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国古代的将帅素质论

2017-12-06 4页 doc 15KB 211阅读

用户头像

is_511210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古代的将帅素质论中国古代的将帅素质论 战争是敌我交战双方的政治、经济、军事等综合实力的对抗,亦是智慧,谋略,勇力等具体活力的竞争。要想在这种活生生的对抗和竞争中,战胜敌人,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壮大自己,除了物的因素之外,人的因素则是关键。人之中,将帅作为战争运筹、谋划、决策、指挥者,而起着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将帅无能,累死三军”,就是这个意思。因此,中国历代各家都很重视将帅的选拔、任用,对选用将帅的原则、标准、条件等,作了明确的论述、规定。我们称之为将帅素质论。本文拟就此,作简要论述。 姜太公作为“千古各家之祖”,“中国武圣之首”,深知...
中国古代的将帅素质论
中国古代的将帅素质论 战争是敌我交战双方的政治、经济、军事等综合实力的对抗,亦是智慧,谋略,勇力等具体活力的竞争。要想在这种活生生的对抗和竞争中,战胜敌人,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壮大自己,除了物的因素之外,人的因素则是关键。人之中,将帅作为战争运筹、谋划、决策、指挥者,而起着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将帅无能,累死三军”,就是这个意思。因此,中国历代各家都很重视将帅的选拔、任用,对选用将帅的原则、、条件等,作了明确的论述、规定。我们称之为将帅素质论。本文拟就此,作简要论述。 姜太公作为“千古各家之祖”,“中国武圣之首”,深知将帅对军队建设,用兵作战,克敌制胜的重要作用,所以他对将帅的品质修养、才能素质,选择标准,任将等,都有明确的规定,精辟的论述。他提出:将帅必须具备“勇、智、仁、信、忠”的素质、品格。即勇敢、机智、仁慈、诚信、忠贞。姜太公称这五种美德为“五材”。姜太公进一步指出,将帅不仅要具备“五材”,而且要避免“十过”,即勇敢而轻死,急躁而速胜,贪婪而好利,仁恕而放纵,聪明而怯战,守信而轻信,廉洁而刻下,小智而犹豫,刚愎而自用,懦怯而依人。将帅只有具备“五材”,避免“十过”,才能统兵御从,克敌制胜。 孙武论兵,极为重视将帅的问。他认为,将帅是国家的辅弼,掌握民众的命运,主宰国家的安危,他们对国君辅佐的周密,国家就强威,作战就胜利,辅佐的疏漏,国家就削弱,作战就失败。因此,要严格选择将帅,尚贤任能。孙武对将帅素质提出了明确的标准、条件。他说:“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孙子?计篇》五者全备,方可为将,缺其一者,不可为半。就是说,作为将帅。必须足智多谋,赏罚有信,仁爱士卒,英勇善战,严于律己。只有如此,方可率兵击敌,攻取战胜。 孙武又提出将帅有“五危”、“六过”之戒。“五危”为:“必死,可杀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 兵之灾也。”《孙子?九度篇》“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此者,凡此六者,非天地之灾,将之过也。”《孙子?地形篇》将帅有五种弱点是用兵的危害:只知拼死,可能被诱杀;贪生怕杀,可能被俘虐;暴躁易怒,可能被侮辱而变动;廉洁的好名,可能被侮辱而失理智;只知爱民,可能被敌人烦扰而陷于被动境地。这五点是将帅容易犯的过错,是用兵作战的灾害。军队失败的情况有:走、弛、陷、崩、乱、北六种。这都是由将帅的过错招致的。所以选择任用将帅非常重要的大事,一定要按标准、条件,选用贤才为将帅。 孙膑对将帅的素质、品格、条件,作了形象而具体的说明、规定。他指出,将帅要具备义、仁、德、信、智等品质、条件。如同人之身体所具备的器官一样,缺一不可。他说:“义为首,仁为腹,德为手,信为足,智为尾,五者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都不可少。如此,方可立威严,统三军,杀敌立功,战无不胜。 吴起指出,战场是生死,存亡之地,要想在战场战由死转为生,由危转为安,就必须选用良将指挥作战。因此,吴起对选用将帅问题,十分重视。他认为,一个优秀的将帅,必须是总文武,兼刚柔,具“五慎”(理、备、果、戒、约),沉着应敌,不轻易与敌人交战。同时要掌握兵的“四机”:气机、地机、事机、力机,即掌握士气,利用地形,运用智谋,充实战力。还要视将帅的“威、德、仁、勇”而用之。以这样的人为将帅,率兵与敌人交战,便能无往而不胜了。 王符深知战争多变性、复杂性、特殊性、诡诈性的特点,所以对战争的决策者,指挥者的将帅,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规定。他认为,战争是非常之事,只有非常之人来决策、运筹非常之事,才能取得非常之胜,建立非常之功。为此,他继承和发挥了孙武的将帅素质论。他说:“孙子曰:‘将者,智也,仁也,敬也,信也,勇也,严也。’是故智以折敌,仁以附众,敬以招贤,信以必赏,勇以益气,严以一令。故折敌则能合变,众附爱则思力战,贤智集则英谋划得,赏罚必则士尽力,勇气益则兵势自信,威令一则惟将所使。必有 此六者,乃可折冲擒敌,辅主安民。”《潜夫论?劝将》王符在援引孙武的“智、信、仁、勇、严”时,加上“敬”,且诠释道:“敬以招贤”、“贤智集则英谋得”。足见他对“招贤”、“集贤”而用贤者为将帅的重视。将帅具备智、仁、敬、信、勇、严这“六德”,才能统兵御敌,攻取战胜,辅主安民。 诸葛亮作为蜀国丞相、军师,深知将帅是国家的辅弼、利器,掌握人的生死大权,关系到战争的胜败和国家的存亡。因此他极为重视将帅的素质和选用问题。他在、吸取前人有关将帅素思想的基础上,全面而深刻地论述了为将之道,用将之要,具体而精辟地阐发了将帅素质论。综观诸葛亮的将帅素质论,主要有以诸端。 第一、任将授权,有职有权。 诸葛亮发展了孙武的“将在军,君命有所受”的思想,肯定将帅责任重大。为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指挥才能,而不能对将帅进行限制、束缚,所以要授将帅以兵权、全权。 第二(知人而任,择材而用。 因为将帅职务重要,责任重大,所以必须选择贤能之人而用之,做到知人而善任。选择仁、义、礼、智、信和能步战,会骑射、勇于战,多于计的人为将帅。 第三、任善用智,戒骄去弊。 诸葛亮认为,将帅应当是有志节,有智略的善将,而不是骄傲自恃,有各种弊病的人。他提倡:“将善”、“将智”,反对“将骑”、“将弊”,并对之作了明确的规定、要求。 第四、为将有情,爱兵如子。 诸葛亮总结了自先秦以来的兵家的相关思想,明确指出、贤将、良将、善将、智将,应有人情,体恤士卒,爱兵如子,同甘共苦,身先士卒。因此,他十分重视“将情”的问题,并把这作为“为将之道”的一个重要内容。 诸葛亮深刻地认识到将帅在军队建设、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作战中的重要地位和主导作用,所以对“为将之道”作了全面而精辟的论述、阐发。可以说是对中国古代将帅素质论的全面总结和具体论证,交并为后世提供了思想智慧和选将原则。诸葛亮之后,中国历代各家都对将帅素质论, 作出了自己的说明。 将帅的素质、选择、任用,不仅仅是军队的问题,而且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等,都有选人条件,用人标准的问题,因为这是关系事业能否成功,兴旺的关键问题和重要条件,所以为历代有国者、治军者所重视。 中国古代的将帅素质论,确实是全面而深刻,精当而有用,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思想结晶,是中国各家智略的精品瑰宝。在当今对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用人之道,依然有其独特的思想价值,我们应当研究、发掘、弘扬、应用,使之再造辉煌。
/
本文档为【中国古代的将帅素质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