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试题

2017-09-05 6页 doc 55KB 37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905

暂无简介

举报
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试题2010年清华大学保送生、自主招生样题详解 45?N纬线穿越图1所示区域。L地的观测者于3月21日看到太阳在M地落下的时间恰为16时,地方时,。判断:M地相对于L地的方位及L、M间的距离约为 A(270?,1720 m B(240?,2410 m C(300?,1204 m D(240?,1720 m 解析:如下图,设L为观测者,A为正午太阳所在位置,M为下午16时太阳所在位置。 ALB为正午太阳高度角。 ? A M B C L D 日出 日落 设:L、B、C、D同处一个等高平面,值为400m,则MC=860m...
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试题
2010年清华大学保送生、自主招生样题详解 45?N纬线穿越图1所示区域。L地的观测者于3月21日看到太阳在M地落下的时间恰为16时,地方时,。判断:M地相对于L地的方位及L、M间的距离约为 A(270?,1720 m B(240?,2410 m C(300?,1204 m D(240?,1720 m 解析:如下图,设L为观测者,A为正午太阳所在位置,M为下午16时太阳所在位置。 ALB为正午太阳高度角。 ? A M B C L D 日出 日落 设:L、B、C、D同处一个等高平面,值为400m,则MC=860m。 3月21日?ALB=90-(45?-0?)=45? AB?LB,?ABL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LB 设MD?AL,MC?等高平面, 则MC?DC,推得AB?MC; 推之?ABL??MCD,?MC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得MC=CD。 MC为860m,则CD=860m,得MD=1216.04m 又因为AL?LD,则MD?LD,得?LDM为直角三角形。 春分日太阳从正东升,正西落,观测者看到太阳一天中升落轨迹刚好是180?,16时时太阳位于距日落处30?的M处。即?MLD=30? LM=MD/Sin30?=1216.04/0.5=2432.08m 求方位角就比较简单了,正北为0?,顺时针方向绕至M处差不多为240?。 所本题目的正确选B。 选择题:每小题设四个选项,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2、3分。请选出你认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多选该小题不得分。 1(45?N纬线穿越图1所示区域。L地的观测者于3月21日看到太阳在M地落下的时间恰为16时(地方时)。判断:M地相对于L地的方位及L、M间的距离约为 A(270?,1720 m B(240?,2410 m C(300?,1204 m D(240?,1720 m 【答案得分 A(1分 B(3分 C(0分 D(2分 得分层次性彰显发展性评价新创意 方位角度是以正北方为0?,按顺时针表达角度的,正东为90?、正南为180?、正西为270?……。关于M地相对于L地的方位,学生可能认为春分日太阳正东升、正西落而选270?,若进一步考虑到太阳落下的时间是地方时16时,春分日北半球正午12时太阳位于正南方,18时位于正西方,由12时到18时太阳运行方位变化90?,每小时太阳方位移动15?,所以16时太阳方位距正西30?,应该选240?,选240?比选270?思维能力有进步;有学生可能认为没有经纬网和指向标的地图一般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所以M地位于L地的西南方,应该选240?,这一传统定势思维虽然不是正确思路,但都不应该选300?。 L、M间的距离,从试题图中只能读出两地的相对高度860米,有学生可能认为该日地方时18时太阳位于地平面,太阳高度为0?, 16时与18时时差2小时,太阳高度应该相差30?,由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边等于斜边一半,得L、M间的距离1720米;如果学生进一步考虑该日正午太阳高度是45?,18时为0?,按6小时太阳高度变幅为45?,则16时的太阳高度应该远远小于30?,于是L、M间的距离应该远大于1720米而排除,选1204米则更是没有理由的。 所以,选C无论是方位还是距离皆是最没有道理的,得0分;选D比选A方位判断 上更加明确,但距离都有问题,所以选D可得2分、选A只能得1分;选B则两者考虑最佳,获最高分3分。多年的单项选择题中,很多学生能排除1,2个错误答案,但最后两个却难以判断,0分和满分的结局反映不出学生能排除前两个错误答案的智慧。该试题答案的呈现与评分有层次性,体现了对学生思维层次的认同与尊重,充满了对学生每个智慧都给予肯定的新课程评价理念,对学生思维发展性评价拓宽了创意,更为选拔性考试追求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展示了样本。 求真——准确数字需要太阳运行轨迹图支撑 有限的时间内,考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能力、综合判断能力。所以,作为选择题学生可以通过上述办法搞定该题。但如果追寻具体答案的得来、或作为填空题呈现,那其难度就超越普通生所能掌握的能力,也超出了现有地理必修教材内容,需要具有天球及天体运行的基本知识,能简单绘制太阳运行轨迹图(如右图,方法见《地理教学》2010年第5期P21)。 根据纬度45?N,绘出以L点为观测点的春分日太阳运行轨迹图,该日太阳正东(E)升、正西(W)落,正午太阳高度为45?。地方时16时太阳位于M位置,距太阳位于正西时相差2小时,连线LM得知?MLW,30?;作M的铅垂线与地平面交于m,Mm即是M与L的相对高度860米;作M垂直EW得a,?Mam就是太阳运行轨迹面与地面的夹角45?。由Mm,ma,860米得Ma?1216.22米,进而得LM直线距离?2432.45(直角三角形MaL的30?角所对边Ma是斜边LM的一半)。再因MmL是直角三角形,用勾股定理得LM的水平距离Lm,2275.35米。由Sin?mLa,ma/Lm?0.37796,得?mLa,22.2?,于是M地相对于L地的方位为270?-22.2?,247.8?。虽然题目没有明确45?N纬线是否穿越L地,没有明确所示区域的大小,但从理想状况得到的水平距离不大,可以把L地看为45?N,于是M地相对于L地的方位及L、M间的距离应约为(247.8?,2432.45米) 该题准确答案的得来需要较好的天体运行知识、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熟练的数学运算技巧、直至应用计算器。顶尖高校选拔顶尖人才,该试题的设计显现出超强的选拔筛选功能。更值得欣赏的是,该题还具有引导我们关注生活中的地理,注重地理知识的空间性、文理科交融性、科学学科性特点,倡导在地理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绘图能力、运算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开展探究性、研究性学习,对中学地理新课程教学改革具有指引诱导功能。 思考——地理教学呼唤加强探究、实践活动 中学地理教材中“借助手表辨别方位”原理及众多教学参考大多认为:太阳每小时的方位移动15?。笔者觉得该试题设计者照顾了这一思想,致使M地相对于L地的方位240?与计算所得247.8?有一些差距。 太阳视运行在其运行轨迹面上的确是每小时移动15?,但我们的太阳方位角度是以观察者为中心按地平面来度量的。如果太阳运行轨迹面与地平面平行,则每小时太阳方位移动15?,然而除极点外太阳运行轨迹面都不可能与地平面平行,观察者看太阳方位移动并非是等速的,并且太阳高度的变化也并非是等速的。 以春秋分日为例: ?tan?mLa=ma/La tan?MLa=Ma/La cos?Mam=ma/Ma ? tan?mLa=tan?MLa?cos?Mam 纬度越高,太阳运行轨迹面与地面夹角?Mam越小,则太阳方位?mLa的变速越接近每小时15?的?MLa变速。?Mam=0时太阳方位移动是等速的每小时15?(如上右图实线所示太阳不同时刻方位)。 纬度越低,太阳运行轨迹面与地面夹角?Mam越大,则太阳方位?mLa的变速与每小时15?的?MLa变速差别拉大,正午前后太阳方位移动快,接近6时、18时前后太阳方位移动慢(如上右图虚线所示太阳不同时刻方位)。 非春秋分日情况更加复杂,从教学时间、内容难度、学科支持等方面看,要在中学课堂里广泛讲清这一知识实属不易,但要纠正一些惯性错误观点,笔者觉得教会学生绘制太阳运行轨迹图,真真实实参与立杆测影等探究、实践活动,是最简单的理论阐述与最实在的验证方法,新课程改革中要求加强探究、实践活动的确是求真务实学地理之所需。
/
本文档为【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试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