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乡村少年宫作文社团教案 孔晓成

2018-06-08 21页 doc 55KB 131阅读

用户头像

is_963767

暂无简介

举报
乡村少年宫作文社团教案 孔晓成乡村少年宫作文社团教案 孔晓成 乡村少年宫作文社团教案 孔晓成 第一课:语文习作的知识点归纳1 ?.写人 写人的特点:着重写好人物,写出人物特点。写人离不开叙事,有时还要穿插一点儿景物描写。但这些都是为写人服务的。 记叙文类 1(通过事情来表现人物。可以一人一事,也可以写几件事,共同表现人物的特点。 2(要刻画人物的外貌与内心(心理活动)。这是为了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 3(要写好人物语言、神态、行为。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脾性。神态、行为是人物性格的具体表现,要把人物“做什么,怎么做”写具体。 4(如果写几...
乡村少年宫作文社团教案 孔晓成
乡村少年宫作文社团教案 孔晓成 乡村少年宫作文社团教案 孔晓成 第一课:习作的知识点归纳1 ?.写人 写人的特点:着重写好人物,写出人物特点。写人离不开叙事,有时还要穿插一点儿景物描写。但这些都是为写人服务的。 记叙文类 1(通过事情来表现人物。可以一人一事,也可以写几件事,共同表现人物的特点。 2(要刻画人物的外貌与内心(心理活动)。这是为了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 3(要写好人物语言、神态、行为。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脾性。神态、行为是人物性格的具体表现,要把人物“做什么,怎么做”写具体。 4(如果写几个人,要交代好几个人的关系和特点,主要人物要重点写,次要人物要简略写。次要人物烘托主要人物。 ?. 写事 写事:以事件为核心,其他要素围绕事件展开。首先考虑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把要记述的事情仔细想一遍。 记叙文类 1(交代清楚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事件(经过)、结果。 2(选择恰当的叙述方式(顺序、倒叙、插叙)。 3(围绕中心,重点突出。中心思想在叙述的过程中逐步反映出来。还可以通过主要情节反映文章中心,还可以通过反映事情内在意义的句子或词语来揭示文章的思想意义。 4(安排好线索。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 5(既要写整体,更要注意局部,恰当地进行细节描写。 第二课:语文习作的知识点归纳2 (一).写景 写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对自然现象、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具体的记叙和描写。 记叙文类 1(多角度细致地观察景物特征,围绕中心写出景物特色。 2(描绘景物要掌握动静结合的描写要领。 3(视描写对象安排描写顺序。景物描写顺序分为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两种。 4(用恰当、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修辞写景抒情。 (二).状物 状物:状物为主的重点在描述事物。它可以分为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两大类。 记叙文类 1(要选择自己熟悉和喜爱的事物来写。 2(要写出事物的特点(静态从形状、色彩、质地、用途等方面写;动态从外形、习性、活动和变化的状态等方面来写。 3(要“动态与静态结合”“事物与背景结合”地描写。 4(要写出对事物的感情。 5(要有顺序地写清楚,写静态顺序:形状——色彩——结构特点——用途(和自己有关)——点明中心;写动态顺序:外形——习性(动态)——和自己的关系——点名中心 第三课:语文习作的知识点归纳3 (一).读后感 写读后感:把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 分感想型读书和评价型读书笔记。 (二).议论文类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重视“读”,“读”是“感”的前提,“感”是“读”的延伸或结果) 2(亮明基本观点(要准确选择感受点—感受最深有话可说的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生活来谈 5(有叙有议,以议为主,叙为议服务(评价型)。 6(议论紧扣原文,不能有随意性。 (三).说明文 说明文: 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例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 1(首先要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 2(安排好恰当的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恰当是使用说明方法 4(注意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简明、通俗、生动) 第四课:课堂习作训练 第五课:语文习作的知识点归纳4 (一).书信 书信:一般书信:亲戚朋友之间平常往来;专门书信:感谢信、表扬信、慰问信、介绍信、证明信等。 (二).应用文类 1.一般书信包括称呼、正文、结尾、署名、日期五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是一定的格式和要求 2(称呼:平时你对收信人怎么称呼,在信中就怎么写(可以在称呼面前加上“亲爱的”“敬爱的”“尊敬的”等词语。从第一行顶格写起,称号后面要加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3(正文:正文是书信的主体,分两部分: (1)写出对收信人的问候,问候的语言要简练,从第二行空两格写起; (2)如果是回信,要写明来信收到,并内对来信的有关事项做出回答;如果要说的事情很多,可以分段来写,每段只写一件事,这样会使内容更清楚。 (3)写正文要做到两点:一是感情真实自然。二是重点突出, 言之有物。 4(结尾:根据自己与收信人的关系,写上祝福词。“此致”二字须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二字,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5(署名:对长辈和对同辈署名不一样。署名的位置在结尾的再下一行的后半行。 6(日期:写清年、月、日,以备查阅。日期写在署名位置的下一行。 (三) .日记 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以及自己的言行简明地记录下来。 1(第一行写明某年某月和星期几,也可以写当天的天气情况。 2(另起一行写正文。 3(有的还可以在正文前加上标,点明日记的主旨。 4(写的内容真实。注意选材,有新意。有自己的情感。 第六课:课堂训练 第七课:语文习作的知识点归纳5 (一).看图作文 供材料作文(仿写、缩写、扩写、改写、续写、给范围作文) 1(全面、有序地观察画面,掌握材料(整体观察,掌握脉络)。[根据内容列提纲] 2(认真思考和画面,明确中心(边看边想揭示中心,重点观察,体会中心)。[围绕中心定详略] 3(合理想象和丰富画面,开拓思路((1)补充画面;(2)扩展 画面。如:抓重点和特点,围绕中心,展开合理想象,可以就图像扩充画面情节,或离图想象补充画面的内容。)。[抓住重点写过程] 4(题目中用文字表述的提示与要求(揭示图意和中心的题眼)。[抓住细节写生动] (二).扩写 扩写就是一定的要求,抓住重点,对原文加以充分发挥,充实内容,增加细节,使文章具体、生动、形象、主题鲜明。 1(忠实原文的材料,紧扣原文的中心。 2(既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又要自然,合乎情理。不能漫无边际地增加内容,节外生枝。 3(要连贯成文,不能支离破碎。 (三).续写 把没有写完的文章继续写完,组成一篇新文章 1(根据文章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续写整个故事。 2(给已经写完了的文章写续篇。 3(原来文章是有完整的故事,要求根据原文内容展开顺理成章的想象,续写新的故事情节 第八课:语文习作的知识点归纳6 (一).想象作文 童话故事、科学幻想、寓言梦境、假想、畅想 1(在生活中寻找灵感,激发创作的欲望。 2(立足现实,想象合情合理(童话故事)。 3(想象要大胆、丰富、生动、新奇,不为真实生活束缚(科学幻想)。 4(想象要围绕中心,要以改造人们生活为终极目标(寓言梦境)。 5(构思精巧,选取独特角度和表达方法(假想、畅想)。 6(叙述有条理,描写要具体(假想、畅想)。 (二).改写 以原文为基础,用不同于原文的表现形式将内容写出来。 1(改变文体。 2(改变人称。 3(必须体现原文的中心思想,符合原文的主要内容。 第九课:课堂考查 第十课至十一课:语文习作标点的应运 引号和括号用法 分号和冒号的用法 破折号和省略号用法 1、引号 表示文中引用的部分。引号有双引号和单引号两种。一般用双引号,引文内还有引文,就用单引号。双引号和单引号反复使用。直接引用别人的话,用引号;间接引用别人的话,不用引号。连续引用几个文段时,每段开头都要用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用后引号。 引号的作用主要有: a(表示引语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 d(表示否定和讽刺 引语指行文中引用他人的话。成语、格言、诗词等,也包括拟声词、音译词。特定称谓指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称、简称、专用术语以及纪念日等。特殊含义指引号中的词语在其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思。 使用引用时,引文末尾标点的位置要注意。凡是把引用的话独立来用,末尾点号放在引号里边。如果引用的内容是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即引文没有独立性,引用部分末尾不用点号(问号、叹号可保留),整个句子该停顿处则停顿,该用何点号则用何点号。 2、括号 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注释或补充说明句中某个词语的叫句内括号。它必须紧紧跟在被注释的词语之后,被注释的词语后面需要停顿,点号要放在后括号后面。括号内的注释语如果带有标点,其最后一个标点(问号、叹句除外)应省去。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的叫句外括号。句外括号内的注释语如果是一句话,那么句末点号应该保留;如果不成句,就不句末点号。 3、分号和冒号的用法 (1)分号 表示一句话里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只有一重关系的复句,分句间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如果分句内部已用了逗号,分号之间必须用分号。如:白天,战士们坚守着已得的阵地;夜里,战士们向敌人发起新的攻击。 在多重复句内,并列分句之间必用分号。如:依照客观规律去办事,国民经济就能够均衡地、顺利地发展;违反这些原则,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就快不起来。 并列的分句出于分清结构和突出名单的需要,即使分句内部没有逗号,分句之间也可用分号。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分界处也用分号。如: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也用分号。 (2)冒号 用在提示语后面,表示提起下文或总结上文。运用冒号时要注意其提示范围。冒号提示的内容的末尾用句号。如果一个句号前的内容不全是冒号提示的,则这个冒号用得不正确。如: 这种惊人产事实证明:人如果老想着钱,看不到敌人的腐蚀进攻,就会走入歧途,可见这些事实是可以作为活教材的。(句中冒号只提示到了“歧途”,不包括后边,所以用错了。应把“歧途”后面的逗号改为句号。) 没有特别提示的必要就不要用冒号。如: 他表示:一定要来参加会议。(冒号应该删去) 比赛的结果出人预料:老年队竟打败了青年队。(冒号应该改为逗号) 在句子万分内部,不能用冒号。如:老师说了一声:“下课~”就走了。(句中不能用冒号,应删去。) “某某说”、“某某想”等后边常用冒号。但有时不想强调提示语,或不直接引述别人的话,则不用冒号而用逗号。 如果“某某说”是在所有引文的后边,“说”后用句号。 4、破折号和省略号用法 (1)破折号 表示对上文的词语的解释或表示语意某种变化。破折号的第一作用是对上文进行解释。这种用法与括号相似。它们的区别是:括号里标明的语句仅是对上文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读的时候不必读出;破折号标明的语句坚前文的解释说明,同时又是正文的一部分,必须与上下文连读下来。所以,对上文进行注释要注意到两者的区别,注释部分若是正文,就用破折号;若不是正文,就用括号。行文中表解释说明通常只用一个破折号引出,这类语句若插在句子中而且较长,可用双破折号,即注释语前后各一个。破折号的第二个作用是表语意的递进。这种情况下,通常能看出破折号前后在时间上的推移、在意思上的推进、在空间上的转移、在情节上的变化。破折号的第三个作用是表语意的转换,批语言表述中一个意思突然转到另一种意思上去,破折号前后不是同一方面的内容。第四个作用是表示声音的中止、停顿、延长。另外,破折号还用于连接歇后语,标明文章副标题和词、诗、文的作者及事项列举分承的各项之间。 (2)省略号 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主要用法有: a(表示引文的省略 b(表示列举的省略 c(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d(表示语意未尽 e(表示沉默不语 并列词语在句中作定语时,省略时只用“等”不用省略号。使用省略号要注意它和前后标点的关系。省略号前边如果是完整的句子,此句点号照用;如果不是完整的句子,一般不用点号。省略号后边一般不用点号。省略号后边有时用点号,目的在于分清结构,表示不与下文相混。 第十二课:关联词、修改病句、标点符号 (一)关联词 1、关联词语的意义 能够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连接起来组成比较复杂的句子的词语,就是关联词语。恰当的使用关联词语,能使我们在说话或者协作时达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2、常见的关联词语类型 ?并列关系——分句之间是并列的 既……又……、那么……那么……、一边……一边……、 有的……有的……、不是……而是…… ?递进关系——后一分句的意思比前一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 不但……而且……、不仅……还……、不但……还…… 不光……还……、……甚至……、不仅……还…… ?选择关系——表示要在前后两个分句中所说的情况中选择一种。 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或者……或者…… ?转折关系——前后分句的意思比是顺着说,而是有了转折。 虽然……但是……、虽然……可是…… ……却……、尽管……还是…………然而…… ?假设关系——前一分句假设一种情况,后一分句说出假设情况后的结果。 如果……就……、即使……也……、要是……就…… 假如……就……、哪怕……也…… ?因果关系——前后分句表示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因为……所以……、……所以…… 之所以……是因为……、……因此…… ?条件关系——前一分句提出条件,后一分句说出这个条件下的结果。 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 不管……都……、无论……也…… ?取舍关系——前后分句写了两种情况,说话人选择其中之一,舍去其余。 宁可……也……、与其……不如…… 3、关联词语的使用 (1)一般方法 初读句子,弄清分句之间的关系。选择关联词语,填入句子。在读句子,检查句子是否通顺,句意是否正确。 (2)两个注意点 搭配要得当:使用一组关联词语是要前后呼应,要“成双配对”,不能交叉使用,这样才能是句意畅通、明确。 运用要合理:该用的时候用,不该用的时候就不用,不要生搬硬套。根据句子表达的需要,正确的选择关联词语。 (二)句式变换 句式变换就是保持句子内容基本不变,根据表达和理解的需要把某种句式变成另外一种句式。小学生学习和考试中常见句式变换主要有以下几种: 1、扩句和缩句 扩句是把只有基本意思、表达简单的句子进行扩充,给其添加一些修饰、限制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 扩句时要注意: (1)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句型。(2)增添的词语要和原句中的词语搭配恰当。 缩句是把一个表达具体、生动的句子去掉修饰和限制的词语,保持句子最基本的成分。 缩句时要注意: (1)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句子要完整,句型不变。(2)去掉修饰和限制的词语时要一次去完。 2、陈述句、“把”字句与“被”字句的互换 这三种句式的变换只要根据各种句式的结构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变换后语句通顺,符合要求即可。 3、“直接引用”与“间接转述”的互换 “直接引用”与“间接转述”做好以下几点: (1)改换人称。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如果有第二人称,该为具体人称。 (2)改换标点符号。冒号与逗号互换,去掉或加上双引号。 (3)如果是问句,该为表示商量的祈使句。 (4)增删个别词语,保持句子的流畅通顺。 4、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 方法:(1)判断有无否定句,有的去掉,无的加上。(2)加上或去掉反问句、句末的语气词。(3)改变标点符号。(4)增删个别词语,保持句子的流畅通顺。 5、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都是表示肯定语气的句子,后者更加强烈的表示肯定。(双重否定句是指一句中有两个否定词语的句子) (三)修改病句 凡是不符合语法规则、逻辑、修辞和语言习惯的句子都属于病句。 1、常见的语法类型有:(1)用词不当(2)搭配不当(3)成分残缺(4)重复罗嗦(5)自相矛盾(6)词序混乱(7)指待不明(8)分类不当 2、怎样修改病句 1)认真的读原句,弄清楚句子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2)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 3)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来句子的意思。 4)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不是完整、通顺、符合情理。 3、常用的删改符号 删除号:用来删除字、标点符号、词、短语及长句或段落。 恢复号:又称保留号,用于恢复被删除的文字或 符号。如果恢复多个文字,最好每个要恢复的字下面标上恢复号。 对调号:用于相临的字、词或短句调换位置。 改正号:把错误的文字或符号更正为正确的。 增添号:在文字或句、段间增添新的文字或符号。 重点号:专用于赞美写得好的词、句。 提示号:专用于有问题的字、词、句、段,提示作者自行分析错 误并改正。 调遣号:用于远距离调移字、标点符号、词、句、段。 起段号:把一段文字分成两段,表示另起一段。 并段号:把下段文字接在上文后,表示不应该分段。 缩位号:把一行的顶格文字缩两格,表示另起段,文字顺延后移。 前移号:文字前移或顶格。 第十三课:语文习作的知识点归纳6 第十三课至十五课:修辞手法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利用根本不同的两种事物间的相似点作比。 基本结构:本体,比喻词,喻体 常用的比喻词有: 好象、仿佛、像……似的、如同、像……一样、……是、成了…… 2、拟人 拟人就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给事物以人的感情,使语言更鲜明、生动。 3、排比 排比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关、预期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手法。一般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词组成。 4、夸张 夸张是一种对事物作“言过其实”的描述的修辞手法。 5、反问 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判别方法:有问不答,答在其中。 与疑问句的区别:(1)疑问句是四种语句中的一种(其他三种是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是有疑而问,需要别人回答。(2)反问是修辞方法中的一种,反问句是无疑而问,意在肯定,不需要别人回答。 6、设问 设问是为了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明知顾问、自问自答的一种修辞手法。 要注意区别设问句与反问句:从句型特点上看,设问句是自问自答,答随问后;反问句是答在其中,让人从问中体会答案。 7、对偶 特点:字数相等,结构相似或相近,表达相关或相反的意思。常出现在“五言”或“七言”古诗中。 (五)标点符号 1、省略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 (1)表示文中内容的省略;(2)表示说话的迟疑;(3)表示说话断断续续;(4)表示意思没说完或者语意深长,余意未尽。 2、破折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 (1)解释说明;(2)意思的递进或转折;(3)声音的中断或延续。 3、引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 (1)表示引用别人或者直接说出来的话;(2)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3)表示成语、谚语、俗语或表示声响的词语,专用词语。 (五)修改病句的六大诀窍 修改病句在考试中是必考的选择题,虽然是病句,但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病,我们关键是能找出作者的考查点,拿到一个题我们就知道他要在哪里考查我们,故意在哪里设置错误,下面我就教大家六大诀窍。 1、看并列词:如“和、与、跟、同”这些词,往往把不该并列的并列起来。 例: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这里“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同时放在了“事件”之后,事件可以严肃处理但是不能批评教育,批评教育只能对人。 2、看数量词:关键是约数与确数之间的矛盾及约数与约数之间的差异。凡是看到数量词,第一想到的是数量词有没有用错。 例1:据统计,全省个人捐资办学万元以上的已将近400余人。 这里“将近400”与“400余”前后矛盾。 例2:这个孩子看上去也就十七八岁左右。 这里“十七八”就是约数,而“左右”也是约数,重复了。 3、看否定词:如“不、没有、否认、否则”重复出现,容易犯语病。 例: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这里“谁又能否认……呢,”意思是“谁也得承认”再加上“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意思就不对了。这里用了一个反问词代替了一个否定词。 4、看关联词:主要是关联词的搭配和跟关联词的主语应该放在什么样的位置。 例1: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上队员仍然克服 了困难,胜利攀登到了顶峰。这里“不管”改为“尽管”。 例2:以前,乡镇企业产品的质量不是比较差,就是成本高。 这里前半句的主语“质量”提前,使之成为后半句的主语;事实上后半句的主语是“成本”。这里应把“质量”放在“不是”的后面,同时“的”和“产品”互换位置。 5、看介词:介词短语一般作状语,修饰限制谓语。看到介词“使、通过、由于、经过”等介词时要高度重视。三人教育欢迎您 例1:由于曹雪芹所处的时代的阶级的局限,不可能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 这里“由于”后面的成份构成介词结构只能作状语,后面缺主语,可以在“不可能”前面加“他”。 例2:通过老师的辅导,使他的成绩提高了。(我们初中甚至小学就常练) 6、看两面词:如“能否、是否、好坏、有没有”凡是这种词出现了,一般是前后两句,前面讲了,后面要有所呼应,否则会犯判断不够严密的毛病。 例:继续保持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的作用,已经成为无产阶级政党生死攸关的大问题。 这里“生死攸关”是两面词,而前面只有“生”的条件,只有一面,所以在“继续”前加“能否”。 (六)比喻和比拟的区别 比喻和比拟,都是加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但它们是两种 不同的修辞方式。初中教材中说:“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晚乙事物,甲乙两物有主有从;比拟重在"拟",即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甲乙两事物彼此相融,浑然一体."这仅是一种概括性的区别原则,如果教师照本宣科,不仅初中学生不易理解,就是高中学生也怕难于接受.我以为必须作进—步的全体阐释。 1、比喻与比拟的性质不同、作用不同.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惑知事物。比拟即模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渭、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或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乙事物—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动,有感情的;它比甲事物具体实在,于是本来较抽象、不太实在的事物变得具体实在了,当然就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由此可见,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而比拟却是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喻和比拟最重要的标志。请看如下例句: (1)故人已经成为瓮中之鳖,不好玫暂且围着算了。(徐海东《奠基礼》) (2)他确乎有点像一橡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老舍《骆驼祥子》) (3)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杨朔《金字塔夜月》) (4)真理它却不会弯腰。(臧克家《胜利的狂飚》)三人教育欢迎您 例(1)取瓮中之鳖待擒这一点说明敌人当时的处境,二者有相似点,能给人具体形象的感受,这是比喻。例(2)从树的外形特点联想到样子的外貌、气质特征,两者有相似点,也属比喻。例(3)“月亮”、“星星”本是无生物,并无“露面”、“惊散”这样的特征,现以生物的特征描写它们(只是为了让其情态逼真,跃然纸上,这是比拟。例(4)将无形的抽象物“真理”人格化、形象化,也属比拟。 (二)比喻与比拟的句式结构不同。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例如“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诲”(袁鹰《十月长安街》)。这是暗喻、由本体(长安街)、喻体(大海)、喻词(成)构成,又如“我们之闻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鲁迅(故乡))。这是借蝓,借“厚障壁”比喻“我”与闰土之间形成的隔阂。它把本体和喻词都隐去了,只用喻体代替本体。另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尔基《海燕》)。这却是拟人句,将“波浪”当作人描写,赋予它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比喻和比拟虽然是两种党见而又容易混淆的修辞格,但只要我们把握了区分两者的要领,就会一目了然 (七)对偶与对仗 对偶和对仗是两种极为相象的语言形式。所谓“相象”,是说它们相同之处较多而不同之点较少,所以区别起来就较为困难,甚至连 一些工具书对这两个概念都解释得含糊其辞,不甚了了。如《辞海》“对仗”条下注释曰:“指诗文词句的对偶。”陕西教育出版社的《古文自学辞典》则解释“对偶”为“修辞方法一种,……诗歌中叫„对仗?。”如此以“对偶”注“对仗”,用“对仗”释“对偶”的辗转解说,造成了概念的混淆,其结果是使人误以为“对偶”与“对仗”是一回事,是一个概念的两种称谓。 那么,究竟什么是“对偶”?什么是“对仗”?二者有什么区别呢?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这种对称的语言方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格律诗词的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因而格律诗词的对仗要求也就甚为严苛,符合上述原则的诗词联句便是对仗的;否则就是不对仗或对仗不工稳,这是诗词创作所不允许的。 了解了对偶与对仗的特点,就能一般地区别什么是对偶,什么是对仗了。例如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这两个句子各方面都符合对偶的要求,但由于其平仄不相对,音律欠和谐,并在同一结构位置重复使用了“天下”、“之”、“而”等这样 的词语,所以不合对仗的要求。再请看下面这个例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白乐天》)三人教育欢迎您 这组联句是原诗中的颈联,无论哪个方面都完全合乎对仗原则,而且对得极为工稳,是最为典型的对仗联句。 (八)什么叫“顶真”, “顶真”也叫“顶针”、“联珠”,是汉语修辞方法的一种。就是用前文的结尾(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做下文的起头,使语句互相衔接,紧凑流畅,生动活泼。 例如李白的《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诗: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 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罗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顶真”趣闻: 过去,一个村里有两户大财主。一户姓张,一户姓王。两家都广有田产,只是姓张的五个儿子都是瞪眼瞎,而姓王的五个儿子都是读书人。 一年中秋,姓王的财主把五个儿子召集在一起说:“今年收成不错,咱们要好好庆贺一番,只是要兴个新规矩,咱们喝酒联诗。”几个儿子拍手叫好,让爹爹先起句。王财主清了清嗓子,念了一句“五谷丰登”,老大紧接着道:“登殿见君。”下边老二、老三、老四、老五也不肯示弱,依次吟道:“君见心喜。”“喜气临门。”“门临五福。”“福 自天降。”。联完句后,全家快快乐乐喝起酒来。三人教育欢迎您 姓张的财主听说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对儿子们说:“人家王员外,几个儿子都有学问,喝酒联诗,好不痛快,哪象你们,只有一身笨力气,学问上一窍不通。”几个儿子都不服气,请父亲出首句让他们联。张财主略微得到点安慰,也学着王财主说:“五谷丰登。”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五依次往下联:“灯消火灭。”“灭门绝户。”“户大出鳖。”“鳖爬鬼叫。”“叫哭连天。”气得张财主老半天没说出话来 (九)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1)比喻。俗话叫"打比方"。一种是明显地打比方。常用的比喻词有:象、好像、似、好似、若、如、如同等。例如,太阳象个红球,慢慢地升起来。另一种是暗暗地打比方,常用的比喻词有:是、成为、变为等。例如: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2)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把所要描写的事物故意夸大或缩小的写法叫夸张。如:大虫怒吼一声,就象晴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山冈也动了。 (3)拟人。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的方法。运用拟人的方法可以使人觉得生动、形象、亲切。如: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 (4)排比。用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一些句子或词组排列起来,表达意义密切相关的内容,借以增强语气。如: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5)对偶。对偶句结构整齐匀称,读起来琅琅上口。如:两个 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练一练 读下面的句子,看看是用什么方法修饰的,再仿照例句写出两个句子。 飞机排成"人"字形,像银燕一样飞过天空。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他是那么平凡,那么朴素,那么纯真,那么谦虚。 茉莉花开,香飘万里。 第十六课:考查
/
本文档为【乡村少年宫作文社团教案 孔晓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