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2017-09-21 3页 doc 14KB 31阅读

用户头像

is_083599

暂无简介

举报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谈制度文化对学校发展的推动作用 发表于:2012年07月11日 08:37 0 学校制度文化是指社会期待学校(包括学校师生)具有的文化品质,包括信念、价值观、态度及行为方式等。为了达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要赋予学校制度与宽容品质相同意义的品质,那就是学校制度的文化意义。 我们以国家或政府机关所颁布的与学校及其成员直接有关的法律、章程、守则和规定,如《学校教育法》、《教师工作规范》、《中学生品德教育大纲》、《小学生守则》为依据,将这些纳入到学校制度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切实保证学...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谈文化对学校发展的推动作用 发于:2012年07月11日 08:37 0 学校制度文化是指社会期待学校(包括学校师生)具有的文化品质,包括信念、价值观、态度及行为方式等。为了达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要赋予学校制度与宽容品质相同意义的品质,那就是学校制度的文化意义。 我们以国家或政府机关所颁布的与学校及其成员直接有关的法律、章程、守则和规定,如《学校教育法》、《教师工作》、《中学生品德教育大纲》、《小学生守则》为依据,将这些纳入到学校制度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切实保证学校正常运行。 学校制度文化承载或表达的都是精神或观点文化。由于学校制度文化并不都是由学校自身规定的,因而它对学校来说,起码在起始阶段带有强制性,是一种外在的文化,或者说是纯制度文化。只有当这种外在文化被学校成员所认可、所接受,从而转变为学校内在文化时才能对学校成员行为,对学校教育活动有深层的影响。好的学校制度文化的确立,可能要经历很长时间,同时它必须满足社会的需求和个体的需求。 树立正确观念,建立“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以发挥制度文化育人作用,首要前提是建立一个既符合社会需求,又符合学生个体需求的学校制度文化,两者缺一不可。相对简单机械强迫的管理,“以人为本”的模式从本质上是一种“软”的管理,把学生的学校生活看做是自身生命不可复演的一种经历。通过对人的积极主动性的调动,将学校制度文化转化为学生内心法则和外显行为。此时,尽管建立许多规章制度,学生不会有压抑感,心情舒畅。因为这样制度出台都是经过学生公认的程序:调查清楚,弄清情况;发扬民主,热烈讨论。这些规章来自于学生,所以符合主体需要,大家就能自觉地维护和执行。这种模式的建立离不开相对宽松的环境,制度文化的解释者(或执行者)首先应有平等意识,树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观念,选择适当途径,吸取各方面信息,点滴积累;参与交换意见,指导交流,发挥教育者知识经验等方面占有的优势,力求以多角度的思维与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建立不失原则而又可亲可爱的学校制度文化。 另外一个方面,我们还要注意到学校隐性课程的作用,注重发挥隐性课程功能,达到育人目的。具体来说,学校制度文化本身就作为隐性课程的一部分,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所以在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应借鉴隐性课程实现的机制为学生发展服务。 一、认识导向功能。道德认识是学生对是非、善恶、美丑的理解、掌握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相应的价值观和判断能力,道德认识在人的品德形成中需要一定的灌输和说理,但也离不开学生长期生活于其中的可知可感的一种具体生动的环境影响。好的学校制度文化是这种环境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此间,如文化传统、校园气氛、集体舆论以及教师言行评价的强化,都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参考系数,并传递出一定的价值观信息给学生以暗示和导向,都将对学生态度和认识的形成发挥着导向作用。 二、情感陶冶功能。学校制度文化若从形式上看,则可分为传统、仪式和规章。虽说规章相对传统和仪式而言的教育作用是外显的,但它毕竟不同于德育课程中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所产生的集中、系统的效果。它对学生产生的作用更多的是一种气氛的影响,使人与这种环境相互作用,使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获得一种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特别是这种良好的校风和传统),可这种情感的形成尤其离不开隐性课程的体验、熏陶、感染的作用机制。情感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情境性”。任何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隐性课程恰好提供了现实的情境让学生体验感悟,从而使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情感。这是学校制度文化发挥作用的最佳方式,因为它替代传统制度文化中机械说理的局限性,温柔中不失刚性的魅力。此间,陶冶作用发挥与制度 解释者(或执行者)的主体形象的树立是分不开,这是由教师劳动手段主体性决定的。当一切妥帖时应淡化教师作用,以更显示教师的挚爱、真诚以及自身的人格力量。 三、行为规范功能。行为表现是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外在标志,隐性课程可以对学生道德行为起重要的约束、规范作用。由于学校制度文化的规章设置、仪式和传统的形成都渗透着学校的道德要求与教育意志,是一个有情感色彩的具体生动的环境,因此可以通过暗示、舆论、从众等特殊机制对学生产生潜在的心理压力和动力,自觉感受到这种影响不带有强制性,在这种环境中学生感觉自己是一个被尊重的主体,从而主动地接受外部影响,而不带有任何逆反性。 学校的制度文化,有时是几代人智慧的沉淀,被证明是正确的,但在学生眼中始终是约束人体的异己的东西。由于学校制度文化存在着由外及内的过程,要使学校制度文化发挥最大效能,必须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学校制度文化,特别是对规章制度的执行,必须与学生思想工作相联系,在执行规章制度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思想的变化。其实,执行某项制度的过程也是就某一针对性事件或普遍性问题,反复说理宣传的过程,争取得到学生内心的认同。 学校制度文化的动态与静态管理相结合,会使学校制度文化具有规范性特点,但也会给人以简单、生硬的感觉,只注重制度文化的静态执行不免有僵化之嫌,再加上执行对象的灵活性要求在执行过程中既讲究原则又不乏人情味,在动态执行过程中增进执行主体与被执行者的交往,增进理解,放大育人效率。这就给制度文化的育人与管理带来了相当的难度。从隐性课程角度研究学校制度文化及育人功能,具有实践意义,期望发挥隐性课程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育人功能,是最理想的状态。
/
本文档为【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