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doc】反腐文学·现实主义·小说类型学

2017-09-20 24页 doc 52KB 24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886

暂无简介

举报
【doc】反腐文学·现实主义·小说类型学【doc】反腐文学·现实主义·小说类型学 反腐文学?现实主义?小说类型学 艺 河西对话之三 小引反腐文学方热未艾,这中间的意味一言难尽,但从文学的角度看,我们关心的不仅 是社会正义与道德情怀,还应该有美学的反思.反腐文学品质普遍不佳这是有目共睹的,问题 出在哪里?它反映出了我们现实主义创作多少的痼疾?它能否独立成为一种小说类型?这是 我们这次未完成的讨论所关心的问题. 汪政晓华 反腐文学?现实主义?小说类型学 召集人:张光芒 参加者:贺仲明汪政晓华何平 ”后主义”之风风靡文坛,但细 张:十几年来,尽管 ...
【doc】反腐文学·现实主义·小说类型学
【doc】反腐文学·现实主义·小说类型学 反腐文学?现实主义?小说类型学 艺 河西对话之三 小引反腐文学方热未艾,这中间的意味一言难尽,但从文学的角度看,我们关心的不仅 是社会正义与道德情怀,还应该有美学的反思.反腐文学品质普遍不佳这是有目共睹的,问题 出在哪里?它反映出了我们现实主义创作多少的痼疾?它能否独立成为一种小说类型?这是 我们这次未完成的讨论所关心的问题. 汪政晓华 反腐文学?现实主义?小说类型学 召集人:张光芒 参加者:贺仲明汪政晓华何平 ”后主义”之风风靡文坛,但细 张:十几年来,尽管 细观察一下我们会发现,引领风骚的却依然是占据 “五四”以来文学史主流地位的现实主义创作.当 然我说的主要指纯文学或接近纯文学的领域,那些 “下半身写作”虽然吸引了众多的眼球与媒体的追 逐,但其”创作”被作为广义上的文化现象来, 评论界及广大读者并不视其为”文学”;另一方面, 即使其被关注的程度非常高,但也以批评之声居压 倒优势.在纯文学领域各种较大的创作现象或文学 思潮中,女性主义文学,”私人化”写作,先锋派创作 等虽然颇受评论界的青睐,但其读者面并没有很大 的突破,其中更趋于”雅”的部分尤其难以走向大 众.以张承志,张炜为代的浪漫主义创作也存在 着这个问题,而且就张炜近年的创作看,其民粹主义 的思想底色越来越缺乏创造性,已陷入了主题单一, 自我重复的瓶颈.真正在读者接受,作家创造力的 体现,媒体关注的程度,向大众文化乃至主流意识形 态渗透等各方面都能真正保持稳定的影响力的似乎 惟现实主义莫属.而且在现实主义的创作潮流之 中,尤其以”批判现实主义”影响最甚.前几年有声 势颇大的”现实主义冲击波”,《抉择》,《羊的门》, 《国画》,《沧浪之水》,《清官故事》等持续走俏;今 年,陈桂棣,春桃夫妇着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农民调 查》更是引起轰动,它们的影响力显然是号称以”现 代性”或”后现代”为追求目标的文学创作所不可比 的.”反腐文学热”何以在9o年代后期以来盛行不 衰?探寻其背后的历史的,现实的乃至审美的复杂 根源,应该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个话题. 晓:你的这个简单的勾勒虽然是针对中国新时 期的,但如果再把视野扩大一点,从人类审美史去 看,好像也很有道理.从宏观上讲,虽然艺术思潮及 其审美接受的关注点与兴奋点并不一样,但总的来 说,写实艺术一直是占据主导地位的,而在写实艺术 中,对当下情景的再现,对自身生存问题的关注又是 重中之重,这种情形在小说艺术史上更为突出,什么 是小说的本性,从起源上讲,小说艺术的遗传基因是 什么,当然是写实,这不仅是风格问题,更是功能问 题,是小说的价值指向问题. 汪:这里面确实有许多有趣的问题.记得在上 世纪80年代,鲁枢元提出文学要向内转的口号,因 为文学总在关注外部,关注实在,却把自己给忘了, 文学不知道文学为何物了,这是中国文学不得进步 的原因.从当时的文学语境考虑,这种提法确实是 有意义的,它有助于调整文学观念,有利于文学自身 的发展,也有利于文学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从属 地位中解放出来.它为其后的先锋文学,实验文学提 艺评论LITERATUREANDARTCRITICISM— 200— 511 供了理论的前提.时间已经过去二十年了,现在再 来看看,情况就不一样了.这些年来,文学在干什 么?当文学回到文学以后,文学的意义在哪里?面 对急遽变化的社会生活,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生存现 实,面对濒临崩坍的价值世界,如果文学还在里面 “转”,那不是显得很可疑了吗?文学的存在地位是 要受到质询的.我一直想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是 所谓”文学性”重要,还是经验重要?虽然现在人们 已经进入了资讯时代,不是信息太少,而是信息太 多,但信息不等于经验,因为经验是与人,与个体相 关的,信息的涨库更显得经验的匮乏,这正是文学存 在的理由之一,也是文学从发生学上讲的本性之一. 因此不管如何变,从宏观大势上看,文学总归是写实 占主流. 何:说到”反腐文学”当然回避不了对于世界范 围腐败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上个世纪9o年代以来, 腐败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腐败在各个国家蔓延, 且已经成为各国政府最大的敌人.在腐败日益猖獗 的同时,是人们日渐意识到腐败对我们生活世界的 渗透力和杀伤力,用世界银行行长沃尔森的话说: “腐败癌症将摧毁发展的一切努力.”于是,世界范 围的”廉政风暴”不断地刮起.按照一些学者的研 究,一系列的政治变化,使以往正常的社会政治 和秩序受到冲击与破坏,不仅使原来隐蔽的腐败现 象显现出来,而且迅速地传播与蔓延,腐败现象的孳 生和泛滥往往与社会转型相关.因而对于身处社会 转型与变革阵痛中的当下中国,腐败的沉渣泛起决 非偶然. 贺:”反腐文学”的兴盛与其他题材的低落形成 鲜明的对比.除了极个别的由商业文化炒作起来的 作品,如《上海宝贝》等之外,很少有作品能够达到 “反腐文学”的销售量,取得那么大的社会影响.文 学正在边缘化,人们不再那么热衷于纯文学,文学本 身在面向生活,揭示生活的深度上也存在问题.当 然,我们这里不多谈这个问题,但在某种意义上确实 可以说,”反腐文学”的成功,并不能完全算是文学 本身的成功,只是因为它身上所附着的题材是当前 大众最关注的,它才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力.事实 上,在电影,电视等领域,反腐题材也是最受欢迎的. 张:”反腐文学热”的背后最直接的动力是当下 的”反腐热”.关于这一点人们已取得共识,历史上 也不乏其例.社会政治体制与经济急剧转型中的过 程中,往往伴随着官场腐败现象的发生,由此也引起 了立意”在于匡世”(鲁迅清末小说语)的官场 小说的发达.清朝末年涌现了以《官场现形记》,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为代表的”谴责小说”,抗 战后张恨水的《五子登科》及时揭露讽刺国民党政 权的腐败丑行.9o年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提速, 官场腐败现象日益严重,越来越成为阻碍社会文化 全面现代化与全球化的毒瘤.与以往非常不同的一 点是,当下”反腐小说”不仅代表了来自民间,来自 底层民众的正义吁求,而且也极大地迎合了主流意 识形态”反腐倡廉”的呼声.这一现象证明了我国 目前从文化整体结构上追求现代性的迫切与艰难, 它既可视为文学界的”现代性焦虑”的一种表现形 式,也是”失语”的知识分子群体重新寻求”话语”权 利的一种努力方向. 何:事实也正是如此,如果从文学传承的角度, 我们固然能够找寻到”反腐文学”和文学史上的”官 场小说”,”黑幕文学”的瓜葛,但这次的”反腐文学” 酝酿成”热”的制导力量可能更多来源于另外两只 手:一是主流意识形态,一是市场.对比”反腐文 学”的流行,则是”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堡垒最容 易从内部攻破,绝不能自己毁掉自己.如果腐败得 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在 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警钟长鸣.”在 “反腐”问题上,文学和主流意识形态之问轻而易举 的就达成了默契.不仅如此,具体到现实世界,”反 腐”的成功与否和公众关注的程度密切相关,就像杰 瑞米?波普在分析反腐败战略的成功因素时所说 的:”为了确保舆论的明达,法律和行政环境必须允 许自由报道.一方面不应该缺乏完善的审查制度, 另一方面政府不应该使用任何手段妨碍媒体阐述事 实(其前提是首先颁布《新闻自由法》,这样,任何人 包括政府在内就无法妨碍披露腐败现象).再者,国 家需努力制定专业,以确保国有媒体的雇员能 够独立工作,承担他们应承担的责任.”可以这样说, 在媒体的自由表达还需要假以时El的舆论生态下, 亦真亦幻的”反腐文学”在中国的现实环境负载了 媒体的部分功能,出版界也在这样的缝隙中捕捉到 无限的商机,读者顺势把”小说”读成”实录”. 贺:在这个意义上说,”反腐文学”的兴盛是得 到了天时,地利,人和,是多种因素促成的结果.它 也确实满足了诸多方面的要求.它的反腐态度,可 文艺沙龙 以赢得许多普通老百姓的认可;它对欲望的铺陈,对 官场的揭秘,可以满足许多人的好奇心,也能够得到 商业文化的支持;它的态度不走极端,问题的揭示也 到一定限度为止,不至于触犯政治忌讳,反而得到了 深知腐败之危的主流政治的赞赏.这种在多方面 “骑墙”的姿态影响了它的深刻和力量,也有不少作 品走到了完全的商业化,成了对欲望的炫耀和窥探, 但其中也有一些作品,揭露了其中的许多黑暗,加深 了我们对社会阴暗面的认识.像《国画》和《沧浪之 水》这样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独特的社会心理, 《抉择》等,也让我们了解到了更多的社会生活和社 会问题. 晓:你们这些说法都从不同的侧面解释了反腐 热的原因,如果按流行的说法,这些大都是文学之外 的,它首先是一个文化问题,民族心理问题和政治制 度问题,但其实许多文学问题都是与这些方面纠缠 在一起的,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文学类别不见得相 同,相同的文学类别的繁荣程度也不一样,这与它所 生长的背景关系很大,好比经济学上的路径依赖一 样,文学它也不自觉地利用他者资源以达到成本的 最小化. 张:记得有一个评论者说过这样的话:”一个阅 历丰富的农民老大爷比一个拿了美国政治学博士学 位的学者更能参透中国的政治.”的确,要了解中国 的政治现状,要洞悉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到底有多艰 难,要清楚官场与民间,官场逻辑与大众文化有着怎 样复杂的关联,这一切如果依靠分析什么”社会结 构”或者进行理论推演,是根本无法窥其一二的.但 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不对的一半在于说这话的人 恐怕仍然低估了政治的”艰深”,其微妙复杂之处是 一 个老百姓无缘”参透”的,甚至就是那些号称坚守 “人文精神”的知识分子写作也不易能晓这一领域. 为什么反腐小说家中有一些就是曾”混迹”官场的 人,有些则是确有很多机会可以了解官场的人.这很 能说明问题.如果一个人只想通过权力部分颁布的 法令,准则,文件以及各种统计数字来了解官场,恐 怕是太弱智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反腐小说所描 写的故事确实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认识价值. 汪: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如果从题材角度 推衍下去,倒确实会导致对文学元素的贬抑,所以. 一 方面要重视经验的重要,但另一方面又必须重视 文学在表达人们经验中的巨大作用,当我们来讨论 反腐文学时,是从什么角度来认定这一文学现象或 文学类型的?如果从文学的角度看,题材只是其中 极小的一个方面,即使”反腐”了,文学也可以将其 向非反腐的方向发展.所以,讨论反腐文学,现在缺 少的往往是文学角度,一些反腐文学之所以品质不 好,一些作者一旦涉猎反腐文学,仿佛一下子成了大 众写手,原因都与之有关,即使在文学界,人们讨论 这一问题也是双重标准,对反腐文学,人们只算政治 账,不算文学账,只算社会与经济效益. 张:卡林内斯库在其《现代性的五幅面孔》中指 出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后现代是现代性家 族的五种形态,类似的观点在大陆文坛影响极大,然 而在实际的创作界最被认可的却是”过时的”现实 主义.在当下文学创作的多元化格局中,现实主义 到底处于一种怎样的位置,它的”发迹”说明了什 么?是文学的”大幸”还是”不幸”?这一现象证明 我们的时代更需要现实主义,还是我们的文学更需 要现实主义?是说明我们的文学没有充分地”进 化”,还是读者的审美趣味仍然停留在”前现代”的 水平上?与一个世纪以前的清末谴责小说的批判现 实主义相比,它到底有多少发展?这一切都不能不 引起我们的深思. 何:其实,许多问题早就应该引起我们深思.远 的先不说,就谈新时期的文学,无论是”伤痕”文学, 还是”反思”,”改革”文学,还有”新写实”,”现实主 义冲击波”都和”现实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事实上,我们往往也是在现实主义的名义之下来谈 论这些作品,但对这些作品多大程度上体现着现实 主义精神,体现着怎样的现实主义精神不能说我们 已了如指掌. 贺:我的观点有些不同.我以为现实主义在当 下文学中受到重视,并不是一件坏事,问题是到底什 么是现实主义,这是最需要甄别清楚的.正如刚才 汪政,晓华所言,不管是在现在,还是在未来,以再现 现实为基础的现实主义都应该有它的生存之地,但 现实主义不应该是被50,60年代文化(其实应该是 从20,30年代以来的文化)抽空的概念,而应该是更 开放更多元的现实主义.20世纪中期以后,世界范 围内的现实主义理论的发展就相当有限.尤其是在 中国文学界,对现实主义持的是两种截然不同但是 又有相关性的态度.或者是鄙视,或者是固守.许 多中国批评家笔下的现实主义内涵还是恩格斯的, 艺评论}LITERATUREANDRTCRITI,量 几百年不变,一变就犯了忌讳,这显然是很不恰当 的.只有理论发展了,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才能有更 好的发展. 何:这里面可能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许多东西我 们的理论早就自觉到了,但具体到创作中却很难说 已经贯彻,落实了,比如刚才仲明提到的恩格斯的现 实主义理论,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恩格斯在给哈克 奈斯的信中说:”您的小说,除了它的现实主义的真 实性以外,最使我注意的是它表现了一个真正艺术 家的勇气.”那么,在我们的现实主义书写中有多少 作家具备了”真正艺术家的勇气”. 张:前面提到的那种上上下下都欢迎的现象,固 然足以解释反腐文学之所以”热”的充分理由,但由 此,恰恰也正是这种”两面讨好”提醒我们不能不怀 疑:反腐文学的”反腐”真的到位吗? 汪:我觉得”反腐文学”反腐到位不到位不应该 是文学讨论的.讨论现实主义作品,过去的社会学 批评往往都要从一定的政治立场去追问它的所谓局 限问题.所谓彻底的反腐,从立场上看直至对制度 的反思并不是文学所应承担的责任,即使是”暧昧的 反腐”也是当下中国文学的经验.因此,我以为,对 反腐文学来讲,一是从文学角度而言,看其是否成熟 为一种文学类型,刚才大家提到了黑幕与官场小说 的传统,黑幕不谈,官场小说大抵已具小说类型的雏 型,而目前的反腐小说还达不到这一点,它还是一个 主题与题材问题.第二就是看其对本土经验的表达 程度. 何:恐怕还不仅是到不到位的问题,事实是在有 些问题你不能说我们的作家缺少洞悉力,比如周梅 森的一系列小说对当下中国官场的观察,他甚至在 《中国制造》中借高长河的口说出”官场无正义”的 话,我们可以想像如果作家在这方面展开他的批判 锋芒,似乎真的可以使”反腐”做到位,但我们转过 头来想我们的文学生态存在这样一个自由表达的空 间吗?作家如果真的把”反腐”进行到底,所谓的 “反腐文学”也走到它的尽头了.可以这样说,无论 从”真正艺术家的勇气”,还是文学生态,文学语境, 在当下中国都不可能存在将”反腐”进行到底的”反 腐文学”,悲观地说,不仅是”反腐”,面对当下现实 的写作,也不可能将真正的现实主义精神进行到底. 晓:关键确实在观察问题的立场上.你对反腐 文学的不满与我不太一样,你所表达的还是一种道 德激情与政治理想,这是有代表性的,实际上反映了 目前不少文学研究者的两面性,双重标准.如果冷 静下来,对某些反腐文学,评价可能会客观持平一 点,就以刚才你提到的周梅森而言,就存在评价上的 大而化之.周梅森的历史小说曾得到文学界的高度 评价,但从《人间正道》,《中国制造》等开始,他的写 作方向发生了相当大的转变,于是,许多人失望了, 在纯文学界,很少有人再关注他,我因为工作的原因 将他的作品认真看了一下,发现一个作家要改变自 己也真的不容易,周梅森的这些作品还是有许多自 己的东西的,他的作品有双重性,他的文化思考,对 中国权力镜像的表达,他的类型化的故事模式等,人 们都好像视而不见,看到的都是政治,反腐,官场,在 这个方面,文学工作者和老百姓是一样的,这反映出 我们在这类文学研究中的浮躁与缺失.所以,谈现 实主义不能只谈作家的政治理性与道德立场,这样 会遮蔽许多东西的. 贺:我认为现实主义最精髓的东西是真实,不回 避,不矫饰.至于是否应以多高的高度作为现实主 义标准,倒不一定.因为每一个人的才力有限,一定 要以托尔斯泰为标准的话,那么能够达到现实主义 的就太少了,它也就不成其为一种创作方法.就”反 腐文学”而言,我觉得其中的部分作品还是达到了现 实主义高度的,但是为数不多,很多作品都带有矫饰 的意味,不敢直面现实,不敢直面真正的苦难. 张:从上面大家的讨论来看,近年的”反贪文 学”热在本质上并非”文学热”,而是”反贪热”.它 不过是为社会热点问题提供了一块可以自由讨论的 园地,为敏感的政治性话题披上了一件”合法”的外 衣,似乎还可视为”题材决定论”另一种形式的翻 版.而这对文学本身的发展来说,绝不是正常的现 象.所以,还是要回到文学层面来谈,反腐创作的弱 点或者非文学性至少表现为三个方面:缺乏深厚的 理性底蕴,缺乏敏锐的文化嗅觉,缺乏超越的审美意 识. 晓:如果涉及到反腐文学创作中的具体问题,可 能比你说的还要多,包括一些基本的前提性的东西. 今天的反腐文学也好,历史上的官场与黑幕小说也 好,其前提应该包括对权力运作,制度运行的准确描 写以及对腐败发生机制流程的熟谙,在这方面,诚如 马克思所说,小说家的贡献确实应该比理论家多. 但现在的情形却每每不尽如人意,在许多作品中官 文艺沙龙 场是概念化的,漫画化的,至少细部是失真的,模糊 的,包括《国画》,《抉择》在内,此种情形在近似题材 中也极为常见,如贾平凹的《土门》,尤凤伟的《泥 鳅》,一旦笔涉官场,便顿显幼稚,小说家的”知性” 越来越成为问题. 何:有一个词我们经常说,就是”喉舌”,在我们 的现实主义写作中我们的作家做”喉舌”的意识很 强,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这就导致我们的现实主义写 作是一种”说”出来的文学,而不是”写”出来的文 学,于是时代的脉搏可能是把到了,就说新时期吧, 从”救救孩子”到”分享艰难”再到”挑战腐败”,可以 说,没有一次喊出的不是时代的最强音,但就像光芒 刚才说的在细致深婉处总好像不到位.因而,从”喉 舌”到”大脑”,从”说”到”写”,恐怕现实主义才有 深化的可能. 贺:现实主义确实需要深化,但可能不能完全将 艺术的不足都归结到现实主义身上.我觉得”反腐 文学”最需要加强的,还是直面现实的勇气.像鲁迅 所说”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 血”.现实主义的魅力有相当一部分在于细节的感 染力,而细节是需要真实为基础的,这就不单纯是艺 术技巧本身的东西了. 张:现实主义的真正魅力在于以深刻的历史理 性精神挖掘出生活现象背后的时代本质,展现社会 心理的与民族文化的变动趋向,并在这种展现中融 进超越性的价值选择与浓厚的人文理性精神.从表 现生活现象来说,反贪文学的确抓住了当下人们关 注的关乎民族生死抉择的重大主题,表现了错综复 杂,惊心动魄的社会矛盾与斗争.但是,很少有作品 能够从现象的复杂沉潜至本质的复杂,并未触及到 更为深层的内在根源.屡禁不止的权力腐败到底是 怎样产生的?难道仅仅是一句”绝对的权力产生绝 对的腐败”就能解释清楚?难道将其归结为社会政 治体制的弊端就可以万事大吉?再者,它与封建社 会的权力腐败有何本质的不同?与晚清的《官场现 形记》相比,或者与”文革”时期的滥用权力相比,它 又有哪些新的变异?这恐怕是作家应该深入思索的 问题,也是创作之能预示时代走向所必需的思想要 素.可是我们从中看到的仍然是权力角逐,私欲膨 胀乃至人性堕落之类的相似物,难觅新意与深意. 贺:现实主义的意义就在于深度.如果仅仅只 是涉及题材,那绝对不能叫做真正的现实主义.甚 至连自然主义都不能算.因为自然主义它也超越了 单纯的题材范畴.现在有不少”反腐”作品,美其名 说”写现实”,”关注现实”,其实只是借现实之名,博 得市场的青睐,根本不是对现实负责,不是试图批判 现实和改变现实,而完全是取媚现实.我们以前有 一 个词叫”伪现实主义”,用在这些作品身上,并不 为过. 张:早在辛亥革命时期,鲁迅,李大钊等文化先 驱者面对革命前的诺言成为一张欺骗世人的空头支 票的现实,深刻地指出,既然清朝异族统治——迄今 为止的这一切”罪恶”和”黑暗”的根源——已被打 倒,那么今天所暴露的”罪恶”和”黑暗”,我们国民 就难辞其咎,只能由我们自身去克服.若我们与自 己内部的”罪恶”和”黑暗”作斗争,开始”国民性的 改革”,这就是”在最深刻的意义上继续了革命”. 同样,今天的腐败绝不仅仅是官场的腐败.黑格尔 说过,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存在 的.他通过这样的历史辩证法,在深层意义上否定 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并以其深刻瞒过了权贵势力浅 薄的眼光.他所说的”合理”之处就是任何”不合 理”的社会现象的必然根源或土壤.不妨说,大贪的 土壤是小贪,小贪的土壤是想贪不敢贪,想贪不敢贪 的土壤是想贪不能贪,而这一切的土壤是对腐败现 象的麻木.这也许才是今天的实情!可是我们的反 贪文学只能以反腐倡廉始又以反腐倡廉终,张平等 甚至将希望寄托于”清官”,不能不令人感到深切的 悲哀. 贺:这种思想事实上还没有超越80年代柯云路 的《新星》,依然是李向南的”清官”模式,不过演绎 得更复杂一些罢了.我们看不出作家的思想在20 多年中有多大的发展. 张: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来看,反贪创作着力描写 的大都是官场中人,且不乏厅局级以上的大人物,无 论是作者意欲讴歌的清官,还是猛烈抨击的贪官,不 可谓不生动鲜明,栩栩如生.像《抉择》中的人物或 忠诚或奸佞或坦荡或阴险,形象阵营分明,作家爱憎 分明.然而,也正是这种鲜明让人沉思默想之余不 免感到不真实.性格鲜明,固然是达到较高的艺术 境界的必要条件,但更重要的是它能否达到高度的 典型性.当然这并不是说,反贪创作的人物塑造低 劣到类型化,模式化的地步.相反,很多优秀的创作 十分注重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人生轨迹的可信性, 艺评论{LITERATUREAfD旦工旦工!!墨丛Qf! 像周密(《大雪无痕》)这一形象,一方面是敢于拼搏 吃苦耐劳的硬汉子,温文尔雅,仪表堂堂的高级知识 分子,另一方面却为出人头地不择手段,深陷于官场 腐败之中不能自拔,最终堕落为可耻的杀人犯.不 过即使这类塑造得较为成功的形象也有肤浅之嫌, 缺乏审美的人学深度,因为其复杂性主要来自于两 种对立因素——英雄与罪犯,清廉与腐败,进步与堕 落——之间的叠加与转化.如果说人本来就是圣徒 与魔鬼的混合,那么这种混合也应该是二者的自然 融合和统一,否则就会造成二者的分裂.周密等形 象塑造的一大缺陷就在于人为地突出了正反两种倾 向,似乎只是把忠奸两类人物变成了忠奸两种因素 而已,”大雪无痕”没能掩盖人为的痕迹.这似乎表 明作家主体仍同于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未能 充分获得超越性的审美意识. 汪:对于反腐文学这一特殊的小说类型来说,人 物的刻画始终是个难题,二元对立,概念化好像是很 难避免的,这在传统的官场小说中也多少存在这种 缺陷.如果要有所突破,必须从哲学上,审美上予以 超越,所以,我对你前面的论点有所保留,我还是坚 持不能给它赋予太多的现实政治的重负.腐败,各 国都有,各种制度都难以避免,但在不同的背景中表 现不尽相同,它会折射出许多东西,这才是作家们应 该追求并揭明的东西.最近我看到福建作家杨少衡 的几篇东西,觉得有所突破,如《秘书长》,《亚健康》 等,很明显地看得出,作家超越了,已经见不出什么 道德激情,人物也向生活还原了,这样,性格丰富了, 它所解决的不是什么是非的问题,而是在特定的环 境中人物的选择,主动的行为与被动的避让,路就在 那儿,看人物怎么走,虽然走在同一条路上,但都不 是一致的目的地,这样比较深刻了.看了他的东西, 你不会激动,既不大快人心,也不会义愤填膺,而只 有叹惜与深沉,对文学来说,刺刀见红不见得是好东 西. 张:在人物塑造上,还有一个明显的缺陷,那就 是其典型性在时代感这一维度上的淡薄.由历史环 境与文化意识所决定,过去中国的官场中人可以忠 奸分明,不过今天已完全不同.尽管目前的国民心 理现状仍堪深忧,但市场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冲击, 民主与法制意识的进步,已使人们的眼睛不再像过 去那样容易为某些东西所蒙蔽.这造成官场中人的 性格有时并”不鲜明”,并不张扬.有的虽是”真清 官”,但也许比贪官野心更大,只是过于胆小或没有 机会而已;有的虽是贪官,人们也知道他是贪官,但 没有足够证据将其曝光,因而他仍然做他的官;有的 贪官隐藏更深,在人们心目中似乎是个清官,像周 密,如果事情没有败露,不仍堂而皇之地做他的副市 长吗?可以说,艺术性格的鲜明与现实性格的不鲜 明之间所构成的张力,呼唤的是一种新型的审美辩 证法,只有揭示出此等性格的”不鲜明”及其形成的 内在的与外在的动因,才有望塑造出能够在文学史 上占据一席之地的人物形象. 贺:所有这些都不仅仅是艺术功力的问题.还 有一个艺术家对生活的态度问题和对生活的熟悉问 题.报纸上曾经报道过一些高级知识分子对于普通 老百姓生活的隔膜,就像古代一个皇帝问灾民没有 饭吃为什么不吃肉一样.许多作家的情况其实也差 不多,他写现实,凭的是想像和才气,并不是对生活 真正的熟悉和感悟. 何:因而,我们能看到当我们在”现实主义”或 “批判现实主义”的旗号下讨论当下的许多”现实主 义”作品时,当我们在凸显这些作品对现实的中国问 题的关注的同时,其实遮蔽,悬搁了美学意义上的 “现实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回到20世纪中国 文学中,我们也会发现”启蒙”,”救亡”,”革命”, “改革”的现实诉求制约着现实主义美学规范的充 分孕育和生成.可以这样说,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 我们并没有在现实主义美学与现实的伦理,道德诉 求和社会功利方面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并没有 能超越认识论的局同,把现实主义真正上升到一种 美学形式的实践.相当长的时间里,现实主义写作 所担当的只是民众的心理焦虑和郁积的疏泄的通 道.从这种意义上,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现实主义 写作一直和主流意识形态存在某种暗合和默契,现 在坊间流行的所谓的”反腐文学”,”官场小说”当然 也不例外. 晓:这一点很重要,虽然不宜将现实主义作这种 两张皮的剥离,但确实,当我们讨论现实主义的时 候,总是习惯地从现实功利层面去思考,这也是中国 现实主义理论研究及创作导向中的顽症,让人看不 到纠偏的希望.所以,对反腐文学,我们一定要主张 从小说类型学的角度去讨论,如果不这样,反腐文学 永远不会走向成熟,永远是现实政治的附庸,现在的 反腐文学评论,动辄就会滑到这方面去.反腐文学 文艺沙龙 不是例子,它应该是讨论的主体,而我们的许多评 论,如果去掉反腐文学,就是一篇政治与道德的说 教. 何:确实应该在这方面有所警惕.在一个号称 有着几千年现实主义传统的国度,谈论重提现实主 义精神也许有些出人意料,但事实上在我们的文学 中”现实主义”已经成为层层累积,歧义丛生的概 念.因而,在我们对一些作品进行”现实主义”考察 时,首先应该对”现实主义”的写作传统做一番细致 的梳理,从而使现实主义写作和对现实主义写作的 研究变得自觉起来.从我的观察来看,现在有一些 作家已经开始这样去做了,阎连科就是这样的自觉 的作家,在他新近出版的《受活》题记中,阎连科写 到”现实主义——我的兄弟姐妹哦,请你离我再近一 些;现实主义——我的坟墓哦,请你离我再远些.”当 作家从反思现实主义开始现实主义写作的时候,我 们对现实主义的反思,对现实主义精神的重提也许 会成为可能. 贺:”现实主义精神”确实是很复杂的概念,尤 其是在具体的创作和批评中更是如此.但我以为一 个最基本的中心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贴近生活,忠 实生活.从生活出发,揭示出生活的深层真实.但 绝对不是”典型”——说实在的,我一看到”典型”这 个词就头皮发麻.多少人曾经借着这个词语给他人 戴帽子,打棍子,又有多少人利用它将文学的内涵狭 隘到完全的政治奴仆地步.其实,”典型”到底应该 是什么,谁都不能准确地说清.它只能是一顶帽子, 一 根棍子,一个口号. 张:像《清官故事》,《首长秘书》这类颇受欢迎 的创作,其实不但在人物塑造上多受忠/奸,清/贪的 格局的掣肘,在叙述上也越来越形成了一种结构模 式,即往往以反腐斗争的开始——深入——结局为 特点.尽管其中有曲曲折折的过程,错综复杂的关 系网络,但总是脱离不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框定与”清 官情结”的传统文化积淀.反贪小说创作模式的最 大缺陷并不在于它没有渲染出世纪末文化转型期官 场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与生死抉择的必要性,相 反,备受欢迎的这类创作莫不以其情节与人物关系 的离奇曲折取胜.问题在于,它们从根本上没有深 入至这样的层面,即官场绝不仅仅是官场,而是整个 社会结构转型中的一个交汇点与折射镜;同样,官场 中人也不仅仅是”官人”,体制中人,而首先是一个 “民族人”,进而还是一个”文化人”.换言之,官场 小说往往流于”官场”与”官人”的复杂性,而没有从 文国民性的角度与人性的高度揭示其背后潜隐 的深层基础.而忽视了这个人性的基础,不但难以 深刻地透射出时代精神的嬗变,真正的”反腐”也无 从谈起.我想,正是这些构成了阻碍反腐文学现实 主义精神深入的一大瓶颈,要突破目前的现状.也必 须从这里入手. 何:我要再提出一个问题,在20世纪批评语境 中谈论现实主义,包括现在我们自己,其话语谱系来 源于西方当是无疑,这就是说一定程度上我们对中 国现实主义写作传统的总结是追认式的,那么我们 现在所说的现实主义多大程度上能覆盖中国本土的 写作,特别是一些技术层面的东西,尤其是全球交往 还不普遍时的写作的文本.就像周梅森小说题目 《中国制造》,究竟存不存在”中国制造”的现实主义 写作. 晓:现实主义的精神在变,从小说创作的实际去 总结新的理念,范式是应该坚持的路径,而不能用既 定的框架去套,去圈定或剔除.我们今天的讨论才 是个开始,距离我们的理想目标也很遥远,从反腐文 学到现实主义,再到小说类型学,这中间的链锁还是 大致清晰的,但细部的丰富可能更重要,不过我肯 定,这种努力是值得的,有意义的,因为一,在中国乃 至世界,腐败与反腐败是一个自古而今至将来的现 象,它给文学提供了勘探人性的矿床,其二,只有将 反腐文学从小说类型学上予以研究才能有助于创作 与理论的双重提升,这当然只是一种理想.
/
本文档为【【doc】反腐文学·现实主义·小说类型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