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幼儿园社会教育领域讲稿

2017-09-26 15页 doc 61KB 104阅读

用户头像

is_005190

暂无简介

举报
幼儿园社会教育领域讲稿幼儿园社会教育领域讲稿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幼儿园教育? 拓展资源 幼儿园社会教育领域活动教学策略 一、社会教育领域的目标 1、《纲要》中社会教育领域的目标 2001年7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社会教育领域的目标是:“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每个年龄段课程目标根据《纲要》总目标归为四大类 1.自信心培养 2...
幼儿园社会教育领域讲稿
幼儿园社会教育领域讲稿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幼儿园教育? 拓展资源 幼儿园社会教育领域活动教学策略 一、社会教育领域的目标 1、《纲要》中社会教育领域的目标 2001年7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社会教育领域的目标是:“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每个年龄段课程目标根据《纲要》总目标归为四大类 1.自信心培养 2.人际交往 3.行为规则 4.民俗文化 2、《纲要》中社会教育领域目标解读: 《纲要》将潜移默化作为社会教育的首要特点,进一步强化了社会教育与其他领域在教学和途径上的区别。特别强调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教师还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同时把幼儿与成人和同伴的共同生活和交往作为其社会性发展的重要资源。《纲要》充分认识到了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复杂性和长期性,要求实现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协调与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健康发展,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幼教工作者对社会领域课程认识和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二、 社会教育活动具体目标的确定 1、要参照总目标,特别是年龄阶段目标制定具体活动目标; 2、每个活动应包含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等三个内容的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但对幼儿来讲,重点是培养良好的社会行为,一方面社会行为比较具体直观,另一方面社会行为是指最终的目标和结果,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性格,发展和谐的个性; ?国培计划(2011)—山西省农村幼儿教师培训项目?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幼儿园教育? 3、避免空洞的说教,目标应具体到具体的行为。 4、生活经验是课程内容的重要来源和依据。课程内容就是从幼儿出发,从幼儿的生活出发。 接下来给大家讲讲社会领域教学的指导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三、社会教育领域教学指导方法 1.实践练习法 这是一种通过真实的生活事件和生活情境,培养幼儿的基本社会生活能力和技能,并增进幼儿的相关知识,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充分利用现实生活,在生活事件、生活活动中,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让幼儿练习、实践,以形成和巩固或改变幼儿基本的社会行为。实践练习法是典型的做中学的方法。如值日生、自我服务、力所能及的园内公益劳动、待人接物、解决矛盾和冲突等。 2.调查法。 教师引导和启发幼儿针对社会环境、社会事物及社会现象的相关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收集相关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思考、分析,从而发现社会现象存在的状态,或是社会问题的原因,或是社会现象之间的联系。幼儿社会教育中的调查法,主要是解决“是怎样的”和“为什么是这样的”等问题。因此,调查法是以问题为先导的。幼儿通过调查,对社会生活有了感性的和较为具体的认识。因此,调查法是幼儿社会教育的重要方法。 3.参观法。 社会领域中的参观法是指幼儿进入一定的现实社会场景,通过多种感官,感知社会现象的状况。教师根据社会领域教育的目的与任务,组织幼儿在园内或园外的场所,让幼儿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思考而获得新的社会知识与社会的教育方法。它能使幼儿教育活动与幼儿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身临其境,耳闻目睹,接触社会,接受教育。参观法的运用必须服从教育目的,根据教育的要求进行。 4.演法。 ?国培计划(2011)—山西省农村幼儿教师培训项目?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幼儿园教育? 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引导幼儿通过身态动作、语言及表情去体验、感受一定角色的情感和行为,从而达到社会性—情感发展的目的。一般应有明确的主题。主题可以是幼儿商定的,也可以是教师和幼儿共同确定的。比如:大班社会活动《传递微笑》幼儿通过角色表演,了解节日习俗、体会传递微笑带给别人的快乐。一般幼儿表演的主题来自现实生活事件或艺术作品。对幼儿现实生活的关注,有助于表演主题的丰富和生动,也有助于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 5.讲解法。 讲解法是向幼儿说明一些简单的、基本的知识和道理,让幼儿了解规则及其意义,使幼儿知道一些基本的事实,知道判断事物的基本标准,即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应该怎样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讲解法不是幼儿社会学习唯一的方法,但是一种重要的方法。讲解法的使用有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依靠幼儿自己的探索和思考很难把握事实、道理或规则的本质。教师的讲解有助于降低幼儿理解的难度。幼儿园社会教育中的讲解应该是感性的、生动的、具体的,关注幼儿兴趣和已有经验的。 6.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与幼儿及幼儿和幼儿之间围绕某个问题进行的思想和情感交流。语言交流是其核心的表现形式。谈话法在幼儿社会领域教育的使用,有助于幼儿表达对社会事物和现象的经验,有助于幼儿形成一些正确的观念。一般说来,话题与幼儿生活的关系越密切,就越具有可谈性。 7.讨论法。 讨论法是指教师和幼儿围绕某个论题进行的思想碰撞或思想发散。幼儿园社会教育中的讨论有两种性质,一是价值冲突型的讨论,如谁对谁错等;二是多种求解可能型的,如我们如何帮助班上有听力障碍的小朋友。这两种讨论的相同之处是都有一个讨论过程。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的首要作用是引导,而不是指导。教师参与幼儿的讨论,应少问,多说,即表达个人见解,以此引发幼儿表达个人见解,应在平等讨论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 另外社会领域还有几种特殊的方法,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合理的运动。它们是: ?国培计划(2011)—山西省农村幼儿教师培训项目?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幼儿园教育? 二、社会领域教育的特殊方法 1. 价值澄清法。 2.移情训练法。 3.观察学习法 4.角色扮演法。 以上几种方法不是单一存在,而是互相作用于具体的教学中,作为一线教 师应熟练掌握,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运用这些方法。 接下来,就以上几种方法谈谈它们的大致的教学模式: 四、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模式 (一)生活感知教学模式 1. 教学目标 让幼儿直接深入社会生活,扩大眼界,丰富感性经验,帮助幼儿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培养幼儿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情感;使幼儿理解相关的社会行为规范,实践有关的社会行为。 2. 程序和策略 第一环节:激发兴趣。 参观散步出发之前,教师要以简短的谈话启发幼儿活动的愿望,要告知幼儿参观游览、散步的地点、内容和注意事项。 第二环节:实地观察。 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在村子里或小街上散步,观察人们的社会生活,有意识地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观看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和交往。在参观活动中,教师带幼儿到达参观地点后要重新整队,让幼儿有一个整齐、精神的面貌,再次提出有关的参观要求。引导幼儿有礼貌地向接待者问好;向幼儿提出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参观,把注意力集中到观察的主要内容上。可先参观该单位的全貌,再有所侧重地分别观察。教师和接待人员可作简单的介绍。 要组织好这一环节,教师还应注意:(1)参观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参观的内容和具体目标的要求,与参观单位联系,有必要时应指导接待人员写好讲话稿等等。(2)参观过程中,要让幼儿有充足的时间看看、想想;还要引导幼儿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所见的人和事;允许幼儿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地给予解答或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与寻找问题的答案。(3)参观时间不宜太长,防止幼儿过度疲劳,产生厌倦情绪。 ?国培计划(2011)—山西省农村幼儿教师培训项目?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幼儿园教育? 第三环节:参与实践。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向幼儿提出行为要求,指导行为方法,组织幼儿操作练习,帮助幼儿把所获得的知识加以运用,使幼儿得到更真实的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参观邮局的工作流程后,教师组织幼儿“集体寄信”,让幼儿亲自购买邮票并将邮票贴在参观前准备好的信封上面,将信投到邮筒里。这些实际操作,让幼儿真正获得寄信的初步知识,锻炼了寄信能力。 第四环节:谈话小结。 参观、游览回园后,幼儿对参观内容的印象还比较深,教师要及时地组织幼儿进行一次谈话。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整理、加深幼儿对物的印象;另一方面,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对待周围人们和事物的正确态度。组织这一环节应注意的问题有:(1)谈话时,教师可以图片、谜语或生动语言等引起幼儿回忆参观的人和事,启发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参观的内容和感受最深的、最喜欢的事和物。(2)教师要对这次参观、游览活动作一个小结和评价。(3)提供有关材料,以供幼儿开展有关的游戏时用。 3. 教学范例: 《参观邮局》、《逛超市》等课例都可采用这种模式。 (二)情感陶冶教学模式 1. 教学目标 通过创设情境,启发幼儿联想,诱发新的情绪体验,使幼儿与现实中、情境表演中或作品中的人物心心相映、情情相通,在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共鸣并作出反应,从而使幼儿在遇到类似的真实情境时,更容易产生移情,作出亲社会行为。 2. 程序和策略 情感陶冶教学模式包括情感激发、情绪追忆、情感换位和实际行动四个环节。 情感激发也叫认知提示,指通过成人的言语提示,组织幼儿通过讨论、绘画、唱歌、游戏、表演等形式,帮助幼儿辨别各种不同的情感及其面部表情,理解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境中的想法、观点和情感,促进幼儿辨别他人情感、设想他人观点及进入他人角色能力的发展,进而促进幼儿认知水平和社会理解水平的提高,为产生移情奠定认知基础。 ?国培计划(2011)—山西省农村幼儿教师培训项目?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幼儿园教育? 情绪追忆是运用言语提示唤醒幼儿在过去生活经历中亲身感受到的最强烈的情绪体验,引起他们对情绪体验产生的情境、原因和事件的联想,加强情绪体验与特定社会情境之间的联系。 情感换位是提供一系列由近及远的社会情境,让幼儿分析讨论和扮演角色,从而使幼儿转换角色去体验某种情绪、情感状态,并促进其角色转换能力的发展。 通过情绪追忆和情感换位,幼儿得以把过去的情绪、情感体验迁移到相应的社会情境之中,使自己置身于其中,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体验或设想他人正在体验的情绪、情感,从而产生移情。 实际行动是组织幼儿将自己移情的体验表达出来,与同伴、老师进行交流,在这一步骤中,教师是指挥,幼儿是主体。教师指挥幼儿操练,要注意操练的实效性,力求形式多样。?应用性操练:教师根据活动前的预想提供幼儿抒发感情、作出积极行为的情境,让幼儿实际做一遍。例如在“关心生病的小朋友”活动中,请幼儿按意愿选择“关心病人”的方式,参加相应的小组活动。?表演性练习:表演性练习包括事例分析和行为练习,即先举出假设的各种典型的社会情境或事例,或通过欣赏、表演儿歌等,让幼儿分析出在该种情形下怎样做才能给别人带来欢乐,并根据幼儿的提议,让大家轮流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从中体验不同的情感。教师应鼓励幼儿用动作和表情进行表演练习,使所学新知逐步深化,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大班社会活动“他为什么哭”的最后一个环节中,教师让幼儿扮演“哭的人”与“关心者”,幼儿在表演中抒发了关心他人的情感,体验关心他人的行为。 3. 教学范例及评析 《关心生病的小朋友》、《我是妈妈的小帮手》都可采用这种教学模式 (三)、角色扮演教学模式 1. 教学目标 帮助幼儿了解人际关系及不同角色身份,学习以适当的行为方式进行沟通,从而掌握互助、合作等友好交往技能,发展语言交流能力和想像力,使幼儿实践和尝试自己解决社交问题的办法。 2. 程序和策略 ?国培计划(2011)—山西省农村幼儿教师培训项目?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幼儿园教育? (1)创设情境 情境创设应力求真实、生动、有人有景,场景布置及道具应尽量简单,化装只要突出人物身份的主要特点,能使幼儿看懂就行。如需幼儿扮演角色,应先物色人选,组织排练。活动开始时,教师要用语言向幼儿介绍场景(什么地方)、角色和主演者,以引起幼儿观看表演的兴趣,并向幼儿交代任务,提醒他们仔细观看表演者的表情、动作,记住表演内容,以便在观看后讨论。 (2)表 演 为了使全体幼儿都看清楚表演内容,表演者要面向全体幼儿,表演速度适中;可以完整表演,也可以分段表演。 (3)讨论明理 观看表演后,教师应围绕活动目标有重点地提问,引导幼儿讨论评价表演中人物的言行,激发某种情感,提出今后行为的选择建议,提高幼儿的社会认知水平和判断能力。讨论时,教师要尊重幼儿,让他们畅所欲言,提出不同看法。通过幼儿自己的活动,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讨论的基本形式主要是小组合作形式,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甚至展开争论。要鼓励幼儿谈出带有个人情感的理解,鼓励创新。 (4)学习表演 幼儿有模仿和表演的兴趣,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要组织全班幼儿分组、分角色进行表演,从而巩固在活动中获得的行为规范。有时可让部分幼儿参与表演,其他幼儿再次观看,这要依据具体的活动内容和教学环境来定。幼儿通过表演,进一步判断道德行为,在亲身参加表演中更好地掌握道德行为要求。 3. 教学范例 《妈妈我爱你》、《小记者》等都可采用这种教学模式 (四)、实际练习教学模式 1. 教学目标 让幼儿在“做中学”,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及交往能力,帮助幼儿内化道德规范、行为准则。 2. 程序和策略 ?国培计划(2011)—山西省农村幼儿教师培训项目?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幼儿园教育? (1)激发愿望 活动开始,教师可出示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并以简短的语言激发幼儿对某一问题的探讨兴趣,激起幼儿参与实践练习的愿望。例如,在《做事有条理》活动中,教师出示一堆零乱的物品,引发幼儿整理的兴趣,并问:“小朋友,你们看这张桌子上有什么东西,这些物品放得怎么样,让我们来把这些东西整理一下,好吗,”这样自然而然地激起幼儿参与练习的愿望。 (2)方法学习 在这一阶段中,一是要组织幼儿讨论、交流某一情境中的行为要求,通过概括,让幼儿知道怎样去行动。如在“我们是小主人”活动中,教师把幼儿讨论的结果进行小结,使中班幼儿懂得“当小班弟弟、妹妹来做客时,我们要当好小主人,可以先作自我介绍,说说自己的名字、班级,再带领客人参观我们的教室,和他们一起游戏”。二是请部分幼儿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尝试正确的做法,其他幼儿观看台上幼儿的做法后进行评价,从而学习正确的行为方法。例如,在“做事有条理”活动中,让部分幼儿尝试整理物品,其他幼儿通过观察、思考、评价而懂得整理物品的正确行为程序,即“大的物品放在下面,小的放在上面,这样才整齐有序,便于搬动”。 (3)行为练习 获得一定方法后,即让幼儿练习,教师巡回观察。可将幼儿分成小组展开练习,互相观察,看行为是否合乎要求,教师针对幼儿练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纠正方法,同时让行为准确无误的幼儿上台示范,使幼儿对行为要求有更明确的了解。此外,应尽可能组织幼儿在游戏中、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行为练习。 (4)小结评价 教师要对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幼儿的练习情况进行小结评价,同时,向幼儿提出活动后的练习要求,使教学延伸至课外、园外。只有这样,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逐步形成。 3. 教学范例及评析 《我是小主人》、《小交警》等课都可采用这种教学模式 (五)、艺术感染教学模式 ?国培计划(2011)—山西省农村幼儿教师培训项目?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幼儿园教育? 1. 教学目标 开阔幼儿的眼界,丰富幼儿的社会知识,提高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使幼儿理解和掌握寓于艺术作品中的社会知识和行为要求。 2. 程序和策略 (1)欣赏艺术作品 这里所说的艺术作品是指文学艺术作品,即诗歌、故事、散文等。教学一开始,教师给幼儿生动流畅地讲述故事或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歌,使幼儿在欣赏文学作品中受到感染。为了使艺术作品更好地发挥教育作用,教师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活动前教师应精心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健康的、有益的、有启迪性的作品;二是根据幼儿对语言的掌握和理解程度适时讲解启发。对于作品中表现的主题要重点予以提示,使孩子更好地从中领悟道理。 (2)讨论小结 社会教育活动中让幼儿欣赏文学艺术作品的目的是为了使幼儿明理、激情,进而导行。因此,欣赏艺术作品后,教师应围绕教学要求提一些问题,让幼儿围绕问题进行讨论,从而明白蕴藏在作品中的某个道理,激发良好的情感并影响其以后的行为。讨论时,教师要尊重幼儿,鼓励他们畅所欲言,提出不同看法。讨论后,教师要进行小结,引导幼儿得出正确的认识,对幼儿提出行为上的要求。 (3)联想深化 教师要适当地拓宽活动内容,这一阶段可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或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议论,以促进道德知识进一步内化例如,在大班“做个守信用的孩子”活动中,教师在幼儿讨论《波波和乐乐》作品的基础上,开拓幼儿的思路,让幼儿分析另外两个事例,使幼儿能进一步领悟蕴涵在作品中的道德知识,明辨是非,并以此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 (4)创作实践 幼儿掌握了一定的道德知识后,教师可组织幼儿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创作实践活动,让幼儿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培养良好的行为。例如,在“三只想生病的小狗”活动中,教师组织幼儿为妈妈开个“小小音乐会”,在音乐会上让幼儿唱有关爱妈妈的歌,并且将自制的礼物布置在妈妈的照片旁。这些活动可以激 ?国培计划(2011)—山西省农村幼儿教师培训项目?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幼儿园教育? 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让他们懂得爱妈妈的一些实际行动。 3. 教学范例及评析 《三只想生病的小狗》、《香喷喷的轮子 》等课都可采用这种教学模式 五、主题活动背景下如何有效整合教育元素,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一)重视各领域教学内容中社会性教育元素的整合利用 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必然是在生活、学习、游戏中融合进步,是将认识纳入他整个的经验体系中的。在运用教材的过程中你也会发现,社会性教育内容几乎无法从其它教育活动中割裂出来。例如大班下学期主题六“开心大王”次主题二“我是开心果”活动五“传递微笑”。该主题本身就以幼儿的情感教育为主。故事“蜗牛的微笑”以优美的语言动情的讲述蜗牛的心理变化、表现动物们怎样将微笑传递的过程,是将语言教育与社会性教育自然的结合在一起的好例证。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每个主题开始部分的“主题导引”无一例外的将社会性教育目标明确地进行了说明。请一定仔细阅读,加以领会。 (二)区域活动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良好平台 翻看教材我们会发现几乎每个教育活动后面都有区域活动的内容,从目标设定、材料准备、区域规模到指导方法,都给出了较详尽的提示,目的就是要通过创设并有效利用环境,让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都有利于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精神和幼儿间的交往交流;教师可与很好地利用这一教育平台,注重观察了解幼儿的心理及情绪情感变化,捕捉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教育契机,给以适当的引导,帮助幼儿学习交往方法,形成规则意识。 教师的指导契机如:幼儿之间发生冲突、幼儿在操作学习中的持续性、遇到困难时如何反应、材料整理归放的规则等。 (三)充分利用生活中随机、灵活、自然的教育元素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离不开生活,就象一张纸的反正面一样不可分割。“生活即教育”,在社会性发展方面体现的最充分。幼儿的大部份时间在幼儿园度过,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发展幼儿的社会性。 一日生活环节中有哪些教育元素:早晚的问候与道别(人际交往);吃饭 ?国培计划(2011)—山西省农村幼儿教师培训项目?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幼儿园教育? 喝水如厕的规则(社会规则);午睡的纪律(规则与情感)与小伙伴的交往(自我认知与人际关系),参与活动(社会文化)等。 (四)成人的态度、习惯等行为模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意义 幼儿的个性品质有遗传的特质,但后天的习得行为是幼儿习惯养成的关键。 思考:成人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性发展, 生活实例 如:一个脾气急躁的妈妈与相似性格的宝宝;教师的态度对幼儿的影响。情感互动的重要性。 六、目前社会领域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避免过于知识化 社会领域的培养包括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然而,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则过于注重知识的教育而忽视行为的养成。 一方面,教给孩子们许多道德品质方面的知识,孩子们也能绘声绘色地讲解许 多包含行为规范、为人处事道理的故事,而另一方面,孩子们在行为中则多表现出任性、自私、争抢、不懂礼 貌、不分是非等不良习惯。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品德教育过程中只讲知识,忽视操行,以知识代替行为养成。 2.以适宜幼儿的发展的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 在教育中抓住一切社会教育的契机是对幼儿园教师的基本要求。充分利用现实生活, 在生活事件、生活活动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 让幼儿练习、实践, 只有这种结合现实生活的社会教育才能真正取得成效。社会教育强调幼儿在做中学, 通过真实的体验来学习。 反思幼儿园社会领域的教育,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如何选择社会领域教育活动的内容,以何种形式呈现内容更加适合幼儿的学习, 首先,要选择适宜贴切的内容。其一,与目标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必须删除;其二,所选内容应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既以幼儿的心理水平为基础,又有发展性;其三,所选内容要有启发性,能锻炼幼儿的思维、启迪幼儿的心灵。所以,在组织内容时要把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相结合。逻辑顺序即知识系统的内在逻辑体系,心理顺序即孩子学习活动内在的认知规律。因此,适合幼儿发展水 ?国培计划(2011)—山西省农村幼儿教师培训项目?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幼儿园教育? 平的课程内容应当以幼儿为中心,以幼儿的特点和需要为出发点来制定。“有效教学始于学习者的现有知识,他们的文化实践、他们的信仰以及他们对学科内容的掌握程度。” 其次,以适宜幼儿的发展的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同样是关注残疾人,同样是爱的教育,我们看看瑞吉欧教育中的一个案例。一个盲孩子因为自身的生理缺陷成为同班孩子的嘲讽和捉弄对象,教师没有简单的斥责和教训孩子,也没有苦口婆心灌输大道理,而是请孩子们戴上眼罩生活一天。这些正常的孩子们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盲人的艰难和坚强,发自内心地感受到自己没有任何理由去嘲笑这个盲孩子。 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不是一蹴而就(yi cu er jiu)的,应该特别重视通过体验获得生活经验。正如前苏联心理学家鲁克所言:“个人的情绪经验愈是多样化,就愈容易体会、了解、想象别人的精神世界,甚至会有‘密 切的情感交流’。”在教育中抓住一切社会教育的契机是对幼儿园教师的基本要求。“社会教育是与现实生活紧密关联的教育, 通过真实的生活事件和生活情境, 培养幼儿的基本社会生活能力和技能, 并增进幼儿的相关知识, 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充分利用现实生活, 在生活事件、生活活动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 让幼儿练习、实践, 只有这种结合现实生活的社会教育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潍坊市北海幼儿园 唐乃香 2011年 ?国培计划(2011)—山西省农村幼儿教师培训项目?
/
本文档为【幼儿园社会教育领域讲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