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察罕脑儿行宫与蒙古皇室的鹰猎

2017-12-27 21页 doc 42KB 82阅读

用户头像

is_882336

暂无简介

举报
察罕脑儿行宫与蒙古皇室的鹰猎察罕脑儿行宫与蒙古皇室的鹰猎 察罕脑儿行宫与蒙古皇室的鹰猎 西北民族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期刊 J.NORTHWESTUNn~ITYFORNATIONALITIES(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 2010年第6期 NO.6.20lO 察罕脑儿行宫与蒙古皇室的鹰猎 党宝海 (北京大学历史系,北京100871) [摘要]察罕脑儿行宫是元朝君主在塞上草原设立的最重要的行宫,在元代又称白海行宫,遗址为河北沽源县小 红城.这处行宫始于世祖初年,后不断扩建.《元史》中记载的"阿失答不速皇...
察罕脑儿行宫与蒙古皇室的鹰猎
察罕脑儿行宫与蒙古皇室的鹰猎 察罕脑儿行宫与蒙古皇室的鹰猎 西北民族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期刊 J.NORTHWESTUNn~ITYFORNATIONALITIES(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 2010年第6期 NO.6.20lO 察罕脑儿行宫与蒙古皇室的鹰猎 党宝海 (北京大学历史系,北京100871) [摘要]察罕脑儿行宫是元朝君主在塞上草原设立的最重要的行宫,在元代又称白海行宫,遗址为河北沽源县小 红城.这处行宫始于世祖初年,后不断扩建.《元史》中记载的"阿失答不速皇城"很 元朝君主 可能就在察罕脑儿附近. 在察罕脑儿行宫接见大臣,处理政务,举行佛事活动.此外,还以察罕脑儿地区为中心,举行大规模的鹰猎.鹰房(昔宝 赤)万户,昔宝赤八刺哈孙总管府,云需总管府的设置均与元朝皇室的鹰猎活动有密切的关系.研究察罕脑儿行宫建立 和发展的历史,对认识元朝帝王政治活动和两都巡幸生活不无裨益. [关键词]察罕脑儿;行宫;鹰猎 [中图分类号]C9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140(2010)06—0001—07 元朝君主在塞上草原建有多处行宫,其中以察罕脑儿行宫最为重要.了解察罕脑儿行宫建立和发 展的情况,可以增进我们对元朝帝王政治活动和两都巡幸生活的认识.故掇拾史料,作一简单考述. 一 ,察罕脑儿行宫的建立 金,元时期的桓州(今内蒙古正蓝旗四郎城),抚州(治所位于今河北省张北县),地处草原游牧区和 农耕定居区的交错带,有连接中原汉地和漠北草原的交通要道,战略地位非常重要[1].大蒙古国蒙哥汗 时期,桓州,抚州一带是忽必烈的驻牧地.?1252年,蒙哥汗命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他驻帐于 桓,抚之间的金莲川."岁壬子(1252年),帝驻桓,抚间".?甲寅(1254年)八月,"至自大理,驻桓,抚间, 复立抚州".丙辰(1256年)三月,"命僧子聪卜地于桓州东,滦水北,城开平府,经营宫室"[2].自此以 后,开平城便成为忽必烈在桓,抚一带的统治中心.在这时期,忽必烈已经按照蒙古游牧社会冬营地,夏 营地往返驻牧的习俗,在桓州,抚州境内冬夏易地居住. 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称帝.在和阿里不哥争夺大汗之位的残酷战争中,汉地成为忽必烈至关重要的根 据地.忽必烈把他在桓,抚地区的冬夏迁居生活扩大到开平与燕京之间的广阔地域,带着后妃,官员,军卫侍 ?张养浩《张文忠集》(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影印本)卷18《晋宁张氏先茔碑铭》中记载:"隆兴,世皇汤沐邑也."此处的隆兴指隆 兴路,治所在河北张北县.由原来的抚州发展而来.这段记载说明,抚州地区在蒙哥汗时期,是大蒙古国划分给忽必烈的驻牧地(即文 中的"汤沐邑").这段史料承葛仁考先生教示,谨致谢忱! ?《元史》卷4《世祖纪一》.中华书局点校本,1976年版.又,《元史》卷146((杨惟中传》记载:"宪宗继位,世祖以大弟镇金莲川,得 开府,专封拜"卷157《郝经传》记载:"宪宗二年,世祖以皇弟开邸金莲川." ?纳钵,当为契丹语,意为"行营行帐",指皇帝及其扈从人员"行幸宿顿之所".目前尚未在契丹字中发现该词. [收稿日期]2010—10—06 [作者简介]党宝海(1973一),男,河北滦南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民族史,元史研究. 从,以开平,燕京为长驻地,做冬夏巡幸.这一做法后来被元朝历代皇帝所继承,发展 成两都巡幸制. 两都巡幸的方式是东出西归,以上都,大都为主要居住地,沿途设置纳钵?赴上都时,由东路北上, 设18个纳钵,经大口(北京海淀北),龙虎台(昌平县西北),棒槌店(延庆县东口),沙岭(河北沽源县丰元 店),失八儿秃(即牛群头,沽源县南),双庙儿(李陵台附近),南坡店(正蓝旗西,距上都3O里)等地到上 都. 南归时走西路,共24个纳钵,由上都经南坡店,盖里泊(内蒙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南巴彦查干诺 尔),遮里哈刺(河北张北西北安固里淖),忽察秃(张北县西),野狐岭(张家口市西北),宣德府(宣化)等 地,至妫头(即棒槌店,延庆县东口),与东道合,过龙虎台,大口等地,回到大都. 在两都巡幸东,西道的北段交叉点,建有一处行宫——察罕脑儿行宫(遗址即河北省沽源县北小红 地位颇为重要."察罕脑儿"为蒙语(~ayannayur,意为白城).这处行宫多次见于史料, 色湖泊.在元 代,察罕脑儿的汉语名称为"白海".?因此,察罕脑儿行宫又名白海行宫. 这处行宫设置得很早.王恽《中堂事记》记载中统二年(1261年)二月,他由燕京去开平,曾在察罕 脑儿行宫逗留,然后经桓州故城,新桓州,到达开平.王恽这样记载察罕脑儿行宫:"十五日丙子停午,至 察罕脑儿,时行宫在此.申刻大风作,玄风自西北突起,少顷四合,雪华掌如,平地尺许.乱滦河而北,次 东北土填下,群山纠然,川形平易,因其势而广狭焉.泉流萦迂,揭衣可涉.地气甚温.大寒扫雪,寝以 单韦,煦如也.沙草毹茂,极利畜牧.按地志,滦野盖金人驻夏金莲,凉陉一带,辽人曰王国崖者是也. 十六日丁丑,上遣参知政事张易,廉右辖传旨谕行省官.时御道不启,拜见者皆俟,故 留八13而发.,,E33由 王恽的行程可知,察罕脑儿行宫至迟在中统二年就已经存在.有学者推测,这处行宫并非固定建筑,而 是"毳车毡帐"[4】.忽必烈曾在这里召见臣下,处理政务. 1O年后的1271年,忽必烈在察罕脑儿接见医生刘哈刺八都鲁.《元史》卷169《刘哈剌八都鲁传》 载:"刘哈剌八都鲁,河东人,本姓刘氏,家世业医.至元八年,世祖驻跸白海,以近臣言,得召见.世祖谓 其目有火光,异之,遂留侍左右."此处的"白海"即察罕脑儿. 二,察罕脑儿行宫与阿失答不速皇城 至元十七年,元朝在察罕脑儿大建行宫.五月甲辰,"作行宫于察罕脑儿".?行宫的建设规模不断 扩大.至元十九年七月壬申,"发察罕脑儿军千人治缙山道.……戊寅,议筑阿失答不速皇城,枢密院 言:'用木十二万,地远难致,依察罕脑儿筑土为墙便.'从之"r5]. 此处"阿失答不速皇城"的蒙文名称可构拟为Asi7dabusu.asi7意为利益,好处,dabusu意为盐, 两词组合的含意应为"有利之盐'好盐,,[引. 对上引《元史》"议筑阿失答不速皇城……依察罕脑儿筑土为墙便"的记载,清代一些学者有以下看 法:他们认为"依"不是"沿着'靠近"之意,而是"按照""比照"的意思.例如,邵远平《元史类编》卷三"至 元十九年七月戊寅"条写道:"议建阿失答不速皇城,用木十二万,道远难致.照察罕脑儿地,筑土为 墙."[7魏源《元史新编》卷六"世祖纪下"则作:"议建阿失答不速皇城,用木十二万,道远难致.诏如察罕 海子地,筑土为墙."@ 笔者不同意这样的理解.首先,如果枢密院奏事的意思是比照,按照察罕脑儿行宫的建造方法建设 阿失答不速皇城,其语句应当写作"依察罕脑儿行宫"或"依察罕脑儿行宫例",而不是如《元史》简单地写 作"依察罕脑儿". ?察罕脑JLflP今河北沽源县囫囵淖,属于咸水湖.湖周围多白沙,当水位下降,四周泛起盐沙状晶体如白云浮空,故有"白海"之 称.在金代称自泺,清初尚称白海.见郑绍宗《考古学上所见之元察罕脑儿行宫》,《历史地理》第三辑(1983年). ?《元史》卷l1《世祖纪八》.又,《元史》卷166((蔡珍传》记载:至元十七年,白海初建行营(原文如此,疑作"宫"引者),命忠武 校尉,后卫亲军总把蔡珍督役,"卒事,民不知扰,虽草木无纤介损.帝临幸,问其故,近臣以蔡珍号令严肃为对,帝嘉之,赏以钞若干". ?魏源《元史新编》卷六"世祖纪下",光绪三十一年邵阳魏氏慎微堂刻本 其次,我们从沽源县小红城遗址的位置来看,它正是在靠近察罕脑儿之地建立起来的.小红城遗址 囫囵淖平面近圆形,直径约10里,雨季时范围扩距囫囵淖(古名察罕脑儿)约4华里. 大,周围可达40 里左右?.枢密院言事在至元十九年七月,处在囫囵淖的多水季节.小红城古城应非常接近囫囵淖. 与《元史》"依察罕脑儿"筑墙相合.元人揭侯斯《还宿滦河嘴望行宫(宫在白海上)》诗有这样的句子:"下 马河边市,遥瞻海上宫.水天涵野白,禁树拥云红.,,E93元人诗句有助于我们理解白海与行宫之间的方位 关系. 第三,小红城城墙的建筑方法是用夯土筑墙,外面以不规则的石块砌筑墙皮,皆为就地取材,与《元 史》"筑土为墙"相合.考古学者郑绍宗先生考察了察罕脑儿行宫的情况,从他的考察报告来看,小红城 的规模已经远非"行宫"可以准确描述,实际上是一座小型古城,有城壕,城墙,城门, 在城中心十字路偏 北的位置,有大型宫殿遗址.从这些方面来看,视为小城未尝不可[】... 最后,元代文献几乎没有关于阿失答不速皇城的其他记载.依据《元史》"地远难致""依察罕脑儿筑 土为墙便""皇城"等少量线索,我们没能找到其他更适合的备选古城遗址可以配得上"皇城"的称谓.目 前,把察罕脑儿小红城遗址比定为阿失答不速皇城是最可以接受的. 至元二十年,察罕脑儿一带的建造工程仍在继续,当年一月,"发钞三千锭粮于察罕脑儿,以给军 匠"L1.一些参与大都营造的着名工匠,也参加了宫殿的建造,"杨琼,世为石工,取二玉石,一狮一鼎, 世祖许为绝艺.董工玉泉,得寿龟以献.生平所营建,如两都及察罕脑儿宫殿,凉亭,石浴室等工,不可 枚举"[. 尽管如此,这个察罕脑儿行宫区毕竟不是正式的都城.从本质上,它只是忽必烈在两都巡幸途中的 驻跸之处,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两都巡幸道路上的巨大纳钵.这里的宫殿不及上都的规模.《元史》卷 136<<拜住传》载:"至治元年(1321年)三月,从幸上都,次察罕脑儿,帝以行宫亨(丽)(嘉)殿制度卑隘,欲 更广之."亨嘉殿应是察罕脑儿行宫中的主要殿堂之一.从英宗嫌其"制度卑隘,欲更广之"来看,它的规 模与上都宫殿相比较为逊色.顺帝朝大臣周伯琦也提到察罕脑儿"有水泺……有行在,宫有亨嘉,阙庭 如上京而杀焉,,D33. 察罕脑儿行宫形制如同小城,位于沽源县平安堡东北约12里处,海拔在1300米以上,附近地势开 阔,西,北两面都是一望无际的草原.察罕脑儿附近山势低矮,与草原延绵成丘陵状态,较高山峰多分布 在东南面.这里自然条件良好,水草丰美,适于放牧[1.它还是两都巡幸东线,西线的交汇处,这在众 多纳钵中显得相当独特,反映出忽必烈对这里的格外青睐.事实上,这里确曾发生过一些重要的政治事 件. 《元史》卷173《崔斌传》记载:至元十五年,崔斌"被召入觐.时阿合马擅权日甚,廷臣莫敢谁何.斌 从帝至察罕脑儿.帝问江南各省抚治如何.斌对以治安之道在得人,今所用多非其人,因极言阿合马奸 蠹.帝乃令御史大夫相威,枢密副使孛罗按问之,汰其冗员,黜其亲党,检核其不法,罢天下转运司,海内 无不称快". 《元典章》记录了忽必烈在察罕脑儿行宫与臣下议政的情景:"(至元十六年)三月十七日,察罕脑儿 内里有时分,对省院官,依着相威大夫说将来的言语,闻奏过,奉圣旨:'枢密院家便行文字,谁行来底问 将去者.今后乾讨掳底人每再休行者.''E]' 至元十九年三月,阿合马被刺死之时,忽必烈正在察罕脑儿.由于不明事件真相,迅速避往上都. 《元史》卷205((阿合马传》记载:阿合马被刺,"中丞也先帖木儿驰奏世祖,时方驻跸察罕脑儿,闻之震怒, 即日至上都.命枢密副使孛罗,司徒和礼霍孙,参政阿里等驰驿至大都,讨为乱者.庚辰,获高和尚于高 梁河.辛巳,孛罗等至都.壬午,诛王着,高和尚于市,皆醢之,并杀张易". 事变之后,忽必烈一直在思索阿合马的死因和汉臣的政治忠诚度.《元史》卷160<<王思廉传》记载: 至元十九年,"帝幸白海,时千户王着矫杀奸臣阿合马于大都,辞连枢副密使张易.帝召思廉至行殿,屏 左右,问日:'张易反,若知之乎?'对日:'未详也.'帝日:'反已反已,何未详也?'思廉徐奏 日:'僭号改元 谓之反,亡人他国谓之叛,群聚山林贼害民物谓之乱,张易之事,臣实不能详也.'帝日:'朕自即位以来, 如李遭之不臣,岂以我若汉高帝,赵太祖,遽陟帝位者乎?'思廉日:'陛下神圣天纵,前代之君不足比也.' 帝叹日:'朕往者,有问于窦默,其应如响,盖心口不相违,故不思而得,朕今有问汝,能然乎?且张易所 为,张仲谦知之否?'思廉即对日:'仲谦不知.'帝日:'何以明之?'对日:'二人不相安,臣故知其不知 也."'这段对话,反映出刺杀阿哈马事件之后,忽必烈复杂的心理活动. 元世祖除了在察罕脑儿处理政务外,还举行佛事活动,接待藏地高僧.《元史》卷16《世祖纪十三》 记载:至元二十七年(129o年),"命帝师西僧递作佛事坐静于万寿山厚载门,察罕脑儿,圣寿万安寺,桓 州南屏庵,双泉等所,凡七十二会".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元世祖邀请藏传佛教竹巴噶举派着名的 大成就者邬坚巴?仁乾贝(1230年,1309年)到大都,察罕脑儿讲经传法.邬坚巴是邬坚念珠法的创立 者,曾求学于布顿?仁钦珠等上师,遍得时轮三大派之传.他云游四海,曾在乌仗那(今阿富汗)修行,因 而得名邬坚巴.经过元世祖多次邀请,邬坚巴于1292年偕同97人来到大都,时年63岁.在大都,他给 忽必烈等君臣讲经,并授密宗时轮金刚灌顶.邬坚巴此次还到了察罕脑儿行宫.《大成就者邬坚巴传》 记载,"他在宫里只呆了一个半月",一直请求返回藏地.当他和元世祖来到察罕脑儿时,忽必烈对他表 示不满:"在察罕脑尔,皇帝稍有不悦,说:'邬坚法师,朕把你从那么远的地方请来,怎么这么快准备走而 不可挽留呢?"剧由此可见,邬坚巴必曾到过察罕脑儿的世祖行宫. 在忽必烈之后,《元史》中仍可见有关察罕脑儿行宫的记载.《元史》卷203~靳德进传》:"仁宗时在 东宫,特令中书加(靳德进)官以留之.会车驾自上京还,召见白海行宫,授资德大夫,中书右丞,议通政 院事.仁宗即位,命领太史院事." 三,昔宝赤八刺哈孙与云需总管府 ,有一座小型古城遗址.在察罕脑儿小红城遗址的东北方向5华里?郑绍宗先生认为这就是元代 文献中记载的昔宝赤八刺哈孙(SibayuciBalaTasun).蒙古语词昔宝赤(sibayuci)是名词sibaTu(意为 "鸟")加构名词后缀ci形成的新名词,意为养鸟之人.在元代,昔宝赤常指养鹰人,特别是专门为蒙古 皇帝,诸王等权贵捕鹰,养鹰的人户.?昔宝赤八剌哈孙即"鹰人之城".?据城名可知,在这里聚居着很 多为蒙古皇室驯养猎鹰的民户. 也是一处重要的驿站.它位于上都昔宝赤八剌哈孙既是忽必烈养鹰人的聚居之地, 西南150余里 处,承担着在两都之间接待使臣,传递物资,信息的重要职责.根据学者考证,这里的驿站名称甚多,有 "昔宝赤站""昔博赤八剌哈孙站""察罕脑儿站""明安站".名字虽异,其地则一.?名为"昔宝赤站",因 当地多昔宝赤人户;称"昔博赤八剌哈孙站",因城名为"昔博赤八剌哈孙";名为"察罕脑儿站",因驿站在 察罕脑儿附近."明安站"的名称则可以有蒙古语,汉语两种理解.汉语取其美好之意,如果释为蒙古语 mingTan,则含意为"千",可能因此处驿站由蒙古千户负责之故.? 元代文献中还记载了另一个类似的城名,"只哈赤八剌哈孙"(JiTa~iBalaTasun),意为"渔人之城". 从名称来看,这座城应位于河湖岸边,负责给蒙古皇室捕鱼.从《元史》的记载看, 该城还承担为蒙古皇 ?郑绍宗《考占学上所见之元察罕脑儿行宫》,《历史地理》第三辑.尹自先《元代察罕脑儿行官及明安驿故址辨》也提到了这座古 城,但把它和小红城遗址的距离写为l3华里,远远多于郑绍宗文中的5华里.尹自先文见《河北师范学院》1984年第4期.根据上 引郑绍宗文所绘"察罕脑儿行宫位置示意图"测量,两城的距离约为5华里.本文不取尹说. ?参看151本学者片山共夫的论文《论元朝的昔宝赤——以怯薛的二重构造为中心》,原载《九州大学东洋史论集》第10辑(1982 年),汉译文见余大钧译《北方民族史与蒙古史译文集》,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669页,690页. ?也写作昔保失八刺哈孙,昔博赤八刺哈孙,昔保赤八刺合孙.分见驿站官印"昔保失八刺哈孙站之印",《元史》《元典章》.站印 的资料见前引郑绍宗《考古学上所见之元察罕脑儿行宫》,《历史地理》第三辑. ?考订详见前引郑绍宗《考古学上所见之元察罕脑儿行宫》,《历史地理》第三辑;尹自先《元代察罕脑儿行宫及明安驿故址辨》,《河 北师范学院》1984年第4期. ?《元史》卷28《英宗纪二》至治三年四月丙寅,"察罕脑儿蒙古军驿户饥,赈之".《元史》卷42《顺帝纪五》,至正十二年闰三月,命 工部尚书朵来,兵部侍郎马某火者,分诣上都,察罕脑儿,集宁等处,给散出征河南达达军口粮. 一 4一 室酿酒的职责.《元史》卷24《仁宗纪一》至大四年六月丁卯,"罢只合赤八剌合孙所造上供酒".元朝在 昔宝赤八剌哈孙,只哈赤八刺哈孙均设总管府,任命达鲁花赤,副达鲁花赤,经历,知事,令史等官吏进行 管理.由于品秩相同,职能近似,这两个总管府在《元典章》《元史》中常同时出现.? 至元十三年,只哈赤八刺哈孙设达鲁花赤l】.延{;占二年只哈赤八刺哈孙总管府改为尚供总管府, 秩正三品.掌守护东凉亭行宫及游猎供需之事.设达鲁花赤,总管,同知,副总管,判官,经历,知事,提 控案牍,令史,译史,知印,奏差等官吏【l.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只哈赤八刺哈孙应在东凉亭行宫附近. 也在延裙二年,元朝在察罕脑儿一带设云需总管府,秩正三品."掌守护察罕脑儿行宫,及行营供办 之事"].所设官员与尚供总管府相同.《元史》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云需总管府的来历,我们根据只哈 赤八剌哈孙改尚供总管府来推测,云需总管府应是昔宝赤八剌哈孙总管府改设而成.云需府负责守护 察罕脑儿行宫,也说明其位置在察罕脑儿附近.与今昔宝赤八刺哈孙古城遗址的方位相合. 只哈赤八刺哈孙在上都城东,昔宝赤八刺哈孙在上都城西.它们仿佛是上都城东西两侧的双子星. 一 个在滦河岸边,是"渔人之城",另一个在湖泊附近,是"鹰人之城".它们都是为了服务元朝宫廷而建 设起来的草原小城. 据文献记载,在上都东,西有东,西凉亭.周伯琦有诗:"凉亭千里外,相望列东西.秋弥声容备,时 巡典礼稽.鸨凫随矢落,狠鹿应弦迷.乾豆归时荐,康庄烦耄倪."诗注云:"上京之东五十里有东凉亭, 西百五十里有西凉亭,其地皆饶水草,有禽鱼山兽,置离宫,巡守至此,岁必猎较焉."[2o]"凉亭"是蒙古皇 帝的行宫,并用来指称凉亭所在的地域.西凉亭通常被比定为察罕脑儿行宫.东凉亭据学者考证,遗址 即今内蒙古多伦县白城子.古城规模,建置接近察罕脑儿小红城遗址.在这座古城 遗址的东北方1华 里有一座小城,规模比察罕脑儿昔宝赤八刺哈孙古城小.1958年在这里发掘出排列整齐的两行残碎缸 片二十多牛车[2.笔者推测,它们可能与酿酒有关.上文提到,只合赤八剌合孙城负责为蒙古皇室酿 酒,总管府品秩与昔宝赤八刺哈孙相当,那么,这座小型古城应当就是元代的只合赤八刺合孙城.有着 作把东凉亭行宫比定为只合赤八刺合孙,似未安_2引. 四,察罕脑儿周边与蒙古皇室的鹰猎 我们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是,为什么到世祖忽必烈统治的中后期,察罕脑儿地区变得如此重要,建 有小城规模的察罕脑儿行宫(或称白海行宫,又名西凉亭),昔宝赤八剌哈孙(设有总管府,后成为云需总 管府的驻地)等重要行在所.在这个问题上,《马可波罗行纪》提供了珍贵线索: 兹从此州首途,远行三日.三日后,至一城,名日察罕脑儿(Tchagannor).中有大宫一 所,属于大汗.周围有湖川甚多,内有天鹅,故大汗极愿居此.其地亦有种种禽鸟不少,周围平 原颇有白鹤,鹧鸪,野鸡等禽,所以君主极愿居此以求畋猎之乐,在此驯养鹰隼,海青,是即其乐 为之艺也." 此地有鹤5种,一种躯甚大,身黑如鸟.第二种全白,其翼甚美,其圆眼上呈金色,此鹤为 诸类中之最大者.第三种与我辈地方所产者同.第四种较小,耳旁有长羽甚美,下垂作红黑 色.第五种甚大,全身灰色,头呈红黑色.此城附近有一山谷,君主建小屋于其中,蓄养鹧鸪无 数,命数人守之,大汗至时,取之惟意所欲.E23] 关于察罕脑儿一带的自然状况,郑绍宗先生已指出,这一带有水泉淖,公鸡淖,最大的是囫囵淖(即 察罕脑儿),直径约1O里,雨季时范围扩大,周围可达40里左右[2.湖川广布使察罕脑儿一带成为禽 鸟的理想栖息地,各种鸟类经过天然繁殖与人工蓄养,变成忽必烈纵鹰擒拿的极佳猎物.昔宝赤八剌哈 孙设在这里,从这个角度来看,绝非偶然.既然这里是优良的猎场,集湖光山色的塞上美景和鹰击长空 的逐猎野趣于一体,就难怪在统一全国之后,忽必烈会把他在塞上最重要的纳钵之地建在这里. ?例子甚多,不具引. —— a—— 如果从更大的范围来看,在察罕脑儿行宫周围地区,遍布元朝皇室的鹰房子和昔宝赤. 昔宝赤八剌哈孙总管府后改为云需总管府,隶属上都路.在云需总管府的西面是隆兴路(延{;占元年 改称兴和路).隆兴路北部气候凉爽,水草丰美,禽兽众多,是避暑和狩猎的极佳场所.那里遍布湖泊塘 泽,有大量禽鸟.例如,宝昌州境内的盖里泊纳钵(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太仆寺南巴彦查干诺尔)附近有 狗泊(今九连城诺尔).盖里泊又称怀秃脑儿,汉意为后海.遮里哈刺纳钵(意为"远望则黑")附近有鸳 鸯泊(蒙古语称作"昂兀脑儿",即今河北张北县西北的安固里淖),"其地南北皆水泊,势如湖海,水禽集 育其中.以其两水(一名平陀儿,一名石顶河JL),故名日鸳鸯;或云水禽惟鸳鸯最多".从遮里哈刺纳钵 南行,至苦水河儿纳钵.再南行,至回回柴纳钵,皆有水泊.直到明朝前期,原隆兴路地区的湖泊地带仍 栖息繁衍着大量鸟类.永乐八年(1410年),明成祖朱棣出征蒙古,随从官员金幼孜记 载,---Yl"初七El, 早发兴和,行数里,过封王陀,今名凤凰山.山西南有故城,名沙城,西北有海子,蔫鹅鸿雁之类满其 中''[. 在隆兴路境内专门为皇室设立了鹰房,?有许多专门捕鹰,养鹰的昔宝赤.在世祖朝任隆兴路达鲁 花赤的畏兀儿人八丹便是一位鹰房万户[2引.至元中期,康里人阿沙不花管领这里的鹰房,"以西手千户 领昔宝赤".?"阿沙不花以大同,兴和两郡当车驾所经有帷台岭者,数十里无居民,请诏有司作室岭中, 徙邑民百户居之,割境内昔宝赤牧地使耕种以自养".忽必烈"欲尽徙兴和桃山数十村之民,以其地为昔 宝赤牧地.阿沙不花固请存三千户以给鹰食,帝皆听纳"l2.据《虞台岭观音堂记》载:"兴和西南五十 里日桃山,桃山之东五里日虞台岭,供奉尚鹰,每夏居焉.岁丁丑,有旨造鹰室,N---石鼓以纪岁月.""其 地乃草漠之冲,毂辔交错,繇秦,晋,燕,齐而北者,繇滦京,辽东而西者,道必出焉."据此可知,桃山附 近为地理要冲,而且是昔宝赤"供奉尚鹰"之所.阿沙不花家族世代为怯薛中的昔宝赤,所以每年夏天都 要为皇帝的鹰猎做好准备,故"每夏居焉".阿沙不花的侄子,中书丞相铁木儿达识曾任昔宝赤右手万 户,铁木儿达识的长子拔都儿又"袭领昔宝赤"?2. 除了阿沙不花家族这样的怯薛人员充当昔宝赤外,元朝还在察罕脑儿附近的兴和一带设置管领兴 和等处打捕鹰房纳绵等户提领所o].文宗至顺二年,元朝在兴和为权臣燕铁木儿和御史大夫弱璐不花 修建鹰棚l3.元顺帝朝大臣周伯琦有这样的诗句咏察罕脑儿:"凉亭临白海,行内壮黄图.贝阙明清 旭,丹垣护碧榆.龙湫时雾雨,鹰署世衡虞.驻跸光先轨,长杨只一隅."r3.此处的"鹰署"应是管理昔宝 赤的机构. 值得注意的是,在众多狩猎方式中,蒙古权贵似乎格外喜欢观赏性强的以鹰猎鸟.尽管可以用飞鹰 猎取野兔,但这种狩猎方式并不被蒙古权贵看重.元人记载,在兴和路北2O里有忽察秃纳钵,意为"有 山羊处",其地水草丰美,"野兽兔最多,鹰人善捕,岁资为食".?野兔常被鹰人所猎取,但蒙古贵族则更 喜用鹰捕捉飞鸟. 元朝皇室每年在大都,上都之间巡行度夏,察罕脑儿一带便是皇室放鹰狩猎的优良猎场.元末红巾 军迅速崛起,建立"宋"政权,并三路北伐.至正十八年(1358年)九月,由关先生,破头潘,沙刘二等率领 的中路红巾军,"掠大同,兴和塞外诸郡".十二月,攻占上都,"焚宫阙,留七El,转略往辽阳".由于上都 被严重破坏,元顺帝被迫终止了两都巡幸,"因上都宫阙尽废,大驾不复时巡"[3引.察罕脑儿周边大规模 的皇室鹰猎活动,至此才宣告完结. O《元史》卷34《文宗纪三》,至顺二年(1331年)九月,"发粟五千石赈兴和路鹰房".十一月,"兴和路鹰坊及蒙古民万一千一百余 户,大雪畜牧冻死,赈米五千石". ?黄潘《金华黄先生文集》卷28《敕赐康里氏先茔碑》,《四部丛刊》本阿沙不花家族是元代最重要,最显赫的康里家族.关于该 家族的详细情况,参见张沛之《元代色目人家族及其文化倾向研究》第二章"康里阿沙不花家族史事辑存",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35页,87页.阿沙不花的父亲牙牙和伯父曲律都是宪宗蒙哥的昔宝赤,"暨宪宗御极,二子既长,召人宿卫,领昔宝赤".见上引黄滔《金 华黄先生文集》卷28《敕赐康里氏先茔碑》. ?周伯琦《扈从集》"后序",《文渊阁影印四库全书》本.地名已作校正. 一 6一 小结 大蒙古国蒙哥汗时期,忽必烈驻牧桓,抚地区,而后建开平,中统年间开始在开平,燕京之间冬夏巡 幸.察罕脑儿由于优越的自然条件,成为忽必烈的重要纳钵.在此建立了行宫,并在全国统一之后,进 一 步扩建.由于元朝皇帝常在此驻跸,不少重要史事发生在这里. 在察罕脑儿附近,有昔宝赤聚居的昔宝赤八刺哈孙城.后来,设在此处的昔宝赤八刺哈孙总管府升 格为云需总管府.察罕脑儿周围的湖泽原野,是元朝皇室的巨大猎场.蒙古权贵喜爱在这里纵鹰捕猎 飞鸟.每年夏季在察罕脑儿一带举行的鹰猎活动一直保持到元朝末期,直至两都巡幸制度的终结. 参考文献: [1]韩志远.略论金抚州地区在蒙金战争期间的战略地位及元武宗在抚州建元中都的军事原因[J].文物春秋,1998,(3) [2]元史?世祖纪一(卷4)[z]. [3]王恽.秋涧先生大全文集?中堂事记一(卷80)[c]."四部丛刊"本. [4]贾敬颜.五代宋金元人边疆行记十三种疏证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4.321. [5][11]元史?世祖纪九(卷12)[z]. [6]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院蒙古语文研究所.蒙汉词典[z].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1131. [7]邵远平.元史类编?"天王一"(卷三)[z].清康熙三十八年刻本. [8][1O][14][24]郑绍宗.考古学上所见之元察罕脑儿行宫[J].历史地理,1983,(3). [9]揭俣斯.揭侯斯全集(卷3)[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1985. [12]光绪曲阳县志?金石录下(卷13)[z]. [13]周伯琦.扈从集?前序[C]."文渊阁影印四库全书"本. [15]元典章?兵部一?禁乾讨虏军人(卷34)[Z].台北故宫博物院影印元刻本. [16]索南维色.邬坚巴大师传[M].藏文本.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7.224—226. [17][18][19]元史?百官志六(卷90)[z]. [2O]周伯琦.近光集?立秋日书事(卷2)[Z]."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1]尹自先.元代察罕脑儿行宫及明安驿故址辨[J].河北师范学院,1984,(4):37. [22]叶新民,齐木德道尔吉.元上都研究资料选编[C].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32. [23]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纪[M].冯承钧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259—260. [25]金幼孜.北征录[M]."纪录汇编"本. [26]元史?小云石脱忽怜传附八丹传(卷184)[Z]. [27]元史?阿沙不花传(卷136)[Z]. [28]叶盛.水东El记?虞台岭观音堂记(卷37)[Z].北京:中华书局,1980. [29]黄滔.金华黄先生文集?敕赐康里氏先茔碑(卷28)[z]. [30]元史?百官志五(卷89)[z]. [31]元史卷?文宗纪四35?至顺二年正月,二月[z]. [32]周伯琦.扈从集?纪行诗[M]."文渊阁影印四库全书"本. [33]元史?顺帝纪八(卷45)[z]. (责任编辑杨士宏责任校对李晓丽)
/
本文档为【察罕脑儿行宫与蒙古皇室的鹰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