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基底动脉闭塞性疾病

2017-09-19 2页 doc 16KB 26阅读

用户头像

is_266065

暂无简介

举报
基底动脉闭塞性疾病基底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致死和致残率较高[1,2]。我们选取14例在临床中发现并经脑血管造影证实为基底动脉闭塞的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过程,以期对基底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9 例,女5 例,年龄59~72 (65.3 ±12.4) 岁,既往高血压史12例,糖尿病史6例,脑梗死史5例,均无心房纤颤史。 1.2临床表现 14例患者以眩晕、呕吐为首发症状,从发病到达高峰时间为2~7 d。临床表现构音障碍9例,吞咽、饮水咳呛8例;Fovill 综合征1例;闭锁综合征4例;...
基底动脉闭塞性疾病
基底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致死和致残率较高[1,2]。我们选取14例在临床中发现并经脑血管造影证实为基底动脉闭塞的患者,其临床现及诊断、治疗过程,以期对基底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9 例,女5 例,年龄59~72 (65.3 ±12.4) 岁,既往高血压史12例,糖尿病史6例,脑梗死史5例,均无心房纤颤史。 1.2临床表现 14例患者以眩晕、呕吐为首发症状,从发病到达高峰时间为2~7 d。临床表现构音障碍9例,吞咽、饮水咳呛8例;Fovill 综合征1例;闭锁综合征4例;四肢瘫痪6例;偏瘫4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2例。 1.3影像学资料 14例均行头颅MRI 检查,其中小脑前下动脉供血区梗死6例,小脑后下动脉供血区梗死6例,大脑后动脉供血区梗死2例。14例MRA 检查示均显示基底动脉闭塞,其中5例合并双侧椎动脉显影欠佳。 1.4 血管造影资料 10例患者经血管造影证实侧支血管代偿好,其中4例患者经过后交通动脉由颈内动脉颅内段代偿,6例患者经软脑膜动脉由大脑中或大脑前动脉代偿;4例患者经血管造影证实未见明星侧支血管代偿。 1.5 治疗与转归 所有患者均予以脱水、降颅压、抗凝及脑保护等治疗。其中8例患者经溶栓治疗。经上述治疗7 例痊愈,3 例好转,4例虽经溶栓治疗无好转后死亡(上述4例患者经血管造影证实侧支代偿较差)。 图1-a:左颈内动脉正位造影;图1-b:左颈内动脉侧位造影见左后交通动脉代偿基底动脉末段;图1-c:右颈内动脉正位造影;图1-d:右颈内动脉侧位造影见右胚胎大脑后动脉;图1-e:左椎动脉正位造影见左椎动脉终于小脑后下动脉;图1-f:左椎动脉侧位造影见左椎动脉终于小脑后下动脉;图1-g:右椎动脉正位造影右椎动脉终于小脑后下动脉;图1-h:右椎动脉侧位造影右椎动脉终于小脑后下动脉。(该患者予以抗血小板聚集和控制危险因素治疗,随访至今病情稳定无进展) 图2-a:左颈内动脉正位造影,见基底动脉末段及分支显影;图2-b:左颈内动脉侧位造影见基底动脉末段及分支显影;图2-c:右颈内动脉正位造影;图2-d:右颈内动脉侧位造影;图2-e:左椎动脉正位造影见双侧椎动脉汇合于基底动脉近段,但中段、末段不显影;图2-f:左椎动脉侧位造影见双侧椎动脉回合于基底动脉近段,但中段、末段不显影(该患者经导管注射尿激酶80万单位后基底动脉造影血管仍未开通而停止手术,术后第四日死亡) 2 讨论 基底动脉及其分支供应脑干、部分小脑的血流,闭塞后造成脑干、小脑梗死,死亡率极高[1,2]。基底动脉主干闭塞常引起广泛的脑干、小脑梗塞,表现为四肢瘫,双侧眼球注视麻痹,昏迷,可迅速死亡。其不同部位的旁中央支和长旋支闭塞,可导致脑干或小脑不同水平的梗塞,表现为各种的综合征,共同特征是交叉性瘫痪;同侧颅神经周围性瘫;对侧中枢性偏瘫或偏身感觉障碍。比较典型的综合征有:(1)闭锁综合征;(2)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以前认为是小脑后下动脉闭塞的结果,现在证实也可由部分基底动脉或一侧椎动脉闭塞引起)。一侧椎动脉闭塞而对侧可保证代偿供血时,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双侧或单侧椎动脉(双侧椎动脉大小常差异很大,基底动脉主要由该侧椎动脉供血时) 闭塞也可导致基底动脉综合征。 本文报道14例患者均为基底动脉近段、中段闭塞。如患者血管造影示侧支代偿好,予以抗栓治疗(抗血小板+抗凝治疗)和控制危险因素治疗,除发作性头昏外余无症状体征,远期生存质量良好;血管造影示侧支代偿差的患者,如溶栓治疗未及时开通血管,则预后较差。本研究中,4例代偿较差患者均可见基底动脉近段呈断头征,考虑为急性闭塞,且双侧大脑后至后交通动脉发育不良或无明显软脑膜动脉代偿(提示不能由前循环充分向后循环供血)在此情况下,脑干、小脑无充足的侧支血管保证供血,故溶栓不成功的直接后果是脑干、小脑缺血坏死,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总之,基底动脉闭塞若侧支血管代偿充分预后较好,反之则预后较差。针对后一种情况,若早期TIA发作时给与足够重视,及时给与抗聚抗凝治疗,或更为积极给与溶栓治疗,或许可以避免基底动脉闭塞,挽救生命[3-7]。 参 考 文 献 [1] 高旭光,编译。椎基底动脉闭塞的溶栓治疗。中国卒中杂志,2006,1:61. [2] 刘艳,罗祖明。椎基底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药物防治进展。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6,14:677-680. [3] Kubik CS, Adams RD: Occlusion of the basilar artery: A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study. Brain,1946, 69:73-121. [4] Haugsted H: Occlusion of basilar artery: Diagnosis by vertebral angiography during life. Neurology, 1956, 6:823-828. [5] Zeumer H: Vascular recanalizing technique in 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y. Neurol, 1985, 231:287-294. [6] Zeumer H, Hacke W, Ringelstein EB: Local intraarterial thrombolysis in vertebrobasilar thromboembolic disease. Am J Neuroradiol, 1983, 4:401-404. [7] Ringelstein EB, Zeumer H, Poeck K: Noninvasive diagnosis of intracranial lesions in the vertebrobasilar system: A comparison of Doppler sonographic and angiographic findings. Stroke, 1985, 16:848-855.
/
本文档为【基底动脉闭塞性疾病】,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