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习禅散记

2018-02-12 27页 doc 54KB 240阅读

用户头像

is_954223

暂无简介

举报
习禅散记习禅散记 习禅散记(南师怀瑾新) 南师开示 这一次打七较为严肃,但也不能说是正式的禅宗禅七,只是稍稍有点接近而已。这次禅修开始,有些朋友是初学的,第一次参加,要先把静坐的正确姿势弄清楚。初步打坐,姿势不正确,以後自修时,生理、心理都要遭遇许多麻烦。为了了解打坐的正确姿势,只好耽误一点时间,请明光法师示范说明。 明光法师说:所谓「七支坐法」,是指在肢体方面注意七种要点的打坐方法……(中略,读者欲知其详,可参看南师所著「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一书。) 关於七支坐法,刚才明光法师已经讲过的,这个姿势我们大概已经清楚了,大家可...
习禅散记
习禅散记 习禅散记(南师怀瑾新) 南师开示 这一次打七较为严肃,但也不能说是正式的禅宗禅七,只是稍稍有点接近而已。这次禅修开始,有些朋友是初学的,第一次参加,要先把静坐的正确姿势弄清楚。初步打坐,姿势不正确,以後自修时,生理、心理都要遭遇许多麻烦。为了了解打坐的正确姿势,只好耽误一点时间,请明光法师示范说明。 明光法师说:所谓「七支坐法」,是指在肢体方面注意七种要点的打坐……(中略,读者欲知其详,可参看南师所著「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一书。) 关於七支坐法,刚才明光法师已经讲过的,这个姿势我们大概已经清楚了,大家可能还有些问题,我在这里再说明一下。 今天这个禅修,大家聚集一堂,是求自己身心修养的基本学习,不分知识程度,不分年龄,不分性别,大家一律平等的在学习,同时也是让青年的出家同学们,对於将来如何教育别人,有一个练习的机会。 我听他们的结果,做一个评论:还是太学术化,我一向不太赞成现代学府的教育,因为我也受过很多种教育,从古老的教育一直到所谓的西方文化进步的化教育,乃至军事教育等等。这个正式的学校教育有个好处,讲课时,条理层次很清楚,但缺乏讲授的精神,每一句话,每个动作,不能深入人心,就是事务性的报告也是如此,这一点希望各位同学多多学习。 刚才讲到静坐的姿势,大概归纳起来,除了坐姿以外,包括站的、睡的在内,一共有九十六种之多。我们这个静坐的方式,是采用「七支坐法」,刚才明光法师已经讲过了。关於七支坐法,有个观念要搞清楚:所谓「七支」,不是七个支点。这个「支」不要看成「支点」的「支」。古代的翻译「支」就是「重点」,「七支」就是「七个重点」。第一个重点是两脚,一定要跏趺。「跏趺」也是翻译的名词,就是两个脚盘起来打坐。上一次有人提到,为什麽要盘足,我们这个人体,处身娘胎时,两脚是交叉的。这个时候鼻子还没有呼吸,脐带与母亲相连。所以这个时候的营养、呼吸都靠脐带。还有,婴儿在娘胎里时,依照中国旧的文化观念来说,男是阳,女是阴。这也就是说,男孩子在娘胎,背部朝向母亲肚皮;女孩子在娘胎,面部朝向母亲的肚皮。老太太们,看年轻媳妇怀孕时,看肚子是尖的或圆的,就可判断是男胎或女胎:肚子圆圆的将来生女孩子,肚子尖尖的鼓起来 ,是男孩子。为什么—男孩子天然背脊骨向肚皮外面翘,女孩子天然的面向肚皮外面,所以肚子就平扁一点了。这个道理就是人体的一个奥秘。再如一个人在水里淹死时,男性的尸体浮起来时是仿著的(—背朝上,女性的尸体浮起来时是仰著的—(腹朝上。这是什麽道理,非常简单:阳俯,阴仰,这就是把科学的东西用哲学的符号说明,其中生理的关系还有很多道理。 现在回过来讲到我们在胎时的姿态本是两脚交叉,两手也交叉的。因此,我们将两腿盘拢来,第一是要回返到我们这个肉体生命的本来状态,第二个原因是:我们都晓得,人的身体以中枢背脊骨神经为标准,所有的神精系统是左右交叉的,譬如左手的神经跟电线一样,反过来传到右边背脊骨,右手神经反过来传到左边背脊骨,这是宇宙万物的法则,像易经的道理,都是交叉的,所以我们讲到易经,画卦的有卦有爻,「爻」者「交」也。宇宙万物的法则是交叉的,譬如日月运行轨道,都是交叉的。我们这个身体是个小天地,一切的组织法则,也是交叉的。平常我们左右的神经交叉,这样交互放射。这是後天生命很自然的作用,我们现在要用静坐把後天的生命,回复到先天,由形 而下达到形而上的本来那样状态。因此,我们把这个交叉放射的电能收回。回此,我们静坐的姿势,要把脚盘结起来。 盘结起来的姿势很多,譬如:还有一个坐法,假设我们一个人在高山顶上打坐,天地之间,只剩下我啦~除了上天以外,只有我上与天齐,坐在那里。你要是这样打坐,很危险喔~为什麽,万一你入定了,忘情的一摇动,就这麽滚落到万丈悬崖下面。这个时候,你为了小心起见,就不是这样坐了。怎麽坐法呢,用「狮子坐法」,很好听,两个脚心相对,两个手这样(图见「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书中)。这样很舒服啊—(狮子坐法。背脊还是要坐起来,这叫「狮子坐法」,因「狮子坐法」比较好听,其实就像哈巴狗一样,你不要看这个坐姿好坐喔~你坐久了一样很难,这个时候不要垫子了,脚很舒服。如果你们到草地野外去静坐,这种坐姿也可以。 这是一个坐姿,像这样有九十六种之多。又如有些女生男生经常因身体不太好,坐不住,可以用这个叫作“六灶坐法”的坐法:交叉两只脚,从中央像胎儿一样的交叉,两手肘交叉放在膝盖头,这叫「六灶坐法」。胃不好的人,在家里打坐,可以练习此种坐法,可以使用脑过多、血压过高的人血压下降。另一坐法,同叫化子蹲著是一样的道理。有胃病的人,最好的健康方法,就是每餐饭後找个地方,同叫化子讨饭一样,找个墙壁蹲著,两手交叉,十五分钟就够了。女性两脚靠摆,脚跟不要提起来,其实这也是一种打坐。你假使如此打坐,能够坐到一个钟头甚至两个钟头都不动,也会入定,所以坐的姿势很多。 真正学佛、学道还有一种坐法,一条腿站著,一条腿提起,一站就入定,就站那儿不动。假使你自己一个人在高山顶打坐,四面凌空,下面是万丈悬崖,掉下去,不要说没命,连骨头也不剩,乾乾净净的。因此,这时需要另一坐姿,两膝跪著且背平的。用这种打坐姿势开始会怕,慢慢地就习惯了。看上去大地是一片平原,这也是一种打坐。 又如女性跪在塌塌米上,也是一个姿势。道家女性多半采用这种打坐方法,两脚并摆靠好,屁股坐在上面。这个坐法也叫「跨鹤坐法」,好像我们在图画里看到的一样,有个女神仙坐在白鹤的背上在空中飞。还有些道家要求女性打坐时,後背端身正坐,两个膝盖头相晷,因为女性生理不同嘛~这个也叫「跨鹤坐法」,那个中国画的神仙坐在白鹤的背上的样子,就是「跨鹤坐法」。 打坐的方法,虽然有那麽多种,但是最主要的,就是我们所讲的「七支坐法」,刚才明光法师讲到手及手印。「手印」这个名称,是佛法的名词,道家叫做「诀」,「诀窍」的「诀」。这是手印你别看这十个指头,他的花样可就多了,大概流行的有五百种左右。这是佛法奥密的神秘学,换句话说,我们这十个指头,等於电线,连脑神经这一圈,有二十四对,同中国易经二十四个节气相对应。这二十四对的神经是向外围一圈,好像一个雷达网,所以,我们为什麽有神通,天眼为什麽连物体也可以透视,就是脑神经这一部份的功夫到了。古人讲「十指连心」,不止连心,同宇宙节气都是相通的;拿现在的话说,同宇宙的电能都是相通的。所以手印有很多种,我们现在打坐所用的这个手印,叫做「大三昧印」,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反过来就叫「弥陀印」。 有些人腿子短,个子矮,两手特别长,你叫他打坐时也结这个手印,就很难过。还有人指头特别短,也须要适度的调整。又譬如说,我们换个手印玩玩,你们看道家庙子里,有一个很威猛的护法神,手里拿著鞭子,这个叫「降魔印」,道家称「降魔诀」,是道家 护法神黄灵官惯用的「降魔印」。 我现在再把医学的秘密告诉你们,你自己真懂了以後,就可以观察自己的身体好不好,看看指头,那一部份有问题,都可以检查出来(略)。练武功的,学剑的,叫「剑诀」。又如我们的佛像,这叫做「法印」,演讲用的,每个手印都有不同的表示。 我们现在打坐,为什麽用「三昧印」或「弥陀印」呢,因为其它的手印都是散开的,而这个手印是交叉的,回到生命本来的面目,所以我们打坐时用三昧印。 古代佛教的大庙子,是谓「丛林」。最小的丛林,至少也有二、三百个出家人。所以集体共修的禅堂,都非常大。正式禅堂,大的可容纳五、六百人,生活都在里头,起居都在里头。後面一张床,就是一个人一张床铺,就是打坐也在这里,睡觉也在这里。所以禅堂修建的结构非常特殊,现在到日本还有点影像。改良过的禅堂,仍有点古风,非常庄严、肃穆。所以日本人讲,你们现在中国的禅宗在那里,大陆的丛林都被共产党废掉了,没有了,你们台湾的禅堂在那里,一个禅堂都没有,还敢号称是禅宗的祖国,这些话真使我们全国的人都很丢脸,像我们这里临时凑合的,不应该叫做禅堂。 大陆丛林的禅堂,生活起居是一律的,都穿出家人的衣服。入禅堂的资格,起码要有久坐的功夫,腿一盘起,至少坐一两个钟头,两腿一点都没有影响,也不痛也不麻,才有资格参加打七。我们现在很多的年轻人,尤其这几年来,听说有打七,这个也要求来,那个也要求来,连要推辞都没办法。所以,大陆上当年禅堂打七,没有说还要改正姿势的,这个基本的大家都会。现在说这个话,不是责备,是告诉大家这个道理。所以今天像我们这样,实际上已经不是打七了。 七天过了半天,最後一天下午也等於去掉了,只剩下四、五天专心用功。现在还没有开始,还在讲这些静坐最简单、最基本、最初步的规矩。 诸位,现在不是上课哦~不要眼睛瞪著我看,赶快把眼睛闭上,不要看著我~这里不是耍马戏团。学静坐,不是看的,是耳朵听的。要会之於心~看这里~前面没有东西,没有什麽好看的~重要的要用耳朵听进去,了解是怎麽一回事。 现在我们这个上午,还在学一个静坐的外形。这一次打七完全要照规矩坐好。我还要来改正诸位的姿势,改正了以後,希望记住,照这样坐,不要再变动。这个上午大概这样(,就快到吃中饭的时候了。中饭以後,大家休息一下,不要闲谈。 诸位在这七天当中,就等於出家了,离开这个世俗,一切都要放下来了,什麽都不管,也等於离开了整个世界,乃至觉得自己死了,一切都丢开了,专门管自己—可以说绝对的管自己,以自我为中心;也可以说是绝对的自私,只管个人自己,管自己的修养,其他一切都不管~这里和外界的东西更要丢下了。诸位应以这个决心来的。饭後休息,两点钟听到引磬响就要进堂。至於静坐的内容,究竟怎麽样修养自己,怎麽来追求一个什麽东西,这些内容只有下午再讲了。 禅宗心法是天下之公道,你自己证到,你就对了。如果有个方法传给你,那以禅宗来讲,都是邪见,那是骗子。你看这个天地宇宙本来是大公的,廓然无我,没有一个奥秘。 那麽你会说:何以达摩祖师等等有神通呢,神通也不稀奇啊~所谓神通是我们自己本身里头就有的,只是自己本身没有证道,发不起来而已。假使我们见到了自己本身,本来个个都有神通,一点都不稀奇,此时讲了禅宗的源流。先讲至此,十分钟後再进堂上座,继续慢慢地告诉大家。 今天开始把禅宗的方法——没有方法,不过我们自骗一下,自欺一下,把它建立一个现代化的方法,很容易进入情况。希望大家这一次,满座的人都有一个收获,大家努力一点啊~休息十分钟。 现在诸位尽管自己静坐,不必管我讲什麽。但在静坐听我讲话的中间,就可以体会出,越空灵越宁 静,越听得清楚。我们平常跟人家讲话,用心去听,很乱。有时候话还听错了,也记不住。你不管,心境还是一样的清净。那麽这个声音自然听到了。不费一点力气,不要注意去听,听得很清楚,越注意听,越听不清楚。 你们大家年轻同学,尤其要注意这个道理。例如读书,学习一样东西,时时很紧张,时时注意去听,越听不入。心境一放空灵,很轻松的一看,影像就留住了。 现在我再说禅宗的体系,南北朝梁武帝时,由达摩祖师传来中国,接著二祖、三祖、四祖、一直到五祖。五祖也是个出家人,他宏法的寺院在黄梅,所谓黄梅在那里呢,在湖北黄梅县。五祖当时,禅宗在中国并不太流行。这个时候,是唐朝初期,唐太宗统一了中国,文化、教育、政治、一切等等,都是鼎盛时期。这是佛学最昌盛的时候,也是佛教最昌盛的时候。不但佛教昌盛,所有外来文化也发达。唐代也是道教最昌明的时候,祆教(波斯教、景教(天主教前身)都在唐代普遍流传。 这个时候所谓的「禅宗」,是不立文字,不靠经典,不讲经,不说法,不说教,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法门,在国内都知名,但真正传禅宗的,却很少有机会碰到。禅宗也不是公开的,不是大众化的,只有少数有机会跟著五祖在黄梅学禅。 这个时候,我们有名的中国禅宗六祖,一个字也不认识。五祖把禅宗那么重要一个祖师的传统落在一个大字也不认识的六祖身上。 六祖他怎麽接触到禅宗呢,他是广东人,实际上祖先是湖北人,因为父亲在广东做官,在广东过世了。父亲死了以後,只有母亲与他流落在广州。所谓「流落」,可见他父亲是清官,一毛钱都不弄回家,死後留下寡母孤儿,孤苦伶何,所以六祖也没机会受教育。父亲亡过,家无遗钱,母亲带著他困苦长大,所以等他长大时,上山砍柴,砍点柴来,到都市卖点钱,买点米,买点菜,回来养母亲,如此而已。天天上山砍柴,到都市去卖,生活得很苦。 有一天他在广州市街上卖柴,听到旅店中有一个外地人在念经,是念佛教中有名的金刚经,他就站在那里听。我们要注意,其时他心里只是好奇。这个人念的是什麽东西,他一听到这个人念到金刚经上一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当时就有所领悟。可以说这个时候他已经「悟道」了。这是「无所住」,什麽都不「住」,「而生其心」。譬如我们在座很多人,有学念佛的,有学超觉静坐的,用咒子声音来听静坐的,有些学密宗用观想的,有些默祷上帝的,有些拜道家玉皇大帝,各种各样,就是心有所「住」,心住在一个东西上。乃至一般学佛的,都是心有所住。可是金刚经上告诉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是佛说的。 这个人念经念到这里,六祖听到了,他有所领悟,就请教这个客人:「请问你念的是什麽东西,」这个人就告诉他是「金刚经」。他问:「这本经书那里来的,」他说有一位禅宗大师,叫黄梅五祖教的。那黄梅在湖北,离广州很远。这个客人一看这个年青人,就问:「你懂吗,」他说:「我有所领悟。」「那好啊~你到黄梅找五祖去~」他说:「我那里有钱,穷得不得了,而且我还有母亲靠我养著。不要说路费没有,我去了,母亲就饿死了~那怎麽办,」这个客人看到这个年青人很有志气,不但给他养家费,还给他路费,鼓励他到黄梅去。 这个故事大家都很熟。後来到了他悟道的时候,我们都晓得他有一个有名的偈子。五祖到了年纪大了,想把祖位——就是继承禅宗传统心法的这个位子,传给别人;换言之,就是要找一个「接棒」的人。跟他学的人很多。他有一天宣布:“你们跟我很多年,各人做一个心得报告拿来,对的,我就把我这根棒子交下去。” 当时在座的,五祖下面的弟子,有位学问很好的出家弟子,很年青,叫神秀,所以在禅宗语录里面叫秀首座。当时正是领队,同学们公推的第一位。大家都说:「这个祖位的位置只有你可以接,你应该写报告给师父看。」不过神秀推辞,後来同学逼著他写,他就写了四句话(佛家就叫做「偈子」。偈子不是诗,不是词,是印度文化传来的一种佛教文学,有诗词的味道,但不讲音韵)。第一句是:「身是菩提树」,等於我们在这里打坐,一动也不动,身体像植物一样。「菩提树」的「菩提」是印度传过来的术语,代表悟道。第二句是:「心如明镜台」,等於静下来身体不动,心里脑子里清清楚楚的,没有思想,役有杂念。第三句:「时时勤拂拭」,随时随地把心里这些思想杂念,像扫帚扫地一样把它扫得乾乾净净,随时注意警觉自己,不要给杂念妄想困扰,所以叫「时时勤拂拭」。最後一句:「勿使惹尘埃」,这个心境,像光洁的镜子一样,一点渣滓也不能留。譬如我们睡觉,打盹、昏沉,就是镜子上的渣滓,一片黑暗无明,什麽都看不见。譬如我们在想佛学,想哲学,想什麽宗教,想咒子,想观想,这种宗教式的修法,也是渣滓。这个镜子涂上红色、绿色、金子、银子都没有用的;这个镜子也是不清明的。所以讲用功的方法,神秀讲的非常对。 这是神秀的偈子。後来五祖一看到,「嗯~不错~」就告诉一般同学说:「你们将来照这样子修持,修证心理行为,很有希望。」因此,同学们就背这个偈子。「因为老师说的,照这样修持很有希望」。? 六祖当时奉师父之命在後院做苦工,椿米。这个偈子传到六祖耳里,他就问一个小和尚(这个小和尚嘴正在念,像唱歌一样的唱过来):「你念的是什麽,」 小和尚就如此这般地将情形讲了一遍。六祖听了就对小和尚说:「嗯~好是蛮好,只是还没有透澈~」 小和尚说:「你这个家伙,字也不认识,光是在做苦工、椿米,你也懂吗~」 於是六祖说:「下下人有上上智。」智慧这个东西不是由学问来的,学问好,不一定是智慧。末等的人有上上的智慧,智慧不是读书来的。悟道靠智慧,不是靠学问,不是靠推理分析。 这个小和尚就逗六祖说:「你也去写嘛~写出你的心得报告~」 六祖说:「对不起,我不会写字。你找一个会写字的,我嘴念,他帮我写~」 这个有名的偈子,当然是针对他这个学长神秀的话来写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这两句还没什麽大关系,重要的在下面:「本来无一物,何处意尘埃,」 现在大家千万注意:你看我们在座的,有青年的、有中年的、有老年的。不管青年、中年、老年,昨天的事都过去了。今天心里头有什麽东西没有,都过去了,除非你回忆。「本来无一物」,不停留,几十年的事,心中本来留不住的。你说我几十年好苦好烦恼,那你是「自找烦恼~」他每一件事,像我们现在讲话听话一样,讲过了就过去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它是不住的,那个等於我们听街上汽车的声音,像潮水一样,「轰~轰~」每个声音都过去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有名的偈子。 在初唐的时候,从六祖以下,禅宗就大大的开展了。在唐代以後四百年间,整个中国文化都统统披上了禅的影子,也统统受了禅的精神影响。 禅没有什麽方法。中国禅宗在宋以後注重「参话头」,现在国外禅宗,也是要「参话头」。这个禅宗已经不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了,它已有一个方法:「参话头」,不是原来的禅了。 「参话头」是一种什麽方法,它的利弊怎样,我慢慢再向各位介绍。现在我对禅宗的了解,大概扼 要说到这儿。 你们不要只听我讲,还要保持自己的宁静。「本来无一物,何处意尘埃,」我讲了那麽多,都是废话。因为你听过了,也等於没有听,空的嘛~但是注意啊~有一样你空不了,这个身体上的感受。你若把身心空掉,那可以说,与「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差不多了啊~身体都空不掉,腿子麻还是麻,难过还是难过。如何能把身心空掉,「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然後一切烦恼也没有了,恢复了我们清净的本来面目。 现在大家大致上都还可以,只能说「大致上」。关於静坐外形的姿势,有一点大家要注意:这几个现象:胀、酸、痛、麻、痒,都会发生,其原因是因为每一个人身体内部都不是绝对健康的。所以,这些问题现象的发生,都是由於身体的里面本来有问题,因此在静坐中间,慢慢的引发了;不是说因为静坐才生病,而是因为静坐才把这些内在的毛病引发出来。在古代医药不太发达的时候,只有忍著慢慢的过去,现在医药发达,则少受一点苦了,占了很大的便宜。 所以,我们坐起来,最感觉到困扰的,就是身体这里胀,那里难受,都想活动它,转一转它,动一动它,舒服一点。千万不要走这个路子,如果走这个路子,等於在盘腿静坐中间做运动,心便不会静下来。庄子所讲的「坐驰」,看来好似在打坐,但心里却在开运动会,在乱跑。所以在外形上讲,这个时候身体的感受虽然不舒服,你只能忍受一下,把原姿势坚持一下,始终不动。你看它难过到什么程度。这是生理部份,告诉大家要注意的重点。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刚才我们讲到,禅宗这个法门,虽然没有方法,我们找出个方法来修,不是「顿悟」的法门,而是「渐修」。 刚才说过生理部份,这个感受的苦痛,暂时不去理它。我们先管心理的部份。这里头有一个道理:我们现在的生命,身体坐在这里,这个「我」:管它是真我也好,假我也好~只是两部份,一个是「感觉」,一个是「知觉」。「感觉」就是身体上感觉到这里不舒服,那里也不舒服;这里痛,那里也痛。这就是「感觉」。「知觉」部份,就是我们的思想。我们普通一般观想、祈祷、念佛,甚至有些听呼吸,都是知觉部份。这些方法都不用,我试用现代化参禅的路线——禅宗路子。什麽方法呢,无法之法~观心,叫做「观心法门」,怎麽观心呢,我们外形虽然静坐,内心的思想,没有静过,想东想西。这个思想没有静过。 现在如何去观心,不要用头脑去想,第六意识在头脑部份思想。我们就观心脏这个部份,心脏在胸中。其实,心脏不会思想,古人所讲心,也不是指心脏,这是个代号。 我们观心,不是用脑子去想。怎麽观法呢,就是说,你把气沉下来,就是放下来,松下来。你看我们心里头这个思想,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每个思想执持来去,很多。但很简单,且各做三截处理,做三个阶段的处理,也可以说分三个层次来处理。这三个阶段,三个层次,拿时间来作代表就是过去,现在,和未来。 我们眼睛不向外看,耳朵也不管外面,身上的感受最难受也不理它,因为感觉到生理上这里胀,那里难受,想动,是心理的作用。那个心理的作用就是思想,就是念头。我们就看身体、感觉、思想往来,把它分做三截。比如说,我现在讲话,诸位听到,这个听到,虽然没有心,就是没有念头,我讲过了这句话,你当时也听过了。这个念头没有了,过去了。你等我後面讲什麽话,我还没有讲,你听的心里这个念头还没有来: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没有来,那麽现在——现在——再讲一句——现在都过去了。没有现在,现在也过去了。 你自己把心里这个念头,不论是好念头,或是坏念头,自己看清楚,做三截、三层次的划分:过去的已过去;未来的还未来;现在——没有现在,现在就已过去,当下即空。 我们这个念头感觉,知觉,等於一股流水。前面一个浪头流过去了,不要管,後面一个浪头,没有来,也不去堵住它,也不去欢迎它,它自然慢慢来的少了。那麽两头水流一齐切开,中间就是空的,就是现空的状态,然後经常把握住这个空的境界。全在这个空的境界上。一切神通,一切智慧,都从空中发起。 那麽这个空的境界,是有一个境界。就是说,刚才我们拿流水的比方,我们思想念头像一股流水一样,前念我们看清楚(心里内在的反照,反省,观察清楚),过去这个念头,同我讲话一样,听话一样,已经过去了。未来还没有来。现在已经过去了。过去就切断了,对未来不接上去,这叫「当下即空」,就在现在这一下现一个空灵的境界,你空住这个上面。所谓「空」,你能把握住。所谓「把握」,并不是用心,一用心又变成现在这个念头。没有现在,现在过去了……。 现在就把心里的状态分三截,三个层次,观察清楚:过去已过去,未来还未来,譬如听这位同学的咳嗽,我们听到了,他不咳了。这个念头,我们反应过去了。未来没有来,当下——当下空灵,这个当下空灵,不是不知,统统都知道;车子声响,街上人声,一切声音,流水声音,都知道,只是与我毫不相干。 很空灵,空往中间空灵这一段。不切断,空住当下这一段安。过去已过去,未来还未来,空住当下这一段空。空,用心去把握一个空,又是一个念头。 观心不是用脑。观心者: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它要来的,让它自然来。过去了,这个念头他不会停留的,你想留它,也留不住。一个思想接著一个思想,像流水一样。未生的念头,未起的念头,稍稍一点警觉性,都过去了,当下即空灵的。空的愈大,智慧愈大,心的通灵能力愈大。嗳,这句话就是毛病,不要听进去了来自欺哦~老师说空得越大,我弄一个空得更大一点就完了。 妄念,不要管它。不要念佛,任何念头不起。但也不是压制,切断众流。我们的心理状况,念头一过,像洪流在流。前一个浪头过去了,後面浪头不去迎接它,自然的当下空了。 现在大家有一个最大的困难,被生理的、身体的感觉牵跑了,这个问题慢慢来解决,先管心——观心。 希望大家等一下听到引磬响,下座保持观心的心境,慢慢放腿,慢慢穿鞋子。这观心的心境,不要因为听到引磬响,完全恢复到平常那样的散乱。不要散乱,保持这个过去已过去,未来还未来,这个中间宁静空的这一段。慢慢放腿,慢慢穿鞋子。然後我们试著看,就在自己这个位置上,慢慢一步一步地走——经行,还是保持观心的心境,以这个方法入门很快。 「当,当,当,」(经行~)不要低头,抬起头来,保持在打坐中一样,保持这个观心的心境。不要低头~把两个肩膀甩开~不要紧张,身体上神经都不要紧张,统统放松~过去已过去,未来还未来,当下即空。 要提得起放得下。我们年轻人,尤其是军人,都很佩服拿破仑,年纪轻轻有那麽大威风。拿破仑之所以成为拿破仑,是他在战场上作战最危险的时候,觉得自己疲劳了,马上躺下来就可以睡著。那是生死要命的关头,他可以睡著;因为觉得疲劳了,他就睡著了;精神睡足了,醒来就指挥作战, 所以就成为世界的英雄。 要提得起,放得下。你看学道比学做世间的英雄还难,更要提得起,放得下。所以一上座,说放下,就什麽都丢掉。 人生本来是这样,随时准备死亡,每一秒钟都可以没有我。你说有很多没有了的事,很多事家里都没有交待,等真的死亡来时,不容许你有什麽交待。 说放下就放下。我来给各位改正姿势,你还是放下。你不管,把你改正好了。你听到,不是用眼。有的人,我来改正姿势,一到前面跟他讲,手怎麽摆,一边听我的话,眼睛张开看自己的手。那没有用,你记不得的。打坐静坐的姿势,是靠你的感觉做记忆力,不是靠眼睛看。如果眼睛张开,精神意志没有集中,改等於白改。这须特别注意。精神注意集中你的感觉。我把你改了,你感觉怎麽对,然後就记住这个感觉就是了。 这一次测验下来,很多初学的人,都很好。但这只是静坐,测验坐姿。可是有一点大家可以体会:当引磬一响,放松了腿,你想想看,同刚才完全把身体拘束起来不动,那个宁静的境界,同放下腿来,就不同了。不管大家有没有体会到宁静,这一点先要把握到。只叫你松开腿,那个宁静的境界还是保持。 我们现在人不必照那些宗教的术语来讲,拿现代的话来讲。现在,腿子一放开,还是保持刚才静坐的心境。至少有一点可以体会,这个身体和心境的宁静是两回事。先要了解这一点,身体,比如腿,麻了可以放一放。心境的宁静,同身体放腿放松自己的生理,两件事不相干。第一点要先体会出这个道理,不要故意去寻找,很自然的。然後,请诸位把腿放下,鞋子穿上,准备经行。 手甩开来,眼睛平视。不要左顾右盼,或者眼睛稍稍下视。不管你前後左右的环境,顺步走去。心境保持在刚才静坐位子上那样。心里无事。等下听到香板响时,就地立正。不要思想,不管任何的环境,只管自己安祥的走去。换句话说,在坐的时候,走的时候,站的时候,都要练习自己的宁静安祥。这是最基本的一步。 「养静」这个名词,是唐宋以後儒家取用佛道二家学静的方法所叫出来的一个名称。我们初步练习这个养静的方法,自然相合,并不是故意去教这个养静。一切学问,一切道德,都靠静出来的。例如我们中国有两句格言,这两句名言是诸葛亮以传统文化儒道的精神讲出来的。那就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所以一般历史上讲诸葛亮,他的学问和德业,都是从静中养出来。所以说,「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静」要怎样去「养」呢,你有意去「养」个「静」,就错了。就没有「静」了。这个宇宙美好,一分一秒都不断的在「动」,没有「静」的时候。但它是不是在「动」呢,相反地,这宇宙时时刻刻都在「静」中。「动」中就有「静」,「静」中又有「动」。我们了解了这个原则,自然就能静了。 例如我们现在指出一个状况,大家腿一盘,手一收,六根,眼、耳、鼻、舌都关闭起来。意识思想虽然没有停止,但是已经不像平时那麽忙乱了。所以眼、耳、鼻、舌、身、意,已经被我们自己人为的把它关闭起来了。这样一关闭,以後,使我们身体内部,身心的内部,像门窗一样关起来了,自然就静了。 譬如现在,马路上车子的声音,我讲话的声音,一切的声音,都在闹。但是,你心里头都听到了, 思想也有,可是同时你有一警觉,觉得比较宁静。心里尽管不停的有妄念往来,但是,这个妄念、思想,你既不拒绝它,也不欢迎它,因为每一个思想,每一个妾念,都不停留的过去了,它把不住的。用不著你去空掉它,它会空掉你的。你看外界很闹,但是我们自己现成是静的。最基本的初步功夫就是培养现成的静。 打坐当中容易昏沈的人,对治昏沈,最好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提起精神闭一下呼吸,把自己呼吸停止一下,有意的控制一下。甚至昏沈还更厉害的,可以用手把鼻捏起,让呼吸停止一下,实在捏不住了,慢慢放掉,昏沉就去掉了。过分的昏沉,有两个原因,两个大原因,小原因很多。一是身体的疲劳与衰弱,二是心理的疲劳与衰弱。唯一的办法就是闭住呼吸一下。这个闭住呼吸的方法,瑜伽术与道家,都非常重视。 现在我要和大家讲一个如何学禅的道理。这是一般年轻的同学,甚至於本院同学及高研班的同学最希望学的。讲到禅,世界上现在最流行。当然大家也知道禅是佛法。在我的分类方法上,「佛教」是一回事,它的重点偏向於宗教;「佛学」是一回事,它是研究佛的经典等等,成为学术系统——讲思想、讲学理;「佛法」则是另外一回事。因为佛说的这些学理,都是为了修证身心性命,如何来求证到我们自己身心与形而上道相契合的(「相合」就叫做「瑜伽,「瑜伽」就是「相应」、「相契合」),就是佛法。 我们平常学佛,就要仔细问:你是学「佛教」,学「佛法」,还是研究「佛学」,如果你要学佛教,侧重於宗教仪式;如果你是要讲佛法,佛法是干什麽的,求证身心性命之学——把宗教的外形暂时放起来,使宗教仪式离开我们的禅堂。所以真正的禅堂里头没有佛像,什麽都没有,只有大和尚,(「和尚」是翻译的名词,是很尊重的敬称,就是「大法师」、「大师」;他就是佛,代表了佛。)禅堂里头没有佛像,绝对没有,连达摩祖师也没有。例如唐未禅宗大师赵州和尚(经常跟他学的人四、五百人)大禅堂里,他的说法,他的教育法,经常有变化。有人在禅宗里念一声佛,罚他挑水洗三天禅堂,因为念佛把禅堂念脏了。这个道理,後世信佛教的人认为禅宗反对净土,那就完全错了。这个道理说明了禅堂里求证的是「心法」。任何东西,任何形式主义的东西都不加上。 那麽我们如何了解禅宗,所谓禅宗,是求「心法」。简便的说,在禅宗史上,由释迦牟尼佛之後,在印度廿八代,一直到我们南北朝的时候,达摩祖师才把禅宗的心法传到中国来。所谓达摩祖师,在印度以禅宗的传统讲,第廿八代的祖师,在中国变成第一代。这里我们要知道,禅宗同密宗一样,非常注重师承的传统,纵然有千千万万的同学,中间能够担当每一代宗师的。只有一人,是特别的精选。 达摩祖师在南北朝梁武帝时,由水路从南印度到达广州,由广州到达南京,和梁武帝见面。梁武帝是一位真正的佛教徒,但是不能说他是一位学佛的。两人一谈真正的佛法,所谓不对机,不投机。历史上有名的达摩祖师「一苇渡江」,是渡过了长江。长江那时属南朝。北朝即北魏,所以「一苇渡江」是长江两岸,军事防区不同,不能随便过江,他又是外国的印度人。但是他要过江到北方,这是相传;所以我们画的达摩祖师像,往往站在江水上,脚下踏著一片叶子,那就是江边的芦苇。因为他要过境,与梁武帝话不投机,所以就离开南方到北方。当然,没有梁武帝的同意是去不了。因为他有神通,所以在江边采一枝芦苇,当船丢在水上,自己站在芦苇上,就这样过了江。 他到了北方的河南嵩山,找到了少林寺。他谁也没有找,就借住在庙上。因为他也是出家人,就挂单,面壁而坐。没有人可以谈话,脸对著崖洞的墙壁在那里打坐。这一点大家应特别注意。所以我们看到,有些在中国学禅的人,乃至到日本学禅回来的人,打坐时一定要把脸对著墙壁。现在日本的禅,乃至流传到美国的,这种情形很久很普遍。它的理由就是达摩初祖是面壁而坐。客气地讲是 非常好玩,因为达摩祖师面壁而坐。实际上,坐禅不一定要把脸对著墙壁。达摩祖师当时脸对墙壁打坐,是因为他以一个外国人来传道,没有人可以交谈。 中国当时的佛学大师非常多,换句话说,记载上有一点影子的很少。他与这一些研究佛学的、讲经说法的,乃至徒有佛教形式的,统统谈不拢,谈的不投机。例如说,有人问他:「大师啊~你到我们中国来干什麽,传什麽法,禅宗是个什麽法门,」这很重要。达摩祖师说:「我啊~找一个不受人惑的人,换句话说,我要找一个不受别人欺骗的人。」 假如有一个人,不受任何欺骗,自己也不欺骗自己,这样的人才可以学禅,才可以学心法。如果我们对於禅,对於一切会佛道有迷信(像在座的许多佛教徒或是宗教徒),也许要问:「禅宗是无神论者吗,」不是的,绝对不是,「那麽它是什麽方法都不用的吗」,不是的,因为什麽方法都不用,已经用了个方法了,就是用了「什麽方法都不用」的方法了,还是受方法所欺。 所以达摩祖师当时传这个禅,後世的人归纳为两句话:「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演变我们後世有「明心见性」这句话。中文用「心」和「性」两个字做两个层次;「心」是它的用,「性」是它的体。所以後世讲禅宗,就说「明心见性」。用什麽方法呢,就是根据楞伽经,以「无门为法门」。因为有一个方法,不是自欺,就是欺人,再不然就是被人欺骗。 小兵习禅 作者:林中治叶曼,儒释道兼修,南怀瑾,陈健民,弘扬国学,易经,佛 q3a ]*q A+H(X [*h s0{!A9d P-b w `$c%i ?:? e { } b:r l 我的静坐,是为了习禅而采取的入手方法之一。禅是心地法门,虽然不拘于坐,但最初入手方法还是以静坐容易体验与相应,所以我的静坐是由心理著手。也就因此,我在静坐过程中,是先经由心理的转变,而后才引起生理的变化,而后身心互相影响,越转越深。叶曼,儒释道兼修,南怀瑾,陈健民,弘扬国学,易经,佛 f S k:M i:g ] 叶曼老师弘扬国学的中国官方网站,M!C d1U&k u W0Z5A 在未正式学禅以前,虽然也学静坐,那只是配合佛教修持上的一种姿态,不太注意静坐的交工及心理是否正确,因此生理上始终没有什么反应;心理上虽然有时也得有平静的感受,那都是把握的静相,一旦静相被转,心理亦随之而动,不能恒常把握住。 我之信仰佛教,是非常偶然的。 www.wxsy.org O4d-K Z#p!t I6} 记得五十六年年底,无意中在中央日报上看到钱穆教授一篇文章,说到要复兴中华文化必须读十本书,其中第九本是《六祖坛经》。并说明所有佛经都是从印度梵文翻译的,多数是文言文,同时佛理深奥,没有人解释,是不容易懂的,惟有《六祖坛经》,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写的一部佛经,文字是白话,只要有高中的程度就可以看懂,不必要把它当做宗教的书看,只当做是修身养性的书来研究,也会得到很多益处。看了这一篇文章以后,我立刻去买了一本。其中最感兴趣的就是说到人人都有佛性,同时这个佛性伟大到遍一切处,本来就恒久存在,不因时间与空间的影响而有所变动。当时我看得如醉如痴,回忆过去自己的一生,无论那一方面都成为梦幻泡影,把握不住,过去是这样,将来的一切当然也跳不出这个法则,何况最后还有一个不论贵富贫贱都无法逃避的——死亡的恐惧。现在这本书上说明人只要见到自己佛性就可以成佛,成佛就可以不生不灭,脱离了生老病死而跳出轮回,这种说法实在太美了。当下我在心理上就感觉得没有那么空虚,人生的价值原来有他最真实的一面。可是这个佛性要怎样才能见到呢,当时很茫然,想与信佛的亲友多接近,可能会得出结果,因此我就信了佛教。 叶曼老师弘扬国学的中国官方网站 L h T:\5Q4] h k E f!w G,B K q 家伯父伯母,信佛四十余年,自然是我第一个要亲近的对象。那里堂姐堂弟都在国外,伯父母听说我要信佛,感到很欢喜,就把堂弟住的刻意让给我住,同时教我怎样念经、念咒、念佛。每一天下班以后,我就到他家,从在床上念佛(只是方便坐)如此念了三个多月,心里平静许多。 叶曼老师弘扬国学的中国官方网站1@-s"_ A a ^'m1s 叶曼老师弘扬国学的中国官方网站 |:b0v O)S S-t k 但是什么是佛性,还是体验不到,同时一想念佛的人这么多,阿弥陀佛当然很忙,我已经念了三个多月,这个帐他是不是给我记上了,如果把我漏了,那我不是白念了吗,因此我对于这样方便静坐念佛感到不满足。就对伯父说,念佛要靠阿弥陀佛才能有成就,我认为不适合于我的要求,我要自己能够做主,自己能够把握的。伯父说那你只好学禅宗,禅宗讲究的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但是要有好老师来指导才不会出毛病。我就会伯父会不会禅宗,伯父说他自修是有一点会,但是不会教人。我说那你先教我禅坐,以后我再来学禅宗。伯父说禅坐不能乱学的,学的不好会走火入魔,出大问题,对治的方法,他可不懂。我听了,感到很失望,再问台湾有谁在教禅。他说,据他所知,台湾会说禅的人很多,会教禅的人还没有听说过,据说大学里有一位教授会教禅,但是不公开,要有关系的人介绍才能学到,我一想学禅这么困难,只好等有机会再讲。 叶曼老师弘扬国学的中国官方网站 ] Z1{ a t#t Y 叶曼老师弘扬国学的中国官方网站;a0r"GM%C q K9v 伯父看我对静修没有兴趣,就介绍我参加一个寺院的念佛团。念佛团每个月有二次法会,法会中的功课大部分也是静坐念佛。因为静坐时要一直念佛,那个时候对念佛又不得要领,只注意念佛的声音与数字(或时间),对于心性上的体会还不去注意。每一次只要赶着把预定的功课做完了,就认为功德圆满,这一种团体方便静坐念佛,也没有给我什么大的体验。 叶曼,儒释道兼修,南怀瑾,陈健民,弘扬国学,易经,佛7[ B;_Z T8p p R 其中在厦门街一个地方学的静坐,比较稍具形式也比较专心,除了教七支坐法(有些地方不对)外,更要注意的是在静坐中呼吸要练到深、长、细。后来才晓得这样是不对的。因为在静坐中呼吸的深、长、细甚至于停止,是静坐到某一程度后必然产生的现象,并不是靠意识练出来的。如果用意识练出来的,那也只能控制于一时,不能持之永恒。何况一上坐就练呼吸,根本违背了静坐时要心静的原则。还好后来因事好久没有去,不然生理上可能会坐出毛病。 文贤书院论坛 k e;w B.[ d I 叶曼老师弘扬国学的中国官方网站 D I/B O6N(|9x Y!u 在念佛团一年多的时间中,曾参加二次“佛七”;佛七的目的是在七天当中精进念佛,求得一心不乱。其中还是配合有静坐。因为连续七天,身心的确感受到特别的舒适与宁静,心里更充满着一股喜悦之情,看到一切人一切事都极为美好、善良。回到伯父家中,伯母笑嘻嘻的问我,在打七中有什么特殊的感应。我说那边有的人半夜听到佛堂有念佛的声音,其实里面没有人;也有人说看到一个人很高大,穿着灰黑黑的。那么矮矮小小的,白白黄黄的就不是罗汉了。其中道理当时想不通。伯父又问我看到什么,我说我什么也没有看到,只是感到脑子很清醒,眼睛特别明亮,耳朵更灵敏,心非常定,伯父感到很可惜的说,那时如果有一个有经验人来指点你,可能你日夜所要体认的佛性会有所帮助。 Y d9z:~ H Z] 有一次在在导寺听经,与同修谈起如何学禅。其中有一位说,有一位南教授大家都称他老师,他会教禅,可是不公开,听说时常在北投一个私人家中讲华严经,还教人习禅静坐,每年也举行一次禅七,经过他指导的人,如果是机缘成熟,就可以开悟,就可以得道。我听了心里真是既高兴又丧气,高兴的是台湾还有这么一个人物,只要有,就不怕没有机会学到;丧气的是自己那时是一个小兵,又没有学问,年纪又近不惑了,他又是一个教授,我怎样才能拉近他呢,后来北投讲经的地址总算花了很大力气问到了,但自己很自卑,不敢去请教。本来很想借用六祖见五祖的那几句话,等去见南老师的时候,他要是问我来干什么,我就装成气直理壮的说,来求成佛。如果他说小兵怎么可以成佛,那我就说教授与小兵在学问上虽然有分别,而佛性应该不会有两样,他看我俨然六祖口气,或许就让我学禅了。可是我还是没有勇气,所以千古以来也只能够有一位六祖。 有一天老乡吴先生跑来告诉我,南老师现在已公开在师大侨教馆讲经,讲的是老子与解深密经, 叫我赶快去听。在讲课的那一段时间内,我许多问题都得到,但是还是没有机会学禅。 文贤书院论坛2] c6D"x4e f0m'^ }6D 大约在五十八年夏秋之间,中央日报上有一则小广告,标题是“南怀瑾教授公开教禅学”,当时我欣喜莫名,认为这一下可要如愿以偿了,所以就赶紧去报名。 叶曼,儒释道兼修,南怀瑾,陈健民,弘扬国学,易经,佛-v9J$Z a x8C;c 泰顺街孙老师家中,成立了一个小型的“习禅静坐”班,每星期三天,每天二小时,我是十个同学之一。由孙、夏二位老师初步指导,南教授只是不定期的来开示或解答问题。除了教我们七支坐法外,特别指示我们心理的功夫“看妄念”。从了一会,他问我们妄念从那里来,又跑到那里去。我当时的想法,是要把妄念抓住,抓住以后,再详细看清他的来龙去脉。那晓得不抓还好,越抓妄念越多,妄念越抓不住,这样经过了两星期多。有一天孙老师对我们说,今晚南老师要来开示。南老师是我学禅所要亲近的善知识,但苦于无亲近机会,现在他能亲来指导感到非常高兴。 8x V c O B3V.R'` 我报告看妄念的来去,不但不能把心静下来,反而弄得心慌意乱。南老师说,妄念既称为妄,当然是虚妄不实,既不实在,怎么可以抓得住。有妄念的时候,你们心里晓得就好,不要去理他。这好比人在路上走,碰到一支狗,如果你去理他,他对你缠得更凶,如果不理他,各走各的,也就相安无事。后来我试了一下,是比较清静的多。但身体对于静坐的姿势不能适应,尤其是两条腿坐不到二十分钟就麻的不得了,我的腰本来就没有力,再加上有些驼背,真是异得根酸背痛腿麻。心理又紧张,天气又热,坐起来汗流浃背,苦不堪言。 这样坐了两个多月,都是在求静,等静的心理之下本枯坐。到后来才晓得心在有所求有所等之下是得不到静的。至十一月下旬因为要到高雄接受转业训练,因此静坐也就中断了。 叶曼老师弘扬国学的中国官方网站 S o&o N(G E q 那时静坐班中十位都是男同学,老师特别告诫我们不可犯手淫,适度遗精是不要紧,如果过分,他就教我们做鸟飞的运动(这种运动对治疗遗精特别有效,同时有强肾壮阳的功效,如果不是为修道而练,而是用在应付异性的本钱,对身体不但无益,反而有害,所以动作及其要领从略)。其中有一位同学,鼻子及脸上红中透表,老师说这是忍精的结果,就是在遗精的时候把精忍住没有遗完,这对身体也是有妨害的。 我因为没有结婚,很自然的也犯有手淫的毛病,好像在十七、八岁时就犯了。经老师开示以后,我就决心要戒,但是不容易办到。没有学静坐以前,大概在两星期左右要手淫一次,三十岁以后,才开始接触异性,手淫虽然减少,但没有完全避免。自从学静坐以后压住,但是这种方法很难受,所以往往功亏一篑,忍到某些程度又犯了。后来一有这种现象,就赶紧起来打坐,一打坐因为心理静下来,身体也放松了,不配合异性的联想,这种欲念也就慢慢的消失了。欲念既退,生理的现象自然消失。但是不究竟,因为睡了一会,欲念又起,生理又膨胀,心理又难受,又要起来打坐,一个晚上反复的要起来几次。后来由于静坐产生了功效,生理现象更强烈,心理欲念没有解除,生理心理互为因果,有一段时间,越静坐欲念越强,越强越用静坐消除,这种欲念在静坐中的确形成一个很大的困扰。后来总算把欲念升华,体会到“空”的特性以后,才算解脱了最困扰人的性欲问题。无形中手淫、遗精都绝迹了。至于解脱以后的心理状态以及静坐中至什么程度才能转化,转化以后身心的现象如何,都等下文写到此种境界的时候再提。 文贤书院论坛 S5B6| a#X,j d3e(N Z r%e 到高雄受训半年,这段时间,只是临睡前坐一、二十分钟。六、七十个同学住一个寝室空气是坏透了,环境也不行,根本无法静坐。好在习禅不拘于坐,所以没有间断。在训练期中,把静坐中看妄念的方法,引用到日常生活上去。也就是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就明明白白地做,这一种事过去了也就不管了。如此,心中只保持一个念头,所谓物来则应,过去不留。起先很不习惯,慢慢的也就专一也。尤其在休息、等人、等车、赶路的时候,眼睛虽然张着,对面前所有景物,心中只要明明白白,但不去分别,景象尽管有来去,自己只是一个闲人,不跟着动念头。所以心中很平静,整天虽然跟别人一样做事,但一切事似乎都跟我不相干。因为一切事停留不住,因停留不住就不去管他。不去管他并不是不做,只是在做时不另外产生一种心理情绪,使心理恒常保持空灵与平静。起先以为这样心情可能对功课有妨碍,事实上那一次训练,在学科上还得到第三名,可见习禅并不妨碍做事,有时候因为专心只做一件事,反而比过去做得更好。 +y.N'm `+^9L d U j 五十九年五月底,训练班派我到台北公司实习。实习项目很多,其中在试验室试验修复的变压器最为劳苦。因我十几年来都是经办文书行政工作,一下子要搬运几百公斤甚至于一两千公斤的笨重东西,心理非常害怕,恐怕负担不了。但又无法逃避,只好面对现实。头几天除了身体感到劳累外,再加上心理所产生的苦恼情绪,因此形成精神上重大的痛苦。后来把静坐习禅的方法,运用到工作上。就是做的时候心理明明白白地做,事情一过去心理就空闲着,不留恋,不追悔,所谓“物来则应,过去不留。”这样果然得到很大的功效。每天下班以后,除了身体感到疲倦外,心理上一片空灵,好像今天根本没有做什么事。 后来参加禅学班,在一次静坐习禅中我把这种心得报告老师,老师说用这种方法非常对,但并不就是“道”,还有加紧努力。下坐时还有我把这一种心得向大家说明,以便供大家参考。 回到台北马上打听过去静坐班的消息,据说早已结束。现在由南老师主持,成立了一个东西精华协会,正开始“禅学班”招生,我就赶去报名。禅学班除了每星期一、三、五的晚上各上课二小时外,由南老师指导,于每星期日上午“静坐习禅”。这是我在几年的学习静坐中,最正常,收效也最 大的开始。 叶曼老师弘扬国学的中国官方网站 B z0_ o n g 我在禅学班中静坐习禅所用的方法,以观心为主。静坐中,用心看妄念,但不去理他。有时候心跟着妄念想去,如果马上警觉,那就很好,所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有时候心随妄念的内容想了很久都不觉得,这就是散乱。后来慢慢的跟妄念想去的时间少,知道有妄念的时候多。但停住或截断。 叶曼老师弘扬国学的中国官方网站 e*? ?$o b#v t*K ` z6o"[ M [$` {+}#X k 在禅学班里静坐时,老师总是要我们提出问题,大多数同学都提了,但也仅限于生理感受方面;不是说这里痛,就是说那里麻,或是说感到有气在动等等。只有少数同学报告了内心的体验,而我因为没有这种经验,听不懂他们的意思,过了许久,都没有提出报告。的确我这一段时间,没有什么好报告的,因为和大家一样,不是这里痛呀~麻呀~就是妄念纷纷起呀~人家都说过几百遍,同学都听烦了,想老师一定也不爱听的。有一次我被老师问急了,就冲口而出说,我坐了这么久,生理与心理的感受一直在变化不定中,我认为这都是“受”的感觉,根本就把握不住。把握不住的东西,当然不是我们的真心或本性。可是我又觉的很奇怪,每一次静坐晓得这些变化与感受的“晓得”却不是不变的。因为今天晓得有妄念,明天还是晓得有妄念,妄念每一天都不同,但是“晓得”的却没有不同呀~对生理感受的“晓得”也是一样。我报告过了,就问老师,这个“晓得”的是什么,老师没有给我正面答复,只说,你报告得很好,为什么始终不讲话呢,既然老师没有正面答复,我也只好再老老实实的用功了。 DU3X6d3^6y ~6X 有一回禅学班上课时,老师问什么是“无念”。有人说死去的人就无念;有人说晕过去,或者打昏了头,要不就是吃安眠药,或许睡大觉,都可以达到“无念”。我说,我们面对一切事物,心里明明白白而不起分别,当下就是“无念”。老师补充说,不起分别也不分别,才是真无念。一般人都认为无念是什么都不知道,那是错误的观念。自从老师对我们提出无念的启示后,我在静坐中偶而也体会到无念的境界,但因功夫不深,不能把握太久,但总算又有了进步。 叶曼老师弘扬国学的中国官方网站 C V Z M E ~ L n,a2U 叶曼老师弘扬国学的中国官方网站!x$m g(A ^.^ 禅学班经过六个月,于六十年元月份结束,紧张着是春节。班上有九位同学,要求老师打“禅七”。老师说你们经过半年的禅学教育,再加上每星期的静坐习禅,总算有了一点基础,能够利用春节这几天假日精进的进修是很好的。可是我没有那么多时间陪你们,同时场地也不理想,不能打禅七。但可以改为春节方便禅坐,请孙老师带领你们,如果我认为你们真的用功,我会抽空来指导。如此,我们九位同学就决定精进禅坐一星期。 叶曼老师弘扬国学的中国官方网站 l V/N K4s N&S 头一天先由孙老师领着我们坐了两堂,第三堂南老师就来开示说,今天是头一天,你们心还是很散乱,现在起,你们就装做是“死人”。死人一切都不知道,你们只不过比死人多一个知觉,可是不要去想东西。总之,装成一个“活的死人”就对了。我觉得很奇怪,小的时候,碰到不满意的事情,就一切都不理的赖着,爸爸妈妈就骂我会装死。现在为着学佛学道,年纪都这么大了,老师还要我们装死,我想我别的不会,装死倒是从小就会了,那有什么难。 头两堂本来还是用观心方法,现在老师既然要我们装死人,我就连心也不观了。上坐的时候脑子就让他空空洞洞什么都不去管,下坐经行的时候,我眼睛半睁半闭的盯着前面人的后背,行走时,好像是由前面人的气力带着,自己毫无一点意识作用,只是被动而机械的跟着上坐下坐。 文贤书院论坛 G:u K6e!T/[6{-j 第二天老师又开示说,今天你们的心好像搓绳子一样有了一点头绪,大家好好的参参看“我是 谁”。我当时觉得更奇怪,头一天叫我们装“死人”,什么都不要去想,今天又要我们去参“我是谁”。如果这个“谁”就是现在这个能吃、能动、能想的“我”的话,那太简单了,还要参什么。既然不是这个“我”,那一定要找另外一个“我”,既然是另外一个“我”,倒不如把话头倒过来,变为“谁”是“我”,好象更可以把握到什么。这样糊里糊涂想了一天,到晚上什么也没有参出来。 文贤书院论坛.c$l"C:V a r+h 第三天,经过了装一天“死人”,又参了一天“我是谁”“谁是我”,弄得迷迷糊糊的。这个时候真是变成一个“活死人”,浑身没有一点力气,脑子里除了只有一个话头“谁是我”还挂着以外,什么都没有,只觉得“我”就是“话头”,“话头”就是“我”,像一个僵尸被吴小姐的马尾发牵引着向前面移动。走着走着,只觉得有一个黑影幌到中间去,接着一声雷鸣,有如山崩地裂,震得我脑子爆炸,两眼发黑。顿时“个体”从脑门开妈往下向四周散去,身上一切的感受都往下卸脱,就好像脱去无始以来心灵上的枷锁。只觉得一片寂灭,没有动静,没有边际,没有个体,没有一切相对现象,但不是死亡。寂灭之中充满非常柔和的五彩光色,虽然没有一切感受,但灵灵明明,是那么安祥,那么空阔,又那么充满。其实这个境界是无法用文字语言形容出来的。因为从来没有经验过,很快的就动一个念头,自己这是什么,这一问不得了,就觉得寂灭光明有了边际,周围像惊涛骇浪般的浪潮向中间拥来。说时迟那时快,一下子光明消失了,又回到现实的世界中,房子又出现了,所有同学都站着听老师讲话,房子外面依然下着雨,再一看自己还站着,而心里宁静极了,无乐也无悲。老师手上拿着一个木槌,桌上有一块圆形木板,刚才这一幕就是由它们所导演。(后来慢慢参究,才了解佛经所说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以及楞严经所说的“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的道理。)
/
本文档为【习禅散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