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世界四大行道树

世界四大行道树

2018-02-12 23页 doc 47KB 138阅读

用户头像

is_353097

暂无简介

举报
世界四大行道树世界四大行道树 世界四大行道树 法国梧桐、七叶树、椴树、榆树。 法国梧桐为落叶乔木,树体高大雄伟,通常高25至30米,最高可达40米。小枝幼时有棕色长柔毛,后脱落。冬芽卵圆形,有丰富树脂。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适应性强,又耐修剪整形,是优良的行道树种,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中。 七叶树原产于希腊北部和阿尔巴尼亚山区。喜光,稍耐荫,耐寒,喜深厚、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土壤。树体高大雄伟,树冠宽阔,绿荫浓密,花序美丽,在欧美广泛作为行道树及庭院观赏树。在北京、杭州、上海、青岛等地已有栽培。 椴树为落叶乔木,高可达15-2...
世界四大行道树
世界四大行道树 世界四大行道树 法国梧桐、七叶树、椴树、榆树。 法国梧桐为落叶乔木,树体高大雄伟,通常高25至30米,最高可达40米。小枝幼时有棕色长柔毛,后脱落。冬芽卵圆形,有丰富树脂。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适应性强,又耐修剪整形,是优良的行道树种,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中。 七叶树原产于希腊北部和阿尔巴尼亚山区。喜光,稍耐荫,耐寒,喜深厚、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土壤。树体高大雄伟,树冠宽阔,绿荫浓密,花序美丽,在欧美广泛作为行道树及庭院观赏树。在北京、杭州、上海、青岛等地已有栽培。 椴树为落叶乔木,高可达15-26米,喜光,耐寒耐旱,抗烟尘和有毒物体,枝叶繁茂,树姿优美,是优良的行道树种。 榆树为落叶乔木,高达25米;树冠圆球形。小枝灰色,细长。叶片卵状长椭圆形,长2一6厘米,先端尖,基部稍歪斜,边缘有不规则单锯齿。早春先叶开花,簇生于去年生枝上。树干通直,树体高大,绿荫较浓,小枝下垂而且适应性强,是城乡绿化的重要树种。 北方十大行道树 栾树,槐,法桐,毛白杨,常青白蜡,七叶树,悬铃木,银杏、椴树、鹅掌楸、 栾树:无患子科栾树属落叶乔木,高达15米,树冠近圆球形。喜光,耐寒,耐旱,耐短期水湿,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含盐量为0.35%的盐碱土中能正常生长。栾树花期6月,7月,果9月,10月成熟,是北方地区不可多得的花果俱赏的行道树种。 常青白蜡:木犀科白蜡属,常青乔木,树干高大通直,叶绿阴浓,性喜光,稍耐阴,对环境适应性强,耐寒、耐旱、耐瘠薄、耐盐碱,枝条柔韧,不易产生雪害;种植容易,幼苗移栽成活率高. 七叶树 七叶树为世界著名庭院树种,树冠浓密,枝条整齐,是珍贵的绿化树种,还被列为世界四大行道树种之一。七叶树原产黄河流域,陕西省秦岭所辖各县山区均属其原产地。北京、江苏,浙江、四川均从陕西省调拨种子、苗木。七叶树早春发叶早,宜秋冬栽植,极易成活。西安交通大学2004年秋冬栽植七叶树300多株,几乎全部成活。 桐树可以指三种树。 1。梧桐:学名悬铃木。落叶乔木,高可达35米;树冠广阔;树皮灰绿色,不规则片状剥落。叶片掌状,边缘有不规则尖齿和波状齿。球形花序通常2个一串,状如悬挂着的铃,故称悬铃木。早在清同治年间,上海已开始种植悬铃木。梧桐树干高大,枝叶茂盛,生长迅速,易成活,耐修剪,所以广泛植作行道绿 化树种,拥有“行道 树之王”的美誉。 梧桐在植物分类学上属悬铃木科,科下仅有一属即悬铃木属,属下约7种,原产东南欧、印度及美洲。但我国引入栽培的仅3种,即二球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也称英桐和该杂交种的亲本一球悬铃木(Platanus occidentalis)又称美桐、三球悬铃木(Platanus orientalis)又称法桐。现在我们通常把这三个种统称"法桐"。 2。油桐:Tung tree or Tung oil tree 又名三年桐、五年桐,学名:Aluerites fordii Hemsi,花期:4~7月,落叶性乔木,树型修长,可高达十公尺,属为大戟科油桐属,树冠成水平展开,层层枝叶浓密,耐旱耐瘠,为良好园景树及行道树种.树皮平滑,灰色,叶互生,花白色稍带一点红色;雌雄同株异花,花瓣5片,雄花具雄蕊8,10,果实内有种子3,5颗. 油桐是中国特有的经济林树种,也是四大木本油料树料树种之一,有千年以上和栽培历史。 世界上种植的油桐有六种,以原产我国的三年桐和桐最为普遍。油桐种子榨出来的油叫桐油,木油桐子榨出的油称木油,质量稍逊于桐油。桐油和木油色泽金黄或黄色,都是优良干性油,有光泽。桐油是很好的工业用油。它们具有不透水、不透气、不传电、抗酸碱、防腐蚀、耐冷热等特性,因此在工业上广泛用于制漆、塑料、电器、人造橡胶、人造皮革、油桐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占 世界总产量的70%。 3。泡桐:泡桐 Paulownia fortunei 别名 桐树 科属 玄参科、泡桐属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达20m,树冠稀疏,扁圆形。叶卵形或广卵形,长15-30cm,宽10-20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或近圆形,全缘或3浅裂,叶背面密被灰白色树枝状毛;叶柄长10-18cm。圆锥花序长约30cm,萼长1.6-2cm,浅裂至1,3;花冠漏斗状,钟形,紫色,长7-9.5cm,花冠管外面有腺毛或星状毛,内面无毛而有紫色小斑点。蒴果卵形,长3-5cm,有星状毛,宿存萼碟状;种子连翅长0.4-0.5cm。花期4-5月,果期10月。 它还有几个近缘种 兰考泡桐 P.elongata 落叶乔木,树干通直,枝稀疏,树冠宽阔,圆卵形或扁球形,树皮灰褐色。小枝节间长,叶卵形或宽卵形。花序狭圆锥形,花蕾洋梨状倒卵形。花大,长8-10cm,浅紫色。蒴果卵形或椭圆状卵形。种子小,椭圆形。 楸叶泡桐 P.catalpifolia 树干直,树冠圆锥状,分枝角度小,有明显的中心主干。叶,长卵形,叶片下垂。花淡紫色。 毛泡桐 P.tomentosa 干多低矮弯曲,树冠伞形,枝叶稠密,小枝、叶、花、果多长毛。叶卵形或广卵形。花序为广圆锥形,花蕾近球形,花冠钟状,鲜紫色或蓝紫色。蒴果卵圆形。 园林用途 泡桐树干通直,树冠高大,荫浓,花大而美,园林中宜作行道树、庭荫树。作为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又是四旁绿化、林粮间作的首选树种。花、叶、果均可人药,木材可做家具,加工后可出口。 林荫路的植物配置 生态园林的建设原则 一、保护多样性原则 保护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原有生物生息环境的保护和新的生物生息环境的创造;保护城市中具有地带性特征的植物群落,包括有丰富乡土植物和野生动植物栖息的荒废地、湿地、自然河川、低洼地、盐碱地、沙地等生态脆弱地带;保护乡土树种及稳定区域性植物群落组成,有节制地引种;在发展人工草地的同时,保护野生草花与杂草;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等。 二、应用生态学原理的原则 只有应用生态平衡原则创建的生态系统才可能稳定,要着眼于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协调绿地系统与自然地形地貌的关系。北京、天津、合肥、南京和深圳等城市都进行了这方面的实践。应用生态位原则,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配置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了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应用互惠共生原则,尽可能将共生植物栽植在一起,而将生化相克的树种分开种植。例如黑接骨木对云杉有利;皂荚、白蜡与七里香等在一起生长时,互相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胡桃与苹果、松树与云杉、白桦与松树等则不宜种植在一起。 三、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原则 植物是生命体,每种植物都是进化的结果,它在长期的系统发育中形成了适应各自环境的特性,这种特性很难改变的。我们应尊重客观规律,在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竞争,是 避免种植不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应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经过多年引种和驯化的外来植物品种。例如水杉为中国特产,原产地很窄,但引种地区可以很宽,而且在某些引种地区比原产地长的还要好。 四、统一规划,合理安排原则 统一规划城市绿地,在城市中心区和边缘区之间保留绿地,并用绿地环绕市区外缘。营造公共绿地时,尽量少建园林建筑和小品,以提高绿地率。营造生态风景林时要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安排各林种的布局。北方受风沙困扰的城市应该发展防风固沙林;黄土高原、山区及江河沿岸的城市应重视营造水土保持林;干旱缺水的城市要建水源涵养林;干燥炎热地区的城市应建设用于气候调节的林地。 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技巧 园林植物配置 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园林植物配置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 园林植物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它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 植物种类的选择植物具有生命,不同的园林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和形态特征。它们的干、叶、花、果的姿态、大小、形状、质地、色彩和物候期各不相同;它们(主要指树木)在幼年、壮年、老年以及一年四季的景观也颇有差异。进行植物配置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使植物正常生长,充分发挥其观赏特性。选择园林植物要以乡土树种为主,以保证园林植物有正常的生长发育条件,并反映出各个地区的植物风格。同时也不能忽视优良品种的引种驯化工作。 植物配置方式自然界的山岭岗阜上和河湖溪涧旁的植物群落,具有天然的植物组成和自然景观,是自然式植物配置的艺术创作源泉。中国古典园林和较大的公园、风景区中,植物配置通常采用自然式,但在局部地区、特别是主体建筑物附近和主干道路旁侧也采用规则式。园林植物的布置方法主要有孤植、对植、列植、丛植和群值等几种。 孤植主要显示树木的个体美,常作为园林空间的主景。对孤植树木的要求是:姿态优美,色彩鲜明,体形略大,寿命长而有特色。周围配置其它树木,应保持合适的观赏距离。在珍贵的古树名木周围,不可栽植其它乔木和灌木,以保持它独特风姿。用于庇荫和孤植树木,要求树冠宽大,枝叶浓密,叶片大,病虫害少,以圆球形、伞形树冠为好。 对植即对称地种植大致相等数量的树木,多应用于园门,建筑物入口,广场或桥头的两旁。在自然式种植中,则不要求绝对对称,对植时也应保持形态的均衡。 列植也称带植,是成行成带栽植树木,多应用于街道、公路的两旁,或规则式广场的周围。如用作园林景物的背景或隔离措施,一般宜密植,形成树屏。 丛植三株以上不同树种的组合,是园林中普遍应用的方式,可用作主景或配景,也可用作背景或隔离措施。配置宜自然,符合艺术构图规律,务求既能表现植物的群体美,也能看出树种的个体美。 群植相同树种的群体组合,树木的数量较多,以表现群体美为主,具有"成林"之趣。 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在园林空间中,无论是以植物为主景,或植物与其它园林要素共同构成主景,在植物种类的选择,数量的确定,位置的安排和方式的采取上都应强调主体,作到主次分明,以表现园林空间景观的特色和风格。 对比和衬托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在树丛组合时,要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 动势和均衡各种植物姿态不同,有的比较规整,如石楠、臭椿;有的有一种动势,如松树、榆树、合欢。配置时,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它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不要因此产生不平衡的状况。 起伏和韵律道路两旁和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产生节奏韵律,避免布局呆板。 层次和背景为克服景观的单调,宜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次的配置。不同花色花期的植 物相间分层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观丰富多彩。背景树一般宜高于前景树,栽植密度宜大,最好形成绿色屏障,色调宜深,或与前景有较大的色调和色度上的差异,以加强衬托效果。 色彩和季相植物的干、叶、花、果色彩十分丰富。可运用单色表现、多色配合、对比色处理以及色调和色度逐层过渡等不同的配置方式,实现园林景物色彩构图。将叶色、花色进行分级,有助于组织优美的植物色彩构图。要体现春、夏、秋、冬四季的植物季相,尤其是春、秋的季相。在同一个植物空间内,一般以体现一季或两季的季相,效果较为明显。因为树木的花期或色叶变化期,一般只能持续一、二个月,往往会出现偏枯偏荣的现象。所以,需要采用不同花期的花木分层配置,以延长花期;或将不同花期的花木和显示一季季相的花木混栽;或用草本花卉(特别是宿根花卉)弥补木本花卉花期较短的缺陷等方法。 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技巧 大型的园林和风景区,往往表现一季的特色,给游人以强烈的季候感。中国人有某时某地观赏某花的传统,如"灵峰探梅"、"西山红叶"等时令美景很受欢迎。在小型园林里,也有樱花林、玉兰林等配置方式,产生具有时令特色的艺术效果。 园林植物空间园林中以植物为主体,经过艺术布局,组成适应园林功能要求和优美植物景观的空间环境。 设计园林植物空间的创作是根据地形、地貌条件,利用植物进行空间划分,创造出某一景观或特殊的环境气氛。这种创作同其它艺术创作一样,"立意在先"。而植物配置在平面构图上的林椽线和在立面构图上的林冠线的设计,是实现园林立意的必要手段。 相同面积的地段经过林缘线设计,可以划分成或大或小的植物形成的空间;或在大空间中划分小空间,或组织透景线,增加空间的景深。经过林冠线设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立体轮廓线;在林冠线起伏不大的树丛中,如突出一株特高的孤立树,可以起到标志和导游的作用。同时,由于树木分枝点有高有低,在林冠线设计中,也可根据人体的高度,创造开敞或封闭的植物空间。 经过设计的植物空间,通常都有主景,而且大多以观赏价值高的乔木或灌木为主景。以乔木作主景时,一般为孤植、丛植或列植;以灌木作主景时,一般为群植或丛植。也有以自然式花坛与建筑物、山石结合为主景的。植物空间里,以草皮铺地,可统一整个空间的色调。在局部地区或树下,可铺植耐荫的地被植物。 植物空间边缘的植物配置宜疏密相间,曲折有致,高低错落,色调相宜。常绿树与落叶树搭配,可使冬夏景色皆有可观。当需要形成安静、封闭的空间时,则以常绿的乔木和灌木作多层配置,紧密栽植,起隔离作用。面积较大的植物空间,为了增添植物情趣,可适当设置各类园林小品。如在地形略有起伏的草坪上,半埋石块或立一玲珑剔透的太湖石;在色彩平淡的季节,可摆设盆花,构成各种图纹等。 实例中国杭州花港观鱼公园中的一个园林植物空间,面积2150平方米,地形呈东南向倾斜,四周以树木围成封闭的空间。主景为自由栽植的五株合欢树,位于空间的最高处。主景树对面坡下为九株悬铃木,悬铃木背后为一片柏木林。空间南部为樱花,北部为各色春花灌木。合欢树的西侧为一片三角枫树林。春天,南有樱花、北有各色春花灌木遥相开放;夏天,在四周一片碧绿的树丛中,红花盈盈的主景合欢树,格外鲜艳夺目;深秋,合欢树叶落,三角枫林的红叶和悬铃木的黄叶,东西遥相辉映;冬季,在一片青翠的柏木林前,衬托出九株白绿色的悬铃木树干,不显凋零。精心设计的植物配置,使这个空间出现了四季景观都很优美的效果。 景和植物配置分述如下: 水景植物配置园林中的各种水体如湖泊、河川、池泉、溪涧、港汊的植物配置,要符合水体生态环境要求,水景创造要注意堤和岛划分水面和增加景深的作用。水边植物宜选用耐水喜湿、姿态优美、色泽鲜明的乔木和灌木,或构成主景,或同花草、湖石结合装饰驳岸。要选用花木或色叶木以丰富水景。在较大的水体旁种高大乔木时,要注意林冠线的起伏和透景线的开辟。在有景可映的水面,不宜栽植水生植物,以扩大空间感,将远山、近树、建筑物等组成一幅"水中画"。 路旁植物配置要注意创造不同的园路景观,如山道、竹径、花径、野趣之路等。在自然式园路中,应打破一般行道树的栽植格局,两侧不一定栽植同一树种,但必须取得均衡效果。株行距应与路旁景物结合,留出透景线,为"步移景异"创造条件。路口可种植色彩鲜明的孤植树或树丛,或作对景,或作标志,起导游作用。在次要园路或小路路面,可镶嵌草皮,丰富园路景观。规则式的园路,亦宜有二至三种乔木或灌木相间搭配,形成起伏节奏感。 建筑物旁的植物配置首先要符合建筑物的性质和所要表现的主题。如在杭州"平湖秋月"碑亭旁,栽植一株树冠如盖的较大的秋色树;"闻木樨香轩"旁,以桂花树环绕等。其次,要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协调。如建筑物体量过大,建筑形式呆板,或位置不当等,均可利用植物遮挡或弥补。再次,要加强建筑物的基础种植,墙基种花草或灌木,使建筑物与地面之间有一个过渡空间,或起稳定基础的作用。屋角点缀一株花木,可克服建筑物外形单调的感觉。墙面可配植攀缘植物,雕像旁宜密植有适当高度的常绿树作背景。坐椅旁宜种庇荫的、有香味的花木等。 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技巧 假山石旁植物配置假山一般以表现石的形态、质地为主,不宜过多地配置植物。有时可在石旁配置一二株小乔木或灌木。在需要遮掩时,可种攀缘植物。半埋于地面的石块旁,则常常以书带草或低矮花卉相配。溪涧旁石块,常植以各类水草,以助自然之趣。 中国古代园林的植物配置中国古代园林植物配置的记载,最早见于宋代的有关花谱、艺花一类书籍,明代的《群芳谱》、《园冶》、《长物志》中均已论及,清代的《广群芳谱》、《花镜》中有较详细的说明。从这些文字记述和保留至今的园林、古树名木来看,中国古代园林植物配置有如下特点: 对园林植物题材的认识比较深刻,能得乎性情,从植物的生态习性、外部形态深入到植物的内在性格,加以"拟人化",因而有"梅花清标韵高,竹子节格刚直,兰花幽谷品逸,菊花操介清逸"之说,喻为"四君子"。或将松、竹、梅配置在一起,称为"岁寒三友"。或以牡丹比喻富贵,紫薇比喻和睦等。往往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和表现形态,赋予一种人格化的比拟。因此,在园林中着重欣赏植物的个体美,以孤植方式多,且极少修剪。 师法自然,仿真大自然植物景观入园。即使是在面积很小的园林中,也仿真"三五成林",创造"咫尺山林"的意境。甚至按照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描述,在园林中创造"武陵春色";或者把田园风光搬进园林,设置"稻香村"等。 喜好集中种植某一种具有特色,或为群众所喜爱的植物,成为专类花园。如西汉上林苑中的扶荔宫,宋代洛阳的牡丹园,明清时代园林中的枇杷园、竹园、梨香院、芭蕉坞等。这种形式一直流传到现在。 植物同园林其它要素紧密结合配置,无论山石、水体、园路和建筑物,都以植物衬托,甚至以植物命名,如万松岭、樱桃沟、桃花溪、海棠坞、梅影坡、芙蓉石等,加强了景点的植物气氛。以植物命名的建筑物如藕香榭、玉兰堂、万菊亭、十八曼陀罗馆等,建筑物是固定不变的,而植物是随季节、年代变化的,这就加强了园林景物中静与动的对比。 中国古代园林以景取胜,而景名中以植物命名者甚多。如万壑松风、梨花伴月、桐剪秋风、梧竹幽居、罗岗香雪等,极其普遍,充分反映出中国古代"以诗情画意写入园林"的特色。 在漫长的园林建设史中,形成了中国园林植物配置的程序,如栽梅绕屋、堤弯宜柳、槐荫当庭、移竹当窗、悬葛垂萝等,都反映出中国园林植物配置的特有风格。 外国园林植物配置外国园林植物配置同中国古代园林植物配置迥然不同。 西欧西欧具有代表性的法国园林和意大利园林中的植物配置,多为规则式,或将植物修剪成几何图形。16世纪意大利园林树木多以常绿树为主,沿着园路和园墙密植,并修剪成绿廊或绿墙,台地上还布满以黄杨或柏树修剪成一方块一方块的绿色植坛。18世纪以后的英国,出现以开阔的草地、自然栽植的树丛、蜿蜒的小径为特征的英国自然风景园。现代西欧各国,由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又受城市生态的要求和影响,植物配置趋向于自然,并注意植物对环境保护的作用。在植物选择上考虑经济效益和重视植物配置的视觉艺术效果。 日本日本庭园的植物配置多采用自然式,但也注意修剪植物。树种选择以常绿树为多。尤其是松树,常常被修剪成一定形状,形成日本特有的风格,还创造了一种树木整形修剪的方法——"刈";同时,比较重视秋色树种的配置,如成片栽植槭树林等。树丛的配置,往往采用三对一、二对一、五对一等方式,使游人从任何角度都能看到整个树丛的每株树木。在房屋旁,常种大叶的棕榈科植物和芭蕉等,以获得"听雨声"的园林意境。在瀑布的泷口常常配置若干乔木或灌木,把瀑布的一部分遮挡住,增加深度感。庭园中的地面也常以细草、小竹、蔓类、羊齿类、藓苔类等植物覆被。 苏联苏联园林比较重视植物配置,苏联园林学家首先将园林植物按其观赏特性进行分类分级,如将冠形分为椭圆形、卵形、球形、圆锥形、宝塔形、伞形、自然形、垂枝形、匍匐形等多种;绿色的叶子按色度分为青绿、黄绿、灰绿三种;将花形花序分为六类。配置植物时,从平面、立体、色彩、树丛疏密度等方面考虑到植物的艺术构图和风格。同时,还从林学的角度注意配置的乔、灌木比例,针、阔叶树比例,树木密度和树种比例等,形成园林植物配置理论。 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技巧 植物造景中艺术原理的应用 景观设计同佯遵循着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的基本原则。即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四大原则。 一、统一的原则:也称变化与统一或多佯与统一的原则。景观设计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这佯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变化太多,整体就会显得杂乱无章,甚至一些局部感到支离破碎,失去美感。过于繁杂的色彩会引起心烦意乱,无所适从,但平铺直叙,没有变化,又会单调呆板。因此要掌握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的原则。 运用重复的方法最能体现景观的统一感。如街道绿带中行道树绿带,用等距离配植同种。同龄乔木下配植同种,同龄花灌木,这种精确的重复最具统一感。一座城市中树种规划时,分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和一般 树种。基调树种种类少,但数量大,形成该城市的基调及特色,起到统一作用;而一般树种,则种类多,每种量少,五彩缤纷,起到变化的作用。长江以南,盛产各种竹类,在竹园的景观设计中,众多的竹种均统一在相似的竹叶及竹竿的形状及线条中,但是丛生竹与散生竹有聚有散;高大的毛竹、钓鱼慈竹或麻竹等与低矮的箐竹配植则高低错落;龟甲竹、人面竹、方竹、佛肚竹则节间形状各异;粉单竹、白杆竹、紫竹、黄金间碧玉竹、碧玉间黄金竹、金竹、黄槽竹、菲白竹等则色彩多变。这些竹种经巧妙配植,很能说明统一中求变化的原则。 裸子植物区或俗称松柏园的景观保持冬天常绿的景观是统一的一面。松属植物都是松针、球果,但黑松针叶质地粗硬、浓绿,而华山松、乔松针叶质地细柔,淡绿;油松。黑松树皮褐色粗糙,华山松树皮灰绿细腻,白皮松干皮白色、斑驳,富有变化,美人松树皮棕红若美人皮肤。柏科中都具鳞叶,刺叶或钻叶,但尖峭的台湾桧。塔柏。蜀桧、铅笔柏;圆锥形的花柏、凤尾柏;球形、倒卵形的球桧、千头柏;低矮而匍匐的匍地柏、砂地柏、鹿角桧体现出不同种的姿态万干。 二、调和的原则:即协调和对比的原则。植物景观设计时要注意相互联系与配合,体现调和的原则,使人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找出近似性和一致性,配植在一一起才能产生协调感。相反地,用差异和变化可产生对比的效果,具有强烈的刺激感,形成兴奋、热烈和奔放的感受。因此,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常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主题或引人注目。 当植物与建筑物配植时要注意体量、重量等比例的协调。如广州中山纪念堂主建筑两劳各用一棵冠径达25m的、庞大的白兰花与之相协调;南京中山 陵两侧用高大的雪松与雄伟庄严的陵墓相协调;英国勃莱汉姆公园大桥两端各用由九棵椴树和九棵欧洲七叶树组成似一棵完整大树与之相协调,高大的主建筑前用九棵大柏树紧密地丛植在一起,成为外观犹如一棵巨大的柏树与之相协调。一些粗糙质地的建筑墙面可用粗壮的紫藤等植物来美化,但对于质地细腻的磁砖、马赛克及较精细的耐火砖墙,则应选择纤细的攀缓植物来美化。南方一些与建筑廊柱相邻的小庭院中,宜栽植竹类,竹竿与廊柱在线条上极为协调,见图7。一些小比例的岩石园及空间中的植物配植则要选用矮小植物或低矮 的园艺变种。反之,庞大的立交桥附近的植物景观宜采用大片色彩鲜艳的花灌木或花卉组成大色块,方能与之在气魄上相协调。 色彩构图中红、黄、蓝三原色中任何一原色同其它两原色混合成的间色组成互补色,从而产生一明一暗,一冷一热的对比色。它们并列时相互排斥,对比强烈,呈现跳跃新鲜的效果。用得好,可以突出主题,烘托气氛。如红色与绿色为互补色,黄色与紫色为互补色,蓝色和橙色为互补色。我国造园艺术中常用万绿丛中一点红来进行强凋就是一例。英国谢菲尔德公园,路旁草地深处一珠红枫,雄红的色彩把游人吸引过去欣赏,改变了游人的路线,成为主题。幸树金黄的秋色叶与浓绿的拷树,在色彩上形成了鲜明的一明一暗的对比,见图8。而远处玉龙雪山尖峭的山峰与近处测柏的树形非常协调出图9。这种处理手法在北欧及美国也常来用。上海西郊公园大草坪上一株榉树与一株银杏相配植。秋季楼树叶色紫红,枝条细柔斜出,而银杏秋叶金黄,枝条粗壮斜上,二者对比鲜明。浙江自然风景林中常以阔叶常绿树为骨架,其中很多是拷属中叶片质地硬,且具光泽的照叶树种,与红、紫、黄三色均有的枫香。乌拍配植在一起具有强烈的对比感,致使秋色极为突出,见图10。公园的人口及主要景点常采用色彩对比进行强调。恰到好处地运用色彩的感染作用,可使景色为之增色不少。黄色最为明亮,象征太阳的光源。幽深浓密的风景林,使人产生神秘和胆怯感,不敢深入。如配植一株或一丛秋色或春色为黄色的乔木或灌木,诸如烨木、无患子、银杏、黄刺玫、栗棠或金丝桃等,将其植于林中空地或林缘,即可使林中顿时明亮起来,而且在空间感中能起到小中见大的作用。红色是热烈、喜庆、奔放,为火和血的颜色。刺激性强,为好动的年轻人所偏爱。园林植物中如火的石榴、映红天的火焰花,开花似一片红云的凤凰木都可应用。蓝色是天空和海洋的颜色,有深远、清凉、宁静的感觉。紫色具有庄严和高贵的感受。园林中除常用紫藤、紫丁香、蓝紫丁香、紫花泡侗、阴绣球等外,很多高山具有蓝色的野生花卉急待开发利用。 1、 接受设计任务、基地实地踏勘,同时收集有关 作为一个建设项目的业主(俗称"甲方")会邀请一家或几家设计单位进行方案设计 作为设计方(俗称"乙方")在与业主初步接触时,要了解整个项目的概况,包括建设规模、 投资规模、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特别要了解业主对这个项目的总体框架方向和基本实施。总体框架方向确定了这个项目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绿地,基本实施内容确定了绿地的服务对象。这两点把握住了,规划总原则就可以正确制定了。 另外,业主会选派熟悉基地情况的人员,陪同总体规划师至基地现场踏勘,收集规划设计前必须掌握的原始资料。 这些资料包括?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气温、光照、季风风向、水文、地质土壤(酸碱 基地内环境,湖泊、河流、性、地下水位)(?周围环境,主要道路,车流人流方向(? 水渠分布状况,各处地形标高、走向等。 总体规划师结合业主提供的基地现状图(又称"红线图"),对基地进行总体了解,对较大的影响因素做到心中有底,今后作总体构思时,针对不利因素加以克服和避让;有利因素充分地合理利用(此外,还要在总体和一些特殊的基地地块内进行摄影,将实地现状的情况带回去,以便加深对基地的感性认识。 2、 初步的总体构思及修改 基地现场收集资料后,就必须立即进行整理,归纳,以防遗忘那些较细小的却有较大影响因素的环节。 在着手进行总体规划构思之前,必须认真阅读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书"(或"设计招标书")。在设计任务书中详细列出了业主对建设项目的各方面要求:总体定位性质、内容、投资规模、,技术经济相符控制及设计周期等。在这里,还要提醒刚入门的设计人员一句话:要特别重视对设计任务书的阅读和理解,一遍不够,多看几遍,充分理解,"吃"设计任务书最基本的"精髓"。 透 在进行总体规划构思时,要将业主提出的项目总体定位作一个构想,并与抽象的文化内涵以及深层的警世寓意相结合,同时必须考虑将设计任务书中的规划内容融合到有形的规划构图中去。 构思草图只是一个初步的规划轮廓,接下去要将草图结合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补充,修改。逐步明确总图中的入口、广场、道路、湖面、绿地、建筑小品、管理用房等各元素的具体位置。经过这次修改,会使整个规划在功能上趋于合理,在构图形式上符合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美观、舒适(视觉上)。 3、 方案的第二次修改 文本的制作包装 经过了初次修改后的规划构思,还不是一个完全成熟的方案。设计人员此时应该虚心好学、集思广益,多渠道、多层次、多次数地听取各方面的建议。不但要向老设计师们请教方案的修改意见,而且还要虚心向中青年设计师们讨教,往往多请教讨教别人的设计经验,并与之交流、沟通,更能提高整个方案的新意与活力。 由于大多数规划方案,甲方在时间要求上往往比较紧迫,因此设计人员特别要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只顾进度,一味求快,最后导致设计内容简单枯燥、无新意,甚至完全搬抄其他方案,图面质量粗糙,不符合设计任务书要求。 第二,过多地更改设计方案构思,花过多时间、精力去追求图面的精美包装,而忽视对规划方案本身质量的重视。这里所说的方案质量是指:规划原则是否正确,立意是否具有新意,构图是否合理、简洁、美观,是否具可操作性等。 整个方案全都定下来后,图文的包装必不可少。现在,它正越来越受到业主与设计单位的重视。 最后,将规划方案的说明、投资框(估)算、水电设计的一些主要节点,汇编成文字部 分;将规划平面图、功能分区图、绿化种植图、小品设计图,全景透视图、局部景点透视图,汇编成图纸部分。文字部分与图纸部分的结合,就形成一套完整的规划方案文本。 4、 业主的信息反馈 业主拿到方案文本后,一般会在较短时间内给予一个答复。答复中会提出一些调整意见:包括修改、添删项目内容,投资规模的增减,用地范围的变动等。针对这些反馈信息,设计人员要在短时间内对方案进行调整、修改和补充。 现在各设计单位电脑出图率已相当普及,因此局部的平面调整还是能较顺利按时完成的。而对于一些较大的变动,或者总体规划方向的大调整,则要化费较长一段时间进行方案调整,甚至推倒重做。 对于业主的信息反馈,设计人员如能认真听取反馈意见,积极主动地完成调整方案,则会赢得业主的信赖,对今后的设计工作能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相反,设计人员如马马虎虎、敷衍了事,或拖拖拉拉,不按规定日期提交调整方案,则会失去业主的信任,甚至失去这个项目的设计任务。 一般调整方案的工作量没有前面的工作量大,大致需要一张调整后的规划总图和一些必要的方案调整说明、框(估)算调整说明等,但它的作用却横重要,以后的方案评审会,以及施工图设计等,都是以调整方案为基础进行的。 2、 方案设计评审会 5、 由有关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组,会集中一天或几天时间,进行一个专家评审(论证)会。出席会议的人员,除了各方面专家外,还有建设方领导,市、区有关部门的领导,以及项目设计负责人和主要设计人员。 作为设计方,项目负责人一定要结合项目的总体设计情况,在有限的一段时间内,将项目概况、总体设计定位、设计原则、设计内容、技术经济指标、总投资估算等诸多方面内容,向领导和专家们作一个全方位汇报。汇报人必须清楚,自己心里了解的项目情况,专家们不一定都了解,因而,在某些环节上,要尽量介绍得透彻一点、直观化一点,并且一定要具有针对性。在方案评审会上,宜先将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阐述清楚,然后再介绍设计布局和内容。设计内容的介绍,必须紧密结合先前阐述的设计原则,将设计指导思想及原则作为设计布局和内容的理论基础,而后者又是前者的具象化体现。两者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切不可造成设计原则和设计内容南辕北辙。 方案评审会结束后几天,设计方会收到打印成文的专家组评审意见。设计负责人必须认真阅读,对每条意见,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答复,对于特别有意义的专家意见,要积极听取,立即落实到方案修改稿中。 6、 扩初设计评审会 设计者结合专家组方案评审意见,进行深入一步的扩大初步设计(简称"扩初设计")。 在扩初文本中,应该有更详细、更深入的总体规划平面、总体竖向设计平面、总体绿化设计平面、建筑小品的平、立、剖面(标注主要尺寸)。在地形特别复杂的地段,应该绘制详细的剖面图。在剖面图中,必须标明几个主要空间地面的标高(路面标高、地坪标高、室内地坪标高)、湖面标高(水面标高、池底标高)。 在扩初文本中,还应该有详细的水、电气设计说明,如有较大用电、用水设施,要绘 制给排水、电气设计平面图。 扩初设计评审会上,专家们的意见不会象方案评审会那样分散,而是比较集中,也更有针对性。设计负责人的发言要言简意赅,对症下药。根据方案评审会上专家们的意见,我们要介绍扩初文本中修改过的内容和措施。未能修改的意见,要充分说明理由,争取能得到专家评委们的理解。 在方案评审会和扩初评审会上,如条件允许,设计方应尽可能运用多媒体电脑技术进行讲解,这样,能使整个方案的规划理念和精细的局部设计效果完美结合,使设计方案更具有形象性和表现力。 一般情况下,经过方案设计评审会和扩初设计评审会后,总体规划平面和具体设计内容都能顺利通过评审,这就为施工图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总的说,扩初设计越详细,施工图设计越省力。 7、 基地的再次踏勘 施工图的设计(上) 在园林规划设计步骤(一)中,我们谈到过基地的踏勘。这次所谈的基地的再次踏勘,至少有3点与前一次不同:1、参加人员范围的扩大。前一次是设计项目负责人和主要设计人,这一次必须增加建筑、结构、水、电等各专业的设计人员;2、踏勘深度的不同。前一次是粗勘,这一次是精勘;3、掌握最新、变化了的基地情况。前一次与这一次踏勘相隔较长一段时间,现场情况必定有了变化,我们必须找出对今后设计影响较大的变化因素,加以研究,然后调整随后进行的施工图设计。 现在,很多大工程,市、区重点工程,施工周期都相当紧促。往往最后竣工期先确定,然后从后向前倒排施工进度。这就要求我们设计人员打破常规的出图程序,实行"先要先出图"的出图方式。一般来讲,在大型园林景观绿地的施工图设计中,施工方急需的图纸是:1、总平面放样定位图(俗称方格网图);2、竖向设计图(俗称土方地形图);3、一些主要的大剖面图;4、土方平衡表(包含总进、出土方量);5、水的总体上水、下水、管网布置图,主要材料表;6、电的总平面布置图、系统图等。 同时,这些较早完成的图纸要做到两个结合:1各专业图纸之间要相互一致,自圆其说。2、每一种专业图纸与今后陆续完成的图纸之间,要有准确的衔接和连续关系。总的说,每一专业各自有特点,在这里就不赘述。 8、 施工图的设计(下) 社会的发展伴随着大项目、大工程的产生,它们自身的特点使得设计与施工各自周期的划分已变得模糊不清。特别是由于施工周期的紧迫性,我们只得先出一部分急需施工的图纸,从而使整个工程项目处于边设计边施工的状态。 前一期所提到的先期完成一部分施工图,以便进行即时开工。紧接着就要进行各个单体建筑小品的设计,这其中包括建筑、结构、水、电的各专业施工图设计。 另外,作为整个工程项目设计总负责人,往往同时承担着总体定位、竖向设计、道路广场、水体,以及绿化种植的施工图设计任务。他不但要按时,甚至提早完成各项设计任务,而且要把很多时间、精力花费在开会、协调、组织、平衡等工作…上。尤其是甲方与设计方之间、设计方与施工方之间、设计各专业之间的协调工作更不可避免。往往工程规模越大,工程影响力越深远,组织协调工作就越繁重。 从这方面看,作为项目设计负责人,不仅要掌握扎实的设计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更要具有极强的工作责任心和优良的职业道德,这样才能更好地担当起这一重任。 9、 施工图预算编制 严格来讲,施工图预算编制并不算是设计步骤之一,但它与工程项目本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有必要简述一下。 施工图预算是以扩初设计中的概算为基础的。该预算涵盖了施工图中所有设计项目的工程费用。其中包括:土方地形工程总造价,建筑小品工程纵总价,道路、广场工程总造价,绿化工程总造价,水、电安装工程总造价等。 根据笔者的设计项目所得经验,施工图预算与最终工程决算往往有较大出入。其中的原因各种各样,影响较大的是: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的增减,工程建设周期的调整,工程范围内地质情况的变化,材料选用的变化等。施工图预算编制属于造价工程师的工作,但项目负责人脑中应该时刻有一个工程预算控,必要时及时与造价工程师联系,协商,尽量使施工预算能较准确反映整个工程项目的投资状况。 应该承认,某个工程的最终效果很大程度上有投资控制所决定。近几年本市街头绿地建设中出现了单位单位面积造价节节攀升的现象,在这里我们不讨论此现象的孰是孰非。笔者认为项目负责人有责任为业主着想,客观上因地制宜,主观上发挥各专业设计人员的聪明才智,平衡协调在设计着一环节中,做到投资控制。 我们相信,整个工程项目建成后良好的景观效果,是在一定资金保证下,优良设计与科学合理施工结合的体现。 10、 施工图的交底 业主拿到施工设计图纸后,会联系监理方、施工方对施工图进行看图和读图。看图属于总体上的把握,读图属于具体设计节点、详图的理解。 之后,由业主牵头,组织设计方、监理方、施工方进行施工图设计交底会。在交底会上,业主,监理,施工各方提出看图后所发现的各专业方面的问题,各专业设计人员将对口进行答疑,一般情况下,业主方的问题多涉及总体上的协调、衔接;监理方、施工方的问题常提及设计节点、大样的具体实施。双方侧重点不同。由于上述三方是有备而来,并且有写问题往往是施工中关键节点。因而设计方在交底会前要充分准备,会上要尽量结合设计图纸当场答复,现场不能回答的,回去考虑后尽快做出答复。 园林规划设计步骤写到这期应该是到此为止了。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设计人员的现场施工配合又是必不可少的。 11、 设计师的施工配合(一) 设计的施工配合工作往往会被人们所忽略。其实,这一环节对设计师、对工程项目本身恰恰是相当重要的。 业主对工程项目质量的精益求精、,对施工周期的一再缩短,都要求设计师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经常踏勘建设中的工地,解决施工现场暴露出来的设计问题、设计与施工相配合的问题。如有些重大工程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就已经相当紧迫,业主普遍采用"边设计边施工"的方法。针对这种工程,设计师更要勤下工地,结合现场客观地形、地质、地表情况,做出最合理、最迅捷的设计。 如果建设中的工地位于设计师所在的同一城市中,该设计项目负责人必须结合工程建设指挥的工作规律,对自己及各专业设计人员制定一项规定:每周必须下工地一至两次(可根据客观情况适当增减),每次至工地,参加指挥部召开的每周工程例会,会后至现场解决会上各施工单位提出的问题。能解决的,现场解决;无法解决的,回去协调各专业设计后出设计变更图解决,时间控制在2,3天。如遇上非设计师下工地日,而工地上恰好发生影响工程进度的较重大设计施工问题,设计师应在工作条件允许下,尽快赶到工地,协调业主、监理、施工方解决问题。上面所指的设计师往往是项目负 责人,但其他各专业设计人员应该配合总体设计师,做好本职专业的施工配合。 12、 设计师的施工配合(二) 如果建设中的工地位于与设计师不同城市,俗称"外地设计项目"而工程项目又相当重要(影响深远,规模庞大)。设计院所就必须根据该工程的性质、特点,派遣一位总体设计协调人员赴外地施工现场进行施工配合。 笔者从1999年11月参加昆明世博园二期工程的 "设计方案全国招投标"工作起,至2000年12月工程施工结束,经历了一个园林工程的方案设计、方案修改设计,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图修改设计、施工现场配合等一整套过程,历时一年零两个月,其间无任何一个其他设计项目穿插设计。现工程即将竣工,本人感触颇多,获益匪浅。 在此项目中,我学到了风景园林工程的各方面知识,其中包括:规划设计知识施工图设计心得;施工现场配合经验教训等。尤其要提的是,云南是个多民族地区,这座园子如何利用中华各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与园中各景点有机、有形的结合成了一个至要的关键。由于篇幅所限,笔者将就这一内容另出拙章,与同行及读者共同学习,探讨。 笔者在这个项目的施工配合中。感受最深的是基地地形极其复杂。在上海地区,基地地势都较平坦,偶有暗浜、河流,小山丘等地形地貌,高差不大。而昆明世博园二期工程用地内,有被雨水常年冲刷塌方而形成的峡谷、峭壁,高差近20米;有被植被茂密覆盖着的山坳;有地势北高南低,一览无遗的茶树园等。整块基地最小高差也有2,3来。这些地形条件在上海附近自然环境中是不可能遇到的。怎样把这些看似不利的客观因素变成园中各处美景的地形背景基础,这就需要设计师因地制宜,结合自然山水地形,加以合理规划设计,最终形成"虽为人作,宛自天开"的景观效果。 其实,设计师的施工配合工作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国际间合作设计项目的增加而上升到新的高度。配合时间更具弹性、配合形式更多样化。 俗话说,"三分设计,七分施工"。如何使"三分"的设计充分体 现、融入到"七分"的施工中去,产生出"十分"的景观效果?这就是设计师施工配合所要达到的工作目的。
/
本文档为【世界四大行道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