=12(只)。 二、 试一试 问题:如果有20只兔参加跳高,照这样排列,应该有几只白兔和几只黑兔? 小组内讨论你是怎样想的。 一共有几组?余下几只? 20?3=6(组)„„2(只) 余下的2只是怎样排列的? 按照1灰2白的顺序排列的,所以余下的2只为1只灰兔,1只白兔。 方法:20?3=6(组)„„2(只) 余下的2只为1只灰兔,1只白兔。 灰兔:1×6+1=7(只) 白兔:2×6+1=13(只) 所以20只兔里有13只白兔,7只灰兔。 - 48 - 三、练一练 第1题:棋子是按照什么规律摆放的? (每4枚棋子一组,每组有3枚黑子,1枚白子。)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结果。 26?4=6(组)„„2(枚) 余下的2枚为2枚黑子。 黑子:3×6+2=20(枚) 白子:1×6=6(枚) 第2题:瓷砖是按照什么规律贴的? (每2块一组,每组有1块正方形瓷砖和1块长方形瓷砖。) 35块瓷砖里有多少正方形瓷砖和多少长方形瓷砖? 35?2=17(组)„„1(块) 余下的1块为正方形瓷砖。 正方形:1×17+1=18(块) 长方形:1×17=17(块) 四、综合练习: 练习十第4—7题 第4题:学生独立计算,汇报思路。 第5题: 明确:信号灯亮的顺序依次是红灯、绿灯、黄灯;从10时到10时15分,信 号灯一共亮了42次。 每3个为一组,每组中有一个红灯,一个绿灯和一个黄灯。 42?3=14(组) 所以红灯、绿灯和黄灯各亮了14次。 第6题: 提示:通常把7天看作一组,11月份共有30天。 每7天为一组,每组中为2天休息、5天工作。 30?7=4(组)„„2(天) 余下的2天为休息日。 休息:2×4+2=10(天) 工作:5×4=20(天) 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计算结果。 板书设计: 找规律 例2:每组有1只灰兔,2只白兔。 试一试:20?3=6(组)„„2(只) 灰兔:1×6=6(只) 余下的2只为1只灰兔,1只白兔。 白兔:2×6=12(只)。 灰兔:1×6+1=7(只) 白兔:2×6+1=13(只) 教学反思: - 49 - 课 题:解决问题的策略(1)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九册 主备教师:仇智 备课时间:2007-10-16 14:50:56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调整? 教学内容:教科书P63-64例1、例2,“练一练”练习十一第1-3题(解决 问题的策略)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列举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重复、不遗漏 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答案。 2、使学生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 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并获得解 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一一列举的策略 难点:培养学生有序地思考 教学准备:课件、飞镖、靶盘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感知一一列举 出示例1题目,指名读题 提问:如果你是王大叔,你会围成什么样的长方形? 实际操作: 谈话:究竟是什么样的长方形呢?老师为每桌同学准备了18根小棒,每一根 代表1米长的栅栏,请同桌2人合作把想的长方形用小棒在桌上围起来(提示:要 把18根小棒用完) 教师巡视,并与学生交流 指名汇报操作情况 2、分析交流,感知有序 提问:观察这些长方形,你有什么发现? 在摆小棒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那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呢?能把这些不同的围法按一定的顺序说出来 吗? 出示表格,要求按一定的顺序填写(P63) 交流、反馈(重点:有序) 揭示“一一列举的策略”并板书 追问:我们是用什么策略解决例1的问题的? 3、探索面积变化规律 提问:如果你是王大叔,你会选择哪种围法呢? - 50 - 为什么选择“长5米宽4米”的围法? 现在请大家算一算,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 巡视、照顾个别学生 提问:请大家比较一下它们的长、宽和面积,你有什么发现? (周长一定时,长与宽相差越多,面积越小;长与宽越接近,面积越大) 三、巩固运用 1、练习十一第1题 指导分析题意 提问:几时几分第一次同时发车,几时几分第二次同时发车 2、教学例2 出示例题及场景图 练一练提问:“最少订阅1本,最多订阅3本”是什么意思?(相机板书) 那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订法呢?你准备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准备先 考虑订阅几本的?然后呢? 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 组织交流,询问具体的订阅方法(相机板画) (指黑板)这样显得比较乱,可以用什么方法是它看起来更清晰? 提供给学生如如P64未画“?”的表格 指导生用划?的方法表示订阅的种类 集体交流填表情况 提问: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有几种选择方法,分别订阅的什么书? 追问:我们在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时,要做到什么? 出示飞镖、靶盘,介绍玩法 指名试投,明确“投中”的意思 提问:如果老师也投中了两次,可能得到多少环? 为学生提供表格 集体交流可能投中的环数 3、 固运用 练习十一第2、3两题 第3题指导画表格完成 四、全课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反思: - 51 - 课 题:解决问题的策略(2)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九册 主备教师:仇智 备课时间:2007-10-16 15:12:09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调整? 教学内容:教科书P65 的例题,练一练及练习十一第4、5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按不同的线索列举,体验策略应用的灵活性。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感觉“一一列举”策略的特点和价值,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一一列举”策略 难点:灵活应用策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习了用什么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 揭示课题并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3 出示例题并提问 ?从题意中我们了解了什么哪些信息? ?23人可以怎么住? ?在安排房间时还要注意什么? 提问:如何能一个不落的将所有的排法都找出来了?你们觉得可以从几个几人 间开始考虑? 初步分析 (1)策略?从1个3人间想起 (2)策略?从1个2人间想起 引导比较 出示表格 问:如果从只住1个3人间想起,可以怎么填表格?(示范列举住1个3人间、2个3人间的情况) 能继续列举出其他情况吗? 教师行间巡视 个别辅导 组织集体交流 提问:如果从只住1个2人间想起,可以怎样列举呢? 出示表格,提问:能将具体的列举情况在表格中展现出来吗? - 52 - 组织集体交流、反馈 两次列举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比比哪种列举比较简便?指名读题,提问 思路 组织交流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一第4题 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集体交流、反馈 2、练习十一第5题 提问:什么是素数?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反思: - 53 - 课 题:解决问题的策略(3)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九册 主备教师:仇智 备课时间:2007-10-16 15:20:37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调整? 教学内容: 教科书P66-67 练习十一第6~9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运用“一一列举”的策略分析有关实际问题中的 数量关系,并有效地解决问题,进一步锤炼有序的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 灵活应用 “一一列举”策略 教学过程 一、回顾梳理谈话交流 ?想一想,我们运用了什么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列举时要注意什么? 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解决问题练习 1、练习十一第6题 指名读题 提问:可以怎样思考? 表格该怎样设计呢? 集体交流 你是怎么填写的? 2、练习十一第7题 提问:用48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 面积有没有变化? 长、宽和周长呢? 你能列举出符合要求的长与宽吗? 集体交流、反馈 3、练习十一第8题 指名读题、提问解题思路 集体交流 4、练习十一第9题 提问: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连线时要注意什么? 巡视连线情况,个别辅导 集体交流 - 54 - 三、思考题 出示思考题 提问: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三角形底和高的长度可能分别是几厘米? 示范画出几个符合要求的三角形 集体交流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 55 - 课 题:小数乘整数(1)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九册 主备教师:王凤琴 备课时间:2007-9-21 8:56:00 浏览人数:2 教案内容: ?教学调整? 教材内容 教科书第68-69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 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在炎热的夏天,你喜欢吃西瓜吗?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 现在的人们不仅能在夏天吃到西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 2、出示例题的场景图,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3、引导:根据图中的信息,要求“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0.8×3”是求几个0.8相加的和?这个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 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有一个因数是小数) 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探索计算方法 1、启发: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算出“0.8×3”的得数吗?先想一想,再算一算。学生各自思考、计算,师巡视,了解学生用什么方法。 2、交流:谁先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算出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后继续提问:谁还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3、指出:“0.8×3”也可以用乘法竖式计算. 板书: 0. 8 × 3 2. 4 讨论:谁能看着竖式,说说用竖式计算“0.8×3”的过程? 比较:0.8是几位小数?2.4呢? 4、提出要求: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先列加法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竖 式计算。 学生按要求独立进行计算。 5、交流:列出的加法计算式是求几个2.35相加的和?列出的乘法算式呢?谁来说说用乘法竖式计算的过程? 2.35是几位小数?2.35×3的积是几位小数? 6、猜想:如果用一个三位小数乘3,积会是几位小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乘3 - 56 - 呢? 三、教学“试一试”归纳计算方法。 1、出示4.76×12,2.8×53,103×0.25,要求先猜一猜积是几位小数,再用计算 器验证。 2、讨论:通过刚才的计算和比较,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怎样确 定积的小数位数? 3、小结: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一般可以先按整数乘法算,再看因数里有几位 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并点上小数点。 四、指导练习 完成练一练第1题。 集体交流、纠正。 小结:如果积是小数而且末尾有0,一般要进行化简。 提问:刚才计算的四道题中,还有哪些题目的计算结果需要化简的?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根据要求在教科书上填一填。 指名交流 五、课堂作业 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计算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完成后,适当组织交流,初步了解学生作业情况。 指导完成练习十二第2题。 学生读题讨论:响雷和打闪应该是同时发生的,但为什么会先看到打闪,后听 到雷声呢? 指出:因为光传播速度快 提问:这道题中雷声在空气中传播了几秒钟?每秒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想一 想,要求打闪的地方离小华有多远,就是求什么? 学生在作业本上解题。 指导完成练习十二第3题。 学生读题。 提问:这辆汽车的油箱里现在有多少千克汽油?这些汽油够这辆汽车行使多少千米? 学生列式计算后,组织讨论。 六、全课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认为计算小数乘整数时要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 57 - 课 题: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九册 主备教师:王凤琴 备课时间:2007-9-21 9:00:01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调整? 教材内容 学习教科书69-70页的例2、例3,完成“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二的第4-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规 律正确口算一个数乘10、100、1000„„的积。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和 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口算。 5×10 50×10 5×100 50×100 2、比较每组两个小数的大小。 4.53 45.3 0.7 0.07 3、导入新课比较一下,刚才每组的两个小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的地方? 为什么每组里的数字相同,数字排列顺序也相同,而组成的数的大小却不同 呢? 揭示课题:小数点享有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2 (1)出示例2:5.04乘10、100、1000各是多少?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2)指名说说计算结果,并板书: 5.04×10=50.4 5.05×100=504 5.04×1000=5040 (3)引导观察比较:50.4和50.4比,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504和5.04 比,小数点像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 猜想:把一个小数乘10,就是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几位?把一个小数乘100、1000呢? (4)验证: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任意找一个小树,分别把它乘10、100、100, 看看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于我们猜想得是否一样。 (5)归纳:通过计算,你认为我们的猜想对不对?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你们发 - 58 - 现的规律?换一种说法,这个规律还可以怎么说? 教学例3 (1)出示例3中表格,让学生说说从表中能知道什么,结合学生的交流是适 当介绍“蛋白质”的含义。 (2)提出“每千颗黄豆中蛋白质的含量是多少千克”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这个问题就是让我们把0. 351千克改写成以“克”做单位的数。 板书0. 351千克=( )克 (3)提问:你会把0. 351千克改写成以“克”做单位的数吗?可以怎样想?先在小组里互相说说。 (4)组织交流,并明确:要把把0. 351千克改写成以“克”做单位的数。可以用把0. 351乘1000,计算0. 351乘1000是,可以直接把0. 351的小数点向右 移动3三位。 教学试一试和练一练 (1)指导完成试一试 指名读题,明确解题要求。学生各自填空。 交流:你是怎么填的,又是怎样想的?把“0.0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可它的小数部分只有两位,你是怎么处理的?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填表。 讨论:36乘10、100、1000时,你是怎样想的?如果把36看成小数,小数点应该在什么位置? 把36的小数点向右移动时要先做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2题 三、课堂作业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第4、5题。 指导完成练习十二第6题。 学生读题后提问: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游谁知道为什么同样的物体在月 球上会轻很多呢? 指导完成练习十二第7题。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经验项介绍给大家。 教学反思: - 59 - 课 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九册 主备教师:王凤琴 备课时间:2007-9-21 9:05:04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调整?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探索由小 数点位置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72-73页例4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十三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上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同学们,在买东西时顾客经常讨价还价,下面讲一个关于还价的真实的事 情: 商贩在卖苹果,一个人问:“老板,多少钱一斤?” “一块五一斤” “太贵了,这样吧,5块钱3斤卖不卖?” 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 类似这样的购物问题,既可以用小数乘法解决问题,也可以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除法。 二、教学例题。 1、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例4情境及表格, 师:从表格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这三种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能求出妈妈买的这苹果的单价吗? 列式:9.6?3 (2)能算出是多少元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探索计算方法,尝试计算。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说给大家听? 竖式计算时,追问:为什么要把上的小数电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香蕉和橘子的单价会求吗?试试看。 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集体订正。 12?5得出商2后,组织讨论:除的余数2以后要不要继续往下除?为什么可 以在余数2后面添0再除? 提示:商的小数点应点在哪里? - 60 - 5.7?6个位不够商1怎么办? 2、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总结法则, 小数除以整数可以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去除,求出商,再对齐被除数的小 数点,点上商的小数点。 三、课堂练习。 1、错题医院 学生独立完成69页练一练,指名说一说促在哪里,怎样订正。 2、完成练习十三第1题 比较每组两题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3、完成练习十三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计算小数除以整数,应注意什么,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 4、独立完成练习十三第4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小组里议一议, 再在班里交流。 五、作业 完成《学习与探究》 教学反思: - 61 - 课 题: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九册 主备教师:王凤琴 备课时间:2007-9-21 9:08:48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调整? 教材内容 教学74-75页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探索由小数点位置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完成练习十三4-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做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规 律正确口算一个数除以10、100、1000„„的商。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和 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做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口算。 90?10 900?10 900?10 900?100 2、前面我们学过小数点向右移动能能]引起小数大小变化,那么向左移动是否 也可以呢,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5 (1)出示例2:21.5除以10、100、1000各是多少?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2)指名说说计算结果,并板书: 21.5 ?10=2.15 21.5 ?100=0.215 21.5 ?100=0.0215 (3)引导观察比较:21.5和2.15比,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21.5和 50.215比,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 猜想:把一个小数除以10,就是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几位?把一 个小数除以100、1000呢? (4)验证: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任意找一个小数,分别把它除以10、100、100, 看看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于我们猜想得是否一样。 (5)归纳:通过计算,你认为我们的猜想对不对?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你们发 现的规律?换一种说法,这个规律还可以怎么说? 教学例6 (1)出示例6中表格,让学生说说从表中能知道什么。 - 62 - (2)提出“喷气式飞机每秒飞行多少千米”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这个问题就是让我们把500米改写成以“千米”做单位的数。 板书:500米=( )千米 (3)提问:你会把500米改写成以“千米”做单位的数吗?可以怎样想?先在小组里互相说说。 (4)组织交流,并明确:要把把500米改写成以“千米”做单位的数。可以用把500除以1000,计算500乘1000是可以直接把50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3三位。 三、课堂练习 1、指导完成试一试 指名读题,明确解题要求。学生各自填空。 交流:你是怎么填的,又是怎样想的?把“3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可它的整数部分只有两位,你是怎么处理的?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填表。 讨论:0.8除以10、100、1000时,你是怎样想的? 把0.8的小数点向左移动时要先做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2、3题 小组交流怎样想的。 独立完成练习十三第4、5题。 指导完成练习十三第6题。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经验项介绍给大家。 五、作业 完成《学习与探究》 教学反思: - 63 - 课 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练习)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九册 主备教师:王凤琴 备课时间:2007-9-21 9:13:34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调整?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 算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完成练习十三8-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练习引导学生体会被除数(除数)变化,除数(被除数)不变,商也 随着变化的规律。 3、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进一步巩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4.8?2= 7.2?9= 3.5?5= 0.56?7= 4.8?8= 7.2?6= 0.35?5= 0.56?4= 学生先心算,在指名口算。 二、计算练习 完成练习十三第9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并帮助其分析原因, 及时纠正。 完成练习十三第10题 学生独立计算并验算。 全班交流订正。 完成练习十三第11题。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汇报结果。 观察每一组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和商,你能发现什么?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练习十三第12题表格。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十三第13题。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响介绍给大家。 五、作业 练习十三 12、14和思考题。 教学反思: - 64 - 课 题:整理与练习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九册 主备教师:王凤琴 备课时间:2007-9-21 9:23:53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调整? 教材内容 这课节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回顾与整理”,完成第78-79页“练习与应用” 第1-10题。回顾与整理时要组织学生交流本单元的学习体会,交流对小数点位置 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理解,进一步针对小数乘除法进行练习,重点进行 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与整理以及练习与应用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以学过的小数乘 除法的计算方法,加深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理解,培养学 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 2、培养学生乐于学习,乐于与同伴合作并分享学习成果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加深对小数乘除法计算方法,以及数学规律的认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 际问题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这一单元,你了解了什么规律?学会了哪些计算? 学生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二、练习与应用 1、口算练习 学生独立口算,集体订正。 2、第2题 引导学生将后面六栏中的两个因数分别与第一栏进行比较,明确当一个因数不 变时,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那么积也随着乘或除以几,从而初步体会积的变化 规律。 3、用竖式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师计时,并巡视指导,集体交流,指名说说计算方法。 4、第4题 让学生根据题目的特点,判断哪几题的商小于1,再通过计算验证开始的判断是否正确。 5、第5题 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改写方法,弄清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再决定小数点是 - 65 - 向右移动还是向左移动。 6、完成第6题。 先让学生说说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再让学生应用公式进行 计算。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7、完成应用题7、8。 教师出示题目,指名读题,让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8、完成第9题。 指导学生看懂票据。 师:从票据中,你都了解了哪些信息? 由合计金额与面粉总价的差,推出色拉油的总价;再由面粉和色拉油的总价分 别推出面粉的单价和色拉油的数量。 提醒学生在计算时可以把表中的小数化简。 9、完成第10题。 结合生活实际,讲清“零售价”与“进货价”的含义,让学生明白事理,再根据要求分别解答。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整理与复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在计算小数乘、除法时应注意 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全班交流。 四、作业 完成《学习与探究》 教学反思: - 66 - 课 题:公顷和平方千米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九册 主备教师:仇智 备课时间:2007-10-17 9:46:26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调整? 教学内容 教材第81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 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认识公顷的含义,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公顷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学生回忆说一说。 你知道教室的地面有多大吗?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学校的占地面积有 多大?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2、出示例1图片 先请同学们欣赏下面的图片,自己读一读图片中的文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公顷”这个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二、认识公顷 1、认识公顷的含义 谈话:100米有多长?你能结合实际说一说吗?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指出:这样大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2、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呢?先独立算一算,再与同桌交流。 得出:1公顷=10000平方米。 3、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提问: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1公顷,下面我们实际感受一下。 (来到操场)让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要求估计这个正方形的面 积大约是多少,再要求推想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 (来到篮球场)让学生观察并推算大约多少个篮球场的面积是1公顷。 4、单位换算 出示试一试,提问:你能计算这块平行四边形菜地的面积吗?请同学们自己用 计算器算一算,完成后,要求学生把解答过程和单位换算的方法与同学进行交流。 - 67 - 小结:把以平方米作单位的数量改写成以公顷作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 数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来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 5、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讨论这个足球场的面积是不是1公顷。 (2)完成第2题 先让学生分组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并计算出面积,统一数据后再用计算器算一算 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地面的面积是1公顷。 三、课堂小结 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四、解决问题 1、练习十四第1、2题 (1)第1题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醒 学生在进行单位换算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 (2)第2题,学生完成后交流。 小结:进行单位换算时,要先想清楚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如果把高级单位 改写成低级单位要乘进率,把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 2、练习十四第3、4题 (1)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结果和过程。 (2)第4题先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将已知道的面积1公顷和底80米写在相应的字母下面,高用“?” 表示,引导学生理解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除以底,求出高。提醒先要把1公顷换算成10000平方米。 教学反思: - 68 - 课 题:公顷和平方千米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九册 主备教师:仇智 备课时间:2007-10-17 9:47:44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调整? 教学内容 教材第82、83页例2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平方千米的实际含义,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平 方千米、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能进行单位换算。 2、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培养主动探索的 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 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公顷这个土地面积单位。通过上 节课的学习,你对公顷有了哪些认识? (让学生简单说一说) 2、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来学习另外一个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投影出示 例2图片) 3、学生看图,并读一读其中的数据和文字。 同学们,图中计量四川九寨沟,三峡水库、杭州西湖的面积用的是什么土地面 积单位啊?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平方千米。 二、认识平方千米 1、认识平方千米的含义 四川九寨沟,三峡水库、杭州西湖的占地面积都非常大(可稍微介绍一下) 我们在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时,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板书:平方千米可以用符号“km2”表示。 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领土面积有多大吗? 介绍: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 2、那1平方千米到底有多大呢? 上节课,我们认识的公顷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 那请大家猜想一下,1平方千米可能是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 揭示: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 1000有多长?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 1平方千米是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大家想像一下,是不是非常大啊。 3、那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平方米呢?又等于多少公顷呢? 你能自己推算一下吗?(学生计算) - 69 - 4、交流反馈。 指名说一说是怎么推算的。 1平方千米就是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所以1平方千米 =1000×1000=1000000平方米。而10000平方米=1公顷,所以1平方千米=100公顷。 5、试一试 学生理解题意。这个梯形松林的上底、下地和高分别是多少? 单位是什么?那求出的面积单位是什么? 指出:和千米相对应的面积单位就是平方千米。 学生完成解答并交流结果。 三、练习巩固 1、练一练第1题 学生计算,并交流如何把平方米化换算成平方千米。 2、练一练第2题 学生读一读,并填一填,交流如何把公顷换算成平方千米,平方千米如何换算 成公顷。 3、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4、练习十四第5题 学生理解题意,根据江苏省的估计其他四个省的面积。 学生讨论并交流。 5、练习十四第6题 学生讨论,互相说一说。 全班交流。 6、练习十四第7题 想象物体的实际大小,选择合适的单位。 读一读你知道吗? 四、全课总结 教学反思: - 70 - 课 题:小数乘法和除法(二)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九册 主备教师:方嵘 备课时间:2007-11-1 13:09:16 浏览人数:2 教案内容: ?教学调整? 小数乘小数,82页:例1、―试一试‖及―连一练。‖ 使学生理解小数乘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运用计算 法则计算小数乘小数的乘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教师准备小黑板、投影仪(片)。 一、 复习 0.52+0.48= 0.17+0.33=3.6+6.4= 0.8×3= 3.7×5= 46×0.3= 二、新授: 1、教学例1。 (1) 出示例1:投影出示 下面是小明房间的平面图,房间长3.6米,宽2.8米。 1.15米 3.6米 2.8 (2)提问:房间的面积有多大?先估计一下。 3.6×2.8? () 想:3×3=9,面积在9平方米左右。 4×3=12,面积在12平方米左右。 (3)提出:列竖式计算怎样算呢? 把这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很快计结果。 3 . 6 ×103 6 × 2 . 8×10 × 2 8 2 8 8 2 8 8 7 2 7 2 1 0 0 8 ?100 1 0 0 8 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来的积? (4)学生讨论。 得出:两个因数分别乘十,积就扩大100倍,要想把积还原到原来,积就缩小100倍,要除以100。原来的积是10.08。 2、试一试。 提出:要求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怎样列式? 2.8×1.15= ( ) - 71 - 计算2.8×1.15时,先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在积里应该怎样点上小数点? 小组合作试一试。 (投影展示学生做的结果) 1 . 1 5 ×100 1 1 5 ×2.8 ×10 × 2 8 9 2 09 2 0 2 3 02 3 0 3.2 2 0 ?1000 3 2 2 0 解释算理: 得出:一个因数分别乘10,另一个因数乘100,积就扩大1000倍,要想把积 还原到原来,积就缩小1000倍,要除以1000。原来的积是3.22。 3、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1)引导: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 什么联系? (2) 在小组里说说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计算。 (3)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多少。 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4、练一练。 (1)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 8.7 72.9 16.5 ×0.9×0.04× 0.6 7 8 32 9 16 9 90 (2)计算下面的题。 3.46×1.21.8×4.510.4×2.5 5、总结小数乘小数的法则。 作业设计: 练习十四 2、3题。 板书设计: 小数乘法 3.6×2.8=10.08(平方米) 3 . 6 ×103 6 × 2 . 8×10 × 2 8 2 8 8 2 8 8 7 2 7 2 1 0.0 8 ?100 1 0 0 8 答:房间的面积是10.08平方米。 教学反思: - 72 - 课 题:小数乘法和除法(二)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九册 主备教师:方嵘 备课时间:2007-11-1 13:10:46 浏览人数:2 教案内容: ?教学调整? 教学内容: 小数乘小数 84页例2。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时,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积里小数点的位置。使学生掌握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 教具准备: 小黑板、投影仪(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投影出示) 因数151.50.150.15150.015 因数484.84.8480.484.8 积720 根据第一栏的积,写出其他各栏的积。 二、教学例2。 1、 出示例题。(投影) 1.15米 3.6米 床 床头柜 1.95×1.1 写字台 0.45×0.45 花架 1.4×0.6 0.28×0.28 2.8 米 书橱1.8×0.35 2、 解决问题 (1) 花架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怎样列式? 0.28×0.28= ( ) (2) 学生试做。 0 . 2 8 × 0. 2 8 提出:要 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 2 2 4上小数点? 5 6 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 0.07 8 4 怎么办? 强调: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二、练一练。 - 73 - 1、 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 0 .7 1 . 0 5 0 . 1 8 × 0. 9× 0.0 6 × 0.3 6 3 63 0 5 4 提出:要注意什么问题? 2、 观察例题里的图,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1) 写字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 书橱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 床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 床头柜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 提出:小组分工合作每人求出一种家具的面积。 学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三、综合练习。 1、 比一比,练一练。 0.67×0.13= 1.02×0.76= 0.045×14= 2、 解决实际问题。 (1) 一块长方形铝板,长0.85米,宽0.6米;一块正方形铝板, 边长0.72米。哪一块铝板的面积大一些?大多少平方米? (2) 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0.5公顷,1.2小时可耕地多少公顷? 四、趣味探索。 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道题,再直接填出后两道题的得数。 0. 3×0.3= 0. 33×0.33= 0.333×0.333= 0. 3333×0.3333= 0. 33333×0.33333= 学生自主探讨,全班交流。 作业设计: 完成相应的练习。 教学反思: - 74 - 课 题:小数乘法和除法(二)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九册 主备教师:方嵘 备课时间:2007-11-1 13:11:48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调整? 【教学内容】 小数乘法 第86页 例3 例4,试一试及练习十五第1----5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 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计算下列各算式。(小黑板出示) 2.51x0.7 2.51x5 2.51x5.7 2、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指名学生回答,特别是位数不够怎么办? 3、准备题。 确到个位精确到十分位精确到百分位精确到千分位 0.8054 1.9736 二、、新授。 1、教学例3。 (1)出示例题:王大伯前年收入3.18万元,去年的收入是前年 的1.6倍。去年他家大约收入多少万元?(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 说说计算方法,列出算式。 (3)板书:3.18×1.6? ( ) 指名一人板书竖式,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集体订正。 说一说:积怎样保留两位小数? (4)练一练。 求出下面各题积的近似值。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7.2×0.09 0.86×3.2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0.28×0.7 5.89×3.6 2、教学例4。 算一算,下面的 里能填上等号吗? - 75 - 0. 8×1.3 1.3×0.8 (0.9×0.4)×0.5 0.9×(0.4×0.5) (3.2+2.8)×0.6 3.2×0.6+2.8×0.6 提问:每组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发现:用了乘法运算律。 Axb=bxa (axb)xc=ax(bxc) (a+b)xc=axc+bxc 说明: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1、试一试。 下面各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0.25×0.73×4 0.32×403 完成后,学生交流。指一人板书。 2、练一练。 用简便方法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0.25×0.73×4 0.32×403 计算下面各题,并应用乘法交换律验算。 3.5×4.8 0.37×0.25 1.9×0.18 三、综合练习。 练习十五。 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塑料板,底边长3.2分米,高1.84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 方分米?(先估算,在计算,得数保留整数。) 作业设计: 练习十五 2、3题。 教学反思: - 76 - 课 题:小数乘法和除法(二)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九册 主备教师:方嵘 备课时间:2007-11-1 13:14:23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调整? 【教学内容】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第89页例5以及练习十六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懂得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 道理,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学 习数学的习惯。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42?21 120?12 96?48 250?50 374?34 192?16 125?25 1050?5 2、计算:2250?18 说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 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要多看一位,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 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3、导入新课: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小数除法。(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出示例题。 妈妈买鸡蛋用去7.98元。买鸡蛋多少千克? 2、列式。 7.98?4.2= ( ) 3、讨论。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计算? 小组讨论。 试做。 可以把除数变成整数来计算吗? 提问: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同的倍数,商怎么样?(不变)怎样把这道题转 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把7.98和4.2都乘10,变成79.8?42。 4、你能把这道题做完吗? 1 9 4. 2 7. 9 8 - 77 - 4 2 37 8 37 8 0 答:买鸡蛋19千克。 1、总结: 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注意做题之前审题:除数有几位小数?被除数有几位小数?将除数变成整数 时,被除数的小数点怎样移动?怎样补―0‖?(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练一练。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0.12?0.3=( )?3 6.72?0.28=( )?28 0.12?0.03=( )?3 0.672?0.28=( )?28 2、计算下面各题。 4.83? 0.7 0.756?1.8 0.196?0.56 结合例5总结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时 第一步应做什么?怎样移动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最后怎样计算? 3、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0. 2 53 2 4. 6 1 1. 51.8 5. 7 6 9 2 5 4 2 3 0 3 6 2 3 0 3 6 0 0 作业设计: 练习十六 4---5题。 教学反思: - 78 - 课 题:小数乘法和除法(二)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九册 主备教师:方嵘 备课时间:2007-11-1 13:16:17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调整? 【教学内容】 一个数除以小数的巩固练习,练习十七第5-14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3.2?0.842?0.72.6?0.134.8?0.04 0.81?0.0972?0.66.3?0.092.4?1.2 指名回答,说说6.4?0.08是怎样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的。 二、综合练习。 (1)练习十七第6题 左边一组题蕴含了商不变的规律;另两组题蕴含了商的基本变化规律。 (2)练习十七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一组一组地比较计算,比较每题商和被除数的大小,并 思考其中的原因。 (3)练习十七第8题。 指导学生利用第7题发现的规律直接作出判断,再适当要求说明 判断的理由。 三、实际应用。 1、火车超音速飞机火箭 0.025千米/秒0.5千米/秒4.5千米/秒 (1)超音速飞机的速度是火车的几倍? (1)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食品厂加工一种蛋糕,每个蛋糕需要用5.6克白色奶油和2.5克 彩色奶油。某天加工的这种蛋糕共用了彩色奶油100克,你能 - 79 - 算出一共用了多少可白色奶油? 先独立计算,再说说是怎样想的。 3计算器算出下面的食品每千克各是多少元? 虾片鲜奶片核桃仁米饼 160克3.2元80克5.1元200克8.5元250克6.7元 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作业设计: 练习十七10.12题。 教学反思: - 80 - 课 题:小数乘法和除法(二)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九册 主备教师:方嵘 备课时间:2007-11-1 13:17:16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调整? 【教学内容】 商的近似值,第94页例7以及练习十八。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较熟练地按要求取商的 近似值。 2、会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教具学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一位小数‖ 3.72 4.18 5.25 6.03 2、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 1.4835.3474.003 3.996 3、计算下面各题: 7.3×0.315(保留两位小数) 0. 27×0.45(保留三位小数) 4、说说小数乘法取近似值的方法 (要先计算出整个积的值,然后看比要求保留位数多一位的数字,进行―四舍五 入。‖ 二、 新授: (一)教学例7 下面是几种动物在水中的最高游速。 动物名称海狮海豚飞鱼 速度(千米/时)405064 海狮的最高游速是每分多少千米? 40?60=0.666……(千米) 0.666 60 4 0 .0 - 81 - 3 6 0 40 0 36 0 4 0 0 3 6 0 40 如果继续除下去,余数和商有什么特点? 说明:像0.666……这样的小数是循环小数。根据需要,可以用 ―四舍五入‖的方法取循环小数的近似值。 这道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是: 40?60?0.67(千米) (二)试一试。 用计算器算一算,海豚和飞鱼的最高游速大约各是每分多少 千米?(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50?60? 64?60? (三)综合练习 1、写出下面各循环小数的近似值。(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0.1818……? 1.290290……? 0.5656……? 6.74949…… ? 2、用四舍无入的方法求商的近似值。 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三位小数 2.7?1.1 16?23 2.7?0.46 3、小结。 作业设计: 练习十八3 教学反思: - 82 - 课 题:小数乘法和除法(二)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九册 主备教师:方嵘 备课时间:2007-11-1 13:18:32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调整? 【教学内容】 循环小数 第95页例8以及练习十八的3-6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能用循环小数或循环小数 的近似值表示除法中的商。知道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区别。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 主义启蒙教育。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构想】 通过例8,让学生做除法,通过实际计算,发现这些除法无论除到小数点后面多少位都除不尽。根据学生计算出的除法竖式,引导学生发现余数商的特点引出循 环小数的概念。这是小数概念的又一次内涵扩展,要让学生认识到循环小数是一种 无限小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看谁算得快。 第一组:1.69?26 58.3?11 第二组:1?3 58.6?11 两个数相除时,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组题都可以除尽,第二组都除不尽,等 号后面的商该怎样写呢? 一、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八第3题。一个人造地球卫星每小时大约运行30000千米。一架超音速飞机每小时大约飞行2200千米。算一算,卫星运行的速度大约是这架飞机 的多少倍?(得数保留整数)根据商不变规律,先把―30000?2200‖转化成―300?22‖再进行计算。2、练习十八4、5题。 重点指导学生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用合理的方法求出商的近似值。 3、练习十八 第6题。 二、阅读―你知道吗?‖ 让学生自主阅读,交流阅读后的认识。 作业设计: 把交流的结果写成趣记。 教学反思: - 83 - 课 题:小数乘法和除法(二)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九册 主备教师:方嵘 备课时间:第11课时 浏览人数:2 教案内容: ?教学调整? 【教学内容】 复习小数乘法、除法的运算,第56页练习与应用1-6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 熟练进行小数乘法、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1、 复习小数乘法、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1)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 提问: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小数乘法中小数点的位置是怎样确 定的?算出积后, 积的小数位数不够应该怎么办? (3) 计算: 0.67X7.5 8.36X0.25 0.125X0.24 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 1、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1) 提问: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 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商的小数点的位置怎样呢? 计算: 1.89?0.54 7.1?2.5 0.51?0.22 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2、练习与应用: 练习九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 教师巡视指 导。集体订正。 练习九第5题:学生独立审提题解答, 教师巡视。 让学生根据平均数的意义估计得数范围。 做第6题。 主要让学生练习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合理截取商的近似值。 3、小结。 【作业设计】 家庭:P99: 2 教学反思: - 84 - 课 题:小数乘法和除法(二)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九册 主备教师:方嵘 备课时间:第12课时 浏览人数:3 教案内容: ?教学调整? 【教学内容】 复习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第58页 7-9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理解四则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能够正确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指名口算。 4.6+8.2= 3.2x200= 432-25-75= 10-6.9= 4.2?0.6= 1.3×0.4+0.3×13= 58+36=1.08×0.5= 0.8?0.16= 二、复习解答应用题。 1、做58页第7题。 让学生在课前完成调查,再把调查结果课内交流。 1、做58页第9题。 让学生用一周的时间完成。学生完成后选择适当的机会组织交流。 三、评价与反思 围绕三个方面的评价指标回忆相关的学习过程。 【作业设计】 复习本单元知识。 教学反思: - 85 - 课 题:统计一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九册 主备教师:方嵘 备课时间:第一课时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调整?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1~102页例1、―练一练,练习十九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 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 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教学的乐 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教科书第101页例1的场景图。 提问:同学们,这是青云小学五年级四个兴趣小组的活动情况,你从图中能知 道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提出要求:你能把这四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吗? 学生各自填写,老师提醒学生注意核对数据。 提问:哪个组的男生最多?哪个组的女生最少? 指出:这里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反映一个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如果要对 不同小组的男、女生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很方便。所以,人们就想到把这些简 单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出示例题中的复式统计表) 二. 认识复式统计表 1.谈话: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这张表,再想一想,表中各个栏目各是什么意思? 学生观察、交流后提问:(指航模小组男生格)你知道这一格该填哪个数吗? (指航模小组女生格)这一格又该填哪个数?(指航模小组合计格)这一格呢?(分 别指男、女生总计格)这两格分别应该怎样填? 出示―表头‖,提问:―表头‖被分成了几个部分?―性别‖代表的是哪几个栏目?―组 别‖代表的是哪几个栏目?表中所填的数据都叫-?(人数) 2.提出要求:现在请同学们把刚才几张单式统计表中数据合在这张统计表中.会 不会?学生尝试填写,指名板演. 3.提问:(指总计格)谁来说说"总计数"是怎样算出来的? 学生回答后提问: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启发:从现在的这张统计表中,你又能知道些什么? 你觉得这张统计表与刚才的几张统计表比较,有那些特点? 小结: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一个小组的男、女生人数;用刚才的统计 表不便于比较不同小组的人数,这张统计表不仅便于比较各组人数,而且能看出四个小组的整体情况。 引导:如果把刚才的几张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你觉得这张统计表该叫什么 - 86 - 名称?学生讨论后揭题。(板书课题) 提醒学生进一步核实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并写上填表日期。 三. 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练一练。‖ 先让学生说说题目提供的是什么数据,在指名介绍一些与这些数据有关的事。 然后让学生把上面的数据填写在统计表里。 学生完成后,提问:你能分别说说金牌合计数、银牌合计数、铜牌合计数以及 总计数吗?―总计数‖是怎样算出来的?还有不同算法吗?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还能 了解些什么? 2.指导完成练习十九第1题。 (1) 简单介绍―农村固定电话‖―城市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含义。 (2) 提出填表的要求,并提醒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合计数‖和―总计数。‖ (3) 讨论教材提出的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分别解答。 (4) 指导学生分小组调查小组里同学家中拥有的电话数量。 (5) 组织交流,指导学生记录各小组收集的数据,并完成统计表。 3.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九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适当组织交流。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统计表?你知道复式统计表有哪些特点?通过学习你有 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 87 - 课 题:整理与复习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九册 主备教师:方嵘 备课时间:2007-11-14 15:51:57 浏览人数:2 教案内容: ?教学调整?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单元 P116 1—5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负数和小数的认识,能正确使用负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 现象,能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用 小数描述一些简单的事物,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重点复习(板书课题)负数的认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通过复习, 我们要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 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复习负数和小数 1.提问:什么叫负数?什么叫小数的含义和小数的性质?请大家举例说明。 2.完成P116第1题。 学生反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再说出一些用正、负数表示的数量。 3.完成P116第2题 请学生讲清楚思考的过程,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4.复习数位顺序表。 指导学生完整的说说小数点左右两边的数位顺序、计数单位,以及相邻计数单 位间的进率。 5.完成P116第3题 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 三、复习小数的大小比较 1.提问: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 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以此类推。 2.完成P116第4题 学生反馈。说说为什么4.3和4.300是相等的。 3.把下面的小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0.8 0.807 0.078 0.87 0.78 0.087 学生板演。 四、复习小数的改写和求小数近似值的方法 1.提问:小数改写的方法是什么?再怎样求它的近似数? - 88 - 学生口答。 2.练习小数改写的方法。 引导学生比较―改写‖与求近似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完成P116第5题 反馈。 五、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教学反思: - 89 - 课 题:整理与复习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九册 主备教师:方嵘 备课时间:2007-11-14 15:53:22 浏览人数:2 教案内容: ?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单元 P117 6—14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笔 算相应的小数加、减、乘、除法式题,会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能应用运算律和其他一些运算规律进行小数的简单计算,能应用学过的小数四则混 合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加、减法计算。 (1)做p117第6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2)让学生说一说每组中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提问:为什么每组题里数字相同,得数不一样?这两组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 的地方?(小数点对齐相加减) 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板书:小数加、减法,把小数点对齐) 二.复习小数乘法计算。 ( 1)做p117第9题前三题。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 2)提问:这两题先都看做什么数乘?都看做 48×67,为什么积里小数部分的位数不一样? 小数乘法的关键是什么?(板书:小数乘法,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 位小数) 三.复习小数除法计算。 (1)做p117第9题后三题。 指名一人极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2)提问:这一组的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怎样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怎样算的?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商的小数点的位置是怎样确定的?(板 - 90 - 书:小数除法,除数有几位小数,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几位;商的 小数点和转化后的被除数小数点对齐) 四.小结。 小数加、减法把小数点对齐,按整数加、减法计算。小数乘法看做整数乘法算, 因数里一共几位小数,积里就有几位小数。小数除法,除数是整数的,按照整数除法算,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小数点对齐;除数是小数的,移动小数点,转化成除数 是整数的除法算。 五、练习计算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每种验算方法的根据是什么。 指出:要保证计算正确,每次计算后要进行验算。验算时可以根据算式中各部 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加法和乘法也可以根据交换律来验算。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的什么内容?小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哪些和整数相同,哪些不一 样?小数各种计算的关键谁再说一说? 七、作业 补充习题相关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前一节课,我们复习了小数四则运算,掌握了小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和关键,已经能熟练地进行小数的计算。这节课,继续复习小数的四则运算。(板书课题)通 过这节课的复习,除了要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外,还要能正确地求积和商的近似 值,能运用运算定律、规律进行简便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二、练习四则运算 1.口算。 (1)p117第12题。 指名学生口算,结合口算,选择3~4题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2)小黑板出示。 0. 25× 412. 5 ×0. 80. 2 ×0. 5 3. 74+ 6 26 2.说出下面的得数比第一个乘数(或被除数)大还是小。 2.6×9.3?2.61.02?1.2?1.02 3.做p117第10题。 提问:怎样用―四会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 指名4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两题。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求积或商的近似值的。 指出:求积与商的近似值,只要看要保留的位数后一位,用―四舍五入法‖求出 来。 4.做p117第7题。 学生练习,做在练习本上。 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计算结果,老师板书。统计都做对的人数。 - 91 - 三、复习简便算法 1.根据运算定律或规律,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母,在圆里里填上恰当的运 算符号,并说一说各表示什么运算定律或规律。板书: a十b=b+a (a十b)十c=a十(b+c) a×b=b×a (a十b)×c=a×c+b×c a-b-c=a-(b+c) a?b?c=a?(b×c) 追问:这里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整数和小数) 2.做p117第11题。 (1)做前面三题。 指名4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做,各是依据什么来做的。 指出:应用运算定律或规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根据数据和 运算的特点,能简便运算的就用简便算法。 (2)学生讨论:前面3题可以怎样简便计算? 四、复习循环小数的概念 1、2?3的商用循环小数的简便形式表示是( ),保留两位小数是(). 2、2.3?3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是(),循环节是( ),保留三位小数是(). 3、2.89,2.89,2.89中,最大的一个数是( ).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在小数乘法和除法里,怎样求积和商的近似值? 应用哪些知识,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六、作业: 补充习题 教学反思: - 92 - 课 题:整理与复习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九册 主备教师:方嵘 备课时间:2007-11-14 15:53:22 浏览人数:2 教案内容: ?教学调整?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P11815—2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 公式正确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含义,能正确 进行土地面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三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 先让学生说说各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再整理出来。两种方法: 1、制表: 图形 面积公式 平行四边形 S=ah 三角形 S=ah?2 梯形 S=(a+b)h?2 S=ah?2 S=(a+b)h?2 2、画图: S=abS=ah S=a2 3.做p118第16题 请三位同学板书,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二、复习相关应用题。 1.一个长方形菜地,长21.4米,宽13分米,这个菜园的面积和周长分别是多少? 认真审题,找出其中的关键字,要注意些什么。 (要将长与宽换算成统一的单位,面积计算方法“长乘宽”,周长的计算方法 “长加宽的和乘2”。) 2.做17题 提醒学生按要求取近似值并与估算结果进行比较,以相互验证。 3.做18题 先让学生说说各是什么形状,再进行计算。 三、复习平方千米与公顷 - 93 - 1.提问:你能说一说不同计量单位的名数换算的方法吗? 板书: 乘进率(小数点右移) 高级单位的数低级单位的数 除以进率(小数点左移) 说明:在乘进率或除以进率时,如果进率是10、100、1000的,只要按扩大或 缩小10倍、100倍或1000倍移动小数点 2.感受平方千米和公顷的大小 3.做15题 学生反馈 4.练习 0.09平方千米=()公顷 120平方分米=()平方米 8.002公顷=()平方米 7吨50千克=()吨 40千米800米=()千米 5.006公顷=()公顷()平方米 4.7吨=()吨()千克 6.08平方米=()平方米()平方分米 888小时=()日 2.2时=()时()分=()分 6.3世纪=()年 320秒=()分=()分()秒 2.5年=()月=()年()月 8.5平方千米=()平方千米()公顷 6米6厘米=()米=()分米=()厘米 20.08千克=()吨=()克=()千克()克 5.做19题 审题。完成后学生口答。 6.做20题 让学生观察发现规律。 四、作业 练习册相关练习 教学反思: - 94 - 课 题:整理与复习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九册 主备教师:方嵘 备课时间:2007-11-14 15:57:08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调整? 统计天地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单元 P119 21—22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 整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对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 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重点复习简单的统计,包括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同时复习用 计算器计算。通过复习,要能比较熟练地用计算器计算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和四 则混合运算;进一步掌握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加深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 用,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复习计算器计算 1.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计算后交流每题的得数。 2.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混合运算。计算后学生说说每题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的,交流每题的结果。 三、复习复式统计表,复式条形统计图 1.这学期学过了什么统计表,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统计结果的? 2.做第21题。 统计表里统计的是什么数据?统计的结果如何?投票来选最受欢迎的学科,汇 总填在自己的书上 你能在本子上的横轴和纵轴上完成条形统计图,表示统计表里的数据吗? 请大家在本子上完成条形统计图。 向学生提问题目下面的两个问题,指名回答。 提问:你认为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用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可以 直接看出数量的多少) 从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从统计图中呢? 3.做22题,投票自己喜欢的课间活动。 汇总填在自己的本子上并完成统计图。注意提醒男生,女生。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通过复习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 问题? 五、作业 补充习题 应用广角 教学内容: - 95 -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单元P120、121 23—2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能综合应用本册教科书所学习的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 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本册教科书的整体学习 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成功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 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交流活动体会 1.谈话:同学们,你们前几天布置的作业完成了吗?在调查过程中一定增长 了很多见识吧?谁来给大家谈你的活动体会? 2.学生交流活动体会。 二、反馈 1.从不同途径获得的信息在小组中交流。 2.交流收集到的天气预报的信息,填在书上的表中。 3.学生观察统计表提出一些问题,并选择一些自行解决。 结合具体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在地图上找7个城市的位置:在我国,通常越往北方,气温越低。 三、实际测量 (1)第25题 1.分工,明确要求及测量方法。 2.小组合作并及时记录测量结果。 3.填写统计表并交流体会。 (2)第27题 1.之前填好统计表。 2.审题。 3.计算结果,观察,推算,得出规律。 4.实际应用,理解影长与实际高度的规律。 四、完成相应实际应用题 1.读题。 2.学生探索交流 3.交流后独立完成 如果不分等级出售,总收入为―2400×1.8‖即4320元;如果分等级出售,至少可收入―1200×2.4+1200×1.6‖,即4800元。所以,分等级出售比较合适 五、本课小结 六、作业 补充习题 教学反思: - 96 -
/
本文档为【题:认识负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