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石油打印啦啦啦

石油打印啦啦啦

2018-09-14 15页 doc 155KB 26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808

暂无简介

举报
石油打印啦啦啦石油打印啦啦啦 ?圈闭与油气藏类型 (1)构造圈闭及构造油气藏: ?背斜油气藏(挤压背斜、基底隆升背斜、底辟拱升背斜、披覆背斜、逆牵引背斜) ?断层油气藏(断鼻、弧形断层、交叉断层、复杂断层断块、逆断层断块) ?裂缝油气藏 ?岩体刺穿接触油气藏(盐体刺穿接触、泥火山刺穿接触、岩浆岩体刺穿接触) (2)地层圈闭及地层油气藏:?地层不整合(潜伏剥蚀突起、潜伏剥蚀构造)?地层超覆。 (3)岩性圈闭及岩性油气藏:?生物礁?岩性上倾尖灭?砂岩透镜体。 (4)水动力圈闭及水动力油气藏:?构造鼻型水动力?单斜型水动力。 (5)复合...
石油打印啦啦啦
石油打印啦啦啦 ?圈闭与油气藏类型 (1)构造圈闭及构造油气藏: ?背斜油气藏(挤压背斜、基底隆升背斜、底辟拱升背斜、披覆背斜、逆牵引背斜) ?断层油气藏(断鼻、弧形断层、交叉断层、复杂断层断块、逆断层断块) ?裂缝油气藏 ?岩体刺穿接触油气藏(盐体刺穿接触、泥火山刺穿接触、岩浆岩体刺穿接触) (2)地层圈闭及地层油气藏:?地层不整合(潜伏剥蚀突起、潜伏剥蚀构造)?地层超覆。 (3)岩性圈闭及岩性油气藏:?生物礁?岩性上倾尖灭?砂岩透镜体。 (4)水动力圈闭及水动力油气藏:?构造鼻型水动力?单斜型水动力。 (5)复合圈闭及复合油气藏:?构造-地层?构造-岩性?岩性-水动力。 12干酪根类型 13有机质的演化过程一般划分为哪几个阶段,答:有机质的演化过程一般划分为四个阶段: (1)生物化学生气阶段(未成熟阶段)。该阶段Ro<0.5%,主要产物是生物甲烷、CO2、H2O、干酪根,少量未熟油。(2)热催化生油气阶段(成熟阶段)。该阶段Ro=0.5%~1.2%,主要产物是液体石油,包括一部分湿气。(3)热裂解生湿气阶段(高成熟阶段)。该阶段Ro=1.2%~2.0%,主要产物是湿气。(4)深部高温生气阶段(过成熟阶段)。该阶段Ro>2.0%,主要产物是干气、固体沥青,次石油。 20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 一、充足的油气源“物质基础”:生油凹陷面积越大,延续时间越长,其中形成的生油层系越厚,环境越封闭(还原环境),油源越丰富。二、良好的储集层 三、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生、储、盖组合——三者在剖面上和平面上的组合关系。有利生储盖组合的划分: 1、按岩性特征分为:碎屑岩类型、碳酸盐岩型、混合型 2、按组合方式分为:正常式、侧变式、顶生式、自生自储自盖式。 3、按生、储、盖的时代关系分:新生古储、古生新储、自生自储。 四(大容积的有效圈团 1. 距油源区近,位于运移指向上2. 形成时间早3. 圈闭的容积大4. 保存条件好 五(较好的运移条件 一般说来,中—厚生油层与储集层间互存在,对油气初次运移有利。二次运移则除动力条件外,还与介质的沟通能力(孔隙、不整合面、断层)紧密相关。 六:良好的保存条件,(良好的区域性盖层、相对稳定的大地构造条件,相对稳定的水动力环境) 21油气在圈闭中的聚集过程 ?单一圈闭油气的聚集过程第?阶段,油气开始进入圈闭,原来占据着圈闭的水被排出一部分,由于重力分异,气占据圈闭的顶部,油在中部,圈闭中未被油气充满的部分仍为水占据;第?阶段,油气继续进入圈闭,油水界面下降直到溢出点,圈闭已被油气充满,多余的石油从溢出点向上倾方向溢出圈闭;第?阶段,油气继续进入圈闭,天然气向圈闭上部聚集,将石油逐渐向下推向溢出点,被排出圈闭,直到整个圈闭都为天然气占据为止。 ?系列圈闭中的油气的差异聚集过程 22油气差异聚集的必备条件?具有区域性较长距离的运移的条件,要求具区域性的倾斜,储集层岩性稳定,渗透性好,区域运移通道连通性好?存在一些列相联系的圈闭?油气源供应区位于盆地中心带,有足够数量的油气补给?储集层中充满水并处于静水压力条件下。 29含油气盆地的结构?沉积盆地:是一种被沉积物所充填的地壳坳陷,一般有一个或几个沉积中心,沉积物的发育特征明显受盆地的限制。从地质历史上讲,如果沉积盆地中发生过油气生成作用,并运移、富集有商业性油气田时,便可称为含油气盆地 ?盆地的结构(1)基底和盖层 基底是沉积盆地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底盘,按其地壳性质可以是陆壳、洋壳和过渡壳。“基岩”盖层则是位于基底之上的盆地沉积充填物,一般未受变质作用影响。基底与盖层分别代表不同构造时期和阶段的产物,它们之间常常有显著的构造运动发生。基底对盖层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而含油气盆地的基底又有时代和性质之分。(2)周边:主要指盆地内沉积物(新)与边界地质体(老)的接触关系。包括两种基本型式:一是超覆接触;二是断层接触。两种接触关系对盆地的沉积、演化特征具有重要影响:?超覆接触,?坳陷式?断层接触,?断陷式?两侧分别呈超覆、断层接触,?断超式。 31油气系统由成熟烃源岩、与其相关的油气以及这些油气从聚集到保存需要的所有基本要素和成藏作用共同组成。 概念的三重含义:?油气系统是沉积盆地中介于盆地和油气聚集带之间的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的一个地质单元。?油气系统的内涵是指该地质单元内油气藏形成所必须的地质因素和地质作用。?油气系统还指适用于这一地质单元的一套综合研究的方法论和研究思想。 其基本要素有:烃源岩、储集层、盖层、上覆岩层 分类:以盆地动力学背景为依据分类:大陆裂谷、地台、造山。 根据油气系统的油气充注因素,运移排烃方式,油气聚集方式提出成因分类: 原生型:是在地史沉积-成岩期间形成的,包含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全过程的系统。 残存型:是在原生型形成之后,多期构造运动使其遭到破坏的油气系统 次生型;是原生型中的油气藏在后期构造运动中遭到破坏,油气重新分配,沿断层或不整合发生再运移,在聚集形成次生油气藏而形成的油气系统 破坏型:以出露地表的古油藏为代表,它可能来自上述三类油气系统的破坏。 10地层不整合遮挡圈闭形成机理(画图P95) 与区域性的沉积间断及剥蚀作用有关 ?地壳运动上升,抗风化能力强的的岩层形成大的突起,并且形成破碎带,具备良好的储集空间,当其上为不渗透性的地层覆盖时,就形成了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图a ?这些山丘后来被掩埋地下,这些潜伏剥蚀突起被称为“古潜山”。图b ?不整合面覆盖的不一定具有古地形的突起,但在不整合面一下却具有原来的构造形态,如背斜,只不过背斜顶部被剥蚀。图c 11地层超覆圈闭机理(画图p99) 地层超覆是指区域构造运动导致地层抬升剥蚀,又发生地壳下降,盆地再次接受沉积,当水体接近时,沉积范围逐渐扩大,较新的沉积层不断覆盖在不整合面上与老地层侵蚀面成不整合接触,其上被不渗透地层覆盖,就形成了地层超覆圈闭。+图 ?影响碎屑岩储集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岩石的矿物组分(石英好于长石)、颗粒的排列方式和大小、颗粒的分选和磨圆程度 2(基质的含量、碎屑岩的沉积环境(沉积相) 3(成岩后生作用:压实作用,溶解作用,胶结作用 4(次生空隙以及岩层层面和层理面的发育程度等 ?简述影响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发育和储集物性的主要因素。 (1)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发育和储集物性主要受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的控制。储集层的主要孔隙类型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以次生孔隙为主。 (2)有利于孔隙发育和储集物性的岩石类型主要包括:鲕粒灰岩、生物碎屑灰岩、生物礁灰岩等。有利的沉积相类型包括:滨浅海环境、台地、堤岛环境、局部隆起等。 (3)压实作用对碳酸盐岩储层的影响较小,溶蚀作用时形成碳酸盐岩次生孔隙的主要原因。(4)裂缝对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发育和储集物性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它包括构造裂缝、成油裂缝、压溶裂缝、溶蚀裂缝等。 ?碳酸盐岩储集层类型 孔隙型储集层,溶蚀型储集层,裂缝型储集层,复合型储集层 ?盖层的主要封闭机理及其评价指标。 ?物性封闭的机理:指依靠盖层的毛细管压力对油气运移的阻止作用。物性封闭用孔喉半径、烃类性质和介质温压条件。 ?流体压力封闭:异常高流体压力是指地层孔隙流体压力比其对应的静水压力高。依靠盖层异常高流体压力而封闭油气的机理称之为,简称超压封闭。超压盖层的封闭能力取决于超压的大小,超压越高其封闭能力越高。 ?烃浓度封闭是指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的地层,以比较高的烃浓度阻滞下伏油气向上扩散运移,这种封闭主要是对已扩散方式向上运移的油气起作用。烃浓度封闭用浓度差评价 ?影响盖层有效性的因素 1、岩性最常见盖层是泥(页)岩、盐岩、膏岩。盖层泥质含量影响封闭性 2、韧性韧性地层不易产生断裂和裂缝,其连续性较好。 3、厚度一般几十,几百m。越厚越有利于保存油气。 4、连续性:大范围的连续稳定分布——区域性盖层。面积必须大于油气藏分布范围才能构成有效封闭。 ? ?简述断层在油气运移和聚集中的作用,并说明断层封闭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断层是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断层也具有封闭作用,可以形成遮挡条件,造成油气聚集。(3分) 影响断层封闭性的主要地质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 ?断层的性质:压性断层封闭性好;张性断层封闭性差。(2分) ?断层的产状:倾角小封闭性好,倾角大封闭性差。(1分) ?断层断穿地层的岩性:泥岩发育封闭性好,砂岩发育封闭性差。(2分) ?断层带其他封堵物的形成:被沥青、矿物充填的封闭性好。(1分) ?断层两盘地层的对接情况:砂—泥对接封闭性好,砂—砂对接封闭性差 分析三角洲沉积发育地区的石油地质条件。 ?源岩条件:三角洲相发育部位有大量的陆源有机质搬运而来,加上三角洲区原地繁殖的生物,致使三角洲沉积相中有大量的有机质沉淀,是极为有利的生油区域,在一定的物化条件下,有机质大量转化为轻类物质,从而提供了充足的油气来源。 ?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方面:三角洲相是最有利的生油岩相之一,前三角洲带属于长期快速沉降地区,以富含有机质的暗色页岩沉积为主,由河流搬运而来的细粒粘土悬浮物质和胶体物质沉积而成,既含海相生物化石,也含陆源有机质,它们都迅速埋藏保存下来,这种快速沉积的前三角洲页岩具有隔绝导热能力,可以以造成异常高的温度和压力,有利于大范围有机质转化为烃类。三角洲前缘相砂体发育,砂质纯净,分选好,储集物性好,而泥岩层本身也是油气盖层,形成了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油气运移条件:三角洲前缘中往往是砂泥互层,从富含有机质泥岩生成出来的油气,由于砂泥层相互接触面积大,能够较容易和较完全的运移到砂岩储集层中,从而为油气的运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有效的圈闭方面:由于三角洲相存在于沉降盆地中,同时产生构造相关的圈闭或岩性圈闭,产生的圈闭往往就在三角洲相内部,而且圈闭的形成时间往往早于或同于油气的运移时间,并且圈闭离油源区较近,从而圈闭中往往能聚集油气。 在三角洲地区发育生长断层及伴生的滚动背斜形成多种圈闭。 ?保存条件:三角洲相油气聚集后如果未受到后期的构造破坏作用或破坏较弱,则所形成的油气藏就能达到商业标准的油气藏。所以说三角洲相往往能够富集形成油气田。 不整合面与油气运移、聚集的关系 (1)不整合能极大改善储层的物性,甚至能将非储层改造成储层不整合面所代表的地壳抬升,使得其下伏岩石遭受风化侵蚀和溶解淋滤,储层物性得以极大改善 (2)不整合是良好的油气输导层,能在不连续型烃源岩和储层之间架设桥梁。 (3)不整合面又可作为遮挡面,可形成多种与不整合有关的油气藏。 区域不整合是地层、岩相的突变界面,形成良好的遮挡,可形成众多不整合型油气聚集带,如潜山带、滨岸油气藏带等。 (4)不整合对油气的破坏程度有限。 原生油气:可能被破坏 二次生烃:新增油气源。 简述挤压背斜圈闭的形成机理、挤压背斜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及分布特点。 (1)圈闭形成机理:由侧向挤压作用形成 (2)基本特点:?两翼地层倾角较陡,呈不对称状,一翼陡、一翼缓 ?闭合度较大,闭合面积较小 ?常有断裂(逆断层)伴生 (3)分布特点:山前坳陷、前陆盆地山前褶皱带,成排成带出现 简述基底隆升背斜圈闭的形成机理、基底隆升背斜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及分布特点。 (1)圈闭形成机理:盆地基底的隆升使沉积盖层变形 (2)基本特点:?两翼地层平缓,倾角小 ?闭合度小,闭合面积较大 ?常形成大型油气田 (3)分布特点:常成组成带出现,组成长垣或大隆起 简述披覆背斜圈闭的形成机理、披覆背斜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及分布特点。 (1)圈闭形成机理:古地形的突起和差异压实作用 (2)基本特点:?常呈穹隆状,顶平翼稍陡,背斜倾角向上变缓 ?背斜幅度下大上小,闭合度也是下部大,上部小 ?闭合面积下小上大 (3)分布特点:古地形凸起的上方 简述底辟拱升背斜圈闭的形成机理、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及分布特点。 (1)圈闭形成机理:柔性物质(盐、泥)活动上拱形成。 (2)基本特点:?以短轴背斜或穹隆背斜为主 ?顶部多被放射状断层切割 ?盐层以下构造消失 (3)分布特点:盐层、石膏、巨厚泥岩发育的盆地 简述滚动背斜(逆牵引背斜)圈闭的形成机理、滚动背斜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及分布特点。 (1)圈闭形成机理:三角洲加积过程中的断裂和重力滑动作用 (2)基本特点:?三角洲相,位于同生断层的下降盘,与同生断层 ?小型短轴背斜,靠近断层的一翼稍陡,另一翼稍缓 ?背斜高点向深部偏移轨迹平行于断层面 ?背斜轴线与断层线大致平行,沿断层成串出现 ?成藏条件好 (3)分布特点:三角洲相发育区同生大断层的下降盘。 ?裂缝型油气藏一般特点 ? 油气藏常呈块状; 油气藏一般与背斜和断层有关,以碳酸盐岩储集层为主。 ? 钻井常发生钻具放空、泥浆漏失和井喷现象; ? 测出的油层岩心渗透率与试井测得的油层实际渗 透率相差悬殊; ? 同一油气藏,不同油气井之间产量差别大。 14有机质生烃模式 ?Tissot模式(该模式阐明了有机质演化和油气生成的阶段性、生油门限是该模式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有机质开始大量生油的起始点、液态石油主要存在于热催化生油气阶段和热裂解生湿气阶段,被称为“石油窗”)?有机质生烃综合模式的特点 (1)该模式中包括了未熟-低熟石油的生成过程(2)该模式强调了不同类型有机质生烃的差异性(3)该模式全面反映了有机质的演化过程。 15天然气和石油在形成条件上的差异 答:天然气在形成条件上比石油更具多样化。概况的说,成气母质的多元性;成气机理的多样化;成气环境的广泛性。(3分) 天然气和石油在形成条件上的差异具体见下表。 生成条件 石油 天然气 母质类型(3?、?、?型干酪根;原?、?型干酪根 分) 始有机质、无机物 生物化学反应,热降解作形成机理(3干酪根的热降解 用、热裂解作用、无机化分) 学反应 1000多米至5000米左地表或近地表环境、各种 形成环境(2右,地层温度65-180、生油环境,储层环境,高 分) 浅海、三角洲、深湖——温热变质环境、深部地幔 半深湖、特殊的沼泽 环境 有机成因:有机质生物降 干酪根热降解(成熟油) 解、干酪根热降解或热裂成因类型(4有机质低温降解(未熟-解、石油热裂解 分) 低熟石油) 无机成因:无机物热分解、 深源 16烃源岩形成的地质环境 ?大地构造条件:长期稳定继承性沉降的大地构造背景是烃源岩发育的基础。板块的边缘活动带,板块内部的裂谷,拗陷,以及造山带的前陆盆地,山间盆地等大地构造单位是主要沉积盆地类型。 ?岩相古地理条件:浅海区是最有利于油气生成的古地理区域 ?古气候条件:温暖湿润的气候是油气生成的有利外界条件之一。 简述烃源岩评价的有机地球化学指标。 ?有机质丰度:?有机碳含量?氯仿沥青“A”含量和总烃含量 ?类型 (3)成熟度 17油源对比主要方法和对比指标: 对比方法:?相关曲线法:将选择的石油与烃源岩中的几项指标的相对强度绘制成相关曲线,即可看出二者是否具有亲缘关系?指纹对比法?归一化对比法:将二者有关的生物标志物等指标,然后吧归一化的相对含量绘制成各种相关图。 对比指标:正构烷烃分类特征、异戊间二烯型烷烃、瑙、萜烷化合物特征、稳定同位素组成。 18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以及模式 ?压实作用形成的瞬时剩余压力?烃源岩内部的异常高压(泥质烃源岩的欠压实现象、蒙皂石脱水作用、有机质的生烃作用、流体热增压作用、构造应力)?烃类的浓度梯度 模式:?压实排烃模式?异常高压微裂缝排烃模式?扩散排烃模式 19油气二次运移方向受哪些主要地质因素的控制,他们如何影响油气二次运移的方向, 答:影响油气二次运移的方向主要地质因素主要有三方面:(1)地层的产状与区域构造格局;(2)优势运移通道的分布;(盆地水动力条件。(1分) (1)地层的产状与区域构造格局(3) 在浮力作用下,油气运移方向主要受地层产状和区域构造格局(坳陷和隆起的分布)的控制:油气运移的大方向由盆地中心向盆地边缘运移,从凹陷区想隆起区运移:位于坳 陷附近的隆起带及斜坡带是由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长期继承性发育的古隆起带对油气的聚集最为有利。 (2)优势运移通道的分布(3分) 优势运移通道孔渗性好,毛细管力小,油气运移阻力小,是油气运移的优势方向。优势运移通道受砂体分布的控制;优势运移通道受断裂分布的控制;盖层底面的构造脊是油气运移的优势方向。 (3)盆地水动力条件(3分) 在水动力的作用下,油气从剩余压力高值区向低值区运移,在压实流盆地中,水动力的方向一般与浮力的方向一致的,油气运移的大方向由盆地中心想盆地边缘运移;在重力流盆地中,水动力对油气运移方向的影响与水动力的强弱和方向有关。 23深盆气藏形成条件?气源条件:气源岩与储集层的空间配置关系和充足的气源是前提条件?储集层条件:分布广泛、孔渗性差、内部的孔隙结构自成系统?区域性平缓的构造倾斜?储集层普遍致密背景下的局部高渗带是形成商业性气田的关键 24控制煤层气富集的地质因素 ?煤的组成?煤的变质程度?煤层厚度?煤层的埋藏深度?煤层围岩的封闭性?地质的构造运动 25油气藏破坏的主要地质作用 1. 剥蚀和断裂作用 2. 热蚀变作用 3. 生物降解作用 4. 氧化作用 5. 水动力作用和水洗作用 6. 渗漏和扩散作用 27油气藏形成时间的确定一、确定油气藏形成时间的传统方法(地质分析法) 1、根据圈闭形成的时期确定油气藏形成的最早时间2、根据烃源岩的主要生烃期确定油气藏形成的最早时间3、根据油气藏的饱和压力确定油气藏形成的时间 二、基于储层成岩矿物组合确定油气藏形成时间1、储层流体包裹体的均一化温度2、储层自生伊利石测年油气进入储层后伊利石的生长就会停止,故在相邻的油、水层中,水中的伊利石年龄远小于油中的伊利石年龄。3、储层成岩事件及自生矿物生成序列 三、应用盆地数值模拟技术恢复油气藏形成时间:圈闭发育史+ 油气运移史—?油气聚集史 28天然气“晚期成藏”的观点?李明诚观点表明:一个大中型油藏平均自然寿命为120Ma,而一个大中型气藏平均寿命为70Ma?通过研究塔里木天然气的特征,得出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藏主要在晚近地质时期(新近纪以后)形成的。我国的主要气田都形成于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中生代以前形成的气藏都被破坏,说明天然气藏一般是短命的。?晚期成藏有三个方面因素决定:一是新生代以来普遍经历了烃源岩演化的生气高峰期二是新构造运动提供了大型的圈闭三是天然气聚集越晚,散失量越少,有利于形成大气田。 30决定盆地中油气丰度的基本因素 (1)在沉积层系中必须富含生油的有机物质; (2)有机物之所以能转化为油气,是因为有适当的受热历史,以达到热成熟; (3)要使油气富集起来,需要将分散的油气加以集中,油气运移必不可少; (4)为使油气聚集得以保持,则多孔储集层必须被不渗透的盖层所遮盖,并要有适宜的圈闭条件。 32简述前陆地盆地油气藏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主要类型:背斜构造圈闭油气藏,断层圈闭油气藏和地层圈闭油气藏 分不规律:总体上看,前陆地盆地油气系统主要受圈闭展布的特点控制,在靠近冲断褶皱带的一侧或冲断带内,主要形成背斜和断层圈闭油气藏;在靠近克拉通一侧的前缘斜坡带主要分布砂岩体上倾尖灭或地层超覆油气藏以及与张姓或张扭性有关的断块油气藏。在平面上,前陆地盆地内的油气田绕生油气中心呈条带状分布于平行造山带的构造带上。 33油气聚集带——同一个二级构造带中,互有成因联系、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一系列油气田的总和。 类型: (一)构造型?背斜型?断裂型?底辟型 (二)地层岩性型?潜山型?超覆尖灭型?地层不整合型?生物礁型?砂岩透镜体型 34裂谷盆地油气藏类型及分布规律 裂谷盆地油气藏类型多,主要有背斜油气藏、断块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地层不整合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坳陷型裂谷盆地中部,一般发育与基底活动有关的背斜油气藏、断块油气藏;断陷盆地陡坡带则主要发育滚动背斜油气藏、断块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洼陷带岩性油气藏发育,缓坡带则以岩性上倾尖灭油气藏、断块油气藏、地层不整合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为主。 35中国克拉通盆地三个特点 ?块体相对破碎,盆地规模偏小?经历了多开合旋回的叠合发育?新生代改造强烈 克拉通盆地的运移有以下三个特点 ?辐射状运移?垂向运移?长距离运移 油气藏分布规律:(1)油气田发育具分区性,表现为油气藏围绕生油凹呈环状分布,围绕优势运移方向展布,隆起带为主要油气田发育区。(2)油气田分布具分层性,它往往发育多套产油气层。 36叠合盆地三种类型?继承型叠合?延变型叠合?改造型叠合 37试述有机质演化模式及其应用。 ?是有机质演化的理想和完整模式,具体盆地有机质的演化更加复杂并且不一定完整。 ?不同盆地由于地质演化和地温梯度的不同,达到各演化阶段的温度和深度可能有很大差异。 ?有机质演化的四个阶段对于同一层位的有机质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但目前只能观察到它演化到现在的状态,而无法直接观察它演化的历史过程。
/
本文档为【石油打印啦啦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