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贺铸 鹧鸪天 苏轼_江城子_和贺铸_鹧鸪天_的比较探析

2017-09-02 12页 doc 28KB 81阅读

用户头像

is_668482

暂无简介

举报
贺铸 鹧鸪天 苏轼_江城子_和贺铸_鹧鸪天_的比较探析贺铸 鹧鸪天 苏轼_江城子_和贺铸_鹧鸪天_的比较探析 第16卷第4期 鄂州大学学报 Vol(16No(4JournalofEzhouUniversity 2009年7月Jul(2009 苏轼《江城子》和贺铸《鹧鸪天》的比较探析 李青云 (《鄂州大学学报》编辑部,湖北鄂州436000) 摘要: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和贺铸的《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是两首以词的形式写 成的悼怀亡妻的作品,堪称古代祭妻篇章的不朽之作,都具有回肠荡气的艺术感染力。文章试从两首词的情感表达、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的异同进行比...
贺铸 鹧鸪天 苏轼_江城子_和贺铸_鹧鸪天_的比较探析
贺铸 鹧鸪天 苏轼_江城子_和贺铸_鹧鸪天_的比较探析 第16卷第4期 鄂州大学学报 Vol(16No(4JournalofEzhouUniversity 2009年7月Jul(2009 苏轼《江城子》和贺铸《鹧鸪天》的比较探析 李青云 (《鄂州大学学报》编辑部,湖北鄂州436000) 摘要: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和贺铸的《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是两首以词的形式写 成的悼怀亡妻的作品,堪称古代祭妻篇章的不朽之作,都具有回肠荡气的艺术感染力。文章试从两首词的情感表达、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并简析其形成原因。 关键词:《江城子》;《鹧鸪天》;表现手法;艺术风格中图 1 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004(2009)04-0054-04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处,明月夜,短松冈。头白鸳鸯失伴飞。 夜来幽梦忽还 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 ———苏轼《江城子》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 ———贺铸《鹧鸪天》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一幅夫妻久别重逢的感人场面,表现了夫妻间的真挚情爱。除此以外,词人还展开丰富的想象,作了大胆的设想,把死后本无感觉的人想象成有情有义之人,在黄泉下一样思念和关怀着词人,寄寓着词人对亡妻的深入的了解及深切的关怀。所以木斋在《苏东坡研究》中说:“他将豪迈、洒脱的胸襟溶入令人九曲回肠的题材之中,而使人在‘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些表面凄凉的意象之中,感受到某种超旷之美。词人写凄清悲 2 凉,却绝不深入细腻地刻画,而是以‘千里’、‘十年’、‘泪千行’及‘明月夜、短松岗’这些大字眼、大景致、大画面来表现,从而化凄清而为苍凉,转婉约而为豪放”[1]。 与苏轼《江城子》抒情的外显热烈、大开大合不同,贺铸的《鹧鸪天》词内隐、惜墨如金,于平静的笔端之下饱含对妻子的深情。词作由物及人,缘物生情,词中所选景物,营造了一幅空旷伤神的画面,奠定了整首词的凄凉格调:清霜沥打后梧桐半枯死,原本誓死相随的鸳鸯而今却只身单影孤独飘零,原上历历草,露水随风逝,新冢之旁,旧宅相伴依依,这些都让人自然想象到词人在晚秋冷夜孤守空阁,寂听冽雨,是多么的希冀着自己亡妻之灵的归来相逢~“谁复挑灯夜补衣~”真切地刻划出词人翻江倒海的内心,极曲致地传达出对妻子的挚爱。这其中蕴藏着的落魄伤怀,凄凉辛酸,相较于“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的直白,更多了一种失落的幽叹和怀恋之情。 (二)苏词写生死相隔的思念,以抒情见长,既亲切又富有情趣,贺词抒写生死相别的愁情,以述理取胜,富有理性的光彩。 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展开想象的翅膀,生动逼真地铺写了一幅夫妻久别乍逢的感人场面,显示出爱 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是一首情致凄恻的悼亡词,历来评价很高,读此词,确实能看到字字都浸着血泪, 3 听到作者锥心裂肺的恸哭之声。贺铸的《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气氛深婉凄切,情感真挚沉郁,读来也殊为动人。这两首以词的形式写成的悼怀亡妻的作品,可谓文质兼美,堪称古代祭妻篇章的不朽之作,都具有荡气回肠的艺术感染力。但两相比较又可品味出不同来,苏词以泼墨如水、大开大合的方式直写浓情,外显热烈;贺词以惜墨如金、沉郁顿挫的方式曲写失妻之痛,内隐沉郁;苏词写生死相隔的思念,以抒情见长,既亲切又富有情趣,贺词抒写生死相别的愁情,以述理取胜,富有理性的光彩;两词同是虚实相映,但苏词重在以虚映实,虚中见实,贺词则重在化实为虚,实中有虚;苏词多用白描,贺词多用比兴。 一、两首词的比较 (一)同是抒写对亡妻的深切思念之情,苏词以泼墨如水、大开大合的方式直写浓情,外显热烈,贺词以惜墨如金、沉郁顿挫的方式曲写失妻之痛,内隐沉郁。 苏轼的《江城子》哀情外显而热烈,泼墨如水,大开大合,淋漓尽致地抒写了夫妻间的深情厚意。“自难忘”、“肠断”、“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都是作者直抒胸臆之词,流露了作者对亡妻的一片深情。词人又借助梦境,逼真地描叙了 收稿日期:2009-05-08 作者简介:李青云(1964-),女,湖北鄂州人,《鄂州大学学报》编辑部,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4 第4期李青云:苏轼《江城子》和贺铸《鹧鸪天》的比较探析 55 情的纯真美丽,其抒情既亲切又富有情趣。词的开头“十年生死两茫茫”,迸发出长久郁结于心的深长悲叹,为全词定下了主调,凄哀至极。十年之久未能冲淡作者心中的浓情,却化作深夜梦回的纵横老泪。不必刻意思量,往昔深情却仍魂牵梦萦。在梦中回到故里,闺房之中的妻子见了自己,两相凝眸无语却泪落千行。“纵使相逢应不识”全是因为作者已经“尘满面,鬓如霜”,悲怆之情何以言表~“小轩窗,正梳妆”这一具有典型特征的生活片断,写出了一对年轻夫妻相亲相爱的和美关系和幸福生活的情景。全词在抒发对亡妻的思念之情时,着力描写夫妻间的闺阁之乐,表现夫妻的恩爱和睦。 与苏词所表现出来的浓郁的抒情性不同,贺词浸润着深沉的人生感慨,有着哲理的冷静揭示,显得沉郁而富有理性光彩。词的开头“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是作者感怀往事的触发点,曾经携手历经风雨的柴米夫妻,曾经海誓山盟不离不弃的恩爱伴侣,如今却生死相隔、音书不通了。联想自己的处境,作者写出这样两个意象:“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词人以梧桐的半生半死,鸳鸯的失伴孤飞为喻,既抒失偶之痛楚,也发人生之感慨。“原上草, 5 露初晞”化用“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之意,以露水易干为喻,慨叹人生之短促,功名之有如云烟,笔调委婉地将自己不得志的蹉跎人生寓于其中。 (三)表达方式上同是虚实相映,但苏词重在以虚映实,虚中见实,贺词则重在化实为虚,实中有虚。 虚实相映是这两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的显著特色。苏轼的《江城子》另有一个小标题是《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很显然,苏轼的词中虚构了一个梦境,而且频繁地运用想象、假设的手法,然而这虚幻中又透着实。“纵使相逢应不识”是虚,“尘满面,鬓如霜”是实,十年的宦海浮沉和尘世变故使得苏轼心灰意冷,身心苍老。“料得年年肠断处”设想了死者的痛苦,“明月夜,短松岗”却是真正的伤心源泉,长眠地下的亡妻孤独哀伤,苟活于世的苏轼的思念更是难以忘怀。而在梦境中,“小轩窗,正梳妆”既是梦中所见,也是当时生活的实际情形,是恩爱夫妻平日生活的生动写照。“唯有泪千行”感叹的正是而今的物是人非。这样的虚中有实,感慨了现实的无奈,倾诉了十年分别的沧桑变故,更营造了一种“天人永诀”的哀伤。梦是虚幻的、缥缈的,然而梦中人的感情却显得那么真挚、深沉,实实在在,或者可以说,正是因为借助于梦境的虚幻与缥缈,才格外地显得情真意切。 而贺铸的《鹧鸪天》则用清丽而哀婉的语言在极写悲戚的写实之下却有着深层的虚。词中展现了一幅“万事非”的景 6 色,营造了一幅空旷伤神的画面,奠定了整首词的凄凉格调。那些看似无规律的景物,却因贺铸对亡妻的追念而有机结合,更平添了绵亘的深情。所有的景都不是单纯的表面上的景,所有的景物都蕴含着深意。“梧桐半死清霜后”暗用枚 乘《七发》中的“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其根半死半生”的典故比喻失偶,“鸳鸯失伴”的用意昭然若揭,“原上草,露初晞”化用古乐府的诗意感叹人生短促,“旧栖新垅两依依”,往昔的老房子和新坟两两相依寓示着两人虽已隔世,但心却永远在一起。可见,贺铸所选取的景物,不仅仅为了营造凄冷的气氛,更是深情的汇聚。眼前真实的景物背后却是最深挚的情,一景一思绪,景景皆是情,看不见,触不及的深情借景物得以表达,景物虚化为情,实中有虚,景外凝情。 (四)在表现手法方面,苏词多用白描,贺词多用比兴。白描是苏轼《江城子》的最大语言特色。全词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娓娓诉说自己的心情和梦境,却字字出自肺腑,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词中一字一句皆落于实处,却于浅显处意绪万千。像日常生活一样,平淡无奇,一如苏轼历来欣赏的“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艺术风格。白描的笔法,褪去一切辞藻铅华,却勾勒出一场生死诀别。《唐宋词赏析》评价说:“本词通篇采用白描手法,娓娓诉说自己的心情和梦境,抒发自己对亡妻的深情。情真意切, 7 全不见雕琢痕迹;语言朴素,寓意却十分深刻。”,2, 贺铸的《鹧鸪天》则是以比兴手法见长。“梧桐半死”、“失伴鸳鸯”形象地刻画出作者的孤寂和悲凉。梧桐,据晋代崔豹《古今注》卷下《草木》说:“合欢树,似梧桐。枝叶繁,互相交结。”这似是指连理树,前人多用以比喻夫妻恩爱,同样,“鸳鸯”从来也是伉俪情笃的象征,孟郊《烈女操》云“鸳鸯会双死”即是此意。“清霜”、“头白”暗指人之年老,作者五十岁丧妻,故说“梧桐半死”于“清霜”之后,“鸳鸯失伴”于“头白”之时,比喻运用得形象而又贴切。“原上草,露初晞”可以比喻人生短促,也喻指妻子新丧,同时因为它描绘了荒郊青草萋萋的景象,烘托了一种凄凉的气氛,正引启了下面“旧栖新垅两依依”一句,使景与情两者相得益彰。值得一提的是,贺铸作词一个很大特点是其词的词牌名很多是从其词中抽取出来的,不作寻常的词牌名(如《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又名《横塘路》),而这首《鹧鸪天》,贺铸曾给它定名为《半死桐》,其比兴的意义更显而易见。 二、两首词形成区别的原因(一)背景的不同 苏轼生长于北宋中叶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家庭,青少年时期就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苏轼年少时就关心时政,希望能继承范仲淹、欧阳修等的事业,在政治上有所改革。但由于自身所处阶层的局限性,以及社会危机的复杂性,使他处于新旧两党斗争的夹缝之中,因而在政治上屡屡受挫。政治上的 8 挫折,又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情绪。苏轼在《自题金山画像》诗中“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是激愤之辞,是不平之鸣,是他一生政治悲剧的写照。苏轼一生颠沛流离,饱尝人世辛酸、世 56 鄂州大学学报第16卷 事艰难,而爱妻的过早去世更是对他情感生活的沉重打击。现实的困顿,加之中年丧偶的打击,使其悼亡词中既与亡妻诉说无尽的思念,也向亡妻诉说自己仕途的不顺。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江城子》是苏轼知密州时为悼念妻子王弗而写的悼亡词。王弗十六岁与苏轼结婚,她性格“敏而静”,这与苏轼的坦直豪放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两个刚柔相济的个性,恰好互补互助。王弗知道苏轼勤读苦学,她就伴他“终日不去”,对书中记事,苏轼偶有遗忘,她都能从旁提醒,苏轼问她其他书籍,她也“皆略知之”,苏轼当时年轻气盛,易于冲动,善解人意的王弗自然而然地成了他的“贤内助”,然而好景不长,王弗年仅二十七岁就病逝于京师,次年归葬于故乡四川祖茔。在青春年少之际去世的王氏,留给词人的是她美丽的容颜,娇媚的姿态。不管时间是怎样的流逝,往昔的欢乐一幕幕都定格在词人的脑海中,临窗梳妆的美好记忆挥之不去。经过十年宦海沉浮的苏轼,已近不惑,但饱满的情绪,热烈的情怀,浓郁的情思依然无可阻挡,在 9 这首词中表达出对亡妻深挚的思念之情。 《鹧鸪天》写于贺铸晚年闲居苏州期间。贺铸一生屈居下僚,飘零转徙,生活极不安定,经济上不很宽裕,过着“日俸才百钱,盐斋犹不供”的艰难日子。贺铸夫人赵氏,虽是宗室之女,却勤劳贤惠,勤俭持家,对丈夫十分体贴,夫妻感情甚笃。贺铸曾有《问内》诗写赵氏冒酷暑为他缝补冬衣的情景,妻子也成了志不得伸、对仕途渐已心灰意冷的词人最大的心理慰藉。词人晚居姑苏后的偶然一次北上,竟成了与妻子的永诀。词人北行后回到苏州,躺在死者睡过的床上,聆听着南窗的夜雨,遥想当年妻子在深夜里为自己补衣的情形,不禁悲从中来,对亡妻的深切怀念之情油然而生。赵氏亡故之时,贺铸年近五十,夫妻甘苦共尝几十年,艰难的生活留给他们更多的是相互体贴和照顾,深夜补衣是词人最觉温馨的情景。可以说夫妻两人长期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的贫贱生活,是其两情相依、超越生死的悼亡之情的深厚感情基础,也酿就了这对糟糠夫妻的深笃情爱,所以爱妻一旦撒手而去,词人自然不免哀思无穷,虽然没有少年夫妻的激情,却多了一份沉静,因而在词作中就表现为平静的笔端饱含对妻子的深情。 两位词人因为不同的生活背景,从不同的角度选取自己最熟悉又最具典型特征的生活片段,表现对亡妻的真挚情爱,都极富感染力,在艺术表现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10 (二)性格的不同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文便是人性格的反映。苏轼和贺铸的作品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现了各自性格的差异。 木斋在《苏东坡研究》中说:“在人们的心目中,苏东坡是幽默诙谐的化身,是身处逆境而能保持旷达的情怀、随遇而安的快乐者,是虽然不能不做官而又能‘醉眠芳草’的心隐之士等等,从而成为身处困境时效法的楷模。”苏轼尽管 一生历经坎坷,却性格豪爽,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不去自艾自怜身世。无论受到多大的打击,被流放到多么偏远艰苦的地区,他都能够随遇而安。《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可见出苏轼性格中奔放、雄浑的一面。在他的内心深处,始终对生活充满热情,对亲人爱人充满温情。妻子王弗死去整整十年之后,苏轼对她还念念不忘,惦念入梦,梦醒作词,关切之情溢于言表。这样深厚的生死未了情,古往今来的悼亡诗词中,实属罕见。同样是写悼亡,苏轼能由伤痛入笔,却能从伤痛中解脱,反映了苏轼“不留意于物”的豁达气度与潇洒的胸襟,更是他看透一切后的超脱。他奔放的个性,旺盛的气势,注定了他表达感情的方式是毫无保留地将感情的闸门打开,任感情的潮水奔涌而出。 贺铸是宋太祖孝惠皇后的第五代族孙,其六代先祖有广平郡王的封号,在门第上未免有傲人之处,很难将自己与寒微子弟视为等同,但已经没落的家世却又使他不可能与当世的 11 权贵比肩。在做武官时他雅嗜文学,与同僚想必很难有共同语言,但转为文职后他身上又难免带有武人出身的粗豪性气,和文士们也显然只能结一时之交情,难作终身之挚友。所以他无论在什么地方,似乎都是人群中的异类,无法摆脱根深蒂固的“不合群”的感觉。因为父亲是个武将,又系出名门,所以贺铸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既好于文,又擅习武,并有了“文治邦国,武定天下”之志。同时他也养成了刚正不阿,敢于直言争辩的秉性,这注定了他仕途的坎坷和命途的多舛。《中国文学史》说“贺铸出身于贵族,少时意气豪侠,喜谈当世事,不肯为权贵屈节,因此浮沉下僚,郁郁不得志。”,3,然而其情感却兼具了豪放的昂扬个性和细腻的儿女私情,是阳刚之壮美与阴柔之优美的融合,4,。其“心性和胸次使词人别具一种观物入妙之功,能将外界的精美绮丽、轻灵细巧的物象摄入眼底,与胸中千丝万缕的柔情绮思熔冶为一体自有一种雍容妙丽、深幽柔婉的情韵。这种心性胸次还使词人具有一种潜气内转之功,能将强烈奔放之情内敛为幽渺芬馨、深细柔婉之情。”,5,因而与妻子几十年相濡以沫的生活终止之时,词人能从眼前之景中曲折地表达对亡妻的深切怀念之情。 (三)美学追求的不同 苏轼的思想比较复杂。他将儒、道、佛三家思想融于一体,形成了既矛盾又统一的思想体系。他少年时爱好《庄子》的 12 文章,后又喜和僧人交往。在生活上,他要求安然应物,认为“游于物之外”便可“无所往而不乐”(《超然台记》),体现了佛、道二家超然洒脱的态度。在政治上,他从儒家思想出发,“奋厉有当世志”(《东坡先生墓志铭》),向往“天下治平”的清明盛世,一生都在宦海中摸索前行。苏轼对世事人生旷达通脱,用出世的精神积极入世,即使身处困境仍能坦然处之。因此,政治上虽然屡受挫折,但他却没有一蹶不振;情感上,情深却不为情所累;创作上,便是“似淡而实”的艺术特 第4期 色,在《江城子》中表现为多用白描。 李青云:苏轼《江城子》和贺铸《鹧鸪天》的比较探析 57 人诗“惆怅人间万事违,两人同去一人归”。“梧桐半死清霜后”脱形于枚乘《七发》“龙门之桐……其根半死”,白居易《为薛台悼亡》“半死梧桐老病身”,喻夫妻为梧桐,死去一方,喻半死,而“露初晞”应来自于古乐府“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词句有如此多的出处,这主要是贺铸善于融化前人诗句入词,他融化前人诗句的技巧,堪与周邦彦比美,这也是词中用典远多于苏轼的原因。贺铸追求的是“平澹不流于浅俗;奇古不邻于怪僻;题咏不窘于物象,叙事不病于声律;比兴深者通物理,用事工者如己出;格见于成篇, 13 浑然不可镌;气出于言外,浩然不可屈”(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七)。比较注重词之传统的审美特征,或汲取楚骚余韵,以比兴、寄托的方式抒写隐曲之情。语言表达方面,贺铸善于写情写景互相交融,语言含蓄而不直露,这点在本词中也可明显看出。 苏轼“以诗为词”,打破了词的狭隘的传统观念,开拓了词的疆域,突破了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遵守词的音律规范而不为音律所拘,挥洒自如,表现出丰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的语言风格。词至苏东坡,不再仅仅是倚红偎翠、娱宾遣兴的工具,而是天地万物,嘻笑怒骂无不可入于笔端。身在荒远的北国,思念家乡,梦会亡妻,这无疑是典型的婉约词题材,但一入东坡之手,便绝不似柳七、秦观之作。他将豪迈、洒脱的胸襟溶入令人九曲回肠的题材之中,从而化凄清而为苍凉,转婉约而为豪放。 [1] 与苏轼的天纵奇才不同,贺铸的诗词成就,与后天的涉猎有关,正如叶梦得《贺铸传》说“掇拾人所遗弃,少加隐括,皆为新奇”。“同来何事不同归”语出《北梦琐言》中徐月英送 【参考文献】 ,1,木斋.苏东坡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4 1998:8.,2,王方俊,张曾峒.唐宋词赏析,M,.济南:山 东文艺出版社,1984:10.,3,游国恩.中国文学史,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81.,4,冷成金.唐诗宋词研究,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4.,5,李晓湘.论贺铸 的性格矛盾,J,.中国文学研究,1994(4):35. (责任编校:王晓辉) OntheComparisonofJiangchengziandZhegutian LIQing-yun (EditorialDepartmentofJournal,EzhouPolytechnic,Ezhou436000,Hubei,China) BothJiangchengziandZhegutianareconsideredasmasterpiecestothememoryofdeadwife,withasoul-stirringAbstract: artisticappeal.Inthisarticle,thedifferencesoftheemotionalexpression,techniqueofexpressionandstyleofartbetweenthetwopoetriesarecomparedandthecausesarediscussed. Jiangchengzi;Zhegutia;techniqueofexpression;styleofartKeywords: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 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15
/
本文档为【贺铸 鹧鸪天 苏轼_江城子_和贺铸_鹧鸪天_的比较探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